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1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2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和要求
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在于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这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来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以一种新的视角、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就必然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产生影响和提出新的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已不是封闭的教育,已经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一使命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承载在高校教师的身上,需要依靠高校教师的力量去推动和实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会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教师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语用能力;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和双语课程;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和开展国际性的科学研究课题;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要求高校教师增强与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获取专业技能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而言,专业技能的获取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专业技能的获取以及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为人师的先决条件。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更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同时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顺应国际化的潮流。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与世界对话,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的高级人才。二是要能够使用外语开设双语课程,通过外国语了解别国文化,进行国际交流。这些都离不开外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外国语的自如运用和外国语教学。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内容的更新上,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切实的效果。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步伐下,高等教育的课程也应该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来实施。高校教师肩负着促使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使命。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在国际化的框架内讲授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国际上诸如贫困、环保、科技、和平和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包括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或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包括课程内容要体现国际化的观点,把个别领域的知识放在更大的认识的共性上,放在国际的大环境中,以利于知识整体性的发展。高校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更新知识、吸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最新成果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师都已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院校国际化课程开设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教师要通过刻苦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国际化讯息,追踪学科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了解国际动态,来增设国际化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并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国际化资讯,让学生从国际化的课程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更加广阔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发展空间去分析、比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给高校教师提供国际化的科研课题,可以让高校教师查阅和共享图书、资料、信息方面国际化的资源,让高校教师有机会与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一同做科研。高校教师可以把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从而以全球化、国际化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科学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作用和价值。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会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使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专业的教书匠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科学研究者,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应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紧跟国际前沿研究,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唤创新。因为创新才会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才会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好。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人才的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的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创新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国际化的先进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开拓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敢有新思想、新思维、新做法,推陈出新,善于借鉴高等教育的国际模式和做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可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教育探索,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知识内容,在教材上或采用国外教材,或自编教材和将有关论著作为教学参考书目,在内容上紧密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在高校教学方式、手段上进行创新,在高校教学实验、实践、实习模式上进行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加强高校教师合作与交流发展人员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活跃的方面。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数量,同时还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吸引国外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分享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国际合作与交往意识。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学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实现了高新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3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在长时期内向专业性职业标准接近的过程,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我们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进行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专业化建设是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基点
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发展背景下,提高成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顺应当前教育形式和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教师动态成长的基点。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过程,对成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成人教师终身制学习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重要标志,并对成人教师教育发展实践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教育基点,融入教育体系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有效地提高了成人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水平的成人教师,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赢得学生信任、学校认定,社会地位得到认可;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促进了成人团队整体师资质量的提高。在成人教学过程中,重视成人教育规律,提升成人教师素养,职业水平得到升华。
三、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策略
1.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属性
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素质水平开发,提高了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水平,改善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属性。成人教育的教学向着目标更深、手段更灵活、对象更广泛的方向发展。由此,对起主导作用的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要求,包括对成人教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传授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开拓精神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要求。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培育教师多是兼职教师,这种现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成人教育的不重视,成人教师多是来自于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专业化不足。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建设属性,首先从观念上,重视了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成人教师专业化属性的明确,赋予了成人教师培育成人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确了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位和具体发展的阶段目标,实现“非专业化—半专业化—专业化”的过渡,最终推动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成为成人教师培育的终身目标。构建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管理制度,保证成人教师专业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上的松散、专职教师的比重太小,导致了一线教师的孤立,理论水平的低下,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以及管理与教学等多个方面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权利的争取以及人员间的交流。成人教育机构成立专门的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机构,有效监督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措施,保障成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人教师专业化管理部门,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化定位,专业化发展目标和具体实践方法。
2.加快推动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
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推动成人教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继续教育模式推广,要求成人教育教师参与成人教学过程中,始终按阶段、有秩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使教师培育计划上升到制度保障的地位,用制度化和法制化把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育纳入教育体系规划范畴,从教育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成人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成人教育教师培育制度建设,优化成人教育教师培育方案和培育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水平发展。在教师培养和选拔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意识、国际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以知识结构为标准构建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使成人教育教师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人员。拓宽落实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渠道,优化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成人教师的教育培训主要应由社会来承担,要促进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应着重建立多序列、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的一体化。
3.加强成人教师任用机制和考核机制建设
重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建设,在成人教师任用和聘用过程中,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考评方案,避免单独根据学历标准用人。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择优录取。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除了限定基本的学历标准外,还应对被任用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师范类毕业生,在获得相应的学历后还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通过担任一年助教、获得满意的评价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成人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尽量招聘专职教师,避免任用临时的兼职性教师,形成成人教育学校自己的师资团队,为以后加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增强成人教师教学经验提供基础。建立竞争性的考评方案。对成人教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覆盖成人教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师生互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通过综合性的考核方案进行定期考评,培育成人教育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改善教学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教师福利制度建设,为成人教育教师创建良好的福利条件,薪酬和工作能力直接挂钩,激励成人教育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成人教育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成人教育工作不是仅仅把成人教育工作当做增加一点经济收入的手段。只有成人教育教师的各种待遇都提高了,他们才会安于成人教育事业,然后才会有专业化意识和要求。
4.加强成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培育成人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成人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成人教育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成人教育教学技巧。它包含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和传授、成人教学方法、成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的技巧,以及成人教育教学服务和成人教育职业道德等。当前我国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学历水平不高,专业化的技能和成人教学知识不足,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参与教学的岗前培训,对成人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足。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握成人学生特点,掌握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因为成人教育教学中,仍然采用普通的全日制教学方法,成人教学实践效果不佳。做好成人教育教师岗前培训,能够明确成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成人学生特点和心理,根据成人学生所需,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岗前培训还教授成人教育教师基本的教学技巧,以提高成人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将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与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整合,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及所占的比重,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培育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明确了解成人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成人教师服务成人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开展成人教师岗前培育,培训中通过学习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化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对成人教育培训内容的扩展,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内容 途径 要求
【分类号】:H319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一)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其次,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再次,教师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具备做人的思想底色。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说,它可为各个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同时,还应具备辩证的思维。
此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而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
(二)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如教材不仅指课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队意识。合作意识已成为新课改形式下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具有敏感的忧患意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时代呼唤合作,呼唤沟通,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二)终身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三)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以至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学勇 新课程教学法[M]2004.3
[2].张 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5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这一过程,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要素:一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具有教师的职能,具有专业的教育功能、专业的知识技能、专业的道德品格和育人理念;具有一定的专业自和权威性组织,维护并促进专业性的成长壮大;二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一定的培训发展形式,一定的认证和评价体系。
一、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内外概况
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到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转变过程。美国教师专业化经历了前教师专业化时期、早期专业化运动、教育权威时期、教师争取权力时期、新专业主义时期等五个时期。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和霍姆斯小组先后提出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1987年成立了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其主要功能就是制定严格的高水准的教师标准,并对申请教师进行评估,为达标的教师颁发全国教师资格证书。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美国教师职业逐渐取得专业性特征,教师专业化走过了从专业封闭到专业开放的过程,专业内部各种力量由等级关系走向合作。英国政府也在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重构有效学校运动,制定以学校为中心来培训初任教师的计划,鼓励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来反思自身教学。2002年专门颁发了入职教师标准与在职教师培训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标准,并注重大学与中小学建立联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步较晚,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先后颁布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高等教育法》规范了教师专业化的资格,使教师待遇和地位得到了提高。此外,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高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专业化要求偏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欠缺或不足;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差;教师的学历、专业能力偏低,整体学历层次不够;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素养欠缺;职业素养不够。
二、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的专业性,往往认为教育只不过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职业,而这个职业本身并不是什么专业。这种思想可以说根深蒂固,至今还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严重干扰了教师发展的进程和质量。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第一次讨论了教师专业化的问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说明,指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20世纪60年代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理论是建立在强调科学效率等技术理性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专业化的水平也主要体现在本学科的知识丰富程度和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上,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日益成为世界教育者关注的课题,也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普遍把提高高校教师质量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优秀教师素养养成的有力保障。比较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低水平阶段。高校教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据统计,自1999年开始持续9年的扩招,已经使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6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900万人,为1998年的5.27倍。与此相比,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从1998年到2007年由40.7万人增长到116.8万人,是1998年的2.86倍。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由此带来的局部教育质量下降问题,要求高校教师队伍“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同时并行。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进程中,通过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高校教师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三、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其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
发达国家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非常严格,对高校教师而言,只有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教师。在美国,成百上千的博士竞争一个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已司空见惯。严格的选拔制度使美国大学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进而保证了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依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要获得更快的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硕士、博士人数逐年增加,数量的基础平台已经构建,高校教师的入职选拔在注重高学历的同时,应更侧重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形成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条件的能力。国外大学颇为重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比如英国伯明翰大学校园网站上,针对新教师岗前培养的网页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涉及岗前培养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另外该大学努力创造条件让新教师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以及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同时提供各种机会帮助新教师更快地融入到学校的各种组织中。牛津的大学学习促进研究中心(The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University Learning,简称IAUL),是专门为牛津的教师和所有职员提供各种有关教学研究方面培训的机构,通过课程、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来达成牛津教师专业培训。英国“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为大学教师培训设计了许多专门课程,还出版了大量专业教材。国家规定,新教师必须边工作边参加有关培训课程的学习,各地区也设有地区的“培训联合会”。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已经趋于成熟,教师专业培训的形式多样,培训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方案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培训学习与绩效相关且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其中很多措施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尚在逐步上升阶段,在教师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培训内容的单一性、鼓励教师参与素养提高活动的体制缺失、教师主体参与意识的不足等都导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趋于形式化的倾向。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成长和发展。
3.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高校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贯穿到人才评价的全过程,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理念,不断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一是要健全评价体系。要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与层次、学科的不同特点、岗位职责的不同要求、建立符合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评价体系。二是要创新评价方法。要根据入职性评价、职务聘任性评价和工作绩效性评价的不同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开放的评价方法,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校外知名同行专家,以及专业组织和学生在教师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完善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岗位职责,对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四是要明确评价导向。要通过教师的考核评价,引导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和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要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由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不片面强调和获奖的数量,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支持优秀人才从事原创性研究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枚.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英国伯明翰大学校园网站:bham.ac.uk/default.asp[OL]
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6
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教育改革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现在教育的趋势是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心,积极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
一、树立专业意识
首先,教师应树立专业意识,正视现实,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教师这个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平凡的工作中去,其次,更新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也随之改变,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到平等参与,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
二、倡导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使人们对教师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其教学生涯中受教育的一个阶段;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延伸到成人乃至终身。“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需求,这是时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在此情况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化需要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教师成长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一体化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程规划、总体设计、通盘考虑,体现了教师教育在职前、职后培训中,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安排内容、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和评价方法等各个方面相互沟通,有机衔接。
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在的成就,但仍需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整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四、提高教师专业化标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教育信息量的增加,我国教育水平整体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基本的教育不再满足,而是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提高教师的培养标准来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在教师职业标准的建设问题上,我国虽制定了一些如教师资格基本准则、教师的岗位职责标准等,但大都比较笼统与概括,其科学性、规范性尚待提高,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教师职业标准和保障制度应是我们教师专业化建设方面急需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师专业化需要明确确立教师的职业标准。综观世界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三个方面。我们对教师的衡量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这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应该是我们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的基础。
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保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保证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是不能实现的。一般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制度应当包括职业的资格证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奖惩制度及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
严把教师从业门槛,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首先应该重新审视界定教师资格条件,加重教学实践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定期进行考核,打破终身制。质量认证和奖励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认定奖励是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应该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核和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再次,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功能建设,确立规范、科学的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建立监控和申诉机制等,旨在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使之置于法律控制之下,确保教师的资格认可和管理的严谨、透明和合理,实现教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公平化和公开化。
我国教师专业化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问题、相关制度的建设问题、教育投入及教育机构建设问题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2\]孟卫青.教师自主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