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基础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1

摘要: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存在几个误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收到最佳效果,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机械基础课件; 制作应用; 教学效果; 误区; 有机结合 网络优势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此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然而,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就笔者任教的《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费事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课件板书化

这是初涉课件者易犯的错误,没有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更没有发挥多媒体电脑的特点,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把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变“人灌”为“机灌 ”缺乏生动的演示和交互,多媒体课件失去了精髓,自然成了“鸡肋”。

误区二 生搬硬套

首先,不是每个单元内容都适用于课件制作,比如:轮系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受力大小的演算过程等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推导板书的效果可能比课件更有说服力。

其次,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别人制作的课件,则由于教学思路、体系结构的差异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其效果不言而喻。

误区三 华而不实 游离主题

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也有的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热衷于玩弄多媒体技巧,演示手法过于花哨,背景图片异彩纷呈,但华而不实。一堂课下来,学生能记得只是几张好看的图片和华丽的特效显示形式而已。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收到最佳效果,我的心得是:

一、分层显示提纲契领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将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拓展纵向思维,比如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受力分析的过程以及一些机构的运动原理等,都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式,编制交互性较强的课件,将其与课堂提问、解答相结合,达到分析透彻入里的效果。其次,利用课件内容包容性强的特点,可以诱导学生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这尤其适于学生自我复习和单元小结。象四杆机构类型、键联接分类小结可以采用表格或树枝型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内在规律和联系或差异,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二、动态显示 直观表达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思路应从感性认识出发,联系实践再提高到理论上进行分析,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受制于教学条件,学生往往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也就缺乏感性认识,这一缺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尤为突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合理运用,能充分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Authorwarer软件制作《轴系零件》课件,采用图形的循环移动、定格、闪烁以及同步解说和特效显示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弥补板书及挂图之不足,产生了较好的动画、立体效应,一改以往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之苦,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三、传播信息 寓教于乐

这包含两个层面:其一、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留心采集专业素材,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的功能,通过演示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也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其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交互性特点,结合声控、图像效果,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比如辅以鼓励性的语言和声电效果,学生就很乐于尝试去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也容易引起师生共鸣。

四、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一个好的课件演示确实使人感到赏心悦目,有一种美的享受,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味依赖课件,忘记了它在教学环节中的从属地位,那么它的效果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摆正它的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在制作时,要把教学思路的科学性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兼顾艺术性,内容重于形式,允许必要的夸张手段但不能舍本逐末;运用时,谨记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效果才是中心环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理解,去思考,去交流,去质疑,换言之,即结合课堂实际要灵活处理,甚至对课件内容进行大胆舍弃或更改。

最后,《机械基础》课件的制作从素材的整理到完成,其工作量很大,往往花费制作者相当大的精力,若能直接采用或对原有课件稍作改动就能为己所用,必将对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应用时还要考虑课件的通用性和个性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2

关键词:自主学习;“135”教学模式;助学过程;教学设计;助学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2

"Multimedia Technology Basis"Curriculum Teaching-assist Process Analysis and Design

Chen Wei,Wang Haibao

(Qingdao Radio&TV University,Qingdao266012,China)

Abstract: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but with the increased pace of development,also will be teaching a number of problems emerged,such as: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lasse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Bo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stance education or the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pen Education,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need to be more streamlined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Radio and television writer,Qingdao University Open Education,"135"teaching model as a guide,from computer courses,"Multimedia Technology"course student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design to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how more effective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urses.

Keywords:Self-learning;"135"Teaching mode;Study process;Instructional design;Student service system

一、什么是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

青岛电大开放教育的“135”教学模式,即在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下,充分发挥网上资源这一条主渠道优势,通过“课程责任教师主导、指导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三位一体相结合,完成“导学、助学、自学、互学、促学”的五个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助学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中与“导学、自学、互学、促学”几个学习过程相比,课程责任教师主导、指导教师辅助的助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作用是构建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媒体资源,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一)助学过程构建多种教学媒体。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限于文字教材的使用,而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不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得学生很难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开放教育助学过程恰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课程责任教师和指导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分析确定教学实施方案,有效利用多种媒体制作网络课程、IP课件、多媒体CAI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分类别、分层次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差异化服务”,并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入手,掌握好学习技巧。

(二)助学过程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扰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大难题就是: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答。开放教育助学通过面授课程辅导、网上教学活动、BBS课程讨论、E-mail电子邮件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然而学生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仍是助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助学过程中不可以将助学环节单独割裂进行,应该与导学过程充分结合,共同发挥两个学习过程的优势。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分析与设计

(一)《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的必要性。

1.《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重要环节。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门人才。[4]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作用重大。研究和探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助学服务的体系结构将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好本课程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2.《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助学过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环节。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它的迅速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新技术、新技能的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的设计,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模块: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制作、多媒体开发环境和工具、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多媒体硬件、常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应用。基于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助学过程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网上资源优化组合,设计建设针对性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重点是将学习内容合理化组织、细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1)制作讲授型网络课程。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将学习内容制作为具有一定连贯性、逻辑性的网络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配套网络资源。

(2)制作交互型CAI教学课件。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中: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开发环境和工具和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模块的学习特点,制作交互型的CAI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制作演示型的流媒体教学课件。针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中:多媒体制作、多媒体硬件、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应用模块的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媒体制作软件、硬件等的难点问题,将这些模块的内容制作为演示型的流媒体教学课件,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软件的学习技巧,提高软件的操作能力。

2.构建全程助学服务体系,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1)定期进行教师网上实时授课指导,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理念是“有教无类”,努力让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够参与进来,这必然会使参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学历、技能、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针对此种情况采取定期进行网上实时授课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行个别化教学指导,保证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2)定期安排教师面授辅导,加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远程开放环境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被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所取代了,然而不能不看到单纯依靠网络学习的局限性:

1)时间与空间分离导致学生学习的跳跃性,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掌握的知识不能够融会贯通。

2)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及时,使得自主学习演变为自学,欠缺理性和感性知识的紧密结合。

3)网络环境下学生实践动手的操作技能难以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容易出现脱节。

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定期安排教师面授辅导,以加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在网络环境下较难实现操作技能的实验教学环节,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理工科类的专业教学的难点。因此,要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内容进行划分归类,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紧密结合网络资源建设及教师面授辅导来进行。

(1)音频、视频、动画制作――实践动手操作指导。多媒体制作中,音频、视频、动画媒体的制作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相关软件的学习不仅要懂理论还要会具体的操作技巧,此部分内容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课程讲解和演示型的CAI教学课件,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条件并结合面授辅导开展具体的操作学习。

(2)多媒体开发工具、集成工具的应用及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小型作品开发设计操作指导。本部分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学生在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或两门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动手操作开发出一个自己设计的小型多媒体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全面的技术指导,协助学生完成作品。

(3)多媒体硬件、常用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操作指导。多媒体硬件、常用设备的使用主要涉及音频卡、视频卡、光驱、触摸屏、扫描仪、语音输入系统等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技能。对于这些硬件设备的安装、性能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得到很好的掌握。

四、《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设计效果分析与评价

(一)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助学过程从资源建设、构建助学服务体系和实验实践环节的三个方面的设计(见教学效果评价表4-1),体现了本门课程助学过程的特点,基本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方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较好的达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表4-1.教学效果评价表

序号 课程教学环节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评价 学生满意度

1 网络课程 结合课程教学提供在线授课详细讲解,满足学生不受时间限制的自主学习。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2 面授辅导 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疑难问题解答,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辅导。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3 文本资源 方便学生下载文本资料辅助学习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4 实践指导 定期上机操作实训,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实践技能。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较好满足学习需求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二)实施效果评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整体效果良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将自主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和教师能力水平较低两方面的问题。因此目前仍须从学生和教师入手,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定期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实施效果,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五、结论

在青岛电大开放教育“135”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下,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助学过程具体分析与教学优化设计,明确了在开放教育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逐步明晰了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开展理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有效方法,有利于研究和探讨计算机类其它课程的网络教学以及相关教学过程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创新[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8

[2]张建伟,吴庚生,李绯.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状况及其改进[J].开放教育研究,2003,4:7-11

[3]崔怀林.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事件[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2005,4:67-70

[4]王广新.教师引领BBS论坛讨论活动的角色行为评价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8,3:35-39

注:

[1]丁新,汪洪宝.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远程教育新的使命与挑战――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十八届年会解读和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上期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3

随着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教学任务也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大批以第一任职岗位为需求的学生来我院学习,对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为机械类任职教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学生特点

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要尽快适应第一岗位的需求,他们与普通的学历教育不同,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校学习时间短。我院的大专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则回到原单位实习。这不仅给学生学习知识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在学时缩短的情况下把大量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二是学生文化基础差。我院学生大都直接来至基层单位,虽说一般都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但长时间的工作和训练中,这些知识都已经被遗忘;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很多学生学习毕业后的岗位和毕业前的岗位没有明显的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3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

3.1 《机械基础》课程特点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等内容,涉及了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多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较重的比重。

3.2 多媒体技术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化

《机械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具有一定现代化机械工业的信息,同时应满足学生知识结构要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方式,将现代生产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和运动规律展示给学生,让课件的内容与学生在工作的实践中积累、感知和体会,进行综合比较,形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完成信息加工过程,实现由图形结构、运动变化等现象到书中结构特点、运动规律等理论的升华。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功能,为教与学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交流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加强了课堂教学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其对传统教学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讲授问题明确。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像、图标、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这些媒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的结合体。当教师在讲授问题时,单纯通过语言表达是不够的,对于联系实际较强,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流程演示的《机械基础》课程,利用课件辅助学生能生动的形象的表达出教师要说明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快捷、高效的接收新知识。如在机械原理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和演化形式往往是教师在授课中比较头疼的部分。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连续、直观的用连续动画表现出机构的“急回特性”,使学生对“急回”二字有很直观的了解;还可以将四杆机构演化成其他机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卸卡车、压水井、雨伞等),使他们感觉到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没有距离,消除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恐惧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多媒体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它具有携带信息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教学信息,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同样多的教学内容,所需的学时相对减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携带了大量教材上不具备的信息量,展现许多课本外的内容和多维立体图像,远远超出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补充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圈,这无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使之更符合信息爆炸时代的社会要求。

三是增强了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性,它能使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这种叫胡特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授课的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定问题和情景,展开人机对话,让学生去分析、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授课中调节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3 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课件制作中最重要的原则。首先课件制作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只注重视听感觉;其次课件内容的选择应该有层次、有重点,不要把一些毫无关系的内容放进去,这样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只是教师实现教学效果的一个教学手段与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不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储存与播放器。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应用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48-02

1 概述

多媒体技术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适应多媒体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趋势,作为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老师,必须进一步研究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原理与技能,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合格人才。

2 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多媒体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声音、图像、视频等常见数字媒体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思路、压缩编码方法和存储与传输等内容,而实践教学设置了几个实验,内容是学习CoolEdit、Photoshop、 premiere、authorware、flash等几个多媒体处理工具的操作使用。很明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存在严重的脱节,二者给人毫不相关的感觉,学生在实验时体会不到理论知识对实验所起的指导作用,实验也无法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一步的理解。因为二者教学内容的脱节,也造成实施时时空完全分离,二者成为了两个完全独立的环节。

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是,传统的教学并没用实现教学的第三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对于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以后能够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供普通的用户去使用,那么类似地,当他们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时,目标也应该是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方法。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应该是软件工具的“生产者”,而不仅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者这样的浅层次上。因此,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课程任务的第一与第三项尤其重要,学生一旦能掌握多媒体原理与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方法,那么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施

3.1精选理论教学内容

我校一直采用清华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作为理论教学的教材,该书内容系统而庞大,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有二十二章共五百多页内容,而教学课时有限,理论教学必须采取“有所教有所不教”的策略,那么,教材上的内容,哪些一定讲,哪些可以不讲呢?弄清这个问题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其一,哪些是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的数字化过程、压缩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二,还需要掌握什么内容,才能编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还必须了解各种媒体在计算机里的存储格式,才能读取媒体文件,对媒体进行处理,最后存储处理结果。其三,在众多技术里面,哪些是最新的?例如,在压缩技术里面,有很多变换方法,其中小波变换是流行并有效的。因此我们按照“掌握基础,把握趋势,服务应用”的原则,来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在多种媒体中,又以声音、图像为重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及存储原理。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3.2.1 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内容密切结合

理论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我们编写了四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分别是:1)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编码(霍夫曼编码、行程长度编码);2)图像文件的读取与存储;3)图像的简单几何变换;4)二维哈尔小波变换。要求学生使用已学过C++语言,在VC环境下编程实现。理论与实验在进度上穿行,即每个实验在相关的理论内容学习之后及时完成,有效地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3.2.2 实际应用问题,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

理论教学主要是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授和讨论,如果照本宣科进行纯粹的理论的讲授,难免给学生枯燥乏味、空洞的感觉,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即使认真一点的学生坚持听完课,仍然对某些问题感到模糊不清,对某些理论仍觉得深奥莫测、难以理解。

兴趣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无形力量。因此,笔者在具体教学时把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讲解每种媒体的概念和原理之前,先通过直观的图片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数字图像的应用有军事方面的情报侦察机器人、医学上的CT成像、金融行业中的验钞机、公安系统中的指纹识别、交通指挥中的电子警察、遥感卫星资源勘探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然后才讲解图像媒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格式以及常用处理方法。在讲解基本方法时,为了克服理论知识抽象、不直观的缺点,通过动画或程序的运行展示方法的运用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小波变换的方法时,先自己编程实现图像的二维小波变换,上课时演示程序的运行效果,把理论的作用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对理论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

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整体性,所举的实际应用例子不宜分散而凌乱,尽量让某个实际应用项目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图像文件格式时,以位图文件为例,了解如何打开与保存位图文件,并具体演示一幅汽车图像的打开过程;学习颜色空间变换时,介绍如何把彩色图像变为黑白图像,并演示彩色汽车图像变为黑白图像的效果;学习小波变换时介绍如何通过它提取物体边缘,并演示提取汽车边缘的效果。在图像媒体的基本理论学完之后,粗略地补充介绍一下图像的膨胀、腐蚀等形态学变换,并演示通过以上列举的几个步骤,实现车牌定位、分割出车牌图像的完整过程。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的前提与基础,而车牌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样的实际应用项目可以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以实际应用问题作为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课堂教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二者没有截然分开,而是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面向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

3.2.3 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创造了“从做中学”的理论,所谓“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比从听中学更好。

为了具备“从做中学”的条件,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成立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的研究,将大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和活动,由不同组学生分别完成这些任务,以最终完成整个大的实际项目。这样使学生将课本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中,教、学、做紧密结合,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时间上融合了上课与上机实验两个过程,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与机房的界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我们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一体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听、看、做的交替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加快信息的吸收;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的特点是边实践边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再通过实践去实现自己的思想。

一体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改变教学理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实践环节与应用项目对接、素质培养与社会人才要求对接,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5

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其中很多知识很难单纯用语言描述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笔者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PPT课件制作,不能只是简单展示要讲授的内容,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把枯燥的课本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它为教学所用。在严谨地科学表达的同时,积极运用对学生有启示作用的效果,特别注意发挥PPT自身所带的动画功能,提升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数控加工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1)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要简洁,一定要经过教师细细推敲,文字数量要合适,突出重点难点,不要把书上整篇的文字都放上去,否则密密麻麻,就像在阅读电子书一样,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理解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效地选取内容在PPT上进行表达。对于确实需要较多文字来阐述的内容,可以采用分项分点、加编号或项目号,演示时逐点播放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文字要逐步引入。一张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不要一放映幻灯片,就一下子全部显示出来。让文字随着讲课的过程,逐步引入,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且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清楚教师讲到了哪一部分,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讲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而程序指令是一行一行的。笔者在制作课件时,从不将一个零件加工的所有指令直接一次性显示在屏幕上,而是逐行逐行显示,每讲到一处编程轨迹,讲到一段加工路线,便给出一行或几行指令。学生即使是注意力分散了,回过神来,也照常可以清楚讲到哪一部分了,而认真听课的学生则更加明白各道工序加工所对应的指令,并且在讲完一道工序后,会积极思考如何编制下一道工序的程序指令。

(3)文字的字体、字号要合适。文字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笔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般选用宋体文字并加粗显示,文字的字号要尽量大些,不要太小,一般标题用32号以上,正文用28或24号。对于那些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不同的颜色来标示或加着重号,以引起学生注意。

2.图片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大部分都是零件图。笔者认为零件图毕竟属于工程图样,图片颜色可以略微单调一些,要避免过于鲜艳、过于花哨、过于吸引人眼球,因为这样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保证图片一定要清晰,数值一定要清楚,尺寸和形位公差正确。笔者在教学中,会把书上的例题用AutoCAD或者CAXA电子图板重新绘制,把图框和标题栏加上去。使学生看到的图样是一张张完整的零件图,与将来去车间实训拿到的零件图样格式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规范画图的好习惯。

3.动画

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编制加工程序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如果教师枯燥地对着一张零件图讲授如何编制加工程序,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没什么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将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转化成动画的形式,学生就会很清楚,一条或几条指令执行下去会在工件上切削出怎样的轮廓形状。他们就会比较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明显会增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动画,在讲完一条或几条指令后,播放相应的动画,展示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整个动画围绕着切削加工的过程来进行。此外,动画演示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循环播放,播放一次后,学生不明白,还可以多次播放,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运用此方法明显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在设计动画时要注意:动画设计要紧紧围绕所讲授的内容来进行,在符合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艺术性、新颖性越高越好,但是,要删除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义效果,不要做那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动态效果。比如有些课件上,会看到一个类似图标的东西在动来动去,而实际上这个东西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这样会使学生无心听课,总是盯着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动画,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视频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拍摄与零件图相应的切削加工视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笔者在教学中,会对应书上的每一个例题,去实习车间做一次切削加工,边说教边操作,并把视频录制下来,把它插入到幻灯片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实际加工的氛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毡尖笔”功能,在零件图上突出显示加工路线

充分利用PPT的“指针选项”功能。在PPT软件放映模式下,右击鼠标可以打开快捷菜单,选择“指针选项”,在这个“指针选项”里,包括:“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笔者在讲授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时,在讲授加工路线时,给出一条指令,讲这条指令时,会对应地在零件图上用“毡尖笔”画出加工路线。这样学生会很清楚每条程序指令所切削加工的是零件图上的哪部分。

2.利用数控仿真软件,纠正学生常见的编程错误,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仿真软件是很好的实体加工模拟软件。在生产中,经常是先用仿真软件模拟成功后,才到机床上试切并加工,这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刀等事故。笔者主要运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课堂练习,这种方法有两大好处。

(1)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的很多作业都是编程题,学生把编写的程序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批改作业相当辛苦,而学生对一些细节问题却并不太在意,比如在小数点编程时,经常有学生漏掉小数点。

对于数字的输入,有些系统可省略小数点,有些系统则可通过系统参数来设定是否可以省略小数点,大部分系统小数点不可省略。所以,在进行数控编程时,不管哪种系统,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好不要省略小数点的输入。

在应用小数点编程时,数字后面可以写“.0”,如X50.0,也可以直接写“.”如X50.。若忽略了小数点,则指令值将变为原来的1/1000,此时若加工,会造成事故。

而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程序指令,却经常漏掉小数点,这样一旦养成这样不好的书写习惯,如果在不可以省略小数点的系统的机床上实操,忘了输入,后果相当严重。

如果用数控仿真软件来做作业,就如同在机床数控系统控制面板上,用MDI键盘输入数值一样,学生就不容易漏掉小数点。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编程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并不是特别容易,手工编程题目需要认真去计算各点坐标,并制定加工路线,进行程序编制。编程作业如果是写在作业本上的书面作业,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这样完全达不到做编程作业的目的,而且有些学生字迹不够工整,抄得一塌糊涂。这样做作业,没有太大意义。笔者申请使用机房,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作业,每人一台电脑,每个学生自己独自完成一次作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利用局域网复制别人的作业。虽然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编写出一个零件的加工程序,但总能编写几行,长此以往,积少成多,也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这样才能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构建和谐课堂,营造“教”和“学”互相促进的课堂氛围

1.教师不应一味地讲课,应要求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PPT的演示速度,诱导学生有效记录,强调适当记笔记的重要性。当然,笔记内容不能过多,如果全篇都是文字,学生不会去记。教师要把内容按层次展开,要求学生把重点内容写一遍,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笔者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对所讲到指令的指令格式记笔记,以加深印象,牢固掌握各条指令的指令格式,为编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师不应只是PPT放映员,要适时注意师生互动

上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站在桌子边或坐在椅子上,手不离鼠标,直接守着电脑放PPT,这样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会适时地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确实需要用鼠标的时候用鼠标,在不是必须用鼠标的情况下,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就可以在教室里走动,和学生互动,而不只是守在电脑边上做一名PPT放映员。师生互动的课堂,可以更加有效地交流和讨论一些所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6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集声、图、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美术 整合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会画就行了,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通过挂图、书本和录像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多媒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则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情材料到理性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学所需要的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水平的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直观画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为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

一、多媒体的运用改进了初中美术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进行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但是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最终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初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向学生展示绘画作品,通过让学生们观赏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内在潜能。然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使绘画作品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受到绘画作品的感染,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所有教学中的关键,如果学生失去了兴趣,那么对任何事物都不会以好的态度去了解和研究。因此,多媒体的运用改进了初中美术的教学形式。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融入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为了学而去学,教师为了教而去教,两者形成互助的形态,最终使师生之间关系得到密切发展。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应鼓励学生发言与探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时,无论对错教师都应进行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探讨,以这种平等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来完成初中美术教学。

三、多媒体辅助美术欣赏教学的备课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不断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备课就必然成为不可或缺的备课手段。所谓备多媒体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础,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其它学科相比,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特别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料,那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各种题材的优秀图片、文字介绍等美术资料,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幻灯片、课件等。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做成资料文件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就可以了。

四、多媒体技术改进美术欣赏教学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较多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的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例如,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中,如果只有老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作品的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要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这样能激发学生认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视、听感官相互配合,达到一种通感的审美效果,从而领略该作品的艺术内涵。这样的一种欣赏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五、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