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检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公路桥梁 检测技术桥梁结构探讨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公路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检测 ,按照受力状态可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按照试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试验及长期试验。在静载作用下 ,一般要测定作用力的大小(包括静荷载、支座反力、推力等的大小) 、构件的内力(包括弯矩、轴向力、剪力、扭矩等) 、断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状态及其大小、各种变形(包括挠度、相对位移、转角等) 以及局部损坏现象(如裂纹的分布及其大小等) ; 在动荷载作用下 ,一般要测定动荷载的大小、频率和变化及构件的动应力、结构的自振频率、动挠度、衰减特性及其加速度等。
二.路桥试验检测内容。
路桥检测的内容涵盖广泛,主要的检测内容如下表所示:其中,对于路桥的表面缺陷检测目前大部分还是靠单一的人工目视方法进行检测评估。对于混凝土路桥,路桥的裂缝是探测和评估的重要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损坏的路桥有90% 以上是由裂缝引起的,此外,还有剥落、坑洼等现象。路桥结构出现缺陷之后,应加强检查与观测。根据缺陷的特征,分析查明缺陷性质、原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是否需要修补,并为修补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检查与观测的内容包括:
(1)缺陷发生的部位、走向、宽度;
(2)缺陷分布状况以及大小:
(3)缺陷的变化发展情况。
项目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备注表面表面破损目测裂缝、锈斑
表面缺陷目测主要为网状缝
裂缝分布目测、激光传感器确定为网状缝[本文转自:]
裂缝宽度目测、数字相机、热像仪等
裂缝深度超声波
开裂趋势玻璃纤维感器需要连续测试
内部缺陷超声波、雷达混凝土内测的蜂窝应力和绕度变形激光振动加速器传感器
应力光纤传感器
强度和刚度混凝土强度回弹、拉拨试验
强性模量超声婆
扩散深度碳人深度钻芯取样
氯化深度钻芯取样
酸侵蚀深度钻芯取样
其他物质多谱分析限于混凝土表层
渗透性现场渗透实验
锈蚀位置自然电位法
锈蚀程度自然电位法需要周期性测试
三.公路桥梁主要的检测技术。
1. 机械检测技术。
机械测试仪器一般有杠杆、齿轮、轴、弹簧、指针和度盘等部件。它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传感机构、转换机构、指示机构和机体保护部分。
传感机构的功能是直接感受被测量的构件变化 ,并把这种变化传到转换机构、在接触式机械量测仪器中 ,这部分常常是测杆及弹簧;对于张线式机械量测仪器 ,则常常是鼓轮一类的机构。
转换机构的功能是把传感机构传来的被量测构件的变化转化为长度的变化 ,并且把它放大或缩小 ,或者改变方向 ,如百分表中的大小齿轮及弹簧。
指示机构的功能 ,是将经过转换机构转化为长度并加以放大、缩小或改变方向之后的变化用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一般常由指针和度盘组成。
机体保护部分的功能是把各组成部分连接成整体 ,使之保护仪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机械测试仪器的特点: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 ,工作可靠 ,经济耐久 ,可重复使用 ,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但灵敏度不高 ,放大能力有限 ,较笨重。
2.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实用技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的声波 ,其频率超过了20 kHz。它的基本原理是用人工的方法在工程材料或结构中激出一定频率的弹性波 ,这种弹性波以各种波形在材料与结构内部传播并由接收仪器接收。在物体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的波速、振幅、频率及波形等波动特性参数与物体的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动剪切模量及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 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波动传播参数还与物体内部的缺陷(如断裂面、孔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等有关。通过分析研究被接收记录下来的弹性波信号 ,可以了解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特性和缺陷。声波检测技术比其他检测方法轻便、灵活 ,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测试等一系列优点 ,目前在钻孔灌注桩及路面质量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电测技术。
电测法的原理是 ,通过一定的传感元件把所测的机械量(应变变化) 转化为电量(电阻变化),再通过一定的仪器把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电流) 的变化并加以放大 ,然后按机械量给出指示。这里所说的传感元件就是电阻应变片 ,测量仪器就是电阻应变仪。在工程试验中最常用的是电阻应变测试技术 ,它是试验应力分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从 1938 年首次出现金属电阻丝粘贴式传感元件到现在 ,已形成一套使用方位、运用性强、比较完备的测试仪器。
4. 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是同位素或核子散发的一种无形的能束 ,而同位素中的某些元素所散发的能束与土壤的密度与水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性 ,射线检测技术就是利用了某些同位素的这种特性。国内外的一些专家设计了核子检测仪 ,用于土壤密实度与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于土壤密实度与含水量测定的射线检测技术 , —般有四种结构类型:1) 散射插入型;2) 透射插入型;3) 透射表面型;4) 散射表面型。射线是一种放射性物质 ,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在利用射线原理检测路基路面的物理指标时 ,对检测装置或设计的检测仪器的射线源一定要进行有效的防护 ,将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这是核子仪在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5. 试验检测工作不仅在桥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有着必不可少的用图。标准试验、工艺试验及原材料试验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最根本的基础; 地基承载力试验、强度试验及压实度试验作为过程控制为工程质量提供过程保障;而最终的验收评定工作则为工程质量提供一个最终的试验数据。总之,试验检测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试验检测工作仍存在着规范不齐全、试验检测工作的范围及试验材料所检测的项目不明确的问题。以下是作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各方的注意,能够尽快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以利于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
四.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诊断。
1.混凝土强度测定。
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测定 ,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表面硬度法) 、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贯入法、断裂法、取芯样试验法等。回弹法超声波法以及二者的综合法是属于非破损试验法 ,应用比较广泛。对于这三种方法 ,它们的测试结果平均误差约为 9 % ±7 % ,但是综合法要好一些。对于龄期在 90 d 以上的混凝土 ,采用回弹法时要考虑混凝土表面碳化深度的修正。混凝土的湿度对回弹值和超声波脉冲速度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2. 雷达检测技术。
使用脉冲雷达的电磁回波法是检测具有沥青覆盖层的混凝土桥面板的有效方法。
3. 声波检测法。
声波检测法是指用工具敲击构件 ,听其声音的差异来判断构件是否存在破损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是一般检查中常用的手段。
五.结束语
桥梁结构状况的检测是对桥梁结构及部件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方面所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测、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我国可以建立一套路桥试验的完全检测信息系统,实现路桥安全保障的远程化、智能化、集成化,为实现我国路桥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远思 对公路桥梁检测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28期
[2] 任云 黄爱军 公路桥梁桩基检测技术应用与探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5期
[3] 吴柏林 公路桥梁检测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5期
[4] 方宏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技术及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6期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2
论文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之中,ann技术、3s技术与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开创水文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rs、ann、gis、gps等技术的研究,从防汛抗旱、水文预报、保护水环境生态、水土保持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的应用
r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即rs技术广泛应用于对旱情的检测与评估、检测水质、监测和评价土壤侵蚀和洪涝灾害等水文领域之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洪涝灾害之中经常会使用遥感技术。紧急救灾、灾后重建和快速反应是遥感技术应用集中的主要方面。例如,我国早在80年代就利用了mss数据检测到了三江平原的洪涝灾害。之后民政局、中科院和水利部门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遥感技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尤其是在灾后重建等当面,与其他普通手段相比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快捷性的优势。遥感技术评估在灾害的监测评估方面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通过对土壤表面发射的电磁能量来测量估计土壤的湿度,再加上实测数据的支持,可以实现对旱情的遥感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作物的长势、地表温度的监测来监测旱情。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建立针对它们的具体模型。我国目前建立在遥感技术基础之上的监测模型包括热惯量模型、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模型和植被地表温度空间模型、气象模型、水文模型和微波模型等。使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快速和更低廉的获取大面积土壤的水分信息。因为监测模型的简繁程度有很大差异,所以遥感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精度也有不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旱情遥感技术监测体系,在一些试点地区获得了显著的成效。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动态的监测地表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参数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现在对湿地的评价、和测定水质参数等方面。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在实践生产之中使用,随着它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地位更加重要,它的发展也不断完善。
gp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gps技术,具有自动化、高效率、精确度高、全天候的优点,成功应用于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资源勘测、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水文领域之中,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利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gps可以更准确的获取水利信息的空间位置,可以运用在减灾防汛和水下地形测量等方面。使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定位灾害的发生地点,尤其是在使用了无线通话功能之后,实现了双向的通话功能,使指挥中心和灾害现场能够自由及时的对象,方便二者进行沟通,对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以往在汛期来临时,在大堤上排查险情,在发现了险情隐患之后,通过对讲机向指挥部门汇报,耽误了抢险时间,而且无法准确的描述出险情发生的位置。一旦报警系统上运用了gps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灾害的发生地点和灾害类别传送到指挥中心,可以对险情做出有效的反应。在运送抢险物资的车辆中,安装gps监控系统,编码后的汽车可以将其定位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受到定位信号之后,可以将移动的船只和车辆的位置在地图上动态的显示出来。再配合电子地图,例如公路交通图、水系分配图、居民区分布图、物资仓库分布图等,利用网络的分析功能,可以将抢险物资以更快捷的方式送入受灾群众手中。而水下地形的测量在水库、港口、码头和桥梁的建设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减灾防洪的过程之中,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 gi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支持下的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可以采集地球表层的相关地理分布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储存、运算、分析、管理、描述和显示。我国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的使用在减灾防汛、水土保持、水环境等水文领域。在减灾防汛的领域之中,gis技术可以预测预报城市的积水和退水状况、管理更新现有的排水设施情况、对排水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规划城市绿地的面积和位置。分析暴雨的空间特征、对积水街道和暴雨的分布进行可视化的显示、储存具有分辨率高、层次多、更新频率快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再请评估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管理基础背景数据、查询空间和属性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显示和检索。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之中的应用十分全面。主要包括判断是否发生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划分、计算土壤侵蚀量、评价水土保持的效益、泥沙输移的状况、预测和模拟土壤的侵蚀过程等。在水土保持之中往往直接使用gis作为建立模型的平台,这是与gis在其他领域的使用中最大的区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3s技术的集成使用为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应用、更新、获取和存储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用rs技术采集图像信息,使用gps技术提供主要的位置信息,最后使用gis使用一些技术手段,例如分析应用和图像处理等。将这三个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的文本资料,可以通过动态电子地图的使用查看不同水文领域的信息,同时可以借助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施,对洪峰流量、降水等水文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为减灾防汛提供科学的依据。
4 ann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ann技术,即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使用数学方法对自然神经或人脑进行模拟和抽象,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水文领域,ann技术主要可以进行洪水的预报和降雨流量预报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适应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功能。首先对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进行分析。输入条件包括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过程、河道基流等。输出条件包括出口段面的流量信息。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这三个部分一起构成了降雨径流的预报模型。防洪的非工程性措施是洪水预报,做出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准确可行的防洪决策。ann技术在水文预报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实测资料,使用神经元的模拟关系,模拟影响洪水的其他因素和洪水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总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可以促进水文信息化建设,本文讲述的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和ann技术都在水文领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过度重视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水文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1] 陈洁.遥感和水问题 [m].北京:人民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0,47.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3
实验课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学习阶段的必修环节之一,是学生通过参加第一线的实验活动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寻找发现自身不足,验证理论课内容和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实验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树立使命感,进而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为期半学年的实验过程中,取得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工作经验全面的提高等丰硕成果,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完善、实验设计与准备经验的积累和实验总结与论文写作态度的端正等三个方面。
第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完善。微生物学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实验课不仅包括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术,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及常规染色的观察,基本生理生化分析(V.P.反应、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糖发酵试验)并将微生物的基本试验方法与日常生活结合(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和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激起学生对微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最后还为学生创造了将课堂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机会(自主实验)。在整个课程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耐心地讲解知识,还要将自己多年微生物学研究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其次,基础实验部分巩固了实验技术,实验课教学使学生们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漏洞、学习知识。再次,专题实验加深了对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际应用的认识。微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农业、能源、食品、医药和石油工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微生物也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食品,饮用水等中的微生物检验检疫非常重要。“乳酸发酵实验”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正是针对功能微生物的利用与致病微生物的监控并结合日常生活而设计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工业标准化与检测标准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实验报告丰富了知识体系。实验报告涉及知识面广,尤其是课后问题,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必须认真查找相关文献和相关技术手册,并对提出的问题即时沟通交流,这都拓展了知识面并提高了表达能力。
第二,实验设计与准备经验的积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历了实验设计与准备的工作后,使学生们认识到实验关键的不仅是实验操作而是实验前期的论证准备以及繁琐的实验药品的订购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这是因为,首先,实验目的要明确并且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不能仅凭想象。实验目的是实验的主线应至始至终贯穿整个实验。无论是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过程中,都要时刻牢记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要验证什么理论,还是揭示什么现象。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了实验的目的,那么就会丢掉实验的灵魂。另外,实验进行之前应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其中重要部分进行论证并进行预实验。实验操作部分是对实验方案的执行部分,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际操作以期达到预期目标或论证某一理论的工作。因此,实验方案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修改,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方案行不通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则应通过暂停实验分析已得到的实验数据并进行论证分析才可以修正实验方案。其次,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等应在实验进行之前准备好。这一部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实验准备不充分也是导致实验效率低、实验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实验方案中包括所需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等的分析,根据实验方案中的要求应首先确定所需仪器设备的来源,如添置新仪器设备等需要在专业分析中心做的分析需提前联系。实验材料是实验的对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或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实验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一定要规范,以增强实验的可对比性。如果实验材料需要预处理,处理方法一定要有章可循不可随意。总之,对实验设计及准备工作认识的深入有助于完成从学习到研究性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有助于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4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标准化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试验区、高产攻关田、生产条件较好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光合效率及产量潜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秆品种,并依据品种制定相应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标准,其它土,种植密度,施肥量,镇压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和环节标准也需做相应正确调整。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标准化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标准化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标准化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麦田管理与收获标准化
小麦高产是各个环节标准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麦田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我省麦田管理主要包括压青苗、病虫害防治与防除、追肥灌水等几个环节。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抗倒伏能力,以抗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压可在分蕖期进行。如地硬,苗弱、土壤水分较多或灌溉栽培时则可不镇压,节间伸长后也决不可再镇压。镇压时应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我省小麦多为小行距密植,除草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应选用杀草谱广,残留少、对后物影响小的除草剂。除草剂可相互配合施用以增强杀草效果。应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觌程去办,防止出现药害。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治早、治小、治了为目标。种子拌药时一定要用拌种器,并严格掌握拌种时间和转擞。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杀虫病效果。
灌溉是早作小麦栽培中必要时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普通灌溉时要注意灌水方式,灌水时间,既要达到防旱目的,又要节水,防止对土壤的破坏和发生地表径流。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施肥方法要随之改变。基本亩数要减少,播种置要降低,行距可适当加宽;同时镇压、防病、除草、后期追肥等措施也要跟上。
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均有明显效果。可结合喷药防病防虫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一并进行,但要防止追施氮肥过多和施用过晚。
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应严格依品种熟期、地块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顺序和收获方式。收获机械应严格检修检测,不符合技术状态的严格禁止收获作业。
小麦栽培标准化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的认识,增加资金和物质投人以保证技术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5
【关键词】控制系统;PLC;温室
农业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经济基础,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生命期、品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四季能吃到绿色菜以及买到想要品种的鲜花。因此温室现在越建越多,建温室的重要保证参数就是植物的生长要素,即光、温度、湿度和CO2,本论文就是论述如何用PLC技术对温室进行控制。
一、确定控制系统方案
(一)控制对象
1.温度
植物生长的温度是在一个范围内,虽然最适宜温度植物长得很快,但是往往因为消耗有机物太多,会出现长的细长现象。控制系统的控制温度范围要略低于植物最适宜温度。
2.湿度
空气的湿度太大会造成之无病虫害,但是要保证空气湿度低的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由土壤供给植物。
3.光照
植物生长需要光照,这样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植物的光补偿点不同,因此事宜温度范围也不同,同时人们可以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来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
4.CO2
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的一个物质是CO2,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CO2的浓度增大而增强,但是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范围要与农作物相适应。
(二)PLC控制系统
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完成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的逻辑控制,PLC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开发容易,性价比高,缺点就是人机交流困难。
(三)控制系统的方案确定
本控制系统方案为各参数的自动控制,当传感器检测的温湿度、光照以及CO2超过范围时,PLC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控制执行机构如天窗的电动机等动作,使温室参数达到用户要求。
二、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一)控制要求
随时检测控制对象温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参数,并保证参数在控制范围内。控制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二)硬件设计
1.根据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的点数,对PLC型号进行选择
(1)PLC开关量点数确定
(2)根据PLC开关量点数确定PLC型号
由上表可得输出点13个,输入点14个,考虑到应有输入输出端子的余量,选择S7-200cpu226型,其有24/16个I/O口。
2.模拟量模块的选型
对于温湿度、CO2和光强传感器都输出模拟信号,需要PLC扩展模拟量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分别要在温室的上下南北四处检测,因此输入10路模拟量信号,因此选择EM235模块3个(此模块4AI/1AO)。
3.温湿度、光照以及CO2检测元件选型
选择HMD40温度传感器,Poi88-c光强传感器,TGS4160型CO2传感器以及A1203型湿度传感器。
4.进行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简图如图2所示,主电路同传统继电器-接触器电路。
(三)软件设计
以光照的控制为例,比较光照传感器的值,如果超过上限,则打开遮光帘,如果在范围内,则遮光装备动作不变,低于下限值收起遮光装备并且打开光照灯。
最后,要进行整机调试。调试时先启动控制电路,断开主电路,等确定程序和控制电路无误后,在进行整机调试。
参考文献
土壤检测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氨氮;迁移转化;土壤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078-02
1引言
氮元素是土壤中植物及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但由于天然降水和不适当的灌溉形成的地表径流,将农田氮素、磷素转移带入到地表水体,不但造成土壤氮、磷的大量流失,还造成了河道的水体中营养元素过高,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因此,深入研究氮素在耕作层土壤环境体系中的行为去向,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河全长1430km,流域面积22.94万km2,主要流经内蒙古、辽宁两省区。东、西辽河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附近汇合后始称辽河。辽河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为山地暗灰色森林土、黑钙土型沙土、栗钙土及褐色土。本论文是针对该流域内的砂土的研究,所以选择林地土、草地土、水田土和菜地土等多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风沙土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2氮素的迁移转化机理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迁移机制是模拟、评价、监测、治理的基础,其迁移过程包括降雨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溶质溶出过程和地表溶质渗漏过程。这4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迁移方式按形态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悬浮态流失,即污染物结合在悬浮颗粒上随土壤流失进入水体;②淋溶流失,即水溶性较强的污染物被淋溶而进入径流。迁移途径主要包括氮素随水在坡面土壤的养分流失、土壤剖面淋溶和壤中溶质运移等过程在量和形态上的变化。
NH4+的迁移主要机理是扩散。对不同扩散时间、不同距离的NH4+浓度变化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H4HCO3粒肥施入土体中,其离子呈球形扩散。而NO3-—N主要以质流方式迁移。最典型的描述土壤硝态氮淋洗过程的确定性模型是对流—扩散模型。因土壤带负电荷,对NO3-—N的吸附甚微,故NO3-易遭受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径流、侵蚀等汇入地表水中。而土壤颗粒和土壤胶体对NH4+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使得大部分可交换态铵得以保存在土壤中,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质流或在土壤剖面中随水下渗而迁移。
3实验部分
3.1吸附试验
(1)将每个样品称取50g各10份于50mL注射器中,分别加入含氨量为100mg/L、200mg/L、300mg/L、400mg/L、500mg/L、600mg/L、700mg/L、800mg/L、900mg/L、1000mg/L的NH4CL溶液500mL放入淋溶瓶中,通过医用的软管对土壤样品做动态的吸附实验,直到使土壤中的铵态氮饱和停止滴定,根据淋溶液的浓度来判断是否达到饱和,并测定出土壤的最大吸附量。
(2)氨氮的滴定液用氯化铵来制备,制备成10000mg/L的标准贮藏液。
(3)滤出液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来测定。
3.2淋溶试验
淋溶试验是将上述的加入NH4CL标准液的土柱,继续滴入去离子水(注意控制流速要保持一致),并且检测其淋溶液中氨氮的含量,到淋溶液中氨氮的含量很少的时候,停止滴入去离子水,计算出淋溶液中氨氮的总的含量,其氨氮的含量测定与吸附试验的氨氮的测定方法一致。
3.3其他辅助试验
(1)比重计法测定风沙土的颗粒组成。
(2)重铬酸钾法测定风沙土的有机质含量。
3.4等温吸附曲线的绘制
4结果及讨论
4.1不同类型风沙土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及分析
风沙土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和半流动风沙土。
4.2不同土壤样品进行饱和吸附量的计算结果
对不同土壤样品进行了饱和吸附量的计算,结果见表1。
5实验结论
(1)耕地吸附氨氮的能力要比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所吸附的氨氮量高,吸附氨氮的能力比较强。
(2)耕地吸附氨氮的效果明显要比流动和半流动的吸附量大得多,和土壤的颗粒组成成负相关,流动沙的土壤颗粒较大所以相对的比表面积较小吸附的能力自然不会很强,动态实验,流动砂土颗粒较大,密度大所以同等质量的土柱,流动沙土和半流动砂土的土柱的空隙也很大,且要比农耕地和林地等细颗粒土壤的土柱短一些,更加缩短了标准液在土柱中的吸附时间。
(3)植被覆盖率高一些有机质的含量要大些,有机质的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氨氮的另一个原因,流动和半流动的沙土的植被覆盖得较少,所以对于氨氮的吸附量较小。
参考文献:
[1]宋达泉.张革纯.辽河流域及其毗邻地区的土壤类型及水土保持问题[J].辽宁农业科学,1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