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是实施教育政策的基础,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学前教育视为开展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也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一直提倡改革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重技能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好地完成学前教育工作。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时,我们应当大力加强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利用职业的特殊化来推动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普遍存在操作能力低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这样的毕业生与学前专业的目标人才严重不符,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偏理论、轻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实用型的人才,但实际上,不少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把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想政治、计算机等,作为主要课程来安排,占据大量学时,这就导致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课程时间减少。此外,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于教学论》,教师总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没有经过思考、讨论,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虽然很多学校安排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但由于重视就不足、安排时间不足等原因,最终见习也流于形式。

(二)课程安排于教育实践脱节

还有很多学校能够意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技能的训练,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键盘、美术(素描、简笔画、手工)、舞蹈、游戏、体操等等,但由于缺乏幼儿园的实际经验,并没有重视实用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匹配,学生对技能往往不能真正使用、不会用或者不能活用。

(三)实践教育观念滞后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部分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是独立的个体,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的时候,只靠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根本无法下手。幼儿的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在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生成教育智慧。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主要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他们在其中消化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和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几个方面,我们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各自的特点,恰当地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

(一)转变课程思想

职业教育应当是实践教学于理论教学的完美结合。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实践为中心,职业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转变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彻底转变思想,以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上升为实践理论,进而转变成职业能力,使学前教育的学生成为真正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为了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对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美术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早教实训室、阅读实训室、乐器实训室等,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实训室的建设应当以教学体系为基础,既服务于教学,又能增加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增加幼儿园实习活动

幼儿园是幼儿与教师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想让学前教育的学生真正掌握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开展工作,我们必须让他们深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去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学生认真参与专业的实习活动。实习活动我们也必须有层次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带学生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设置和整体的布置,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来获得。其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我们把学生带到幼儿园,让他们通过观察,把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结合起来,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我们让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实习,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适时给予正确、恰当的指导,学生才能够在体验当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2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

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

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

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

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

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

5.“双证书”较难对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

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

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

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构建基于“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合作,即通过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一是基于校园合作,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只是学校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幼教机构专家的作用。二是基于校园合作,探索“2+4+4+6”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指两周的职业和教育见习,第1个“4”指四周的保育和教育实习,第2个“4”指四周的专业综合实习,“6”指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三是依托校园合作优势,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采取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然后以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以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两类五模块”课程体系。两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五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应依据上述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缺失的问题。

3.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1)要持续扩充教师数量。既可从往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择,又可从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选聘。(2)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注意选拔领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带头人,二是注意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注意年轻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主动参加观摩会、鼓励参与示范课、深入幼儿园学习等举措,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要求。(3)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一是要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定期参加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挂职到幼儿园锻炼。三是注重“双师”素质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双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适应幼儿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督促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4.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科学规划,体现专业急需,统筹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2)要统筹规划。坚持把基础性实训和特色性实训两类基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本着基础够用、特色优先的原则,建设一批完善的内部实训设施。(3)要校、园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幼儿园紧缺的现实需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或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在理清产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幼儿园,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4)要虚实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适合学前专业实训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破解经费不足、建设缓慢、场地不够的问题。(5)要协同发展。本着适应、相近、共享、共进的原则,从当地区域遴选一批符合校外实训基础的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效益。

5.开展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了改善就业结构,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专业,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学前教育的专业内容内涵丰富,涵盖了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对将来计划从事幼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中职学生而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特点,提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与一般中学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具体从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多方面体现出在同一专业,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很多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完全不知所云,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好,还有的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这些想法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和不努力。

二、教育心理学教学特点分析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同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既有教与学的性质,还具有心理学的性质。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有效融入教学活动。由于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属于理论研究型课程,因此,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常常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相对不甚理想。下文将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现状和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法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教学知识,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完全不知所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教育心理学对中职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比重,通过一些有趣的视频、短片等来向学生更为生动地传授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幼儿行为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幼儿吵架、哭闹等行为,加强学生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认知。在观看影片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影片,总结幼儿的一些心理行为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联系,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分析并上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动感官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并能结合影片中的场景学以致用,将来运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

(三)注重实践,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教育心理学课程时,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结合前面提到的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依据层次有序分组。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幼儿的实际案例,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了课程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独立思考、表达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对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育心理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关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思考: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4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学任务繁重这两个特点。(一)实践性要求较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技能,从而可以很好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因此该专业所学音乐课程也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技能,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学生音乐授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教学任务繁重中职有效教学时间仅2年,甚至更少,在这2年之内,学生不仅要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还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知识,因此分到音乐教学中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在音乐教学中,又包含了声乐、钢琴、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钢琴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将钢琴知识传授给毫无基础的学生,其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如下几点现状:

(一)缺乏特色

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学。但是纵观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差异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比如,在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课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了《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让学生欣赏,但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基础,对于乐谱、视唱、即兴伴奏等都是零基础,而钢琴等乐器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音乐学习基础是很难在短短两年内得到较大提高的,尤其是中职生自主能力较差,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音乐学习常常是困难重重。

(三)学习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中职音乐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应该更偏重于实际,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单纯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欣赏技巧,而对于学生今后常用到的音乐教学技巧和钢琴即兴伴奏等则重视不足,或者对曲目演奏、演唱的训练过多,而对于曲目教学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脱离了工作实际。比如,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共和国之恋》等难度较大的歌曲,但在实习期间对于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却无从下手。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总结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摆正位置,教学内容没有为就业服务,所以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学到获益终身的知识与技能。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前调整教学计划,力争所教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幼师教学场景,将儿歌作为常用的练习曲。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理论与技巧时,联系学前适龄儿童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揣摩和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添砖加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整改。如此一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四、结语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5

一、主要目标任务(5个目标)

(一)德育目标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目标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6%以上。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3%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8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3.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以上。

(三)招生目标

2.小学招生10000人,初中招生10100人。

3.普通高中招生5300人。

(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作目标

(五)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按河南省政府要求,我县到2017年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督促有关单位围绕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制定规划、开展工作。

(一)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常规管理打基础,队伍建设添内力,实践活动创特色,校园文化铸品牌”的德育工作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的道德素养、理论知识和履职水平,实现管理育人。

2、抓好学科德育渗透,实现课程育人。

3、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4、加强礼仪教育,实现礼仪育人。

5、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6、加强德育研究,探究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积累德育典型经验,广泛开展德育经验交流活动。

7、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

8、做好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团支部书记、先进团支部以及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

(二)学校管理

1.严格执行《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和《西华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督促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常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五月份召开一次现场会,推广典型,鞭策后进。

2.在省、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切实搞好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的征订工作。

3、继续抓好课改工作。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总结,努力探索既适应新形势又符合我县实际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我县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4.贯彻落实《西华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培育典型,全面推动。

5.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他们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6.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使学籍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严格按省、市教育局要求管理中小学学籍。二是督促和指导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各学校管理好辖区内学生学籍。三是认真落实学生转学和休学制度。四是处理好4000多名学生的问题学籍(方案近日下发)。

7、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书香校园评估活动(评估方案近日下发)。

8、推动学校社团建设,规范对学校社团工作的管理和评估(文件近日下发)。

9、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调整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把学籍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参数。

(三)学前教育

1.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以公办园为主,鼓励社会办学、民办公助、公办民营、闲置学校改办、教学点与幼儿园联办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办园模式,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积极配合教育体育局有关股室督促项目建设,搞好奖补资金发放。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年审和办学许可证发放工作。按时完成每两个月一次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上报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狠抓幼儿教育环境卫生,督促各学前班、幼儿园晨检制度的实行和及时排除安全卫生隐患。

(四)切实抓好中小学招生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1、继续搞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

2、落实好高中招生政策,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3、小学招生实行持户口薄报名,由教育股审批,学校发放入学通知书制度。

4、乡镇初中招生实行整班交接;县城初中招生坚持学生持户口薄报名,由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统一协调录取制度,确保入学率达98%以上。

5、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充分发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严格毕业证的审核、验印工作。

五、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作

1、及时了解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作进展情况;

2、每月按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向省、市上报;

3、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改薄中存在的问题。

六、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1、督促各有关单位围绕目标开展工作。(例如各乡镇中心校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实现辖区内均衡发展问题;局直学校大班额问题等。)

2、做好对各单位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调研、建档、上报工作。

3、及时向教育体育局有关领导反应实现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规划;现状;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因此,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是未来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前儿童的成长,因此,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现阶段就业形势及最新就业情报两个方面所展开教学的。除此之外,还会针对一些较为细节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如何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良好地应对应聘企业的面试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丰富性,对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如何扭转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何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或素质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教育。就这一问题,高校应努力转变之前的就业指导方式,并丰富教材内容。

2.课程体系缺陷,缺乏实践环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学生的实践训练匮乏。很多师范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都是参照于以前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甚至是自己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实习仅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虽然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周的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实习时间也所剩无几。此外,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习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3.学生对职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据调查显示,将近5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更适合参与何种工作认识模糊,导致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1.转变授课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应致力于将原有的纵向教学方式转变为横向教学方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并针对该专题轮流为多个班级讲授,这样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分散至各个班级中,且分散在各个学期中进行。这种授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2.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内容包括学生自我分析、职业目标选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和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和修正。在设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将以上内容合理地安排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中,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范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学,如果未来的教师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相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伴随一些课堂实践。例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教师安排一些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课堂上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授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实习是师范生走上讲台前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教师的工作。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联系幼儿学校让学生进行旁听,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拓宽实践平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体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学科,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目标定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马鸿凌.以就业为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途径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