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策划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收策划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收策划论文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1

    现行增值税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存在重复征税现象,扭曲了政策的效应。文化产业的资产大多体现为知识产权、品牌价值、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形成过程中,智力投入往往占文化创意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但企业在纳税时对这些投入不能进行抵扣。这种重复征税,难免会使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和变形,加大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我国对文化产业基本上实行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考虑文化创意产品需求在区域、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企业的不同经营对象和盈利水平,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实际效果的发挥。其次,文化产业税收优惠缺乏公平性。再次,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很多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文化产业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具有明显过渡性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定期减免为主,减免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好处

    考虑当前我国文化服务产业普遍征收营业税的情况,研究文化服务业增值税与营业税对接、转型的税制体系设计,重点对公益性强的文化产业实行免税或减税,具有现实意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利于减少重复征税行为,降低产品价格。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各个产业之间环环相扣,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降低了消费品的税收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胀压力;二是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由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倾向于“小而全”、“大而全”模式,进而扭曲企业竞争中的生产和投资决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除了重复征税,企业就可以向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迈进。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难点

    当前环境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只能是先在某些行业试点,进而推广到全国。我国文化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面临的主要难点有:

    (一)税率设计

    考虑到原有营业税税负水平,文化产业税率设计不应增加文化产业的税收负担水平。其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税率设计应考虑不同经营对象和盈利水平,考虑文化产业在不同区域、不同服务对象的差异,设计差别税率,发挥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效果。再次,在税率设计时要权衡增值税的税收中性性质与文化产业服务多样化的事实。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61

1 玉米机械化收获中存在的问题

玉米机械化设备滞后、售后服务跟不上。就目前冀州区情况而言,截止到2016年9月底,我区玉米收割机保有量750台,除福田雷沃三行、四行摘穗剥皮玉米收割机外,还存在300多台君峰、冀新牌二行摘穗玉米收割机需要淘汰。再就是,作业故障率高,维修是个难题,没有专业的维修网点,配件难找,通用性差,很多机械不兼容,更缺乏R滴修技术人员;机械设备投资周期长。当前,玉米机械的设备的价格仍然较高,远超出了农民的购买能力范围。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的玉米种植模式各有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的跨区作业;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是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关键因素。

2 解决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机械化设备的研发力度、完善售后服务

只有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尽快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才能提升玉米的收获效率。而加大玉米机械化设备的研发力度是保证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更新换代、升级优化的关键。鉴于此,应当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的研发,结合实际气候环境、地理因素,研发出多功能、实用性强的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

在研发玉米机械化设备时应当重视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为基本准则,不断改良设备材质,并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应当重视培养专业的使用人才,以便玉米机械化设备能够在农民中推广开来;应当重视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衡水市实际情况,加快衡水市玉米机械化设备的更新换代。如应当从3个方面综合考虑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的研发:要重视改良收获机性能,降低籽粒破损率;应针对衡水市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套作、移栽等;重视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的质量。目前,我国研发玉米收获机的单位不在少数,其技术水平、机型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适应衡水市玉米机械化设备的发展,政府应当带头组织技术团队及经销商进行玉米收获机的调研引进。

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网点,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解决机械配件供应。 农机维修是季节性修理,经销商应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农忙时下乡驻点服务。做到随叫随到。生产厂家也应定期派出技术人员集中进行农机保养、维修。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农机合作社机库建设,成立区域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库和农机维修网点,为农机维修和人员培训提供很好的平台。

2.2 完善农机与农艺配套

随着衡水市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种植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也正因为如此,农机与农艺的不配套成为玉米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此,衡水市应当采取转变传统的收获理念,使玉米收获机械为玉米产业的增产增收、优质低耗安全服务。另外,还应当重视玉米标准化的种植,逐渐实现统一的玉米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加大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技术的发展。这样不仅能节约农机购买成本,还能大大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生产效率。如可以从8个方面实现农机与农艺的配套,选用优良品种包衣种子:选择耐密、抗倒、耐阴雨寡照,高产潜力大,产性好的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抢时、灭茬、宽窄行、测土配方、3位施肥或条深松免耕多层施肥、密植播种;叶面施肥:当玉米长到3~5叶时,及时喷洒途保康和爱沃富叶面肥;统一除草、防病害;化控防倒:可以选择在六叶一心时统一喷洒玉黄金控旺药剂,每667m2用玉黄金1500倍液,喷洒30kg;人工辅助授粉:在刚抽雄时2人分别站到畦背上用竹竿拉绳子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数,防止玉米秃尖;适时晚收;全程机械化:播种、浇水、施肥、统防统治、收获都实行机械化,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2.3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力度是保证玉米机械化收获迅速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当重视从技术、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使用玉米机械化收获设备的扶持力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机械化玉米收获氛围,充分调动农民使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并重点加强技术培训;还应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农业部建立的“补贴政策拉动、农机农艺互动、社会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的发展机制。积极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提高玉米机收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玉米机收市场规模,保障作业质量。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筹划风险

一、引言

房地产企业投资额巨大,涉及多种不同的税种,税收成本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而房地产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获利,就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有效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创造成本优势是通用的基本手法之一,而税收负担的轻重是直接影响其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考虑其生产经营战略时,必须综合考虑税收这一成本因素,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税收筹划予以控制,对公司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二、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及依据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其理论依据为:1.税收调控理论与税收筹划税收调控理论认为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利益差别来引导纳税主体行为使之产生正向影响,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正是这种税收调控使得税收产生利益差别,从而使得税收筹划成为减轻税收负担最有效的途径。税收调控纳税主体行为是通过弹性税负来诱导纳税主体行为的,因此在税收负担有差异或有弹性的领域,税收筹划是可行的。2.税收价格理论和税收筹划。现代财政理论认为税收的本质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支付费用,政府就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来补偿。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纳税人即使想拒绝该商品是不可能的,所以纳税人总是试图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购买该商品。所以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活动就自然产生了。3.企业契约理论与税收筹划。科斯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与政府间的税收契约就属于其中之一。”企业逐利性和契约的可策划性下,作为契约关系人一方的企业就有动力和机会进行一些安排,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或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部分方法

房地产业所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所得税、营业税等,房地产业的税收筹划,一方面需要借助其所涉及税种的一般税收筹划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税收筹划。在现行政策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能够实现良好业绩,获得企业的利润?除了进行合理的价格策略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简要介绍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几种方法:

1.利用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设立销售公司。目前我国的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而且对于增值率低于20%的普通住宅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因此,纳税人在销售不动产或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销售环节,将高增值额分解成低增值额,从而降低增值率和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增值额如果被分散的次数很多,就可以享受到起征点带来的税收优惠。因此,在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将企业的销售部单独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销售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合理的定价将房地产项目转让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进行第三方销售,从而能够人为地调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销售公司的增值率,通过筹划使得企业承受较低的土地增值税。2.利用公共配套设施投入扣除《土地增值税实施细则》规定:可以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加计20%扣除。在市场接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加大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用以改善环境,增加卖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提高销售价格。比如:可以在小区内有限的空间内增设体育设施,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锻炼的乐趣;也可以设立会所和在顶层设立游泳池等。这样既可以娱乐,又能够休闲,相应的隐私也能够受到保护。这些项目均可以列入到开发成本里进行加计扣除。

四、充分关注税收的筹划风险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手段及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税收筹划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涉税行为因为没有正确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得房地产企业没有准确和及时的缴纳税款,从而引发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调整、处罚等等,最后导致房地产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税收筹划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规则约束,因此其风险更难于掌握,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1.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筹划观。2.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形、复杂性及不确定事件的发生,税法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充分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充分考虑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作出正确决策。3.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需要专业技能高的筹划人员来操作。4.力求整体效益最大化。筹划时,不能仅仅紧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

参考文献

1 李大明,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财政研究,2003年第5期.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4

一、研究进展与成果概观

首先,从时期税收性质的研究上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时期的税收体系是完全服务于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是一种畸形的殖民地税收制度。谢学诗就曾在《史新编》一书中指出,“财政自始自终便呈现出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服务的殖民财政的性质。即使对某些税进行减免,也只不过是收揽人心、故作姿态。”[1]王承礼也在《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一书中通过对日伪加强经济搜刮,支撑法西斯侵略战争以及疯狂掠夺战争资源,不断增加税收的论述中指出“不断增加税收是日伪政府盘剥搜刮民财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财力枯竭,通过增税以图挽救财政的拮据,支撑罪恶的战争。”[2]在学术论文方面,敖汀认为“是日本帝国主义拼凑的为其侵略扩张服务的伪政权,这就决定了赋税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浓厚的殖民性质。”[3]

其次,对于时期税收体系、税收构成的研究。建立以前东北一直受以为首的奉系军阀的统治,为了军阀战争的需要,就曾不断地扩大税收,增加税种、税率,建立以后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充税收体系,形成了庞大的苛捐杂税,对东北农民进行肆意的掠夺。对于沦陷时期东北的税收体系,在邱丹丹的《赋税制度述评》中就有介绍,“赋税的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另一种更为直观的划分方法为国税和地方税。”[1]也就是说,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的税收由国税和地方税构成,同时提出国税分为内国税和关税,内国税又分为流通税、消费税和收得税这一观点。而李红娟又曾在文章中把盐税划分到国税中,认为“在财政中地位仅次于关税的是盐税。”[2]税收在称呼上也有所区别,在《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税收掠夺政策》一文中指出,“赋税的名称,省级以上收取的称为税、市县旗收取的称为捐、街村收取的称为费。”[3]这样庞杂的税收几乎渗透到东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再加上一些地方税的重复征税,使人们的生活愈加疲惫不堪。

第三,从税收体系的渊源以及战时税收变化的研究来看。面对不断扩大的战事,日伪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的窘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保证最大的税收收入,对税收体系进行了整理。王广军曾在文章中提到,“政府是仿照日本的税收制度建立起来的所谓的现代税收制度。”[4]于一贫在《时期的税收掠夺》一文中也指出,“从1932年到1945年政府共进行了四次税制整理,使殖民税收体制得以确立。”[5]可见时期的税收是建立在日本税收制度之上并随着战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具体如何变化的,在刘信君、霍燎原主编的《中国东北史》一书中就有记载,书中通过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奴役和疯狂掠夺的叙述,重点说明了战时增税的状况,指出“主要以消费税为重点增收对象,到1943年的国税税种已达到39项,此外地方税26项,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6]东北人民的税收负担可见一斑。

第四,对时期赋税特征的研究。时期的赋税呈现着税收体系庞大混乱,并且导致税收机构重叠的现象。邱丹丹在文章中就指出“内国税达到34种,其中消费税就达到十一种,地方税更是五花八门,许多税种都是国家、地方重重征收。”[7]王广军也在文章中提到日伪通过四次税制调整建立起“以国地税为基础,以收益税、消费税和流通税三大体系的复税制为主体,以经济部和各级税务监督署、税捐局三位一体为主要监督方式的殖民税收体制。”[8]看似完整的税收体制和监督体制,在执行起来却暴露了各级组织机构严密,职员众多的缺点。如此庞大的税收体系以及重叠的税收机构只不过为了最大限度的搜刮百姓,满足战争的需要。税制随战争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其特点之一,王承礼在书中就叙述道,“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连续三次实施‘战时增税’,税收总额增加了一倍。”“1943同1937年比相比,国内税竟增长了近7倍。”[1]可见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事紧张,税收的榨取也加重,始终是伴随着日本的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五,从税收影响的研究上来看。不断扩大的税收体系,不断翻新的苛捐杂税,是农民生活贫困的直接原因。章有义曾对前的农民负担做过粗略的估计,“选取1933年位代表年份,农业总产值,包括作物栽培11525246千元,动物饲养2214823千元,农家副业2326668千元。……田赋、其他税捐、临时摊派、以及地租概括起来,已超过农业总产值的40%。再扣除农业生产中的物质消耗的20%,则所剩不到40%。”[2]农民的生活负担可想而知。在张安俊对三十年代南满地区农民家庭收支的研究中也曾说道:“康德二年时四个阶层的农户都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富农家庭亏损129.33元,中农家庭亏损12.57元,贫农家庭亏损8.20元,雇农家庭亏损2.90元。其中富农家庭的亏损额相当于其全年生活费用的一半,可见数额之巨。”[3]时期对于农民生活的困苦情况,“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最好解释。生活贫困、家庭收支的不平衡必然产生外债的现象,当时存在很多高利贷机构,例如对金融合作社、大兴公司等。李红娟曾文章指出“金融合作社是日本为了使农民专门为他们从事生产工作,想延长农民一口气,利用封建势力的“村公所”建立的贷款机关。在农民用贷急需时把钱贷给农民,到农民收获粮食时,就立即催贷款,农民被迫只能以低廉的价格把农产品卖出以偿还贷款。”[4]看似为了救济农民,实则是使农民再次陷入绝境的高利贷机构。农民常因还不起贷款变卖土地,从自耕农沦为雇农,雇农再次落魄沦为乞丐、流氓的现象屡见不鲜。可见,时期的东北农民不仅要受到无良政府的税收盘剥,还要受到高利贷的双重压迫。

最后从宏观的研究来看,从赋税的某一角度出发,对经济掠夺进行研究的成果也很多。其中,郑会欣在《步向全面前的准备――论后日本对中国财政的破坏》这一文章中叙述了日本阴谋策划夺取中国海关的过程以及操纵东北经济命脉、利用海关对中国财政造成破坏的情况。同时郭冬梅从地方财政这一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项就是租税收入,从地方财政的角度论证了日伪对东北人民的疯狂奴役以及残酷的压榨。从而更深刻地揭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进行统治的侵略本质。综上可以看出近年来史学界对于时期这一段历史日益关注,对时期东北税收负担研究的广度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接下来就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分析其研究趋势以及特点。

二、研究趋势与研究特点

从以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对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问题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也日趋客观。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史学界对时期税收性质的研究几乎保持一致的观点,都认为的税收体系是完全服务于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是一种畸形的殖民地税收制度;第二,针对税收问题进行的专题性研究成果相对薄弱,有关这一时期东北税收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也不是很多,很难对日伪统治时期税收的实质情况做出总体全面的评价,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其在沦陷区经济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成正比。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结合大同市经济新闻分析的实践,分析经济性新闻在现代作为一种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经济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大同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每一点变迁,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因而,作为新闻报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舆论,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对经济领域内的新闻采取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十分有益。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命运的极其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新时代的需要。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一、解读:表达媒体思考

正确解读经济事件是做好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基础。

通常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每一个经济事件发生,每一种经济现象流行,媒体就此作些背景或者条文解读,分析一下事情的成因或来龙去脉,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更清晰的信息。但笔者认为,让公众“知道”仅是解读的第一层面,仅仅是一般信息提供层面。真正成功的解读,必须有第二个层面,即在解读中,更多地体现媒体的思考,并表达这种思考,进而让受众自己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自我思考,提升受众对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形成共鸣和合力,同时也达到了分析性新闻的初衷。

2006年三四月份,配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同县国税局联合大同日报共同开展了“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主题策划活动,聚焦大同县农业、农村、农民的减负状况,倾听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后有关问题的反映和思索。那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大同县农村进行农民税负调查,了解到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得以较长时段地观察税费改革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笔者以《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大同县国税局税收宣传月主题策划报道》为题,对大同县自2004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村变化作了一个初步总结和思考。文章以税费改革对“三农”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后指出惠农政策确实让农民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理性地分析了减税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增的背景下,税费改革政策可以说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此外,文章详尽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濒于瘫痪、教育欠账、乡村公用建设缺乏资源等困境,并在结尾处指出,“无论是为农民减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发展生产。”

二、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思想方法。坦率地讲,做经济新闻报道时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坚守理性意味着经常要舍弃浮夸的噱头,远离无聊的炒作,能从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表象中找到内在脉络,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对新闻的原则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是坚持理性的基点。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想使新闻报道充满理性而非凭感性认知,大量占有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被媒体形容为2008年度经济金融界的一次“海啸”。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那么其对大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时间关心经济金融的人士众说纷纭,不少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看到南方不少厂家破产,心内也充满狐疑。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采写了《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一文,文章始终坚持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准则,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层层分析,通过对2008年前3季度大同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行业价格运行指数、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形势等考核经济的主要数据的举证和剖析,最后指明,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大同市煤炭、钢材、冶金等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大同市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逐步转向,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减免税费等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将陆续推出,大同市要在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免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篇报道在《大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显示了分析性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日渐深入,经济报道的外延愈来愈广,超越经济做经济报道正是现时经济报道的内涵所在。现在的经济活动已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工业、商贸或者是农业活动,而已成为一种包含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像文化可称为经济,教育也可称为产业,分析性经济报道已不能只采用纯粹经济的视角,而是要综合运用人文的、法律的、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加以阐述,需具一种大经济观,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分析性经济报道为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税收策划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会导致巨大的现金流出,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所以往往要向外界筹资。本文从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两个角度进行并购筹资方式的税收筹划分析,并结合案例加以论证,旨在帮助企业更新纳税观念,促使企业并购行为的科学合理化。

1 引言

并购是历史的大趋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仅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自19世纪末开始出现公司兼并行为以来,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经历了五次兼并浪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公司并购活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活跃和频繁。作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节约经营成本、优化资本构成的一个有效手段,并购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应当注意的是,并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且由于并购会导致企业巨大的现金流出,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所以往往要向外界筹资。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很多,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筹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内部留存、增资扩股、金融机构信贷、企业发行债券、卖方融资和杠杆收购等方式。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两种形式,且企业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筹集并购所需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称为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也要求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因此,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筹资方式的税收筹划,从税收的角度尽量降低并购成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产权交易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兼并。兼并(m e rger)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对它们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2)收购。收购(a cqu isit io n)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涵盖的内容较广,其结果可能是拥有目标企业几乎全部的股份或资产,从而将其吞并;也可以是获得企业较大一部分股份或资产,从而控制该企业;还有可能是仅拥有一部分股份或资产,而成为该企业股东中的一个。

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学术界和实业界都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m ergeran d a cqu isit ion)。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

(3)并购的主体和客体。在企业并购中,并购主体被称为收购企业、兼并企业、出价企业;而并购客体被称为目标企业、被兼并企业、被收购企业。

2.2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筹资方式。这种控制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利息, 分享红利等。股权融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勿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场。

(3)无负担性。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的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

2.3 负债融资

负债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筹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短期性。负债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2)可逆性。企业采用负债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负担性。企业采用负债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

(4)流通性。债券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

2.4 税收筹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筹划对纳税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而在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界对税收筹划的描述也不尽一致。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税收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筹划应作更宽泛的理解,如通过具体的税收筹划活动节税、节省税收罚款、节省税收滞纳金等;而狭义的税收筹划仅指通过具体的税收筹划活动节税。

3 企业并购的税收动因

随着并购活动的纵深发展,出于单一动机的并购活动已不多见。在诸多动因的并购活动中,节税问题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在现有的税法条件下,税收对并购的刺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改变是促使并购发生的强有力的纳税动因。根据会计惯例,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其资产的历史成本。尽管可能也会提供有关重置成本的信息,但折旧的计提仍然是以资产的历史成本为依据的。如果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大大超过其历史成本(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那么通过卖出交易将资产重新估价就可以产生更大的折旧避税额。在企业并购的购买法下,为了反映购买价格,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将增加,结果收购企业所享受的折旧避税额超过目标企业在同样的资产上所享受到的。从而并购后企业新的所有者可以享受到增加的折旧避税额,而原来目标企业的所有者也可以通过并购方支付的并购价格获得一部分相关收益。

第二,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来达到合理减轻税负的目的。当某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就不仅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而且它的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余。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的递延年限均为5年。这样,如果企业在一年中严重亏损,或连续几年不盈利,拥有相当数量的累计亏损,就往往会被考虑作为兼并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兼并盈利企业,以利用其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第三,当收购企业以可转换债券方式收购目标企业时,即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股票转换为可转换债券发行一段时间后再将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这在税法上可以在收入中预先减去可转换债券利息,具有抵税效应,同时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在债券转换为股票后再支付,使企业享受延期支付资本利得税的收益。

第四,当并购活动发生时,如果参与并购的双方不是以现金支付,而是以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将目标企业的股票按一定比率转换为收购企业的股票。这样,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交易双方的股东既未收到现金,也未实现资本利得,所以这一过程是免税的。通过这种并购方式,在不纳税的情况下,企业实现了资产的流动和转移。

第五,税收的其他刺激。企业在并购中,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并购企业组织形式、并购行业、目标企业所在地以及对并购的筹资方式、交易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取做出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可以尽可能的节约纳税成本,使税后收益长期稳定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了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总而言之,税收在并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和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划对象。如何依法纳税并主动利用税收杠杆将企业并购的各个环节同减轻税负结合起来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已成为企业经营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并购融资中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

筹资方式下税收筹划的主要切入点是税法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这对参与并购的企业同样适用。因为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税前列支,而企业支付的股息则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就必须在筹集债务资本还是筹集股权资本之间做出选择。当然,企业对筹资方式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最大程度的减税。减税意味着要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但是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一方面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即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也未必会随着债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而自有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才是企业股东追求的目标。因为自有资本利润率越高,意味着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也越高。通常情况下,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时,提高负债比重可以增加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这时,选择较高比例债务融资的融资方案就是可取的。反之,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成本率时,债务融资比例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反而下降,这时高债务比例的融资方案就未必可取。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a公司为实行并购须融资400万元,现有三种融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完全以权益资本融资;方案二,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10:90;方案三,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5 0:50。利率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选择融资方案呢?(假设融资后息税前利润有80万元和32万元两种可能。)

可以看出,当企业息税前利润额为80万元时,税前股东投资回报率>利率10%(即债务成本率)。股东税后投资回报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比例上升而相应上升(从14%上升到21%),这时应当选择方案三,即50%的债务资本融资和50%的权益资本融资,此时应纳税额也最小(为18万元);当企业息税前利润额为32万元时,税前股东投资回报率<利率10%(即债务成本率)。这时,债务比例越大,股东税后投资回报率反而越小(从5.6%下降到4.2%)。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方案三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企业的税收成本(此时纳税额最少,为8.4万元),但却未必是最佳筹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