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的论文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1

1.让学生了解议案写作的方法和步骤,要求有同一意向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活动范围组成小组,选出组长,制定行动计划,分工协作完成议案。2.选择祁连山、黑河等资源环境的任意一个方面确立议案主题(如大到物种、土地、水资源、能源、人文及自然资源等,小到居住的小区、街道、市区的环境问题)。选择不同级别的人大代表身份来亮出自己的议案。3.方法指导:(1)查找资料(包括文字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等),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主管部门等地点搜集文字、文献资料,并筛选录用。(2)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3)小组内分工合作,勤交流,大胆地提出并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二、活动结果

1.展示议案。第一小组议案:“关于祁连山生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学生谈到,祁连山生态资源丰富,有七彩丹霞、九排松、七一冰川、马蹄寺石窟等等,当地政府在开发这些资源的同时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管理混乱,过度开发,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生态效益,只看重眼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等等。他们在议案中呼吁:“我们需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第二小组议案:“关于黑河水治理的议案”。学生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了一组家乡黑河水遭污染和黑河流域被破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及几组数据。视觉的冲击再加上几组数据的表述,学生的心灵受到猛烈冲击。铺垫之后他们呈现了“关于张掖黑河水治理的议案”,结合全国各水污染治理的典型实例就黑河水治理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和措施,很有见地。第三小组议案:“本市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他们上来后直接进行观点阐述:本市素有丝绸之路明珠之称,在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本市却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列举了几大主要表现后,他们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我们通过调查概括出本市主要存在的上述环境问题,作为市人大代表,为了能向人代会提出切实可行的议案,很好地解决我市的环境问题,特向全市人民征集意见和建议。提出好的方案者有奖”。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积极建言献策,帮助第二组完成了议案最主要的部分———解决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全体参与,既集中了民智民意,又提高了议案的支持率。第四小组议案:“我市中小学的校园周边环境”。他们以大量照片资料的形式来反映校园周边环境。大多数学校一出校门就有大量的小吃摊、杂货摊、小书店等,有些地方还把大型的取暖锅炉房修建在学校周边,一冬天的灰尘笼罩着校园。他们提出的地解决方案有:(1)清除学校周边的烧烤摊、小吃摊,以保证学生饮食安全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2)规范周边店面的经营行为,尤其那些出售不良口袋书的小书店;(3)学校要加强与社区、街道的联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4)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教育放在心上,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心上,清理校园周边的锅炉房;(5)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等。这一组学生的主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第五小组议案:“关于公园的开发与管理”。小组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公园开发与管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本地实际情况认为,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情况良好,公园应该是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但我市好多公园都在收费,即不能体现中央提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愿景,又不利于本市品牌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开发。建议所有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1)开设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人看管监督、打扫卫生;(3)设置举报箱、发动退休的老人成立文明监督岗等。议题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支持,因为所有的人都对它充满了美好的期待!2.评选最佳议案,并说出理由。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评选最优。3.教师做点评。

三、效果评析

1.主题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行为实践和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活动前,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兴趣;活动中,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而且还通过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达到了情感体验、获取真知的目的。活动后有总结有点评,升华了情感体验,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使命感。尽管他们的有些观点还显稚嫩,但通过活动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环保能力,真正做大自然的朋友是弥足珍贵的。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整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3.充分挖掘乡土特有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关注生活,回归自然,热爱家乡。

四、活动反思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2

关键词:企业工会;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经济体制也不断改善,所以我国现代的企业也相应的进行了改革,尤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企业内部结构的改进,除了内部结构的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企业做出这些改变都是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企业所作出任何改善,都需要企业工会有效的进行组织以及更好地服务企业员工和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淘汰,适应社会发展,就要求工会员工加强工作能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并对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为自己企业员工谋取合理的权益,下面我们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出了阐述。

一、企业工会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工会工作方式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不断推陈出新,而作为企业重要力量的工会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善,甚至没有对此进行实际探究,工作方式也没有随之改变,所以就会经常导致工作方式不适合企业现状。工会对企业员工应该起到组织领导的作用,但是工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很少,并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员工的需求,这就使得工会违背了服务于企业员工的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会与员工脱轨,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员工的问题。企业工会中的职责涉及的范围较广泛,并且工作不注重实际,与实际情况想脱离;并且工会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这样就很难实现工会与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相联系,工作与实践脱节,这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最终也只是导致企业经济发展逐渐衰败。所以必须对陈旧的工作方式做出改进。

(二)部分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低

企业工会干部人员很多是跟随企业建立一直保持下来的,或者有的是选用时并没有特别注重自身素质,导致有的工会干部自身素质较为低下,而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必须要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做出改进,不断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这样对企业干部的要求就会比较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知识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但是企业工会干部并没有及时学习了解新的知识,在知识掌握上严重不足,这样就不能让企业发展及时更新,甚至工会干部不是特别注重工作的作风,只是把工作当做一种应付敷衍,形式上过得去就可以,这样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在企业业绩上没有突破,最终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企业工会员工不负责任,自身素质低下的表现,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经济的落后。

二、企业工会问题应对措施

(一)完善工会工作机制

第一:将民主管理渗透到企业工会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安排企业工会的职责极其工作内容,并将工会组织推陈出新,同时也要注意企业经营者和基层员工之间的关系,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使员工感受到公平,使企业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第二:注意保障员工的自身权益,企业员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资本,所以一定要完善与员工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建立有效的体系,来协调企业工会,员工以及企业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前提。第三:建立参与机制,参与机制即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工作当中,合理给予员工的有效权益;第四:最后一关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鼓励企业员工工作努力的助推器员工在工作上比拼,才对企业发展有利。所以完善工作机制是极其重要的。

(二)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上面提到企业工会员工很多存在自身素质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干部,是领导企业工作的方向与核心。所以一定要加强工会干部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紧跟社会发展的时期,更要注重对企业工会干部对新知识的接触,不断向企业工会干部传播新思想,更新其工作观念,让他们领悟新的工作方式,将创新务实的思想观念深入到干部心中,让企业工会干部学以致用,将新学的知识和思想观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只有工会干部用新的思想和工作模式来服务企业,才能使企业在逐渐发展的新潮社会中不被淘汰。要想企业在新的不断进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领导核心,所以一定要让工会不断推陈出新,在自己空闲时间接受新的企业知识,并时刻保持对市场的观察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以免当企业发生突然事故时措手不及,所以干部一定要加强自己对企业工作方面新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3

中文专业的三大就业方向:教育,新闻,文秘。这三个方向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胜任的,也可以说是比较对口的方向。中文专业在校大学生就这三个就业方向进行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有差异的。

一 中文专业文秘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文专业文秘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为以后社会实践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

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在校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秘书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因而秘书在工作中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发生在几个方面。与上司沟通不好;上司给的某份工作感觉吃力,难以胜任;对琐碎重复的工作感到怨烦;与上司发生争执等方面。

针对文员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练。文秘管理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级秘书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秘书人员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中有数。

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地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备性。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对文秘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实际管理知识,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二 中文专业教育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育方面,社会实践的地方就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也有许多培训机构可以去。学生在假期找兼职的时候浏览的许多的求职网站,有许多的培训机构在招在校大学生做假期兼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还有就是大学生日常除了上课以外,课余时间是比较丰富的,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家教兼职,对于家教而言,一般都是以初中,高中的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辅导,大部分都是他们学过的知识,难度较低。

各地方初中,高中对他们来说想获得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困难,所以他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培训机构和家教这两个方面来。

在培训机构来实践可以说是实习性质的社会实践,就我们中文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培训机构里,能力强些的学生可以担任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导师或导师助教,如果作为一名导师来说,就要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大体中文能力进行评估,之后再根据教学时间来安排教学量及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助教是个很不错的实践选择,在做助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当作半个学生,而学习的内容则是在老师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这种方式方法下学生的理解情况,针对不同的理解情况老师又是如何应对的。当然,助教也不是一味的去学习经验,老师也会给助教安排一些能力所及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就是作为助教的实践方式。

做家教这一方面较在培训机构实践来说要简单一些,因为家教所实践的对象是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而中文专业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时期的文科生,有的科目没有接触过,或是接触的比较少,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他们实践的对象。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目标,中文专业的学生们可以对文综,语文这两大科目来进行实践,在辅导前要认真准备各个知识点,更多的是教授他们方法,用自己的经验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实践对象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对我们实践成果的一次检验,通过他们的考试卷来分析自己在辅导过程中有那些不足,有那些漏洞。

三 中文专业新闻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面对沉默不语的尴尬,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与别人主动交流,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流。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精神,而且我还必须去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已完成工作。

自己准备一个记事本,对于刚刚才开始社会实践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参与采访的实际过程和写作,也开拓了视野,见识社会各界人士工作言谈。作为大学生,实践的地方可以选择地方电台,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地方电台的记者就站在本 地居民的角度上选择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来报道,这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闻稿的写作必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交代起因、过程、结果。新闻业务能力方面,为优秀的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好的新闻题材,好的采访技巧,好的写作手法。这些都是在校期间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在社会实践时,这些学过的理论知识就很难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虚心,认真听前辈的采访方式,写作方式。

日常工作都会比较繁琐,枯燥,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虚心的向人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及时的与他人沟通。赵主管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导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新闻稿件写法技能。

善于观察。敏锐的观察力,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风起于青萍之末”就能闻风而动。新闻要有时效性,作为新闻人就应时时刻刻留意身边发生地一切事物,洞察一切有新闻点的讯息,这样才能及时挖掘新闻素材,透过现象抓本质,写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新闻稿件。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4

把尊重劳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针对劳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及地位,以及劳动对于劳动者的权利和劳动者获取个人消费品的作用和地位而言的。前者涉及劳动对社会的作用,后者涉及劳动对个人的作用。处理好了劳动所涉及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劳动,从基本形态而言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从复杂程度而言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从技术程度而言,包括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等等。不论何种劳动,不论其作用大小,它都和其它劳动一起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既然劳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样重要,劳动就理所当然地要受到社会尊重。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特别是鄙视体力劳动,在体力劳动占比重较大的社会里,就会引起这个社会最基本阶层的不安和不满,甚至抗争。处理不好,就会破坏这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如果问题大了,就会影响这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特别关注的。

其次,劳动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劳动中渡过的。在人的众多权利中,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是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的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虽然生产要素也参与了分配,但按劳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原则。在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劳动的劳动者,劳动同样与贡献挂钩。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劳动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失去了劳动的权力,也就同时失去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者及其家属就会成为需要救助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提供保障,就会影响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其它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就会迫使有的劳动者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安全;或者采取其它不正当的手段谋生,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相容的。在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的同时,还要保证劳动者获取报酬的正当权益。如果劳动者不能获得与其贡献相应的报酬甚至完全不能获取报酬,也会引起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因而,尊重劳动本身就要求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和获取正当收益的权利。这同样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该注意关注的。

由于劳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劳动就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教育整个社会尊重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必须想办法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和获取正当收入的权利;必须想办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就形成了勤劳朴实、热爱劳动、尊崇劳动的良好风尚。在社会主义今天,这个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劳动的基本权利和劳动的成果得到了保障;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致富光荣已成为基本的社会信条。正由于这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总体上呈现出和谐稳定和良性发展。

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等等原因,在尊重劳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长远发展,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较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问题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我国基尼系数偏大问题;三农问题,等等。本文重点分析一下农民问题。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从尊重劳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角度考察农民问题,当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至少有三个问题:保障农民的劳动权利问题;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问题。

第一,保障农民的劳动权利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农民的土地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大量的土地被占为它用。据北京市政协的经济委员会今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1987年到2001年间有60万公顷家田被征用,导致3400万人失去土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从2001年到2003年上半年,有关土地纠纷的诉讼占农民投诉案件的63%。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失去土地,农民就去了基本的劳动权利和生存权利。虽然农民可以从被征用的土地中获得一定补偿,但这对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从长远来看,就种下了社会不安定的种子。

第二,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由于失去土地或者土地不足、农业收入偏低等原因,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农民进城,因为没有掌握技术,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照理,他们微薄的劳动收入应该得到保障,但业主经常拖欠工资,有的甚至卷款而逃,使他们的辛苦劳动付诸东流。怎样保护他们劳动收入的正当权利,这实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

第三,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问题。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有限,国家资助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城市。农村主要是家庭保障。从长远看,如果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失业人口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同时,由于城乡在社会保障体系上的长期差别,使农业人口因此而产生不安,特别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是如此。

以上三个问题是紧密相联的,解决好了就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关键。因为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保障了农民基本的劳动权和生存权,这是保障农村社会安定的基本条件。土地补偿费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如何让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安居落业;或者有某种形式的社会保障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统筹兼顾,利用各方力量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如:转移安置,或者以工补农,或者纳入由国家支助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5

摘要: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功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相当突出,其中的是非曲直能否澄清,将影响到

 三、义和利的关系问题

    道德所追求的,与其说是“德”,不如说是如何把“得”与“德”相结合,从根本上说,道德就是如何达到“义利合一”、“德得相通”的智慧。道德的真谛,不是要人们不要“得”,否则便与人类生活相悖,而是解决“如何获得”的问题。“义利合一”、“德得相通”才体现了道德的精髓。

 的确,在市场经济中,利益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利益,集体有集体的利益,国家有国家的利益,民族有民族的利益,利益深透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f2l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原则将经济主体的利益动力充分释放出来,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容易自然而然地用金钱来作为获得利益的标准,把金钱作为万能的流通手段,能够买一切商品;在特殊条件下,还能够买到名誉、地位、官职乃至人的灵魂。因此,人们为了追求金钱最大化,常常见利忘义,利欲熏心。当然,这样的价值观是不文明的,不值得提倡的。我们必须要建立以“义”来调节“利”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社会道德观。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承认追求最大利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要求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这个“义”,道德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个人、集体、社会才能持续的不断发展。

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构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启发。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教育的功能就是把宏观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化为学生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而转化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有效达成。因此,教育必须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作为个体的学生情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更不用谈潜在于学生身上的个性、意志、情感的培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促进自我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一、构建主义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思考

音乐教学模式和整个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解决的是如何控制教学过程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因此不能有效达成上面所述的目标,而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为此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墓础来构建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墓础上的主动建构,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正体现了音乐教学模式发展和音乐教改的价值取向。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曾经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的气氛、多变的形式而傲视诸科、独树一帜。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各科教学都已上升了一个层次,而音乐学科相对显得滞后,在很多音乐课堂上仍然演绎着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导致了学生音乐知识贫乏,创造能力差,学习方法被动,缺乏自主意识的现象。

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教者”的形象,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知识,“教书”、“教师”、“授课”这些词语一方面显示了长久以来的课堂状态,一方面则又使这种思想得以根深蒂固地延续。其实,这种“行为主义”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当作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从教师那儿学音乐”的思想意识。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是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他们“创造力”的课堂。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则给陈旧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角色则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个人有独立的理解,同时又通过合作获得的全面理解。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和模糊性,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学习者发挥主观想象。同样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因个人经验、经历、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尊重该学科原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要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从教的主体而言,为了使学生主动性参与教学,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安排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的主体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需求。“主体一发展”为特征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作为人的本质所在的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是其基本内涵。人的主体性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并只有在生命活动中才得以生成和提高。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态度积极和行为积极,能自觉地参与、交往与合作;在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和谐统一。“主体一发展”音乐教学模式侧重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收获自己的学习心得,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展意识,能自觉地提出自我发展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模式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学习者在情境中模拟实际情况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实际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的学习呈现了知识的生存力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若是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或是能够提供有关经验世界的一致性解释,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可见音乐的运用,它涉及情感、人生,又包罗一切学科。社会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问题也非常多,如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者某一种文化传统如何评价,如何透视、分析和评价某一社会现象等等,这一系列紧密联系社会、实用性极强的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填密思考,不断从书本、社会中汲取文学、文化、历史和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再通过讨论、辩论、演说等多种交流形式达到共融和逐步解决问题,这就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音乐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构建音乐情境教学模式,将音乐的学习放到各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音乐知识,一定比课堂上简单的讲授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情境化的教学可以不只依赖独立的测验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对间题的解决本身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仅仅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功能性评估。以每一个学生的相对进步来作出评价,既有积极促进进步的意义,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再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个“必要的学习资料”不是支持“教”的,而是为了支持“学”的。鉴于这样的出发点,在音乐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环境本身,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扩大自身周围的学习资料范围,促进主动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音乐学科在广义程度的理解上,其知识的来源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科的学习中,既优化了学科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层次,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在整合的过程中相得益彰。墓于信息技术的音乐教学模式目前主要有教师运用投影、图片、录音磁带和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的课件等手段,学生墓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增强个人合作的能力,主要关心这样一些社会关系的范型,如协商、合作、冲突、修辞、礼仪、角色、社会场景等。他们还认为,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进程,这包括对社会交互作用的参与以及按文化方式组织的能影响学习和发展的活动。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的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模式同样也为音乐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