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金项目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1
(1)安排活动顺序:首先要明确项目各成员及其工作内容,以及为保证项目完成所要做的各种具体任务。各项目工作的内在联系是不同的,可能基于工作性质、内部经验或外部因素形成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并确定最终排序,项目网络图是确定项目活动顺序的有效方法。(2)预测所需时间:项目的结束伴随着各项目成员的工作任务的完成,项目所需时间包括项目成员为完成职责工作的实际工作时间和间断性时间。预测项目所需时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项目的启动与收尾时间,因此划分合理的区分界限是时间预测的关键。(3)合理规划进度安排:考虑部门预算或资源约束条件,在对活动进行排序、预测活动耗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项目的进度。项目的进度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进度控制要保证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没有较大的差距,这需要实时、定期的监控与必要的调整措施,甘特图常被用来显示进度计划。(4)严格控制活动时间:对项目实际进度的监控及评价。控制项目进度有严格的步骤,首先需要找出进度不一致的原因,分析是否采取调整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具体措施;其次,调整措施也需要在进度计划上予以列明;最后,根据修改后的计划,再次估算项目进度,对调整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各环节任务的时间占用变化,或者由于项目目标变更引起某些工作计划相应调整,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情形,要对原有时间预计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项目在周期内顺利完成。项目管理实施后,项目负责人也要安排专人对项目后验收、组织建档等工作进行时间进度上的控制。
2《阴山学刊》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过程分析
传统纸介质的出版物中,图书和期刊是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期刊作为连续型出版物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不符合项目的一次性、唯一性的特征,但事实上每一期刊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从期刊现实的出版过程来看,期刊虽然有固定的出版周期,每期之间的出版流程大致相同,但实际的出版现状是,许多的期刊并不能够保证在规定的出刊时间出刊,仍然需要用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予以规范。尤其是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常常会有各种突况,如作者突然撤稿、稿件中发现重大错误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刊物出版时间,给项目带来直接的损失。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保证出版的进度,项目管理者应该建立明确的项目进度计划表,必要的时候在进入出版流程前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项目管理者还要督促责任编辑经常与作者保持联系,对文稿进行及时的修改、润色与提高。在考虑进度安排时,要监督出版项目的实时进展,防止拖延误期的情况发生。《阴山学刊》是一本创刊近三十年的传统省级学术刊物。过去刊物的编辑、印刷、发行基本按照流水作业,三个审次、六个校次,每个环节的完成时限、指标没有明确的规定,刊物拖期时有发生,引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后,刊物的出版过程有了更科学的规划和监督,整个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以下对《阴山学刊》出版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阴山学刊》出版项目进度管理,按以下程序依次进行。
2.1划分工作任务。
《阴山学刊》出版项目可分成几个子任务,并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具体工作方法,同时要监控每个子任务的落实情况。合理分配每个子任务的工作量,同时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控制任务进度。划分子任务的作用,主要是合理分工,同时使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提高项目进度,缩减项目开发成本。具体的项目子任务见下图。
2.2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制定每一子任务的工作时间。
子任务的工作时间要根据出版时间和每个子任务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合理划分,包括工作的起始时间和最终的结束时间,以减少项目开发时间,提前完成《阴山学刊》的出版工作。进度安排一般采用倒推法,以出刊时间为结束时间,以征稿时间为开始时间,从后往前排,排出整个项目的总体时间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阴山学刊》每期出刊时间为双月20日(社会科学版),每期出刊日为下一期刊物截稿日,刊物以两个月为一个出版周期。从征稿开始到出刊总时间大约为120天,具体过程有:收稿、初审、复审、终审、编辑、校对、印刷等。制定刊物的进度计划,可以绘制甘特图。传统进度计划表仅仅显示各个工作程序的时间安排,如果出版过程有变化,调整起来十分麻烦,如果遇到某些阶段要同步进行,很难直观看出。而根据书刊出版流程内容不能随意更改,但程序可以变动的热点,甘特图更符合出版进度管理的需要。与传统的出版进度计划的方法相比,甘特图可以根据出版进度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最终保证出版目标的实现。估算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是制定进度计划的关键。项目负责人(执行编辑)要根据最后期限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内外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来进行时间估算。一期刊物一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排期10天,但如果项目期限紧,项目负责人就可能让不同的校次同时进行,一校、二校的时间可能共同占用10天。如果估算时间太少,可能造成执行人(编辑)负担过重,如果估算时间太多,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编制时间进度计划还必须把节假日、各项工作的交接时间、稿件的传递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
2.3合理分配每个子任务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就是要确定每个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安排他们在每个子任务中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不同工作的轻重缓急程度不同,根据项目工作的繁简程度,合理确定完工时间,有时相互关联的两项工作也可以由一个工作组成员来完成。提前合理分配好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工作人员,既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加快工作进度,提前完成出版工作,同时还能够避免多个不同任务分配到一个人的情形,造成出版工作的临时调度和仓促应对。结合《阴山学刊》出版活动,将每个子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工作部门或成员,同时监督其工作进度。
2.4编制《阴山学刊》出版流程图。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2
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的效益测算
技术能力和计划投资规模等对项目预计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测算。考虑到农业生产具有常产特性这一因素,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有无项目测算法,即分别测算项目区在“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财务数据(收入、成本和利润),然后将两者相减,利润之差即为项目实施的效益。运用有无项目法测算项目效益的意义在于,测算数据是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的国民经济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的必要基础,还是上级部门是否同意项目立项的重要决策因素。(一)需收集数据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效益测算需收集项目区的数据资料包括:①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机作业条件;②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果;③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④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收费价格;⑤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成本;⑥项目区耕地面积;⑦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果的估算;⑧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的估算。1~6项上述数据资料可通过统计、会计报表,试验资料,实测数据,典型调查资料和各种技术规范获得,确定数据通常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并做到内容齐全,计算方法、结果和计算单位无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作业成本数据包含机具作业的油料费、维修费、劳动用工折价和管理费,但不含机具折旧费,因为折旧费金额与机具的购置价格相关,参照以往机具的价格计算,往往会影响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测算效益时,应按项目建设计划拟新增机具报价作为计价基础。7~8项数据资料由农业、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对照项目的建设目标,预计项目实施后,估算增加的农业生产成果、减少的收获损失和节约的人力劳动成本。(二)效益测算的计算公式。1.农业生产增加值=([有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无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有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无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项目区耕地面积。2.新增农机作业净收益=(单位面积农机作业价格-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成本)×项目区耕地面积×项目建设增加的农机化作业率-项目新增农机具年折旧额3.项目预计产生效益=农业生产增加值+农机作业收入增加值-基本建设投资年折旧额。
项目实施(中期)阶段的效益计算
农机化推广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为3~4年,因此在项目实施期间定期开展中期效益分析具有以下意义:一是可以动态掌握项目的运行状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二是能根椐项目在实际中运行的效果,对原先制订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正;三是目前财政项目资金是随项目的建设进度分期下拨,其分析结果是后续资金是否下拨的重要依据。中期效益分析的方法是收集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农机作业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一)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基础数据主要在实施项目中通过试验调查或统计获得。其包括有:①推广应用面积;②试点单位面积增产量;③产品价格;④新增单位面积生产成本;⑤新增农机具作业纯收益;⑥财政支农投入。1.推广应用面积:是指该实施项目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使用的面积,它的统计单位有:自然面积(公顷、亩)、播种面积、作业面积。三种统计单位的数据有时是相同的,如一年只种一季稻的地方,自然面积和播种面积应一致,但如果在复种指数>1时就不相同。机播时播种面积与作业面积相同,但化肥深施时就不一定相同。在统计数字时,一般不采用作业面积,因为其增产效果不容易计算,而主要采用自然面积。当然,采用自然面积还是播种面积,还得按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确定。2.产品单价的确定:产品单价应以当地本产品大宗收购价为准,如果国家有收购价,则以国家收购价为准,否则以市场价计算。3.试点单位面积增产量:指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单产量与应用原(或旧)技术、原生产工具的单产量之差。在采集该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比区应该有可比性。为了排除地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最好在同年同地点以及相同的其它农艺措施下进行对比试验。(2)大面积推广时,应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多点对比试验(或调查);多点采集的数据,应按所代表试验点的推广有效实施面积进行加权平均,而不能用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3)若不得已采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比的数据,应根据当年气候等因素的差异,对数据进行合理修正,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同。4.新增农业生产成本:指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后的单位面积所需生产费用与应用原(旧)技术、原生产工具单位面积所需生产费用之差。计算得出的数据正值为增加生产成本,负值为节支生产成本。5.新增农机具单位作业面积纯收益:是指项目区新增农机具单位作业面积的农机作业收费价格与农机作业成本之差额,这里农机作业成本中包含机具的折旧额。6.财政支农投入: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下拨的项目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投入、农机购置专项补贴和技术推广经费投入。(1)基本建设投入是指用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2)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投入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新增农机具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购置补贴政策,享受的财政补贴。(3)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是指用于项目技术工艺、机具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试验、演示、技术资料、宣传、差旅等支出。(二)选用数据的确定。选用数据主要是指根据推广项目的具体实际,经过分析后所选择的系数,包括保收系数和缩值系数。1.保收系数:是指所统计的实施项目应用推广面积与真正采用了该项新技术而获得有效成果的那部分面积的折扣数。从实际工作中得知,一是在所统计的推广面积中,有一部分因后期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未能正常生产;二是由于实施规模大,应用面积的统计工作可能做得比较粗糙。2.缩值系数:选择缩值系数的理由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对比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在自然条件、试验对比点的多少、推广面积的大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利用对比试验(对比区)获得的单位面积新总产量来推算整个应用推广的新总产量时,其增产的效果要打折扣。所以在选择该系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各方面差异的大小及其对增产的影响,确定一个合理值。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3
1刊登论文学科分布情况
通过对《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学科分布的分析,可客观反映我区与农业相关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不同学科发展状况,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论文刊登数量前6个学科分别是:林学与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草业与环境、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共296篇,占总总数的81.76%,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学与园艺,占论文总数21.56%,表明在我区农业研究领域中,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较为活跃,科技产出较多,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被引频次也有所增长[1]。上述学科相对发展较快,属于优势学科,见图6。
2通讯作者构成情况分析
对通讯作者的构成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的论文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达263人,占作者总数的72.65%,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83人,占作者总数22.92%,合计:95.57%。年龄构成分析表明,年龄在40~50岁的通讯作者有196人,占作者总数的54.14%,年龄在50~60岁的通讯作者113人,占作者总数的31.21%,年龄在40~60岁的通讯作者309人,占作者总数的85.35%;博士生导师119人,占作者总数的32.87%,硕士生导师153人,占作者总数的42.26%,具有硕导和博导身份的通讯作者占作者总数的75.13%。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通讯作者主要是高级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均为项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相应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质量较高,对《新疆农业科学》载文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办刊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见图7。
3年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科技论文来源统计分析:国家级项目论文225篇,占全年总数的62.15%,省部级项目论文114篇,占全年总数31.49%,地厅级项目论文23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6.35%。2012年度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的基金总数为339篇,占总刊登论文数的93.64%,表明《新疆农业科学》超过90%的论文来源于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近几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统计分析还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呈高比例态势,在科技领域投入不断增长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疆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的数量在稳步上升,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农业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工作稳步发展。总体来说,《新疆农业科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撑、公益性行业专项)和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自治区基金、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产出论文为主,地州级、高校基金、研究机构基金等为辅的多层次的资助体系论文。
4结语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4
英文名称: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8)、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并已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5
摘要: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桥梁。但是,文化的个性所衍生出的大量文化局限词给文化间的顺畅交流和翻译造成了障碍。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汇,也就是中国民俗词汇日益增多,探讨这些词汇的翻译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 文化 民俗词汇
一、前言:文化、语言和翻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的共存。如果我们要保持我们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它有一个新的需求,那就是我们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而翻译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过去的翻译研究一直强调在语言分析和文本的对比研究,但缺少文化因素。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人士开始走向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文化交流的意义。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已经从语言的迁移转变为文化的交流,而翻译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强大的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成为文化和文学交流的一种手段,翻译的深层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因此研究文化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翻译是必须的、重要的。
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民俗词语翻译的重要性。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国民俗文化来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探索和传承,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构成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精髓,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外延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纵观中国翻译史,无论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还是至“五四”的西学翻译,都是以外译汉为主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引进”占据了绝对的强势,而输出明显处于弱势。这与中国这一文化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发展强盛的追求是不相称的,而关于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直到今天,尚无一部专门的汉英或英汉中国民俗文化辞典问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此,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应有意识地实现翻译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兼顾“输出”与“引进”平衡的同时,侧重向外国传播中华文化,特别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其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特征,使我们的民族特色不至于淹没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海之中。
三、中国民俗词汇翻译的困难性。
我们知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转移。因此,如何克服文化障碍,把源语言的信息传递到目标语言已成为翻译的中心问题之一。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沉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是传达文化负载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有我们独特的文化负载词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民俗词汇。因此,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国民间文化信息方面的研究。由于一些独特的目标语读者可能难以理解的,如何翻译好这些中国民俗词汇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如此。
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游牧、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民俗传承主要是依靠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发生变迁,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丰富,使得传统意义上单纯依靠人际传播的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为民俗传播服务,使民俗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面是有关中华民俗词汇的误译案例分析。前面是字面意义上的转换,后面是内涵意义上的转换。
年饭 the meal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 family reunion meal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红包 red bag,red packet,red paper / envelope with gift money
纸钱 paper money,paper coins / ghost money
唐装 dresses of the Tang Dynasty /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王八 tortoise / turtle cuckold
龙凤帖 dragon and phoenix card / marriage certificate
黄道 yellow way / lucky days
黑道 black way/ unlucky days
拜天地 kowtow to Heaven and Earth / perform the marriage ceremony
从以上例句来看,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目的语读者会不知所云,而根据内涵翻译,他们才会充分理解。奈达(1993:110)曾指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汇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四、结语。
任何语言都是与本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密不可分的。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敏感、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负载着该语言的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俗文化词汇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中国文化个性的体现。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工作和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负载词汇,给当今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如何在汉英翻译中保持其独特性,做到文化的“全真传真”,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增长其见识,我们应该多加练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恰当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努力地译出忠实通顺、优雅的译文。这对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间的交流,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论文
项目名称:从Nida的功能对等看中国民俗词汇的翻译(以鲁迅小说选为例)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1993),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笔者尝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教学的实践。目前文献资料显示中医护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上,笔者针对中医护理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集中探索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医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社团等方面,在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实践中借用中医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拓展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中医护理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中医护理教学的现状阻碍了中医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题的研究出发点立足于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学会中医养生保健、简单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医疗卫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二、中医护理教学改革中的体会
(1)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自中医学习社团成立以来,多次举办中医知识讲座,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开展”、“四季养生”、“穴位保健知识”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讲座内容涉及中医养生、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等,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中医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2)中医经典内涵丰富、文字精练、韵味十足,是医学、哲学、文学、伦理集大成者,既是专业学习的必修文献,也是医德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的优选读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修养,同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及观察问题的能力。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中医经典诵读活动以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朗诵为主,开展活动的时间多在自习课、晚自习,参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内容多选于《黄帝内经》中的文字描述,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和探索,经典诵读活动受到学生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兴趣不持久,学生一开始参与的兴趣很高,往往是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准备,既有利于学习中医知识,又可以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但是一旦与学校的其他活动(考试、文艺演出等)冲突,则班级参与诵读活动的人数迅速减少。
针对出现的问题,有待在随后的研究中进行改进。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尝试经典诵读活动全学期进行,固定时间集中展演,拓展展演形式,与书画、文艺演出结合,举行开幕仪式,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拓展经典诵读内容,涵盖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中药歌诀、针灸腧穴等适合诵读的内容,按类别汇编成小册,形成校本教材,向学生发放,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医经典的魅力。
(3)林柳艺等认为在中医护理实践教学中,应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切入点,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程敏辉等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增加了实验授课时数,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去证实中医护理理论的科学性,增强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及综合能力。中医护理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侧重于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无法得到工作过程的充分体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中医护理实践课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充分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到心到、手到,充分调动积极性。
(4)通过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入,让在校生乐于接受、善于学习,通过学习逐渐形成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并掌握一些简单实用有效的治未病手段,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宣传中医护理技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通过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听说看立体性的学习氛围,收效颇多。
(5)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重视课堂的教学效果,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专题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记录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应注重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一些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促进其主动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座法,收效较好。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在实训室完成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课堂上动静结合,有较强的艺术性,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兴趣较高。同时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时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均有促进作用。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浓厚的中医校园文化氛围等形式将中医护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随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筛选、考核标准的确定等,以期有效地提高中医护理的教学质量,为卫生事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梅、王慧峰、刘虹.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经典阅读活动的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3):39-42.
[2]林柳艺、李超杰、易昭夏.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改革与实践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4(8):69-71.
[3]程敏辉、王琳.中职医学院校《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职业技术,2008(10):7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