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1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 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 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 小学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顺利跨入习作的大门呢?愚以为我们教师要在多个方面下工夫,做指导,通过各种方法来唤醒学生的表达愿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细心观察,要学生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过,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习作。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中去发现伟大,在生活中观察到素材,积累好素材。在起步习作的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观察。只有去主动地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准确和深刻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能有话可写、有物可描,习作才能比较真实生动。
例如在学《画杨桃》时,可以让学生试着观察和描写一种水果。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真实的杨桃,使学生对杨桃的色彩、形态、味道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描写水果的方法。接着是要让学生自己描写水果,此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滋味和吃法等,懂得要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观察到什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培养起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一天天积累了素材,习作自然比较容易了。
二、勤于积累,要学生储备语言
先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变化。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还小,需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促使他们积累语言。增加了语言的储备量,习作才会有话说。怎样让学生积累语言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大量的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阅读能洗涤人的灵魂,放飞人的心灵。翻开课本,每篇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对课文中规范、生动、丰富、经典的语言,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摘记积累,另一方面又要及时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立足文本,要学生运用方法
任何习作应当遵循自由表达和规则指导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近年来,“淡化体式”、“文体不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成为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的主流。实际上,“淡化体式”并不等于“没有体式”,“文体不限”并不代表“不要文体”。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要教他们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我们应立足教材,从经典的范文中学习。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典型“总――分――总”结构的写景文章。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能让学生以地点转换顺序来记叙学校周边的“市民广场”;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季节顺序描写学校附近的“凤凰山”。总结出写景的文章,分述部分可以按地点转换来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课文教学,一定要抓住最大的习作特色做文章,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习作的技巧。
四、降低标准,要学生大胆表达
在起步习作的阶段,不必过分强调条条框框,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只要学生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写下来,哪怕其中只有一个词、一句话有闪光点,教师都该给予充分地肯定。
三年级第一次习作,教师可以明确提出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中央”,“文章要分段”,“每一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些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做到了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就会在作文上更加自信。再次习作,教师又可以提出“会使用逗号和句号”,“准确使用冒号和双引号”的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在写对话时会特别注意,使用的“冒号和引号”也会比较准确。教师还可以给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些问题,让他们进行修改。学生在教师逐步提高的要求中,就会从不懂到懂,从排斥到能写出合格的习作来。
五、组织活动,要学生亲身体会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语言组织能力后,教师得多开展活动或游戏,如跳绳、丢手绢、讲故事等。在活动前教师该告诉学生:做了后是要写习作的,要带着任务去活动,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习作做准备。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充满热情与好奇。通过活动将课内的习作要求与生活中真实的感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熟悉的事、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物,形成鲜明、生动、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写出生活的真实经历与体验奠定基础。活动是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学生的习作能和活动联系起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六、积极评价,要学生树立信念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3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便接触到了“写景作文”这一特殊而又常见的类型。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类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作为习作训练而出现;说它常见,是因为我们平时写作文经常需要写景。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叙事增添色彩,还可以起到衬托情绪的作用。因此,咱们“演武厅”的第一场训练,就从写景开始!
第一式——井然有序
在写景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写到很多景物,那么,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呢?在动笔之前,我们不妨在心里为它们排个序。有了顺序,写起来才不会显得凌乱。如果事先不想好,写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读起来也会晕头转向哟!
第二式——主次分明
在动笔之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在你写到的景物中,有哪些是最美的,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有哪些是最契合主题的,那么对于这类景物,我们就要着重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第三式——人景呼应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能写到人的活动,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人景呼应,一定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但是有同学会说:“我描写的景色里面真的没有人呀,怎么办呢?”哈哈,别忘了,作为景色的观察者,你就身处景色之中啊!写景之余,再写一写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就不再呆板,而是充满了灵性。
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佳作吧!
演武厅小练兵
秋 天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四(6)班 仲羽洁
炎热的夏天走了,带来了美丽的秋姑娘。不信?我带你去公园瞧瞧!
你看!小草换上了金灿灿的礼服,迎接着秋姑娘的到来。顽皮的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干枯的黄叶,像蝴蝶似的旋转着落下来。路边,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开得这么鲜艳,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小路染得香气扑鼻。草丛中夹杂着迷人的,五颜六色,走近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姑娘走了,只剩下荷叶笔直地站在那儿,整个池塘像铺满了绿色的伞。几棵常绿的树木,像战士一样保卫着公园。小草、、树木,把秋天衬托得更加美丽。
你瞧!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到公园里做游戏,老年人到公园里跳舞、打太极拳。他们都脱下了T恤衫,换上了长袖外套,漫步在公园的各个地方,公园里荡漾着笑声。人们,让秋天增加了勃勃生机。
不一会儿,下起了秋雨。秋雨绵绵,滴在身上,凉凉的。雨中还夹杂着风,一阵风吹来,吹在脸上,很凉爽。秋雨、秋风,让秋天变得更加丰富。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4
关键词 阅读文本 素材 有效活动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19-02
三年级习作困难的学生,难在哪儿呢?主要是内容与表达。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时孩子们在一起也总是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但提起笔来就一片茫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言之无物。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孩子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以为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教师需通过各种手段引导让孩子明白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通顺的语言来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感情。让学生有信心。其次,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感性的东西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因此,学生在表达上往往会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语句表达不通顺,或缺乏真情实感,语言直白,难写生动。为了改变这种不乐观的教学状态,我在这年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立足阅读之本,吸收有益素材,让学生有样可学
1.读与写结合。小学课文只要留有想像的空间,教师都应尽可能安排给学生,让孩子去想去写。推前写原因,想后续结果,填空补细节。如,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机械仿写课文,而是让学生把握例段的本质特征,提示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想象以下事物:宠物店中的各种小生灵,水池中的鱼群,天空中的朵朵云彩,大海里的贝壳,小摊中的水果,公园里的不同石雕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不同姿态,这样,学生心中虽有课文的“模式”,但并不受其限制,写出的习作更具个性。
2.看与写结合。有声有色的阅读对促进三年级学生写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写童话是三年级习作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可以说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可他们写出来的童话故事不是生搬硬套经典童话,就是让人看不明白写的是怎样的故事。针对此情况,我采用了有声有色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小短片或幼儿故事小短片(片长约为3分钟左右)。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阅读,看短片中各种人物、动物的神态,肢体变化,听重要的解说词,想故事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编童话,学生有样可学,可借鉴,因此兴趣高,写出来的童话故事内容新奇。
二、开展有效活动,生成习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1.玩与写结合。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掌握观察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寻宝活动、隔箱摸物大家猜、等待之中谁最急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全面观察别人,仔细审视自己,把“全”和“细”结合起来,从中获取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再如,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总觉得不是找不到美丽的景物,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为此,我们可以开展摄影活动把金山小区、植物园等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拍摄下来,也可以到乡下把城里的孩子很少见到的稻田、蔬菜丰收的情景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通过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在有效的时间里提炼自己所喜欢的习作内容。不仅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同时又想让同学共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于是就有了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从而乐于动笔。
2.演与写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形象地感知,直接拥有写作材料,为写又亮起了一盏绿灯。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习作《我们与环境》时,鉴于孩子对周边环境的漠视,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背景图片一条脏乱的小河,河面飘满了各种垃圾,远处的工厂还冒着滚滚黑烟,河岸上,光秃秃一片,寸草不生。请学生演一演森林里、小河里的各种动物。你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要求登台表演。于是就有了“金鱼”与“野兔”的精彩对话,又有了“青蛙搬家”的无奈,“垃圾桶心声”的有趣,“地球妈妈的美容”……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习作的主题被学生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想像丰富,幽默有趣,感情真挚。
三、插上想象翅膀,激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写得生动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5
一、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积累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让孩子们从连环画,浅显易懂的少儿读物开始读书,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们喜欢的书籍都行。我鼓励孩子们在家读,在校园里读,好书大家读。在教室里设立了读书角,孩子们不定期地把自己的好书放在书架上,我也从家里,阅览室借来适合他们读的、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放在书架上。一下课,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冲到书架前拿书看,放学才又恋恋不舍的把书放在书架上,就连班上平时最贪玩的孩子也加入了看书的行列。有时,看了同一本书的孩子就某一个问题在激烈的争论,还打开书找证据。有的孩子看书时如痴如醉,有时喜笑颜开,有时愁眉苦脸,有时还哈哈大笑,顿足捶胸。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这离成功近了一步。
2、强化朗读、背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我要求孩子们把课文读熟,读的时候尽量感情丰富,正确处理语调、语气,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慢慢地熟读成诵。要求孩子们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熟记常用词语、名言警句,并鼓励背诵课外读物上的优美诗文。日积月累,孩子们可能真的会出口成章,写好作文就不会是难事。
二、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让文本阅读紧密和生活、习作相连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增长知识的场所,抓住了课堂教学,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所在。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优秀范文,如果课课突破,就能在循序渐进中积累、迁移语言文字和习作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让文本内容激活学生的生活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时,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此时的习作对学生而言就是能信手拈来。 记得上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时, 15课《争吵》孩子们最感兴趣,最爱读,学完这篇课文,看着孩子们还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乘热打铁地让孩子们也写写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孩子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里时有发生。
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欣喜不已,以前每次的小练笔都有几个孩子不认真完成,这一次孩子们都完成了,而且质量很高,连平时作文水平最差的孩子也写得很精彩。大多数孩子写了和同学发生争吵的事,基本上做到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得生动有趣。把《争吵》一课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有所创新,有的孩子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如:“我骂他一句‘大笨蛋’,他回敬我一句‘神经病’。”有的采用了精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如“我用不屑的眼神看着他,他气得眉毛直抖。”有的孩子心里描写很实在,很细腻如:“他走过来的样子是多么可爱,我想,可能真的不是他做的,我从没看见他做过什么坏事,哎!我真不该那样说他。”有的孩子还在结尾写了自己的感受,所受到的教育。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这正是我想要的。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写写景的文章时,巧妙地把《七彩池》一课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用到对家乡山、水的描写中。
2、在文本阅读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教学,灵活运用生活素材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我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我的家乡》时,效果很不错。训练写人,我则用《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做范文,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学生掌握了方法,生活素材就可以灵活运用了,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
三、以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拓展生活面与习作面
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6
一、直面习作教材教学处理之惑
1.习作教学的选材之难
其一,打开人教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中都有若干个题材选项。其二,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都出现了“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自由表达”的要求。这样宽泛、基于相近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在选材方面面临挑战。
2.习作教学的指导之难
教材对习作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四年级下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难忘的人或事,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这样没有细化的要求,使教师在指导方面面临挑战。
3.习作教学的评价之难
新课标注重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个性体验,是正确的。但教材习作部分依附在每组单元的课文后,文字陈述所占比例甚少,没有呈现适用于习作评改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方面也面临挑战。
二、建构习作教材主题单元目标序列
基于对教材习作教学的困惑,笔者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但要求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使每一次的作文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这样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如教材中三、四年级有四次写景物的习作教学内容:
此表是根据各主题单元中所选的文本确定的,既具有统一性,都是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又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设定;还各有侧重点,不是单一固定的目标,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教材中相应的写人作文不同年段目标训练序列可以细化为:(1)第二学段内容:人物刻画单项训练(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2)第三学段内容:以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一个人一方面的特点。观察事物类作文的训练序列目标为:(1)观察要细致;(2)观察要有顺序;(3)调动多种感官观察;(4)在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观察;(5)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6)边观察边想象; (7)观察时要善于思考,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抓事物的本质;(8)留心生活,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序列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顺序的训练。
如上所述,如果教师对整个习作教材有了整体规划和思考,学期目标明确,就能避免“信马由缰”的倾向,学生的作文素养就会随着学段的增长,有明显的提升。
三、实践习作教材序列化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其实教材基本上是阅读教材,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因此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根据梳理的序列,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不仅在作文教学中,更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到习作的实践表达,习得言语,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1. 抓单元主题,整体教学,习作稳步走
在序列化教学习作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单元整体,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主题,关注言语。如,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提示,就言语能力而言,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表述笼统含糊,但因为单元导语在呈现单元主题“大
自然神奇”后,已指出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并收集有关的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所以我们在单元习作前,可以作细致的划分。
经过这样整体的教学渗透,学生已为单元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到真正表达时也就比较到位了。
2.借阅读教学,分解指导,习作小步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渗透作文知识,培养言语能力,这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开发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习作资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话的能力。
如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一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
例:一下的《识字四》的教学:“蝴蝶花间捉迷藏,蜻蜓空中展翅飞……”(1)让学生发现诗歌规律:都写“谁在哪里干什么”?(2)这句话去掉“在哪里”,也可以说:“蝴蝶捉迷藏,蜻蜓展翅飞”;(3)这句话转换一下就变成:“花间蝴蝶捉迷藏,空中蜻蜓展翅飞”(在哪里谁干什么),这样也能表达。(4)拓展自己编一编。通过这几步的设计让学生有梯度地掌握“两素句” (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
如: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简单)等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例:连贯动作句群训练(三下) :《翠鸟》(第3段,翠鸟捉小鱼的一系列动作);《燕子专列》(第3段,居民四处寻找燕子的一系列举动);《绝招》(第6段,小柱子奶奶包饺子的一系列动作)。学了这几课后,可以让学生上来演一演系列动作,再写一写。
3.融口语交际,细化指导,习作健步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与口语交际都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特性,不同之处仅在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从某种程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与“导写”紧密结合。
五上第六组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交流其中的案例后,重点探讨“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素材在导读导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积累了,此刻需要研究的是以下几点:(1)你所说的故事是否属于这一话题范畴?(2)你的叙述是否简洁明白或者具体生动?(3)你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也是习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主题单元整组教学提高习作效率的又一策略。
4.享交流平台,巩固教学,习作阔步走
第三学段教材中的“交流平台”(第二学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组教材之后,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揭示多元的读写方法等,交流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习惯。回顾交流时,也可以引入学生习作,通过点评、赏析、讨论等方式,优化学生习作,巩固言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