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油工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油工艺论文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1

关键词:油田采油工程;系统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21-02

一、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系统存在问题

(一)采油工程队伍装备存在问题

大庆油田将基建四万多口油水井,随着生产井数的增多、开采范围的拓宽、开发难度的加大,采油工程队伍面临更大的挑战[1]。

1.队伍作业施工难度高。采油队伍管井数量大幅增加,基建油水井数达到2008年油水井数量的60%左右,管井强度大、工作量多,井下作业施工难度高、工艺复杂,队伍和员工数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有的建设方法和管理方法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应在开发建设的机制、体制上有所突破。

2.整体装备水平较低。(1)压裂装备老化严重。油田公司现有压裂设备258台,超效用年限115台,占总数的45%,新度系数仅为0.18,影响了压裂工作量的完成。(2)修井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大庆油田2009年油(气)水总井数为5 426口,其中待修套损井2 611口,并且每年新增套损井700口左右。现有修井机195台,超效用年限50台,占总数的26%。(3)常规作业设备需要更新。大庆油田现有475台通井机,超效用年限141台,占总数的30%。严重影响了作业施工进度。

(二)采油工程后场建设存在问题

随着螺杆泵井的逐年增多,以及螺杆泵检泵、维修技术的发展,现有螺杆泵检修车间存在修复设备及技术潜力不足,各采油厂的检泵车间和井控车间的厂房及配套设备有待于更新和完善。目前大庆油田除去采油二厂抽油杆检修厂、采油十厂油管检修厂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厂管理等方面,能够满足本厂需要,其他采油厂的检修以到外部委托为主,属于关联交易,存在管理与油田规划脱节的问题。从工作量的需求来看,这些后勤场站目前能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但因设备寿命周期和技术发展等原因,创业集团的部分场站需要更新和扩大生产能力才能保障油田“十二五”的生产需要,否则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属于上市公司的各个后场建设力度。

(三)采油工程工艺技术发展存在问题

大庆油田即将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采油工程要顺利完成开发指标和任务,在长垣水驱、三次采油及油田开采上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2]。

一是进入“十一五”,喇萨杏油田全面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大于60%、综合含水大于90%的双高油田如何提高采收率,厚油层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实现油田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最大限度地挖潜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是今后工作的难题。

二是三元复合驱将逐步成为油田开发的主体技术,由于驱替液中含有碱注入与采出系统结垢严重,影响了三元复合驱整体开发效果,如何清防垢等采油工程配套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是目前的低渗、特低渗油藏已探明储量约15亿吨,而动用率仅42.2%,大部分低丰度和特低渗透储量,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仍难以动用,如何通过工艺技术来提高这些储量的动用程度,加快油田增储上产步伐,也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是天然气开采规模逐年增大,如何在深层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以及含CO2气的情况下,高效地开发天然气资源,给采油工程技术带来了难题,高含CO2气藏的防腐问题,对井下作业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是随着水平特殊结构井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向“低”、“深”、“难”及老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等领域的不断拓展,现有的配套工艺技术暴露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已成为制约水平井应用的技术瓶颈。

六是套损井数量越来越多,2008年变形井占待修套损井比例为75.3%,修井难度加大,已严重影响油气田的正常开发。

(四)采油工程井下作业发展存在问题

1.油井压裂改造挖潜难度日益加大。一是储层条件不断下降,平均单井压裂改造厚度降低;二是油井压前含水上升,挖潜余地不断减小,给压裂施工和控制低效井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2010年水驱老井压裂825口,增油39.55×104t,平均单井增油479.39t,较“十一五”初期的2005年下降了40.61t。

2.控水措施效果逐年减弱。大庆油田经过近五十年的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堵水选层难度日益增加,浅调剖对吸水剖面的改造能力变差。堵水措施平均单井年降水从2009年的2 471.4×104m3下降到2010年的2 283.9×104m3。

3.井下作业工作依然存在困难。伴随全油田油水井数不断的增加,井下作业工作量也将逐年增加。油水井维护性工作中检泵作业还存在偏磨比例居高不下,杆管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的情况,2010年检泵工作中这两项原因占46%。

二、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系统优化措施

(一)优化采油工程队伍管理和装备更新模式

1.采油队伍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采油队伍应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作业区管理模式转化,采油小队走专业化管理的道路,提高采油队伍装备水平,采油队伍人均管井能力提高到3.00井次,在井数增加、维护工作量大幅增多的情况下,使员工总量的增加得到有效控制。

2.提升队伍专业化管理水平。井下作业队伍应通过精干队伍、优化装备、建立机制、强化培训等措施,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装备的新度系数,加快装备的升级,努力培育优势技术,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作业队伍的施工能力,使单队年平均施工能力达到150口以上。

3.加大各类油层的配套装备研究。一是加强设备的调整更换。二是为降低产能投资和生产维护成本,盘活闲置资产。

(二)优化采油工程后场运行机制

1.依据节能设备的系统评价加大其应用力度。一是对节能抽油机、节能电机、节能控制箱的单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二是对抽油机、电机、配电箱进行组合匹配测试。

2.利用优化方法加强抽汲参数优化调整。一是针对供液不足井,采取换小泵、下调参数等措施,保持合理沉没度,提高系统效率;二是针对供液能力较强的井,检泵时采取换大泵结合降冲次、合理上提泵挂措施,控制举升能耗;三是对供排关系平衡的井,合理优化参数,采用长冲程、慢冲次等措施,减小交变载荷;四是随作业检泵时,对抽汲参数进行系统优化,在满足油井产量和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五是采取间抽措施,提高抽油机井的运转效率。

3.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保证系统效率提高。一是狠抓目标落实,确保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规范管理程序,保证测试工作质量。三是明确测试条件,保证录取资料准确可靠。

(三)优化采油工程核心工艺技术

一是不断发展完善老区水驱开采技术。发展提高分层注水井测调效率和分注合格率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老区重复压裂井改造效果的技术;发展厚油层内部剩余油挖潜和大孔道治理的工艺技术,发展堵水、压裂等水驱综合调整配套技术,解决厚层顶部剩余油挖潜问题,降低无效循环场治理措施成本,提高各类油层的采收率。

二是继续发展三元复合驱三次采油配套技术。形成层间及平面分质分压注入、防垢抽油泵及螺杆泵举升、增注等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三是发展“三低”油田水驱增效采油工程配套技术。完善发展老油田堵水调剖、提高单井产能压裂等水驱配套技术;发展形成水平井开发等一系列采油工程配套技术;发展形成二氧化碳驱采油工艺技术。保障未开发油田的经济有效动用。发展CO2驱吸气及产液剖面调整技术等二氧化碳驱采油工艺技术。

四是发展海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的压裂改造技术,确保复杂岩性断块及潜山油藏开发进一步增储上产。

五是继续发展深层气开采技术,形成深层气压裂、解堵、排水采气、深层气田堵水等采气工艺配套技术,确保深层气层特别是深度大于4 000m以上的气层上产需要。

六是继续发展提高中低产油井的机械举升技术的泵效及系统效率、延长检泵周期、降低机械举升工艺的运行成本的机械举升技术,使抽油机井保持在700天以上,检泵周期螺杆泵井达到600天以上。

(四)优化采油工程井下作业施工强度

1.为进一步降低抽油机检泵率,提高经济效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了防偏磨实用技术的应用力度,防偏磨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二是扩大油管防断漏技术的应用。三是加强杆管档案库的建设,并引进了抽油杆修复技术,避免了有缺陷油管下井造成重复作业。

2.有效控制电泵井检泵率。一是要抓好优化方案设计工作,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方案符合率。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异常井现场诊断处理力度和作业监督力度。三是加大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采用变频措施,延长机组运行周期,降低运行能耗。电泵井检泵率可控制在20%左右。

3.延长螺杆泵井检泵周期。重点推广螺杆泵专用抽油杆、空心转子泵等成熟技术;试验完善杆柱优化扶正、杆柱防脱器、螺杆泵变频装置等技术;开展三元驱和稠油出砂等疑难区块的螺杆泵配套技术试验;加强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测试,开发螺杆泵诊断测试分析解释软件。螺杆泵应用井数稳步增加,成熟配套技术的应用规模逐步扩大,检泵周期明显延长。

4.减少作业返工井井数。采取以下措施减少作业返工井井数:一是强化对入井油管及工具的监督力度,加大井下问题油管的更换力度;二是优化管柱结构,确保封隔器密封率;三是强化对作业和测试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减少仪器下不去和掉卡仪器现象的发生,减少作业返工井的井数。

参考文献: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石油工程;认知实习;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70-02

作为新升石油类本科院校,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在石油工程专业领域培养工程型人才的优势,2013级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增加了认知实习环节。2014级及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2013级的基础上做了些优化调整。

一、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

工科专业实习可分为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认知实习是在学习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大主干专业课之前,到油气生产环境去参观认识,了解今后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和将来工作的对象,增加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初级认识。生产实习是指石油类高等学校的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主干专业课之后,到油气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油气生产过程,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二、认知实习目的

石油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现场参观,并辅以现场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教师或现场专家的讲课、教学录相等环节,增强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了解工作环境和行业特点、常用工艺、关键设备及工具,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认知实习内容

石油工程专业认知实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油气井工程和油气开采工程。油气井工程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钻机的组成(系统)及作用、钻井工具(钻头、钻杆等)的结构及作用、钻进过程、钻井液、固井工艺流程、固井设备的组成及作用、完井工艺流程、完井设备的组成及作用、钻井井场布置、井场设备配备、井场常用工具及用途、各种钻井仪表及作用。油气开采部分包括油气藏开发基本过程、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射孔工具、自喷采油方法、自喷井井下管柱、自喷井井口装置、自喷井井口流程、有杆泵采油方法、有杆泵采油关键设备、有杆泵采油管柱、有杆泵采油井口装置、有杆泵采油井口流程、潜油电泵采油方式、潜油电泵采油主要设备、潜油电泵采油管柱、潜油电泵采油井口装置、潜油电泵采油井口流程、采气方法、常用采气管柱、采气井口装置、采气井地面流程、油井采出液主要处理工艺(分离、稳定、除油)、油井产出液地面处理主要设备、气井采出流体主要处理工艺(脱水、脱硫)、天然气地面处理关键设备、注水工艺、注水管柱、注水地面流程、注水主要设备、酸化压裂工艺原理、酸化压裂主要设备与工具、压裂地面流程等。其他内容包括钻井及采油工程中的风险及措施等。

四、认知实习要求

总的来说,通过模拟油气生产环境,了解将要学习的专业课所包括的油气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具体来说,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油气井工程认知:①了解油气田开发的基本过程。②了解射孔完井工艺。③了解油气安全钻井的基本知识。④认识钻机、钻具。⑤熟悉油气井钻井过程。⑥了解钻井液。⑦了解固井设备、固井管柱。⑧了解固井过程。⑨了解水泥浆的组成及作用。⑩了解钻井过程中的HSE。

2.油气开采工程认知:①了解油气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②熟悉自喷采油工艺过程。③认识自喷井井下管柱及井口装置。④熟悉有杆泵采油工艺过程。⑤认识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及井口装置。⑥熟悉采气工艺过程。⑦认识采气井口。⑧熟悉油井和气井产出物地面处理工艺。⑨认识油气水地面处理设备。⑩了解油气生产过程中的HSE。

总之,通过石油工程认知实习,达到学生熟悉(理解)重点工艺和认识相关设备的目的。

五、认知实习方式

石油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有三种方式:基地参观、教师讲课和观看录像。利用国内石油高校唯一的一个全尺寸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将油气安全生产、钻机、钻井工具、辅助工具、钻进过程、钻井液、固井过程、有杆泵采油、采气工艺、油气井产出流体地面处理等内容的教学场所定在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指导老师讲解和学生直接观察来熟悉相关工艺和认识关键设备。在基地参观前,先由各个专业方向的指导老师在教室将要认知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介绍后续基地参观所要认知的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钻机、钻进、钻井管柱与工具、有杆泵采油工艺原理及三抽设备、采气工艺及井口装置、油井产出物地面处理工艺及设备、气井产出物地面处理工艺及设备)。

六、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的考核内容不外乎平时表现、纸质成果和考试表现。首次认知实习时的平时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纪律、参与程度。纸质成果评价一是评阅实习笔记,二是看实习报告。认知实习主要采用口试方式来评价学生达到认知实习要求的程度。具体来说,以考勤和活跃程度为主要内容的平时成绩占20%,口试成绩占50%,实习报告占20%,实习笔记占10%。评阅实习笔记时,主要关注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完整性、层次的条例性、图表的正确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在实习报告评阅时,重点关注与笔记的差异性、内容的完整性、条例的清楚性和格式的规范性。口试时,由至少一名油田现场专家和三名校内教师组成答辩组,先由学生简单阐述认知实习的内容和成果,接着答辩教师提3-5个与认知实习有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回答情况给出答辩成绩。

七、指导教师团队

石油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涉及到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指导教师必须由这个三个方向的老师组成,主要负责实习计划制定、实习组织、理论讲解、实习指导。同时,认知实习的主要场所为石油工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所以基地的钻井、采油和储运的教师也要参加认知实习指导,主要负责现场指导。第一届和第二届专业认知实习指导团队由6位教师组成,分属油藏、钻井、采油和储运方向。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青年教师5人,中年教师1人。具有现场工作经历的教师1人。

八、教学效果

首届专业认知实习的学生共有225人,在计划的一周时间内,先后通过教师讲解、基地参观与观看录像的方式完成了计划的全部内容。通过此次认知实习,了解了油气藏开发的基本过程、钻井工艺、采油采气工艺、油气集输工艺,认识了钻井设备、采油气设备、油气处理设备,为第7周学习专业主干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指导教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学习效果考核,最终优秀37人,良好82人,优良率53.0%。

后记

由于是首次开展石油工程专业认知实习,因此在认知实习内容、认知实习方式、考核方式和指导团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认知实习内容主要依据校内实习条件来定,如果在校内外基地同时进行,则需要增加和调整部分内容;同时,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或技术的进步,认知实习内容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首次认知实习主要是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参观认识为主,而校内基地为停产状态,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差距,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到油田培训基地开展认知实习,可以采取见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延庆,沈承金,隋艳伟,等.专业人士实习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33,(4):166-168.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

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

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发展缓慢。8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两口井的微生物地下发酵试验(30℃)。大港、胜利、长庆、辽河、新疆等油田与美国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别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1994年开始,大港油田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该微生物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质和胶质含量功能,并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剂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诸方面取得了成绩。1996年以来,吉林油田与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东189站的29口井进行的吞吐试验,21口井见效,见效率达70%。2000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厂引进了美国NPC公司的耐高温菌种,在Y一16井组进行了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收率达43.41%,增加可采储量1.81×10t,施工后当年增油615.5t。胜利油田罗801区块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在大庆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使用不同性质的化学剂,现以大庆油田为例。当大量化学剂进入油藏后,将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微生物采油过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剂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环境(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pH值)的改变,又可直接改变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以及影响微生物细胞壁的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因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除了具有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然无法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各个细节进行量化描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油乳化机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其它有机溶剂,能降低岩石一油一水系统的界面张力,形成油一水乳状液(水包油),并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降低原油相对渗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动原油随注入水一起流动[1引。有机酸能溶解岩石基质,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并与钙质岩石产生二氧化碳,提高渗透率。其它溶剂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调剖增油机理。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生物聚合物与菌体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封堵,改变水的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气增油机理。代谢产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气体,可以提高地层压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气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胀,带动原油流动,还可以溶解岩石,挤出原油,提高渗透率。

4.中间代谢产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间代谢产物如酶等,可以将石油中长链饱和烃分解为短链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蜡,减少石蜡沉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5.界面效应。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积膜,改善岩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理论研究

1.国内外的数学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国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Zhang模型优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活动,却难于现场模拟。Chang模型是三维三相五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行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产机理。

2.物理模拟。物理模拟研究基本上是应用化学驱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微生物驱油模型的核心是岩心管部分,其长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建立大型岩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驱油效果。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微生物驱油法,可获得微生物在岩心中的推进速度及浓度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艺

国内油田(大庆等)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是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还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驱油,要根据具体油藏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若具体油藏中内存在有益微生物驱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工艺,这是目前国内致力于运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油田中,特别是大庆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对大多数的油藏都能充分发挥微生物采油的优势。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场试验工艺及物理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外源菌种的选育和评价指标、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产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还需深化。

参考文献: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4

一、把专业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细、做严,使之成为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主心骨。

教务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本学年在教务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52名,其中专业教研室29人,课程涉及采油、采气、仪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机械基础、制图、管焊、电工等多学科,新教师数量多,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的周课时达到20节,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管理、培训教学协调难度大。我是油气开采专业的老教师了,熟悉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教学过程,也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对专业室教学管理上,我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力争用人性化的理念、负责的意识、以身作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从细节入手,从严要求,从大局出发,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间,准确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帮助解决。以指导者的态度,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在教学中成长。平时主动和年轻教师交流,解决年轻教师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把工作做细做活。

二.倡导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风,使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教研活动是教务部的常规工作,每学期开学,我积极与教务部部长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室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们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师渐渐成熟,他们主动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渐渐增强。教研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老老师,课堂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学术真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诚地指出,也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非常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真正达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三.有序组织学生论文指导审查工作,使之成为宣传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组织油气开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师对开采06班、地质06、钻井06班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审查,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了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织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不能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派教师到现场亲自收取论文,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老师们圆满完成230人的论文指导与审查工作,按时把质量上乘的论文提交到石油大学,为中心的势力和教学水平做了很好的宣传。

四.积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把课堂当作超越自我的平台。

今年我承担完成的培训与教学任务有:

1.完成采油高级工培训班采油知识与技能培训7天,完成学时49个;

2.承担《采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课程的函授教学,完成课时50个。

3.在西南石油学院承担大学生采油采气培训任务,连续6周,每周6天课,历时42天,完成学时288个。

4.假期承担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跟踪、现场考察指导、技术论文指导、技术交流的组织工作等,历时21天。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潜心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上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兵了,但我仍没有放弃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看重教学过程,备好课、上好课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寻找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把课堂教学当作展示自我才华、超越自我的平台。

五.静下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今年我参与了两项比较大的教学研究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心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开发申报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项目,并负责该项目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组织三位老师完成编辑工作。

2.参与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四位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争取明年初出版。

六.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自己职业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来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工作努力坚持“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别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对拿不准的事情,我请教领导,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我自觉服从,不折不扣执行,认认真真完成。

作为教学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诚诚恳恳待人”的原则,勇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为一个有大局意识,有团结心胸,有责任心的人。

在具体工作上,我以身作则,坚守岗位,积极协助全力配合余部长、栾书记和王部长的工作,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勇于承担,保证教务部工作稳定,人员团结,管理工作有序和谐。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FY油层 渗流特点 认识

一、前言

大庆FY油层共有4×108t难采储量采用常规注水开发有效动用难度很大,其中某厂地区探明FY地质储量7852×104t,, 其在1989年以来,在SP、SFT、ZZ油田开辟了先导试验区,共投产油水井398口。这3个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均表现出初期产量递减快、稳定产量低、注水不受效或受效差、采收率低的开发特点。

二、FY油层地质及流体渗流特征

1.储层分布零散,单层厚度小

油层砂岩厚度11~56m,有效厚度5~25m,砂地比仅2.0~10.9%,油层在纵剖面中分布零散,油层、干层间互,局部地区发育水层。单层厚度一般1~-4m,全井有效厚度主要分布在6-8m范围内,对应储量丰度在40×104t/km2左右。

2.渗透率低、流度低

FY油层属于浅水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中-薄层、薄互层砂泥岩组合,砂体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河道砂体,储层渗透率低、原油流度低是其主要特征,开发难度巨大。

3.存在较大启动压力梯度,呈现非达西渗流特征

特低渗透储层受孔隙结构、渗透率和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储层形成非达西渗流特征。与长庆油田相比,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大庆FY油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更高,主要由于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流体在储层中渗流更加困难。

4.可动流体饱和度低、驱油效率低

核磁共振研究表明,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小,驱油效率越低。统计FY油层渗透率在0.5~1.5×10-3μm2的样品,可动流体饱和度11~40%,平均25%。

总之,渗透率低、流度低、可动油饱和度低,喉道半径小、分布范围窄,存在较大压力梯度,非达西渗流特征,是其储层特征。

三、解决FY油层开采矛盾的几点认识

综合某厂FY油层开发史和FY油层的储层特性认识到:FY储层渗透率低,流度低、可动油饱和度低,驱油效率低,喉道半径小、分布范围窄,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这五个主要开发地质特点基本符合其储层特征。

FY油层的开发地质特点直接导致了机采井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单井产量低、泵效低,产能衰竭快,治理困难;机采井检泵率高,检泵周期短,作业频繁严重。

因此在开发FY油层的过程中,以FY层地下动态形势和储层特性为基础,边实践边总结, 综合分析FY油层检泵率、检泵周期短主要原因,结合相关试验及日常机采地面措施,来制定合理延长FY油层检泵周期的相关对策。共有以下几条:

1.FY油层由于结蜡严重,井深,油井产量低,加药周期短,药剂需求量大,在常规加药工艺基础上可探索研究点滴加药试验,下步根据前期加药试验结果,确定出不同产液液量和不同开采阶段的油井加药量的摸索,更科学的对油井进行加药,从源头抓起有效对机采井井下管柱“双断”、“双漏”进行防治。

2.FY油层产量低,沉没度低,间抽是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在前期试验基础上同比缩短开、关井时间,进行精细间抽管理。同时考虑到间抽可导致油井抽油泵、杆卡,在关井前、后加入防蜡剂,并抽汲0.5~1小时,使药剂与井筒内流体充分混合,发挥药剂作用,防止起抽时躺井,增加低效油井连续生产能力。

3.结垢是影响FY油层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随检泵作业加入防垢器的基础上,可从源头抓起,化验分析地层流体成分和酸碱盐体系,探索合理配制出注水井注入液成分,增强注入流体与地层配伍性,提高注水效率,有效预防油井内流体结垢,减小因泵筒内含垢检泵几率。

4.清防蜡试验为FY油层防蜡方面提供了技术储备,下一步在此基础上开展超导热洗车应用试验,探索最合适于FY油层的清防蜡措施,减少蜡卡、杆卡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大庆长垣东部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论文集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

采油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防砂技术;化学防砂;固砂剂;热采稠油井;技术发展;辽河锦州油田;综述

锦州油田现生产区块主要有锦45 块、锦7 块、欢17 块、锦25 块、锦16 块等,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油井出砂一直是制约油田正常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2000 年出砂井数873 口, 2005 年上升到1056 口。 这些区块呈现的特征是出砂的套变油井逐年增多,出砂粒径逐年变细,出砂量逐年增多。其中锦45 块和锦7 块由于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油井出砂极为严重。机械防砂、压裂防砂、螺杆泵排砂等防排砂技术受井下工具的限制,均不适用于出细粉砂油井和套变油井防砂,而化学防砂具有其他防砂措施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具有固化强度高、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性小、施工简便的特点,所建立的人工井壁能有效地阻挡地层出砂,具有普遍性,能很好地解决各种油井防砂问题,是解决套变油井和出细粉砂油井防砂难题的有效方法。

1  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历程

锦州油田已开发15 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论文 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油田开发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2005 年期间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 1992~1995 年,在稀油和稠油区块分别使用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FSH2901 稀油固砂剂和以无机物为主的BG-1 高温固砂剂。

(2) 1996~1997 年,稠油井化学防砂技术有了新突破,先后开发并研制了含有有机成分的三氧固砂剂、高温泡沫树脂和改性呋喃树脂溶液防砂剂。

(3) 1998~2002 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代替长效黏土稳定剂成为稀油井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剂的有机硅固砂剂代替了三氧固砂剂。

(4) 2003~2005 年,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由于有效率较高和有效期较长,医学论文 成为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学防砂技术不再使用,同时LH-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通过了现场试验。

2  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

2.1 FSH-901 稀油井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FSH-901 固砂剂主要成份为线性的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这种聚合物中阳离子与黏土晶格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静电荷,消除黏土片层间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缩状态,阻止黏土膨胀引起砂粒运移。由于与黏土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是连接成链状的,可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强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颗粒,使黏土颗粒与泥砂颗粒牢固地黏结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阳离子的侵入和交换,达到固砂和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 应用效果 1992~1997 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剂总计施工136 井次,有效107 井次,有效率78.7 %。

2.2 BG-1 高温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该高温固砂剂是以含钙的无机化合物为主体,加入有机硅化物及分散剂,经密闭表面喷涂工艺处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在快速搅拌下将该剂分散在水介质中,配制成微碱性的悬浮液,在注汽条件下挤入井内,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带高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将地层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固砂的目的。

(2) 应用效果 1992~1995 年,使用BG-1 高温固砂剂总计施工79 井次, 有效63 井次, 有效率79.7 %。

2.3  三氧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三氧固砂剂由粉状氢氧化钙、碳酸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剂、助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承载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变为硅醇基,硅醇基与砂粒表面的氢氧基( —OH) 之间和硅醇基相互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硅醇基与钙化合物之间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其结果是砂粒和钙化合物颗粒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胶结在一起。

(2) 应用效果 1996~1997 年,使用三氧固砂剂总计施工98 井次,有效81 井次,有效率82.7 %。

2.4  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当高温可发泡树脂液挤入地层后,一部分树脂液在砂粒之间吸附而形成胶结点,树脂固结后将地层砂固结;进入地层亏空处的另一部分树脂在发泡剂作用下发泡并形成固体泡沫挡砂层,起人工井壁的作用。这一技术是高温树脂固砂与固体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结合。

(2) 应用效果 1997 年,使用高温泡沫树脂总计施工4 井次,有效2 井次,有效率50 %。

2.5  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由改性呋喃树脂、固化剂、催化剂及抗高温老化剂、吸附剂及后处理剂组成,在紊流状态下易分散于水中,职称论文 不结团、不沉降。防砂剂在清水或污水携带下进入油井目的层段,分散并吸附在砂粒表面,在地层条件下固化,在套管外地层中形成不熔化不溶解的阻砂井壁,水则作为增孔剂使其具有一定的渗透率[1 ] 。这种防砂剂形成的人工井壁,抗压强度为5~15 MPa ,可阻挡粒径> 0106 mm的砂粒通过。

(2) 应用效果 1997~2005 年,使用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总计施工99 井次,有效94 井次,有效率94.9 %。

2.6  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氟硼酸可水解产生HF[2 ] ,即BF4- + H2O =BF3OH- + HFBF3OH- 阴离子可进一步依次水解成BF2 (OH) 2- 、BF(OH) 3- 、H3BO3 ,同时产生HF。各级水解生成的HF 与砂岩中的黏土和地层骨架矿物颗粒的反应为HF + Al2SiO16 (OH) 2 H2SiF6 + AlF3 + H2O与此同时,羟基氟硼酸和硼酸亦与地层矿物颗粒如高岭石反应,生成硼硅酸盐和硼酸盐。硼硅酸盐可将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运移,使氢氟酸进一步与地层骨架矿物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黏土中的铝生成取决于F - 的某种氟铝酸盐络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矿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盐和硅细粒上则形成非晶质硅和硼硅玻璃的覆盖层,溶合成骨架,使颗粒运移受阻。

(2) 应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总计施工130 井次,有效106 井次,有效率81.5 %。

2.7 YL971 有机硅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该固砂剂能改变黏土表面的电荷性质,其中的主体成份聚合物还能与地层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包括黏土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和砂砾中的SiO2) 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同时在油层条件下固砂剂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既稳定了胶结物,又固结了疏松砂粒。

(2) 应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YL971 有机硅固砂剂总计施工89 井次,有效76 井次,有效率85.4 %。

2.8 LH-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在高温下该固砂剂中的有机硅化物经水解、表面脱水,以硅氧键与地层砂结合,并在各种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将地层砂紧密连接在一起,留学生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渗透率和高强度的立体蜂窝网状结构滤砂层,阻止地层砂流入井筒。

(2) 应用效果 2005 年,使用LH21 高强度固砂剂总计施工11 井次,有效11 井次,有效率100 %。

3  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各种化学防砂技术在锦州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随着各个区块开发力度的加大及上产措施的实施,化学防砂主要面临以下几种状况。

3.1  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加

据统计,随着锦州油田各采油区块递减幅度的加大,出砂油井数每年递增, 2000 年共有873 口,2005 年已增加到1056 口。其中出砂的套变油井数也逐年上升,2000 年为163 口,2005 年底已上升到316 口。出砂的套变油井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套管变形将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套管损坏、油井报废。虽然套管严重损坏的油井可以采取注灰、补层、侧钻等补救措施,但会大大增加采油成本。对于套变油井,最好在出砂初期便采用化学防砂法防治出砂。

3.2  长井段油井化学防砂的难度加大

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锦州油田在布井上采取了井网加密策略,在油层开发上采取了几套层系合采措施,油井开发层系增多,油层厚度加大,井段加长,也加大了化学防砂的难度。有些油井由于井段长,层间差别大,笼统的化学防砂方式已不再适用,只能根据不同油层的地质状况、出砂量及出砂粒径,设计不同浓度、不同组成、不同药剂用量的合理的分层防砂方案,并利用井下工具来完成分层化学防砂措施。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3.3  油井出砂粒径逐年变细

以锦45 块为例,根据463 个采集砂样的筛选分析结果,2000 年砂样平均粒度中值为01243 mm ,2005 年为01156 mm ,呈现逐年变细的趋势,出细粉砂油井逐渐增多。另外,在少数油井采集的砂样中,有大粒砂和近似泥浆的细粉砂,说明油层骨架已遭到破坏,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将发生地层亏空严重、套管变形、破裂损坏的危险现象。

4  开发中后期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

4.1  开发新型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有一些出砂比较严重的套变的检泵油井,由于油层温度低,不能采用现有的化学防砂技术防砂。曾尝试使用常温环氧树脂防砂技术,由于固化强度低而被淘汰。目前锦州油田使用的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和LH2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所用药剂都是高温固化类型的,不适用于常温检泵油井,有待开发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

4.2  逐步完善配套分层防砂工艺

针对多层合采,井段加长的出砂油井,笼统防砂方法已不再适用,分层防砂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分层防砂技术应逐步完善各层系的设计方案、药剂的选用和施工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类油井防砂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