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主体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主体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31-02

从目前情况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是以课堂主体教学形式展开,这其中主要涵盖六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新知、自读质疑、仔细研读、回顾总结、实际应用以及知识拓展。此外,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认知能力,还有语文学习策略,采取较为统一的教学手段,即整体-部分-整体。文章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实施步骤。

1.课堂主体教学思想阐述

针对小学语文来说,其属于基础性学科,同时也归属人文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可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摒弃以往教学中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能力。但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相对比较被动,他们还是以教师的思路为主导,教师对于学生的需求了解甚少,彼此缺乏情感的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从而促使语文教学失去趣味性,更无法谈的上人文价值。正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教学弱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积极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由此孕育而出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改善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课堂主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2.1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教学活获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兴趣成为教学第一要素,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增强,以最佳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调动学生情绪,使其能够自愿加入学习之中,从而改变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例如:以《三顾茅庐》为例,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时,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分角色朗读教学模式,而是以历史剧的形式呈现,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表演,然后教师给予最后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舞台表演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的短剧表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对教学的帮助极大,必须大力倡导。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教学导入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荷花》导入设计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几组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花的名称并阐述自己最喜欢的花,切入教学内容。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他们并不关注上述教学环节,致使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自然无法谈的上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改变自身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2.2 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还需倡导开放式教学,相较于课本知识,课外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从某种角度分析,语文知识浩瀚无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挖掘语文知识,联系生活的语文教学更能与学生引发共鸣,因而对于教师而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应该不断向课外延伸,设置第二课堂,带领学生通过生活学到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向学生渗透生活知识,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度,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觉解读语文教学活动,营造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以《蒲公英》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自观察蒲公英,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课本知识知之中,而是通过实践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户外活动,比如郊游、参观英雄故居等。通过历史文化熏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加强语文文化修养。在户外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读后感,于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3 积极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语文知识而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借助儿童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发挥学生创造性。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是其人生中非常关键教育阶段,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需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班级中设置阅读天地,或是举办相应的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其推荐合理的阅读作品。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王子》、《爱的教育》等课外阅读,阅读上述作品教师不仅能够拓宽阅读层面,激发学生创造性。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才能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及文化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打破以往的固有教学理念,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延伸课外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 陈淑卿.小学语文阅读之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探赜[J].华夏教师,2014(07).

[3] 姬群.浅谈271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2

关键词:政治社会学;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43-02

一、政治社会学教学中课堂主体性的内容

教学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实践活动,同时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教学模式又是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教学实践活动要在科学的教学模式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环节: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以及评价标准。政治社会学作为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或者公选课程,有抽象、空洞、不贴近学生生活、枯燥乏味等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的主体性,既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进行政治社会学课程教学的题中之义。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是自主性课堂的精髓。提高政治社会学课堂主体性的理论基础呼唤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模式,注重教学互动,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从而形成一套以学生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础,这在政治社会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的则是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人格成长过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和综合素质;教学程序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设定,一般遵循诱导――尝试――变式――归纳――回授――调节这样的程序,比较符合政治社会学这门课程;辅助条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评价标准则可以从内在和外在来分,内在的评价标准有自己对教学状况的评估、反思,总结、提高,外在的评价则有同行评教、听课、学生评教等,都可以从侧面反映教学的状况和质量,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政治社会学教学中主体性方式的实现

(一)政治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实际化

以政治社会学为例,这一类型的文科课程一般都比较抽象、空洞,如若在讲授过程中仍然按照书中的概念进行概念式分析,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更难以理解掌握,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牵引式教学将社会中发生的鲜活的例子引入,跟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引起接受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政治参与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引用他的概念:政治参与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抽象的、不具体的,但是如果我们引入生活中各种例子,比如对每年召开的两会、比如我们到了法定年龄18岁以后就可以参加选举,再比如新出台的各种政策政府举行的听证会,网上爆出的城管执法中殴打民众的照片,公民可以通过政务网、微博等各种形式对政策进行进言献策、发表观点、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等等都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其实这些行为都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如此讲解,再配以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学生便有兴趣参与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这是实现课堂主体性的核心部分

1.可以采用行为导向式教学,比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分析、案例研究,这些方法是目前文科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首先是角色扮演,通常给出的案例中有一些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立场或者利益派别,通过对同一问题的分析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可能结论是五花八门的,但这正是文科教学启发学生潜能激发他们头脑风暴,形成各种见地的重要手段;模拟分析也是一样的道理,让学生模拟某些情境去作为某些角色做出决策,比如在政治参与一章中,讲到决策系统,可以让学生模拟汶川地震当时的决策系统,让学生分组并体验3分钟的情况下,决策组织6名成员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做出各方面的安排和部署,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政治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往往更能理解一些政策的制定的原因以及他呈现出来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应变和统筹安排等各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也是很多老师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相比较角色扮演和模拟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局限性更小、开放度更大。但是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积极地准备和课堂组织。教师首先需要选择编写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并提前一周左右将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材料,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分析的具体要求,如所提问题,分组的规模,讨论时间、发言时间、分析报告的形式和上交时间以及评阅标准等附在案例后面,这样学生会对课堂有更好的准备。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并进行点评,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从一个解惑者转变为一个组织、参与和协调者,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在小组代表发言后进行各方面的点评并给予指导建议,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学专业的运用能力、逻辑能力、说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不断的头脑风暴、质疑、争辩这样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自信心和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2.专题性教学方式,专题教学方式采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教师在每节课都给出下节课的小专题,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让他们进行展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性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差别在于专题性教学着重于学生在课下的自学和课堂的学习成果的展示,设有探讨分析、争辩、说服、达到统一意见等这样的环节,相比之下专题性教学对团队性合作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案例分析相对来说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有优越性,但对于教师的要求就相对要高些,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一定的紧迫感,让教师在这种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以及点评能力,真正能显示教学相长。

3.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辅助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性。在人类获得的各种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剩下的6%的信息则来自其他感官,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多媒体的出现和综合运用无疑为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效果,改变了以往学生单调的视觉接受知识的情况,更有PPT等教学软件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在图文结合中、动画中轻松学习各种知识,教师也可以将所教授的内容以文字、图片、图形或者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快教学的节奏并且丰富教学的内容;也利于教学互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示范的作用,以身作则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认真负责,学生必定模仿老师的理念和行为。教师最根本的一种教育方式便是影响。

4.转变考核考试方式。政治社会学课堂的主体性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的呈现和课堂效果只是其中的核心和主要方面,除此之外,如果将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检查、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考核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改革,尤其是课程的考试。考试题目的设定可以摒弃以往的闭卷考查方式,逐渐向开卷考试转变。闭卷考查要求学生不断记忆很多基础知识,必然分散了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时间,很多学生考试完了就将所有知识弃之脑后,必然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政治社会学这门课的课程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意识、达到政治社会化应有的水平、旨在提高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对政治常识的认识仅仅是一个方面,所以就课程的目的而言,无需花费很大力气去考查学生的识记情况,需要顺应创新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从这一方面讲,开卷考试以考查的方式、开放的题型,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思维领域,激发学生求职的兴趣和欲望;可以提高学生知、情、意和谐统一发展。这样的考查方式也更适合时政性强、信息量大、综合性突出的人文社会学科。作为教师,在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方面,需要注意;题目的设计需要开放、不能封闭,答案要有多重可能性,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能和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思考回答问题,既不是完全脱离了所学,又不会显得答案整齐划一、正确答案只有一种;评分标准要灵活,创新要加分,鼓励学生创新。

5.除此之外,一些不适合运用案例和专题等教学方式的章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问题式教学,即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在于它建立在对“问题”的追问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知识,最后提出见解。教师需要不断地运用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维,形成一种矛盾思维和矛盾的认知结构,最终要设法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在答案和问题的转换中发现,任何一种所谓结论性的知识结论都具有暂时性,让学生形成一种“矛盾意识”,不能一成不变地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中心,布鲁纳、皮亚杰等都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更多地起到激发学生去主动求取知识、组织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尤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以政治社会学为例,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按照传统方式授课、考试,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并通过一定的考查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不断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方是教学改革应有的效果和归宿。

参考文献:

[1]余斌.评审指标视角下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2]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功能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方月君.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再延伸探讨―政治社会学科开放性试题及应对策略浅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3

关键词:教学意义;教学策略;学习目标;课前自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堂主体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21世纪是“智能革命”的世纪,信息更新之快、智能发展之快,要求学生终身学习,具有较强应变力和创造性。当今英语教学的目标从“学会”转向“会学”,教学的重点从“教法”转向“学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就有了钥匙,思维就有了翅膀,就能发挥主体作用。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方法,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努力研究适合学生学好英语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主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1.激趣引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因此要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并主动地感知事物,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增强逻辑记忆力、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得较顺利而富有成效。另外,英语课作为一门外语,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能形成和提高用于交际的能力。因此也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轻松而愉快、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学法的指导

学生要想轻松地学习英语,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用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制定的目标,要符合他的学习特点,要像Tom猫和Jerry鼠一样,感觉到目标就在前方,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适当的表扬也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动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习新课取得高效率的保证。如果学生上课之前没有自学,就不知道对于所上的新课内容要做哪方面的课前了解及知识扩充,上课时就不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所提问的问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上课扫清了部分的知识障碍,还能帮学生抓住新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3)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上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而且要用心听,在课堂内就有意识地把这节课所讲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及相关词语的扩展训练等内容记住,并当堂消化,形成初步记忆,从而做到“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

(4)勤记笔记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多背多读就可以,从而忽略了课堂笔记的摘录,其实课堂笔记对于学习英语是相当重要的,课后如有不懂的地方,就可以打开笔记看看,及时地纠正,也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学生还应该建立错题集,错题往往是学生的弱项,做好这点,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就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效率。

(5)及时巩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及时复习是必要的,它能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灵活运用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需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一遍一遍的反复阅读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回忆来进行。复习方法还应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倦;而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能让学生感到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蒙语文;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蒙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蒙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增强小学蒙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蒙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在小学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蒙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蒙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蒙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蒙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蒙语文教学效果。

2 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蒙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蒙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3 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蒙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蒙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蒙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蒙语文的兴趣。

4 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5 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5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客体,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以客体的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师,激发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音乐知识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从而起到主体作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其实质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融进自己的主见,形成自主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效地实施“主体参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的意识

要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必须用心关爱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参与的心理障碍,开启心智,激发思维,增强信心,形成教与学和谐的佳境。走进课堂,教师就必须进入"引导"的角色,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学生平等对话。专注地倾听,赞赏的眼神,热情地鼓励,来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这样学生就会在这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

好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精心设计吃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口。如小学音乐欣赏《音乐的美一壮美》时,听前教师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样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宽广悠远:速度缓慢:力度变化是:丰富:听后感到浓郁的草原气息。通过合理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

2.培养学生课堂互助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体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突出了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思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音乐活动为主要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增强参与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教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有效的运用教具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常用的乐器教具有钢琴、风琴、手风琴,为了使教学更加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则根据自身的优势,用笛子、二胡、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来辅助教学,使课堂焕然一新。还可以让学生自制乐器,如用塑料吸管制作的“排萧”、用大小不齐的碗制作“缸碗”,用易拉罐制作的“沙锤”等。不仅促进了教学,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合作特征,有意识地创造合作条件,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合作锻炼,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为学生插上创造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积极参与,不但发展了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

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旋律创编”活动、“节奏创编”活动、“填词谱曲”等音乐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和处理音乐。从而丰富音乐创新音乐教育教学的举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主体性的潜能需要挖掘,认识的能动性需要调动。网络学习,可以大大的扩充我们的教材.增大学习的信息量。合理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使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的音乐欣赏更为便捷.节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注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限,再加上不同的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是不同的,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自己利用时间上网查阅,获得了直观、生动相关的信息 资料,对音乐作品及历史背景作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可将课堂进行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教学内容的密度,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与其它教育手段相比,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明显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将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主体参与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从而最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够热爱音乐,终身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普通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题型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主题型教学模式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变更成为一个主题或者一个话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将教学任务有机融合到教学主题中去,然后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教学。并且该模式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基础,科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新培养自我精神。近年来,很多教学实践已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运用该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主题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主题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以金字塔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即金字塔的顶端是每节课的主题,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后就相当于完成了主要的学习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知识比较广泛,且又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烦与恐惧。而在主题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逐渐规范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让课堂教学主题既明确又有重点可循,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3.有利于整合语文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是比较零散的,教师运用主题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把握每节课的主题,经过整合后的知识点也更加系统、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与理解。并且主题型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的策略

1.系统选择教学主题,提高主题型教学效率。教师应用实践主题型教学模式时要注重主题的选择,保证选择的主题的典型性与系统性,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促进学生构建和完善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背诵古诗文时能倒背如流,但是却很难区分文章形式,因此也就无法甄别不同的艺术流派以及创造的艺术特点。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构建语文整体知识体系,重细节、轻教材整体内容以及主题型教学,从而出现了学生无法把握重点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型教学方法时只有系统地选择主题,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先将唐代的诗歌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归纳出闺怨、边塞等诗歌主题,并分析和总结诗歌的意象与情感。然后定期将诗歌系统地组合在一起,总结诗歌的创作特点与意象特点。在此种方式下,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以所学的主题分析相关的意象,同时也能更加准确地确定诗歌创作的年代,大致掌握诗歌的总体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意象、作者经历等作为分类的依据,为学生选取更加系统的语文主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地发挥主题型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2.教学主题生活化,提升主题型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思想理念方面的熏陶,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时要选择生活化的主题,保证选取的主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言,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教师设置生活化的主题能让学生从中吸取更多主流的思想以及积极的思想,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主题以及把握语文主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感知作品情感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整个初中阶段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主题型教学,同时以鲁迅作为本次主题教学的关键人物,重点给学生讲解他的童年以及他的人生经历。这样,教师通过选取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贴近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主题型教学效率。3.教学主题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被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选择多样化的主题,以此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主题感知时从情感方面感知作品并不是简单分析文字,更重要的是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同喜同悲。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主题型教学,结合影片、诗歌朗诵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欲扬先抑、以动衬静等),让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以“父爱”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相关的电影、歌曲、图片、文字等,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与父爱有关的内容,并进行朗读与写作比赛。这样,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