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1

“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海湾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我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有关人员,对海湾区公安分局所辖派出所开展“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到上海街派出所和中山街派出所进行实地查看,查阅有关资料,听取派出所负责人对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家庭暴力预警系统”运行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海湾区人民府为了有效遏制和消除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海湾区的文明进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于20__年4月在海湾区各派出所相继启动预警系统。并在各派出所成立领导小组,由派出所负责人担任组长,具体工作组成员由各社区民警承担,并且明确分工,“谁主管,谁负责”。

(二)工作措施得力,使“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初见成效。首先,胜利街派出所将此项工作作为长效工作,狠抓落实。在值班室内设立“家庭暴力”接待登记本,对每一起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详细登记。其次,为了使民警准确地认识“家庭暴力”的有关知识,胜利街派出所组织民警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民警真正认识到“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胜利街派出所为了使“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进入社区,深入家庭,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社区民警将“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作为社区民警的基础工作台账,并相应制定了工作笔记本,将“家庭暴力”投诉电话印制在社区民警的警民联系卡上发放给社区居民。

(三)“家庭暴力预警系统”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胜利街派出所于20__年5月12日收到一封由红盾小区居民王杰及其家人写来的表扬社区民警刘强的感谢信。感谢刘强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避免了一场纠纷,换来了王杰一家人的安全。

另外“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有了诉苦的地方。上海街派出所曾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老人反映其丈夫经常殴打她,并且长期在外面找女人,致使其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为了处理好此事,胜利街派出所所长亲自对这位老人进行有关问题的解答,最终这位老人满意的走了。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派出所由于工作量大,警力不足,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有些群众对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楚。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家庭暴力”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使得很多家庭暴力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二)有关家庭暴力的案件只是由妇联和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而未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的产生。

(三)对一些恶性的,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一)要结合海湾区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在社区进行有关“家庭暴力”法律法规及有关内容的宣传工作。使群众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应建立一个“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网,及时掌握一些深受“家庭暴力”其害的家庭及人员的情况。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探索解决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

**市爱卫办:

《**市爱国卫生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化公共卫生意识、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减少危害健康因素,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倡导文明卫生习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非典防治的关键时期,更体现了特别的现实意义。我市在《条例》颁布近一年来,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了《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并作为市爱卫会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现将学习、宣传、贯彻《**市爱国卫生条例》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

《**市爱国卫生条例》的出台,使我市爱国卫生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爱国卫生各项工作,我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认真组织学习了《条例》,大张旗鼓地宣传《条例》,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条例》做了大量工作。

1、及时组织学习《条例》,加强对《条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条例》实施后我们立即展开了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及时、主动向人大、政府汇报**市对《条例》宣传贯彻落实的要求,提出我市宣传贯彻落实《条例》的方案;

二是两次组织召开了爱卫会全体委员会议,认真贯彻《条例》内容。各委员部门认真学习《条例》,并就如何深入贯彻《条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爱委会全体成员会上落实了各委员部门的工作职责。各部门还针对**县实际,提出了搞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的意见和建议。

2、根据市爱卫会的统一安排,我市于2003年6月28日—7月5日、2004年3月9日至16日认真组织开展了两次“爱国卫生宣传周”活动。在宣传周期间,我县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如街头咨询、散发资料、广播宣传车、宣传栏、电视宣传、举办培训班等,大力宣传城区禁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除四害等规定,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社会主义道德与风尚。据活动统计,我县共开展街头宣传15次,发放资料9万份,出动宣传车18次,召开各种座谈会56次,办黑板报179期,报刊宣传5期,电视宣传6期,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次达150人。

整个宣传活动做了声势大、范围广、家喻户晓。重点加强了对街道、镇(村)居委会、社会单位和居民的宣传。通过宣传周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对《条例》的主要内容都有所了解,从而提高了广大社会单位和市民执行《条例》的自觉性。

3、做好《条例》宣传资料的发放,张贴工作。为使《条例》能深入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去,我县印发了10000本《条例》单行本,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各社会单位等,《条例》张贴单发放到村(居)民委员会、社区、中小学及有关单位,并及时张贴到位。

4、各爱卫会委员部门在学习宣传《条例》工作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县各爱卫会委员部门立即组织了下属单位,认真仔细地学习了《条例》,并在本部门、本行业中大力宣传《条例》,各委员部门认识到位、理解到位,为贯彻实施《条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条例》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1、建立健全、调整充实各级爱卫会及委员部门。《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县先后两次召开新一届市爱卫会全委会,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并及时调整了爱卫会委员部门,按照条例规定的主要职责,逐一落实到位,明确社会单位和居民应尽的义务及具体工作。

2、加强爱卫工作机构的建设。为适应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县充实爱卫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爱卫办性质,确定人员编制,设兼职主任一人,专职副主任1名,专职人员2人。为了能将《条例》执法工作开展好,我办还向市政府法制办协调搞好爱国卫生执法的相关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和落实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经费。

3、加大卫生环境的整治。卫生环境的治理,是爱国卫生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作为我县当前贯彻《条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件大事来抓,根据《条例》的规定,我市层层落实爱国卫生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并组织了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经常性的卫生检查,把背街小巷、建设工地、农贸市场、公共场所卫生的检查作为重点,并对卫生差的单位及时进行了通报,并限期整改。认真组织开展了除四害活动、健康教育以及各居民小区“牛皮癣”大清除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市环境卫生不断得到了改善。

4、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我县结合《条例》,建立完善了办理群众卫生投诉问题的机制,联合县市政管理局以文件通报、新闻曝光、设立投诉电话等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对卫生环境投诉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条例》的实施。

5、加强爱卫执法体系建设和爱国卫生监督员聘任工作。为将执法工作全面开展,我县爱卫会委托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环保局、县市政局,按照《条例》有关内容开展执法工作,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卫生行为。同时为加强爱国卫生监督力量,我县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0名爱国卫生监督员。版权所有

6、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为了能使执法人员能做到文明执法、正确执法。我县举办了三次《条例》培训班,对委托执法单位的26人及40名爱国卫生监督员进行了法规、素质的培训,使之能够胜任爱卫执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科技管理与评价 高等学校

[ABSTRACT]ObjectiveTo look into and analyse the defects of Chines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comment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administration. MethodsThe problems existed, such as IPR prot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loss of IPR, ST apprais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ResultsLack of standardized apprais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IPR,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and ST evaluation resulted in loss of IPR and restricte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onclusionTo set up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system is urgently needed in our country aiming at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IPR in citizens and rais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知识产权是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层次,增强我国科技实力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入WTO后,科技部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政策,如《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等等。这些文件对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明确了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研究成果以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授予项目承担单位。这是我国科技管理意识形态上的重大突破,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但由于高校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和运用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在科研成果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高校专利战略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探索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参与科研的在职人员大约有24万,如果把参与科研(自然科学)的研究生也算上,就差不多有65万人。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利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自1984年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43 866件,其中2003年申请专利10 216件,比上一年增长71%;共获授权专利3 389件,比上一年增长98%。2004年前6个月,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6 259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全国高校获授权专利2 143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90%。由此看出,高等学校产出的专利已经成为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由此各高等学校也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 总的来看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高,概念模糊,缺乏法制性、紧迫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方面科研管理观念没有转变,计划经济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没有根本变化;另一方面也因为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实施的周期长,不如论文、奖励来得快,致使知识产权保护长期得不到重视。尽管有些高校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但是力度和成效不大,尤其是一碰到具体问题时就很难落实和加以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不利于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是应该相互促进的。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由于对高校科研成果社会及经济效益重视不够,高校科研成果含金量到底如何并没有人去评价、去关心,也没有制度去考核。这样的导向容易使高等学校管理决策者不去考虑科学研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推动作用,而是以论文的数量或者是所谓的“质量”为主要指标来评价科研人员和各单位的科研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重视科技创新就显得有点噱头了。

1.2 计划经济的科研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制约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加强

科技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对知识产权的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各种科研经费仍采用计划经济的政府拨款模式,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出台种种“某某计划、某某工程”,名目繁多,官员追求政绩,科研人员追求所谓的名气,心态浮躁,忘却了搞科研的根本目的,不追求实际的意义,尤其是经济效益。许多高等学校存在着用偏颇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想用一套大而统的评价体系精确量化各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结果往往是走入形而上学的窠臼而不成功,比如往往只注重在权威性期刊——如“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篇文章,甚至荒唐到将发表科技著作的出版社也划分为三六九等,而对著作的真实水平却不大关心。在申请专利方面,因为在科技统计方面有一个专利指标,学校也想方设法帮着申请,但申请专利的成果其质量怎样,得到授权后的专利有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成果转化得如何却考虑甚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存在着强弱不均的现象:重课题申请,轻课题管理;重成果报奖,轻成果转化。科研在立项前没有实行真正的科研基金制,造成科研资源分配形式上的合理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合理。曾有资深院士指出:“科技管理体制的官僚化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科研管理体制,使其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不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加强,而且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也就如同水中望月一般了。

1.3 知识产权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有所加强,但很多教师还没有从法制的高度上认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维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如在与奖励申报的过程中,人员排序盛行关系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参与者在该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与专利权,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在思想意识上均不觉得有多么严重,不认为是一种法律关系。此外,在人员流动、教师兼职、对外合作、技术合同审查等方面,由于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管理人员(经常可见由毕业于自然科学而非法学专业的人员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配备不足等原因,也会导致很多学校知识产权权益受损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校名、校标专用权被滥用。高等学校校名、校标一般没有经商标注册,即使注册过的,对校名、校标的使用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校名、校标被社会企业、校办企业、与学校有横向科研协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教师个人无偿使用、滥用的现象并不少见,而高校对这些现象是缺乏敏锐力的,反应较为迟钝的。往往在接到报告后,经过办公会议讨论后,由学校主要领导作出指示再由主管部门进行交涉,效率较低下,即使这样,也难以对侵权者采取什么措施,最终可能不了了之,使学校的无形资产受损。②签定技术合同时,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技术合同签署不规范,缺少法学方面的专家审核,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归属条款;即使对方违反条款造成侵权,学校也很少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由于多数学校没有与教师签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协议,高校的人才流动加快使科技泄密事件发生更易增多,同样可造成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损失。③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概念模糊,界限不明确。有的学校对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转让未作明确的规定,即使有规定也不严格执行,违犯了也不严肃查处。教师个人区分不清甚至有意混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私自转让职务发明,可能给高等学校知识产权造成较大的损失。

1.4 未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保障机制

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未与教师的利益挂钩,使得广大教师对侵权行为听之任之,即便发现了侵权他们也可以不关心或者不向有关部门报告,不愿意得罪人,不主动收集证据纠正侵权行为,也是造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力的原因之一。然而,知识产权的客观属性要求它是一项系统而牵涉面较广的工作,仅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有限人员来做好这一工作是不够的。

2 对高等学校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的思考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仍是沿用原来科技管理体制中有关科技成果的管理机制,与现代知识产权蓬勃发展与积极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出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规定和进行管理制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经济性和法制性。如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科技协作或涉外知识产权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只有把上述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科学地做好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规划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机制时需要考虑的。

转贴于

2.1 建立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关键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根本保障。高等学校应设立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校领导;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具有技术经济人资格的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队伍;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的取得、维持、管理、保护和实施等。高等学校要建立出台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要求的,可操作的,规范性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如建立教师课题申报前、前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做好科技保密和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量化时,增加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所占的权重,强化突出知识产权这一指标等。2.2 提高师生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经济性和法制性的认识

高等学校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产出人的培养,提高师生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可以通过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工作,对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设立选修课,以使他们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和引进一些技术经纪人队伍,使学校的技术成果尽快向社会推广应用。

2.3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深入挖掘知识产权资源

科技成果必须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参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归属的法律表现形式。高等学校应根据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管理措施,整合学校、学院、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保证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现,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劳动中去,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知识产权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只有充分认识其经济性和法制性,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兴放,蒋红,蒋皓,等. 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16(2):8587. [2]刘东民. 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思考[J]. 软科学, 2003,17(2):5558.

[3]张路. 试析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J]. 改革与发展, 2002(1):5658.

[4]马海群. 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J]. 图书馆学研究, 2003(2):9598.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情报;特征;发展趋势

0 引言

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推广以及深化,在多个方面改变了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方式,让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出现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新时期下对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以及跟踪能力,还需要强化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有效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1 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特征

1.1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任务量大

情报活动作为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更是贯穿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从远古时期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情报工作便一直为人们提供服务,情报工作的开展是将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基础的,其工作的任务量也是十分巨大的。

信息的发展、变化,让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大量的书刊和海量的信息为高校图书馆情报的收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不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情报收集工作人员需要在进行情报收集的同时,能够做好图书情报收集系统的更新工作。图书情报收集能够在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报刊收集,也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情报收集的途径。这也给高校图书馆情报收集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收集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当然,如果高校能够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情报收集系统,还可以为高校收集更多有效的信息和资源。

1.2 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网络化的建立提供极大地便利,高校图书情报网络化已经是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建立提供有用的条件。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实际书籍图书馆的基础上,也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将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建立在网络系统基础上,做好图书情报的更新工作,为高校师生进行图书资料的查询提供方便,可以改变传统的只是通过大量书刊杂志进行资料查询的方式,也提升查询资料的符合率。

1.3 高校图书情报资源的共享化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内容已经不再仅限于本学科之内了,高校各学科之间出现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局面,在这个知识量极大丰富的时代里面,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图书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般高校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这种状况下为了有效满足人们对学术研究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共享是非常有利的措施。在资源共享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资源的查阅满足自身的需求,实现全球的共享,为人们极大地节省了资料查阅的时间。

2 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的新趋势

2.1 联合编目和网络共享

新时期,网络的发展,图书情报编目和网络共享的建立是必然趋势,联合编目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建立一个开放式编目系统,对图书馆文献进行培训和管理,从而达到满足用户查询和资源共享的多种需求。利用网络这一平台,用户可以进行书籍的查询,并实现书籍共享。在传统的图书馆检索过程中,用户需要了解期刊的全部信息后,才能做出准确的检索,但是利用网络检索能够极大地提升检索的效率,用户只需凭借关键词的搜索便能找到需要的信息,更加快捷和便利。由此可以看出,纸质信息电子文档化以及网络共享等都已经成为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建设的结合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情报组织都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馆藏也已经超越了印刷型、视听资料等多个范畴,延伸到各类电子信息资源中。在高校图书馆触摸到文本可以作为实体馆藏,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便可以视为虚拟馆藏,现代图书馆内容中不但具备了文本类和印刷类的实体刊物和书籍,也有电子书类的虚拟馆藏,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补充。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了新时期图书情报组织的文献体系,在进行这些文献整体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需要做好文献比例以及经费的分配工作。这样一方面确保高校图书馆中存有必要的实体文档和书籍,也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到各类商业性的电子文献。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者有效结合和建设便构成了现代图书馆的重要部分。

2.3 将用户作为服务中心实行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内涵尤为丰富的服务性工作,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人员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其中个性化服务也就是指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作为中心提供有效的服务,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工作:首先是要对用户的需求做好统计分析以及记录工作。其次就是要通过对用户需求的统计,为用户制定出合适的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也就是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服务方针和服务内容的调整,更是一项十分优秀的动态服务模式,全面的展示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

3 结束语

新时期,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展示出了新的特征,并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中,尽管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率。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智.论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1):115-118.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机动车保险实务;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07-01

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车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下:

二、高职机动车保险实务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分析

(一)就业岗位。高职机动车保险实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汽车整车经销(4S)店、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旧机动车交易中心等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保险原理、汽车基础知识、事故车查勘与定损等方面的知识,在保险营销、保险核保、查勘定损、核价核损等岗位进行机动车保险、机动车估价、车辆损坏鉴定、交通事故核赔的“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二)职业能力。将机动车保险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从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阐述。

工作项目一:保险营销。包括三个工作任务:保险展业、保险核保和保险出单。保险展业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够全面理解汽车保险的四大原则并向客户做出解释和说明;能够准确清楚的向顾客解释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和费率;能识别汽车的风险,根据投保人的实际需求,确定投保方案,试算保险费;能根据投保单要素填写规则正确指导客户填写投保单;能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表》和《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费率》进行机动车交强险的保费计算;会计算机动车商业险的保费;会出具保单。保险核保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根据投保单的内容对保险标的的各种风险情况加以审核与评估,决定是否接受投保或者是否有条件的接受投保;能根据投保单上所列的车辆情况和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审核保险费率计算是否正确;能与投保人确认合同内容并正式签署合同。保险出单对应的职业能力有:会根据投保人投保的险种不同使用不同的保险单;会出具保单。

工作项目二:接报案调度。包括二个工作任务:接报案和调度。接报案对应的职业能力有:会进行保险公司理赔系统操作,在系统中查找保单、核实客户身份;会详细询问并在系统中录入报案信息;会根据报案损失情况,正确选择报案类型、受理意见,生成报案号。调度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初步判断案件是否构成保险责任;能在对案件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查勘定损人员;能合理预计查勘定损的时间。

工作项目三:查勘定损。包括二个工作任务查勘和定损。查勘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协助客户及有关人员处理现场;能进行保单信息、行驶证的核对;能查看有关痕迹和物证,分析事故原因;能运用相机对事故现场及受损车辆损失情况进行拍照、记录;能根据事故相关信息填写现场查勘报告。定损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对事故损失进行调查和取证;能确定事故车辆的损失项目和损失程度;能确定事故车辆的更换项目和维修项目;能核定事故车辆的维修费用;能熟练所操作专业定损软件;会缮制保险定损单。

工作项目四:核价核损。包括二个工作任务:核价和核损。核价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采集汽车零部件价格;能对报价进行核价。核损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判断事故的真实性;能核定更换项目、维修项目、修复费用、施救费等;能确定物损赔偿费用。

工作项目五:理算。包括一个工作任务:理算。理算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收集审核理赔单证;能对赔案赔款进行理算。

工作项目六:核赔。包括一个工作任务:核赔。核赔对应的职业能力有:能审核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能审核事故的真实性;能审核事故损失;能审核理赔单证;能审核理算;能审核赔款支付。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机动车保险实务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紧密联系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相关企事业,面向机动车保险,机动车理赔、机动车评估等三个职业岗位群,对机动车保险营销,核保,事故现场查勘定损,核价核赔等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在系统分析完成各项任务必备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机动车保险和理赔等职业核心能力。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贯彻高职教育“理论够用”和知识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原则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搭建教学体系,构建如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四、问题与思考

(一)校企合作是关键。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解决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中的课程岗位针对性,使得课程体系适宜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此项工作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只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才能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是前提。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是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

(三)系统化设计是基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其工作任务内涵是系统工程,各具特点。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行系统化课程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06(29).

[2] 朱启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3] 付本燕,万忠保.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

保育实习工作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既能降低他们首次就业后的下岗率,又能提高其再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 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吻合度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初中毕业生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荣,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下面我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就“如何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谈谈一孔之见。

一、切实做好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

1.明确学校毕业生的服务区域。

学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辖企业。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育技术精英,服务地方经济”。

2.调研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

学校所处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临江型开发区之一。这里已成为芬兰UPM,美国杜邦泰科,AAM,英国皮尔金顿,法国道达尔,瑞士诺华,意大利达涅利,日本夏普、住友、三菱等众多著名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港口和仓储运输、能源、造纸、钢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临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聚集地。

3.分析区域内从业人员结构。

经过调查,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的各类人才结构大致如下:从学历而言,初中学历占10%左右、中专普高学历占55%左右、大专学历占2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左右;从行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中:机械机电类占35%左右、化工类占15%左右、计算机类占6%左右、现代物流类占5%左右;从员工性别比例而言,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机械、机电、物流行业更为突出,几乎是男性统一的行业。

4.了解区域内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产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化工产业,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产业是科创园,新兴产业是服务业。因此,机械、机电、物流、化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稳定而且数量较大。

二、调研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能力。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的地处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07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而成。

1.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

学校占地120亩,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各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主要建有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4个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134人,具有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学历128人,中级以上职称55人,常熟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0人、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中心教研组、协作组成员或组长10人。

2.学校现有专业分析。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5个专业大类。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生2400名左右,主要培养中专、高技、高职三个学历层次,另有成人大专函授、自考班若干。

三、分析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大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在校生820人左右,女生占17%左右,学生数远远不能达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短缺明显。但多数企业提出了只需男生的用工要求,于是出现了男生供不应求、女生鲜人问津的现象,导致女生的就业难与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规模,但要控制女生的比例,最好在5%左右,同时也可适当增加机械CAD技术方向。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维修电工、电子装接,以维修电工最为集中,在校生690人左右,女生比例占10%左右,学生数和学生技能都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学校在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也可增加焊接技术、机电CAD、模具CAD/CAM技术等专业化方向,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化工工艺专业。

学校该专业主要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维修3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20人左右。因化工专业是学校新办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与办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数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开发区是苏州市重点化工集中区,化工、造纸、生物医药又是常熟市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学校强化化工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既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又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4.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310名左右,专业偏向于网络及文秘方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供稍大于求,且专业对口性少吻合。因此,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校应考虑整合机械机电专业,培养具有从事CAD与CAM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5.会计物流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20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85%左右。因开发区会计用工需求较少,且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应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为外贸报关、宾馆服务类专业。

学校物流专业是2008年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有在校生17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75%左右。现代物流产业是开发区的主要产业,用工需求量较大,但以男性为主。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校应调整招生宣传思路,控制女生比例,同时还要保证招生数量。

四、确定学校专业建设重点,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吸引力,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设立了机械工程部(机械类专业)、机电工程部(机电类专业)、化工与信息技术部(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管理部(会计、物流专业级单招教育),各部门职责明确清晰,更加有利于强化各专业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整体素质。

(1)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养,主要有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2)尝试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学校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如: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特别邀请常熟理工学校等高校专家到校授课。

3.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项目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分析化学实训教程》、《车工实训教程》、《钳工实训教程》、《CAD实训教程》、《数控实训教程》、《维修电工实训教程》、《电子电工复习讲义》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教材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每年12月,学校都召开应届毕业生的学生、家长会议,部署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习与就业单位。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才能真正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

学校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于2008年6月成立了由主管单位、企业、高校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恳谈会。通过多种活动,学校既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又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还可以加深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注重社会产业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吸引了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关注,《让高素质中级人才脱颖而出》、《99.67%的就业率从何而来》、《“蓝领”为什么走俏》等一些学校的专题报道先后在当地报纸刊登,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事业规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下).

[2]高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