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1
关键词:TRIZ理论;单片机实训;设计;电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075-01
TRIZ英文全名为“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中文含义为:发明式的问题解决理论,正体中文翻译为“萃思”或“萃智”,取其“萃取思考”之义。它是前苏联工程师和研究学者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ulovichAltshuller)通过对众多世界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几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提出的有关发明问题的基本理论。TRIZ是系统化的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TRIZ理论的基础是工程知识和科学知识。在实际工程方案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TRIZ追求优化合理和新奇创意,通过TRIZ理论可以得到意识的引导和概念的启示。在教学中,可将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创意+实践的特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六个子过程,单片机实训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各子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TRIZ适用已有技术系统改进的创新问题,包括两种工具,一种是分析工具,一种是解决工具。分析工具核心是功能,解决工具的核心是资源。TRIZ从功能的角度描述技术系统,站在功能的角度去看待全局,同时明确技术系统的边界和目标,分析可以利用的资源。效应是TRIZ中基于知识的工具,效应是对系统输入/输出间转换过程的描述,该过程由科学原理和系统属性支配,并伴有现象发生。基于专利分析,效应将科学原理和系统属性和现象与其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确定了在科学原理和系统属性支配下输入/输出流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本质上解释了功能实现科学依据,有利于高级别创新解的产生。下面以《多功能全角LED点阵显示屏》教学工程实例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TRIZ理论的“效应模型”和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来设计、优化满足具体要求的电子系统。
第一阶段--选题。在概念阶段,设计人员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总功能,并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及功能元,建立待设计产品的功能结构;确定每个功能元的原理解,并将所有功能元的原理解合成得到待设计产的原理解。
第二阶段--查新、检索,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制定技术路线与研究、试验思路。根据应用效应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首先,进行问题分析并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其次,进行功能分析及需求功能定义。该系统在基本LED点阵显示屏基础上,配以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无线摇控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工作模式的选择与切换,工作模式设定后可实现以下功能:信息的全角度显示;感应有人则显示信息,感应无人则不显示信息;摇控分屏显示与全屏显示;显示信息的无线数据传输控制等。最后,利用关联和控制效应改进功能,反复进行方案论证,最终获得问题原理解。
第三阶段--技术矛盾的解决。(一)周期作用法:利用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无线摇控模块,通过核心单片机的控制,将周期作用的信号(或命令)转换成控制模式,控制显示屏的显示方式,可以有效达到节能的目的。(二)组合法:为了使在不同角度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的信息,本装置采用了“全角布局”,即:使用三块同样大小的LED显示板组成三角形显示装置,利用支撑或悬挂的方式安装,通过程序控制(采用“全屏显示模式”)可在三个屏幕上显示公共信息,若信息量较大,可采取“滚屏显示方式”。(三)分离法:在某些场合,为了使在不同角度的能获得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例如比赛或服务场合),本装置采用了“全角布局”,同时通过程序控制(采用“分屏显示模式”)可在三个屏幕上显示三组不同的信息。
第四阶段--按计划严格开展科学试验,反复修正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本装置利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能够很好的完成LED显示屏的静态显示与动态显示控制,产品具有的突出特点是:整合无线摇控、无线数据传输和红外感应技术,使产品更智能、环保、节能和实用。《多功能全角LED点阵显示屏》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2
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在于交际,而语言的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样要表达一种感情或一种意思,来源于不同文化的民族表达所用的语言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方式。外语的学习是用来与别的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注意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语言文化习惯。小学生实际语言交流时经常可能用到称呼用语、礼貌用语和电话用语三方面。
二、称呼用语
称呼用语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运用十分频繁的。在汉语中根据辈份和亲属关系等分得十分详细清楚,对于无直接亲属关系的年长者也称呼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爷和大妈等。而在日语中更是在这些称呼上加上大量的敬语,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之意。但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是不可能教授小学生这么多称呼的英语说法,因为事实上英语中对长者的称呼并没有我们文化中那么复杂,而是简单称呼男的为“unele”和女的为“auntie”。但是我们要让小学生了解英语中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说法没有汉语中他和她那么简单了。在英语中我们一般称呼他和她可以用“he”和“She”,但还常把男士尊称Mr,未婚女士尊称为MsiS,己婚的尊称为Msr或不明对方是否己婚的可称呼为MS。让小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日常称呼用语可以很好的让他们获得对方的好感。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樊湖[3]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谈到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1.适用性原则: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2.适度性原则:指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应注意选择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3.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我们认为分析的相当的恰当和合适,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以上原则的内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外的情景教学中进行主动地英语文化的输入。
四、结束语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3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功能项目共41个。这些交际用语分别在初、高中教材各个单元的对话中陆续出现。本单元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材在对日常用语的安排上,由已学的交际用语引出新的对话。如怎样介绍新朋友,结束谈话告别时的用语以及如何委托他人转达问候的几种表达方法等。这些句子都是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语,也是考查的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转变了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题,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而改变了过去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加强了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了考查交际用语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这就预示着今后将在听力测试题型中增强对交际能力的考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情景交际用语的掌握与使用。
要提高听说能力,正确的态度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并持之以恒。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同学们必须具有自觉实践的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并持之以恒,水平才能提高。机会在哪里?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天地更宽广。 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听说活动,不但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和老师说的英语,而且还要仔细听其他同学说的英语。听懂之后必有反应,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要未开口而先担忧。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设备(电化教具和电脑多媒体)也要用足用好。 再来看课外英语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带、录像带、CD、VCD、原版电影,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等活动,英语学习的素材不一而足。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强化自身周围的听说氛围。
另外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阅读的好处是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有力地推进听说写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与做试卷时看几个段落和短篇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泛读,一种休闲式的欣赏,一种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更好的无意学习。
这里建议你去外文书店选购适合自己水平的简易读物。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水平?一般说来,自己粗看几页能知大意的书,便称得上适合自己水平,其中当然有生词和新的结构,但这不要紧,跳一跳,便能摘下果子,这反而能激发好奇心,提高兴趣,增强理解能力。 阅读之后作些摘记,留下一些新词汇、新句型和信息,作为自己实践的足迹,供日后再学习。自己动了手,记忆更牢固。
顺便说一下词汇难记的老大难问题。记不住词汇,其实是词汇的复现率不够,而光死背单词,又太枯燥,费时效果差。词汇记忆难是事实,记忆词汇有许多方法,但多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的识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书面表达的基础是口头表达,其实质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中词汇和句型是必要条件,语法知识是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积累靠的是长期听、说和阅读实践的运作。
总的说来,学好英语有以下几点诀窍:
1.认真听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2.课下完成作业后,要选择一套英语录音带来听,它应该是让你在随意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录音带,它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教科书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这就是快速学习法中的“存储、记忆、激活”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激活。
3.在完成了“学好教科书”的目的之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那就是选择一条适合于你自己的学英语的捷径、比如利用做完功课闭目养神的休息时间训练听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说很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一年后你突然发现你已远远走在其它同学前头了。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4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既能激发表达兴趣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语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语境
利用师生资源创设语境。学生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是创设语境取之不尽的源泉。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资料、生活经历都可以在课上和同伴一起分享,可以为创设情景语境提供素材。教师的个人情况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学生熟悉的人、事、物能够很快激起他们自主进行表达的兴趣。
利用游戏、竞赛创设语境。通过游戏、竞赛创设的语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动脑又动口,有利于创造性地用英语思维和提高自主表达的能力。如,我在教 “What color is it?” “What’s this/that?” “Are these…?”等句型时常采用比赛猜的游戏。这种猜的游戏所创设的情景语境真实,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兴趣高昂,思维活跃,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
巧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多媒体教学融视、听、说为一体,用最直接、便利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信息量的语境。同时由于它生动有趣,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主性。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能做到眼观、耳听、口说、手动。
日常生活中善于利用语境
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日常交际用语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关注日常生活,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真实语境,使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如,用英语互相问候,师生多用 “What’s wrong?”“Can I help you?”等日常用语交流。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等都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
这种真实的交际语境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表演活动中创设提供语境
由于我们处在非英语环境,无论是课堂上精心设计的语境,还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语境,对于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发挥主动性、差异性、开放性方面都显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开展以下两种角色扮演、展示活动。
坚持开展微型表演活动。每次英语课,都留给学生五分钟的“I can show”时间。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这种表演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日常对话,也可以是英语故事的片段。如,让学生表演如何进入办公室:一位学生边敲门边问:“May I come in?”演老师的学生回答:“Yes, come in ,please.”这种表演既容易又贴近生活,学生表演时会全身心投入。在一次次的微型表演展示中,每个学生都逐渐养成自信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5
关键词:礼貌用语 差异 跨文化意识
1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无疑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表现
在不同场合,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人会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礼貌用语也有天壤之别。下面主要从称呼语、称赞语、致谢、禁忌语与委婉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2.1称呼语
不同的称呼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等。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甲天下,一直遵循“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称呼原则,称呼繁杂;而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称呼简单明了。
中国文化主张尊老讲辈分,各种称呼五花八门。上辈直系亲属的称呼就有“舅舅”、“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妈”、“姨妈”、“姑妈”等。同辈中则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在英语国家中,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亲属的称谓比较笼统且简单,上一辈中只有“uncle”、“aunt”,在同辈中也只有一个“cousin”。晚辈和长辈之间、同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甚至对父母也可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叫上司的名字。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教养、不守规矩等。
在社会交往中,汉语称呼语可用两种表达式来概括:“姓氏+官衔或职务/先生/女士//小姐/老”和“老/小、+姓氏”,如“张局长”、“王先生”、“郑老”、“老陈”等。同样的称呼语套用到英语中去,就可能是无礼、奇怪的,甚至适得其反。若称呼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老先生为“爷爷”则可能会引起老先生的不满而导致交际的失败。英语中称呼语常用的表达式则可归纳为:“mr./mrs/ms+姓名”、“头衔(dr./prof.等)+姓名”、直名称呼、专f-j,g谓(sir,madam等)。尤其是近年来,西方社会交往中的“称呼”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了。这似乎意味着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了。
2.2称赞语应答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赞语(compliment)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人的语言较含蓄委婉,西方人的表达则较热情直率。这一点也体现在对称赞语的应答方式上。听到别人的夸奖或赞赏,中国人的习惯是极力否定自己以表示谦虚,如“哪里哪里”、“过奖”、“不敢当”、“差远了”。对他人的恭维、称赞,西方人一般趋于接受,认为否定别人的赞扬是不礼貌的,等于否定别人的判断力和眼光,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比如说英语,外国朋友听了夸奖说:“yourenglishisverygood.”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大都会说:“oh,no,notsogood”。其实英语中不常用这么谦虚的说法,一般只要简单地以“thankyou”或“thanks”表达谢意就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化都遵循了各自的礼貌原则。所不同的是,西方人是“尊人不卑己”,而中国人则受到“卑己尊人”礼貌原则的影响而表现出“谦虚”。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人们把谦虚看成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则认为不尊重事实的谦虚就是虚伪。
2.3致谢
西方人每天都把“thankyou”挂在嘴边。无论别人给予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也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或者是家庭成员之间,西方人都会诚恳地说声“thankyou”。在中国,关系亲密的家人中也表示感谢,比如,人们常说些“您累了吧?”“辛苦了!”之类的话,但一般不提“谢”字,否则会给人疏远的感觉。
2.4禁忌语和委婉语
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败,交际双方应注意如何回避敏感话题、禁忌,如何使用委婉语等。在与外国人交谈时,有些如年龄、收入等敏感话题应该回避。西方人特别忌讳“老”字,尤其是女士,最讨厌别人称她“老”。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等于无用,因此一般称老人为“seniorcitizens”。而在中国,“老”则是经验和智慧的象
征。言语禁忌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忌言疾病和死亡;忌言聋、哑、瞎、瘸等身体残疾等等。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语用修辞,是用比较婉转、优雅的话来表达一些难听的、不便或不愿直说的、粗俗的或有所忌讳的事物和概念(陈俊森,2006:102)。在生活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忌讳疾病,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生病的委婉语大量存在。如:人们把cancer(癌症)称为thebigc或longillness,称constipation(便秘)为irregularity,blind(瞎的)说成sightless,把mad(疯了)叫做mentalproblem。汉语中,“生病”则是“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说“精神病”为精神不正常。
3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从上述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衡量事物的标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外语教师,我们深深体会到:“toknowanother’slanguageandnothiscultureisaverygoodwaytomakeafluentfoolofone’sself”。因此,探讨和对比礼貌用语的差异具有其现实意义。
3.1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特定的语境,进行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运用教学,培养学生得体合适的语言运用能力,重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教学;培养学生“语用移情”能力设想和理解双方的用意,并尽可能合乎英语的语用原则和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习惯。
3.2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目的语的文化习俗,使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了解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掌握文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选择恰当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范文6
一、以旧换新,新旧联系,复旧学新反复巩固。
语言知识有其内在的联系,旧知识为新知识打下基础,新旧交替,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新知识,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理解逐步加深,运用逐渐熟练自如。
拿英语词汇为例,学生掌握了拼读规则和构词知识,学习词汇就能举―反三、事半功倍。可以结合新词的学习,启发学生复习归纳派生、合成、转化、缩略等英语构词法。使他们学会运用构词法知识,将英语的词汇进行分解归纳,做到记得准、记得快、记得多。
语言知识内在的联系在英语语法中更是不乏其例。初中阶段出现5个语法项目,都可以某一旧项目为基础,联系旧的,带出新的。
英语的习惯用语很多,可分动词的、介词的、名词的、副词的等等。有些英语动词,如come,do,get,go,have,look,make,put,take等的搭配能力很强,构成固定的短语动词。例如:对话和课文中出现make friends和make mistakes,get on…with以及take one’s time等短语动词。可从学过的make faces引出make friends,加上make mistakes,联系复习make sure,把4个make的短语动词集中起来,再结合由make的本意所组成的make dumpings,makecakes,make a dress等词组,起到新旧联系、反复巩固的作用。其他类的习惯用语可发动学生自己不断复结。
二、循环往复,不断再现,逐渐加深,系统归纳。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日常交际用语,分布在初中全套教科书中,与话题、结构结合,放在―定的语境中教学。采用循环式的编排方法,把类似的话题和功能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复现旧的语言形式,同时教学新的。例如,有关问路的用语,再如,打电话、购物、看病、谈论时间、天气等日常交际用语,在各册教科书中不断反复出现并逐渐递增。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系统归纳,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大纲要求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交谈。
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学新内容,在教学新内容时注意系统的复习,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有计划地利用同步练习册中编排的各话题的以及补充的复习性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归纳加深,并通过练习,达到能够运用。例如上面提到的部分短语动词,在特定的浯言环境下都进行了系统归纳。还有do,get,have,make等的短语动词可由教师自编练习,让学生归纳运用。
初中的语法知识是分散地安排在各册教科书的不同单元中的。本学期可以利用每个单元的复习课,结合各单元的新项目,对零散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让学生运用系统的知识指导听说读写技能的操练和养成。例如动词的时态,可参考下表系统归纳它们的形式和用法,使学生对英语8个常用的时态有科学、系统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九年级下学期的教科书只安排2个单元,便于最后集中时间进行总复习。可以利用《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综合练习》及磁带、挂图等系列配套教材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狠抓双基,适量练习,五官并用,培养能力。
为达到课标对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本学期应在学生已获得四会技能的基础上,继续狠抓双基、全面培养能力。
在听的方面:能听懂从未听到过的、程度低于所学课文的、语速为每分钟100词左右的语段。遇到外国人敢于听听他们说的英语,对英语广播电视节目也有兴趣有胆量听―听。
在读的方面:继续加大阅读量,除了充分利用配套的《阅读训练》外,还应收集英语读物,供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他们快速默读,用脑思考,猜测词义,查阅词典,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复习巩固已学的语言,并扩大词汇范围,吸收新的语言。达到大纲规定的能独立阅读所学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2%,阅读速度每40-50个词,理解正确率达70%。
在说的方面:大纲对说提出4个要求: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就熟悉的题材看图问答、说话等;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法进行简单的交谈。
本学期要继续通过课内外大量口培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达到课标基本要求。说的成功标志是学生人人能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自己有限的英语对付―些无法预知的情况,甚至见到外国人也不发怵,能够进行简单的交谈。这就根本改变了“聋哑英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