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饮食习惯; 定性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31-001
大学时代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健康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而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表示,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行为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爱吃零食、挑食及忽略三餐的质和量等现象[1]。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本课题组于2014年对保定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饮食习惯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2名,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大一年级8人,大二年级8人,大三年级6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每组抽取6~8人,共组织了3个小组的面对面专题访谈。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访谈小组人员主持,由专人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结果归纳和整理。
3.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所做录音逐字逐句转录,整理成文字,与笔录资料整合后,采用归类方法分析,对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
1.食用早餐情况
大多数受访者吃早餐的情况并不规律,是否吃早餐与早上是否有课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不吃早餐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懒得下去”、“起床太晚了”、“上课会迟到”。关于早餐搭配问题,仅有4个人表示会注意早餐搭配,认为“应该吃一个鸡蛋”、“蔬菜和谷类都要齐全”,大多数人并不在意,只会按照个人习惯或者窗口候餐人数的多少去选择早餐类型。
2.吃夜宵情况
几乎全部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吃夜宵,其中男生居多。夜宵种类主要是一些速食食品如方便面、面包等。问及吃夜宵的原因,部分表示“晚上有社团或者班级活动,消耗的快”,而大多数人认为“熬夜睡觉太晚就饿了”、“在学校晚饭吃的太早,睡觉前自然就饿了嘛”。
3.校外就餐情况
22名受访者都表示有到校外就餐的经历。其中,部分人因为参加同学聚会而校外就餐,部分表示校外就餐的原因是“学校饭菜吃腻了”、“改善一下伙食”、“学校饭不合口味”。关于餐馆的选择,“生活费比较紧,大多会选择一些便宜的餐馆”、“选择离学校近的餐馆”、“夏天会在夜市摊上买些”、“高档的餐厅一年只去一两次”等。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很少在意餐馆的卫生问题。
4.吃零食情况
大多受访者都表示喜欢吃零食,其中女生占多数,他们认为零食是“生活必备”、“消遣时的必需品”等。零食的种类是以膨化、油炸、果脯食品为主。关于吃零食的频率,15人表示一周吃三次左右,4人表示每天都吃零食,其余调查者视情况而定。
5.健康饮食知识的了解现状及获取途径
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他们多是从老师或同学的口中得知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也有部分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获得的。其中,他们对老师或同学提供的知识的信任度较高。“希望学校有专门营养老师给我们每个季度上一节关于健康饮食的讲座”,“学校能定期通过飞信、QQ群、微博等途径将相关知识发到学生手机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等。
三、讨论
大学生作为一特殊学生群体,其脑力活动消耗大,相关文献表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造成其精神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2-3]。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保证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并赋予充沛精力于工作和学习[4],然而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早餐食用不规律,且不注重营养搭配。除此之外,以男同学为主,吃夜宵显现普遍;校外就餐卫生意识差,食用零食普遍且食用频率较高。该结果提示,应该在大学生人群中进行饮食行为的干预,改善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利用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健康饮食教育措施: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或借助学校QQ群、微博、飞信等新媒体,向学生有效地传达与饮食健康相关的信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健康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军,刘小燕,郭辉,等.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2]MUTHAYYA S,THOMAS T,SRINIVASAN K,et al.Consumption of a mid-morning snack improves memory but not attention in school children[J]Physiol Behav,2007,90(1):142-150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个人发展;大学生;暑假生活;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76-03[作者简介]章星星(1994—),女,安徽六安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方彪(1993—),男,安徽安庆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
一、大学生暑假生活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理论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深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意义愈加凸显。有人把“人的发展”的定义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个人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1]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暑假留在学校学习或去兼职、实习,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就业筹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
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及文献资料整理的方法,多方面考察大学生的暑期活动情况。由相关调查表[2]可知,大学生暑假期间选择兼职打工的占28.48%,他们希望通过打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促进自己的社会化发展;有42.38%的学生假期的主要活动是上网;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电影”,有70.53%;参与人数较少的活动是“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分别为16.89%和3.97%;在暑期仍然有许多大学生认真学习,这类大学生占56.95%;还有22.19%的大学生在暑假期间旅游或探亲,有27.81%的大学生参加各种聚会。大学生暑假期间各项活动人数情况表
暑假活动人数比率(%)兼职打工8628.48上网12842.38学习17256.95体育活动5116.89文艺活动123.97看电影电视21370.53家务活动7424.50旅游或探亲6722.19参加聚会8427.81二、大学生暑假生活模式分析
本文在访谈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暑假生活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社会实践型、充电学习型、旅游活动型、宅家休闲型、情感联络型。
(一)社会实践型
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兼职打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兼职打工最为普遍,这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可以在暑假兼职打工过程中体验到工作的挑战,也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去寻找实习或工作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提前熟悉职场、适应就业环境,在打工过程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回校后尽快弥补、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兼职打工还是其他社会实践,大学生最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拓宽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身价值。
(二)充电学习型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在校园内读书备考和参加培训班,想进一步吸收新知识,为将来升学或求职就业做准备。他们有的是留校准备考研或司法考试,有的是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职业资格证考试,以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语言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会申请参加一些名校的夏令营活动。他们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暑期名校夏令营的交流生,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名校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参观著名学府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的经历对于参加过暑期夏令营大学生今后的升学与发展都很有意义。
(三)旅游活动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假期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大学生在旅游主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暑假期间会选择出行旅游,放松身心,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饱览祖国山河风光,充分享受外出游玩的快乐。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在外出中体会了人生,感触了社会,同时也体验到了出门在外的不易。[3]除了旅游,大学生也会选择参加一些大型的体育或者娱乐活动,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举办这类活动的社会组织很少,他们参加的机会也不多。
(四)宅家休闲型
在假期看电视、电影和上网是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他们以此消磨漫长的假期,这类学生属于宅家休闲型。通过电视和网络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扩大我们的视野。但每天看电视或者上网时间太长,不仅占用了其他活动的时间,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暑假在家熬夜当“夜猫子”是很平常的事,生活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生物钟颠倒,等到开学返校后很容易得“长假综合征”,一时难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笔者建议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给自己制订一个暑期作息时间表,按规定的时间表活动,这样的暑假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合理。
(五)情感联络型
对于那些平时远离家人和朋友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来说,饱受思乡之苦,暑假回到老家熟悉的环境中是享受亲情和友情的好时期。他们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去亲戚家转上一圈,与长辈们分享自己在大学中的经历。还可以联系初中、高中的同学组织大型或小型的聚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将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这些放假回家注重联络感情的大学生,他们既能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友情的温暖,又能激发自己的责任感,使学习充满动力。
三、大学暑假生活模式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暑假活动时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利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因此,学校应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大学生成立暑期实践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义务支教活动或者社会调查活动等,让绝大部分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得到锻炼。教师通过活动既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自己,又可加强学生相应专业知识的学习或相近学科知识的拓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争取大学生暑期到工厂兼职的机会,这样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工厂打工在安全和利益上有保障,也能增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二)学生正确定位,促使自我完善
正确的定位是大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认识,而定位之后设定的目标是个人行动的预期目的。[5]大学生的暑假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发展而规划实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既有为考研而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有为就业而积极考证的学生,既有去各个公司和工厂实习打工的学生,也有放松自我去旅游或宅家休闲的学生。因此,暑假的活动规划应是自己感兴趣而又愿意去做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外在条件将时间合理规划并充分利用,这样就会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对于那些有创业想法且敢于挑战、富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尝试着自主创业,将自己的梦想和创意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大学生在经历社会的实践磨炼后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发现身不足,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我完善。
(三)家庭积极鼓励,支持健康成长
我国目前的家庭人口结构趋向简单化,父母对子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替子女考虑和解决,这种现象很容易养成大学生依赖他人的习惯,致使其独立能力较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他们往往充当子女行动的决策者而非引导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不考虑子女的意愿做出各种安排,使其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然而,国外发达国家中的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创业奋斗的精神,中学生、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更是蔚然成风。[6]因此在暑假生活中,父母的作用应当是尊重已成年的大学生的想法和选择,积极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支持他们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连子女找兼职的事都包办。
(四)社会主动关注,构建良好环境
暑假是最长的业余时间,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如今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他们放假期间基本宅在家中,主要活动仍是学习和上网。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缓他们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应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文艺活动,改变单调的暑期生活方式。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进来,调整他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章星星等
参考文献:
[1]柳耀福.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东岳论从,1998(1).
[2]刘微.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B/OL].(2012-05-12).http://docin.com/p-409217640.html.
[3]吴小彦.大学生假期生活现状概述及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3
一、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的专业特点
视觉传达专业有它自身独特的性质,尤其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绝大多数科目的考试是理论知识与手绘实践的结合,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以及创意表现能力。然而自考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国考通过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所以导致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不重视动手作图和创作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自考生不仅仅要掌握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涉猎范围较广。大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参观考察,目的就是开阔我们的眼界,通过参观学习各地的设计风格,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现在也争取每年带自考生进行外地的参观考察,让他们和统招生一样享受同等的考察待遇,多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不仅仅单纯只是为了拿个文凭而学习。还有就是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慢慢提高,光啃教材,死记理论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由于作业量大,寝室每个同学都有通宵熬夜赶作业的经验,所以我现在对我的学生作业要求也很高,不但有质也要有量,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就是需要大量地、反复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大量创作作品,才能在毕业的时候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
二、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开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校艺术教育已逐渐趋于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培养方式,坚持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可。一轨是艺术理念的培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念,艺术表现方式与时尚审美观的培养;另一轨则是工作室式的工艺训练,和企业方合作,基础知识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工作室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做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服务型业务,需要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客户介绍你的设计,因此,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情操
高尚的审美修养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现在太多的设计类的学生过分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瞧不起手绘,认为现在在工作岗位中都是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设计,学习手绘简直是浪费时间,排斥大一的素描、色彩、字体设计以及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殊不知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各种软件,有的毕业后也开始从事起了设计方面的工作,那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和他们有区别吗?有优势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通过学习了艺术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有了一定的审美感悟,更懂得在文字、图形、色彩上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更懂得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来进行创造设计,而不是简单的电脑操作,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下功夫,多创作,多看图片、浏览设计网站,积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喜好,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品位。艺术修养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件设计作品的品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专业的训练
现在都特别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培养他们广阔的知识面,我们也鼓励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每年出去写生、考察,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优秀设计,开阔眼界。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一点,自考方面算是做的很到位的,因为自考生每门科目都要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通过了严格的专业知识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本人在上课的时候,也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开拓学生在视觉传达专业方面的知识面。其次,由于和企业方合作,企业方会根据企业的专业特色开启相对应的课程,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上岗就业作好铺垫工作。这一方面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其实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广告、包装、书籍装帧、机构形象设计等,难免会出现面面俱到但又学得不扎实的现象,在毕业前夕能够针对特色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具体培训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手机、网络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过多地依赖手机和网络,导致现在太多的大学生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沟通,有时上课想让学生上讲台讲一下自己的设计创意构想,很多都是支支吾吾,不敢大声表达,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加上视觉传达专业以学生个体劳动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不善与人沟通,缺乏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实用。我认为以后在教学中,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锻炼自己的胆量,增强自信心,不惧于与他人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和想法。还可以把社会调查、市场调研,作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社会实践课,并要求写出计算学分的调查报告,对动手能力进行单项考核或作为综合性考试、考查中不可或缺的题型来强化技能的学习。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市场模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教学,针对专门的商品、消费者或客户,要求学生进行对应的设计,这样既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还有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分依赖于网络,往往是先从网络着手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设计,而忽视了设计应该是有意识的设计,为人的设计,应该是要通过市场调研,一系列的构思、草图,反复研究设计出来的。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充分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不同认知风格的追求,鼓励原创,并根据学生作品中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行引导,在实践中不断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五)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目前自考生和统招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由于生源的不同造成基础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从初、高中就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对平面软件、动画软件已不再陌生。而有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美术绘画基础。所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效仿职业的培训方式,将课程分为入门班、提高班等。入门班注重工具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范例的操作以及作品的临摹;提高班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对范例举一反三,进行专题设计。
(六)开启校企合作的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