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1
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我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在朗读中丰富积累
读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只有多读,才能促进积累,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
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这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把已有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中。文章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重点段落的语言往往是文质兼美的,抓住这些语言,使学生入境入情,最能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和记诵新的语言的兴趣。
二、背诵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对于那些典型的句子,相当精彩的课文,鼓励学生背诵下来,学生记得多了,会不自觉地将积累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多背一些名篇。让学生学会有效积累,才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不断拓宽广度。
三、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只限于课本,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应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得多了,那些词汇、美言自然刻入脑中,用时便呼之即出、随心所欲。因此,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多多参加实践活动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如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句和段落。首先要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文中写的形象逼真处、精彩处、感人处一一摘录下来;其次要把摘抄延伸到课外,如名人名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这为同学平时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丰富词句,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2.写读后感。为了督促学生读懂书,我有时还要布置学生写读后感。哪怕是三言两语,只要写出心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2
首先,针对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缺乏信心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让当天的值日生(4人)宣读自己的读后感,然后连同其余学生的读后感作为作业,每周上交一次,由教师给予批阅。《21世纪英文报》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兴趣很贴近的题材,如体育、娱乐、明星、时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去选择。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借用所阅读的文章中很多词句,而且是有感而发,因此,他们通常都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的读后感大多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句也通顺、地道。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所发表的感想也就各种各样,无所谓对错。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应该给予肯定。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及时而又真诚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写读后感。这种既能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又能发表自己的感想,还能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活动倍受学生欢迎。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再惧怕写作。
其次,针对学生词汇量太少、语言储备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多阅读并做相应的阅读练习。《21世纪英文报》每期报纸在网站上都有对应的阅读练习供教师选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时间安排以及训练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为了增加学生英语词汇量和语言储备,可以选择短文的填词练习,这部分练习一般有10~50个空格。还可以选择用所给的单词或短语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这部分通常也有15个词或短语左右。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完成练习。每期报纸可选择2个这样的练习,坚持每星期做1次,每次学生就可以学到20多个新词或短语。一个学生的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通过这种阅读练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学到新词,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已学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使这些词汇在多次的接触和运用中得到巩固。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对信息多一遍识记,也就多一遍加工,学生对已学的单词多接触一次,他们的理解就加深一次,对这些单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其用法也就会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加深它们的记忆,从而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为英语写作构建―个更大的英语语料库。当然,英语词汇的积累不可能短时间见效,需要打持久战。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词汇量就可以明显增加。这一点可以从学生们的作文不断丰富的语言表达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学生们课堂E自如使用英语中看出来。
至于写作素材,它是文章的血肉。写作必须言之有物,所以,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如果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写作者便无法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翔实感人的佳品。英语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通过英语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21世纪英文报》中有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文章,如有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童话故事、人生感悟;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诗歌等。坚持阅读,就可以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最后,有了写作素材,学生还要懂得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离不开阅读的。首先,阅读是通过篇章理解来培养构建篇章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通过阅读,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写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明白组句成章的各种原则,进而增强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的角度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其次,通过阅读模仿来培养写作技能。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拟写作的过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多读报纸,不仅可以增强英语语感,对各种文体的文章也了然于胸。因此,在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先选择《21世纪英文报》中的有关范文,让学生熟读,并且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尽可能多地找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借鉴、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在反复的实际运用中,学生就会熟能生巧,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独立写作创造条件。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往往会觉得读有所用,写的任务也变得更具体,更容易了。传统的写作课经常是教师大谈特谈写作方法之后布置写作任务,在这种写作课当中,学生学到的理论是抽象的,所以到自己写作文时仍然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这种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方式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乐意接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3
那么,我们指导学生都积累些什么呢?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识字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识字,而且要记住,其次是阅读和背诵儿歌、对子、韵语、童话故事、简短的诗句。中高年级应注重词语和段落的积累,如成语、精美的词语、优秀的寓言故事、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现代诗文、古文。无论是哪个年级,背诵的内容要精选,对所选的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积累下来,增加“内存”。这个读背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
怎样进行阅读积累呢?
1、激发兴趣,培养读背习惯,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表扬和鼓励“贮存”多的孩子,创设读书氛围培养读书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读的多、背的多是荣,不背或少背是耻。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情境式积累。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把故事或人物介绍到精彩处故意“刹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自主地去阅读积累。例如在学完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之后,让学生感受海峡两岸真挚的情感,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中相似人物形象的积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加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3、试误式积累。英国心里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将错就错,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对学生“躁”“燥”的训练:口干舌()、急()不安、性情暴(),在试误中学生逐渐明白,两个字分别与生活常识(水火相克)、行为习惯(急得跺脚)有关,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结果一大批常见易错的成语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在我们的不断“试错”“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从而拓展了教育视野。
4、探究式积累。你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了多少,还应当让孩子尽量少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充分利用文中的语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肢体语言。这样,在更大的程度上积累了语言,激活了以前的表象,与眼前的表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的表象。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悟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灵动。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关于名言积累,以下仅供参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4
一、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
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教材中,安排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性学习”这些内容,大都要求学生走出狭小的课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寻求知识。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比如,七年级的《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八年级的《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等,都要求学生在课内外的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见识,了解人生和社会。这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写作的需要。因此,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很好得开展好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展广阔的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现实教育下的学生,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大多是从阅读中来的。从目前见到的一些调查材料看,几乎所有的作文尖子都认为作文课和课堂作文训练对提高作文水平帮助不大,作用不明显。他们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课外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在他们那里,作文不再是一种苦差事,不是搜索枯肠的挤牙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作文是抒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就是因为课堂作文训练主要是针对形式的,是不真实的,而课外自由读写主要是针对内容的,是真实的。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之谈,像人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杨雄的“大抵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这些都是说“多读”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能够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和空间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松绑。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我常在每周的五节语文课中设立一节阅读课,推荐学生看《小小说选刊》《散文》《小说月刊》《杂文选刊》等。也推荐学生看报,如《中学生学习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都是信息丰富,文笔流畅,贴近生活实际的好报。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和摘记的的方法,每星期写一张课外阅读摘记卡,内容自由,贵有自己感悟,要求有点评,有赏识,有仿写。我还拿出自己订阅的报刊和他们互借,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让他们传阅,使班级里借书、看书、摘记蔚然成风。
三、利用好多媒体,借助电影、音乐等艺术,增强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综合的艺术,是生活的浓缩,它犹如压缩饼干,给深陷于文山题海中学生来充饥。每学期我至少给学生观看一部优秀的电影,如《阿甘正传》《建国大业》《美丽人生》等,看后还要展开集体讨论,并要求写观后感。这些影片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读后感或随笔这些作品,居然大大好于平常的笔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5
一、写读后感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读可以是默读、出声朗读、自由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多遍,从而去理解课文,直到悟透。善读课文,以读带写,关键是善读,重心是把读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就是写读后感,会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又满足学生读后的收获。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给人的启示很耐人寻味,笔者用随堂小练笔训练学生,如“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品读文字,细细地体味这句话,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试着写下来。有位学生这样写:“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过去,我曾经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今后,我要和时间赛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由此可见,反复地品读,会让人从书中得到很多启发,产生灵感,并把感想诉诸笔端,成为自己的东西。
二、仿精彩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课文是学生作文的模子。学生以这个模子来仿写,来汲取营养,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刻画等描写技巧,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逐步学会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精美的语言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赏析过程中,学为己用,那么就很有必要对赏析的精彩语言进行仿写。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难忘的一天》,孩子们特别喜欢课文最后一段的精彩表达:“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有一位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走出图书馆,我满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风,仿佛特别的轻柔;花儿仿佛更加美丽。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另一位学生写道:“离开学校,我快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霞,仿佛格外的绚丽;鸟儿,仿佛更加活跃。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带给我的享受。”通过课文精彩语段的引领,学生很快就能按照这个模子进行仿写。
三、积累并运用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我们读写结合中最好的范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多积累好词,佳句,在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教给学生读书积累的好方法,让他们制作小卡片,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是启示记录下来,并应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能更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也只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描绘不同的形象。词汇掌握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差异。而丰富词汇的积累,则是源于大量的阅读。例如:在《火烧云》一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很丰富,有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当学生记住了文中颜色的词,便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星期天,我走进菜市场买菜,马上被市场里的瓜果蔬菜吸引住了,红彤彤的番茄、辣椒,金灿灿的油菜心,金黄的玉米棒,绿油油的菜心,橙黄色的南瓜,卷心菜是茄子紫……这么多色彩鲜艳的蔬菜,真是太诱人了!于是,我买了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菜心,还有金黄的玉米,这些都是妈妈爱吃的蔬菜。我决定给妈妈做一顿美味的晚餐……”这位学生用了很多颜色的词,其中红彤彤、金灿灿、茄子紫都是模仿书上词语写成的。这说明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单凭课内阅读来积累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阅读延伸至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这样课内、课外阅读双管齐下,可以达到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发挥想象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此看来,在读写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1.诗歌配上画面,表达想象
在教授新课时,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诗歌配上图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例如:教学《春晓》时,在反复朗读与想象后,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春天早晨的美景: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看到满地落花的景象。此时教师发下画纸,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春天早晨的景象画出来,使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刻。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图画时,形象地把自己的想象进行了描述:“春天的一个早晨,诗人醒来后,他听到窗外小鸟清脆的叫声,看到庭院满地都是被风吹落的花瓣。昨天夜里,一定是刮大风下大雨了。小鸟叫得那么欢快,落花满地,空气清新,好舒服好美的早晨啊!”@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2.续编内容,训练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优秀篇章,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孩子们既感受到了课文很有趣,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6
一、要熟悉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少的情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背下来。优秀的范文都是经过时间的甄选,脍炙人口,文质兼美,是进行写作积累的好素材。不但要求熟背,而且要反复研读,总结心得,获得写作经验。在教学中,名言警句,优美的语段,可以要求学生熟记。并且在班上举行我爱记名句的比赛活动,交流心得,共同鉴赏积累。天长日久,自然会有很多收获。这样,学生通过熟读背诵,既丰富了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适当设疑点拨,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提炼作品的重点、难点、亮点,给学生以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认真咀嚼,仔细品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比如,在教学鲁迅《社戏》这篇文章时,先设问:鲁迅童年到赵庄看戏前后心情有何变化?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在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开始写不乐是为了下文看戏之乐做铺垫。这样的设问点拨不仅对学生全面的理解作品起到催化作用,还能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技巧有所领悟,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三、要把握作品艺术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教学时,教师要能够把作品优美的艺术意境与学生的思想、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作品和学生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心系作品的一事一物,一景一情,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力,开启写作的悟性。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五种境界,逐步推进。人生需要升华。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作品中体会出美好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
四、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