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1

一. 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及学习习惯

初中地理由于只是会考科目,因此在学生的心中是一门“副科”,在教学上多数学校也不够重视,上课时老师把主要的内容讲一讲,学生在教材上画一画,课下再背一背就可以了。在会考前临时突击,会考一结束就把教材扔到一边,等到上高中的时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是一门副科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则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己从图文中概括,归纳和总结

二、进行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其次,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 “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四. 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与堆砌。也不是将初中知识拿来生硬地安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的教学与学习应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必修教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练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高中;地理教学;铺垫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701

初中地理在初二会考后就结束了课程,不少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才发现,地理是高中阶段很难学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在于初中时期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高中做好铺垫工作呢?

一、了解高中教学要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初中的教学要求,还应对高中教材和高考大纲有所了解。深入了解高中的教学要求,并做适当的记录,才能对初高中知识变化心中有数,从而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对初中生加以强调,强调的知识可以作为提前的知识储备。

二、帮助学生利用地图熟记通用知识

对于学生普遍要掌握的问题,例如行政区划、行政区分布和简称、省行政区的形状、周边国家分布、中国的气候特点、温度带的划分和成因、主要气象灾害等,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熟记相关知识。而熟记这些知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同时,教学生学会叠加地图。比如,在初中复习政区、地形、河流时,教学生学会将几张图在头脑中叠加。这样只要学生看到一张政区图,就会想到那个省区会有什么地形,有什么河流经过。这样,当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并能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当高中地理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这些地理知识时,就会较为容易。

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重秃氖薄⒖菰镂尬丁⒅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笔者曾去旁听一些高中教师的“农业区位选择”等课程,深切地感觉到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重要性。其中一位教师讲到陕西高原粮食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图上并没有标明是黄土高原,但在展开内容时就得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引起的问题,不少学生有些茫然。其实,这是初中生必备的知识,只要在初中阶段把这些掌握透彻,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就少了不少障碍。

三、提高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研究性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要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组织调查研究,开展实践活动。我在进行“初中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与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关系”的课题研究中,让学生自主组织调研、自主收集材料、自主进行实践,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设置问题,逐步推进活动。提出泉州作为沿海地区却是“水资源紧张的地区”等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思考,活动也由此逐步展开。

二是制定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些方法包括:查找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等。

三是设计方案,有序推进活动。组织学生自主设计,提出活动方案,对学习目标、实施程序、完成时间等方面做出了合理的安排。

四是分工负责,组织科学实施。在自愿组合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3个组,即资料组、调查组、统计组,选定组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五是调研分析,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一手资料,综合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总结经验,收获有益启示。

四、培养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平常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图表、文字等地理资料提取整合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长江的开发”时,我利用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通过这两张地图的叠加和整合,让学生记住长江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长江的整体概念。另外,通过课文中的资料和长江流域地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探讨对上、中、下游如何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上游主要是水能和旅游业的开发,中下游主要是灌溉、航运、养殖等的开发。)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14-01

从高一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好难学,我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可还是很复杂。"家长也困惑地问我:"高一的地理怎么那么难?"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这些反映都是正常的,学生感到地理难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从客观来讲: 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从主观来讲: 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那么就我们学习高中地理而言,同学们在学习时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文理兼容,灵活记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部分内容理科性较强。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3.会比较、会联想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4

一、课上高效记忆

学生们只有懂得如何去记住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最终站在学习效率的“金字塔”的顶端。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看似短短的课堂时间,其实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着重阐述一些引导学生们寻找记忆窍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紧紧抓住课上得宝贵时机。

1.理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把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抽象成对自己来说容易记住的内容的一种方式。曾有一位老师这样做:在七大洲辨别的学习中,这位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七个小组进行讨论,先让他们自行观看七大洲轮廓图,然后想出记住他们的办法。最后他们竟编成这样的口诀:“亚洲南面三半岛,非洲东南一大岛,北美东北最大岛,南美三角几无岛,南极像朵鸡冠花,欧洲海岸最曲折,大洋洲上有驼峰。”且不论韵律,但这样的口诀由大家一起讨论得出,记忆深刻,同时他们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可见一斑。

2.电影图像记忆法。

就像拍照时胶片曝光一样,用人眼对图像的长时间观察对大脑相关区域进行“曝光”,达到记忆效果。有一位老师曾运用过这种图像记忆法: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中,让同学们先看分布图两分钟,紧接着闭上眼睛,尽量让图像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些图像在很多同学的脑海中会像放幻灯片一样出现,没有反映出来也没关系,可以再睁开眼睛“拍”一遍。另外,这个方法在中国地形区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中国气候分布等学习中效果同样非常明显。

3.区域联系总结记忆法。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地理事物也是一样的,想要存在,就必须具备其存在的各种条件。举一位教师的例子,在八年级地理的东北区域学习中,他首先让学生只看地图册,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图和学过的知识,列出有关东北的所有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相联系的是哪些呢,学生们就会自己摸索。按照这种方式,学生在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就会感觉有章可循。

4.区域对比差异记忆法。

事物之间有互相联系,就注定有差异,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地理中知识点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这也正是地理学独具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如果它的地形、地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相似度很大,它们会具备相似的区域性特征。但是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别:比如同处黄河流域且纬度也差不多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就有着显著差异。这些特征,就需要在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们自行探索,发现这些差异并形成记忆。

二、课后合理温习

当然,课后的及时回顾,对知识印象的加深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作业的布置、评价。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记住课上内容,更好的消化吸收的知识。然而经过长期发展,作业布置本意被扭曲,大量地理作业席卷而来,这些作业不但没能让学生们真正记住什么,反而造成了学生们的兴趣缺失问题。所以让学生减少这样的心理负担,并从这种大量效果不佳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不是要每次都布置。但凡布置就一定要有重点,让学生们不仅将知识很好的消化,更要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每次安排的作业,教师也要认真的做作业评价,客观地将学生做作业的优缺点指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交流,让学生真的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地理。作为教师,不要总是抱着让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几分而教学,而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能力而教学,这样进行下去,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

三、地图贯穿始终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5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地理初中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地理规律

新课改是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和创新的契机,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开始转变观念,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在长期的教学引导下,目前大部分教师都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取粗暴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不足,创新能力缺失。那么,现阶段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让课堂真正为学生服务呢?

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为学习付出心血,是否能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愿意去学、去想,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快乐,才能学好知识,真正把知识融入脑海。学不好地理,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地理的教授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具体的实施策略是什么呢?

1.导入很关键

一个好的开端基本上决定了这节课的质量。课堂最开始的导入部分一直以来都被忽视,但是它其实是整节课的关键部分。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地理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导入,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的开端就展现出对学习的巨大渴望,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提高了一半。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创设合理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最适合课堂的情境,常见的地理教学情境有:生活融入情境、音乐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通过情境,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让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地理知识。

3.竞赛教学

初中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是不可估量的,既然他们这么有活力,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活力用在课堂上呢?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好胜心,通过竞赛教学,把学生分组或单人的挑战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竞争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更想要记住地理。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提高课堂有效性,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不到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不愿意听教师的授课,甚至会破坏课堂,教师不喜欢学生,就不会花时间在提高课堂有效性上。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教师由主导课堂到退居幕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没有学生的位置,一直是教师控制课堂,学生根本没有自由讨论的权利。沉闷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生的伙伴,一起去探究地理的奥秘。

2.教师要给予学生爱

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就算他的教学能力出色,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学不好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用心爱学生,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学习中的事情,成为学生的朋友。对于学困生,应该多给予他们关注、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相信在课堂上他们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能力。

3.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教师要做到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能因为在成绩上的差异就对学生差异对待。做到这些,学生就能用认真投入的学习态度回报教师,课堂有效性因而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能听懂教学为前提进行教学,不应该一心只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实现课堂的丰富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1.分成教学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处在同一阶段,他们在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理解能力方面一定会有不同,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用不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给学生在教学的目标、过程、作业等方面进行分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收获。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W生在视觉、听觉方面的能力,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需求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现直观的、生动的地理,帮助学生理解思维,提高课堂有效性。

以上是本文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建议。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想要提高课堂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在实践中,早日实现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