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动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动学习计划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1

一、发挥实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本身具有的魅力。初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无不被它千变万化的现象所吸引。如镁带燃烧、冰棍点炮、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出现等实验现象。这些有趣的实验,大开了学生的眼界,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新奇景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上好第一节化学实验课,亲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去做实验。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做实验的机会。其做法是:教师演示――摹拟实验(跟我学)――学生演示(简单)――学生实验(复杂),这样学生很容易取得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近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近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质疑。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不要忙于作答,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找出答案,以培养其化学能力。不仅要做好实验室里的实验,还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做家庭实验。如:讲空气时向学生介绍如何用茶杯和小蜡烛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讲到氢气时可介绍利用废干电池锌皮制氢气;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怎样用建筑材料石子制二氧化碳,并告诉他们什么样的石子效果好;及我们吃的油条、馒头、面包是怎样在我们手中变得疏松多孔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常动手做化学实验的习惯。

二、发挥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首先,发挥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热情洋溢,流露出情感的错综复杂变化,再附以表情、眼神、体态、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教师授课时和颜悦色,期待信任,亲昵适度,讲解起伏,使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亲切、激励、自信等情感体验。在此情景中,学生不仅自觉地全神贯注听讲解,而且充溢着愉悦全身心地去感受悟。师生情感交融而产生的合力,成为催人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能切实地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在讲到“什么是化学”时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是现代的一根科学“魔杖”,它能点石成金;化碳为钻石;亦能将粘土变成宝石;也能使棉花变成移山填海、劈山引水的炸药;它能向空气索取粮食;使煤和石油长出“羊毛”,人们几千年的幻想今天终于成为现实。”短短几句话,激发了学生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像语文教师一样,认真锤炼语言。总之,教师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好知者”,教师应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语言富于启发性,灵活有致,学生就学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寓理于景,兴趣盎然。例如有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打破教材的安排程序。首先提问学生:冬天 ,人行走在冰天雪地里,渴了怎么办?夏季的饭菜易变质而春节时则不易变质呢?通过冰、雪、水的变化来讲解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形、态变化;通过食物的变质来讲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变质:由此物质变成彼物质,同时又讲到了化学变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由此联想到冰箱的用处。这样,一开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再如:复习碳及其化合物时,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这样的提问平淡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问题无思考的必要,学生只须凭记忆就能作答。如果换一种问法:在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这种启发性的发问,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便可总结出六种化学反应,近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振奋学生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如果学生面对单一的场景,进行的活动过长,无论是讲授还是解题,都会由于这种单调刺激,而促使学生疲劳状态的提早出现,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因此,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讲、练、听、看、议等不断变化的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交替进行,非常利于整节课效率的提高。如在讲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的运动状态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可以使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借助实验不难使学生得出结论。但在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时,学生总会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果借助课件的展示,学生会清晰地看到:几个氧分子和几个氢分子碰撞反应生成了几个水分子。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且记忆深刻。

四、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2

笔者提出这个课题研究,有两点根据:一是新课程最大的理念转变,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根据这个理念,初中的作文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方法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对写作的情感态度。二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让我们注意到作文个性化。作文,原本就是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新课标的这一要求,体现的正是个性和创新的作文教学的时代精神。“个性化”作文,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立足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小学的学情,本着“有效课堂教学”的教育初衷。笔者本学期确定了“学生习作个性化指导研究”的年级组课题,作为尝试探索如何借力课堂,借力学生的习作,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的有效指导,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

准备阶段:分析“模式化”,反思“教学化”。

七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是层次不齐的,这个学期从笔者的调查和总结来看,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学生“模式化”价值观,缺乏个性张扬

写“我的母亲”,就是自己生病了,就是母亲如何背自己上医院,如何在医院里几天几夜不睡觉,然后是母亲累得病倒了;写“家庭困难”,许多学生都让自己父母“下岗”;写“独生子女的困惑”,有一半学生让自己的父母“离婚”。缺少鲜活,缺少真实,虚构满天,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吗?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立意虽然貌似正确了,但文章的个性魅力也荡然无存了。这实际上是过去“八股文”的现代翻版。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公共汽车上,自己座位旁边不是立着一位孕妇,就是站着一位抱小孩的老妪,自己理应让座,却思谋再三。站立者摇摇欲倒、危乎险哉之际,“腾地”站起一位往往是非老即残的人士,而“我”则羞愧难当,后又“顿悟”老迈体残者常常心灵美好,身体健康者则精神伤残。

(二)是反思教学,已为“模式化”埋下祸根

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否常常陷入不重内容,技法至上的泥沼中呢。不注重不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材料所包含的人文情感,不指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反而舍本逐末,把作文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上,有的写作指导课和讲评课大讲如何点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大讲对不同的文体各写几个自然段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对写作的内容则轻描淡写,一语带过。

实施阶段:找准策略,大胆尝试。

“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这里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让学生从“模式化”训练引导到有“个性化”训练上来,让学生们可以收获写作进步的成功与喜悦。我是这样来尝试的:

实施做法如下:

(一)感受生活,个性练笔

现在的学生总觉得“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其实,这些只是“不利因素”,而不是“不能改变”。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在习作个性化指导中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这些信息都有可能成为以后习作的内容。如:一个电话、国旗下讲话、父母的闲聊和心中的快乐与委屈等。

譬如班级举行的篮球赛活动中,笔者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自习。笔者感觉到这是一个对学生充满个性体验生活的绝好机会。果然,比赛因为这些孩子的热情显得更加激烈。回到教室时,笔者问:“今天的这场比赛有什么特别的吗?”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炸开了,有的说“我们班赢得真痛快”,有的说“全校只有我们班有拉拉队”,有的说“个别同学老是捣乱”……看着为抢话而面红耳赤的学生们,我示意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整整齐齐交来了日记本,同样是一场篮球比赛,为什么与以往迥然不同?这就是亲身体验,写出了真话。要知道这一次次的积累、一次次的体验是在为学生日后的“厚积薄发、畅所欲言”打基础啊!

(二)打破模式化思维,激发写作情感需要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七年级才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然后把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其思维的模式僵化的荒谬。或者老师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构思然后要学生把其构思写在纸上,进行交换,然后统计,让他们感受模式化作文的可笑之处。

当然,更要向学生展示同一道作文题,别人的创新,别人的逆向思维,别人的鲜活语言,正面感召学生向生活求新意,知道“原来作文原来也可以这样写”,从而抛弃小学时的模式化作文思维习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的最深刻的意义在于造就和培养人的需要”。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不能只注意自己的讲解和分析,一定要注意到学生在情感上需要一种怎样的表达。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激发,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其实,我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往往我们忽略了学生这个可贵的感悟,后续工作没做好,我们应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对课文的感悟,趁热打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去谈。

(三)作文讲评,放开评价权

朱作仁在《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上也能展示“真我”,我的方法是:

让学生上台行使讲评权。因为批改就是主要由学生完成的,所以他们最有发言权。课前每组确定1至2人上台评讲,每次轮流。评价的方式可以一边读被评的文章一边读讲评者的批语,也可以读完全文再对文章作整体评价,但对每次被评的好作文评讲者应以自己的眼光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刚开始,的确用的不怎么样,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但反复多次尝试运用,慢慢地习惯了,会在一开始构思时就能自然地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对应的形容词等,写作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下笔如流水了,文章不在显得干巴巴的,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多了。

三、行动研究的收获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通过扎扎实实研究,笔者有如下几点进步:

1.本课题研究为校市级课题《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作文教学研究》的子课题。

2.个性化训练,有效促进整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如701班语文平时质量监控中作文分析的表格数据:

701班语文平时质量监控中作文成绩一览表

从表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文特优人数由0上升为1人,优秀人数也逐步增加。基本达到了我的课题教研的预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或领会“个性化”指导,进行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后,能积累到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写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或许,笔者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从数据中,也可看出笔者努力前行的每步脚印。

3.通过本课题的行动研究,笔者的收获很多,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主要对习作的有效性开展多了几份认识,更认可“习作的个性化指导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

四、行动研究的结果与思考

结果:笔者的课题研究即基于学生习作个性化行动研究,在完成了“理论准备”之后,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习作热情高涨。他们“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把习作当作生活的需要,同时学生的习作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个性化”犹如春天缕缕暖暖的阳光投入了每个孩子的心房,使学生的习作显示出生机盎然的景象。看学生的习作,简直是种享受。一位诗人说得好,不要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光飞来。让个性化习作,秀出一个更加富有个性色彩的明媚的春天来吧!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积极性 激发兴趣 策略

化学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相对晚期才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又因为化学教学内容有一些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们普遍在刚刚接触时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到了高中阶段,随着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的出现,学生们感觉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困难,而后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造成化学学习的不理想。所以化学教师们可以从这些层次入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高中化学学习现状

(一)化学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改进了教学策略和方式,但是就目前追求高成绩的大环境下,还是有大部分的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从而造成反效果,得不偿失。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仍需提高,教师们还需通^教师间交流和参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

高中化学相较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更多,也更加抽象,所以学生们对于继续学习化学知识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发酵,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够支持他们去探索难题,解决困难,进而使化学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视不够

因为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比较紧凑,有些化学实验就没有得到演示,教师只是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等只是教给学生们,却没有由教师动手进行实验或者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来感受整个实验的过程,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实验内涵,获得深层次的知识,仅仅是学习了表面的知识,而本应得到培养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被忽略,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变,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所以化学教师也应当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师间交流等进行学习,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理解和应用先进教育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成为一个负责的,具有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

(二)提升教师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在学校生活中与学生们相处最久的人,既是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注重自身形象,不做有损师荣和师德的事,加强与学生间的各方面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健康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会以教师的行为作为榜样去学习,还会将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上去,从而激发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视课前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对一节课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的课前导入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由教师创造的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对于化学学科来讲,教师不仅可以运用常规的故事引入方法,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从讲述生活化学知识入手,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延伸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对实验的重视,增强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人们一提到化学的第一反应便是化学实验,可以从侧面看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化学实验也正是化学学科的魅力之一。化学实验尤其对中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们可以充分接触到实验并参与到其中,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思考和发现问题,最后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五)正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并保持着这份信心不断努力进行学习。

(六)因材施教,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知识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并对个别比较突出的同学给予特别的照应,保证每一位同学的充分发展,也保持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七)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以往是比较沉重的,所以教师需要正确使用课外时间,使学生们在得到充分的放松的基础上,也可以将课堂知识的学习延伸至课下,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科学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结语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主动性;有效激发

要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求教师能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作出一系列改变,从而实现从“奶妈式”知识灌输到“授之以渔”的引导式教学的重要转型。

一、学生被动学习的成因

1.过分注重书本知识

毋庸置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中国教育有着严谨化、传统化的特点以及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化学的实用性,单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详细介绍,却不能结合实际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过于依赖,从而形成“为应付化学考试”而学化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局限了学生个人思想,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且最终使学生变成能够熟悉默写化学公式,能够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却对化学的实用性概念模糊的“高分低能儿”,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化学理论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形成巨大思想断层。

2.过分强调正确思路

当老师为学生解析某个例题时,经常会用一些过于推崇,极度肯定甚至赞赏的课堂语言来向学生强调此解法的便捷性和正确性,让此种解法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从表面上看,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正确答案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应试,然而,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思维能力,并且助长他们思维惰性——即使有更加完善、更加便捷的解题方法,他们也懒得去思考、去开拓,把老师所讲解的奉为真理,从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灵活性思维的培养。

3.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目前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应试的思维模式,加上老师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就会充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面对自己不及格的考卷和老师的责骂,容易自暴自弃,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此门科目形成很大程度上的抵触情绪,更无需提及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和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不能单纯以培养出高分学生为荣,单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应该充分贴近学生,挖掘并培养学生的潜质,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让学生明白学好化学之后能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且在课堂活动上,应该突破“一言堂”现状,充分以学生为本,锻炼他们自行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其主动性,使他们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2.提供多种讲授形式

要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讨论法,即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发现问题并展开讨论,最后自觉主动地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印象。又如,在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时,则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法,甚至可以把实验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试验结束之后再播放给学生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双管齐下,事半功倍。毋庸置疑,多种讲授形式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其新鲜感,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对教师保持敬佩和欣赏的态度,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有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白“没有实验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的论证和实施。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在引进理论之后,趁热打铁地把理论付诸实践,在第一时间使学生加深印象,形成一个紧凑有序的教学反馈。教师应该有序组织学生自行动手做实验,在试验过程中,学生每操作一个步骤,教师就予以讲解和总结,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和安全性,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而不是放牛般地懒散玩耍。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5

二是应该有一个比较能够表达我们主题的氛围设计,今天大家在大会会场看到大会主题形象宣传板,很清晰,而且它有中英文,这些宣传板带出这次大会主题氛围,也带出了国际公共关系交流的概念,这是很用心思的策划。我们应该重视通过场地的设计,气氛的设计,把活动的主题氛围带出来,这点往往有很多人不太重视,他们只考虑某一个活动环节上的创意,而忽略了场地上的创意。

在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技巧可以利用,只要我们不断总结提高,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是企业策划部、公关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在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成功的公关活动能持续提高品牌-全球品牌网-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顾客满意度,提升组织品牌形象,改变公众对组织的看法,累积无形资产,并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销售。很多组织都运作过公关活动,但没有目标、没有重点、虎头蛇尾、不够严谨的公关活动屡见不鲜。有的公关活动由于策划欠周全或危机处理不力,导致活动失败、损失较大,甚至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受到法律制裁。

公关活动策划有常规的方法可供遵循,但也有不少技巧。三分策划,七分实施。

一、目标一定要量化

公关活动特别是大型公关活动往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一个新产品在中心城市的上市传播费用,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大的公关投入?为了企业的传播需要,为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为了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去购买他的产品,这就是新产品上市公关活动的目标。没有目标而耗费巨资做活动是不可取的,目标不明确是不值得的。笔者遇到一些保健品企业,看到同行做节日公关活动,他也要做,而且要求活动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发稿更多,但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要传播什么样的卖点、概念,没有设立目标。有的企业做公关活动,设定了不少目标,比如,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促进销售等,但是没有量化(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百分比,促进销售的货币额度),方向模糊,错把目的当目标。目标一定要量化,它不是希冀式的观测,而是指日可待。只有量化目标,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才能够明确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二、集中传播一个卖点

公关活动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平台,不是一般的促销活动,要确定活动卖点(主题),并以卖点作为策划的依据和主线。很多公关活动,花了不少钱都不知是什么活动,留不下很深的印象。只有提炼一个鲜明的卖点,创造公关活动的“眼”并传播,才能把有关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完成活动目标。这里的卖点是公关活动环节设计中最精彩、最具传神的地方,活动事隔多年,情节大多被人淡忘,但仍能让人记起的一个情节。公关活动策划需要创造这样一个非常精彩的,要把这个环节设计得更有唯一性、相关性、易于传播性。当然,集中传播一个卖点,并不是只传播一条信息,而是把活动目标和目标公众两项因素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一个卖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行动学习计划范文6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圆满完成我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特别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校班子成员、学生会负责人、工会小组成员组成的“永兴中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直接负责此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教职工做好学习笔记。

二、深入学习与政风行风评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全校教职工,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

2、省、州、县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

3、《文选法》和总书记等领导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如《关于深入学习实践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李长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吴官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党风廉正建设》、教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4、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有关精神(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5、省、州、县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6、省、州、县有关领导在教育系统行评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如:省长助理杨建昆同志在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省教育厅厅长何天淳同志在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三、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

1、学习方式:采用“自学为主,集中为辅,工作学习两不误”的方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2、时间安排:主要利用每周五晚例会时间统一学习,然后再由教职工自行找节假日时间自学。

四、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讨论活动

多渠道、全方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诸如黑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讨论。大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成功经验,以及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如何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如何加强党风廉正建设。

4、如何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政风行风建设。

5、如何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