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函电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48-02
《函电》是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为一体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学好的前提是必须要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常识。结合多年来得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模拟公司实训”的方式引入外贸函电的教学,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如地“能用”与“会用”,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环境的学习机会与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进入“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融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过硬的动手能力和敏锐的创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国外实训教学模式的类型
(一)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
“一元”为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二元”为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在实训、实习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当时许多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有的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则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创新,由企业联合投资,还有的是企业无偿捐献。“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学生经过企业实训,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
学校设立“合作教育部”,负责筹建“合作型”实训基地,寻找合作伙伴。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安排学生实训,解决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合作型”实训项目顺利进行。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学生上岗实训前,由学校讲解实训目的,任务和学校要求;学生上岗实训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征求实训单位对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学生、学校和实训单位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或企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实训模式。在专业教室只是完成必需的理论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实训车间操作,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完成规定的各个操作环节,合格后可得到相应的学分,毕业时完全能直接上岗。澳大利亚政府全额投资建立了许多较高水准的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训练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而保证TAFE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
所谓“教学工厂”,实际上就是由某个或某些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开办的,以提供或借用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用以开展基于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协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被新加坡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对外贸英语实训教学的启示,“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函电课程再不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纯理论的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与实践脱节,学生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或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很差,不能适应实际的业务操作。应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情境,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模拟公司”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外贸业务的实际流程,创设仿真的工作情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各项操作过程。通过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商务情境中进行业务往来和函电写作,学生能够逐渐体统了解整个商贸业务流程和所涉及的理论系统,在操作和检验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不足,迅速进行调整。创设的模拟情境是:从陌生到建立业务关系,经过价格协商、支付方式协商、包装、运输及保险等几个方面的谈判,到签订合同、开立信用证、发货、付款及结束贸易等执行合同步骤的完成。如在讲授建立业务关系一章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8人,6个卖方和2个买方。教师为这8个公司准备好中文的公司简介,让6个卖方分别给2个买方写邮件建立业务关系,由2个买方从中各自选出一个想做贸易的公司并回复。各小组写完后组织讨论,2个买方给出选择的原因,最后由各小组总结如何写建立业务关系这类邮件。这样具有竞争的小组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从买卖双方建立业务关系、迂回谈判、签订合同、开立信用证、缮制单据到交货结汇,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让学生呆在企业里进行跟踪学习是不可能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如果每项业务活动都采用真实操作,那必将是一笔巨额开支,对学校和学生本人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模拟公司”是比快速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实训教学是一项整体性、长期性、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函电任课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研究该课程新的发展趋势,并将“模拟公司实训”形式融人教学之中,从而为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共同打造,想方设法提高实训效果,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落到实处,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孙兴.进出口英语函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6).
[2]李景霞.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
[3]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4]隋思忠.外贸英语函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外贸函电;问题;对策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将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内容广、难度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外贸英语函电也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工具,旨在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具体事务;伴随着外贸业务的建立、开展和结束,既展示学生的商务职业技能又展示他们的英语水平。本文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特征为切入点,提出当前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难度大,内容应用性不强
目前,外贸函电课程的绝大部分教材仍侧重于讲解语言现象,对课程的“应用性”强调不够,有的教材专业术语繁多却很少有汉语注释,难度偏大。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学生感觉仍在单纯的学英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教材的选择则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前提,要经过反复比较,择优而用。
(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方法不当
1、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有待优化
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英语写作教学能力,二要精通外贸业务。目前有为数不多的教师能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函电教师一是来自英语教师队伍,语言教学经验丰富,但外贸专业知识匮乏;另外是来自国际贸易教师队伍,他们虽然熟悉外贸业务并有一定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可他们不了解语言教学规律。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各有侧重,国贸专业教师大讲外贸知识,把函电课当国际贸易导论课来上;英语专业教师则是像教英语精读一样细讲词句,把外贸实务知识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因此,不能很好的将英语知识与外贸知识有机结合,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高职教师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都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师生互动交流少,学生参与机会少, 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自主学习能力降低,思考范围被大大缩小。大部分教师以讲述为主、有提问、没讨论;而有些教师光讲述、不提问更不讨论。随着外贸企业和公司对外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不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外贸英语函电着眼于在特定的外贸情景中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技巧,以基础英语和外贸知识为基础,针对这一特点就需要学生同时具备基础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一定的外贸知识储备,而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牢,对于专业性的外贸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效果较差,导致其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连最基础的公共英语写作都难以对付,更不用说进行专业性很强的外贸英语函电写作,因此很难适应外贸函电课程的学习。
(四)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不到位,学校在学生实验实训上重视不够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专业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尤其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能力的锻炼,忽略相关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有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忽视外贸操作能力的训练,只建有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语音室,没有建立相关促进学生外贸技能提高的外贸操作实训室。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在学校政策层面仍旧注重课程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送,而忽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特点,我本人进行了一些教学思考,本人从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入手,总结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大家探讨。
(一)高职院校外贸函电教师要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慎选教材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顾客导向”为原则,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将育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知名出版社的成熟教材,并着重选择新近版本。同时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教学组织的特点,由一直执教外贸类专业英语的老师们参考有关同类教材共同编写一些适合学生的外贸英语函电的讲义,给学生强化训练。
(二)学校要加大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外贸英语函电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之外,还要必须对外贸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外贸英语函电课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光具有书本知识,还应系统掌握外贸业务流程。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学校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或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门教师,确实解决外贸函电课教师“单条腿走路“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又实用的外贸函电知识。
(三)外贸函电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基于英语和外贸知识基础上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固有基础以及教学方法、手段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可采取的先进方法:
1、采用现代化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简要地介绍相关的外贸知识,有所侧重地演示外贸函电的各种信函、单证、票据等,并突出外贸术语、惯用表达方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句,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函电的翻译和写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多媒体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互动教学法教学。所谓互动教学,就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就外贸函电教学而言,互动教学法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函电写作训练和外贸英语口语练习。
3、实现双语教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综合素质较差等特点,教师必须有策略性的进行因材施教,降低授课难度。因此在正式讲授每个章节之前,要先向学生理清外贸业务的相关流程。为了达到清晰易懂的目的,可以先采用中文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当然英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讲授句式、语法、词汇等专业英文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采用英文讲授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强化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当然,讲解的内容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强化实践教学。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强化外贸函电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商务交往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书上相关函电的例子撰写,或者写出相应的回复函。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所写的信函进行现场展示,纠正出一些共性的错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共同提高英语信函表达能力的目的,其次,还可以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实践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给每个小组及成员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分工的基础上互相协作,共同实现小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商讨意见,解决问题,通过明确的小组分工和合作,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写完规定的信函后,鼓励大家一起讨论中间的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指导、服务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校外实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船务运输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外贸函电的校外实践教学,实地了解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进出口货物运输安排以及托收和信用证等支付结算手段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外贸函电课程是一门融理论与实践,英语与业务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高职院校在外贸函电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摸索出一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外贸行业培养出实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成伟.外贸英语函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春晖。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娄底师专学报,2004,(6)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3
摘要:航运业务函电课程的特点要求该课程不但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从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出发,研究需求分析理论,依据航运业务函电教学现状,探讨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为课程优化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需求分析;航运业务函电;教学探索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兼通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航运业务函电是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和相关商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从事航运业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航运业务函电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航运业务函电的基本格式,专业术语,常用范例,写作规范等。要求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有效结合。它是一门专业性强,对英语水平要求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的课程。但目前航运业务函电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法死板,学生积极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需求分析理论是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理论框架,是教学大纲设计,教材内容撰写,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为航运业务函电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需求分析理论概况
需求分析理论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最早用于ESP教学的是Richterich。Richterich(1972)首次提出基于需求分析模型的语言教学,随后其被用于ESP教学。Dobby(1998)依据内容将需求分析分为目标情境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目标情境分析是学生学习结束要实现的目标,它是基于实际的语言应用。学习情景分析指的是学生的目标语言水平,学习环境,个人欲望,学习策略等与学习过程相关的知识。Hutchinson & Waters (1989)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完成目标所必须做的一切。目标需求强调教学结果而学习需求注重教学过程,二者相辅相成。Brindley & Robbinson(1991)将需求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Cohen(2000)指出需求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分析学生的成绩,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问题。束定芳将需求主要分为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社会需求包括政府的需求和社会组织的需求。而学习者的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年龄,当前外语水平,教育背景和学习经验等的客观信息和学习者认知和情感需求等主观信息。
总之,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学习者的内在和主观学习需求。二是客观和外部需求,即社会,学校的需求。这也决定了需求分析理论的重要性。它是课程设置的重要h节,对于课程计划,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等起重要性作用,有利于满足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需求,从而促进教学的实质性提高。
三、航运业务函电课程教学现状
航运业务函电课程是我院物流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该课程以国际航运业务的基本流程为基础,主要涉及航运业务中外来函电的书写,包括航运业务的建立,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谈判,合同签订,货物托运,订舱,信用证开立,审核,报关报检,后期的货物查验,保险等业务的函电操作哪里,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本课程之前,物流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合二为一,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不能讲将二者有效结合。同时该课程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缺乏创新,教学模式死板,单调,忽视实践,学生积极性差等问题同样阻碍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需求分析理论必要性
需求分析理论的重要性和航运业务函电的教学现状决定了航运业务函电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系,它可以使各方受益。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讲,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生需求,目标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课程内容更加前沿化,教学方式更加仿真化,操作性强,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航运业务函电知识和英语知识,培养熟练运用英语处理航运业务函电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其次,从教师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函电教师,培养优质学生,满足各方面需求是最大的成功。需求分析能够很好的展现学生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自己需要教授什么,为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扩展授课形式,因材施教,提升自我提供不竭动力。
最后,对于用人单位,企业是学校毕业生的最终出口。企业需求指引着学校教学。只有为企业培养更加满足需求的毕业生,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毕业生的竞争力,提供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四、需求分析理论在航运函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
航运业务函电课程内容涉及到整个航运业务流程中所使用的信函写作,设计知识广,针对性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导致学生普遍操作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脱节。需求分析理论认为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必要性。课程设置要面向企业,包含仿真情境操练,宗旨是培养综合航运函电技能。因此,该课程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首先是英语基本能力的训练。航运业务函电是一门专业英语课程,良好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未来岗位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英语资源和灵活的训练模式,强化英语基础能力的提高,增强动动口的英语实践能力。其次是航运专业知识的拓展。作为一门专业用途英语,航运业务函电内容包括整个航运业务流程,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未来岗位工作的知识基础。最后是航运函电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是所有需求的最终目标,仿真实训和情境模拟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课程设置要根据学习需求和企业需求设置不同的仿真工作场景,形成项目固定化,模块化,切实增强学生的航运业务函电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教学内容企业化
需求分析理论要求我们要根据物流专业身心发展规律和现状,总结物流专业特点 ,依据国际航运业务的现实需要,构建航运业务函电课程体系。该课程不仅要求掌握好的英语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前沿的专业知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各自需求,因此 在航运业务函电中要注重国际航运业务知识的不断补充。在课程内容选取中,物流专业学生的未来目标岗位要求为根据,组织教学内容,借鉴和参考相关企业的内部资料,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高度相关,缩短课堂与企业的距离。同时把来自航运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真实的案例为驱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践化
需求分析理论证明航运业务函电课程教学必须与社会,与企业紧密相连,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情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动力,满足学习需求。传统的翻译法,任务教学法,讲授法等要科学合理运用,同时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仿真模拟实训等新式教学方法也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通过情景再现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总结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实的案例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业务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情景模式实训中,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熟悉航运业务流程,模拟实践操作,掌握信函的常用规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学有所用,学为所用。
(四)课程考核过程化
从需求分析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航运业务函电考核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企业的需求。需求分析理论要求更新考核模式,检验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课程考核具有开放性,过程考核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过程考核成绩评定除了传统的出勤,作业等,还要包括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小组贡献率等。全方位的考核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需求分析理论是指导专门用途英语的必备理论。航运业务函电作为一门航运业务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的实用性英语课程,必然遵循需求分析理论规律。该理论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航运业务能力提高有指导性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航运业务函电课程教学的效果,积极推动航运业务函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M]. Cambridge:Cam C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8): 20.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102.
[4]卢艳华. 张秀梅.邢少飞. 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20): 29-30.
[5]莫莉莉.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4
论文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写作模板,网络实战演练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国际经贸往来中的应用工具,是一门综合了英语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具有极强专业性与实践性的跨学科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学以致用.将提高进出口业务能力与英语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掌握外贸函电常用写作模板的同时,能在将来的外贸工作中娴熟运用。本文从外贸英语函电中常用的写作模板着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外贸函电的格式、术语、表达方式和文体特点。
一、采用写作模板和课后练习相结合
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外贸英语函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学生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熟练写作模板,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地拟出简洁通顺且礼貌的函电。以卖方的还盘(counter offer)为例,写作模板如下:
DearMr./Ms. ①,
Weare in receipt of your letter of ② and we have pleasurein enclosing our order No. ③ for your prompt attention.
Wehave accepted your price of $ ④ for the products butwould ask you to reduce your quotation for the ⑤ model by $⑥ as it is likely tomeet some stiff competitions.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delivery date is strictly kept,and we ask you to give this order your mos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Yoursfaithfully,
这是一个较通用的模板格式毕业论文模板,①处可以填入发盘人的称呼,②处填入收到发盘的具体时间,③处可填入发盘的报价,④处可填上还盘货物的具体型号,⑤处可填入还盘时需要对方减少的价格。只要合理地利用这个写作模板,则能简洁明了地表达大多数的还盘函电。在课后作业中设置相关的还盘情景,促使学生多使用该类模板,反复练习,熟能生巧。针对每个外贸环节,都有相应的固定写作模板可以模仿练习,学生只需要填写具体的相关信息就可写出地道的商务信函
二、借助实验课程进行案例模拟训练
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每两周安排一次上机实验,主要是利用学院网络实训的软件Simtrade。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Simtrade平台上进行模拟的外贸业务磋商,掌握函电的书写技巧。首先,安排学生四人一组,分别担任出口商、出口地银行职员、进口商以及进口地银行职员。其次,让学生在Simtrade软件中先注册自己的公司,进行业务规划,并利用网络广告及产品信息,进出口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最后,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环节的不同要求,在Simtrade平台上书写相关的外贸函电,进行交易磋商。
以建立业务关系为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业务往来关系是外贸交易中是第一步,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客户。因此,建立双方的友好贸易关系毕业论文模板,一个良好的谈判氛围才有进一步进行交易的可能。在与新客户进行第一次交易洽谈的时候,有必要进行简略的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以便对方更好地了解公司及其主要产品。在Simtrade平台中,学生常练习的函电模板如下:
DearSirs,
Havingobtained your mane and address from the internet, we are writing you in thehope of 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you.
Weare one of the largest ① companies in America, and have offices in all majorcities in America. At present, we are interested in various kinds of Chinese ② goods and shouldappreciate your catalogues and quotations.
We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Yoursfaithfully,
这个模板是进口商用来寻求供应商的一个通用模板,①、②处可以填入进口商所需要的主要产品。充当进口商的学生利用这个模板可以简洁表明获取供应商信息的来源以及想采购的产品,并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公司。在Simtrade网络实训平台中,教师进行实验模块总结时应概述进出口双方建立业务关系的整个过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函件类型和相关专业术语,并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总结使学生能明确了解建立业务关系的相关理论知识。
三、利用网络平台实战演练外贸函电
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写作与外贸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妥善地处理好外贸业务中的各种情况.突出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内容划分为各个外贸环节,充分利用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如alibaba.com/ ,网站里有三大模块,分别是Products, Suppliers和Buyers。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上网操作并通过网页界面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并采用课堂教授的写作模板,以进、出口商的身份亲自给供应商和采购商发送电子邮件的函电。大部分的学生在给采购商实际发盘这一环节,较好地利用了发盘的模板,而且多数学生的发盘得到了阿里巴巴网站中采购商的还盘回复。学生们使用的发盘模板如下:
DearSirs,
Yourletter of ① asking us to offer you the ② has received ourimmediate attention. We are pleased to be informed that there are very briskdemands for our products at present.
Tocomply with your request, we are quoting you as follows:
Commodity:③
Size:④
Packing:⑤
Price:⑥
Shipment:⑦
Minimumquantity: ⑧
Payment:⑨
Pleasenote that offer remains valid until ⑩ .
Asour factory is now being run at full capacity to meet very heavy demandsabroad, your early decision is necessary. Your prompt response is awaited.
Yoursfaithfully,
这是一个较适于发盘的模板格式,①处可以填入收到函电的具体时间,②处填入发盘人主要经营的产品,③处可填入发盘人的主营产品名称,④处可填上产品的具体规格,⑤处可填入发盘人对于产品的包装毕业论文模板,⑥处可填入发盘人对于产品的报价,⑦处可填入具体的装运期,⑧处可填入发盘人要求对方的最小订购量,⑨处可填入发盘人要求的支付方式,⑩处可填入该实盘的有效期。学生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合理地利用这个写作模板,简洁明了地表达大多数的发盘函电,并收到了一些采购商的还盘。在真实函电操作中,学生亲历外贸实务的各个环节。而在其中教师是课程实践的总策划、观察者、评价者和团队活动的激励者.通过课堂讨论、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完成实际发送函电的任务。
利用网络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沟通、书面来(去)函的措辞和解读。在网络平台的操作也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进出口流程各环节的信函样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业务相关知识及用英语写各类信函的要求和技能。力图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在网络平台的实战演练的课程教学中更多地突出以理论为辅以实践为主,给予学生国际贸易情境的仿真模拟,使其能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切身体会通过函电谈判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结
我国加入WTO已迈入第9年,国际经济与贸易迅猛发展,培养“语言+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院校开办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目标。由于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业务术语,在句型、句式上也相对地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为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撰写外贸信函的能力,在教学上采用写作模板的方式,对特殊的术语句型进行模板归类和讲解,然后再适当地加入英汉互译的训练毕业论文模板,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中英两种不同语系自由进行中英文的转换。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国际贸易实验室,让学生上机操作Simtrade软件,以小组的形式分配不同的外贸角色,反复练习相应的写作模板,熟习外贸函电往来的各个环节。由于绝大部分的在校学生都不具备实际的外贸经验,对于特定的业务背景与课本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完全清晰地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案例分析并结合当今最热门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通过写作模板的合理套用,在真实的网络平台中亲自找寻相应的客户和供应商,参与真实外贸环境的教学法。在外贸函电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典型的写作模板,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带人特定的情景中,使学生在反复使用模板的教学中掌握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冼燕华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第三版)[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52-59
[2]廖瑛实用外贸英语函电(第二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9-93
[3]章安平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4]胡艳芬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征、现有问题及教学方法探讨[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4):117-118
[5]阿里巴巴网站:alibaba.com/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6502
1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进出口经营资格取消审批制,大大降低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我国新设立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补充高素质的涉外经贸人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地处广州市,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第一位是学院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广东地区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要求地深入细致分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将专业定位为“为广东开放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外经贸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外贸企业、外运、商检、银行等单位或涉外经济部门的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等四类岗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家及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优化,初步形成了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双证指的是学历教育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语指汉语+英语)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证融合、双语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应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按照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我们改革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职业特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专业课程模块化、进阶式
(1)模块化。
课程的设置,针对专业定位中的四种主要岗位,将这些岗位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核心职业能力分解为:英语运用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合同履行能力。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落实,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如英语运用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成;外贸专业技能由寻找客户模块(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业务洽商模块(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履行合同和订单模块(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实务等),业务售后模块(国际商法、客户关系管理)。每一模块都由几门课程支撑,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之间的限制,根据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
(2)进阶式。
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渐进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技术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如合同履行能力先从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实务入手,然后通过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培养履行合同的核心能力、再通过进出口流程综合实训来强化履行合同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国际贸易案例实务来进行思维和技能上的拓展。
2.2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双证融合
双证融合即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为职业资格考证打下基础,帮助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推行“双证制度”的有力保障。
2.3“双语并重”,听说读写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3.1听说读写全方位
通过调研,企业对高职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甚满意,尤其是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听说能力更为欠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强调英语能力的提升,尤其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英语综合技能》等分别从听、说、读、写以及综合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同时,考虑到英语学习的连贯性特点,大部分英语课程都采取多个学期连续开课的方式。如《商务英语听说》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贯穿整个高职在校学期期间,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和反复训练提高能力。
2.3.2开设双语课程
就国际商务专业而言,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系统地讲授一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在此仅仅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法与词汇不是教学的重点,本质上属专业课程而非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英语要求更高、专业知识要求更精、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
通过调研,我们选取了《外贸单证实务》和《国际商务谈判》作为双语教学尝试,并分别采用中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和英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
2.3.3突出实践教学
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基本要求,改革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课时数。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岗位工作过程,将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等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1)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如《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都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报关实训》等专项实训。
(2)第二层次为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在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内容的前提下,围绕某一针对性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的《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实训》。
(3)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如外贸进出口全流程的《世格外贸SIMTRADE实习平台软件实训》。
(4)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学校签约的实习基地(或者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实施实践
3.1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用工作导向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多用于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得出小组最佳结论,小组间辩论,教师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辩论中钻研、体会国际经济知识、国际贸易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综合案例贯穿始终,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2)任务驱动,模拟训练。
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教师模拟管理和业绩考核,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如《报关实务》教学中,学生扮演通关过程中的报关员、海关关员、业务主管等角色,完整办理一单业务,并解决在通关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3)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除了利用各种音频、视频资源丰富教学之外,还在网上建立外贸论坛进行教学尝试,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4)课证融合,课赛结合。
对于考证支撑课程,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动态,将最新考试内容融入授课中,保证教学内容与考证的紧密结合。另外,通过商务谈判大赛、外贸单证大赛和营销大赛等,将课程与比赛相结合,以赛促学。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外贸技能大赛中取得二、三等奖。
3.2考核方法改革
(1)对学生三年的综合能力评估实行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实践环节的学生个人总结)和企业外评(主要是实践技能)三结合的方法。
(2)考试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本教育理念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促进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3)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闭卷、开卷、开闭卷、口试、专题研究、答辩等单独考或结合考);可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路、见解,有利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杜素音.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1,(3).
函电实训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现代社会的热门专业,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在特定时期或许是传递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在社会环境变化迅速,资讯和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背景的情况下,改造和转变教学模式,即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力及满足社会需求,使学生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是当前教学改革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在我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但却呈现出很好的发展趋势。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生人数为116人,学制为3年。2006年学生人数为90人,2007年学生人数为188人,2008年学生人数为168人,预计2009年招收新生人数为200人。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人数在快速增长,这一方面反映出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际贸易专业正在被人们愈加重视。
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却存在明显的缺陷:(1)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时比例过高;(2)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3)课程过于求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实践环节薄弱,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针对以上问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在总结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一)重视实践教学
我国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比例过高,而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为目的,坚持以够用为度,重技能操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应按知识结构的布局设置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三大类,并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并通过购买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开设识的理解和掌握,实务性更强的外贸制单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核心课程。另外,大三上学期应该开设社会调查课程和教学参观,大三下学期安排一个学期实习。
(二)注重培养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是从事涉外工作的,对英语要求很高,因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能够利用外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包括书面交流(函电)和口头表达(口语、谈判)能力。做为讲授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不管是在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是未来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很好的条件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继续开好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又与国际贸易专业有关的课程,比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函电》、《综合英语》等.为了使以往的传统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相脱离的局面不再出现,我们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采用英汉双语授课,使学生既学会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又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可谓一举双得。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对求职人员计算机操作有一定要求,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应是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具有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背景,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三)建立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与单证实训室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跨国际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而我国又是一个出口大国,频繁的对外贸易,使得相距甚远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以电话、传真、MSN、电子邮件等间接方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包括搜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拟定函电以及与客户交流和应变的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建立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不断加强学生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同时配备有企业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能在仿真的外贸环境中完成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转化;其次,在国际贸易校内实训课的基础上,如果在单证实训室通过模拟上机操作完成,就使得学生仿佛置身在一家外经贸企业从事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商战的技巧。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我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听取一线企业人员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探讨教学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围绕“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深入贸易企业实习。先后在等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聘请有贸易企业经验的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为企业的客户提供培训;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我专业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我们定时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我院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从而开辟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第三个课堂。学生在企业接触到具体业务的实践过程,熟悉现代化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并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实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企业工作现场实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企业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基地,从而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企业可以对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留用,实现我们培养的接班人与企业当班人的零距离对接。我们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专业、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将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的社会地位会得到逐步提高,会得到企业的肯定、社会的欢迎、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此外,我院和企业互聘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解决教学和实训的问题。学院每年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专业教师也经常到贸易企业学习和交流。
(五)采用“实例演示法”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首先运用实例演示法展示给学生实际业务中使用的真实单据,使学生对每种单据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给出学生具体的业务背景资料让学生动手操练填制各种单据,同时实训教师进入到全程指导阶段,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此外,我院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注重关联课程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系统合理地安排《国际贸易原理》、《外贸函电》、《外贸谈判》、《外贸英语》和《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已有的关联课程知识逐渐融合到本课程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教师须定期对课程体系的安排和授课情况进行沟通和讨论,以确保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统一性。针对些现实和实务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可以以个人形式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大作业或写小论文,教师可列出参考资料目录。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的具体措施
这些年来,我院国际贸易专业以培养外贸业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采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进出口业务中所遇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外贸商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专业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定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专业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学校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在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以提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独立处理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和处理纠纷等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商务洽谈、外贸函电的业务处理能力,能够胜任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与保险、报关与商检、外销业务等工作,面向外贸公司、外资企业、外运公司、报关和商检等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对外贸易与管理工作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国际贸易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规格转变为“合格+特长”,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上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和做人的协调发展。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更为准确和切合实际需要,坚持专业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学校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