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节消费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1
一、前言
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粤、鲁、湘、 川等个大菜系和具有属地方特色的食品。北京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鸭王烤 鸭是现代烤鸭师秉承传统烤鸭工艺研发出的新派烤鸭,烤鸭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是烤鸭中的极品。
当今的 宣化餐饮春节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繁荣。然而,繁荣的同时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总有餐饮春节店铺倒下,又有新的店铺站起来, 但总有少数几家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北京新派烤鸭在宣化餐饮春节业的代表,“鸭王烤鸭”应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二、市场/企业分析
宣化餐饮春节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式各样的大小酒店、饭店,争夺着宣化有限的餐饮春节资源,冲击着食客的味觉、视觉。
一个酒店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自己的特色;(2)、全面的(质量)管理;(3)、足够的市场运营资金;(4)、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昙花一现。这也是许多酒店、餐馆风光开业又迅速消失的原因所在。
东方鸭王酒楼,是在原东方美食苑的基础上新生的饭店。东方洗浴、东方美食苑经过多年的宣传与运营,已在张、宣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宣化更是家喻户 晓。如能利用“东方”在宣化的知名度延续宣传东方鸭王酒楼,提高菜品质量(行家点评稍差),加咳嗽迸嘌怠⒐芾恚艹晌餐饮春节界的后起之秀。
三、营销策划
餐饮春节服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酒店才能获得利润;要做好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努力;内部员工营销的成功又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基础。
鸭王酒楼开业两月,现正在举办“回报消费者关爱”优惠活动。借此机会,应以顾客满意营销、内部员工营销和文化营销三者结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进行。
1、本次活动的目的:增加“东方鸭王酒楼”品牌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东方”形象,增强竞争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东方”的企业文化;提升销售额,增加利润;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时间:7月1日——15日,共计15天。
3、参与人数:东方的所有员工、就餐的顾客等。
4、顾客满意、员工满意、管理提高、文化创新
四、具体方案策划
(一)SP方案
1、“微笑服务”
在活动期间,所以员工一律微笑服务,细致耐心,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顾客的感觉消费价值。具体实施如下:
7月5日前召开动员大会,6日——15日服务员之间开展“服务大比武”,在大厅设一个专门的版面,每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2、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
(2)随顾客所点菜品加赠部分菜品,如消费100元送两份小菜;200元以上,加赠2道凉菜;500元以上,加赠4道凉菜等。
(3)打折,这是一个迅速提高消费的法宝,建议适当打折刺激消费。
(二)内部营销方案
内部营销是一项管理战略,核心是发展员工的顾客意识,再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外部市场前,现对内部员工进行营销。这就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双向沟通、共享信息,利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1、在全体员工内部加强温情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将所面对的其他员工视为自己的顾客,像对待顾客一样进行服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内部员工营销固定下来。
2、征文比赛
内部员工征文:《我的选择——东方》(所有员工都写,洗浴、餐饮春节各写个的。目的是培育员工热爱“东方”的情感,让大家同心合力,共同创造“新东方”!)
要求:(1)题材围绕东方鸭王酒楼、东方洗浴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工作经历、感想、寄语等。(2)体裁不限。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皆可。(3)截止日期为7月13日。
鼓励全体员工积极投稿。本次征文活动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元。并进行集中展出。
3、成本节约比赛
通过系列活动,对内部员工再教育,提供其的积极性。
(三)产品营销方案
1、在推特色餐饮春节的同时,推进情侣套餐、商务套餐、家庭套餐、孝心套餐等。如:情侣套餐可推出38元、48元、58元等(对餐饮春节不明,仅供参考)。
2、绿色家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吃“绿色”,吃“健康”。绿色家宴的推出,无疑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原材 料使用上,力推生鲜类绿色食品;烹饪方式上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时尚,使菜肴风味化、营养化;在家宴的菜谱上,注重菜肴的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满足人们的健康 要求。强烈建议厨房推出!!!
(四)文化营销方案
向消费者宣传“东方”的企业文化,增强东方企业在目标消费群中的影响力。
在公交车身制作鸭王酒楼的环境图片,烤鸭的制作流程图和酒店的精神口号(东方鸭王酒楼提醒您:关注饮食健康),让顾客把“吃”当作一种享受,使顾客乐而忘返。
五、广告营销方案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媒体无疑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媒介。可根据不同的媒体有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媒体投放广告,不可片面追求覆盖率,造成广告的浪费。
硬广告和软广告相结合,软硬兼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媒体整合,实现小投入,大产出。
六、效果分析
1、宣传造势,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记忆感,引起良好的口碑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2、店内富有人情味,服务周到,能提升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忠信度。
3、通过服务比赛、征文比赛、成本节约比赛,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向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4、通过促销,提升营业额。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5、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餐饮业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论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速放缓,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和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拉动节假日消费和落实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促进餐饮业健康协调发展,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的成效。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制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6.1%,GDP增速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速达22%以上。而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则收效甚微。拉动内需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餐饮业为例,分析服务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
餐饮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和迅速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历史机遇。根据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及构成统计数据,1952-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百分比可分为两个阶段。1952-1978年是5.1%-3.5%,其趋势是逐年下降后日渐走平,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倒退,物质匮乏而导致餐饮业发展缓慢的状况。而1978-2007年则是3.5%-13.9%,一直呈上升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达14.9%,反映了餐饮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出现了长期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餐饮市场需求旺盛,成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来看,餐饮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过程,餐饮市场需求旺盛、快速增长的趋势将长期持续。
同时,餐饮业也是经济发展必需配套的消费产业。2007年,中国餐饮消费达到12352亿元,连续17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人均餐饮消费达到915元。预计到2010年全国餐饮业的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针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能。
餐饮业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
从统计数据分析,相比外贸出口,消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而作为消费市场重要分支的餐饮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较小。这是由餐饮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餐饮消费是最基本的民生消费,餐饮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基本市场需求。餐饮市场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餐饮业发展层次的多样化,使餐饮业成为具有较大弹性发展空间的行业。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市场需求压力下产生的激烈行业竞争和科技手段的创新,不仅巩固了市场发展基础,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行业发展水平。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准入门槛低,有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
2009年第一季度,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国住宿和餐饮市场零售额达4382.9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8.1%,说明餐饮业在经济困难时期仍保持较好的消费势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餐饮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别,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影响较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则影响较小;对高端餐饮冲击较大,对中低档餐饮影响较小。从地区内部来看也存在不同的情况,如东部地区的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3%,远低于全国6.1%的平均值,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60.1%。浙江餐饮市场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消费市场,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很小,与其他行业相比,仍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009年春节后,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有300家单位提供了4329个工作岗位,招工单位主要集中在餐饮业等第三产业。
餐饮业具有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大众消费市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启动大众消费市场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使大众成为消费主体是拉动消费的保证。大众消费市场的消费群体及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众餐饮消费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大众餐饮、工薪消费成为餐饮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另外,餐饮社会化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大众化。近年来餐饮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外出就餐已成时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将进一步加快餐饮社会化发展的步伐。商务交易、会展活动、居家消费、商务与个人旅行、婚庆、休闲娱乐等都成为带动餐饮消费的动因。这意味着餐饮业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消费门类将突破传统的餐式范畴,呈现出便利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趋势,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发展大众消费市场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如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年6月《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2008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大众餐饮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从而使启动大众餐饮市场成为抵御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合理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餐饮业消费重点和热点逐渐向大众餐饮市场转移的特征日趋明显。目前我国人均餐饮消费约140美元,与美国1600美元、法国1050美元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我国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当前餐饮业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主体还是来自城镇居民,而农村餐饮这个庞大市场还有待开发。从中央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来看,从餐饮市场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来看,巨大的农村餐饮市场将为餐饮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餐饮业是拉动节假日消费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假日经济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有节假日团聚的习惯,但是,节假日到餐馆聚餐的习俗却是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产物。餐饮消费也从特定消费者在特定场合消费转为日常化、大众化消费。上世纪80年代末,除夕之夜只有几家国营饭店营业,接待的大多是游客。而到90年代初,到饭店吃年夜饭开始成为小部分人的选择。随后,到饭店吃年夜饭成为习惯。假日经济有效拉动了节假日的餐饮消费,节假日全家人或亲朋好友到饭店聚餐逐渐成为消费时尚,餐饮行业也成为少数全年无休息日的行业之一,餐饮企业纷纷将节假日作为经营重点。
餐饮业是旅游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拉动假日消费的主要手段。以浙江杭州为例,2009年春节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杭州餐饮企业生意红火,餐饮门店人气旺盛,外出吃年夜饭的人数稳步增长,自助餐形式的年夜饭也逐渐被市民接受,成为传统中式饭店之外新的年夜饭选择。
据统计,杭州2009年春节节日期间餐饮总体销售较2008年同比增加5%-10%,各大餐馆年夜饭订座率超过95%,营业额普遍增加。由于浙江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景区餐饮成为推动节假日餐饮消费的重要因素。各餐饮名店竞相在景区开设餐厅,国际连锁品牌也在景区开设分店。
餐饮业是落实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和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社会消费多元化趋势和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并不会改变,这就为餐饮业带来无限商机。
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必然成为政府当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目前,餐饮业已从为少数高收入阶层或特殊消费群体服务成功转型为大众化餐饮。随着政府职能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转变,加强对社会餐饮业和大众餐饮市场的管理和指导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重要抓手,解决餐饮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升到保民生的高度,从而为推动餐饮业充分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契机。
大力发展放心早餐工程。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早餐早点作为大众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制作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学生、上班族、打工者、旅游者和家庭用餐的主要消费品种。而提供安全、卫生和营养的放心早餐服务,是政府的一项社会责任,是贴近民心的工作。
商务部将用2年左右的时间,引导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包括配送中心及市场网点在内的早餐供应服务网络。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也发出倡议,餐饮企业开办早餐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浙江省也提出要把解决早餐早点供应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从网点布局、资金税收、服务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扶持,使早餐早点供应做到卫生、方便、营养、美味、实惠。放心早餐工程有望形成快餐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化早餐经营与发展模式,餐馆与饭店等正餐企业积极开展早餐经营,社会合作大力开拓社区早餐市场,深入社区办好早餐服务,各类超市、便利店创造条件办好早餐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放心早餐工程的局面。为大众提供早餐服务,将成为餐饮业的增长点。
积极推进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建设。随着社会化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餐饮、老年食堂等成为社区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布局建设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社区餐饮经营将与商业、文化、休闲等时代特征结合更加密切。
大力倡导健康餐饮。当前,大力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餐饮业的新追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关心自身健康,科学用膳、餐桌安全是现代人关注的话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引导餐饮企业在合理安排膳食,讲究营养搭配;大力扶持放心菜等无污染、富营养的绿色食品;加大在营养餐厅、素菜素食方面的开发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营养师,推广绿色食品菜谱,将餐饮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产业。这既是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政府推进餐饮业提升质量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对于促内需、保增长、渡过金融危机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谈社会主义美食文明与社会主义美食文化.中国烹饪,1990(10)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传统节日节令由来,论述了节令食品不同于日常食品的功能,并以月饼、青团、饺子、元宵、粽子为例,剖析了节令食品不同的流变轨迹。
1节日的由来
何谓“节”?从“节”字的文字演化来看,金文、小篆、楷书的变化并不大,都是上面是“竹”字,下面是“即”,表示趋就;即“郁”,本意是指竹子之间的间隔。节日就是时间的间隔。
1. 1天文现象
古人发现了时间的周期性,在周而复始的时间里,又有一些天文上的特殊节点成为最早的节日。上古时期,“二分二至”是一年中重要的季节日。金泽在《宗教禁忌》中就提到:“神圣的时间是时间序列中各种不同的关节点,它们虽然有不同的划分角度,如以月亮运行确定的朔、晦、望;以太阳运行确定的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还有以气候来划分的‘节气’等。但只要这些时间关节点按照其固有的顺序前后相继,就表明自然秩序的神圣性没有受到任何侵害。越是重要的时间关节点禁忌越多,其功能之一就是要强化自觉遵循神圣秩序的意识。”…从信仰的角度来说,节日是先民们为自己的生命节序所设定的“关节点”。“二分二至”即春秋二分和冬夏二至,就是这样的“关节点”。在二分(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等长;夏至则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后昼渐短而夜渐长;冬至则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之后则是昼渐长而夜渐短。由于“二分二至”的现象与季节变化及作物生长有密切关联,特别是夏至与冬至,影响日常生活更为明显,所以人类一开始就对这些节气很敏感,往往要举行仪式,以提醒大家季节的来临,这几乎是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都有的习俗。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名著《金枝》fzl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图分别对古代欧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在夏至与冬至的神话和仪式进行过详尽的分析。
1. 2天文历法
为方便记忆和管理时间,古人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动的周期制定了不同的天文历法。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止,一直使用“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的历法,即农历。农历是“阴阳历”。阴历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要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相距29日的为小月,30日的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闰月无名,取用前月名,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节日在中国历法中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中国传统节日,有“月日同数”“月内取中”“年内对称”等现象[}a}z9z。如正月正的春节、二月二日的春龙节、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五的端午节、六月六的晒霉节、七月七的女儿节(七夕节)、九月九的重阳节等,都是“月日同数”。两数相同,一前一后,对称之意一目了然。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则是“月内取中”。一月之内取其半,其前后的对称也是十分明显的。春社和秋社、元宵节和中元节、花朝节和中秋节,“两两之间正好相隔半年,若以十二月为圆周,它们都分别位于三条直径与圆周相交的三组对称点上”[4 ]S l8。节日的对称之意,由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日名称得以体现。
1. 3宗教习俗
在世界通行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中,一些宗教纪念日世俗化为公众节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的成道之日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2节令食品的功能
节日是时间的间隔,是忙碌人生的歇脚骚站。先民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为基本的生存而挣扎,在基本生活资料有了些许剩余的年代,开始寻找从一个“普通的”时间段过渡到另一个“普通的”时间段的闲暇。这个过渡的闲暇就是时间的节点—节日。
从世界范围和古今历史来看,节庆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于族群的繁衍和个体的存活,即与“饮食男女”这样的“人之大欲”是直接关联的。中华传统节庆之中,饮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传统节庆具有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每个节日的节庆主题又各不相同,因而节庆的饮食就呈现出与日常简单的饮食活动有所不同的多样和变异特点。进而言之,传统节庆饮食是日常饮食与节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智慧的中国古人在节庆主题的提示导引之下对日常饮食的创造和点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节庆饮食在种类和特点上,保留有日常饮食的痕迹和印记,但更多的则是超乎日常饮食的成分。别具一格的节庆饮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和从事节庆活动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起到了渲染和活跃节庆气氛、增添节庆魅力以及传承文化理念的作用。
2. 1沟通人神的中介
新石器晚期与青铜时代初期,人类文明曙光初显,节日节令已经出现,特殊的时间节点需要通过和神灵的沟通才能实现节点前后的转换。在和神灵沟通的过程中,人们按照生活经验想象神灵,神已完全被人格化,与人一样,其第一需要就是食物。和神灵沟通的最好方式是献祭,即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奉献给神灵。早期的活人献祭、三牲五腊献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成熟,逐渐发展为食物的献祭,这种献祭法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食物献祭使食物具有的文化要素加强,成为一种表述人类情感、思想的符号,一种联系神人之间的工具,虽然缺失了原先祭品的动物神性,但其具有的文化色彩更加浓郁。人们通过献食求得神的祝福进而实现自己的愿望,人类对食物的崇拜已升华到对神的崇拜,而使用食品祭祀本身则具有贿赂诸神的实际意义。这种贿赂是具有宗教性质的,是虔诚忠信的,其目的就是请求诸神为人类造福。
2. 2满足社交需要
节令的休闲性使得在普通时间段劳碌的人们在时间的节点上得以调整、喘息。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沟通合作才能生存下去。而优生的需要也使不同部落群体里的青年男女需要交往的机会。“共食”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表达善意和友好的行为。尽管人类可以通过种种情感交流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毫无疑问,在这种种手段之中,利用“共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不同于普通时段食物的节日食物总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增进交流和感情的氛围。在节日这个特定时点的宴饮行为所涉及的场地、气氛、食物、特色,以及参与节日宴饮的人员,既能表达出“主人”的某种“意图”,也会让“客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地位”及受尊敬的程度,无一不透露出饮食所特有的“情感交流”作用。
2. 3文化传统的象征
在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是节日展示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节令食品是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具象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传统节日中,传统节令食品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阪依。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族群的个体通过传统节令食品的体验,可以直接感受并传承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纽带。
3节令食品的流变
传统节令食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节令食品,这类食物一般是在节日时食用,节日前后虽也有食用,但和节日的关系紧密,而非节日几乎没有;另一类是日常性节令食品,虽说在特定节日食用,但是已经没有明确食用的时间界限,在一年中的任何时段均可食用。
3. 1单纯性节令食品
单纯性节令食品现在已经不多了,其中全国范围通行的月饼和江南地区流行的青团可以代表这两种地域范围有差异的节令食品。
3.1.1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成为传统节日在时间上比较晚。隋唐时期,民间在中秋赏月逐渐成风,宋代太宗年间,官方把中秋定为节日。明代开始,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习俗。
《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磕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s]《明宫史·火集》:“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替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魄送。西苑镶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吱,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6]《神隐》:“(八月)其十五日夜,金精旺盛之时,月光最盛。合家大小于庭前序长幼而坐,设杯盘酒食之具。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从这几条资料可以看出,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其意在于“求团圆”,表现了人们的善良愿望。中秋形成虽晚,但之所以很快成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得益于时间节点正处于收获的季节,人们需要在一年的收获时节里放松身心,品尝劳动果实。传统月饼中糖和油的含量很高,而糖和油在明清乃至于改革开放前,对普通的中国人而言都属奢侈消费品。在节日里,略显奢侈的饮食消费是被主流观念接受的。相比其他节令食品而言,月饼的原料贵重难得(尤其是糖的价格昂贵),因此月饼成为了节日专用的奢侈食品。近三十年,中国人膳食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糖由于规模化生产已变得低档化,糖和油脂在营养学中成为摈弃的对象。而节日的象征物并没有找到升级版产品,于是出现了市场节日刚性需求和终端消费疲软的矛盾。
3. 1. 2青团
清明是我国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寒食节之后。清明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源于先秦。至宋代,清明节饮食方面的记述才多起来。如北宋沛京人出郊上坟、游玩,所带的面点有枣锢、炊饼等,“坊市卖稠场、麦糕、乳酪、乳饼之类”fel。南宋清明时临安城里的官员、居民们扫墓的食品与北宋相差不大。清代清明节已成为全国性节日。清明时,苏州“市上卖青团、悟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物。; (9]宁波地区清明要吃“青松、黑饭”[‘。〕,台州地区清明要“采蔷草杂米面为饵。”此外,安徽径县地区清明时要“取青艾为饼”[川,江西兴安地区在清明时“妇女不上坟,粉米作棵,谓之筋棵”……由此可见,至迟到清代,江南一带已有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青团又叫“清明团”,是在糯米团中加人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在其他季节里很少吃到。
3. 2日常性节令食品
由于单纯性节令食品从原料、制作上比一般的日常性食品复杂考究,在古代社会物质财富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一般在年节才可以吃到。而日常性节令食品,主要也是在年节食用,只是由于餐饮业随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广受欢迎的节令食品不分节日和日常,而成为经常可食的食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节令食品的日常化倾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
3. 2. 1饺子
饺子之名形成于明清,但历史却很悠久,是从另一种传统食品馄饨衍生而来。
饺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常因时代、地区、制作方法和馅料不同,叫法上也就各有区别。如“角子”“角儿”“粉角”“扁食”“馄饨”“饺饵”“水煮悖悖”“水饺儿”等等,其中“角”是饺子的象形,“角”“交”“饺”谐音,“饺子”一名便由此而来。“饺”字的“交”既是音符,又与“角”相谐;“全”为义符,可作“怡”解。从训话学看,“角子”作为“饺子”一词的语源,应无疑问。〔”)明人张自烈撰《正字通》:“今俗饺饵,屑米面和怡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
饺子在明朝以前,还没有作为春节食品,明朝中期以后,饺子逐渐成为我国北方春节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馅里,用以寄托人们对新岁的祈望。因此,饺子已不单是供人食用的美食,而且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情感和意念之物了。三是“饺子”音同“交子”,因为大年三十夜里子时称为“更岁交子”,而在此时吃与此同音的食物,又有辞旧迎新之意。
3.2.2元宵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清异录》记五代“张手美家”所卖节食之一是“油画明珠”,原注为“上元油饭”[13],注中的“饭”应为“糙”之误。将“油饭”称为“明珠”不妥,而“油糙”唐代已有,大约是一种用麻油煎炸而成的圆形面点,类似后来的油炸元宵。宋代《岁时杂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上元节,油糙和各种圆子、团子、水团、汤团成为节令应时食品。《明宫史》记载,明代宫中“自初九日后,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清代,元宵已经成为大江南北上元节的应节食品,以至于节名亦称为元宵节。
3.2.3粽子
粽子是中国最早的传统食品,原称“角黍”,先秦时期出现在北方,最初是用植物叶片包裹泰米,扎成牛角状,以代替牛或牛角的祭祀品。这种食物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传人南方。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口涌人长江中下游地区,把北方的饮食方式也带到了南方。但是,南方不产黍,而是盛产稻米。“角黍”到了南方,和当地的竹筒粽结合,外观取角黍之形,把角黍的原始意义继承下来。而原料则就地取材,进行本地化改造,粽中裹的不再是黍,而是糯米了,因而就有了“粽”这个新的名字。
粽子原在夏至日食用,其中与夏至相关的象征意义甚为明显。《齐民要术》引《风土记》注云:“豁黍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n[14〕意思是说,“角黍”的做法,象征着时令阴阳二气还相互包裹、没有分散。后来夏至节日因与端午时间上靠近,食粽子便渐渐成为端午的饮食习俗。
角黍起源于祭屈原之说是后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祭屈原之说愈加风行,这和屈原的爱国爱民精神、高尚廉洁的品格、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关,也折射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人民祈望疆土一统、国泰民安的愿望。
4结语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4
【关键词】卷烟;库存;管理
1引言
G市烟草公司是商品流通卷烟批发企业,销售模式为客户在订单截止日前通过网上订烟平台自主完成下单,企业按照既定的配送日期和配送线路安排送货。由于每个客户的订单日和配送时间是固定的,且卷烟采购入库时间受制于工业企业的发货安排,不能满足时时补充货源的要求。在这样的销售模式下,G市烟草公司无法做到像电商或其他商贸公司那样在无库存的情况下先接收订单,补充货源后再进行配送,只有在有卷烟库存的情况下零售户才可以成功下订单,卷烟库存因此不可避免。近年来,随着卷烟销售量的增长和卷烟销售单箱收入的提升,库存数量加大、仓储管理成本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增长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库存管理研究,建立完善的企业库存管理体系对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显得尤为重要。
2库存管理目的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实物的保管和库存量的控制。库存实物保管主要是存货的验收入库、分拣出库以及在库卷烟的仓储管理,目的是确保卷烟出入库品牌、规格相符,数量准确,相关手续完备;在库卷烟安全完整无毁损、缺失或霉变,确保卷烟质量,以及通过现场作业管理有效减少仓储成本;库存量控制则主要是通过测算合理库存量,制定库存上、下限标准,指导企业安排卷烟采购和到货时间,将库存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并根据库存的变化进行货源补充,避免因缺货造成零售户订单流失,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存储空间和存货资金占用,降低企业仓储管理成本。
3库存管理现状
3.1设施基本情况
物流配送中心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738.92m2,包括分拣区和仓储区,其中仓储区2230m2,仓库主体为钢筋混凝土墙结构,厂房部分为轻钢结构。受场地面积和建筑结构限制,目前仓库无拓展空间。
3.2管理运作模式
G市烟草公司在实行实物一库制后,取消了原县级局中转站的卷烟仓库分拣功能,所属县级局(营销部)的卷烟订单均于当日在市公司物流配送中心本部仓库完成所有分拣,然后由聘请的外包物流公司配送至营销部进入中转仓库暂存,第二天直接由县级局(营销部)配送车再进行二次配送给卷烟零售户,因此,物流配送中心本部承担全市所有卷烟商品的存放、分拣和发货工作。
4当前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月度购销不均衡,导致库存管理难度加大
卷烟属于特殊消费品,同时具有礼品的性质,节假日消费的特征很明显,尤其是春节期间的消费量比平时显著增长,且由于春节期间不安排卷烟配送,为不影响节日销量,零售户通常需要在节前备置较往日多几倍的量,且1月是年度销售关键时期,关系年度销售任务的完成。因此,1月至春节前G市烟草公司销量为全年最大,故需要大量备货,这一时期的卷烟库存量将达到年度高峰,几乎为仓库容量极限。在目前卷烟仓库无法扩容的情况下,只能满仓堆放,无法做到分区域、分品牌存放,管理难度加大,既不利于卷烟的进出库管理及库存盘点,同时也带来较大安全隐患。而基于卷烟销售计划控制和绩效考核的安排,到12月又会严格控制库存,年底库存量一般维持年度最低水平,G市公司2020年12月卷烟库存量仅为1月的1/4左右,全年库存波动很大,这也加大了仓库管理的难度。
4.2存货周转率低,日均库存持续高位
2020年G市公司卷烟库存周转次数累计实现20.31次,虽然同比上年有所提升,但与同一区域的标杆市公司对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日均库存量持续在高位运行,卷烟库存占用企业资金导致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4.3库存管理体系不完整,亟待健全完善
目前,G市公司的库存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物管理和现场管理,关注点为保障货源储备充足,避免卷烟订单流失,现场管理方面则主要侧重于卷烟存储托盘摆放及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标准化管理,而对存货的科学摆放以缩短卷烟出入库路径、减少出库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管理标准方面关注较少,同时,未制定各品牌品规卷烟的合理库存标准,库存管理相对粗放,现场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5解决措施
5.1调整卷烟投放策略,促进卷烟销售均衡
卷烟作为特殊的消费品,消费群体相对固定,随着近年来控烟力度不断加大,禁烟范围不断扩大,区域内卷烟销量已保持相对平稳。同时,由于市场取向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卷烟零售终端建设的成果显现,G市公司的卷烟销售市场调控能力已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G市公司应适时调整卷烟投放策略,同时,加强货源投放政策和销售形势宣传,提升卷烟零售户信任度,引导零售户按照企业投放节奏订购卷烟并保持合理的社会库存,促进年度内卷烟销售适度均衡。
5.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科学指导库存管理
第一,严格现场作业管理。严格按照仓库养护标准,做好仓库温湿度控制,防止卷烟受潮霉变,保证卷烟质量;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做好卷烟出库管理,对库内储存期超过预警期的卷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销售,避免卷烟因储存期过长发生变质;严格按照仓库管理要求,拒绝非烟物资入库存放,如库内产生霉变、质变卷烟,应采取措施隔离存放,以确保库内其他正常卷烟的安全。第二,建立合理库存量标准。根据卷烟销售周期、日均销量以及工业来货在途时间,按照品牌品规分门别类制定卷烟最高库存、最低库存和安全库存量,营销部门以库存量标准作为指导制定卷烟订货计划和安排到货时间,精准控制库存水平,在确保满足零售户订单需求的前提下,将库存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安全区间,并最大限度减少卷烟库存,以降低库存对企业资金和存储空间的占用,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完善卷烟存放标准。结合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现场存放标准,根据卷烟品牌的动销速度对卷烟仓库进行区域化管理,划分快销区、常规区和慢销区,对卷烟进行科学摆放。快销品牌的销量大、出库频次高,因此,将快销区安排在与分拣区作业距离最短的区域,可以有效缩短出库作业路径,而对于慢销品牌,由于销量少、出库频次低,则存放于与分拣区相距较远的慢销区。通过现场存放标准指导卷烟入库科学存放,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
5.3加强卷烟销售预测,提高预测精度
科学合理的货源订购计划还依赖于精准的销售预测,营销部门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消费变化趋势,同时,充分利用零售客户订单商定时机,做好卷烟市场销售预测判断,提高销售预测精度。
5.4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到货响应效率
到货时间的不确定性将影响采购计划的如期完成,因此,营销部门应与工业企业加强沟通协调,确立共同目标,做好库存和市场销售信息的准确传递,实现工商企业信息共享、市场共享,联合做好到货预安排,提高工业企业对货源计划的支持度和工业到货响应效率,确保货源供应和卷烟采购按计划时间到货。
6结语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5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1.课内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春节消费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洋节;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一、洋节盛行的现状
不知从何时开始,圣诞节等洋节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每当圣诞节来临,电视、电台、报刊、网络被各种各样的圣诞信息充斥着;人们乐此不疲地转发着各种表达祝福的短信以互祝圣诞快乐。平安夜里,当教堂的钟声敲响时,年轻人如潮水般蜂拥至大街上、广场上,聚众狂欢;教堂里一片嬉闹声取代了原本应有的肃穆,圣诞变得似乎和宗教无关。
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情节,愚人节等洋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追捧,可他们对这些承载着西方文化的洋节却缺乏一些基本了解,不知道起源,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庆祝,但是却一味盲从。
针对洋节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现状,寇福明曾对某高校20-25岁本科在读生做过调查
98%以上的热衷于过情人节和节圣诞节,87%的有过愚人节的习惯,7%的人有过感恩节和母亲节的习惯,其它的节日,如:万圣节,过的人几乎没有。93%的人认为他们逐渐淡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节日庆祝气氛,但他们依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庆祝这些节日。可见洋节已经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二、洋节盛行的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传统节日。作为各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中记录下的自己民族生存、发展和变革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尽管它们起源不一,涵义不同,人们庆祝的仪式和活动也各式各样,但都体现和传承着各自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观。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洋节均体现出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变迁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并依据自然节气的变化或民间传说而设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受中国文化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影响,这些节日都与伦理息息相关,反映出尊重先贤、孝敬父母、全家团圆的特点,折射出重伦理、守孝悌的传统价值观,在情感方面多具含蓄委婉的特点。
西方的洋节多起源于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多具有人文的内涵,主题鲜明,很适合表达自己的特定情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公众性,很适于人民的情感表达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生活为基础的西方节日与反映农事的中国传统节日相比,更注重社会性与人文关怀,它以娱乐、狂欢为特点,这恰恰迎合了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下的中国人寻求情感宣泄,放松精神的内在需求,因而洋节在中国的土壤上能够大行其道。洋节中的母亲节、父亲节符合中国传统的敬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思想;圣诞节、情人节中的狂欢”、“浪漫”则契合中国人的喜庆、团圆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些能使中国人情感上产生共鸣的东西,洋节才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进而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潮。
(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
文化的渗透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强势强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入侵;借助广泛的载体,如:英语、麦当劳、迪斯尼、微软、好莱坞大片等堂而皇之地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进行渗透。正是这种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遭遇空前的冷落和尴尬,这也是圣诞节等洋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商家和媒体对洋节的盛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创造最大价值的节日经济,商家和媒体联手对各种洋节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被投放在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媒体中,将消费洋节等信息强制灌输到都市人的神经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商家根据洋节的特点装扮卖场,以营造出异域节日的气氛,给喜欢新奇的人们创造出欢乐购物的环境。洋节就是这样在商家与传媒的共谋下逐渐为国人们所接受,并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洋节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一)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碰撞
现在的“90后”习惯于过圣诞节,都知道圣诞老人,也会唱“jinglebells”;而鲜少有人知道过春节时要祭灶、扫尘、贴对联、送门神;也不知道元宵节要、放花灯、扭秧歌;更不了解端午节得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这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在“90后”看来是苍白的,没有质感的。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现状,2006,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十位博士就发出联名倡议书抵制圣诞节,并号召“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二)西方节日的融合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历)元旦”、“五一”这些舶来品也早已融入国人的节日单中,被人们所广为接受。在元旦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亲朋好友互致问候以庆祝新年吉祥如意;五一节则是劳动者通过顽强不屈的斗争为自己争取到了合法权益,代表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今天,当举国上下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迎新年钟声庆祝元旦时,当与世界各国人们共同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有谁会提出要慎过这些“洋节”?
(三)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地区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不可避免
在全球一体化加剧的今天,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是必然的趋势。就节日而言,不同的节日文化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在里面,没有孰优孰劣的可比性,当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时,并没有冲突和碰撞,一旦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时候,就如同文化融合一样,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价值判断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吸取和扬弃就不可避免。
四、提升自我文化以应对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文化从来都是一种需要交流的东西,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更是不可避免。文化如果要“守”,那么就失去其生存的意义,缺乏包容的文化本身就不具有吸引力,终将难挡社会进步的车轮。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盛行认同于“国人接受了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因为研究调查表明,很多年轻人过洋节只是为了赶时髦,并不了解洋节本身的内涵。他们对洋节的追崇,更多的是愿意接受其互致祝福、放松心情这种休闲化、娱乐化的形式。我们应以海纳百川、包容并蓄,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态度对待各种文化。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洋节的甚嚣尘上至少是该文化外在形式的一种蔓延。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年轻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缺乏深厚的传统教育的根基,自我文化底蕴薄弱,在被浓厚的传载西方文化的洋节所包围的氛围中很容易迷失于这种表象下,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