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1
如何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关职业教育的前途和发展。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双师型”培养;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日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规定》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这项工作,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2011年开始,我校分批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和实践,同时制订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试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实践和探索,五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选派原则
学校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期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分期培养计划,分批、分层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按以下原则选派:
(一)优先安排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评职称急需条件支撑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优先安排校教坛新秀到企业实践。
(三)优先安排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明确实践任务
下企业实践前,学校需与实践单位商定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应与所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的要求相一致,明确实践任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任务有:
(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劳动定额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二)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四)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利用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企业提供会计、税收、营销等方面咨询或培训工作,实现双赢。下面为我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期6个月实践的工作任务与时间安排。实践内容在6个月(约24周)内完成。其中入场教育与安全教育、企业管理、岗位规范、企业用人要求采用集中培训,其它岗位可轮岗。(见表1)
三、多种实践形式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主要实践形式有:
(一)挂职实践。主要是选派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学科科长到企业挂职总会计师助理、财务总监助理或财务科长助理,要求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工作周每周安排不少于一天的时间到企业学习,挂职时间周期一般为1年。
(二)脱产实践。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具体实践内容由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实践教师需要全脱产到岗工作6个月,实践期间视同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
(三)弹性实践。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时间,安排采取全脱产以外的灵活实践形式,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实践时间每年安排2个月至3个月,以2年为一个周期。具体由参与实践的教师、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四、严格管理考核
(一)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应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申请表》,经科室推荐并提交人事科报经学校研究批准后实施。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一般不再承担教学工作,但应定期向所在科室汇报实践情况。
(二)由学校牵头,签订学校、企业、实践教师三方参与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协议》,作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依据。实践期间采用“员工+学徒”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定教师的实践效果,实践教师以培训企业管理和考核为主。实践教师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直接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考核与评价。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和业绩考核。采取企业员工的考勤制,由企业按照员工的考勤方式每天进行考勤(打卡制或签到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业绩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由企业相关部门完成。实践教师必须遵守企业员工基本守则、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保守企业秘密。实践期间,学校定期到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反馈。
(三)企业实践结束后,企业要对实践教师的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实践教师要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实际,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汇报、交流实践体会和实践成果,同时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总结表》,由实践企业、学校考核小组考核鉴定,确定考核等级。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学校成立教师实践锻炼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校领导、人事科、教务科及所在学科(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教师实践锻炼的考核工作。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如严重违反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或未按计划完成实践,无故缺岗者,实践考核不合格。考核结果送交校人事科备案,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实践考核结果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五、制度措施保障
(一)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安全教育,会同企业做好实践教师的管理工作。确保实践教师的人身、财产和交通安全。
(二)学校要定期与企业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实践期间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任务进展情况。
(三)实践教师应自觉遵守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照要求完成企业实践任务。
(四)经学校批准脱产到企业单位实践且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实践期间的奖励性绩效按平均数发放。年度考核及聘任期考核时,教师实践期间的工作量,根据实践锻炼的时间,视同完成相应岗位要求的基本工作量。教师实践期间的相关费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周景武,田立荣.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校企合作构想[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报,2012(2):44-46.
[2]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下达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3年度国家项目任务的通知》(闽教人〔2013〕78号).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2
一、组织策略
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有效实施“学、教、研”一体校本研修的基础保障、基本前提,包括内部保障、制度管理、团队建设、专业引领等基本因素。问卷调查发现:有67.74%的教师认为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会促进校本研修向深层次发展,对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41.93%的教师认为加强组织管理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需要做的工作。我们从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文化孕育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有效组织策略。
1.机构建设
无论何种形式的校本研修都应该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实施。目前,各学校在主观上对校本研修工作比较重视,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专门的教科室研究机构,聘请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这在一程度上促进了校本研修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校本研修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二是职能不明确,缺乏规划、组织和协调;三是业务指导能力不强。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实施两点。
(1)成立“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工作室。学校的科研与教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教研”一体化这样主题鲜明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更应该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将科研与教研合二为一,成立专门的“学教研”一体化工作室,由业务副校长任主要负责人,负责教研与科研的统一管理与实施。如图1所示:
(2)确立各部门工作职能、流程和任务安排。业务副校长和教导处的主要工作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读书社、学科领导、教科室主任的工作安排,做到工作协调一致、互相支撑、相互融合。教科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规划和指导教科研工作,为教师开展主题式教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指导、培训。教科室主任的角色定位在协助业务副校长工作,指导骨干团队、各学科的教科研工作,起到协助、沟通、规划、指导的作用,也是基层教师与校外专家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2.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以年龄、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水平为界限,以自主、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为目标而组建的“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团队。
首先,建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骨干研修社团。以专题阅读、主题教研、专家培训活动为主,每月活动一次,提前布置主题,成员进行专题研修。以“读名师、研名师、学名师”主题研讨活动为例,主持人提前布置成员了解自己喜欢的名师,然后撰写相关的名师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布置下次活动。
其次,成立以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中老年教师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教龄很长、经验丰富,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石。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以自主研修、定期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一方面,以图书阅览室为主阵地,为中老年教师提供“精神食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可互相交换书籍,可以交流读书感悟,还可以积极献计献策,参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给太多压力,没有记笔记、写心得、等硬性任务,避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工程。
3.文化孕育
文化的形成对存在于“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施加“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凝聚、熏陶、约束、辐射的功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文化的孕育,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氛围营造构建学习型组织,孕育出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目标明确、共同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
一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推行校本研修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强调团队精神,责任共担,群策群力完成任务。每位教师在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彼此互动、共同成长,成为凝聚人心、通力合作的专业发展团队,成为合作探究的场所,促进学校建构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采取类似于“LDC”活动方式,任务分担,每人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目标,并且在团队中围绕中心目标进行学习、研讨、互动交流。
二是氛围营造。文化的孕育需要良好的氛围。校本研修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宽松、和谐的人文精神。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对话、分享、共赢的原则。
三是创造共享。主要采取工作分析活动(学期初对工作的前景作出规划、确立目标措施,工作结束后写出分析报告)、论坛活动(专题性论坛)、头脑风暴会议(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发散思维)、信息会(对研修信息进行)、网络研讨会(通过网上研讨交流,拓展研修空间)等方式,实现研修的创造与共享。
二、实施策略
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是实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前提与基础,是刚性保障;合作共享、和谐共进式研修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是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软环境与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有效实施,这需要把握点上突破、面上结合的原则。
1.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是指学校或教师个体就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解决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二者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其具有共同性(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即研究的问题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培训也针对研究的问题而展开,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提高教师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互补性(指学校教研部门与教师内心的成长需求相互补充)、整合性(研训人员的整合、研训内容的整合、研训形式的整合)三个特点。
一是入职阶段的“研训一体”。针对入职时间为1~3年的新手教师,采用“校本教学研究+引领性培训”的培训策略,成立青年教师研训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备课指导、课堂观察、微格教学、专题研讨、自主反思、师徒结对、教学比赛等形式,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其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对于新手教师,学期初通过指导小组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的学习,通过“自己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个人修改备课”的三级备课方式进行备课,然后指导小组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两周的时间,每月进行两次;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学后反思、备后反思、课后反思,并经常性地采用微格教学进行自主观察、检验,每月一次。领导小组由相关的学科领导、教研组长组成,负责组织教学比赛、汇报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分析会等活动,对新手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与指导小组相互反馈交流,共同指导新手教师的成长,活动的组织开展一般一学期进行一次。通过学习、备课、磨课等培训、研修相结合,在短时间、多形式的提高培训中,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经过3~5年的磨炼,逐渐达到熟练新手水平。如图3所示:
二是专业发展阶段的“研训一体”。主要是针对教龄在5~10年,进行过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执讲过烟台市级以上优质课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已基本成熟,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智慧。但是,研究发现,科研能力不高已成为其制约专业成长的根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提升,需要学校依然进行培训支持与管理,采用“校本支持+课题研究+学分管理”的系统模式。
校本支持系统、课题研究系统、评价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分别取向为技术支持、科研能力培养、管理评价保障、支持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最终取向为科研能力的提高。首先,新学年第1个月内通过专业阅读、同伴互助、问题诊断、课堂透视等形式,让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阶段性的研究观察;然后,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方式让其对所研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方法与阶段划分,为其立项申请、开题论证打基础,然后通过1~2年的时间进行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推广的形式为“召开推荐会”“展示研究成果”“课堂汇报展示”等。学校将其纳入考核奖励范畴,激励这部分教师更加积极、扎实地进行课题研究。
2.三题三级
“三题”指的是专题阅读、问题教研、课题研究三种校本研修形式;“三级”指的是自主研修、骨干团队互助研修、专家引领,“三级”是建立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理论基础之上。“三题三级式”校本研修在其组织实施中,既可以是自为一体、单独存在的,也可以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如图4所示:
(1)专题阅读(自主研修)。专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长期的、持续的、研究性的、反思性的阅读方式,包括自主专题阅读和团队共同阅读两种组织形式。其中,自主专题阅读是以个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承担的课题为切入点、突破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阅读。
对于个人专题阅读的组织实施,需要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首先,要求每位教师选取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点,这个研究点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个点制定个人的专题阅读计划,学校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留做专项评估的依据。学校要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积极为教师提供书籍,以激励教师的阅读积极性;然后,教师根据个人的计划,进行有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之前,学校要做培训,教给教师阅读的方法,如,摘抄阅读笔记、制作读书卡、写读书反思、写分析报告或论文等,对于教师的阅读情况,学校要做跟踪式检查,采用交流和查纸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专题阅读质量要纳入教师考核。
(2)问题教研(团队研修)。“问题”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困难和疑惑,“教研”是通过教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说,“问题教研”是以学习、研究、研讨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里边“问题”是抓手,“学习、研究、研讨”是方式。
研修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参与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展开研讨,这个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观课议课”的研修形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观课议课按照“观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学目标(解决的主要问题)――观课教师分观课点进行观课(注意观课位置)――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共同研讨主题或问题(注意交流研讨方式)――授课教师教后反思(结合研讨建议和体会)――组内教师第二次磨课(基于问题修改后第二次上课)”的流程进行。
问题教研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出发,从教师渴望改变教学的需求出发,以实际教学为例,围绕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每位参与者都针对教学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困惑,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教师在参与式研修活动中感受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
(3)校级科研(专家指导)。调查问卷显示:65.83%的教师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每年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县级小课题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有研究意愿的教师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需要通过校级课题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按照“提出申请――集中汇报――行动研究――整理成果――现场鉴定”的程序关注和指导校级课题。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3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2020年终工作总结汇报范文5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1当好校长的行政助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行政会议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文件、通知的收转工作,并按文件、通知要求,协调处理好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事。
精心组织安排会场。我校大小会议及培训都由办公室参与。每次会议或培训,办公室在会标设计、照相、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做到科学安排、细致落实,保证了会议或培训的顺利召开。
做好教职工的考勤登记管理工作。学校办公室负责教职工的考勤,要求教职工请假必须有请假条,经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签名后交办公室存档。学校办公室每月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教职工的考勤情况并在教职工中公布。
做好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及时有序地处理上级各种文件和网上文件的收发、传阅和分类归档整理,学校各种请示与报告的分类呈送,落实了校内文件签阅制,做好了校内各部门工作总结与计划的收集整理。
加强文字材料的加工工作,提高办公室的文字处理和服务能力。协助学校领导针对重要工作部署以及组织拟定以学校名义的通知、布告等,起草或参与起草工作报告、总结、计划等。
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和学校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等,对我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推介。
其它工作。负责接听电话并作好电话记录,及时将电话通知精神传达给相关人员;做好教职工年度考核、年终总结等组织工作;完成学校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各种工作任务。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2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镇财政所的正确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收支计划,保证了学校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的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财务人员能自学的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学校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将影响到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财会人员要做到账目清楚,下账要字迹工事下账时,对学校血口要做到细致明了,为学校要节约每一分钱,本学期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学校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三、查找差距,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本年度虽然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上缴财政各项款项后,申请却很困难,一时半晌申请不回来,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使学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想工作做得好,要手勤、眼勤、多动脑筋,要替领导分担一些困难,把后勤工作做好。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3一年来,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感谢学校领导及教师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节点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学生的一颗心脏,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才代表着成长的茁壮。活动让队员学会求知、创新和生存。因此,在领导的点拨、建议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配合中,我策划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不断丰富活跃学生的文体活动.学校少先队根据的学生的兴趣特长特组织了舞蹈队,合唱队,腰鼓队等特长队。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潜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挖掘;成立了校园广播站,以征稿—采稿—播稿的程序,利用午间向全校进行播音,广播的内容新颖,并且贴近校园生活,形式多样,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策划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开展“校园小主持人”风采大赛、“小歌手”赛、校园“广播操、五祖拳”比赛、“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教师歌手赛、庆“六一”汇演等,让师生的各项特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从而提升了校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举行入队仪式,让新生在响亮的口令、嘹亮的队歌、神圣的队礼、严肃的列队中感受红领巾的魅力;组织开展国旗班进军营,规范旗手动作及精神风貌;为细化常规工作,加强养成教育,母亲节、教师节举行“学会感恩”活动。
这些活动将感恩教育与养成教育密切交织,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了平台。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大型主题活动。开展为“雅安”、“情系小文蔷”献爱心活动,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做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
从设计方案到组织实施,从策划准备到现场指挥,从幕后安排到现场主持,从整合力量到争取资源,这个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无不凝聚着我的心血,但它们同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力量的彰显,是师生配合的成果。
二、让专业发展成为个人生命成长的亮点
在少先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不忘发展个人专业,我深知,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乐土。只有上好课,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因此,我始终将音乐专业成长放在首位,也收获了专业带给我的快乐。参加“泉州市第二届青歌赛”,与我的同伴们辛勤拼搏,获得了市第四名的佳绩;与团队的老师们共同策划的百人舞《曲韵》在县运会开幕式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影视与音乐》公开课获得与会人员一致辞评。
三、让反思成为每天生活的支点
1.反思哪些活动终能在学生心底打下烙印,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活动,努力策划出成体系、成系列,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活动,并朝着重体验、重实践的方向迈进,打造具有浔小品牌的活动。
2.提升管理能力,练就会发现的眼睛,善倾听的耳朵,能沟通的嘴巴,多行动的双腿,积极思考的脑袋。
3.学会把每天的工作当作是快乐的享受和积极的挑战。
少先队的工作确实琐碎。多而杂的活动也给各位老师增加了很多的任务,在这里我要感谢办公室的两位同伴及所有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您在这一年来给我的默默支持、真诚鼓励;更要感谢您的包容与期待!有你们的支持,我会努力做到更好!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4一年来,教务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长和主管校长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学院密切配合下,在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
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1、特色专业建设
20_年建成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农业水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工程管理、艺术设计)。
2、精品课程建设
20_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数据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
3、教学团队建设
20_年建成1个教学团队(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4、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20_年申报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机械和大学物理,12月20日答辩)。
5、参加教育部2项重大调研: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河南省8所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全国104所高校,河南省5所高校)。
二、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20_年,我校8位青年教师获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资助项目立项(100%)。
三、学校教育教学
1、修订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明确“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和“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历时6个月的时间,开展“教育教学示范活动”,先后邀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学校教学名师和2名连续2届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示范和观摩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征文活动,500多位青年教师参与,征文124篇。
最后评选出5个优秀组织单位,25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20_年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
3、坚持“两严”方针,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1)校院二级教学督导情况:课堂听课3100多人次,其中校督导团2600多人次,院督导2500多人次;学生学习状态测评2600多班次;拟引进教师试讲200多人次;新任青年教师验收、试讲近300人次;职称晋升人员教学质量评价600多人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检查和课程设计检查300多班次。
(2)学生信息员提交信息反馈意见表700多份,召开信息员座谈会4次。学生信息员围绕教师课堂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环节提出了近千条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教务处通过各种途径反馈至相关单位或教师个人,并落实整改。20_年表彰优秀信息员108名,新聘任118名。
(3)学生评考700多个考场,评考优良率超过95%。对出现问题考场所涉及到的学院在《教学简报》中予以通报。
(4)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考试课程的考场进行巡视,共巡视近20_个考场。通过巡视,我校考风总体良好。
(5)毕业设计(论文)检查:随机抽取84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送外校盲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对评价偏差稍大的学院和个人,已责成写出整改措施。随机抽取的5份毕业论文经大学生毕业论文反抄袭系统检验,我校36%的重复率远低于同类院校。
(6)先后出台5项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估管理办法》;
《二级教学督导实施管理办法》;
《考试管理实施细则》;
《规范和加强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
《素质类选修课管理办法》。
4、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完善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出台《青年教师助课验收管理办法》,实行校院二级培养模式,学院主要负责培养,学校组织检查验收,把好新任青年教师上讲台关。20_年检查验收57人,其中49人通过检查验收,为86%。对首次未通过青年教师实施再培养。
5、加强学风建设,贯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训练。20_年出台了《科技实践创新课管理办法》、《开展科学文化大讲堂管理办法》,先后4位教师开课,开展讲座36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协同校团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创新杯”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国家2等奖2项,省级1等奖2项,省级2等奖7项;协同机械学院组3个队参加省大学生工程实践科技竞赛。
(2)开展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教育。首届152人通过省教育厅审核,攻读第二学士学位。
(3)鼓励学有余力学生主动学习,出台《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免修课程管理办法》。
(4)深入学生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召开4次学生座谈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新校区开辟早读教室,花园校区开辟考研复习专用教室,规范教师多媒体教学,组织大型问卷调查等。
(5)评选优良学风班。20_年全校有52个班级申报,评选19个优良学风班,首次将专科班级纳入评选范围,并明确科技创新导向。
6、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制定、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实施办法》、《第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
7、组织4次近3万人次大型考试(CET46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近万人次参加重修、补考考试。
8、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申报新专业(申报核工程与核技术和俄语2个本科专业,申报新兴产业类本科专业3个)。
9、教改立项。
围绕培养方案的修订,凝练26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校立项建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不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到位。
2、各学院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面不统一(包括数量、层次、重视程度、培养措施)。
3、对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认识不明晰(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低、领导干部听课问题)。
4、学风、教风建设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方向不清;
教师上课“胡言乱语”,对教学规范执行不力)。
5、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例如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方式、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五、20_年主要工作
1、学习国家、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做好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推荐评审工作。
3、积极稳妥推进二级教学管理,理顺管理机制和体制,实行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教务系统升级,促进和谐发展。
4、继续坚持“两严”方针,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创新督导模式,保证教学质量。
5、做好各项教学奖励评选工作(优良学风班、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6、加强学风建设,尤其是考风考纪教育,组织好各级各类学生考试,实施联动促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7、加强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养计划,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8、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教师教学模式等),做好20_年省校教改立项。
9、开好20_年教学工作会议。
10、办好第11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5一年来,在学校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本人牢固树立,按照学校确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务为己任,以学生满意为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现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勤奋学习,与时俱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坚持按制度,按时参加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自觉参加学校举行各种政治学习;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因工作忙而忽视学习,不因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中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学习目的再于应用,以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注重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力戒“经验主义”,拓展思维。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引导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导. ”教学中的“引导”,是指“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激发思考,深化理解. ”新课程强调学生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引领作用. 相反,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或是“扶持过多”,引导过细,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或是“撒手不管”,引导缺位,任由学生“摸爬滚打”,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那么,怎样提高教师引导的实效性呢?
一、引导有“时”
引导的时机,可能是学生解决问题感到困难时,也可能是学生理解知识迷茫时.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1. 在问题关键处引导
如“方程的意义”一课. 教师呈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的描述列出式子,集中在屏幕上呈现. 提问: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学生讨论后交流. 有的学生按照是否是等式来分类,有的学生是按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类. 教师指出:字母在这些式子里表示的是――未知数. 我们可以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 观察这4类式子,说一说每一类式子有什么特征?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这节课从生活实际引入,自然地引出等式与不等式;在等式与不等式的比较中构建对“相等关系”、“等式”的理解. 再通过比较、分类、讨论等活动,概括方程概念.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了新概念,看到了知识的“源头活水”.
2. 在知识难点处引导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的具体、形象和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教师的引导能起到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的作用.
如“圆柱和球的认识”一课,为了突破“圆柱特征”这一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判断硬币是否是圆柱,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马上下结论,不慌不忙地把十几块硬币叠成圆柱形,让学生再判断,然后逐渐减少块数,继续判断. 同时,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整个演示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抓住圆柱的特征进行判断说理,使学生在积极在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3. 在认知偏差处引导
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是错误时,教师应及时找到错误的根源,巧妙地加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如“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先算后估. 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更不知道估算的意义. 该如何扭转这尴尬的局面?一位教师在教学安排了如下几个问题:(1)8 - 40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呢?为什么?(2)80 - 4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呢?(3)75 - 36,结果是40多,大家同意吗?(4)7 - 36,结果是40多,大家同意吗?
分层次出示几道含有被减数或减数未知数的算式,使学生无法再走捷径,“逼”着学生进行估算.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估算的意义.
二、引导有“方”
1. 动中促思,寓学于乐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教学一个新内容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实例对数学内容作出解释,从教学的细节层面深入地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与方法.
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学生关注的角度往往在“面”和“顶点”上,如何将学生的视角转向“棱”呢,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于是,教师出示长度分别为9厘米、7厘米、4厘米的四袋小棒,每袋小棒的根数各不相同:
1号袋:7根、5根、4根 2号袋:10根、3根、3根
3号袋:3根、8根、5根 4号袋:2根、12根、2根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袋?”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反思,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得以凸显. 在对1号袋的讨论中,“相对的棱相等且平行”这一特征通过图示及交流得以理解. 学生对长方体的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认识也是十分清晰而整体.
2. 比较择优,内联沟通
大多数数学知识都一环紧扣一环,有基础铺垫,也有后续深化. 因此,只有透彻解读教材,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需要引导什么,使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促进学生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师出示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解答并交流:
方法1:24 × 12 = 24 × 2 × 6 = 48 × 6 = 288
方法2:24 × 12 = 24 × 3 × 4 = 42 × 4 = 288
方法3:24 × 2 = 48 24 × 10 = 240 48 + 240 = 288
方法4:12 × 20 = 240 12 × 4 = 48 240 + 48 = 288
方法5:竖式计算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多种算法进行了优化:
(1)你们觉得方法1和2简便吗?
(2)方法3和5,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师结合板书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 )说一说,24 × 12如何进行笔算?
(3)比较上面的5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方法1、2、5)
(4)用你喜欢的方法分别计算32 × 21和23 × 13. 学生发现计算32 × 21可以选择多种方法. 而计算23 × 13时,大家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方法5,原因是23或13都不能拆成两数之积,方法1、2有局限性.
教师通过“摒弃‘繁琐’、沟通‘相同’、选择‘简便’、体验‘局限’”四个过程的巧妙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了自主优化.
3. 深化认识,层层推进
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刻一些.
如雷子东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分数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第二阶段是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跨越,实现这个跨越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对单位“1”的概括过程.
第一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的意思,在上课时选取一些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最后出示:“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师:“在这么多的方法中,老师最佩服的是这种方法. 因为用一句话就概括了. ”一句简单的评价却是关键之处帮助学生提炼理解的神来之笔.
第二阶段:雷老师在让学生交流了用4个苹果,一句话表示■出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分数与以前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学生自然而然概括出“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
几乎所有分数意义的教学都强调让学生经历对单位“1”的概括过程,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的是,雷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的概括过程,不只是停留在学习材料的变化上,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了有层级递进的概括层次.
4. 总结方法,提炼升华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发展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总结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梯形的面积”一课,在经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后,学生基本掌握了面积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提炼升华: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前面同类的学习,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方法和策略?通过梳理、反思,学生总结出该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每新学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常运用割补法或拼图法,把它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找出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利用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一种化新为旧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
虽然教师只是只言片语,但却能让学生深入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以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由一个问题向一类问题拓展,增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厚度,让数学学习变得厚实起来.
三、引导有“度”
课堂上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凡事过犹不及,要做到有“度”.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这就需要教师 “该追问则追问,该启发则启发,该控制则控制”,只有掌控了引导的“度”,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索”时间.
如“重叠问题”一课,师:想一想,图中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生1:左边部分,表示订数学报的;中间部分,表示两种报纸都订了的;右边部分,表示订了语文报的. (教师心中对生1的汇报不太满意. )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接下来一连几位的汇报,都与生1大致相同.
师:(无奈地)同学们,1-5号同学订了数学报,没有订语文报的,我们可以说:只订了数学报;9-14号同学只订了语文报,没有订数学报的,可以怎么说呢?那中间的这部分同学又可以怎么说呢?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用上了“只”、“既……又……”.
在课堂中,当学生无法通过合作、探究,无师自通地发现、提出、使用这些在他们生活并不常用的书面语时,教师可适当引导,但在引导后,学生仍无法跟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并提出来. 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即节省时间,也提高效率.
教师的引导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得当、得法、得理,才会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轻松快乐,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升华探讨问题的欲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红婷.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教师引导的实效性[J].教学参考,2008(11).
[2]汤建英.导而弗牵 开而弗达――谈新课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引导[J].小学教学参考,2009(9).
[3]杨正章.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引导[J].群文天地,2011(6).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竞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不仅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希望,也是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摆在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探寻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这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普遍共识,也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亟待解决的矛盾。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来看,其关注的重点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掌握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第二,注重学科专业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科研能力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才能保证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根本,也是很多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师德教育。青年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求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政治素质和师德风范。应该说,以上针对青年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不足之处或薄弱环节,这就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具体表现是:第一,教师培训内容的偏颇,现有教师培训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讨论欠缺。第二,培训工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第三,少有职业化的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这一缺憾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在加强,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办法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地位、作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不仅常被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所忽视,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也非常欠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的讨论也是众议纷纭。正因为如此,高校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方法、措施也是丰富多彩,各有侧重。但作者以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因此,所谓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那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应着力围绕课堂教学所需具备的能力构成成分开展,以促进教学能力构成各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为目标。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措施和方式很多,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和持证上岗等等。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上述办法和方式或流于形式,或产生效果甚微,或影响程度不够。比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是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最通行的模式,但倘若制度不健全,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学校支持奖励力度不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那么这种制度和方式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作用。再如青年教师开课试讲和持证上岗也仅仅是一种准入考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探索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举措,一种能让青年教师广泛参与、对青年教师整体产生影响、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种与教师教学过程联系紧密,且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各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培养途径。
三、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武汉大学历来非常重视主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采用多种培养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在各种常规教师培养培训的基础上,为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认真研讨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于2001年制订了《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施办法》,开展两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取得成功经验,达到预期效果,青年教师普遍得到较好的锻炼,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有的成为校教学名师,有的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有的走上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岗位,更多的成为学院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骨干教师。这批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也是学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
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学院预赛、学部复赛和学校决赛三个阶段,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都参加学院预赛。各学部按学校分配的名额评出进入决赛的教师名单。决赛由学校教务部组织,竞赛成绩由课堂教学和教案评审两部分综合得出,评委由校教学督导专家、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生代表三方面人员组成,学校领导和各学院教学副院长现场观摩。从预赛开始,各学院为每位参赛教师配备教学名师、教学督导、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参加正式比赛前进行试讲,由指导教师指出优缺点和需改进的问题;正式比赛时,由评委给出点评意见,书面反馈给参赛教师。学校对决赛实况进行全程录像,刻成光盘发给参赛选手,供参赛教师对照评委专家的点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
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一等奖获得者的比赛录像和评委会集体讨论推荐的具有经典案例特征的其他等次获奖者的比赛录像,在学校电台进行展播,并提供给学院,作为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示范讨论的案例。实践表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综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全面展示和检阅
从青年教师角度来讲,广大青年教师事业心和上进心很强,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正好为他们提供一个打擂比武、展示风采的机会。通过参赛,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态、教学责任心、教案设计和编写能力、对所教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图示板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教学特色等,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与其他参赛教师进行各个层面的广泛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从学校和职能部门的角度讲,举办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一次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检阅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怎样,是学校领导和教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平时通过学校教学督导团和各学院督导组成员以及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但那毕竟是局部性的。通过学院、学部和学校的三级竞赛,使青年教师集中地进行现场教学汇报,让学校、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全方位地看到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今后制定教师培养的计划和政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依据。
2、“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的共同优势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大部分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缺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的基本修养;由于教师总量不足、现行教师聘用制度的不完善,多数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承担起教学任务,没有做助教的经历,也不能经常得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许多青年教师虽然在主观上想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尽快提升上去,在教学第一线做出成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指导,自己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则为青年教师提供一种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锻炼机会、学习机会。这是因为,参赛青年教师从决定参加比赛开始,就要做认真细致的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名师、老教授、老专家精心的点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得到帮助;在正式比赛时,评委对每参赛者都有评语。综合所有评委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评语,有褒有贬,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优缺点。这些意见通过相关渠道反馈给每位参赛教师,成为他们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的一面镜子和今后继续努力奋斗的方向。经过反复的准备和多次比赛的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使广大的青年教师得到锻炼提高。一位参赛者曾很有感触地说:“过去认为教学工作能上台讲就行了,不知道课堂教学有那么多学问,讲好课还那么不容易。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耐心帮助,精心指导,使自己受到了一次严格的训练,教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受教育终身管用。”
3、“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培训培养制度和机制的补充完善
认识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活动这种形式正确指导和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学竞赛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弥补了缺乏育人经验、缺乏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也引导他们关注和了解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还培育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一流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解决了青年教师应时刻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的三个问题:教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又是主渠道,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青年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在于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那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它使青年教师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过程训练,全方位地展示了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各种常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活动的效果检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这些作用和影响是其他培训措施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四、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思考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从某种意义上是培育名师、发现名师和推介名师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列入其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以赛促教,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水平。但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涉及面广,导向作用明显,要充分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影响作用,结合武汉大学开展此项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进行以下思考和改进:
1、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尽管武汉大学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但从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仍有少数学院的领导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热情不高。态度淡漠,被动应付,并影响了一些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某些领导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为解决这个问题,除有关部门需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学校的各种媒体还需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意义宣传的力度,使学院领导们认识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不是作秀,而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管教学副院长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任务。通过加大宣传,营造一种让青年教师以能讲好课为光荣和感到自豪的环境和氛围。
2、正确指导和引导青年教师。因为是竞赛,自然有等级、名次之分,个别教师和学院过分注重结果,导致参赛教师在竞赛时给人以作秀的感觉,不能反映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状态。当这种不好的苗头一出现,组织者、指导教师和评委专家就要态度明确予以指出,强调比赛不是目的,取得名次不是目标,参赛者切记不能把讲课变味为作秀,追求教学艺术,而不是教学表演,自然再现课堂教学常态。在比赛选题上,坚持从参赛者所讲课程内容中挑选,确保竞赛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针对大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校领导
和管理部门要大力倡导教学做得好,科研同样做得好的行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科研拿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同样,真正优秀的教师也会把教学上的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方向,会把自己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上继续深化,能够把教学和科研都做得非常好的老师必定是付出了心血的老师。学校的政策要真正体现对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激励和引导。
3、建立巩固竞赛成果的长效机制。笔者曾就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情况走访过一些教师和干部,他们普遍提出如何巩固竞赛成果的问题,认为不能竞赛完了就没有下文,学校和学院应考虑建立一个巩固竞赛成果的长效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部、人事部等应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列入对学院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内容,在表彰奖励参赛青年教师的同时,针对学院组织此项活动的情况,分别给予奖罚;加大对参赛获奖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把决赛中一等奖的获得者树立为校一级的教学标兵,把二等奖的获奖者树立为院一级的教学标兵,号召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而努力;或对在学校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提一级工资,或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比赛并取得成绩;在学部、学院内举办获奖青年教师教学示范课堂,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展现他们的教学风采;创造条件,重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将竞赛的要求和组织竞赛时给予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注重平时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精心培养。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师范教育 “定向生”顶岗实习 问题与对策
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是不少省份出台师范教育定向生政策的初衷,也是承担定向生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定向生的顶岗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定向生顶岗实习,就是改变常规教育实习的做法,让高年级定向生到教师缺编或贫困农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年或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实习学校的教师离岗接受高师院校的培训。有的亦称“顶岗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实习”“顶岗置换实习”。实施这种顶岗实习制深化和拓展了地方师范院校的服务功能,使之同时担负起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与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双重任务。当前,定向生顶岗实习尚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积极探索与创新,提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定向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模式,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师范“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问题及因素分析
定向生顶岗实习模式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没有固定的培养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固定的经验可以照搬。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也发现,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共同改进和提高。
1.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还没有相应的政策、经费和制度用于保障和指导定向生顶岗实习活动, 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定向生顶岗实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同一个市,由于缺乏定向生实习待遇统一标准,各个县区政府给予定向实习生的生活补贴不一,有的县区甚至不给,实习生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导致待遇低或没有待遇的实习生心理失衡,情绪容易波动,对实习工作开展有一定消极影响。同时在定向生培养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定向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关系方面缺乏得力的沟通和协调,未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这都对定向生顶岗实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定向生实习学校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定向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利于定向生顶岗实习开展的问题。一方面是不少实习学校教师和领导观念与认识是制约顶岗实习活动的“瓶颈”。他们担心定向生实习会影响学校成绩和教学秩序,不信任学生的执教能力,不敢放手让定向生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因而定向生得不到实际锻炼,教育教学的技能难以提高。在这项工作中,也有不少实习学校由于对待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导致部分家长对定向实习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不愿意自己子女班上有定向实习教师存在,甚至还发生部分家长无缘无故辱骂定向实习生的现象。这对定向实习生健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方面是有部分县区由于教师比较紧缺,顶岗实习的定向生,被安排一人一校或几人包校,使得定向实习生缺乏优秀教师指导,缺乏优秀教师作为效仿对象。这种对定向实习生全部放手,让定向实习生完全独当一面的现象,实际上是对定向实习生揠苗助长,不利于定向实习生健康成长。
3. 定向生培养院校存在的问题。一是定向生培养院校还存在着重专业理论知识轻教育实践的问题,定向生实习前的教育实践准备还远远不够。虽然定向生培养院校利用了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受时间紧的制约,以及缺乏小学课堂实战的锻炼(毕竟仿真课堂不是实际课堂),部分定向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较慢,甚至有部分定向生在面对人生的第一堂课时有胆怯心理。此外,班级管理也是定向生顶岗实习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定向生在培养院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实践锻炼,导致部分定向实习生班级管理能力欠缺,包括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或维持良好纪律的技能以及单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有不少定向实习生为了短期内获得某些学生的喜爱或认可,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或者纵容或者放任不管。有不少定向实习生因为管理能力欠缺,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气得直掉眼泪。二是师范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缺少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与联系的主动性。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培养院校中有部分指导教师,只挂名,不开展任何指导工作,定向生实习期间连指导教师身影都没有见过,甚至连电话、邮件之类的联系也缺乏,这样一来,导致部分定向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变成了“放羊式”实习,对定向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同时也有部分指导教师虽然开展了实习指导工作,但却缺乏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实习学校沟通与联系,导致相关实习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三是培养院校对于定向实习生返校后工作经验的总结、共性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等问题,大多数是以简单的实结形式草草了结。四是经费不足仍是制约顶岗实习活动,乃至于成为培养院校实践教学瓶颈环节最为重要的因素。
4.定向实习生个人存在的问题。小部分定向实习生受市场经济影响,其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利益取向的制约,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对自己将来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前景比较悲观,他们觉得教师职业不能很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或者经受有关挫折时,思想上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斗争,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的自我困扰之中,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某些新的职业意向,导致定向实习生在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敬业精神,屡屡出现因个人原因而违反实习学校教学纪律的情况。
二、强化师范教育“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定向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在顶岗实习前,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培养院校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强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中小学名师示范、历届实习汇报课视频材料展示、微格教室训练、教学法教师指导等,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班级管理的能力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同时,实习学校应当在定向实习生到校后,开展1至2周的岗前集中培训,安排优秀教师进行“1+1”式指导,通过指导备课、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多种方式,帮助实习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同时指定一名优秀教师后期对其进行跟踪指导,避免完全放手让实习生独当一面的情况出现。
2.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性,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从管理、经费的资助及评价等方面对顶岗实习工作给予保障和规范,并把接收定向生在学校顶岗实习作为对中小学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中小学制度建设,中小学是接收定向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因此中小学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对顶岗实习的定向生的培养、教育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定向生培养院校制度建设,作为培养院校在顶岗实习活动方面,要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制度,实习期间定向生的教育、安全及学业管理制度,减少定向生顾虑,增加定向生顶岗实习的信心。
3.加强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在顶岗实习活动中,一是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顶岗实习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确保顶岗实习活动有序进行。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顶岗实习实施的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二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学校的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学校对定向实习生的培养与教育。如条件许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出台实习生生活补助或津贴标准,以激励实习生努力工作,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定向实习生可以在各类评奖、评优和毕业后工作安排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实习学校要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教育,精心安排好实习生所教课程,做到主要课程和次要课程合理搭配,避免主要课程上不到,次要课程全归你的现象出现,要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课余空间,让其有时间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定向实习生的安全,防止一些不良分子对定向实习生的骚扰,以保证定向实习生安心、顺心、开心从事顶岗实习工作。支持顶岗实习生拒绝参加不合理应酬活动的诉求,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实习学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对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多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慢慢成长。四是师范院校也应加强管理,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组织实施、检查、监督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沟通、联系、反馈等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安排好实习生返校时间,尽量减少定向实习生返校次数,避免影响实习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通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养成的通道,强化了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同时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为构建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搭建了一座桥梁。解决好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院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实习生地快速成长,更有利于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拉近城乡师资不均衡的距离,确是一个培养院校、实习学生、地方教育三赢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梁海波.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
[3]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郭建耀,闫祯.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师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