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1

快到暑假了,孩子都兴奋起来了,有的回老家,有的去亲戚家,有的去外地游玩等等各种安排,说起暑假时间,你们知道内蒙古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年关于内蒙古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汇报,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1年内蒙古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汇报呼和浩特:义务教育学校7月10日至8月31日,高中学校7月17日至8月31日止。

包头: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暑假从7月17日到8月31日,高中从7月24日到8月31日

赤峰:义务教育学校放假时间为7月15日;高中学校放假时间为7月22日。小学、初中9月1日开学上课;高中学校8月28日上课,新高一不得早于8月15日前开学上课。

2021年暑假注意事项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学生及家长要减少不必要外出,原则上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长途旅行、不参加集聚性活动。

防溺水事故

暑假是孩子溺水事故高发期。家长要切实监控好孩子,随时提醒教育孩子做到防溺水“七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河边、池塘、水库、堤坝嬉戏玩耍;不得擅自下水救援。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救援,要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防交通事故

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年龄未满12周岁儿童不得租赁共享单车上路骑行。横穿马路时须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追逐、嬉戏,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乘车时,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因赶时间造成交通意外。

防食物中毒事故

不采摘、采购、食用自己不熟悉、不常食用或颜色鲜艳的野生菌类。不将多种野生菌混合加工食用,烹饪时一定要煮熟炒透。暑期气温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要教育孩子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即“三无”产品)或腐败变质食品;不与陌生人交谈,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未经大人准许,不随便吃不知道的食物。

优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范文手里拿着成绩单,看着这分数心里真不是滋味。虽说考试前我生了场病,考这分数情有可原。但总的原因还是我没有认真学习,造成基础不牢固,无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面对考试。想着平日里父母为我的学习操碎了心,心里总有一种愧疚感。暑假来临,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弥补我学习上的不足。我的暑假学习安排是这样的:

一、每天坚持听一个小时的英语

由于某些因素,让我们在英语水平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也能追上他们,并比他们做的更好。

二、坚持背诵语文古诗词和英语单词

在高考中语文默写占得分值虽不是很大,但俗话说“一分也能压倒众多人。”就像在这次考试中,我就因没好好背古诗词,连屈原《离骚》中的千古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都不会写,让我白白丢了许多分。并且在写作文时,可以引用许多古诗词。如在写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可以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背英语单词更为重要,阅读时连单词的意思都不知道,那你该如何答题;写作时连单词都不会拼写,那你该如何的高分……

三、多做理综题

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公式是不会在理综上拿到高分的。理综注重的是灵活运用,只有多做题,题型见多了,遇到相似的题就知道该如何下笔。像我在那抓破脑袋想这题应用什么公式,好不容易公式想出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题,时间浪费了分也丢了。

四、整理笔记

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学过的知识只有不断回顾才能让它记忆深刻。像我总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都堆积到考试前几天来复习,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效果还让我越复习越紧张。把笔记整理几遍可以发现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自己还没吃透等等。

五、利用网络多和别人交流

网络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了解大学的招生信息等等。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我会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新学期的到来。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2

【摘 要】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 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而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造性。

2. 在课文教学中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办了题为《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讲座,除介绍了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儒家成为封建社会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知识外。还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新教材中《内蒙访古》一文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内蒙访古》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3. 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4. 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 盛行。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卖西瓜》中,写农民“老忠”家的遭遇:寄托全年希望的西瓜熟了,雨却无休止地下,买瓜的老板难觅,老忠只得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瓜合同。“到了摘瓜的时候,天气奇好,瓜价攀升”,“老忠闷声地抱瓜过秤,抱瓜上车”。“车开走了,老忠拿着钱,怎么也笑不起来”。作文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读了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同事说,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 是啊,“老忠”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基础建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写作的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3

正午之时,我们终于找到了骑马场,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老的男人。在走向马舍挑马的时候,我发现,这位老人走路是一瘸一拐的,好像受过什么伤似的。我决定私下问问这位老人。马儿挑好了,我选的是匹小马,体形比成年马略小一点,可它的气势丝毫不比成年马弱,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将我挑的那匹马绑上了缰绳,他的眉心中透露出了一丝悲伤。与此同时,我的心却忐忑不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骑马啊!我学着电视上人们骑马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地学了起来,但马纹丝没动。于是我加大了力度,马缓慢地走了一步,而我却因重心不稳,跌落了下来。老人走了过来,问我怎么没有用他刚才说的方法,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老人明白了什么似的,再次不急不慢地告诉了我骑马的技巧。经过多次的尝试,我终于让马走了起来,我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仿佛我就是现代的成吉思汗,别提多骄傲了。

过后,我到老人休息的地方问起了他的经历。我明显看见老人的脸沉了下来,他缓缓地告诉我,他曾是一个赛马选手,多次获得过优异的成绩。可在一次意外中,他永远失去了当赛马手的资格。他像往常一样参加了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因为他的马与另一匹马发生了碰撞,他摔下了马。他的右腿粉碎性骨折,从此不可以再参加比赛了。他还告诉我,我骑的那匹马正是他当时参加比赛那匹马的儿子。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4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观察是知识的源泉,积累是学习的升华,想象是知识的运用与再创造。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培养这四项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观察,积累,想象能力,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要促进上述能力的快速提升,关键是要使孩子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敏锐的观察欲望、不懈的积累习惯和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本文仅对以上四种能力培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关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当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方法是:

1.1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电脑网络中下载过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阅读作文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1.2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诱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就对他们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3唤起学生写“故事文”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可促进写作的积极性。首先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那么,作为故事的叙述人──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这种快乐又成了写作的直接动机,然后把所讲的故事、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

2.关于对观察力的训练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2.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引导他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视觉,了解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2就地摄取素材观察。

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学生写“我家的住房”,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院内……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2.3带着感情去观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会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3.关于积累习惯的培育

蜜蜂每酿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在8吨重的矿石中提炼。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炼镭”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适用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3.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等。

3.2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

小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可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为《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这类记录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3向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集素材。

学生读课外书,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如果要求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写出来,看书读网的心理状态就有所不同,就要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搜集了作文的素材。

4.关于想象力的拓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41-02

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寻找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路子,积累了点滴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效。我认为要让农村学生真正改变“闻文而畏”的现状,养成“自主积累,主动习作”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积累,主动习作”谈几点做法。

一、依据课程标准,让作文教学有章可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在小学三年级,因而常常忽视了一、二年级的作文启蒙,延误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时机。我们应端正这种认识,明确各年级的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一年级就抓起。例如,一、二年级可以在语文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学习一个生字或词时让学生运用它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再把说的话写下来。如学习“田”字可以组词“种田”“田野”等,再用词说话:“爸爸是种田的能手。”“我们村子的前面是田野。”等等。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具体的形象为主,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也遵循了这一规律,因而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内容中有许多是看图说话写话的练笔题材。这种训练从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不但培养了说话、写话的作文基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甚至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力。例如,课程标准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的展示台部分就是看图讲故事的训练题,安排了四幅图,其中第三幅是空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练习机会设计好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画面,问共有几幅图?学生的回答有“3幅图”“4幅图”两答案。不管是哪种答案,教师都不要急于作出判定对错?而应接着让他们说说怎样看这几幅图和为什么这样认为?然后相机回归到教材设计意图上?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先注意图的顺序,逐幅观察,看清每幅图上面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再次,着重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空白部分。这一环节是难点,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与兴趣,大胆表达(猴子们是用什么办法把球从小湖上捞回来的?)。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课文结合,或者搜集一些适合年级特点的图画,练习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能力。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便逐渐丰富起来,说话、写话也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了,并逐渐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实际水平逐步确定发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些课文对某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我们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中,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出海打渔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做的省略。这就给学生留些了想象的余地。我以此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写话训练。学生众说纷纷:有的认为没有必要说;有的认为桑娜不忍心说;有的却认为桑娜不敢往下说出出

有的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如《草原》一课的结尾写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我让学生想象主客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来送别的人群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而客人临走时又会怎样说?主客在话别过程中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然后让学生以“采访结束了,老舍一行人就要离开内蒙古大草原。”为开头写一段话。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学生兴趣很高,写起话来也得心应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策略的要求。“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真实是作文的基础(想象作文也必须以真实事物为基础),只有从真实人手才能写好作文。因此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东西是我历来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而这需要让学生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是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及记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现象。例如,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描写家乡的山水、田园景象、农民的活动、农家小孩的趣事等等。我在教五年级上册中,关于写秋景的作文时,课前就把学生带到学校前的小山上,让他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注意景物的形、声、色变化等的信息记录采集,边看边说。然后在胸中形成整体印象,接着便回校引导学生把观察情景写下来。学生的作文充实了,描写也具体生动了。我相机褒扬了一番。学生们可高兴了。除此之外,在平时我还根据学校所在农村一年中不同时段的农民们的生产、生活习俗,景物变化等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及时留意观察并记在日记本上,不断地积累素材,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或感到最有趣的材料写成作文展示¨;来,让同学们评评看。这样的作文活动经常开展,学生对这类题材很熟悉,倍感亲切,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作文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了。

四、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更丰富多彩

农村生活给小学生以丰富、质朴的生活素材,但也缺少外面的世界的五彩缤纷,因而作文素材也受到不少的局限。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近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素材,力求让农村学生的作文更丰富多彩。

五、重视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对学生的作文应及时批改,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对学生作文劳动成果的及时肯定。批改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语言,评价时注意使用激励性又富于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予以肯定激励,哪怕只是一句写得恰当的话,甚至只是一个用得准确的词,我们也要予以表扬。可以在文旁批注。如:“这句写得好!”“这句话很有感情!”“这个词用得太棒了!”等等,再如,“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过渡得自然”等等。而对一些需改的词句则应以启发、指导性的语言评价。如:“这个句子,你能改改使它通顺吗?”“这个词如果换成××词会更好些!”等启发引导的语言。学生受到鼓励,久而久之就更能大胆表达,而且会想方设法,学习、积累语汇,为今后的习作做准备。这样就逐步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2.举行各种形式的作文评比活动。根据小学生好胜心较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习作选择优秀的文章或是张贴在板报上,或是让作者上讲台朗读文章,就算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可以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此时教师应做好同步的点评,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写作的愉悦,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对作文充满信心。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作文 对话教学 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而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有感而发,有所想而写。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在理论研究的重点上,它关注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之形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是比较深刻的。中国现在的教育缺少对心灵和生命意义的教育,而人本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窗,这也是初中写作教育中的生命观的体现。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从独有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教学过程有独到的见解。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合作教学观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里,写作课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配角。被动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权威过度,写作技法讲解简单生硬。在新课改教学中,情形出现了变化,作文课堂中学生成了主体,教师成了配角。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是传递已有的知识与信息,教学也不是指导学生去做这做那,而是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内在追求,也是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所在,教师与学生就内在地联结在一起。这就是他们合作的基础。学生的发展是师生的共同目标。有了合作的基础与目标,教学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合作过程。合作内在地要求对话。对话也内在地要求合作。师生之间通过合作而进行教学就成为对话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原则和行动基础。

合作教学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互动观。由于合作教学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目标观。合作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由于合作教学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有情感性。

3.师生观。合作教学认为,师生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的,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4.情境观。合作教学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的,另一种是个体性的,还有一种是合作性的。5.评价观。合作教学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而合作教学的评价观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集体的观念,形成伙伴学习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合作教学观既关注个体的评价又关注整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2]何明.合作与交流――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8期.

[3]文涛.合作教育思潮与当代教学实践[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马兰.合作学习的情境优势――兼谈三种情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左小文.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