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圈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圈调查报告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1

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显示,一季度上海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最快,同比上涨了28.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4月19日的调查报告显示,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快速上涨。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去年四季度增加2.6个百分点。有9个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上海上涨28.3%,沈阳19.6%,青岛16.0%,重庆14.5%,天津14.2%,南京12.1%,宁波11.9%,杭州10.5%,济南10.2%。

土地交易价格涨幅减少。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比去年四季度低1.4个百分点。7个城市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杭州上涨51.3%、上海22.6%、天津18.1%,成都16.3%,宁波12.3%,大连11.8%,沈阳11.0%。

房屋租赁价格略有上涨。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去年四季度低1.6个百分点。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2

商圈调查与选店

日期:20__年1月

__*目录__*壹、总则

贰、商圈的定义

叁、商圈调查流程

肆、商圈调点与调查方式

伍、商圈调查报告方式

陆、立地要素

柒、地点选定主要条件

壹、总则

一、商圈调查的目的

调查商圈可了解预设商店营业范围内的地理区域,以协助适当零售地点的选择,商圈调查的目的包括:

1、了解地区居民的人口特性、社会经济变项及生活形态等。

2、确定产品组合及促销重点。

3、分析商圈是否重迭。

4、计算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应开几家店。

5、找出商圈内的障碍,包括:

A.道路设施不便。

B.人口拥挤。

C.交通过度拥塞。

6、法规方面考虑租税、执照、营运、最低工资及都市区域划分情况。

7、其它因素:了解一地区内同性质的竞争家数(竞争是否激烈)、将来的变动趋势、供应商位置、运输是否方便(交通状况)、可否利用物流中心一次补齐所需物品,及停车场是否宽广等。

二、商圈调查作业范围

1、直营店的展店前商圈调查及立地调查、报告。

2、加盟店加盟意向后进行商圈调查、评估,以评定是否适合开店。

三、权责单位及权责的确立

商圈调查作业由展店单位主管,负责门店的寻找、研判分析。

四、营业展店组织架构

营业单位

展店开发

展店工程

营业管理

五、展店开发岗位职责

1.商圈情报之主动收集。

2.商圈资料之建立。

3.商圈之规划、评估、分析报告。

4.执行开店之布点策略制度。

5.展店计划、活动之推动。

6.商圈地点选择、开店技巧制度之建立及教导。

7.租店及选店业务之执行。

8.租金行情之分析了解和呈报。

9.竞争厂商开店情报之搜集及应对策略之拟定。

10.定期(每季)展店发表会之规划与推动。

11.展店评审作业之规划与推动。

12.准加盟店之拜访和公关。

13.和房东之租店谈判。

14.与法务订定租店合同。

15.执行开店管理及制度。

16.不良店之迁移和淘汰。

17.其它有关展店事项。

贰、商圈的定义

商圈(tradearea)是指一家零售商店的顾客所来自的地理区域。

依据商店获取顾客的百分比将商圈划分为三部分:

1.主要商圈(primarytradingarea):商店在此区域内的顾客数约占总顾客数的55—70。

2.次要商圈(secondarytradingarea):商店在此区域内的顾客数约占总顾客数的15—25。

3.边缘商圈(fringetradingarea):商店在商圈中剔除前两种商圈后,剩余的顾客所构成区域。

边缘商圈

(包含剩余的顾客)

次要商圈

商店

(包含大约二成的顾客)

主要商圈

(包含大约七成的顾客)

注:商圈基本上是没有形状的,然而为了方便计划,一般事前规划可用圆形或地形式来为商圈推算。

拟写商圈报告

展店

归档

评估

YES

NO

NO

布点计划

确立商圈调查

绘制简图

选定

抽样点

搜集资料

政府出版资料

商圈内资料

人口所得资料

商店分布资料

集合场所资料

交通状况资料

人潮流动资料

建筑物资料

竞争店资料

人潮变动资料

政府未来变动

年龄分布资料

教育程度资料

地区人口资料

YES

取消调查

叁、商圈调查流程

肆、商圈调点与调查方式

一、商圈范围划分确定

如有以下各情况限制,因而为其商圈之范围划分点:

1.商圈范围

A.集中型商圈

主要商圈半径在20__米以内,次要商圈半径在20__米—5000米之间,边缘商圈在5000米以外。

B.分散型商圈

主要商圈半径在500米以内,次要商圈半径在500米—1000米之间,边缘商圈在1000米以外。

2.马路之分界、凡超过40米宽之道路四线道以上或中间有栏杆、安全岛阻隔、主要干道

3.铁路、平交道之阻隔

因铁路、平交道之阻隔,使人们交通受阻而划分成两个不同商圈

4.高架桥、地下道阻隔

因高架桥、地下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5.安全岛之阻隔

因安全岛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6.大水沟

因大水沟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7.单行道

因单行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8.人潮走向

由于人潮走向之购物习惯与人潮流动之方向,使该区形成一独立商圈。

二、商圈之界定方法

[Compa法则]是从各家竞争店铺规模power开始,掌握吸引力方面的不同点,设定领域的境界的方式 ,其计算公式如下列所示。路程距离的测量利用车子的里程表便可简单的测出。

从计划地点到竞争店的距离

商圈的境界点=———————————————

竞争店的卖场面积

1 ——————————

计划用地的卖场面积

例:

A竞争店

60平米

B竞争店

20平米

计划地

30平米

1000米

600米

1.计划地与A竞争店的分歧点:

1000米1000米

商圈的境界点=——————————=—————=414米

60平米2.414

1 ————

30平米

2.计划地与B竞争店的分歧点:

600米600米

商圈的境界点=——————————=—————=330米

20平米1.816

1 ————

30平米

[Compa法则]的限制:

1.只考虑距离,未考虑十字道路、小路口等道路及交通状况。

2.顾客认知的距离会受购物经验影响,如果服务良好,商店设施优越,形成顾客对此商店之良好印象,顾客认知的距离会比真正的距离短。

三、绘制简图

1.集中型商圈为周边5000米简图

分散型商圈为周边1000米简图

2.标出重要建筑物及楼别<金融大楼,办公大楼>

3.著名商店及影响生活型态之地段特征<戏院、百货公司>

4.人潮汇集之地段商店群及大型集客场所<超级市场娱乐区...之同等类>

5.标出竞争店或同性质商店所在之位置、抽样点之所在位置

6.可与本企业连锁店有互补作用之门店

7.政府重要之行政中心

8.车站、加油站、学校、停车场、市场、公园..等特定族群会集场所

9.标出街道之行进方向<单行道方向>

10.标出未来促销活动发DM之地点.

四、抽样点及发DM点之选择确定

1.抽样点之选择

(1)办公人口或上班族汇集之地点<未来适合设店之地点>

(2)人潮走向汇集地点

(3)固定人口较集中流动之地点

(4)可能形成未来的商店群之地段

(5)预定三~四个抽样点

(6)其中尽量以一个抽样点为同性质之商店

2.发DM点之选择

(1)主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2)次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3)区分消费群活动频繁之时段.

五、商圈特征

1.商店特色及分布情况

(1)建筑型态

A.于主要商店街,主要干道上之建筑其建筑高度

B.新大楼与旧式建筑之分布

C.目前之改建情况

D.一~三年内可能改建之趋式

(2)行业型态

A.于主要商店街、干道之行业类型

B.以何产品为主,贩卖产品之层次

(3)分布家数,见附件表格一。

A.以抽样点之平行道路为主要调查对象.

B.主要道路之商店分布明细.

a.将商店分门别类记录.

b.并将其统计填入明细表.

C.于主要干道、大马路、相同商店之家数.

D.商店汇集地带之概述.

E.以商店<辅助店、竞争店>正确所在位置标注于商圈简图。

(4)地点类型

A.孤立店

B.未规划商业区

C.规划购物中心

2.住宅特色(集中型商圈可不用调查)

(1)建物型态

A.实地了解于本商圈内住宅区之建筑型态

a.建筑高度,楼数.

b.建筑型式为新式或旧式

c.分布区域

B.目前之改建情况

C.一~三年内可能改建之趋式

(2)分布情况

A.实地了解该区之实际住户与建筑物之分布情况

B.将该商圈分为

a.商店区,以<甲>为代码

b.辨公区<甲2>为代码

c.新式住宅区以<乙1>为代码

d.旧式住宅区以<乙2>为代码

e.文教区,以<丙>为代码

C.于简图上分别划定区域,制作商圈

D.并于图上注明建筑物之楼别.

3.集会场所

(1)场所类型

A.本商圈内汇聚人潮之场所类型

a.商店<肯德基、麦当劳,百货公司>

b.戏院

c.政府之行政机关

d.展览会场

e.学校、文教机关、公园.

f.补习班

g.表演、竞技,比赛场所

h.菜市场,超级市场

i.证券公司.

B.聚集人口类型

a.青少年

b.上班族

c.特定行业人士

d.家庭主妇

(2)动线

A.人潮汇集流动之路线

B.人潮汇集流动之主要方向

4.竞争者分析

了解既存竞争者的数量及大小、所有竞争者的强弱势评估、短期及长期的展望、饱和的程度。见附件表格二。

(1)卖场气氛

本区内对本企业较有影响性之竞争店,其卖场气氛、购物环境、服务态度

(2)来客数

该竞争店每日之成交客户数

(3)平均消费额

A.了解该店之各类客数与消费金额比例.

B.根据此比例再分别乘其价格.

C.加总后求其平均值即为平均消费额.

(4)营业额

来客数×平均消费额=每日营业额

每日营业额×每月工作天数=每月营业额

5.商店组合

商店组合是否互相配合,可衡量各商店间是否可互换顾客,见附件表格一。例如:

(1)药房、超市、面包店、蔬果店及肉店。

(2)百货公司、衣饰店、店、内衣店、鞋店、珠宝店。

六、人潮状况<实地抽样方式>

1.主要人潮走向

(1)平日及假日之女性人潮状况,见附件表格三

A.将一周之时间区分为2段.

a.周一~周五

b.周六、周日、国定假日

B.以AM7~PM12点每两小时细分为一个小段.

C.以15分钟为其抽样时段之样本,并计算其抽样点之实际经过人数、摩托车、汽车、助动车、脚踏车.

D.抽样时将女性人潮分为15-24岁,25-35岁,34-45岁,45岁以上.见附件表格四。

E.将每抽样之数,转变成以2个小时之人潮流动数

例:以15分钟为抽样得该抽样点人数为Y,将Y×8=Z,则为其可能之人口流动数.

F.将其数字依时段填入<人潮流动抽样表>

G.将人潮流动抽样之 数字以线图表示<人潮分布图>

2.人口、住家户数推算(集中型商圈可不用调查)

(1)固定住家

a.该商圈建筑物来推算当地住家户数

b.以户数×3得当地预估人口数

c.将各抽样点人口数平均减当地人口数得外来流动人数

(2)办公户数

a.计算该区之公司家数

b.该区公司家数×(10~20人)=该区办公人口

c.该区办公人口即为该区之半固定人口.

3.交通状况

见附件表格五。

(1)公车之往返方向

A.经过该商圈公车之起站与经过路线.

B.经过该商圈公车之将行驶路线与终点站.

(2)下车后之走向

A.为转车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B.为休闲、购物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C.为回家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3)未来交通运输系统之影响

A.捷运系统之出入口,可能带动之人潮

B.重要道路可能拓宽辟建,带动之人潮

(4)该商圈能停车之场所

七、消费特征与人口特征.

1.该区住户人口女性所得

A.高所得,达平均国民所得4倍以上所占比率

B.中上所得、达平均国民所得2倍以上所占比率

C.平均每户女性全年收支情况表与图

2.该区往来、居住人口女性之消费习惯

A.对便利性、服务品质及门店气份之诉求概况.

B.习惯消费(文胸)

C.女性年龄分配情形

D.性别分配情形

E.教育程度分配表与图

F.职业分配表与图

3.外来流动人口女性之消费习惯、特征

A.年龄分布情况

B.消费之种类

C.所得之高底

八、商圈类型

1.集中型商圈

A.商圈内流动人口多(每分钟约30~40位以上)

B.商圈内住宅人口(约24000以上)

C.区内之建筑物高且密集

D.商店集中且范围大

E.与本产业有互补性之商店多,且规模大(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百货公司)

F.交通频繁,车辆流量大

G.商圈类型:办商、商办、商住、商业、办住

2.分散型商圈

A.商圈内流动人口少

B.商圈内腹地分散

C.区内之建筑物普通、老旧且高度3楼以下

D.商店分散且范围小

E.与本产业有互补性之商店少,且规模小

F.交通不频繁,车辆流量少

G.商圈类型:住、住商、住办、办、办住

九、预估收入、支出与可能净利

见附件表格六。

1.以抽样点之实际平方米数与租金之调查

(1)与目前承租人洽询

(2)与所有人洽询

2.预估每次消费金额

(1)先评估本商圈抽样点适合开何类型之店

(2)本连锁店依商圈类别所划分之市场定位

3.每日来客人数预估

(1)了解各店之人潮数

(2)以各店之来客÷各店之人潮数×100%=各店之入店率

(3)再以求出之入店率×该商圈抽样点之人潮数=预估客户数

(4)未来再依商圈之消费年龄、习惯、所得的变动可能对来客数之影响而做正(负)百分比之修正.

4.可能业绩

(1)预估消费金额×可能客户数=可能每日营业金额

(2)可能每日营业金额×30=可能每月营业金额

5.固定费用

(1)预估固定薪资费用元

(2)折旧费用预估元

(3)管销费用预估元

(4)预估固定费用元

6.预估变动成本

(1)预估管理月费.

(2)销货成本.

(3)总变动费用=×月营业额

7.预估净利

(1)可能月营业业绩-租金-固定费用-变动总费用=预估净利

(2)本预估净利为税前净利

8.损益平衡

(固定费用+租金)÷(1-变动成本)

十、建议地点之确定

1.依上之抽样人潮与抽样地点所得之可能净利

2.并分析可能之未来发展情况

3.将可供本企业开设门店之地段或区间一一注明

十一、商圈未来发展潜力及结论

1.发展情况

(1)未来政府之行政中心、大型休闲集客场所之建造

(2)未来捷运系统、交通运输中心所在点.

(3)大型办公大楼、商业中心...等之建造

(4)该商圈之未来转变情况

A.人口年龄层之转变

B.消费习惯之未来改变情况

C.人潮汇集之可能变动地段

2.竞争情况

(1)商圈内既存竞争者的数量及大小。

(2)商圈内的饱和程度。

3.结论

根据以上各种调查的资料,最后于结论时,最好能明确的将资料整理出下列五项重点加以说明:

(1)点应设在何处,何阶段合适开店

(2)何种商品组合之配合

(3)顾客之型态

(4)租金状况

(5)集会场所

十二、幻灯片、投影片之制作方式及目的

1.幻灯片制作方式及目的

(1)针对能显示商圈特征之对象为主.

a.商圈之界线(如:大马路、高架桥等)

b.住宅区的建筑型态.

c.办公区之建筑型态

d.商店区之行业分布

e.抽样点

f.人、车潮的概况

g.竞争店的店面

(2)便于了解此商圈之实际情况.

(3)配合报告内容让第三者对该商圈有明确的概念.

2.投影片之制作方式及目的

(1)针对报告中之图表或明确数字为主要对象

a.商圈简图

b.商圈之住宅、办公、混合商店区划分之简图

c.经过此区之公车路线图

d.竞争者分析图

e.固定人口之各区分布简图

g.抽样人潮分布图

g.年龄层分配图

h.教育程度分配图

i.所得支出分配图

j.预估收入支出与可能净利表

k.结论

(2)便于解说商圈概况

伍、商圈调查报告方式

一、商圈演示文稿方式

1.演绎法:此方法即是一种慢慢导入结论的一种方法。先按照商圈调查办法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而得出最后的结论。

2.归纳法:

此方法则是一种一开始便提出建议事项的方法。即是在演示文稿一开始,便提此商圈何处适合开店及开何种类型的商店,然后再以各种收集到的资料来支持此一论点。

二、商圈演示文稿进行规范

1.演绎法:步骤

(1)产生开场白,将演示文稿时所要报告的大纲全部列举出来,如:

A.商圈范围的确定

B.商圈特征的分析

C.人潮及交通状况的分析

D.消费特征与人口特性之分析

E.可能净利之推算

F.本商圈的优、缺点评估

G.他日可供设店有利之地段

H.发展情况

I.结论

(2)概述内文步骤

A.Show商圈简图之投影片

将商圈的分界线确定

B.介绍商圈特征

a.说明商业干道旁的建筑、行业型态及分布家数

b.Show住宅特色之幻灯片,说明此商圈之建筑情况及分布密集度

c.Show集会场所之幻灯片,说明场所类型及聚集人口类型

d.Show竞争者之幻灯片及竞争者分析表加以说明

C.介绍人潮及交通状况

a.Show出户数及人数之投影片,说明固定住户及人口情况

b.Show出人潮分布图之投影片,说明平日及假日之人潮状况及走向

c.说明公交车之往返方向

d.公交车乘客下车后的走向

e.说明未来捷运系统对本商圈之影响

D.介绍消费特征与人口特性

a.Show出消费者年龄分配图 之投影片,说明此商圈消费者之年龄层

b.Show出教育程度分配图之投影片,说明教育分配情形之投影片

c.Show出消费者平均收支情况分配图之投影片,说明此商圈人口平均每年每户在个人之支出

E.简介可能净利之推算

Show可能净利预估表之投影片,将各假设点之预估收支情况说明

F.将此商圈之优、缺点做一分析

G.说明此商圈可供设店之地段

H.未来的发展情况简述

(3)结论

A.Show结论投影片,说明此商圈

a.顾客之型态

b.何种商品组合之配合

c.集会场所

d.租金状况

e.点应设于何处

2.归纳法:步骤

人潮及交通状况分析

未来发展情况分析

结论

优缺点评估

消费特征及人口特征分析

商圈特征分析

可供设店地段分析

可能净利之推算

商圈范围之确定

(1)结论概述

A.Show出商圈简图

a.确立此商圈之范围

b.说明此商圈适合开店之地点

B.概述内文步骤

C.结论

归纳法流程图:

结论

陆、立地要素

一、营业面积

1.是否合于本计划预定面积.

2.营业面积以平方米分类

(1)平方米

(2)平方米上下

(3)平方米上

二、标准宽度

1.以米最佳

2.以米次佳

3.以米次佳

三、可见度

1.拐角一楼最佳

2.主要干道之交会点,下班之主要街道和方向

3.人潮走向之咽喉地段

四、便利性

1.同一商圈内以半径500米,为其设店范圈

2.注意大障碍之阻隔,如大马路、高架桥、铁道等等

3.办公商业区密度应以500家公司行号为设店基数

五、可取得性

1.其该点租约之期限

2.说服加盟之可能

六、房屋使用类别

1.目前之房屋使用类别

2.水电型态之现状

七、租金

1.以营业额为准

2.以营业额最佳

注:以上立地要素的数据待示范店开出几家运营后再做估算。

柒、地点选定主要条件

一、人潮

1.流动人口<基本原则>

(1)平均每分钟60人次以上极佳

(2)平均每分钟45人次以上次佳

(3)平均每分钟30人次以上为准

2.商店群───足以吸引人群走向之商店附近

(1)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出口.

(2)百货公司、大型服装店附近.

(3)肯德基、麦当劳.

二、地点

1.拐角位置最佳.

2.主要干道之交会点、下班之主要街道和方向.

3.人潮走向之咽喉地段.

4.主要转运公车站牌附近.

5.办公商圈(机关团体、公司、行号)密集区

三、卖场面积

1.平方米最佳

2.平方米次佳

3.平方米次佳

四、租金

1.以该店可能之营业额为准.

2.以下最佳.

注:以上地点选定主要条件的数据待示范店开出几家运营后再做估算。

附件表格一

商圈道路商店分布明细表

编号

商店别

代码

合计

1

保健文胸专卖店

R

2

超级市场

S

3

银行、邮局

P

4

服务店

X

5

便利商店

C

6

食品店

F

7

婚礼服

W

8

银楼、珠宝店

J

9

旅行社

T

10

花店、礼品店

G

11

百货公司

I

12

服饰店

D

13

饮食店

B

14

医院、药房

H

15

摄影店

16

电气用品店

E

17

美容美发材料行

Q

18

眼镜店

O

19

娱乐场

A

20

装璜家俱行

L

21

幼儿园、学校

K

22

房屋中介

M

23

皮饰、皮鞋店

N

24

证券公司

P

25

文教用品、书店

V

总计

备注:甲.

编号1为竞争店

乙.编号2~25互补店

丙.

丁.

附件表格二

竞争者分析表

竞争店

位置

营业

面积

租金

营业

时间

价位

来客

日业绩

经营特色

强弱势及未来发展情况

附件表格三

____________商圈

以下抽样时间:

年 月 日星期(15分钟/次)

区域

时间分类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07:00~09:00

0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19:00~21:00

21:00~24:00

甲:

乙:

丙: 丁:

注:1、A.行人B.汽车、摩托车C.脚踏车、助动车

2、只统计有购买能力的人。

附件表格四

路线时段别女性人潮分析比较表

时段

流动

路线

流动人潮比

总合

15-24岁

2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上班

时间

午餐

时间

下班

时间

平常

时段

总合

百分比

注:只统计有购买能力的人。

附件表格五

商圈内重要道路交通状况表

项目

路名

交通

重要性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交通

功能

交通

枢纽

转运站

交通

过道

塞车

状况

严重

普通

不严重

公交车

站牌

影响

很大

普通

不大

停车

状况

方便

普通

不便

门口50米内

公交车可通往

之区域与公交

车号码

附件表格六

预估收入支出与可能净利金额

抽样时间:年月日~月日

平 方 米

每 月 租 金

押金

预估每次购买金额

客户数

可能业绩

预估固定费用

预估变动成本

预估净利

损益平衡

预估固定费用:预估薪资费用

其它固定费用

备注:甲:

乙: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连锁门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高职类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题中之意。

一、高职类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具有较完备理论知识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连锁门店开发策略与流程认知、门店商圈调查与选址分析、门店外部设计、门店内部环境设计、商品陈列设计、连锁门店开发推广与开业准备等方面知识,涵盖了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授,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有关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调查、组织、沟通、领导和创新等专业素养。

二、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类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校企合作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从教授主体、教授场所、教授内容、教授形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着手,建立“校内校外双师制、课内课外同学习、理论实践相结合、团队个人共考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流程及相应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做”一体的理念融合在课程各个阶段各个流程中,教师教的同时学生做,边学边做,体验、运用相关知识。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主要以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流程为主线,将内容划分为门店开发策略与流程认识、商圈调查与分析、连锁门店选址、连锁门店投资计划、连锁门店外部设计、连锁门店内部环境设计、连锁门店商品陈列设计和连锁门店开发推广与开业准备等块内容。

3.教学主体

校内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而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联系紧密,可以说是一门十分接地气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授主体上打破单一化,依托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具备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课程教授主体之一,实现校内校外的双师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校外教师承担较强实践性的内容,校内教师讲授较为理论性的内容。

4.授课场所

配合校内校外双师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上课地点由固化的教室课堂延伸到企业课堂,实现课内课外共学习。由于课程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室课堂无法全面、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容,通过企业课堂,使学生置身于现实中的连锁门店现场,身临其境,真实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观察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官体验,提升了学习效果。

5.教学设计

在教学组织设计中,从整体入手,对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使团队合作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实践性、过程性、互动性和系统性。

(1)组建调查团队。首先,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队性、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梯队,从不同的梯队中随机选出成员组成4~5人的团队,作为该课程的学习团队。该组建方式避免了由学生自由组队造成的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和“小团体”等现象。

(2)确定调查对象。就学校所在的城市,每一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连锁门店作为本队调查对象。连锁门店的调查包括团队调查和个人调查两部分。在每一调查阶段,每个团队都要提交相应的调查成果。所有内容调查完成后,学生基于团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门店开发与设计调查报告。

(3)调查结果评估。各团队在不同阶段的调查成果作为阶段考核内容,最终纳入团队调查总成绩。个人调查报告作为个人学习考核的主要内容。此外,教师将一些阶段成果的汇总情况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的同步进行,加强对团队学习的监督和考核,提升团队成员的参与性。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4

完善顶层设计

启动

2014年3月,市文明办对全市各区县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形成了5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分析了重庆本地以及国内外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现状,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

部署

2014年6月,我市召开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建立完善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服务记录管理和评价激励等4类志愿服务制度。

建制

由市文明办牵头,构建起具有重庆特色的“三枢纽(市、区县、镇街)一终端(社区、村)”志愿服务工作运转机制,同时相继出台《志愿服务记录方法》《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重庆市“志愿之区(县)”创建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健全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体系。

建立三大阵地

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

按照有工作场所、有专门人员、有稳定队伍、有常规项目、有必要经费的“五有”标准,抓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覆盖,着力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立志愿服务岗亭

各区县依托治安岗亭、市政亭等,在商圈、广场、车站等公共区域人流密集地建立志愿服务岗亭,配置相关志愿服务设施,安排志愿者轮流守岗,为市民提供便民志愿服务。

建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针对以往志愿服务信息无法转移和共享等问题,重庆构建了“志愿重庆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实现了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对志愿服务活动供需的有效对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真实有效。

活动巩固拓展

注册年

重庆通过大力投放公益广告普及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将社区打造成志愿者注册的主阵地,依托“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助残日等时机扩大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使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快速攀升。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5

1部分地区城市文明交通综合评估情况

各地在贯彻落实“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中均有不同的措施,其中江苏省、上海市和深圳市积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创新工作形式,以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为抓手,有效建立文明交通长效管理机制,在开展交通文明综合评估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创新测评体系,推进测评专业化

江苏省共设置道路交通秩序、交通管理设施、城市客运服务、交通文明礼让、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公众感受6个测评项目,16项测评指标,28项测评内容。为确保测评工作客观公正,聘请专业调查咨询公司具体实施。测评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调阅录像、统计分析、问卷调查4种方法,其中实地考察以暗访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由相关部门提供数据,问卷调查以随机街访方式进行。测评范围覆盖13个设区市和41个县(市)。在测评流程上,根据以点带面、均衡分布原则,随机抽取考察地点,开展实地考察。考察期间,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在分值构成上,道路交通秩序35分,交通管理设施15分,城市客运服务、交通文明礼让、道路交通安全各占10分,社会公众感受20分。上海市委托市民巡访团对全市8个中心城区、8个郊区县的16个文明交通示范商圈、16条文明交通示范线路和160个文明交通示范路口(抽样测评80个)的文明交通状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包括全市交通文明创建综合指数、文明示范路口测评指数、文明示范线路测评指数和文明示范商圈测评指数。深圳市进一步细化了指数,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中涵盖守法率指数、市民感受度指数、交通设施完善指数、人行道无障碍指数等四项指标,以及用于比较同期情况的进步指数,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实施。

1.2客观反馈结果,问题导向促整改

江苏省向测评公司提供交通路口、主次千道、中小学校、文明交通示范路口等测评样本,在测评结束后,将全省测评情况向省级党委政府作专报。同时,将各市测评结果、各项排名、存在问题等情况,逐市详细地书面函告各市政府、文明委,并联合组成检查组,督查各地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上海市旨在通过问题导向调整创建项目,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以点带线促面,推动整体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形成道路交通文明与公共交通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每月按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创建、交通文明线路创建和交通文明示范商圈创建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督促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扩大交通文明示范路口、交通文明示范线路、交通文明示范商圈创建,推动交通行业创建水平的稳步提高。进一步推动文明交通法制化建设,探索建立文明交通失信惩戒机制。深圳市每月向社会公布调查报告,包括全市、各区和样本路通指数的分数和比较情况。每期测评结果都由市委宣传部主管领导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报,市长亲自部署整改工作。

1.3加强数据应用,促管理提质升级

江苏省一是根据对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测评数据的分析,向社会文明交通大数据,在全社会开展了“我最讨厌的交通陋习”和“我最推崇的文明交通行为”的“双评”活动,共有252万群众参与到投票中,并形成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文明交通主题系列活动影响不断增强;二是不断建立健全文明交通信用管理体系,2016年共有34余万人列入失信名单,其中1527人已经实施惩戒到位,推动了个人自律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的形成。上海市2016年交通文明综合指数的不断提升,印证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利于在交通大整治行动后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文明交通创建机制,构建交通综合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深圳市每月在官方媒体上对交通文明指数报告进行权威解释,涉及到交通设施管理和维护、秩序管控等多方面因素,并以数据中反映的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交通整治行动。

2文明交通综合评估对交通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

城市交通文明综合评估侧重于衡量一个地区交通文明程度,通过量化交通管理工作成效,利于研判道路交通运行态势和改进道路交通治理能力。建立城市交通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可为评估同一地区职能部门之间落实交通管理主体责任情况,以及评估不同城市党委政府重视和改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情况提供有效方法。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背景下,开展城市文明交通综合评估有利于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和城市交通管理的深度融合,并突出以改善路面秩序、交通设施等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落实。

2.1量化管理工作成效,凝聚力量协同治理

城市交通管理涵盖城市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等众多领域,涉及城建、规划、交通、公安、城管、教育等众多职能部门,部门间需要加强协同治理才能取得工作成效。交通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用,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清楚看出各职能部门履职、工作开展和部门协调等情况,对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识、整合交通管理资源具有积极推进作用,有助于防止发生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责任分散现象,从而打开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交通管理工作局面。同时,量化的指数有利于纵向考核、横向比较。

2.2量化社会文明程度,争取支持赢得理解

交通文明综合评估是以交通管理成效为切入点,客观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虽然公众对具体的评估构成指标、考核标准等内容可能并不清楚,但通过对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过程中,在对比城市不同路段、区域和时间的守法率、设施完好率等交通文明指数后,增强了公众对交通文明程度的具体感受。因此,传播交通文明综合评估结果本身可作为开展交通文明宣传活动的载体,一方面使社会公众有机会了解本地区交通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提升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另一方面,结果具有权威性,可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2.3量化交通运行态势,丰富数据支撑研判

交通文明综合评估工作采集和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交通运行的各个要素,并按照权重以量化形式表现出来,以数据可视化方式研判交通运行态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判评估成果,也可掌握薄弱环节,找准问题补足短板,把握城市交通管理的规律,预测交通变化趋势,积极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交通管理能力水平。

3提升文明交通综合评估的对策建议

安全出行、文明交通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文明主题,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以交通文明综合评估为抓手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3.1推动发挥文明交通管理体系中政府主导作用

促进文明交通综合评估与深化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积极发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以及文明村镇创建及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导向作用,将交通文明综合评估纳入到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及工作方案中。以文明交通综合评估为切入点,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各部门对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党委政府在测评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文明办、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不断推动交通文明建设制度化建设,着力形成常态化机制。

3.2加强城市文明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

文明交通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要侧重于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互相融合和补充,并与目前现有的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及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指标要求中涉及文明交通方面的内容相适应,确保直观反映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状况和管理效果。综合评估应围绕城市交通“安全、文明、有序、畅通、便捷”等主题,测评指标可涵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交通管理设施、公共交通服务、文明交通行为、市民满意度等方面,测评样本可选取城市主要路口、主次千道、医院学校及商圈等地点,测评方法可结合实地考察、调取指挥中心实时图像、网络问卷等方式。各城市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调整交通文明综合评估的侧重点,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交通创建品牌。

3.3研究建立文明交通综合评估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文明交通综合评估工作协调机制,在落实测评工作中能够提出具体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及分工,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研究建立健全以城市文明交通综合评估结果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职能部门改善综合评估工作评估、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对照评估结果查找不足,通过召开现场会、汇报会、座谈会等形式督促落实。及时向社会通报考评结果,对措施落实有力、实施成效显著的地区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排位靠后的地区和部门针对性加强指导。三是研究引入第三方测评工作,聘请院校专家、专业调查测评机构参与,充分利用学术机构、专业机构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科学测评。

3.4拓宽文明交通综合评估数据的采集渠道

一是引入基于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市民评价机制。一方面科学设计网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出行基本情况、对路网结构、交通管理和安全等方面满意度的意向调查。有效的问卷需根据城市人口不同规模达到一定的样本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市民交通满意度。另一方面可设计基于评价指标的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互动平台,将市民反映的城市交通新问题、新热点用于更新测评指标、测评权重。二是深化与互联网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优势,通过掌握实时动态的数据、把握重大方针政策、吸纳跨专业的研究观点,不断丰富数据来源,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数据检验提供基础。

商圈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方法;质量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这与市场营销学的特点不相符,也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改革考试方法等教学方法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浅的探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市场营销观念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抓住这一特点,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比如在讲品牌这部分内容时,先问学生平时喝饮料都喝什么牌子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品牌写在黑板上,选出几个最受学生欢迎的品牌,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些品牌,进而引入为什么要有品牌以及企业的品牌策略等等,最后在讲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再布置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某一商品设计品牌。由于学生在刚一接触品牌这一知识时,受到教师的启发,学习积极性很高,在之后的学习环节一直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还有在讲包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问学生每天来学校之前要不要装扮一下自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包装一词,然后问学生商店里卖的商品有没有包装,为什么要包装,由此引出所讲内容。启发式方法把课堂教学和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联系起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二、创设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实践教学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平时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附近超市去打工,不仅可以获得一些感性知识,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市场调查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指导,亲自实践从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到撰写成文整个市场调查过程。具体以商圈调查为主题,亲自深入社会进行某超市商圈的问卷调查,然后针对调查结果利用市场营销知识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写成调查报告。学生的实际调查分析能力因此得到有效锻炼。在每年的校运会期间,组织营销专业学生模拟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在校园内从事商品营销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各种营销业务的处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和团队建设等部分的基础知识。

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营销管理能力,实现营销管理艺术的升华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问题是分析案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营销知识对企业的营销管理现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对于营销课的教学来说,要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实际参与营销活动,但由于中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案例教学。分析一个案例会得到一个营销管理上的感受,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分析多个案例就会得到多个营销管理的感受,学到多个探寻问题的本领,增长各种社会实践经验。一个好的案例常常让学生感悟颇深。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开展好案例讨论,首先要选择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好案例,然后针对案例提供的情节,组织学生做好案例阅读、课堂讨论、分析发言等工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起着诱导讨论、启迪智慧的作用。市场营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是很有学问的。一般情况下,传授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运用为最佳。

四、进行考试改革,正确评价学生,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发现一些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并不怎么理想,而一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一般。前者去到企业后工作能力非常强,而后者却一般。为了正确评价学生,也为了课堂教学改革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保证教学质量,我将市场营销课程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务考试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