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从普及高中英语教育到普及初中英语教育,到今天的普及小学英语教育,英语教育面对的任务将愈加沉重。小学英语教育处于基础阶段,如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更值得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培育。因此,关注小学英语教育是教育前进发展的必然需要。

 从目前我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来看,我区普及小学英语教学仅有几载,且今年刚刚将全套教材普及实施,在教材的把握、教学模式的探究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有待研究与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小学生的词汇量少,西方文化知识浅,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皆不高等,都是烦恼我区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可谓急需解决。

     当今社会理论发展迅速,有些外地市的小学英语教学普及较早,关于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而真正找到一套适合我区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就需要我们提炼精华、用心实践、勇于创新,总结探究出一套真正适合我们本地教学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由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讲,我们确定《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努力寻找,敢于创新,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方法,以期克服当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困难,积极跟上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前进的时代步伐。

三、研究的目标。

 我们认为,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由词到短语、到句、到段,再到文的能力培养体系,而良好的写作模式,扎实的写作训练等也是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为此,我们把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课题分解为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子目标:

子目标A:良好写作模式的研究。主要指寻找方法营造和谐的写作环境,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渗透正确的社会文化。

子目标B:基本写作知识的研究。包括怎样科学的识记单词,提高正确拼写的效率,怎样精练讲解标点符号,提高正确运用的能力,怎样强化操练方法结构,提高正确表达的水平等方面的答案、策略方法。

子目标C:扎实写作训练的研究。包括:造句、句型转换、看图写作、写信、读写结合等方面的训练方法。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尊源求拓原则。教材是英语学习的导向,有效地利用教材知识,以教材的单词、主句为本,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组织命题引导,从而使英语写作与英语教学更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 竞争合作原则。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互进,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学生互相合作,小组间进行竞争,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加了学习的效率。

3、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小学生为出发点。

4、 尊重学生作品原则。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的,对自己的作文更是珍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作品,仔细批阅,给予充分合理的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的主要策略

1、理论知识学习,为研究做知识储备。

2、对学生进行“现阶段有哪些英语写作困难”、“是否喜欢老师现在的教授方式”及“希望老师怎样教授”等问题的问卷调查,决定实验重点。

3、单人备课,集体说课讨论。

4、集体备课,推出公开课,研究教学现象及效果。

六、研究的成果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成果进行汇报:(一)良好写作模式的培养

1、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布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2、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爱好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爱好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爱好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奇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重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基本写作知识的充实巩固

1、单词卡片的应用。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卡片记忆,就是让学生自制词汇卡片,写上单词的词性、词义,搭配等,看一面,识记另一面,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词汇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闲暇零星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单词卡片的有效利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听音找词

学生准备好单词卡片,教师说出任意单词,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

教师说出某一物品的名称,学生找出该类物品的卡片并读出单词。

教师把卡片摆放在黑板上,教师说:Where’s the        ,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2)你说我猜

教师将单词卡片背面朝上放好,教师抽走一张,学生猜少的是哪一张卡片。

教师任意抽出一张单词卡片,快速闪一下,学生猜单词。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摸一张卡片,用动作、手势、肢体语言等将单词的意思表演出来,另一个学生猜单词。

 (3)摆放整齐

教师读单词,学生将准备好的单词卡片按照教师读的顺序摆放。

教师读单词,持卡片的学生按教师读的顺序在教师前面站好,其他学生检查顺序是否正确。

将卡片在地上摆成一行。两名学生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家如果能够读出卡片上的单词,就向前跳一步,否则不能前进。

   2、利用有趣的游戏,增强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常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开启心智,找到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如果能采取一些情景化的游戏,记忆单词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且带创造性的趣事。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做游戏,只要运用得法,就能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比较记忆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就很难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这里介绍的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有些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以旧带新的方法,利用旧单词的拼写,比较学习新单词。如:bus—but,come---came,seven---eleven,man---many等。这种以比较的形式出现生词,能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便于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快速记忆单词。

4、分类记忆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如果能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分类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爱好而异,灵活多样。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就容易巩固,记忆,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归纳,还可以按科目名称、时间、数字、季节、动植物、职业名称等归纳分类。采用归类的方法,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一并学习与之相关的同类词。

5、通过表演识记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让学生通过表演识记单词。让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加上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加强情感的表达。比如学习swim,go swimming,其中swim是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编儿歌,编动作上台表演的形式。有的学生编成:swim,swim,s-w-i-m,swim,I like swimming.Let’s go swimming.并配以动作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三)培养扎实写作的能力

1.扩展语言输入,奠定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写作是语言输出,应建立在语言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关于主题信息的知识输入,就很难实现正确的语言输出。

(1)背诵范文,积累素材

课文是提供给学生的最好范文,背诵课文又是一个积累语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它有理解、感悟、鉴赏和记忆四个阶段。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诵读过程中学生感悟内容,内化语言,提高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量会不断增大,而语言的内化是语言输出的基本保证,写作时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困难。但在农村的大部分学校,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说点英语外,其他时间说英语的机会就不多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背诵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当然,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如理解记忆,形象化记忆,归纳分类记忆等等,以免使背诵走入误区。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也都会在坚持背诵中慢慢领悟到的。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背诵会成为英语写作有效的方法之一。

  (2)用好听力,精选素材

教材每单元的课后听力练习往往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从中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听懂和复述听力内容,掌握材料中出现词组和句型。

  (3) 扩充阅读,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学好课文中的阅读材料以外,应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最好是与每个单元的话题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及句子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进行有效指导,扎实写作训练

(1)以“词”突破,循序渐进

词汇学习是基础,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词汇量的多少是一个关键。

(2)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及时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限时作文。课堂限时作文的内容设计最好紧扣课堂教学的进程,这样也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审题立意,细观导言

在小学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过程多于关注结果,教师要做好写前的“导”,指导学生熟悉与作文题意相关的词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平时的锻炼中不断提高写作技巧与写作兴趣。

  3.利用互动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合作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要求组员通过交流思想,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抓住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终获得写作素材。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小学生英语写作是一个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它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高。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全班分享来完成写作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增加写作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 。

4.多元评价机制,优化习作批改

(1) 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文达到较高水平,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文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修改作文,逐次提高等级的评价策略。当作文发给学生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教师还可以在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

因此,评价学生的写作应自始自终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到乐于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2) 善抓典型,当堂批改

我们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在一起,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单词拼写是否有错误、句子表达是否错误以及句子结构合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要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可能比教师批改的效果好。

(3)同伴合作,相互批改

同伴批改是指学生相互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修改建议。在实践中发现,同伴批改学生都能发现对方文章中的主要毛病,并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此外,同伴批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内化英语写作技巧。这种方式批改作文,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在同伴的反馈中,学生一方面同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评判他人作文使自己受益,取得进步。

 

 

七、研究成绩。

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对小学英语作文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教师得到了一批教学研究论文构思。

 2、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关于英语学习的作品增多,学校编成《锦程》一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2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学 早期阅读 实践研究 阅读能力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一观点与国际上儿童语言教育研究提倡的“完整语言”教育是一致的。

综观我国学前教育界对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幼儿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上比较集中;而从幼儿园教师角度出发,对自身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家园同步、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研究力图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家长几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主题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呈现的一种主要样式,而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都取之于幼儿生活实际,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阅读活动会引发或产生某个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多样化阅读幼儿会自主探索寻找主题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信息;通过阅读能解答疑问……阅读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工具”作用。因此,我园整合主题活动探索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幼儿发展。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课题实施的二年中,我们着重以阅读材料的选择、兴趣的激发、多元阅读的手段和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从多层面、多角度开展此研究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将早期阅读渗透于幼儿的主题活动之中,以“读”为本,开发智力,完善个性。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但有利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迅速地、大量地、有效地掌握书面语言,而且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本园质量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2.概念的界定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而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是通过对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标志、文字、电视、录像等),让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其范围是很宽广的,而不是仅局限于图书阅读

3.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纲要》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2 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神经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听、说、读、写各神经中枢在幼儿5岁时已趋于定型。从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阅读神经中枢的发育先于说话神经中枢。

3.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0-2岁婴儿的学习是围绕简单的感觉和运动进行的,2-7岁婴幼儿的学习是以感知觉的体验为中心的,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婴幼儿后期的学习已形成语言、符号与生活体验的初步沟通。这种基本能力会逐步把以条件反射为主的幼儿转变为有智慧、有体验、有自己思想的学习者。

3.4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研究内容及目标

4.1 研究的内容:“主题活动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主题活动中多元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4.2 研究目标:树立以幼儿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思想。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家园同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感受、倾听、想象、思维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

5.研究过程:(四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 2006年10月――11月。10月周小燕园长提出此课题方案,并得到国家级立项 。主要着重于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课题的研究意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分析我园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具体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计划。帮助教师确立子课题。

5.2 第二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7月。各子课题教师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积极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5.3 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前阶段小结反思的基础上,开展示范课互动交流;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教师相互交流看法、畅谈体会,达成共识。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如:课题实施交流会、评优课活动等。做到一人上课众人评,评课形式多样化:结对子评、自评、互评、书面评,促进了观念与实践的统一。

5.4 第四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课程体糸。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结题。编辑论文集、案例集、影相资料等。提炼、形成个案、撰写结题报告。

6.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基本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观察、谈话等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活动开展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不断反思。

7.实施途径

巧设阅读环境、巧选阅读材料、巧用阅读形式、巧挖家长资源。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主题活动之中,起着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创设环境既是起始环节,又非静止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观察调整,环境和材料的提供并非一次性结束,而是变化地、动态进行着;阅读内容和形式之间互为条件又相对独立,这几个环节在主题活动的良性催化作用下互为补偿又交互融合。

7.1 巧设阅读环境――营造生活化、趣味性、互动性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7.1.1 巧设生活环境:我们将文字自然、巧妙地溶入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之中,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如:在活动室及走廊的墙面上展示图文并茂的故事连环画;将经常出现的文字尽量配在材料标志说明、主题网络展示之中。在幼儿园,幼儿有其自己的毛巾、杯子、小床等物品,在这些物品的旁边我们会写上幼儿的名字,目的是让幼儿记住自己的东西是在哪个位置的,而不会用错物品。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快速辨认自己的名字,还能认识同伴的名字。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楼梯口写上“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不挤慢慢走”等。让幼儿感受文字环境,尽量理解文字含义,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

7.1.2 巧设游戏环境:《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幼儿的游戏环境。如:在角色游戏“医院”中,我们会张贴一些除了“医院、安静”等文字外,还有各种医院中的标记“禁止吸烟”等。又如:在“超市”里,我们会张贴一些有关各种物品的代号和价格。8月份在北京举行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找准着一教育契机,在建构游戏“奥林匹克公园”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构建并在建筑物中贴出相应名称,如“水立方”、“鸟巢”、“奥运新村”等。通过幼儿与游戏环境的巧妙互动,又掌握了更多的阅读内容。

7.1.3 巧设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孩子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决定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从孩子熟悉的学习背景导入。根据阅读开展的需要和幼儿一起探讨和实施,让环境与孩子巧妙互动,如: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我们巧妙设计好活动室有明显季节更替特征的墙面――春天来了,桃花和柳树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青蛙和小蝌蚪是孩子们自己画的。这些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情境的墙饰,无声胜有声,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孩子们对于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看看、讲讲、互相讨论:“看,桃花开了”、“呀,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那么多的小燕子!还有柳树的叶子。”孩子逐步从连词成句、到说一段话、直至一个故事。与该环境相对应的阅读游戏活动是字图配对。如:孩子们可以在相应的墙饰旁边,找到相应的汉字贴上去读一读、认一认“蝌蚪”“青蛙”“小燕子”,也可以做成相应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小蝌蚪找妈妈”。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直接体验,不但可使阅读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故事中的角色由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分配,充分体现了孩子自主阅读、自主表现。

7.2 巧选阅读材料――选择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时代性、多元化阅读内容。

慧眼识“材”,良好的阅读材料是确保孩子快乐而有兴趣地投入阅读活动之根本所在。那种“买进篮里便是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要深入孩子的世界,审视他们的身心特点,剖析其选择图片、图书等的心理倾向,为孩子慧眼识“材”。选材要画面美观、形象、清晰,色彩鲜艳,装帧结实牢固,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特点针对性地选。例如:托小班的幼儿,适宜提供角色少、形象真、色彩鲜、背景简的画面造型,同时画面内容要具有亲情性、生活性、节律性,如:虞运来的《小河》(小河,说话,哗哗,哗哗。问它,说啥?有鱼,有虾),同时页数也不宜太多,象《婴儿画报》这样杂志投放阅读角是十分适宜的。而中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阅读的材料不管从品种、内容来说,都不能过于单一,涉及面应更广一些。

选择阅读的作品要有时代气息,多一些家乡、社会变化发展的信息,体现时代性、多元化,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感受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另外,对于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作品也应该让孩子欣赏和阅读:古诗、诗歌、散文、故事……欣赏和感受各种文学体裁,让幼儿从小接触不同思想、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阔幼儿的视野,在不同的作品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比如智力游戏:我选择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蓝猫淘气3000问》,我设计了“淘气蓝猫去闯关”的课件,孩子们边观赏阅读,边思考问题,答对了电脑中就会出现奖励的掌声和五角星,然后在继续闯关,直至胜利,孩子们始终兴处于兴致勃勃、积极思考的状态,促进了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7.3 巧用阅读形式――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整合化、动态化。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对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视,未来的早期阅读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特点,早期阅读的形式将更趋向多样化、整合化、动态化。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相结合:(1)实物阅读的形式和图书阅读形式相结合,带领孩子走到户外,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马路上、广告牌上、超市里的各种标志都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去阅读,在散步、参观、游览中也可以进行随机阅读,其特点是动态性、随机性、富时代气息;(2)集体阅读与个别阅读相结合,有利于进行个别教育,促进全体幼儿发展;(3)集体阅读与亲子阅读相结合,亲子阅读活动即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尽快提高,同时家长和孩子近距离眼神、动作、言语交流、肌肤相亲,他们分享亲情,分享了解彼此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的形式将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发展。

8.2 实施有效的多元阅读,幼儿阅读能力增强。

8.2.1 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在主题活动背景下,阅读活动的范畴更为广阔,既蕴涵了丰富的语言经验,又融合了科学、社会、艺术等多元知识体系,为幼儿全方位学习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8.2.2 有助于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它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幼儿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或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不同个性的幼儿从互动中取长补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询、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能力。确立了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了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有效培养幼儿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等良好个性。

8.2.3 有助于改善幼儿的阅读行为,语言发展水平提高。为学习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经过近三年的教育实践,幼儿的阅读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他们选择图书的目的性更强,选择的题材也更广泛,除童话、故事、儿歌类外,综合类也占了一定的比率;阅读时更投入,会有序地翻书,喜欢边看边讲,看书时的专心程度也大大提高;对阅读内容的观察更全面,理解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开拓了幼儿的视野。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图书和辨认汉字,为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作好了前期准备。通过爱上阅读,使孩子同时学会爱的方式和爱本身,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使孩子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更多阅读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我们发现孩子们思维活跃,活动课上发言积极,对于某些问题,敢于质疑答疑,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认知能力明显提高了。同时,早期阅读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每个故事、每个汉字都是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途径。他们热爱尊敬父母、长辈,团结关爱同事,爱祖国,性格活泼开朗,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8.3 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是实施早期阅读教学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我们通过教育科研,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研究水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也提倡教师阅读,结合教师现状,实行了三个通过: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书籍创造阅读条件;通过“读书品文”、“好书推荐”等促使教师去看书;通过阅读心得交流、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组织、例式研讨让教师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逐渐在园内形成一种 “书香”氛围。同时,“书香”也浓厚了我园的教研氛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开课、研讨交流活动,并在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三年来,课题组坚持定期例会,学习理论,设计活动方案,制作教具、学具,编写园本教材,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浅谈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建构多元互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浅探》》、《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等在国家级课题研究中期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段柳虹、潘秋荣老师执笔撰写的案例研究获福建省案例比赛一等奖,赖玉珍老师撰写的《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前阅读能力》一文在市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论文评比获一等奖并出书刊。周小燕园长被评为国家级科研先进个人,她还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教师;潘秋老师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潘秋荣、赖玉珍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者。

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本课题研究已经历时三年,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对三年教学实践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提炼出“优化环境、材料选择、师幼互动、有效整合、家园共育的五大教学原则,探索出“集体教学、区域阅读、渗透阅读”等几个有效的教育途径。并形成3―6早期阅读教育方案,内容包括各年龄段的教学要求,环境创设要点、集体教学预设内容和活动设计、各年龄段年段活动设计等。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倾听、发展语言、增进理解、提高想象,在阅读中学会做人。

8.4 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家园共育效果好。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财富,在整个早期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家庭资源的可利用性,努力使家长和我们一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着、合作者、引导者。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表现为教学活动,而在家庭则表现为一种亲子阅读活动,它使成人和孩子之间乡村了温馨、和谐、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早阅读活动的价值,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获得发展,家长们也在我们的引导下参与并重视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主动,大胆地在家庭中创造性开展早期阅读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个家长的创造性,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教学成果,积极探讨和交流,并在积极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策略加以总结和推广,以便使更多的家长,能从中得到启迪,也使实践过程能更有效的加以实施。通过推广和交流,也可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和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我们将每一个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达在班级的网页里,让家长在与幼儿进行完亲子阅读及拓展活动后,会把孩子的表现、收获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上传给老师。这种积极的亲子互动,家园互动,不仅促进早期阅读活动的发展,也促进了家园关系的和谐。

为了使早期阅读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我们会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早期阅读内容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及幼儿经验积累做好铺垫。如:在他们是谁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他是我爸爸》这一阅读活动,我们邀请在交警大队工作的家长,用生动的方法向幼儿介绍了交通方面的知识,使孩子们受益非浅。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集体,这不仅拉近了幼儿园、老师、孩子的距离,也促进了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我们将幼儿带出幼儿园,走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从而进一步解放幼儿的双手、头脑、眼睛、嘴巴、时空和空间。在幼儿春季踏青、秋游赏菊、观落叶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读一些商场、游乐场所及各种花卉、不同品种树的名字,如“三元阁”、“北山公园”“龙潭公园”提高了幼儿的认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9.课题研究后一点思考

9.1 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主题活动开展阅读活动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的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9.2 对家长素质的再提高。家庭是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场所,3―6岁的幼儿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是否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质量的高低,是构成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然而每个家庭的差异很大,家长素质的高低不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给教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9.3 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教师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学修养对本课题的实施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4

近年来,市、县领导大力支持推广“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迅速成为典范。如何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促进每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山东杜郎口中学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朴实理念。

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个别差异越来越悬殊,很难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赞、可模可创。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可模可创:

1.课堂教学细节落实到位

杜郎口有个规定:不能说现象,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具体的例子来教育师生。不点名、不事实的批评是废话。如:XX教师上课时发动学生不到位,XX学生那个字写错了,XX学生没有予以纠正。不允许作虚的要求,如某年级有三位同学没有完成预习作业,今后注意。这样不行,必须说清楚XX年级XXX同学。XX班,XXX节课预习作业没有完成,什么原因要说清楚。每位领导,每位教师,每位同学不需要考虑所谓“面子”,入木三分,直来直往,久而久之,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2.坚持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

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魅力无穷的,但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发言权。对于每个实施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无疑是个挑战。杜郎口中学推行“10+35”的课堂模式,全面推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合作预习,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反馈落实到位。

(1)预习

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其预习课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同学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作准备。传统课堂中,一般老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教师很难保证及掌握学生预习的质量,杜郎口中学把学生分成4位或8位一组,没有孤兵作战,平行分组,交叉预习,保证了预习质量,达到合作预习效果。

(2)展示

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争取发言,发言人慷慨激昂,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深度各不相同,但通过发言,每个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培养。这种模式的展示,发挥了“举一反三”作用,在教师关键点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钻研,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各自完成自选的分层学习内容,达到各自的目标。

其实,我们主张分层教学类似于杜郎口模式,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得到动态的信息讨论,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递进。

(3)反馈

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预习课、展示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深入小组及时查漏补缺,以引领学生高效、快速地达成目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不厌其烦,有始有终。

一个再优秀再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不同的领悟力,正是由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敬业与谦虚,才能耐心地实施。看起来似乎教师“被动式”地上课,却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

三、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2.确立新的学生观

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权、发言权、创新权。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呼唤与滋润心灵的过程,让学生真情流露,亲师信道,促进学生更好的主动发展。

3.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

教师走下了讲台,不采用学生举手发言,不采用固定座位形式,不唱独角戏。怎么方便学生的发展,就适应学生的发展,这种“不规则”的教师角色转换,让不平等荡然无存。

4.确定新的学校观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美术素养 艺术化生存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美术教育树立了“大美术观”。现代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基础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纯画画目的、制作目的的形式较多,而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达需要、能力培养需要而进行美术认识、美术设计、美术探索的意识较弱。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技术的学习,真正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多数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识去思考、用审美去选择。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艺术创作家,但是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欣赏家,有品位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

2 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2.1 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2.2 实践价值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1)使学生有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真正的领略美,并能转化成内在的精神。(2)关注多元文化艺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传统艺术的学习中,感悟民族文化,在美术学习中完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是艺术家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3 概念的界定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美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4 研究的内容

(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

(3)技能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4)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5)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年级为主,二年级和其它年级也做了实验,很多案例的设计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级。目的是在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后就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

5.2 实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理解实际问题。(2)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美术教学理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3)个案跟踪法:选定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素养的提高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4)反思总结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

6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研究成果

6.1 课题从2008年12月开始学习相关理论

调查论证、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把握最新研究趋势。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对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的调查分析,学习领会课题现状、内容、价值,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课题并用以指导课题研究。

6.2 研究过程探讨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资源,每周研究一位画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亲近大师,向大师学习的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我象大师一样画”作品展示。(2)精心编写教材和教学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3)创设美的情景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感受文化,在美术课中走近文化的学习。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感悟文化与历史以及对生活中美的寻找,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4)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5)拓展美术课堂内容,提倡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促进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多维化整合。(6)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课堂评价,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鼓励性评价方式。

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1)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广泛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尹少纯老师的《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李泽厚的《美学三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丰子恺《子恺漫画选》、浏览陈丹青的《退步集》等。(2)艺术是相通的,单靠阅读专业类的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中来汲取营养。

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1)暑假带部分学生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感受和体验徐州六千年的文明历程,和感悟辉煌灿烂的徐州两汉文化。(2)校园内外的写生,9月举办了假期学生写生作品展《我们写生去》。(3)暑假7月29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颁奖”礼。10月17日带三名学生参加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祖国发展我成长”的颁奖仪式和优秀作品展等。

6.3 研究成果

当然,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学生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应该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贮备,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过程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了解。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3]G00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主宰意识很难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不满意等。为此,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如今已是2014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摒弃固有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合作观,与此同时,还对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转变教师固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教学方式的多维要求,才能使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学情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案例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常规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的收集,常规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与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探究出符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们都能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对教师教学等多维度的要求。

问卷显示,96.1%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认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要求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对教师负担有所增加;73.5%的教师能基本把握新课程改革。可见,当今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准确的定位。

2.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情况

(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情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进而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深入课堂观察、参与常规教研活动、走访调查,了解到有近20%的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教师教的好,学生就能进步;认为语文学习靠学生,老师关系不大的占到10%;认为语文学习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0%。可见,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在多媒体运用及其他教具使用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结果显示,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具辅助教学,使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景,又增大了课堂容量;13.5%的教师偶尔使用;6.5%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问卷结果中显示,44.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就是现代教学技术;40%的教师选择了语文专业知识不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3)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课堂观察及常规教育活动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以前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几乎不评价或评价少、形式单一,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很好把握评价时机,评价语言中肯、委婉,以学生为主,采用适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采用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方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通过课堂观察、常规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的教师能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坚持适度有意义的讲授,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中,66.9%的教师选择“讨论法”,选择“讲授法”的教师占到12.5%,90%的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不固定,课堂上比较关注让学生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能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思考。

五、问题探讨:

首先,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效课堂实施学校有限;家校联系少,家长对高效课堂认识程度参差不齐;老教师较多,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专业知识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本乡所属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多与兄弟乡校交流,全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潘瑞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青春岁月.2011

[3]周健仁.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4]陈华红.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