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点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点设计论文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1

1.1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

要先遵循满足建筑物基本功能的节能原则,即需要满足建筑的基本照明亮度、空调温度和建筑内部楼道畅通无阻等日常基本用电需求。另外,还要满足现代化特殊工艺的要求,例如,在一些大型娱乐场所中,需要设计一些独特的照明系统,以提高亮化程度,满足工艺照明的需求,同时还能起到亮化、美化的作用。

1.2充分考虑经济效益

电力节能活动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科学开展。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避免盲目性,不能因为过度节能而浪费不必要的资金,增加运行成本。

1.3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耗费

对一些高层建筑而言,由于楼层较高,内部人口较多,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其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隋况。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效调查高层建筑中的日常能源使用情况,详细掌握每个环节对能源的使用程度,进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减少无谓的能量消耗,在不影响建筑物内正常使用电能的前提下,减少用电设备,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2建筑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2.1配电系统中的节能技术设计

在设计配电系统时,相关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容量、配点距离和电气设备的功能、特点等内容合理设计,尽可能地缩短变配电所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这样做,不但能够大大节省输电材料,还能够有效降低输电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从而发挥出节能的作用。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合理选择电源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改变变压器的结构设计,进而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另外,在完全放电的状态下,电容器才能充电。如果电容器中还有电就充电,会增加电能的耗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这种问题出现。

2.2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根据我国目前照明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设计理念老旧,不能满足当今建筑对于照明设计的需求,例如建设的工程中灯具选择存在很大的问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光照环境混乱,照明启动器还有照明方式的选择并不适用于当前建筑工程,对于电器线路的分布也十分的混乱,没有相对合理的规划,最终导致照明系统不仅耗能量巨大,同时照明效果和综合服务性能也很差,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照明系统的正常需求,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绿色照明理念在新时期被提出来,绿色照明对于整个照明系统有着多方面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在电能的损耗上大幅度降低,同时不能影响人们对于照明系统使用功能的需求,详细的描述就是绿色照明无论在照明强度还是相应的光色上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人们的照明环境健康稳定,从而提高大家在照明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避免能源浪费现象,同时要注重减少投资消耗。

2.3降低线路和产品的电能浪费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2

在我国,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的上下公共空间,一直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城市进行发展,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对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发展空间之一,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的利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将其作为城市生命管线设施的共同沟,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土地资源问题,同时,还能保证各种传输管道的安全性。地下电力隧道的建设对于地面之上的市民生活影响非常小,因此,能够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然而,这项技术在我国目前的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尽快对其进行研究,寻找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2电力隧道结构设计

2.1电力隧道地层荷载研究

当前,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主要为以下三种:主要荷载、特殊荷载和附加荷载。主要荷载指的是一种具有长期作用的荷载,包含地层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等,而附加荷载指的是不经常作用的一种荷载,其包含施工荷载等,主要是由一些施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造成的。最后是特殊荷载,其指的是一些由于特殊的原因,像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荷载。以上所说的荷载是所有的隧道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的,除此之外,还有像地层的压力等都会对隧道形成一定的荷载。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渐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周边的围岩和支护结构两个部分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对于周边围岩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用在结构上,承担一定的荷载;另一个作用是作为结构的一部分。根据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模型设计,可以将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经验设计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过去的设计经验,然后比对当前的建筑工程进行相应的隧道建设,另一种是约束法,其主要是根据现场的数据测量,将测量数据作为基础进行地下隧道的设计,第三种是作用和反作用模型,在这种模型中,通过弹性地基圆环计算公式等,对需要进行建设的隧道结构进行计算,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最后一种是连续介质模型,这种模型中包含了解析法和数值法两种,通过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得到最佳的隧道设计方案。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荷载—结构模型的设计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进行考虑,其中,作为承载主体的是支护结构,而地层仅仅是在地下结构上产生一定的荷载,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在荷载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内力和变形。在进行设计时,将围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然后通过弹性支撑实现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约束,而对于围岩的承载能力,则需要在围岩的压力和弹性支撑约束能力确定后再进行考虑。在这种模型中,围岩所能承载的能力越大,支护结构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则越小,相应的,弹性约束支护结构的变形反弹力就越大,总的来说,支护结构的作用就显得越小。

2.2电力隧道断面的选择

电力隧道在进行建设时,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因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电力隧道断面,每种断面的用途和优势各有不同,为了选择最合适的隧道断面设计方法,需要对各种电力隧道断面进行数据测量和整合,从而找到最佳的受力情况。电力隧道断面的形式主要分为七种,分别是直墙无仰拱形式和直墙仰拱形式等,为了能够得到不同断面的数据,需要利用AB-SYS14.0软件对电力隧道进行相应的模拟,然后根据荷载的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隧道断面图。通过对电力隧道断面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断面。根据数据显示发现,圆形断面和上下层断面形式具有更小的弯矩,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较小,具有较大的安全性,更加适合于浅埋暗挖电力隧道的建设,因此,在进行该种隧道的建设时,需要优先考虑这种断面,能够增加电力隧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在电力隧道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对电缆进行维修工作,在电缆出现故障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维护,保障了电力的正常传输。

2.3平面线路的规划

电力隧道线路的规划需要根据中心城区的电网分布情况等进行确定,尤其是对于中心城区的电力隧道受地下建筑等的影响较大,在进行电力隧道的建设时,需要同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寻找合适的线路走向。在路径规划基础上,隧道内电缆的合理布置也尤为重要。电力隧道在进行选择时,一般会沿着城市中路幅宽且长度较长的主要干道,这样在电力隧道内的电缆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维修。如在路电力隧道中,北起新疆路,南至复兴中路的电力隧道,有一段隧道会穿越南京路地下行人通道和苏州河,然后通过一些著名的建筑物,对于顶管轴线的平面直径最小要求在300m以上。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发现,电力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阻碍,这时,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工作井来减小建设过程中隧道的转弯半径,从而满足线路的走向改变。为了减小建设过程中的难度,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在进行线路的选择时,需要将规划的道路网作为基础,然后选择合适的隧道走向,在走向选择完成后,将其进行统一的建设和规划。其次,电力隧道应尽量选择在市政道路的下方一侧,且方向一致,在进行建设时需要距离道路5m~10m,这样能够保证工作井的位置同高层的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最后,隧道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耗费财力的工程,因此,在进行线路的选择时,需要选择尽量简短的路径,这样既能保证线路沿着直线进行,同时,还能保证电力隧道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建设成本。

2.4电力隧道设计的新技术研究

随着电力隧道的作用被发现,其在建设中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当前,双孔电力隧道以其断面的巨大优势,使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其模拟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结构更加适合电力设施的运行,在进行开挖过程中,地层的变化和地表的沉降均能满足该技术的应用。其中,整体式的双孔电力隧道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进站道路地下空间,从而使地下的建筑物不再需要进行迁改,这样大大节约了工程的投资,也保证了设备运输的安全性。

3结语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3

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就是指在无人机上装载的用来监察的设备,设备安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完整的监察图像。在无人机载光电平台中,有很多载荷,这些载荷需要一种稳定的环境来确保监察图像的质量,因此,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系统。无人机载光电平台的结构和性能等对无人机的整个工作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无人机载光电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性能问题,使得光电平台的结构紧密完整,满足无人机的系统工作的需要。目前无人机常用的光电平台框架结构有二轴二框架稳定、三轴三框架稳定等等,稳定的光电平台结构紧密、体积小,使得无人机的整个工作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无人机载广电平台除了有稳定的结构,还要优化外框架结构,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无人机在光电平台的质量,外框架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得到优化,在满足无人机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质量。外框架优化设计之后,质量减少,对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外框架优化后无人机还可以在震动的环境中使用。

2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设计思路

由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飞行阻力,从而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了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时间,研发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工作过程就是:当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在正常工作的时候,升降结构可以伸出机外;当无人机载光电平台结束工作的时候,升降结构收入机腹,以减小无人机的飞行阻力。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质量问题,也影响着无人机的续航能力,目前,升降结构使用碳纤维铝蜂窝夹层的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铝合金材料,质量减轻了几千克,使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无人机载光电平台的升降结构是无人机工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设备,它的操作简单,却是整个工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假如升降结构出现问题,无人机的工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无法开展工作。因此,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设计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2.1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工作原理

目前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类型主要有:连杆机构、链轮机构等等,在无人机中使用的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设计原理也是特别简单的,只要满足稳定性强、刚度强就可以。升降结构的工作原理就是:当电机轴开始旋转,电机轴上的齿轮也会随之旋转,从而大齿轮和丝杠也开始转动,丝杠上的丝母沿着丝杠的轴做直线运动,升降盘和丝母连接在一起,通过丝母的运动,升降盘也得以升降。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工作原理简单,功能简单,除了工作时间,升降结构只需稳定就行,因此,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设计思路应该满足:稳定性强、坚固等等。

2.2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设计思路

由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工作原理可知,升降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首先满足稳定性强、坚固的要求。此外,由于无人机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质量应该尽可能的轻。这样说来,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自身承重应该尽可能增强,自身质量要尽可能减轻,研究表明升降结构的自身质量约为承重质量的0.17,这就表明升降结构的设计应该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满足。在升降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不应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而是采用了四根丝杠,这样当电机通过齿轮旋转带动丝杠转动时候,也带动另外三根丝杠同步旋转,从而带动升降盘上下运动,四根丝杠的设计思路是每一根丝杠都既可以起到承重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四根丝杠的设计方法,不仅仅增强了无人机载光电平台升降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又减轻了升降盘的质量,这样比传统的两根丝杆升降结构更加稳定。丝杠的设计上,采用了梯形的螺旋纹,这样以来可以减小因摩擦造成的缝隙。此外,为了保证丝母的锁定功能,还要采用单头的螺纹。升降盘的设计应该采用一种质量较轻的材料,目前一般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这样的材料承重能力强而且自身质量较轻。

3结语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4

零件卷圆尺寸为R=3mm,无精度等级要求,因此公差选用IT14级,采用无芯棒卷圆的方法。考虑到零件送料顺利、制件的平整性和后续工位的加工,采用横推卷圆成形的方法。应用斜楔和成形滑块组合,选用斜楔的角度为45°滑块的水平行程s和斜楔随上模下行接触的行程s1均取为10mm,斜楔滑块的尺寸和结构如图7所示。

2胀形加工

压凸包成形:条料在平板毛坯上的局部压凸包。压包方向与冲裁方向相同,模具中采用正向压凸包结构,即凸模在凹模固定板上,凹模在下,通过浮顶送料的托料杆将条料顶起,从而保证更有效地脱模,不让压凸包整形成形后的零件粘在压凸包整形凹模上[4]。模具的结构尺寸如图8所示。

3凸模长度确定

确定凸模工作部分的长度时,应充分考虑模具整体设计方案,一般长度要选择合理,太长凸模工作时会变形、不稳定,无法保证制件的冲压质量,容易发生事故导致凸模损坏、折断。制件有冲裁凸模和弯曲成形的凸模,还有一定数量的导正销和斜楔,其工作时间不同,凸模长度不能设计成同一个长度。一般凸模的长度尽量取整数,结合模具的使用寿命预留足够的刃磨长度,若刃磨多次,凸模的长度太短则无法使用。凸模的长度计算公式为:L=Y+t+H3+H2+H1(3)式中L为凸模的长度(mm);H1为凸模固定板厚(mm),H1=22mm;H2为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对于冲裁凸模取5mm,对于压弯凸模根据零件弯曲高度取11.5mm);H3为卸料板的厚度(mm),取H3=20mm;t为工件材料厚度(mm),t=1.5mm;Y为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之间的长度,通常选在15~20mm之间,此处确定15mm;以最短的预弯凸模为基准,其他凸模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长度适当增加的调整。将各数据代入式中得:预弯凸长度:L=22+15+20=57mm;冲裁凸模长度:L=22+15+20+1.5+5=63.5mm;侧刃的长度:L=22+15+20+1.5+7=65.5mm;压凸凸模长度:L=22+15+20+1=58mm;弯曲凸模长度:L=22+15+20+1.5+11.5=70mm。

4模具导料及顶出装置

多工位级进模中,不仅有冲孔、冲槽、预弯、弯曲、卷圆成形、压凸、分离等多个工序,该级进模具有较多工位,在模具送料过程中使用导料装置和侧压装置,以此保证坯料不会偏离其送料进给方向,使冲压能准确无误的顺利进行。结合冲压加工的具体情况使用导料板导向。由于电视机限位块零件有预弯成形,为保证送料顺利进行,须使用浮顶杆。浮顶杆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随着冲模凸模下行向下运动时条料紧贴凹模,完成冲裁变形工序;当凸模上行时,弹簧将浮顶杆和条料顶起送料。浮顶杆一般为阶梯状也有导料的功能,如图9所示。

5模具装配图

依据前述模具各个主要零部件设计,绘制出模具装配图,如图10所示。开模时,上模部分随着模柄向上运动,弹性卸料组件中橡胶向下弹压卸料背板,卸料板将卡在凸模上的条料卸下。闭模时,上模部分向下运动,导正销进入导正孔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上模部分继续下压,卸料板压住坯料,上模部分继续下压,橡胶压缩,并逐步冲制出电视机限位块零件。

6讨论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5

配电系统的基本单元是馈线。馈线的首端经过高压降压变压器与高压配电网相连接,末端经低压降压变压器与用户相连。我国馈线电压等级大多是10kV,每条馈线上线路成树状分布,以辐射形网络连接若干台配电变压器。馈线的不同位置分布有若干负荷,这些负荷种类繁多,随机性大,要准确地描述比较困难。为方便研究,文章采用静态恒功率模型来表示各节点的负荷。考虑到配电网电压较低,线路长度较短,设定以下假设条件:各节点负荷三相对称,三相线路间不存在互感。然后将所有线路阻抗均折合到系统电压等级,得出馈线模型,见图1。在图1所示系统中,分布式电源注入前m节点电压为:可见节点电压与线路输送的功率紧密相关,而线路输送功率取决于负荷功率,假设在m节点接入容量为PDG+iQDG的分布式电源,相当于改变该节点的负荷功率,其节点电压变为。由式(2)可知,该节点注入分布式电源后,节点电压与线路传输功率发生改变。集中供电一般采用辐射状的配电网,稳态运行状态下,馈线电压沿潮流方向逐渐降低.接入分布式电源后,馈线传输的功率减少,抬高了馈线上各负荷节点处的电压,这可能使一些负荷节点的电压偏移超标,节点电压升高多少取决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总容量大小。接入点电压Vm必须小于电压偏差要求的最大电压Vmax,整条线路上电压才能满足要求。

在1节点、8节点、17节点接人容量为1000+j500kVA的分布式电源,其节点类型设为PQ节点,进行潮流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不难发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电压水平,其接入位置与节点电压幅值密忉相关。相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在配电线路的不同位置,对线路的电压分布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接入点越接近线路末端节点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大,越接近系统母线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小。因此,在配电网规划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性质、容量确定合理的接入点,确定合理的控制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2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

2.1分布式电源的分类一般可以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类型、所使用的一次能源及和与电力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分类。按照技术类型可分为小型燃气轮机、地热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具有同步或感应发电机的往复式引擎、燃料电池、太阳热发电、微透平等,按照一次能源可分为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按照与电力系统的接口可分为直接相联、逆变器相联;按照并网容量分,可分为小型分布式电源和大、中型分布式电源。小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大、中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微型汽轮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电等。

2.2微网技术简介微网是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相关负荷、逆变装置、储能装置和保护、监控装置汇集而成,具有能量管理系统、通讯系统、电气元件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自我调节、控制和管理。微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从其内部看,微网是一个个小型的电力系统。从外部看,微网是配电网中的一个可控的、易控的“虚拟”电源或负荷。微网系统如图3所示。

2.3将分布式电源组成不同类型的微网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等几种形式。在城镇配电网中,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发电容量远小于配网负荷,对于这些小容量的分布式电源,采用与附近负荷组成微网的形式并入配网系统,通过技术措施使微网内的发电功率小于其负荷消耗的功率,使这些“不可见”的分布式电源完全等效为一个负荷。针对发电出力达到最大、负荷功率最小的工况,根据发电出力与负荷消耗功率的差值及持续时间计算出需要存储的电量,该电量作为储能装置容量的一个约束条件,再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为微网配置容量合理的储能装置。当出现发电出力大于负荷消耗功率时,将这部分电量存到储能装置中,在负荷功率高于发电出力时,再将这部分电量释放掉。大型的微型燃气轮机多用于需要稳定的热源、冷源的工商企业,以实现热、电、冷三联供,这些企业的负荷稳定,易于预测。微型燃气轮机的发电功率由用户对供热和供冷的要求决定,发电功率也易于预测。这样,以这些微型燃气轮机为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是可控、易控的。将分布式电源纳入到微电网,并将其分为纯负荷性质的微网和发电、负荷可控的微网两种,有效的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潮流不可控的难题,给配电网的调度、运行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2.4微电网接入系统方案纯负荷性质的微网在配网中是一个内部带有电源的负荷,将其接入到配网馈线的中间至末端,可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电压分布,降低配电网网损。当微网内分布式电源突然故障或者失电时,由配电网对微网内的负荷进行供电,此时配电线路潮流增大,微网内的电压会发生跃变,如电压幅值变化超过用电设备允许值,将会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微网内的储能装置将存储的能量进行逆变,有效地支撑电压,避免产生电压跌落,减少电压波动,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当配电网失电时,微网自动脱网孤岛运行,孤岛的运行方式由微网内部自行控制,对配电网的故障分析、检修、试验不产生影响。对于发电、负荷可控的微网,尤其是容量较大的,在配电网规划及接入系统设计时,需统一考虑中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可采用专线接入系统,以确保配电的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束语

节点设计论文范文6

1接地网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1.1改善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

图1是面积为190m×170m的新塘变电站接地网,在导体根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10m等间距布置和平均10m不等间距布置。沿平行导体①、②、③、④、⑤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曲线见图2。从图中可见,不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边上导体①的泄漏电流密度较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平均低15%左右;对于导体②的泄漏电流密度,这两种布置的接地网几乎相等(仅相差0.3%);对于中部导体③、④、⑤,不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的泄漏电流较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分别提高了9%,14%和15%。由此可见,不等间距布置能增大中部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相应降低了边缘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使得中部导体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2均匀土壤表面的电位分布

由表1的计算结果可知,不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能较大地改善表面电位分布,其最大与最小网孔电位的相对差值不超过0.7%,使各网孔电位大致相等,而等间距地网,其最大与最小网孔电位的相对差值在12.2%以上。同时不等间距地网的最大接触电势较等间距地网的最大接触电势降低了60.1%,极大地提高了接地网的安全水平。

表1计算结果比较

布置最大网孔电位Vmax/kV最小网孔电位Vmin/kV最大接触电势Vjmax/kV接地电阻R/Ωδ/%

等间距5.7095.0810.7990.52312.2

不等间距5.5445.5060.3150.5190.7

注:1)δ=(Vmax-Vmin)/Vmin;

2)地网面积为190m×170m;

3)长方向导体根数n1=18,宽方向导体根数n2=20。

1.3节省大量钢材和施工费用

如果按10m等间距布置的新塘变电站接地网,最大接触电势在边角网孔,其值为0.799kV,但采用不等间距布置时,保持最大接触电势与该值接近,这时可节省钢材31.2%,见表2。

2接地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在设计时采用尝试的方法来确定均压导体的总根数和总长度,即先对地网长和宽方向的导体根数n1和n2进行试算,对于大地网一般可采用均压导体间距为10m左右试算,若接触电势满足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再考虑增减导体的根数。如图3所示,当确定了n1和n2后,则地网长宽方向的分段数就确定了:长方向上导体分段为k1=n2-1,宽方向上的导体分段为k2=n1-1,然后按下式得出各分段导体的长度。

表2使用钢材量的比较

布置n1n2Vjmax/kV钢材长度L/m

等间距18200.7996860

不等间距12140.7564700

Lik=L.Sik,

式中L——地网边长(长方向L=L1,宽方向L=L2),m;

Lik——第i段导体长度,m;

Sik——Lik占边长L的百分数。

Sik与i的关系似一负指数曲线,即Sik=b1×e-b2i+b3,

式中,b1,b2,b3均为常数,其确定方法如下:

当7≤k≤14时,当k>14时,

对于任意矩形地网,只要长、宽方向导体的布置根数一经确定,就可根据长、宽方向导体的不同分段k,分别按上述推得的公式布置导体的间距。

3结论

a)采用不等间距布置优化设计接地网,能够使地网各网孔电位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水平。

b)在同样安全水平下,优化设计的接地网较常规布置的接地网,一般能节省钢材量达38%以上,同时也减少了相应的接地工程投资,在技术上、经济上较为合理。

c)从边缘到中心均压导体间距采用按负指数规律增加的新方法来布置接地网,其指数公式的系数b只与某平行导体根数(或平行导体分段数k)有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