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1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学差异;教学策略;学习习惯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差异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
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
二、高一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1.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与教法
高中物理旧教材第一章是力,起点高、难度大,使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头一章学下来,便有一小半打起了弃学物理的退堂鼓。现在新教材把难学的静力学放到了第三章,且适当降低了难度,而把旧教材的运动学拆分为第一、二两章,使之更好地与初中教材衔接,降低了高中物理的入学门槛。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
3.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本届高一我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地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 物理教学 实效性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改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计划、过程。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大胆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找出教学新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效性的内涵
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界定,不同的专家与学者从其自身经验、教育经历、生活背景等出发,给予了不同解释。笔者参阅了大量的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定义后发现,虽然不同的专家与学者给出的概念各不相同,但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归纳为"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之下,学生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是基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等)而进行的概念界定。结合具体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笔者认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物理教育媒介进行整合与创造,进而针对学习者的教育,使教学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二、影响实效性的因素
目前,从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在长期的传统教育过程之中针对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第一,教学中教育者因为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忽视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近些年的高中物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物理学科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被人们人为的划分而成。为了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改革之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我们应当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更好的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果我们的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理念上或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则很有可能忽视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的传授。
第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者缺失对于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往往来源于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在45分钟教学之外忽视了对实际教学经验的归纳。这使得大量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由于未能及时归纳而被遗忘。
第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性较差。从目前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来看,由于我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体制,高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人数众多,这使得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性较差。大量的问题不能够得到较快的解决,这直接会导致许多学习能动性较差的学生长期因为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而逐渐放弃高中物理学习。这是一个需要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实效性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结合上述诸多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不同学科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应当为不同学科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不同学科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交流,充分运用集体的知识来增加不同学科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融合。例如,某些学校邀请不同学科教育工作者就某些特定的题目进行多学科讲解。大大的拓展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以及提升了其思维综合能力发展。
第二,高中物理教师要能够积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物理课堂教学。不断收集教学经验,结合不同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更好的促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例如,笔者每节课下课后,将自己的教学感悟书写在笔记本上,通过大量教学记录,进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只能通过长期不断的教学经验积累,才能够更好的促成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第三,最大限度的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由于我国高中学生人数众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的物理学习实际。那么怎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书写字条的形式进行问题梳理。下课后教师可以将本节课之中学生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下节课或者复习课时进行讲解。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反映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应当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教师一直在其身边,进而更好的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每一位高中物理老师都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取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掌握教学艺术,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冯国中.浅谈高中物理拓展性资源开发的拓展方向.内江科技,2009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4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本身的内容难度不同。
高中物理新教材尽管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从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来看,高中物理仍然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初中教材文字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看懂,容易理解。高中教材文字表述比较严谨,含义比较深刻抽象,学生要读懂、理解比较困难。从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要求来说,初中物理要求学生识记的较多,理解的较少。高中物理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不但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而且要会推导、论证结论,等等。这是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第一个原因。
2.心理状态方面。
首先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学生要有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据统计,83.8%的学生可以适应环境变化,16.2%的学生尚不适应环境变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其次是心理因素的变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高中,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学生有畏惧、挫折及自卑心理,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导致成绩两极分化。学习上放松的学生占64.3%,只有35.7%的学生没有放松。虽然过半数的学生对学习有所放松,但是担心自己成绩落后于别人的学生占80.4%,只有19.6%的学生一点都不担心学习成绩落后,可见80%的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很大。
3.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属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于是形成了初中物理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机械式的“接受”过程。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的能力。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容量大,各部分知识关联性强,则要求高中生要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而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一用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学生就容易陷入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使这些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4.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许多学生在高一初始就表现出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如繁分数、数字运算能力差,依赖计算器,三角函数运算与物理学习脱节,作图不规范,空间想象能力差等。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进入高中后有的知识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结论在初中成立而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在教学时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分,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入学成绩,而应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肯定其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尽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因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1)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典型性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还应学会预习,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并在单元(章)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章)知识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好习惯,扩大知识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做到及时理解错在什么地方,并记载错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缺陷,如果听之任之,这种错误今后就会反复出现。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寻找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加以理解和纠正,这样将有助于知识漏洞的填补。
4.做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的应用明显得以加强与提高,常要运用函数、图像等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所以应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不要依赖计算器,补充与高中物理脱节的相关三角函数,要求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途径
前言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的第一反应是难、偏、复杂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高中物理学科的主要特点,相比于初中物理简单易懂,高中的物理相对更加抽象,所以会有很多同学一进入高三更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这也是影响高中物理成绩的一大因素,所以,对于我们自身言,要想对高中物理的知识充满兴趣,使自己其更加享受物理学科的学习环节,有效的学习途径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中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问题
(一)相关数学知识的储备量不足
要想学好物理学科,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物理问题的解答都必须以数学的知识作为基础,例如高中的函数、高中的数学图像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的物理公式也是由数学公式来进行表述的。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上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数学的知识基础不够牢固,无法做到熟练应用数学知识来处理问题。
除了数学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外,还有物理知识掌握不够,高中物理的很多知识都是要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对一些公式进行推导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但是,我们有时对于该公式的推导仅仅是单纯的进行记录,并不十分了解该公式或者概念所反应出来的内涵,这种理解方式也会为同学们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造成阻碍。
(二)不能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来进行物理问题的解答
很多同学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对一个概念性的知识以及公式背诵得十分熟练,但是,就是不会做物理习题,例如:有同学能够很轻易的说出动能原理,也明白功能的关系,但是就是不会将其熟练的应用在习题的解答方面。而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同学们不会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不能够达到熟能生巧,更不能够做到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三)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我通过课下对同学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同学不喜好物理学科的另一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还要对其有充分的兴趣,所需要做的准备也很多,例如,上课前的预习工作,上课中的笔记记录,以及下课后的作业整改等等。很多同学仅仅能够做到上课听课,下课做作业,以及对物理公式的记忆等等,却不能够对物质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这也是导致同学们不能很好的提高物理学科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的途径
(一)要能够对一些相关的知识达到熟悉
针对有的同学不能够对一些物理知识进行联系的问题,其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要熟悉甚至做到真正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物理知识。只有将与物理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扎实地掌握, 才能够听懂物理课堂中的一些公式的推理过程,也只有真正的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才能够将物理知识很好的应用在习题的练习之中。只有将物理相关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掌握,才能够在物理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旧的知识所拖累,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二)要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很多同学因为无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题,解决这类问题:一是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能力;二是需要同学们在自己平时做物理习题时,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知识和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老师讲过的例题中,关于知识和概念运用的问题要吃透,自己在刚开始做相关习题时可以参照老师所讲的例题,但是自己要总结相关的题型,做到举一反三,再做类似题和相关题的时候要学会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不用再为解题问题而发愁。
(三)要能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对于高三同学而言,其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不能够随性,在必要的阶段,必须要能够按照物理教师的要求去进行学习。因为高三阶段是对高中两年以上的知识进行汇总和综合性的联系,而不是进行部分知识的解答。因此,在高三阶段,同学们一定要能够按照物理教师的要求去进行知识的复习、学习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更加系统的掌握。而对于高一以及高二的同学而言,高中物理的学习,其重点是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完美的学习习惯,除了能够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以外,还要可以在上课期间积极听讲,课后自主找寻相关的习题进行大量的联系,并且能够善于总结自身习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积极的改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效率,做到物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高中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找到物理学科在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才能够有所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解答,从而更有效的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成绩。本文主要对物理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而大幅度的提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48+71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28-02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将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具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多媒体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怎样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光和热,减少多媒体教学给高中物理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对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才能将多媒体教学法更科学合理的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高中物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总结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局面,为学生创建了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更全面的学习物理知识。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所显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是一门建立在众多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但是有很多的科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向学生还原的,而如果将这些通过实验得到的定理规律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学生又会觉得枯燥乏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无法直接向学生展示的实验以另一种形式展示,进而分析问题,得出相关的物理定理和规律,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物理实验,而且能够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知识时,这是一个关于天体运动规律的定律,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天体运动的模拟场景,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苹果成熟了,苹果就会落地,那么月球在太空中运动,但是为什么月球却不会落到地球上呢?
2、为学生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上课只能依靠课本为学生讲解复杂的物理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常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基于多媒体先进的技术条件,可以通过图像或者声音、动画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与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物理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欲望。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这部分知识时,在正式讲解前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浮力的概念和特点,笔者为学生创建了情境――同一个人在淡水中不能浮,但是在死海中却能漂浮,让学生思考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最终找到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所浸泡的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象化
解决物理问题是建立在物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基础之上的,但是有一些物理情境以及知识点非常的抽象复杂,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给学生留下了高中物理很难的印象。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象化,用具象的思维考虑问题也符合了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
在学习有关“电磁场”这部分知识时,电波以及电压都是无形的,学生看不到也摸不着,非常的抽象。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模拟电波进行传输的场景,并且向学生用图片展示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应用到卫星遥感技术中等等,将抽象的概念不断的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定理。
二、高中物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总结
实践经验表明,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物理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在应用过程中老师更应该理性的对待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时体现出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多媒体教学包含了大量丰富的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内容,对学生在视觉和感官上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只关注了影像的表面,没有用物理的思维去考虑多媒体展示中存在的问题,产生本末倒置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本来对物理知识就不是很了解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更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有关“力学”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摩擦力,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汽车前进、加速然后刹车的动画,很多学生只看到了动画,却没有挖掘汽车在行进以及刹车过程中涉及到的摩擦力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危机。
2、物理实验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样需要依靠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科学的规律的学科,实验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推广,很多老师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实验环节,就全部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动画展示,学生无法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真理,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多媒体教学只能将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用形象的方式展示,但是对于一些必要的物理实验还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动手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