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1

第二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和经营指标上达到本办法规定标准并经*市政府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监测评价。

第四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基本条件:

1、企业组织形式。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70%以上。

3、企业规模。总资产规模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

4、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2亿元以上。

5、企业效益与信用。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级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含A级)以上。企业无违法经营行为记录、不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保基金、在金融机构无不良贷款、欠息及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等。

6、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产销合同、入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在500户,土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为农户生产提供配套服务。

7、企业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企业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区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稳定,主营产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到90%以上。

8、企业制度建设。企业遵循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公开、科学管理的原则,按照《公司法》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第五条申报龙头企业应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填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表;

2、企业经营情况简介;

3、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财产损益表;

5、企业资产负债表;

6、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状况证明;

7、开户行提供企业信用等级证明;

8、县农业部门或乡(镇)政府提供的带动农户证明;

9、其他证明材料。

第六条申报程序及认定:

1、申报企业直接向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申报材料

2、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审核后,行文报市农牧局。

3、市农牧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调查核实后,提出具体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核认定,予以发文公布。

第七条经认定的*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

第八条对*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监测,优胜劣汰。*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则上每两年监测评价一次,具体办法是:

1、企业报送基础材料,*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进行监测年份的2月中旬之前,应该反映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财产损益表等报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委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

第三条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前,须先取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已经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自然享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凡在本市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加工或流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何种隶属关系,均可向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地在郊区的企业,需经区县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转报)。

第五条申报认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要符合本市农业发展导向,并具备下列条件: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总资产5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市场流通带动型龙头企业,年交易(经销)额3亿元以上。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年创汇额达到300万美元以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有注册商标品牌;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销售利润率3%以上;申报前两年内,无欠税、欠薪等不良记录;银行信用较好,产销率在95%以上。种源农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营产品被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为优质产品或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等级的,可以在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放宽。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申报程序

第六条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进行资格认定以及监测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企业向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注册地在郊区的龙头企业,需经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管部门转报);

(二)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并组织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资格评审;

(三)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经过专家资格评审的企业进行认定;

(四)通过媒体*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公告,制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八条申报企业应按规定格式及要求(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发),如实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涉及企业财务、资产、效益等数据的,须出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的审验报告;“优质”、“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资质,须由市主管部门出具证明;企业银行信用,须由企业开户行出具证明。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正在进行评审认定的,即行终止评审认证程度;已经取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作假企业4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第四章管理制度

第九条凡符合*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条件的单位,可随时向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申报;一次认定,3年有效;期满应重新申报认定,逾期未申报的企业,不再享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第十条取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接受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其生产经营、基地建设、产品市场、带动农户、企业信用等状况的监测,并按规定要求填报有关年报(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发)。区县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受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跟踪监测管理,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经认定取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资格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变更文书,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并通报有关部门。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3

问: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大一创新”:做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群;做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一批与优势产区有效对接的大型生产基地;做大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大品牌;做大农产品流通,构建高效、便捷、快速的农产品大流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发展农业投融资、科技研发推广、风险保障等机制。

重点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二是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带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三是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四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六是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增强辐射带动力。

问: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具体创建标准有哪些?

答:《通知》指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建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具体创建标准有七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龙头企业集群基本形成;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产业链比较完整;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问: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及认定程序是怎样的?

答: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符合条件的园区进行申报,提出申请意见,并报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省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农业、畜牧、渔业、农垦等相关部门共同提出意见,经省级分管领导同意后择优上报农业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报材料组织有关司局和专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部备案认定并授牌。

问: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将会享受到哪些政策扶持?

答:《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将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抓紧研究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用地、用水、用电等相关政策。

问:在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怎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农民从中受益?

答:《通知》要求,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4

一、主要工作

(一)集成技术不断推广,夏粮生产长势良好。加强夏粮生产,细化量化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努力克服播期偏晚、越冬期低温、返青拔节期干旱、病虫草害等不利因素,目前小麦长势良好,小麦正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已基本防治结束;水稻生产保持稳定,全镇水稻面积4.4万亩,目前手工育秧1.8万亩,育苗结束;机插秧2.6万亩,目前物质准备全部到位,近日即可育秧。

(二)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带动不断扩大。以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为抓手,我镇积极申报2013年省级蔬菜标准园项目资金,集聚资源、集成技术、集中力量,创建高标准、高效益、高技术的园艺生产典型,目前土地流转已结束。450亩辛庄休闲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土地流转工作。

(三)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龙头带动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我镇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扶强扶优,动态管理”的原则计划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

(四)积极开展“三品认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镇广泛宣传“三品”认证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大户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为目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和“源头控制”,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种养格局优势,为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镇申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6个,基地认证面积600亩。

(五)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专业化现代农业劳动者。今年以来我镇不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率先致富,带动农民;培养一批经营能人,跑市场、搞经纪,促进农产品销售;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引领特色农业,为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人才支撑。半年来我镇已完成现代农业技术培训15场次,2350余人次,职业农民培训班举办2期,培训农民60余人,使我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六)提高我镇绿化水平,促进全镇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共完成成片造林400亩(顺堤河东岸);农田林网6000亩(隍城村、狄庄等村);育苗50亩(朱阁草庙中闸隍城);四旁植树12万株;新型社区绿化2个(草庙三期、陶庄和谐新村);草庙园区补植100棵批把,130棵红颜石楠球。全面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建立农业安全防控机制,全力抓好安全农业。一是切实加强对动植物疫情防控。建立和完善以长效防控为主、应急防控为辅的动植物疫情防控机制,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落实“重免疫、严检疫、强扑疫、拒瘟疫”的综合防控措施,抓好H7N9禽流感等疫情防控,提高我镇动植物疫情的综合防控能力。在春防工作中,我镇防疫生猪3120头,羊1200头,牛700头,家禽26万羽。二是有效保护农业生态安全。按照“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科学施肥”的总体要求,抓好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积极创新农作制度,加强有毒有害农资在生产、经营和使用中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抓好规模畜牧场粪便排泄物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八)加快推进农机化工作,不断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今年我镇计划推广插秧机60台,机插面积38000亩,目前意向购机62台,落实秧田面积290亩,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截止目前,我镇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25台套,补贴资金461500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计划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春、夏播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宣传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普及率和辐射面。

2、制定农作物抗旱救灾预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3、继续抓好已列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建设。

4、做好三品认证、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5、抓好秸秆还田项目的落实。

6、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的创建。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5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生产发展。一是积极为农民种粮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二是广泛宣传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三是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油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性资金,四是组织开展了“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高产创建、新品种展示等助农活动,五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简易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技术,六是强力推进机耕机插机收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粮食生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县种植早稻13.06万亩,预计早稻平均单产450公斤,总产58784吨;油菜种植5.58万亩,单产101.5公斤,总产5663.7吨;此外,落实了中晚稻播种面积15.2万亩。

(二)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福田、彭高、赤山、东源农业龙头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地为核心区域;以、红鲫基地、边塘畜牧小区、食品厂、毛家湾食品加工厂、农业科技园、隆昌药业有限公司、春来食品加工厂等省、市龙头企业为支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大做强做精“水稻、水产、蔬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新增固定资产4277万元,同比增长19.7%;通过招商引进了萍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市锦泰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等首批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同时扩大、、、、等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品味,增强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的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同比增加43家,入社农户9135户,上半年合作社总收入6590万元,同比增长21.4%;“一村一品”专业村61个,从事主导产业农户28215户,占专业村总农户数66.1%。

(三)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我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大力推动了全县农业项目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已列入的重点项目为红鲫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标准鱼塘改造项目、良种场建设项目和水产健康养殖项目。目前投资350万元的标准鱼塘改造项目已建成,并完成了审计工作,等待验收;200万元的良种场建设项目已获批准,即将实施;水产健康养殖项目已申报,在水产养殖方面属首次申报该项目。新扩建500亩鱼塘正在开挖建设,休闲渔庄、垂钓竞技区、产品贸易区、行政功能区正在规划中,整个项目建设正在有序运行之中。另外,金山种粮大户工程、农产品检测站建设项目、黑山羊基地秸杆养畜联户建设项目和农业与气象合作项目也在组织实施或申报争取当中。

(四)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局正确引导农民认真分析形势,找准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半年来全县种植蔬菜3.57万亩,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无公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同比增长7.7%,产值达4420万元,同比增长7.2%。半年来,畜禽产业在巩固常规养殖外,重点推出菜牛、山羊、鹅、山鸡和鸽子等养殖,不断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牲猪饲养量达28.2531万头,其中出栏14.9927万头,存栏13.2604万头;山羊饲养量达14.2634万只,其中出栏6.4688万只,存栏7.7946万只;家禽饲养量123.48万羽,其中出笼73.27万羽,存栏50.21万羽;肉类总产量13362.8吨,比去年增长3.2%。水产方面,全面推行特种养殖,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半年来全县水产品出水产量3335吨,同比增长8.02%;渔业产值达到5967万元,同比增长9.36%;红鲫繁育示范基地利用红鲫资源,融合现代科学养鱼技术,已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水产养殖业。

(五)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兴农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农业科技,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高产创建、良种进村入户、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212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万份,开展大型技术咨询活动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2次。二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了双季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和优质超级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同时加大了技术指导,在生产关健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进行技术指导,把实用技术送到田头地角,半年来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000余人次。在金山镇建立了1个早稻万亩高产创示范片。全县推广水稻抛秧栽培2万亩,推广水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6万亩。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6万亩,并开展了早稻集中育秧的示范。

(六)进一步做好了农产品安全供给和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案,将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防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今年春防工作中,组织全县15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24名乡镇防疫员,深入广大农户,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猪、牛、羊、家禽的免疫率和免疫密度经市防重办组织的县(区)防疫交叉检查验收全面达标。二是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全县进一步加强了检疫工作力度,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督,强化了疫病监测工作。半年来,重点抓好了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以及鸡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检测。

(七)能源建设、农机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半年来,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822座,新建小型沼气工程13处,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3个。半年来,农机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圆满完成了农机春耕生产工作,完成机耕面积12.56万亩;争取了中央财政农机购置第一批补贴资金300万元,将购机补贴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农机安全监管共出动人员380人次,车辆160车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3600份,共查处无牌无证拖拉机98辆,无证驾驶52人,违法载人28起,客货混装130起;积极做好了工厂化育秧示范项目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赤山镇麻田村、大院村举行了大规模的机插现场演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半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万余份,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60余次,检查水稻品种60多个、农药品种140多个、肥料品种20多个,查处无证经营1起,有力打击了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粮食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粮食增产压力增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尤其是还没有带动能力很强的大型、特大型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完备,基础设施、专业人员和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够。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在抓好常规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申报和农业产业化“1515”工程实施工作。我县作为全市唯一申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申报材料已上报到省农业厅,下阶段我局将加强和省农业厅的沟通联系,跟踪好项目申报各项工作。同时,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1515”工程,抓好示范区基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建设一批标准化、特色化基地。抓好龙头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以本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组织申报好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以品牌推动产业化。近期还要做好全县农业产业化观摩组织准备工作。

(二)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先进农技推广工作。整合资金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金山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东源乡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三)抓好休闲农业中心规划建设工作。适应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以和农耕文化等为基础,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中心;同时,以豆仙蔬菜、高田葡萄、绿菌园艺、佑金山庄、双凤寺农庄等为基础建设休闲农业带。

(四)抓好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到养殖企业和基地开展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抓好菜牛、生猪、黑山羊、山鸡、鹅、野鸭养殖和红鲫等水产品生产,红鲫基地重点打造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水产繁育示范基地、水产交易市场和休闲渔业基地,重点推出金山普化的山鸡养殖和长平生态养鸽等特色养殖。

(五)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在省农业厅倡议下,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规范建设好带动力强的先进合作社参加联合会。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6

一、发挥优势,在整体推进中创建新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善用土地治理资金,巧用产业化财政资金,活用民间和金融资金,以扩能增效为主要目标,大力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建设,创建优势农产品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值增效。

1、传统农业与现念互补。农业产业化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却在种养方式上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万载县顺潮流、赶趋势,提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决策,通过不施化肥、农药等传统耕种方式,已建立4.3万亩有机转换认证基地,2008年将达10万亩,经欧盟、美国、日本等认证的产品达16个,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不断注入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通过引进三源、青叶、锦江等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达到年加工各类有机果蔬19820吨,实现产值30420万元,出口创汇3700万美元,农民人均增收320元。

2、优质品种与高端产品并重。从养殖业角度看,有优质品种未必能养殖或生产出高端产品。因此,高安市从肉牛育种、养殖、加工等多个环节入手,育养并重,加销并举。一是培育以高安黄牛为基础的优质品种,配建20个人工授精站点,全面改良全市的肉牛品种;二是通过设施农业基地、牧草良种基地建设,使全市肉牛年出栏稳定在10万头左右;三是引进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落户高安,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上乘、高端,主打产品远销上海、香港、沙特、约旦、日本、欧盟等地。

3、单一平台与多重目标共赢。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这个平台,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土地治理项目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产业化项目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3675万元,扶持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资金12895万元,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粮、企业增效、干部增光的多重目标。樟树市积极推行“猪—沼—药—果—菜”模式,提出了“以药兴市富民”的发展思路,把生态治理、保护与发展药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市种植中药材16.8万亩,形成了20余片千亩以上连片中药材基地,药材品种发展到10多个品种,形成了“山上建银行,山下筑粮仓”的良好局面。

4、简单复合与梯度开发集聚。为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从1999的开始,根据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了以药材、油茶、果业、大米、有机农业等九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对部分发展快、规模大的产业实行了“一县一业”或“多县一业”的扶持政策。通过这种简单的复合,基本达到了产业集聚的目标。如万载、宜丰、铜鼓对有机大米产业进行了联合开发,形成了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带。同时,在产业归集的基础上,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纽带,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综合开发,如以青龙高科、万华科技为龙头的高新科技企业对油茶的精深加工,极大地推进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了企业的集群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果。

二、以点促面,在动态管理中确立新体系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采取的对策,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公共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逐步建立起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及管理的新体系。

1、以前期工作为主攻点,实行课题化运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为使我市产业化项目在申报时更具竞争力,如申报科研课题般程序,以严谨、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做好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项目指南和信息,及时搜集和整理符合农业综合开展产业化政策的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内,使项目库长年保持足量的备选项目;二是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和可研报告的质量,要求项目申报单位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为使项目更切合实际并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原则上要求可研报告的编制实行资质准入制度,使可行性研究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三是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评审,要求在评审过程中,对项目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市场竞争能力、项目经营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并以此确定项目能否申报立项的首要条件。

2、以规范实施为关键点,实行动态化管理。认真组织项目的规范实施是充分发挥项目长久效益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求有资质的单位认真组织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及扩初设计确保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及操作流程等各个环节能做到规范合理。二是严格执行“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制”,我市农业开发产业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扩初设计全部委托市人才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实施方案中的工艺流程,投标方案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开发办再根据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批复。三是参考土地治理项目的“四制”做法,对项目建的设中的工程建筑、设备采购等实行招投标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特别是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审核报帐制,对建筑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产业化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同时也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为项目建后经营发挥长久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以狠抓落实为切入点,实行科学化考评。为克服“重申报、轻建管”的通病,我市狠抓了产业化项目的综合考评工作。一是狠抓资金到位,包括财政有偿无偿资金的到位以及单位自筹资金的到位,确保各方资金如期足额到位。二是狠抓建设内容的落实,确保工程数量、质量与计划批复一致,切实实现开发目标。三是专门出台了《市农业综合开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办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尽职尽责,确保项目资金不外流,开发任务不打折。四是在市委、市政府及开发系统内部综合考评中将产业化项目建设任务及效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不仅开发部门绷紧产业化项目建设这根弦,而且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丝毫不敢懈怠。

三、主动转型,在把握方向中实现新转变

产业化建设按与时俱进的要求,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和边做边改的过程,实践在发展,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过去,我们在产业化建设方面还是围绕传统农业的框框徘徊,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过不断应用新观念、新思维、新举措、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进程得到改善和加快。

1、从单类项目向双类项目结合转变。产业化项目建设初期是实行单一的项目建设,产业化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结合不紧密,为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按省办提出发展主导产业的要求和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在年度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安排上和产业化项目申报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带动龙头企业、外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治理项目区,使之形成农产品种植基地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收的共赢目标。

2、从发展一般性项目向做大产业转变。在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建设中,全市每个项目区一般只安排一个多种经营项目、且资金额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模效益的发挥。自国家及省调整产业化项目政策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考察和精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产业重点扶持。在计划安排上不按县、市、区平均分配资金,而是以产业发展所需,集中投入和使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3、从松散粗放型管理向集约科学型管理转变。在对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管理初期,我们注重的是有偿资金的合同管理和回收管理,而对其生产经营方面基本属于放任状况,经过几年的累积,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亏损甚至倒闭,造成到期有偿资金回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在政策充许范围内,经常会同财政部门从服务的角度参与项目经营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促进企业搞活经营,规范管理,保持长久效益。

4、从为偿债申项向为产业发展争项转变。由于选项不准及市场变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困扰,部分项目有偿资金形成呆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市区一方面不希望新项目立项后变成死项目,另一方面又担心没有新的项目资金注入,难以偿还到期资金,造成财政部门“惜放”和开发部门“怕放”的两难境地。自国家核销部分有偿资金呆帐后,为县级开发与财政部门解决了后顾之忧,腾出资金和力量,将产业化项目资金集中扶持油茶、肉牛、三水、药材等九大主导产业,目前各县、市、区已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雏形。

5、从被动应付向积极争取转变。过去个别县、市、区对产业化项目申报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项目申报材料简单且申报准备时间不充分、不及时。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不断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和粘合作用,逐步形成了目前争先恐后争产业化项目及资金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开发部门积极争项目,企业及项目单位无动于衷的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而且通过产业化项目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快我市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放眼长远,在工作实践中调整新思路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项目及资金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的管理,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前瞻性研究,及时发现、思考和总结项目实施及管理运行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新建议。

1、产业化项目扶持重点应根据市场及时调整。按国家农发办出台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指南》及相关政策,对部分产业实行限报。如生猪养殖业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各地对生猪饲养项目申报积极性非常高,我市上高、高安、樟树等县、市有良好的养猪传统及经验,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对此类项目的申报只有放弃。建议及时根据国家鼓励政策及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扶持政策。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模糊。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的参与,虽然国家农发办要求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但在政策和具体措施方面无明确指导意见,如计划如何申报、项目如何实施、资金如何使用,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制度和办法,致使各级开发部门有扶持意愿,但无从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