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1

关键词: 管理系统;信息控制;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校大学生住宿人数急剧增加,日常复杂繁琐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从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公寓房间、入住学生为基础信息源,对个人信息,房间调换,房间设施、日常检查、公寓工作等进行规范管理,使学生处、保卫处、物业管理中心、财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及学校领导随时获得全方位的公寓管理信息,实时掌握学生入住与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等状况,动态监控公寓管理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今后高校扩招、建设、后勤制度改革提供支持。

1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实现了学生管理,公寓管理,使用人员管理三大功能,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相关操作,包括增、删、改、查有关信息等操作。公寓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学生公寓的设备、卫生状况监管,更换寝室等操作。使用人员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判断登录人员是否合法,添加与删除使用人员等操作。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使用WindowsForm框架,开发环境为WindowsXP SP3,开发工具为Visual C# 2008 Express。

3.1 使用人员管理

所谓的使用人员管理,则是用户登录的权限设置,首先,用户要登录就要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需要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用户名不允许使用恶意的代码作为用户名。另外,作为高校公寓管理的一个重要系统,用户的真实姓名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数据库中还需要用户的性别、部门、电话号码等。

3.2 公寓管理

公寓管理则是该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此模块可以实现公寓设备的监察,设备的报修,学生公寓卫生状况的督查,以及寝室的更换等功能,下面以寝室更换和学生报修阐述此模块的功能实现。

3.2.1 公寓寝室更换

该系统的寝室更换功能实现了个人申请寝室更换和学院集中更换两种功能:

1)新型的个人申请寝室更换取代了传统的逐级申请,逐级审批的繁琐过程,学生申请更换寝室时可以登录该系统进行留言,管理人员看到留言后,查看信息,做出相应调整,审批成功后,将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改,学生可以通过查看个人信息,查询更换的寝室,判断是否满意,满意则搬入,不满意则提出建议,重新更换。

2)传统的学院更换是靠抽签等方式分配寝室,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的学生寝室不集中,难以管理,并且很难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将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寝室分配,而该系统可以根据学院领导的要求,对该学院的学生寝室进行集中分配,确保寝室的集中化,方便管理。而操作上管理人员只需按照学院学生的名单,根据集中制的原则,随机分配该学院学生的寝室,学生登录个人信息后,就可以查询到个人新更换的寝室。

3.2.2 设备报修管理

该系统实现了学生可以在公寓内进行设备报修,更改了以前到值班室报修的传统模式,学生只需要登记报修记录则可进行报修,公寓管理员统计报修项目后统一上报维修部门,维修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满意程度判断来进行相应的工作。

3.3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主要是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处理,系统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寝室号,联系方式等重要的信息,此外,如果公寓内学生有变动时,则需及时增加或删除学生的个人信息,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各种状况。

本系统设计针对公寓管理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大多数学生干部也并非计算机专业,因此,界面简单,操作容易,实用性强,成本低。实际应用减缓高校每年为新生分配寝室的压力,并做到集中化,责任化,便于管理,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采用更便捷的存储过程、视图、事务等手段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莫华,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商情,2011年第7期,2011.03.

[2]刘睿博,优化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北方经贸,2010年第8期,2010.02.

[3]刘斌、张军主,+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7.

[4]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5]张立,C#2.0完全自学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3.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伴随着全世界教育高速发展的脚步,高等院校开办规模也在逐日扩张。由于现今高等院校的学生水平层次也在日渐提高,高校历史遗留下的寝室信息手工记录管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不方便。所以,为了提高公寓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做到妥善保存学生的各种信息,公寓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被各高校的公寓管理部门落实应用。这样就可以为秉着为学生住宿提供方便舒适环境为己任的高等院校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提供高效快捷的便利。

一、国内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现状概况

将当前国内现有的高等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与国外高等院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方式相比较,国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具有成熟规范的体系模式,并且具有较为强烈的系统构建、模式上更加具有社会性质强烈的物业性、管理层次方面更加体现出鲜明的法制化以及社会民主化。

就拿发达国家美国来说,美国一般的高校公寓,形式相对较正式而且规范。美国高校学生入学前需要住宿的,一般都必须提前向学校主要相关管理公寓的部门提出住宿申请,之后还要和高等院校的公寓管理部门签订公寓住宿合同,最后在批准过后在履行按时交租的同时还要严格履行之前签订的住宿合同的条约。这样非常系统,很规范!

然而到了法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则施行了管理与服务的高度的社会化结合。普遍法国的高校只对在校学生的教学、科研等学识性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其他公寓等后勤性质类工作完全交给一个以提供专门服务为己任的行政性国家公立机构即大学事务中心来负责管理,这个专门的大学事务中心也有自己强大的宿舍管理系统,保证了宿舍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1.1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化需求管理分析

通过相关资料调查调研展示:高等院校的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在现实和理论方面具有强烈的重要性以及迫切需求性。这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随着全国高校办学结构的多样化和学生层次的多样化,为了能够为高等院校学生的生活环境提供便利安全与舒适合理,使用高新信息管理技术对学生公寓实现高效管理,迫在眉睫。

(2)在进行高等院校公寓管理过程中,实施公寓管理的部门主要承担着信息管理、矛盾调解、安全卫生检查以及日常生活安全环境保障的监督等各项具体管理职责。这样为了及时有效的将公寓信息收集整合,高校公寓管理对采取信息化技术管理需求强烈。

(3)对于具有校园内网的高校,更好地将校园网推广和完善,就可以大大提高公寓管理的进度与效率,所以宿舍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宿舍MIS的主要模式

宿舍MIS主要是以网络作为地基建立一个平台来实现对学生公寓的信息系统正规化管理,这个信息的管理从新生报到,宿舍分派入住,失物招领,卫生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管理操作。

2.2宿舍MIS所具有的功能

公寓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将公寓学生信息实行更新整合、适时维护、调用查询,数据统计等工作。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对住宿学生日常生活状况信息的查询工作。

2.3现在国内宿舍MIS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已经进行信息化学生公寓管理的高等院校,得到的管理好处虽然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小点:

(1)管理方法不统一,评断标准杂乱。由于在进行信息化公寓管理的系统操作中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使得信息化管理得到的信息由于管理方式不统一标准不固定,相互信息交换时没法利用。

(2)信息化管理各自成一体相互不相连。当学校有换专业甚至学生间相互调换宿舍这种情况发生后,由于现有公寓管理信息化系统各自为营就没能及时将信息提供给相关学生的学校管理人员,使得各级信息化管理的学生信息相互出处大,信息的更新做不到具体全面。

(3)需求自定义化管理设定。由于各自管理面权限不同,使得得到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整合信息不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实际利用。这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能起到实际性决策指导作用。

(5)现有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比较单一,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不能很好的节约管理人员的时间,也不方便学习了解相关信息,研究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就是为了提出一套可行的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高校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为更多高校服务。

三、宿舍MIS解决方案

(1)明确宿舍MIS核心是BS;

(2)根据宿舍MIS特性合理达到信息需求:信息采集再加工,信息更新,信息传递四方面的固定模版标准;

(3)将宿舍管理组织落实到具体决策,加工,更新,传递进行职能划分;

(4)在追求宿舍化高新技术同时不忘坚持MIS原则,即实现宿舍管理的实际创新,整体,经济实用性等原则;

(5)对宿舍管理人员技能素养进行相应培训;

(6)在宿舍管理研究中做好系统分析,结合实际做好系统设计,把控好实际系统应用实施;并做好相互之间的结合与联系;

四、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信息系统构建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进行有效研究,在总结前人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研究的同时提出几点具有建设性意见的措施,希望能对读者一点启发借鉴,希望我们共同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Wu Jinfei,Liu Hai.The access control research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EEE,2010

[2]Spiro, B.E. .What's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EE,2011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3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描述;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具体又复杂的工作,是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但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对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并不到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有些措施未能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学生工作队伍的结构建设不够合理,各职能信息管理部门各自为用,无法做到信息共享,使得整体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水平低下。

一、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就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来看,高校辅导人员数量还未达到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比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管理也开始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很多高校不断采取扩招政策,而管理人员并没有因此增加,这就造成了学生数量增多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直接面向学生的管理工作者往往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加上人员数量有限,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学生管理人员通常忙于对日常事务的应付,缺乏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很难做实做细,严重影响到了管理和教育的有效结合,对工作的创新也产生了阻碍影响。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重要内容,而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学生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使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运行,体现学生管理所坚持的“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顺应时展潮流,促进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学生、院系以及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在这一平台上及时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并具有开放性,有关的数据资料也可以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快速实现共享,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友好的协调沟通机制,逐步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优越的条件。在我国,教务工作和学生事务一般都是分开运行的,这种工作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发展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学生事务主要是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等,而教学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加强学生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的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高等教育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的教育,由专业教育转向了综合素质的教育,由终结性的教育转向了终身教育,这些趋势的转变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不断增强工作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描述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

学生基本信息指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联系电话、宿舍、职务、班级、姓名、学号等基本个人情况,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模块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以及添加,实现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表传到EXCEL进行编辑及备份,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表的打印、导出到EXCEL、查看基本信息、删除学生记录、修改学生信息以及创建学生信息等,可以对近十年的学生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对当前在读学生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对已经毕业的学生档案进行存档归类,其管理的过程主要针对的是在读学生,因为在读学生的基本信息时常会发生变化,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更新维护工作。

2.学生的教育经历管理

从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日期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情况记录等都是其个人档案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教育经历的管理主要具备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教育经历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查看,教育经历可以根据学生以前的教育档案进行登记注册,作为后台信息的管理内容,也可以只面向学生档案或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留底内容,方便以后的信息查询。

3.学生奖惩经历的管理

传统的奖惩记录主要采用的是人工记录的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记录方式,实现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奖惩工作体系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来,真正实现对学生工作进行动态管理,这一管理模块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对学生奖惩信息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查看,后台学生的管理操作负责对学生的平日在校表现,特别是奖惩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4.学籍变动的管理

学籍变动主要包括学生调班、转学、休学、退学等工作开始由原先的人工操作逐渐转向计算机操作,进入科学管理轨道,该模块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学籍变动记录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查看,这些信息面对的主要是后台学生信息的相关管理人员,后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者所反馈的相关信息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维护,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动态信息,并形成系统化的信息明细。

5.课程设置的管理

这一模块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课程表的查询、删除、修改和输入,并对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记录,学生在查询课程表时可以在网络中输入自己的学号对课程信息进行精确查询,也可以在网络中加入课程的名称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查询,也可以对某一时间段的课程信息进行查询,为了实现互动设置,必须对学生的选课信息进行自动的记录,对学生的选课数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精确计算,以供管理工作者进行调整和统计,课程表的自动生成以及安排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本模块上进行公布,以方便学生进行查询和下载。

6.对学生成绩的查询

对学生的成绩信息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学生课程的设置,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补考成绩录入该模块当中,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查询、删除、修改及添加等操作,学生自己可以通过该模块对学期中的成绩信息进行相关查询,其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该模块进行及时的信息更新和维护。

7.系统维护工作

系统维护工作的开展首先就需要具备能够修改密码的功能,任何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都可以对密码进行再次设置,其中的用户管理功能只有管理员才能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员可以查询用户的状态,也可以删除和添加用户,并且具有修改用户的密码和权限的功能,系统维护还具有数据的还原备份功能,如果系统出现了安全问题,就会使数据信息受到一些相应危险,因此,在该系统的设计当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通过定期的数据恢复和备份来保障数据的安全系和安全系。

三、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保障

1.重视对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建设当中,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促进其快速走向科学道理的重要保证,高校领导对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见和指导能够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系统建设的质量,对该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合理规划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各部门善于配合,建立学生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规范

在高校的信息管理当中,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实行全方位管理,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构建实现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现学生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实时调用和共享。

3.积极创建技术化的专业团队

要想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创建一支既懂学生管理又懂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团队,很多高校中都存在这样的人才,他们在长期的管理中积累了自身丰富的经验,为搞好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建设出一支有实力的信息化技术团队,才能促进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需求,进一步维护自己的系统,避免高额的系统维护费用。

四、结语

随着当前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各种学生信息也正在成倍增长,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到信息的快速查询、删除、增加和修改,实现科学统计和规范管理,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有助于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因为使用的是统一的数据信息,因此相关资料能够对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以及其他信息进行快速查询,使信息能够更加高速运行。

参考文献

[1]顾岩峰,孙慧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方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J].大家,2011(08).

[2]孙长明,余立建.基于Hibernate+Spring+Struts的Web应用开发框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03).

[3]王白娟,林超,杨丽.基于NET技术的高校基层团学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4]孔晓晓,李存岭.基于NET环境下B/S架构的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企业教育,2010(07).

[5]陈翔.基于Web的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4

【关键词】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 学研教协同 教学改革引言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4-02

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科研和教学[1-4], 尤其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科研、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要素的互动性和统一性。本文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改革中,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学研教协同的理念

所谓学研教协同,即Learn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llaboration, 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协调统一,相互促进[5]。

这里的“学”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指教师的教学活动,“研”指教师的科学研究。就“研”与“教”而言,就是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将研究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具有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以“研”促“教”。就“研”与“学”而言,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要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人,“研”要融入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

学研教协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科学研究为载体的三者之间的协同统一的作用机制。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问题,不断地提高在问题探寻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学研教协同理念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阐述学研教协同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即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使教学、科研、学习互动协调,以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1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

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研教协同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涵 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独立的个性特征,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因此,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促进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借助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性、生动具体的案例,要求教师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和社会关注焦点的变迁更新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的说明。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游戏结束,教师还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3)实践教学法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校内实践主要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实现,模拟企业的运作业务流程、供应链绩效评估等核心内容。校外实践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真正的企业中去,参观实习,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

2.2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

在教学中引入学研教协同思想,提出以“研”来落实教师主导思想,以此来整体提升学生能力,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方向的科研工作

由于教科书的时滞性及供应链理念在我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新较快等原因,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吸收最新理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做到持续学习,时时把握新的理论动态,在课堂中给学生以新知识的补充;另外,主讲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相关前沿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其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求。

(2)系统研究教材

在主讲教师自主研究基础上,通过课程组集中研讨,将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教材根据内容模块化,每学期集中研讨确定某一模块下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及突出性问题。 同时,研讨归纳出该模块下营销实践中涌现出了哪些最新范例,提炼概括出该模块供课堂内外教学研讨的诸多核心要点。

(3)研究课后教学延伸内容、方式方法

一方面是沿着每个教学模块对应的理论代表性文献来延伸,课程组经过综合判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供学生课后延伸阅读;另一方面沿模块对应的营销实战代表性范例来延伸,筛选出对应该模块最具代表性的实战范例,引导学生课后做延伸性个案研究。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延伸,有效地实现模块理论与模块实践问题的对接,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在这一反复中既奠定了学生的理论学术素养,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着力推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有效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尝试双语教学

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而且该课程涉及大量的供应链管理的专业词汇及专业英语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语言优势,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随课程进度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适应而逐步提高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在保证专业知识教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3.结论

在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加强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性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与掌握。努力探索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研究中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为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33(9): 107-108.

[2]汪锋. 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科研互动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61-62.

[3]赵锋.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 28(137):143-147.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5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国学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该体系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来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一)教育部职责

统筹协调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各省系统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1)负责全国学籍系统功能完善与升级;

(2)负责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

(3)负责国家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

(4)负责省级、地市级用户培训;

(5)负责省级及以下用户技术支持服务,重点解决省级及以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3)负责地市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县;

(4)负责地方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5)及时沟通教育部,反馈需要协助解决的系统运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完成系统应用升级。

(三)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县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学校;

(3)负责本级及县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4)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四)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学校用户培训;

(2)负责本级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3)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二、系统运行维护

(一)维护范围

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范围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国学籍系统软件、电子学籍数据等。

(二)维护主要内容

(1)硬件设备维护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升级、扩容等,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硬件资源,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网络维护

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VPN、堡垒主机等设备进行检查、配置、变更等,维护域名和负载均衡配置,重点处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异常流量、非法攻击等问题。在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畅通。

(3)数据库维护

合理规划数据库系统,监控Oracle数据库运行状态,优化数据库性能,定期清理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实现数据每日备份(须异机备份,有条件的要做到异地备份)。

(4)系统应用服务器维护

做好应用服务器运行监控(磁盘空间使用率、共享存储状态、 CPU、内存利用率、磁盘IO、系统日志等)和Weblogic管理(增减应用服务器节点、服务启动与停止、节点状态监控、日志监控、Weblogic参数优化)。

(5)数据交换维护

包括数据交换前置机、数据打包前置机的每日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确保数据交换畅通无阻。

(6)基础平台维护

对其他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

(7)学籍系统应用升级维护

按照学籍系统升级维护操作流程与步骤,完成系统升级与维护操作。

(8)系统安全监控

对网络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学籍系统等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分析相关日志是否存在异常,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安全事件。

(三)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级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能力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可一人多岗。

(2)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应用顺畅。

(3)建立快捷反馈机制

省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进行故障排除的同时,将故障初步情况上报教育部信息中心;因机房停电、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系统需暂停服务的,要提前告知教育部信息中心;其他与学籍系统运行相关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三、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一)技术服务主要内容

国家、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专门人员,利用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电话(呼叫中心)、邮件等多种工具和方式,逐级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答下级单位咨询的系统问题,指导系统建设、记录问题处理情况,保障系统应用顺畅。

(1)问题解答

及时解答下级用户使用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业务、系统操作等问题。

(2)技术培训

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用户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3)问题整理

及时记录问题及问题处理情况,定期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常见问题列表与知识库,同时收集整理系统完善的相关建议。

(4)意见反馈

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无法解决的系统问题和系统建设的有关建议。

(二)技术服务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明确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责任人员。省级要配备2名呼叫中心坐席人员,负责解答本省各业务系统(包括全国学籍系统)来电及平台提问。

(2)建立实名制技术服务网络

全国学籍系统的各级应用人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均须实名注册并登录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3)建立技术培训机制

定期对辖区内的系统应用人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学籍管理政策业务、系统操作使用、系统扩展应用、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4)制定技术支持服务规范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的相关制度和规范。

(三)技术服务相关工具

(1)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教育部统一建设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快速的全国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重点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同时也可用于管理者信息,教师学生间沟通交流。平台支持PC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

1)平台主要功能

①即时通讯,支持点对点和群组交流沟通;

②技术支持服务,支持分级轮巡服务;

③通知、消息,支持分级方式。

2)平台建设安排

平台建设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部署在教育部数据中心,用户覆盖到中央、省、地市、区县和学校,目前已投入使用。第二阶段部署到省级数据中心,用户覆盖到教师、学生、家长。

3)平台用户类型(图1所示)

平台为省、市、县、学校各级均设置3类用户:超级管理员、业务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

(2)呼叫中心

教育部将统一建设覆盖中央和32个省级单位的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在教育部和32个省级单位安排客服代表,为全国各级系统用户提供5×8小时(高峰时段可安排7×24小时)信息化服务。

呼叫中心将统一接入号码,通过识别客户主叫号码归属地,将各地用户来电自动转接至教育部或当地省级客服代表处理,实现对所有呼叫用户业务咨询受理、问题记录、通话监控及知识库的信息化管理。

1)呼叫中心组网结构(图2所示)

2)省级环境要求

①硬件环境

电脑:直接访问中央的呼叫中心服务器。

坐席终端设备:各省配备2套IP专用话机和耳麦。

②网络环境

带宽要求:各省到教育部的带宽需要保证在200kbps/坐席。

VPN:教育部呼叫中心与各省分中心建立VPN专网。

3)省级人员工作要求

①各省2个坐席要专人专岗,负责本省呼叫中心用户来电问题受理和问题解答,并按照要求填写工单系统。如问题不能解决,可转接到中央对应坐席;

②依照服务规范要求,完成咨询、问题受理、回访等工作任务;

③通过工单系统完成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问题记录及回复;

④定期收集、整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收录到知识库中并及时反馈给教育部。

4)工作安排

①上报坐席人员名单:各省于2014年9月初将2名坐席人员名单上报至教育部信息中心;

②呼叫中心部署联调:2014年9月初完成;

③全国呼叫中心坐席人员培训:2014年9月中旬完成;

④正式上线运行:2014年10月。

四、系统信息安全

(一)省级系统信息安全

(1)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统一规划建设覆盖机房、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安全岗位职责,制定可落实的安全管理、安全运行维护、数据使用与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

(3)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进行安全定级与备案(建议等级保护三级),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4)做好系统安全运维管理和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落实系统安全措施,加强防病毒、防入侵能力。

2)逐步推广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印章,以确保操作人员身份真实,系统操作和学籍信息安全。

3)对通过数据接口方式所获取数据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4)加强用户密码保护。

(二)地市、县和中小学校系统信息安全

(1)建立本单位全国学籍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系统应用、用户名密码保护、数据使用与保护、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安全管理制度。

(2)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系统使用安全、数据使用与保护等。个人与单位使用者应注意保护密码(电子证书),不得随意公开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须按照要求定期修改。若因工作需要将本人密码借给他人使用的,必须事先经本级系统管理员同意并登记备案后方可借出,使用后原密码应及时修改,以保持责任唯一。若未经本级系统管理员同意,私自将本人密码借给他人使用,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五、系统开放与共享

(一)系统数据共享方式(图4所示)

(1)教育部:国家核心业务系统通过“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共享数据。

(2)省级:国家核心业务系统之间、省级自建系统与国家核心业务系统之间通过“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共享数据。

(3)地市、县和学校自建业务系统通过“国家系统开放共享平台”共享部署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国家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和功能。

(二)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图5所示)

(三)国家系统开放共享平台(图6所示)

六、重点关注问题

(一)系统培训

(1)培训范围:通过逐级培训的方式培训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中小学校用户,做到“不漏一县、不漏一校”。

(2)培训内容:系统业务与功能使用培训(日常、系统升级)、应用提高培训(学籍数据应用、功能扩展开发)、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培训(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常见问题解答等)。

(3)培训形式:现场、网络。教育部将逐步推行学籍系统应用人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

(二)系统应用高峰期应对

(1)高峰期应对准备

各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初中和高中招生、小学新生注册等工作安排,分析学籍系统高峰时段,制定工作预案,提前做好服务器、网络扩容准备。若有必要,可采取划分业务办理时间、分地区分时段操作等措施。

(2)重点业务处理

按照国家要求,配合业务部门按时完成学生毕业、升级、升学等重点业务处理。

(3)系统运维和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配置、数据库、存储设备等的日常巡检,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确保系统顺畅运行 。同时加强安全监控、安全运维管理工作,确保系统与数据安全。

(4)技术支持服务

加强技术支持服务,落实增加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充分利用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等工具,及时解答学校和下级教育部门用户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向上反馈。

(三)系统对接工作

(1)前期对接验收

根据教育部系统对接验收要求,进一步做好系统对接工作自查。对教育部反馈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对照分析处理。在毕业升级、小学新生注册、招生入学测试对接联调通过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数据情况,进一步确认业务联调的准确性。教育部将于2014年9月逐省进行对接验收。

(2)毕业生跨省就学对接

仍未完成对跨省就学对接改造的省份,务必于2014年8月底前完成。已开始对接联调的省份,要尽快完成对接联调并上线运行,确保全国毕业生跨省就学业务顺利开展。

(3)系统第二阶段对接准备

全国学籍系统第二阶段将增加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校车管理、营养计划管理等业务,各对接省份需做好经费、人员、技术等对接准备工作。

(四)地方特色应用开发

(1)通过“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和“国家系统开放共享平台”,利用系统数据开发新的特色应用功能,满足地方和学校需求。

(2)整合全国学籍系统和地方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学生注册、异动、升级、毕业、招生等业务联动。

(3)对接省要准备尽快过渡到以全国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需求的模式上来。

(五)系统数据应用

积极开展电子学籍数据分析研究,为教育管理、决策、监测、评价提供支撑。

(六)保障机制

(1)能力保障

加强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培养,提高队伍的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2)经费保障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范文6

1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新趋势

1.1学生防范日趋弱化,加大了公寓安全管理的广度

新时期新一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祖国昌盛、经济繁荣阶段,又由于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生活环境比较舒适,学生生活能力或承受清苦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弱,导致公寓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有的新生甚至不知道该怎样锁房门,在离开寝室时也没有意识关闭寝室门,夏天晚上睡觉不关门。有些学生轻信别人能从中获利或得到实践锻炼被推销人员诈骗上当。有些学生为图方便不愿去开水房打水,就私自乱拉乱接网线或电线,偷偷使用“热得快”、电水壶等大功率违禁电器。部分学生长期在家中一人一房居住,经常忽视集体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总认为学校公寓里不可能出现盗窃等事件,所以会出现随意搁置财物现象,大笔现金及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随手乱放不能妥善保管。有些学生经常会把雨伞、自行车、甚至电瓶车之类的物品搁置在用于逃生的安全通道处。

部分学生我行我素,认为自己付钱入住公寓,就是上帝,公寓理应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根本不把公寓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未经同意私自调换寝室,调换寝室后又不及时交换钥匙,寝室钥匙丢失后也不及时换锁,这样无形中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容易导致寝室连环失窃。未办理正常的请假手续私自外出,导致夜不归宿或晚归。

1.2电器设备日趋多样,加大了公寓安全管理的难度

新时期,各式电器发展速度很快,加上学生经济条件日益优越,使用电器的频率增加,公寓安全问题范围日益扩大,如消防安全中最大的隐患——大功率电器正在快速扩展,从原来单一的“热得快”演变到了“暖手宝”、“电热毯”、“小型洗衣机”“煮面器”、“电吹风”、“电夹板”、“电磁炉”、“电饭煲”等。还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带着“空调”、“热水器”来校要求安装。

1.3社会问题日趋蔓延,加大了公寓安全管理的深度

新形势下,社会不良风气迅速向高校蔓延,社会问题也日趋影响高校,以至于公寓安全问题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消防安全,还有许多学生经受不住社会人员的诱惑以至于参加了传销、非法组织等;还有,各类外卖、鲜奶征订的普遍导致公寓安全管理越来越难。

2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新理念

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新趋势,笔者之见,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必须树立以下几方面新的理念。

2.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过去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在教育上注重灌输,在管理上强调集中。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要把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把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家务事“纪律”研究,发展到对学生“行为”的研究;由原来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发展到“激发”管理;由原来的“包办”式管理,发展到民主的“参与”式管理。

2.2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新时期,学生公寓在服务与育人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但这些职能的发挥,关键在于是以公寓的安全稳定为前提的。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根本的利益和最迫切的需要,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公寓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3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

服务学生的理念要求学生公寓管理变“管理型为“服务型”,从过去的教育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通过服务,优化教育环境;通过服务,提高学生公寓管质量。这种服务要真正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对学生的要求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就要求学生公寓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勤工助学、心理咨询服务、社团活动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等等。

3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新对策

要适应新时期的新趋势,改变新时期出现的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公寓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1齐抓共管,增强安全管理生命力

在规范管理中,要建立职责明确的职能部门,配备符合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完善公寓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学生公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安全工作分工负责制、安全工作部门联络制、疫情报告等制度,制订处置各种学生公寓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建立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开通二十四小时固定值班电话,切实做到值班门卫到位、巡逻执勤到位、检查整改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学校保卫处应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如辅导员、门卫、保洁人员等,应全面负责各幢区公寓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方法的教育引导工作。后勤处应配合做好引发安全隐患问题的硬件设施设备线路检查、维修工作。各二级学院要做好教育疏导和善后处理工作,在实施管理时做到更规范、更专业,做到责任到人、齐抓共管。

3.2全面出击,增强安全意识巩固度

在安全工作中,人是第一位因素,而人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但人的安全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公寓里有管理人员和学生,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也直接影响到公寓的安全管理。学生是公寓安全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寓的安全,所以,应从各个层面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以促进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如在开学入住时,给每位新同学发放入住需知,宣传安全防范小知识及常见问题的汇报途径;在住宿期间,可以通过公寓辅导员下寝室走访时给同学常敲警钟;利用公寓温馨提示栏、公寓黑板报、公寓报纸等展示安全事故实例及反思;利用学校周末影院为学校播放一些安全事故防范记录片;组建公寓学生自主管理干部及安全员队伍,宣传及发放安全法规等;通过安全演练及急救知识方法的培训,提高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

学生公寓工作人员也是公寓管理中的主要队伍,由于这支队伍大多是临时工,有的甚至是一些年老体弱的退休、下岗或乡村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有些是第一次接触公寓值班岗位,不了解岗位的特殊性或很少接触到安全事故,相对来说,应急能力较差。而且受现代用工制度的制约,管理人员流动较大,这也就增加了教育和管理难度。所以我们更应注重这些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需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考核。首先在开学初的上岗培训中,我们会用实例举证的办法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公寓在整个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然后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基本安全知识,懂得报告、疏散,了解逃生和自救常识,熟练使用安全设备、设施。并在例会中强调公寓工作人员除加强对公寓外来人员的监控外,还需通过接触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善于发现个别同学的异常举动,尽早发现事故苗头,向学生强调安全意识,在对待学生方面,公寓管理人员既要讲究原则,又要讲究方法。对存有不理解安全工作,认为是小题大做的意识,对所制定的一些安全管理条例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及时和学生管理部门联系,做到防范于未然。

3.3常抓不懈,增强安全督查威慑力

安全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存在,而是长久存在,安全意识在没有强化的环境中也会逐渐弱化,所以为了真正达到“长治久安”,还需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来促进安全防患意识及知识的巩固。一是加强平时检查,每天早上要求门卫检查寝室门是否关紧,重大物品是否随意搁置;每天晚上就寝时组织楼层长检查有否使用违禁电器、夜不归宿及私自留宿外来人员等情况;一周一次组织公寓辅导员联手二级学院辅导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组织专项活动突击检查;每学期一次组织为期两个月的安全大排查,集中整治违禁电器、私拉乱接电、网线等现象;三是通过评比促进安全管理,如通过寝室文化节专项活动,文明寝室、安全等级评比等促进安全管理。

3.4科技引进,增强安全管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