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

一、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公众”的宗旨,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劳动保障网站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渠道、公共服务的窗口、沟通公众的桥梁。以“**劳动保障网”为门户,建设一流的劳动保障政务服务网站集群。

(二)主要任务。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努力提高公众参与互动水平,各市劳动保障网站应在省劳动保障系统网站测评中综合测评得分达80分以上,在各市政府部门网站的测评中争先创优。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着力打造政务公开的平台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网站建成推进和交流工作的综合平台。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深入报道反映劳动保障领域工作推进、重大政策出台等方面的新闻资讯,将劳动保障工作动态、重要事项及时、准确传递给社会公众。拓展网站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使社会公众全面深入地了解劳动保障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理解和掌握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重要事项知情权的同时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

2、公开政务,解读政策,将网站建成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对照网站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政务公开要求,完善网上信息公开目录,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在网上公开相关劳动保障政务信息。本部门的政务基本信息、政务动态信息、各类政策法规、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数据与报告、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主动通过网站这个主渠道向社会公开。加强政策法规库的动态维护,保证政策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和12333的信息联动。

(二)强力打造公共服务的平台

1、增加网上服务项目,提供多形式的在线服务。对全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经办服务等办事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和梳理,拓展网上办事项目和服务范围。按照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提供在线查询、在线申报、在线办事、网上下载等各类在线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受理、后台办理、网上反馈的一站式服务。**劳动保障网上已实现的公共服务项目、公众参与项目,各市都应当实现。

2、整合业务子网站,一个窗口对外,搭建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以经办服务为主线,对现有的业务网站进行整合和提升,将所有能够在网上提供和在其它网站上已经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整合到劳动保障网一个平台上,一个窗口对外。重点建设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网、12333综合咨询服务网等业务子网;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用工备案等业务在网上开展。加强网站服务与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搭建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将网站办成群众欢迎、政府满意的服务平台。

(三)加强互动交流,创新服务方式

以12333咨询服务网为咨询互动平台,开展在线咨询、网站调查、意见征集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服务,方便服务对象咨询、提出建议和意见、参政议政,反馈咨询热点、调查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完善制度保障,确保公众咨询、建议意见、调查等处理与反馈的及时性。

(四)强化内容保障,推进服务联动

**劳动保障网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门户网站,各市要高度重视对**劳动保障网的内容保障工作,建立内容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畅通上下工作联系渠道。及时报送动态信息、调研报告和数据分析、政策解读等,保证重要内容同步。各市加强经办服务项目的统一规划,网站上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及时为**劳动保障网提供链接。各地网站改版或栏目、域名调整和链接变更,要提前告知**劳动保障网,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全省开展的在线直播、在线调查、意见征集等联动活动,各市要积极参与,同步宣传。全省的网站建设实现标准统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协同、联动响应。

(五)规范网站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各市要高度重视网站安全问题,规范网站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网站技术和系统安全保障。建立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制度,确保政务信息和服务信息的报道导向性正确。利用CA等手段完善网上公共服务的安全机制,梳理现有的硬件、网络、软件平台,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网站各项服务正常、安全地开展。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

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一、当前招商引资的现状

今年—月,全市新批三资企业家,总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合同外资额万美元,同比增长,外资到位万美元,同比增长。今年月,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家,同比增长合同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

今年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合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创新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

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如湘洽会、深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形式和内容不相一致。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

⒉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应追求效率。现在我市的招商引资每年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巨大,但成果不能令人满意,投入产出率不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克服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一是要营造成良好的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环境,强化环境也是资源的观念与工作措施。二是扎扎实实抓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突出抓项目的开发,抓客户资源,抓资源的优化,开发出一批好项目,联络一批大客户,集中民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有的放矢的小分队招商,提高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⒊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常抓不懈。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是搞几次招商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有三怕”:一怕外出招商搞形式,走过场。二怕花钱招不到商,劳民伤财。三怕合作兼并丢了自己的老本,家人那里交不得票。所以还不如守着老业更稳妥,致使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要彻底消除“三怕”的心理,促使民营企业主动思考招商,主动出击招商,开创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⒋民营企业招商引资要注重交流。民营企业要善于广交朋友,联络客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是招商引资的前提。有名气,才会吸引人气,有人气就有财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海内外客商,是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要走出××看世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加大我们与美欧、台港澳的联系,吸引、邀请客商来常考察、洽谈项目。二是加强企业网站建设。互联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每个民营企业要建设成自己特色的网站,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发挥网站的多功能作用。

三、激发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热情

⒈突出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资格。招商的主体资格应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他们作为招商主体的地位和角色,市政府要围绕民营企业来展开招商引资活动,全社会形成民营企业招商的氛围。

⒉政府引导,宣传发动,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强化其主体资格的地位。每季度召开的招商引资调度会民营企业必须参加,要让他们身在其中,了解招商引资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客户、资源、信息、组织机构。同时,经常召开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座谈会,宣传招商引资的政策和优惠政策,消除“内外有别、重外轻本”的陈旧观念。

⒊市政府要敢于拿出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给民营企业来开发。要解放思想,消除把民营企业看成个体户的错误想法,要知道外商就是外国的个体户,本质没有区别。充分调动我市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优势,集中开发一批大项目,要大胆让民营企业发财,以加快我市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老板的素质。招商部门要经常举办民营企业招商培训班,提高民营企业家对项目包装、客户联络、优惠政策、技术合作与洽谈等招商引资多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的讲授经验的方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老板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注重市本级的项目,突出抓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⒈集中优势资源,倾全力在开发区形成招商合力。要突出德山开发区、柳叶湖开发区在全市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要把“实施千亿工程,打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战略目标,一、二、三产业招商并重,突出抓工业项目的招商。进一步严格执行市本级工业招商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奖工业项目的引资人,举全市之力打造开发区。

⒉围绕优势产业抓招商。尽快建立优势产业招商的办公室,全面开展招商活动。延长优势产业的加工增值的链条,建立系列配套的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如我市目前的制药、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⒊注重抓项目开发,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只有项目在手,才有客户上门。计委、经委、外经局、建设局等单位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开发项目,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十一大优势产业项目要编制中英文商业计划书;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联络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一系列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有项目,项目有人。

⒋注重交流,扩大××知名度。利用友好城市的建立和湖南同乡会及××海外学子等关系,加大我市世界的联系,吸引、邀请客商来常考察、洽谈项目。同时,充分发挥××网站作用,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加大网站建设的投入,实现中英文对照,把××网站的建设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数字平台。

五、盘活本地资金的措施

⒈政府出台鼓励、支持、扶持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具体措施。定期举行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得新闻会,项目和政策。对参与改制国企、增加就业的民资可以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开发我市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十一大优势产业开发的是政府可承诺相当优惠的条件。如奖励、规费、资金投入等。

⒉围绕十一大优势产业搞规模。要形成产业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从而化解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风险。刺激、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热情,特别是在德山开发区等园区要形成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的板块,只有真正形成规模才能产生规模经济的效益。

⒊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走联合的路子。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嫁接、兼并、合作的手段,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小联合,走联合发展之路,扩大投资,加快发展,尽快形成独具我市特色的民营经济群体。

⒋为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保驾护航。借用外地的经验,尽快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提供担保,开拓融资渠道,化解投资风险。

六、营造良好招商引资幻境,服务好现有的三资企业

⒈改职能部门、机关办公为机关办事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职能部门都要定期上门到企业服务,并由企业填写服务反馈意见表,上交经济环境办公室,并以此作为年底评比的依据之一。

⒉建立三资企业联系单位制度,每引进一个项目,由政府明确一家责任单位,负责联络协调该企业的相关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建议将原来分散到各个单位的招商引资经费适当下拨到联络单位,这样既减轻了部门招商引资的压力,又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来常投资提供方便。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

一、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工作的重点

围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和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依法公正受理审理案件,以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行政复议的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劳动合同法〉办法》的调研起草工作,推动尽快出台。此外,还要加强规范性文件法审、评估和清算工作。二是加强规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三是努力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着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水平,高度重视和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树立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二、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工作目标

坚持执政为民,以“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服务”为目的,加强政民互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窗口的规范管理,确保窗口无超时办件、无投诉现象。二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方案审核工作。三是按照自治区的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工作,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项目操作规范修订工作,贯彻落实好自治区明确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文件。五是积极开展政务服务窗口的“创先争优”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评议评价活动,组织窗口工作人员深入企业送服务;召开服务相对人座谈会,吸纳促进窗口工作的意见建议,打造政务服务意识更强、政务服务水平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的政务服务窗口。六是加强对本系统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促进广西人社系统政务服务窗口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宣传工作总体安排

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重抓好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典型宣传、文化培育等工作,切实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群众性和实效性。加强策划,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对外宣传工作新发展,为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按照《2013年全区人社系统宣传工作要点》,加强人社系统宣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不断提高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广西人社系统在各级领导、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二是创新宣传工作的方式和形式。要加强策划,突出重点、亮点和政策宣传。紧紧围绕人社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找准切入点,创新宣传形式,组织打几场宣传攻坚战役,抓住走在全国前列的亮点、重点工作和政策,搞好组织策划,让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走进电视台、电台、网络进行专题宣传和系列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争取各大媒体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要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切实加强对新闻单位的联系与服务。要加强各级网站和各类本系统媒体建设工作。全区人社系统要大力支持区厅门户网站建设,积极向门户网站输送稿件和相关信息,及时答询网民关注的各类信息,切实把回应网友的关注作为转变作风的措施来抓好。完善广西电视台驻本厅电视台记者站建设,探索开展自办视频访谈节目。同时,要支持做好报刊发行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人社报刊的覆盖面。三是创新各类宣传形式。通过文艺表演、演讲和以案说法等群众喜见乐闻的形式,深入基层企业和用人单位宣传人社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经办机构和基层社会保障所印发资料。四是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形成宣传合力。宣传部门要发挥指导、组织、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做好重大政策、重要活动、重要工作的宣传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各业务部门要对推进本业务政策、活动、工作的宣传工作负责,各部门单位要在本厅、局的领导下,形成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大家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宣传合力。五是提高宣传效率,强化激励措施。要坚持定期新闻(通报)制度和不定期的专题新闻通报制度;进一步推进与新闻单位合作机制建设,通过专题策划会、调研会等,共同谋划开展宣传工作。建立完善宣传奖励和新闻发稿通报机制,争取对对外宣传报道、网站信息、网上问题答询等多种方式给予奖励和通报表扬;进一步调动本系统工作者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六是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控工作,提高舆情引导能力。进一步完善舆情监控和报告制度,完善舆情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舆情舆论的正面引导。七是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建设工作。八是组织做好2013年度“六五”普法考试工作,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网络;嵊州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C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1 嵊州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办公及软硬件设备建设情况

嵊州市统计局机房按照标准机房修建,使用面积约20平方米。市局拥有微机服务器6台,个人微机29台,笔记本电脑14台,打印机13台,路由器2台,网络交换机4台。市局已实现人均1台台式电脑,同时每科室至少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采购并安装了网络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及服务器用于保障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1.2 网络建设情况

嵊州市局以专线方式接入国家统计局主干网,拥有因特网、政务网、统计专线三条光缆,并通过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做好内外网的隔离和安全工作。经过多年发展,三条光缆由最初10M扩容到20M,远期计划升级至50~100M,同时,乡(镇、街道)统计部门采用VPN拨号方式接入统计专线,实现了统计专网对县乡两级的覆盖;建成了政府视频会议系统和统计视频会议系统两套视频会议系统,均实现省、市、县图像声音的双流传输,以及国家到县视频转播功能。

1.3 统计应用软件使用情况

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的开展实施,解决了以前统计软件多、乱的问题,也减轻了基层人员的负担,使统计软件应用进一步规范化。2008年,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将各县市区、各专业的统计直报系统整合,统一使用杭州中科软件公司的直报系统。2011年底,企业一套表平台开始试运行,嵊州市的“四上企业”(规上工业、限上贸易、规上服务业、有资质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移入了全省的企业一套表直报系统,2012年底直报系统并轨,经过整合梳理,2013年2月开始,嵊州市把企业一套表外的专业内容陆续纳入了全市统计直报网,截至2015年底,嵊州市所有的专业和大多数的数据处理工作全部得以在企业一套表系统中处理。

1.4 网站建设情况

嵊州市统计局于2007年开通网站,向社会大众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公布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方便单位与个人对统计数据的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站开通以来,访问数量超过5万次。2010年网站申请了符合政府部门规范的域名,并通过了ICP备案。2014年,网站整体迁移至嵊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使其符合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网站的安全性。

2 嵊州市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人员电脑应用水平整体偏低

首先,基层统计队伍不够稳定。统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三大产业的90多类,各行业之间统计方式、统计报表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对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连续性要求较高。但基层统计机构,尤其是乡(镇、街道)和企业统计人员流动频繁,上级业务培训频率远远不及基层统计人员更换频率,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技能较低。其次,基层统计部门缺少专业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员。很多基层负责计算机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而且还兼有其他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缺乏深入了解,只能及时解决一般性的技术问题,而对于复杂的、系统性的、配合性强的技术问题,就有点力不从心。再次,不少统计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主要表现为随意浏览网站、用私人邮箱传输重要数据资料、不会定期修改密码、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脑上处理统计工作等,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网络犯罪等情况发生,导致统计信息被窃或丢失。

2.2 信息化资金投入依然有限

要实现统计信息化,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只能是空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较大投入的项目,且费用、项目繁多,如机房改建、扩建,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信息系统安全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外置设备购置等;同时为了保障统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还需要投入配套的经常性经费,包括培训费、系统运行维护费、网络通讯费及硬件更新费等。嵊州市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工作,近几年平均每年都投入10万元用来进行设备购置升级、网络维护、但由于过去在机房建设、软件开发和业务培训方面欠账较多,信息化建设资金依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资金来源不足,只能挤占有限的办公经费或普查经费,客观上也造成了资金短缺。

2.3 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应用不足

一方面,统计部门仅限于对自身数据的整体把握,而对其他部门数据缺乏有效的获取途径,比如:社会民生、环境资源等方面统计数据分散在众多行业部门,目前仅仅依托部门“碎片化”统计和季度或年度的部门数据交换,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数据共享体系,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另一方面,目前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软件的应用只是对报表进行简单的审核、汇总、打印,深层次的平台应用开发(如统计数据分析软件)相对较差。统计数据在软件应用上还存在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谈不上为当地政府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服务。

2.4 统计软件开发存在弊端

统计信息化过程中,硬件的投入只是基础,统计系统和应用软件才是信息化的重点。但在一些软件开发过程中,统计专业部门与软件开发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程度还不够。一方面,统计专业人员对信息技术了解不足;另一方面,软件开发人员对现有的统计流程、需求不够了解,无法为统计人员做好参谋。这导致统计专业人员在开发之前没有提供详细的需求分析,反而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地修改需求,同时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无法提供更多的测试和修改意见,甚至由于需求变动过大,超出设计架构,最终导致前期的软件开发工作推倒重来。这个问题在每年年初新统计制度上线时最为突出:各专业在新统计制度征求意见和测试时“无话可说”,当新统计制度启用之后,各专业的问题和要求犹如火山爆发,蜂拥而至,软件开发公司和数管中心工程师们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其需求。总之,统计人员不懂软件,软件人员不懂统计,二者的合作没有实现1+1>2的目的。

2.5 统计网站管理落后

与其他政府网站类似,统计网站存在内容少、更新慢、数据少、统计分析不足、调研报告少、版面不美观与点击率不高等问题。“嵊州市统计局”网站开办至今,日平均访问量仅为16.5次,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对外宣传的作用。

3 加强嵊州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具体举措

3.1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信息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应加强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及深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制订技术培训规划,把培训列为日常工作之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为统计系统打造一支既精通信息化技术,又掌握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3.2 多方位落实信息化资金,夯实信息化设施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应当参考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抓住开展大型普查、电子政务等机遇,争取上级和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解决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

3.3 加快软件开发和应用,发挥信息化作用

一方面,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交换平台,不仅有利于统计部门开展工作、政府科学决策以及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高效、快捷、实用的政府服务,促进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统计资源,改变目前统计信息化“路”(硬件)修好了,而能够上路行驶的“车子”(软件)却还很少的现状。应当进一步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采取独立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

3.4 加强统计网站建设,打造宣传窗口

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统计行业自我宣传、服务社会的窗口。针对目前网站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进行网站改版,重新规划网站布局和栏目设置,加强数据、数据分析和信息检索功能,同时优化布局,减少访问层数,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制定网站数据制度,落实责任,做到网站内容及时更新、统计数据常态化。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68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根据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几个方面。

1 实践课程的设置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安排阶段性综合实训和集中性岗位实践,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等生产一线,社会当学校、企业当课堂、车间当教室,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实践训练,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ABC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B类课程为“理论+实践”课程,C类课程为纯“实践”课程。B类课程的实践课时不少于50%,C类课程的实践课时为100%。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重达到50%以上。集中性岗位实践累计达到半年以上,即800课时以上。

2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正确引入外部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1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针对典型工作岗位,逐步建设与完善网站设计实训室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应提供几十个实践岗位,实训室能提供企业所需的软件环境,满足项目制作要求的硬件设施以及模拟的企业氛围。通过实训室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得到动手实践的锻炼,在课程中以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以练促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操作水平,使学生在就业时具有项目制作经验,从而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机会。

2.2 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场所,具有制作企业真实项目和学校教学的双重作用,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本专业目前拥有生产性实习基地“爱DO工作室”、“酷拍数码摄影工作室”、“演播厅”等校内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进行课程阶段性实习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承接真实的企业项目,对公司网站进行设计与制作,产生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网站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于社会,借助于此,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为校外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2.3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服务省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据网页设计师的岗位标准,坚持“互动、共享”原则,开展“育人、培训、科研”战略型校企合作,通过多家网站制作公司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涵盖了网站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影视制作等多个专业相关的领域。通过在实习基地中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技能进行加强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制定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相关管理规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规范进行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体系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和依据,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以相关企业的评价为主导,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结合、专业技能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结合、学院评价与企业和社会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可以与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结轨,采取“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等形式。在考核内容上,侧重项目的制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在课程评判上,可采取“项目汇演+论文”、“笔试+项目制作”、社会调研报告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构建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专家为考评主体,以职业岗位标准为评价标准,符合行业规范和专业技能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企业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校企嵌入式合作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课程、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注重学生操作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有目的性、准确性、适应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及时互动、双向渗透、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国玲.浅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3,(3).

[2]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3).

[3]卜晨月.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4]陈思义.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3,(3).

网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软件外包如同其他服务外包产业一样发展迅猛,已经在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在湖南首家开设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高职学院,在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为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宏观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

(一)本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有:服务外包企业、软件开发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通信服务企业、电子设备开发及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及服务企业等。主要就业部门有:软件开发、软件咨询、系统运营服务及管理、业务拓展、系统集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客户培训等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可参见表1。

表1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能力和素质要求

从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要求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其中涉及到的核心能力是软件测试、开发、维护、销售方面的能力,网页美工、网站管理和网站运营是其主要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图形图像、网站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的行业性质考虑,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具备利用专业外语、商务外语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的协调沟通能力,外包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或客户群体团结协作的能力。

图1 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从上述软件外包服务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出发,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在充分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会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构建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参见图1。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组成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基于上述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现将其横向组成列表如下。

表2 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

从表2不难看出,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充分体现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组成。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是面向服务外包企业第一线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操守,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软件测试技能和软件项目推广技能,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能从事软件测试、软件营销与软件项目推广和软件开发等工作,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这一点从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中可见一斑,参见表3。

表3 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各层次专业课之间梯度分明,衔接紧密,充分反映了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三、关于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说明

(一)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①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突出了软件测试软、开发、维护、销售等能力的培养。②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体系真正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③突出了实训教学,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均达到了64%以上。④充分考虑了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业人员的多种能力要求:如良好的外语口头沟通及书面表达能力,外包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是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的基本要求。软件外包服务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等多种成分组成,呈现外语水平高、专业多样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多方面特征。依托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建立“三二三”制校企双向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即每年三分之一专任教师交换到企业挂职锻炼不少于二个月,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到学院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三年内教师到企业轮流锻炼一次,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

(三)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尽量缩短合格毕业生素质及能力与实际从业岗位需求间的差距,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性课程,融入了“课程实验、企业实习、公司实训、工程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意图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具备从业必须的工程实战能力。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委派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承担部分外包实务和技能相关的课程教学,并负责实践性教学的其他方面工作,包括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及项目,安排具有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专门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建的企业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接包项目的研发过程,了解企业文化并逐步训练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优化了课程体系的结构,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内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性方案。由于国内可参考的案例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难免存在局限与不足,期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务外包网,2011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EB/OL].

http:///c/2011-05-26/951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