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员工管理制度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劳务派遣 员工档案 档案管理

员工档案管理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企业员工档案管理,1992年6月,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曾共同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制度。但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简称《规定》)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劳务派遣制度对传统劳动用工制度的冲击,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劳务派遣制度下企业员工

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简称派遣单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单位与接收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简称要派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员工(简称派遣员工)派往要派单位工作并接受其领导,派遣单位则从要派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用工制度。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工作与关系相分离”,虽然派遣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员工不为派遣单位工作,而为要派单位工作。这种特殊性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派遣员工的档案应该归谁管理

在传统劳动用工制度下,档案管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根据《规定》第五条规定,“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的劳动(组织人事)职能机构管理”,“实行档案综合管理的企业单位,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应设专人管理职工档案”。但在劳务派遣制度下,《规定》中的“所在企业”是否仅指作为用人单位的派遣单位,还是应该包括作为用工单位的要派单位?若理解为仅指派遣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派单位不具有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若理解为兼指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派单位同时享有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

(二)派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有: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由此可见,派遣员工在派遣单位工作期间可能形成的档案包括:要派单位向派遣员工支付绩效奖金所形成的奖励材料;要派单位向派遣员工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的材料;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培训”的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考绩材料;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所形成的工资材料等。从法理上说,既然派遣单位被视为用人单位,作为事实上的用人单位是享有档案管理权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要由派遣单位负责收集和保管企业员工档案。但是从实践上来看,由于派遣制度的特殊性,给予要派单位暂时性的档案管理权则更具可行性。

(三)派遣员工档案如何转递

《规定》第六章对“档案的转递”进行了规定,它要求“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1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转递档案应遵守如下规定:一是“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二是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三是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四是“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1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这些规定都是针对企业员工在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之间转递档案所做出的规定。在劳务派遣制度下,如果派遣员工的档案需要在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之间转递,应该遵守或参照上述规定,还是需要另行规定,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

二、劳动派遣制度下企业

管理层面的应对策略

(一)双方可以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对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

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的内容包括:派遣的工作岗位名称和岗位性质;工作地点;派遣人员数量和派遣期限;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事项;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生育或者患病期间的相关待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培训事项;经济补偿等费用;劳务派遣协议期限;劳务派遣服务费的支付方式和标准;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责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纳入劳务派遣协议的其他事项。在这些规定中,派遣员工档案管理问题并未被列入劳务派遣协议的法定必备事项,但是这并不影响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其他事项。

(二)派遣单位可授权要派单位暂时管理派遣员工档案

为避免发生纠纷,劳务派遣协议对授权范围和事项必须做出明确而具体的约定。“明确”,是指双方应有较为明晰的约定:派遣单位依法享有对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在派遣期间,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在派遣岗位工作期间所形成部分档案材料享有暂时代管权,此代管权仅限于档案收集与保管;要派单位对其代管派遣员工的档案无权销毁,未经用人单位书面同意也无权擅自提供给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否则应承担对派遣员工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具体”,则指双方对派遣员工在派遣工作期间所形成的“部分档案”进行逐项列举。

(三)双方可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派遣员工档案转移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仅是针对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为劳动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所做出的规定,不能直接解决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之间派遣员工的档案转移问题。但是,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可以参照该规定,约定派入单位应当自结束用工之日起15日内将其暂时代管的派遣员工档案转移给派遣单位。在派遣期间双方也可以约定,由派入单位于每月末、每季度末或每半年、每一年将其代管的派遣员工档案转移给派遣单位。

三、劳务派遣制度下立法规制层面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修改完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

参照《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上位法,尽快对《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一是修改与上位法不一致的内容。如《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关系转移手续;而《规定》要求,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其所在单位应当“在1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二是根据上位法,增添必要的内容。如《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第八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对每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2

1.人员更换方面墨守陈规。现代的医学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医疗人员的水平也要求的较高。虽然现在很多大学针对医学方面开展的专业很多,学习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很多,但是由于医学和人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所以对这些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考察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同时医院的招聘名额不像其它行业那么多,它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医院的成员都是一些老员工,没有什么新鲜血液。老员工的医疗技术很高这无法否认,但是老员工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医院政策方面的改革总是喜欢遵循原来的方式,这就使医院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还有老员工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慢,对现代医院产生的一些新技术、新设备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接受,有的人甚至不能接受,新的技术无法被及时的应用就会使医院的整体水平落后,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2.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根据众人的想法,医院的工资普遍比较高的,但是这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只是针对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去工作水平和医务人员相比相差很大,同时医院的领导者对管理人员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的理解管理人员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医务人员的水平高低,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的约束那么医院将会变得杂乱无章。同时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无论做错什么事,做多少工作,都没有相应的激励或者从惩罚,这就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变得无所谓,便导致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对工作缺乏热情,变得懒散,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水平,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行政管理高层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用人制度还是相对保守的,在企业领导阶层的构成中和西方过家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用人制度考虑的首先是学历,其次是工作经验,既要有学历又要有工作经验的人一般都是30岁以上。而西方国家注重的创新,是思维,无论你是否有工作经验只要你有才华都会给与尝试的机会。我国很少有年轻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原因,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也不例外,同样是遵循相同的原则,思维的保守让管理制度的发展止步不前,对年轻人的不提拔政策使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慢,使团队的变得没有朝气没有活力,不利于新的行政管理政策的制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现在部分医院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的问题,为了让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让医院拥有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要求医院按时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去进行培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接受新的思想,把新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要组织员工去管理水平良好的医院进行学习,吸收其医院的优点,结合自身医院的情况加以改进,让自身的医院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还要有创新的意识,通过学习现在的管理理论,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创新,让管理人员在新的政策下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

2.要想使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要纠正以前对管理人员不重视的态度,要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管理工作注重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和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员工自身的道德修养培训,让员工充分的认识到,对待任何工作都要有责任心,不干有损医院利益的事情,让一切事情都自发的去做,去遵守,不要为医院抹黑。同时,医院要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多工作积极性高的人要进行奖励,对犯错的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也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不放弃,坚持完成管理工作。四、结语

三、结语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指采取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于企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组织、调配,并将人力物力相结合,使企业人力、物力配置更加合理,让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想要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企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进一步让企业发展,应该对企业员工薪资福利进行进一步合理配置,社会保险作为劳动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影响企业和员工,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险最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对生、老、病、死、残、失业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和收入的一种制度。一般企业员工涉及最多的就是“五险”,其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个方面。社会保险的指导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同样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福利保障,它能够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劳动者

社会保险是组成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重要部分,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那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实到管理之中,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劳动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避免让企业员工出现不满情绪,加强企业员工的根本保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在企业之中的认同感,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专注、积极,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局面。

2.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社会保险能够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保障手段,通过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员工带来归属感、安全感,进而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更加负责、激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生产效率,避免在企业生产中出现分心、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能更加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员工的资历和职位进行工资调整和社保基数调整,从而提高优秀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社会保险能够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计划,是企业员工在服务期间的价值体现,待到退休之后取得社会保险补偿。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员工在合同期间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那么社会保险也会中止,对企业员工未来的社会保障方面带来很大损失,甚至会致使自身失去收益权。所以,企业员工由于社会保险的原因,在考虑是否离职的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谨慎。由此可见,社会保险能够有效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稳定。并且,有一些企业为了奖励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会采取提高工资或者加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提高虽然在工作期间收入无法提高,但是在退休之后养老金会有明显的提升,甚至会提升到高收入人员养老水平,使企业员工心理更加平衡,让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进一步完善。

4.社会保险能够减少企业人力资源负担

社会保险对企业劳动者不同方面进行了保障与规定,通过社会保险保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工伤、生育等资金支出。由于社会保险一系列优点,很多企业都将企业自身待遇转变为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压力,进而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逐步增长。

二、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是依附于企业自身体系之中,想要真正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制度体系相融合,但很多企业只是简单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并未融入体系,使得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1.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没有制定一个管理社会保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都是照搬西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硬性将社会保险加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然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西方的完善程度,所以这种方法无法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再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价值取向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甚至只把社会保险当作一种福利,而不注重其作用。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社会保险的作用,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无法将社会保险与生产效益相结合,使得社会保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企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想要将社会保险彻底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企业必须要有一批懂管理、懂社保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市场变动,或者财务主任担当、或是综合办公人员担当,而且这些管理者没有相应社会保险管理能力,很难落实社会保险理念,只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慢慢摸索,使得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3.企业构建计划体系框架不够完善

一套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及社会保险制度,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保障。然而,很多企业对社会保险的错误认识,使得无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宏观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还不够完善,严重遏制社会保险发挥作用。

4.法律法规执行不够规范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时,没有将社会保险纳入合同范围之内,无法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使得企业员工遇到工伤、疾病、生育等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除此之外,有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减少老员工的工资福利开支,提前为老员工办理退休手续,让一些为发到退休年龄的员工由国家赡养,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的压力。

三、加强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

想要让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还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社会保险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以及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1.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战略模式

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制定一套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管理的专业岗位,合理分配员工责任,并且建立一套考核机制,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合理分配工资福利的分配比例。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让社会保险等级与企业员工业绩挂钩,从而使社会保险从“有没有”转化成“好不好”的差异化战略改革。让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灵活、合理,根据员工实际表现来提高员工福利,并且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的实施力度。

2.规范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要遵循法律法规,劳务合同也是如此,要遵循“三公”原则,即公平、公开、公正,合同签订要遵循法律程序。企业在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时候,要如实向有关机构和有关部门上报企业工资总额度和企业员工收入,待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后,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费率到当地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结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研究,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根本,全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制度进行规划、完善,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整性、关联性、结构性、功能性,提高企业日常运营的生产效率,让企业效率实现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增多,我国企业也向着多元化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全面性,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双赢效益。

作者:侯平阳 单位: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4

瞬息万变的环境呼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我国多数老企业原来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变化,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性化”管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职工的参与。企业只有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人性化管理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有人把在严格制度管理下的员工比喻成高速运转机器里的零部件,只能被动的跟着机器转动,而没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要全体员工去认真执行,在日常管理中要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同时,企业因根据特定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这种“人性化”管理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制度约束对于员工而言是“要我做”,而形成心理契约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我要做”。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度起来,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而“人性化”管本文理正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

人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会有文秘杂烩网不同的行为、心理表现。许多成功的企业,正是树立了“以人为本”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任何企业只有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这个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才可能会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员工才会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行为规范、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是美好的。健全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再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以合理的管理制度如规范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管理平台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和监督体制等来整合个人利益,协调各种冲突,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活力,打造和谐团队,将会加快现代企业的发展。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路桥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方案合理有效

要管好一个施工项目首先要编制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方案必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联系自己企业的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员、机械、材料等资源配置,避免出现浪费。其次,联系施工现场的实际,如地理、地貌、气候、道路、地方材料、运输能力、风俗民情等,充分考虑对项目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尤其在工期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不利的因素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最后,联系社会实际,在市场经济下,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一般要跨一至几个年度,施工周期长,市场变因多,尤其是当前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无常,有时还居高不下,在实施方案中这些因素必须全都考虑进去。

第二,实施方案必须满足承包商和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合同具有法律性约束,双方必须遵守,不遵守就意味着违法。合同是编制实施方案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承包商应尽的义务及责任在实施方案中必须体现出来。

二、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完整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推行项目管理中企业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至关重要,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首先要看项目项目经理。不同的施工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选择什么样素质的人担任项目经理意义重大。首先,做好组织准备,建立项目经理部,即一个能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并完成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可以形成组织力,有效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应对各种环境变化,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

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是作为企业内部的法的企业管理制度,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是搞好企业的重要前提之一。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施工项目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就相当于没有管理。因此,项目部要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材料的采购、保管、验收、出库、消耗制度,劳动报酬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规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验工计价办法,合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等。只有施工项目管理全方位、正规化、制度化才能保证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三、加强控制重点,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在施工中应注重全面深化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对质量实行超前控制,在组织形式和组织职能上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不同专业性质和管理职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每个部门层次和个人质量责任,保证每个项目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质量。

强化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已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或缺的内容。因能体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能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能提供施工项目管理的衡量尺码,为此,要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己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现象采取应对措施;单位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全部完成后,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工程项目均由人将材料组织创造出来。人性化的管理是从人本主义出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人进行管理和激励。由于路桥施工项目长期在野外作业,这要求项目部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因此,路桥施工项目尤要重视对人的管理,从员工需要出发,重视员工的问题,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性化激励机制。

完善福利制度,薪酬嘉奖合理。福利是企业在工资以外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间接或直接支付给员工的物资补偿和待遇。良好的福利待遇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满意度和归属感,降低员工的离职率,节约大量因离职带来的高成本损失。建立一套客观的绩效考评系统,奖酬与绩效挂钩,激励员工做好本职工,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至最大化。

创造良好的生活文化娱乐环境。加强后勤管理,关心员工疾苦,消除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以项目为家的活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让所有员工时刻感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员。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为施工项目管理机制的运行巩固群众基础。

在路桥项目的实际生产和实践工作中,需要给每个工序制定标准化作业单和岗位指导书,把它们作为员工工作的基本文件。无论接受教育训练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在任何时候只要都按照标准工作,同样可以获得安全、等速、不混乱的效果。如果能彻底依照标准化工作,只有在不按照标准化工作的时候才会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将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样就能明显提高工程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麦麦提・沙吾提:《谈路桥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4)

[2]麦树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综合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6

1.促使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先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得企业坚定了改变旧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决心,意识到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由于新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堵塞了原有管理模式中的漏洞,使得财务信息逐渐公开化、透明化,制度的完整化和体系化不断增强,因而更加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新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也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会计制度保障。

2.增强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新会计制度创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详细规定了债券、股价等的内容,同时运行公允价值的使用,并对其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内容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明确规定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定位更加准确,使其在做企业决策时运用财务管理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现阶段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与新会计制度的发展要求不协调的具体因素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意识薄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内容不明确,控制范围有限,执行力低下,很容易导致企业出现财务漏洞,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漏洞,未能形成对资金、财产的有力监督,导致投资亏损,甚至造成资产的重大损失。

2.缺乏长效培训制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是财务管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因为财务管理本身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对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普及,发掘和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这种意识,导致很多员工财务管理概念模糊,而一些老员工虽然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

3.财务管理制度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程度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帮助提供学习、工作以及决策等的相关信息。财务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公司财务计划与策划,对企业各种支出与收入进行管理,可以准确计算财务数据,并将数据长期保存,方便了日常管理工作。这将极大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另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可以有效周转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然而,大多数企业往往更重视企业的生产,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与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或者结合水平很低,无法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新会计制度下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是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关键,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效整合资源,全面应用新会计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利润,促进企业正常运行。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过渡到知识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减小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统一企业的财务操作,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不遗余力地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内部监督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贯彻实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有的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建设,会计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低,会计人员年龄偏大,对计算机和信息化的使用不熟悉,甚至依旧沿用旧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应当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入手,建立和完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让其意识到新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对比旧有的会计制度,加深了解,以熟练理解和使用新会计制度。另外,要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教育,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竞争力,新会计制度的颁布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设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新会计制度下,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是发展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都需要在财务信息系统环境下操作完成,而信息化的快捷、实时、动态的特点,不但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同时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的统一性,因此,建立新的财务信息系统符合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是财务信息准确性的有力保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