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山奇石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1
一、宽容的倾听者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或是因为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的话语与思想,使课堂交流敷衍了事。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授予与接受,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有一首儿童创作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的预设,给予我们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兴趣和思想,学会宽容地倾听,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抱一份份意外的惊喜。
二、真诚的赏识者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做宽容的倾听者,更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赏识者,充分相信学生,释放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进行更多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促进和谐的课堂生成。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懂了兄妹俩的对话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听到兄妹俩的这段对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这样说道:“这位姑娘眼睛瞎了而且家里这样贫穷,依然这么热爱音乐,我真忍不住想进去为她弹一曲。”这时候,我适时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贝多芬’!”……教师的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平等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因此,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个性的促进者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每一种现象都代表着不同学生的个性,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促使积极因素生成有利课堂教学的新资源,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基于学生没有形象感知课文这一原因,我精心预设了图文对照,以指导朗读感受黄山奇石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上课时,在让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奇石时,我无意间发现有个学生在画奇石便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用画来表达他对奇石的喜爱之情这是多好的创意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我决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学习――两人一起画画,三人一块讨论,四人围坐讲故事……在学生个性创作的同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理解文本,超越文本。不仅使学生感受了黄山石的奇,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教育对课堂进行优化,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利于培养学生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性格。
一、优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需求
我们的情感往往是受到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在特定的环境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情感往往最容易产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将枯燥的知识化为趣味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能够将玩和学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挑起来了,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课堂效率也起到提升的作用。
1.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活动和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一定的环境布置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实现情境还原,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把握,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升。在《》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反映的音乐或者是视频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2.竞争合作。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竞争合作机制,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荣誉感,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或者是掌握知识量的不足而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对基本情况的认识,对于一些描述的情感无法想象,所以这些知识他们只能是简单记忆,被动接受,没有什么积极性,学习热情不足。教师要想扭转这样的局势,就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按照趣味性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诠释。要把握好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和情感的度,以学生最熟悉的知识进行引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对知识点进行剖析。这样一步步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2.加工、重组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寻求科学的方法和具有趣味性的创新点。这些创新点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在《丑小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其他故事;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中,可以对相关的游记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游记背后的故事。
3.引发兴趣,陶冶情操,激活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而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教案编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的评判,然后才是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制订出一系列高水准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黄山的一些音频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黄山的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加强学生对黄山的认识,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黄山的认知,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虽然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却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最直观的体现,但是当前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认识没有太多的关注,评价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有失偏颇;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从信息、文件等方面进行,情感方面的较少。所以,为了完善教学评价,就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对自身的情感形成科学的认知,自我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健康的心理。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加轻松地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21).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3
一、语言要精心设计
很多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十分重视,往往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精心思考后确定教案,然后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希望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却事与愿违,原因就在于未能好好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的安排。他们经常在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后,发现无法很好地导人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于是只能用很朴素的语言来展开,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反映了一个教师教学思维的深刻程度,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深刻的教学思维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升华。
在教授《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时,教师和学生讨论黄山上诸多的怪石及其得名的原因后,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几张黄山上其他怪石的图片,让学生为它们命名。教师同时采用如下的教学语言:“黄山上的怪石如此奇幻,它们的名字是如此令人神往,那么黄山上还有几块没有名字的奇石,请同学们为它们拟几个精彩的名字,倘若有一天黄山管理委员会真的用上了你取的名字,黄山会因你的智慧而加深美的内涵,即使没能用上,黄山在你心目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这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的热情立刻被鼓动起来,他们会迅速运转大脑,积极思考,各种有创意的名字也会层出不穷。
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激励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尚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书要引人入胜
心理学证明:在学生课堂上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是听觉的1.66倍;一份材料,只凭听觉三天后能记住15%,只凭视觉能记住40%,而视听结合能记住75%,同时,教师板书的过程正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内化的心理过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过程。
一堂课上的板书凝聚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审美情趣和综合教学能力。引人入胜的板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有效配合文本,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是亮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欣赏之中掌握当堂所学知识。设计这样的板书,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笔画顺序应准确;要有条理,使学生根据板书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新知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教学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注意板书的概括性和启发性。
在具体设计板书时,教师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别具匠心地设计相应的板书。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板书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发挥创造性,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能紧扣原文,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呈现文章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概括能力。而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加以提炼时,可以采用图像式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印象。此外,板书的设计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对比式和流程式等。
三、演示要富有情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演示技巧比较单一,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和写来被动接受新知,这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师和学生均为此所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良好的演示技巧,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生动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启发想象、启迪思维,追求教学的最大功效。那么,可以采用哪些演示技巧来辅助教学呢?
1.多媒体演示。教学多媒体演示是指利用展台或白板投影、视频、录音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情境,理解文本,受到感染。如在《画山绣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导人正文,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必然被激发,而视频中的一些景象也会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投影无疑是作文讲评课的最佳演示工具,教师可以在上作文课之前将优作、问题作文和待升格作文一一理出,通过展台让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到全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感受、思考这些作文的成败得失,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有所提升。
2.事物演示。事物演示是指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来创设直观教学,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场景之中。在教授《活版》或《核舟记》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铅字或微雕等事物拿到课堂上,可以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铅字或核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思路会紧跟着教师来接受新知。又如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美术功底好的学生将课文中“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这些语句在黑板上“翻译”成图画。这种图文互补可以启发学生的艺术联想,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将文中涉及的科学公理、规律等借助一些器物加以演示,这样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较为抽象的科学现象,展示事物的复杂过程,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在教授《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吋,学生可能因为思维定势而无法想象两个质量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坠下却同时着地。此时,教师可以做模仿秀,让学生重温当年伽利略挑战世俗演示这一实验时的情景,再次感受伽利略的勇气和魄力。
四、状态要饱满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