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1
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从212万人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跻身这庞大的就业阵容中,其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舞蹈类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关系密切,直接体现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成果。笔者以问卷的形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舞蹈类高校学生所期望的就业选择
根据调查,并将普通高校(含师范类)和舞蹈类专业院校(图1)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中的舞蹈专业学生与专业院校的学生在所选择的职业方向上存在一些差别,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各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标准来实施具体方案,不论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会有其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也是不同学生最初选择该校的原因之一,并导致其毕业后的择业方向与院校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据图1数据显示,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简称“普通高校学生”)和舞蹈专业院校学生(简称“专业院校学生”)在“专业院校老师”“中小学老师”“专业演员”3个选项上差异最明显,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老师”“专业演员”是继“高校老师”之后第二选择方向,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超出15%的人选择“中小学老师”(遵循普通高校〈含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类院校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教学人才),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历经至少8-10年系统的专业培养后,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很难从已形成的高精尖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选择同自己长期以来已适应的培养模式相关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同就业岗位的缩减所造成的就业紧张问题,造成在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不同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却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明显表现在两者对于高校教师岗位的竞争。国家专业团体和专业院校教师岗位的减少,使得大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了普通高校,他们将多年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意识常不假思索地传授或重述给即将走上舞蹈普及教育岗位的群体,而面向广大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的岗位同样有限,加上四年来被培养的专业院校教育意识却又无法真正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情况造成了择业错位。简言之,人才培养的趋同化始终是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硬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舞蹈高校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和所期望的薪值
针对择选率较高的区域,毕业生首选的原因有:50%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认为“生活条件好”;20%认为“薪水高”;10%认为“有良好的人才政策”。
根据“就业地点分布”(图2)显示,“北京、上海”“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即将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最期望能够工作的地区(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不仅是因为上述3个区域对舞蹈教育事业的开发及重视,同样也因为这3个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大中商业城市几乎聚集在此,生活环境较好,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尽管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毕业于西、北部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近择业,这样的选择比其去大城市闯荡也许更加有利。但根据调研了解,凡从上述3个地区毕业的学生却无一例愿意去外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由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就业定位较高(图3),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首都、省会和东南部沿海城市等大中城市,而在对择业的认识上, 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认为发达的城市就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不仅如此,生活条件好、薪水高也是其选择上述选项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对某师范类院校2005级舞蹈学方向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调查显示:该班级毕业人数29人,正式就业率为48%,毕业去向地点多集中于北京或籍贯所在地,东部地区及珠三角人数其次,仅有一人支援内蒙古。广大的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吸纳更多的人才。对此,政府和社会应对有意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加大引导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以平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部分地区特需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影响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形势的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原因大体分为4种(图4)。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高校舞蹈教育体制来说同样如此。学校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都是造成毕业生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在这种状况下,舞蹈专业学生对求职形势的看法同样不算乐观,调查显示,10%认为“乐观”,40%认为“一般”,41%认为“不乐观”,8%认为“非常困难”。
在被问到“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什么”时,不少学生表示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毕业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首先遵循自己的意志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面临就业单位减少、就业岗位逐年饱和的情况下,上述两项条件也成为了学生顺利就业的绊脚石,导致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忽略社会整体的现实形势,因为期望值过高、择业挑剔而错失了许多合适的机会。
四、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专业实习”(图5)都被选择,其中参与“社会兼职”“专业实习”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更是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学生非常重视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前的实习形式,舞蹈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得到足够的锻炼。
五、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
前些年扩招政策实行之后,考研和出国成了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之外的两大热门选择,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教育大省,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的几率高达80%―90%。对于考研热和出国热的骤然升温,相关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由于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考研或出国于是成为了众多对择业前景感到悲观的学生的“缓冲地带”。大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难度很大,不如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在拥有高学历的同时还能避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找份好工作自然就不是个奢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每年为该专业所设立的相对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学生毕业后除了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外,要不就干脆转行或是投奔到考公务员的大潮中。从图6可以看出,“能够有一个好出路”是莘莘学子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梦寐以求的事,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里,而这成为了很多有“地域情结”的大学生继续深造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很多学生发现在继续深造之后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同时,激增的生源又刺激了我国舞蹈高校层次的盲目攀升,导致舞蹈专业学生更高学历层次的新一轮就业竞争。
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方面是大量的舞蹈专业学生及家长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需求趋于饱和。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家庭、社会、学校均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培养的舞蹈人才成为了闲置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国舞蹈艺术的长足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尽管当前国家、社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些政策性措施也开始实施,然而舞蹈专业毕业生似乎难以看到冰雪消融的景象。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笔者以为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同舞蹈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激增,各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招收舞蹈类专业学生的院校。这些院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对本校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定位不清,造成盲目办学的局面。培养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不能接受有针对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而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已成为普遍现象。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舞蹈专业课程外,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与教师素质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应该被纳入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中;而以培养演员为主的专业类舞蹈院校在当今社会对文化艺术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应该适当拓宽办学思路,设置艺术管理等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课程,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使其更好地就业。
(二)毕业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舞蹈类毕业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舞蹈类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图表中(图7),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一方面是舞蹈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专业水平与就业力的正比关系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依旧期望通过引进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充足实践经验的人才,造成了学生学无所用、用人单位对舞蹈类院校教育质量质疑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才”在21世纪已不只被定义为专家型人,而是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即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这一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已从过去只埋头练功、攀比技术而走在象牙塔的时代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学生已熟知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从侧面却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在薪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学生希望自身能力在单位中有所体现和提升,强调的是个人的“领导力”,而用人单位则更在乎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踏实勤劳的精神品质。二者之间似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会单位、院校和毕业生三方面的积极合作。
(三)舞蹈类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制。
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的原理,对个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而对于面对严峻就业形势而无所适从的舞蹈类学生而言,校方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当被提及“您首选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的问题时,有超过63%的学生选择网络,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社会招聘、电视报刊媒体,而首选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只占不到30%。这说明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学生择业时所能提供的信息还不构成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择业的盲目性。
而在回答“您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哪方面指导”(图8)的问题时,66%的学生选择了职业供求信息,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急切需要。同时,还有42%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提供就业心理辅导服务,13%的学生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可见目前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是多元化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在以下方面尽快尽力健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1.提供多元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把就业能力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职业供求信息。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面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这就需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实施。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及时更新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宣讲就业政策法规等多样化的指导内容,为舞蹈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业乃至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2.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要有延续性。本次调查的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图9),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三(研二)时开始接受就业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大一、大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在毕业时开始,而是要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在学生毕业后形成反馈机制,更好地为在校生服务。相信有科学的就业指导,舞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多些自信,少些盲目;舞蹈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能够得到凸显;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能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2
A阶次为在入学前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舞蹈及音乐功底、文化课水平相对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强,入门级的舞蹈基本功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且在一些演出场合及表演节目上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与其他学生“学会舞蹈“不同,对他们的教学目标设定必须是“学精”。教师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的深造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以继续考入专业音乐院校为目的形成激励机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训练,一手抓表演”。一方面,舞蹈教师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专业舞蹈训练重新夯实基本功,坚持专业化教学使高教与职教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组织舞蹈大赛、基本功比赛的契机给予学生演出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舞蹈实践能力与临场演出水平,赛后对她们的表演进行点评与指导。由其自行根据演出需要进行选题、讨论、定题、编导、表演并从旁悉心辅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均衡发展。
B阶次的组成情况是一部分未经过专业音乐舞蹈培训,但身体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入学前对音乐和舞蹈的概念不强,很多训练方式和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教师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应性的教法进行授课。由浅入深,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渐认识音乐,结合音乐理解动作,从对自己的肢体动作陌生不适应逐渐进步学会通过肢体表达思想意图,组织舞蹈。从教学目的来说。B阶学生可塑性较强但学习基础薄弱,就学就业的前景不够明朗,教师对其应进行观察和鼓励,应用启发式教学寓娱乐于学习,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方向。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游戏引入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次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节奏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从专业基础上说节奏分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切分等,往往需要较为深入的课堂教学且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仍较为模糊。为提高教学课堂效能教师组织学生做了一次游戏,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背景配合下,进行节奏动作传递。如学生A XX|XX――学生BXX|X XX――学生C……同学们用头部及身体动作编排基本舞步并且记忆前一位同学的作品,分组比赛看看哪组记住的动作多。在游戏的环境中,有一定的竞争感但学生相对能放松地表达自我,不知不觉就能进行节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游戏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指出有几组节奏型及动作在之前的游戏中被运用;编排的动作有哪些优缺点还能够如何改进。通过这样化整为零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被调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C阶次学生的培养应立足其今后的就业需求,按社会与园所的要求进行培养。这部分同学艺术专长不突出,舞蹈学习经历较短,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大多进入社会工作。为他们提供与培养幼师工作需具备的从业能力是重中之重。对这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来说,笔者认为音乐学领域的微格教学模式可引入舞蹈课堂。当然,大多职业学校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录像室与录播条件,但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及课堂投影技术的改进,短时间的教学录制成为可能。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借助现代电子技术以几个小组的学生为对象,以其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的表现为内容载体,通过说课、录制、重放、评价、提出改进要求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手段。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往往重于理论学习的专业艺术院校来说,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更应面向就业实践,着力于拓展学生的执业技巧与面试技巧,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幼儿机构在招聘教师时,并不是需要招聘一个专业艺术演员,而是要透过短暂的面试时间在教、编、舞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出适合自己机构的通才。而C阶学生也许在整体演出素质上不够演出标准,但培养他们后天的从业素质却可以很好地弥补条件的不足,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角色。微格教学在舞蹈课程中的施行应注意几个要点:
1.课前安排学生钻研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在录制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言传身教过程中的随意性及不确定性。
2.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记录,引导学生注意将系统的舞蹈理论与实践性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并应明确舞蹈动作的设计与讲解要求是针对幼儿的,必须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对象的年龄特点,不宜太过专业。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艺术教育规范;实践;发展
一、在高校艺术教育的软件设置上,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效果评价、学生艺术成果评估,从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一)确立一定目标方向。
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重点强调艺术教育实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艺术教育这根引线,以审美来启发学生追求美的心灵。
(二)设定人员负责管理网络。
即校长牵头分管、管理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达到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这一完整系统,完成全面普及、重点提高、发扬特色这样一个四级平台、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实施体系。
(三)完备监督管理指导。
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研教学指导,定期召开负责人和专职教师会议,研究探讨艺教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案。切实要求教师坚持经验总结。
(四)设立评价标准制度。
实现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可分为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以促进艺术教育的良性运转。
实现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的投入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具有相当数量和水平的师资力量,配齐配足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保持高质量的关键。我校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是通过组织、调整、挖潜、引导等方法配制齐备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第二是聘请社会艺术界有造诣的人来校辅导教师提高。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教育知识和艺术教育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稳定的富有奉献精神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学校投入较大的资金完善必备的艺术教育活动所需的成套设施:排演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子琴室、钢琴室、多媒体教室、管乐排练室和舞蹈房、体操房、演播大厅、录音房。开发和利用各种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学校还添置钢琴、电声乐器、电子琴等乐器,自制演出服。购置画板、石膏像、静物、蜡果、写生台、拷贝箱、聚光灯、摄影室、摄影摄像器材。我们制定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的方案。校内打基础就是利用课堂基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上好音乐、美术课和舞蹈课。打好在艺术基本技能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校外求发展就是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拓课外学艺渠道。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市级美术展览,去山区写生,组织有专长的学生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教学模式。
二、艺术教育质量既体现在教育的最终结果上即学生的质量上,又表现在完整的教育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只有这些因素各自有质量并且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质量。
(一)把握两个原则,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普及艺教和提高艺教相结合的原则:艺术教育也是一项国民的素质教育,必须向全体学生实施,不能只让少数人享有教育。同时也要承认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加强对艺术尖子的培养,在普及基础上抓提高,反过头来再以尖子学生带动和影响大家,以提高促普及。
广泛性原则:广泛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让学生广泛参加艺教活动,二是每个学生参加艺教活动面的广泛。由于艺术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要求学校所设置的课内外艺教活动都要符合全体学生参与的要求
(二)创建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狠抓三个环节。
德育与艺教活动相结合。把握在学生艺术教育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行为规范、增强才干、培养特长、形成规模、创建特色”的指导原则,创设有利于培养掌握各种技能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各类艺教活动,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人,以丰富的活动教育人,以多彩的活动培养人,把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各种艺教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的载体。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艺术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内提高质量的同时,要把课外作为课内的拓宽和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校在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上又要求琴法过关,要求每人掌握一样乐器,收到很好成效。学校的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器乐训练,脚踏风琴、电子琴、钢琴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另外在舞蹈课上制定回课制度,要求学生自编舞蹈段子,学生的舞蹈参与率达到了100%,为我校形成舞蹈特色艺术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群体造就个体,个体反过来又影响群体,为了营造广泛普及的艺术氛围,我校首先保证常规艺体课的进程,如音乐、美术、舞蹈、体操四个项目,然后辅以以班级授课为主的特长班教学,学生参与率95%。不仅如此,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安排每天的午餐和晚饭前进行文化播音,每年安排有各班元旦联欢,还有全体学生参与的大型“会、节”传统活动以及个人画展和毕业美术作品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合唱、舞蹈、民乐等提高型艺教活动兴趣团队,经过老师们指导,学生们艺术素养水平提高较快,合唱队、民乐队和舞蹈队的节目分别获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
三、用适合新形势的全新教育活动观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改革与创新。遵循一个重要准则,就是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应该充分考虑对教育活动的创造性设计,考虑能否最充分地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能否使艺术教育发展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一)搞好现有学校活动课程进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常规艺术教育活动课。如晨检、升旗仪式、课间操,团日活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每天的“午间广播”。所谓“午间广播”就是利用中午半小时时间,通过校广播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欣赏、音乐、戏剧、歌曲教唱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艺术娱乐氛围,让学生接受高品位的艺术熏陶。
综合性艺术教育活动课。每学期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同时还结合重大的节庆和纪念日、各种社会活动等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周末班级艺术联欢,师生书画大展、科普活动、演讲大赛、卡拉OK大赛、舞蹈专场等各类艺术活动。
以系、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为模式活动课程,以推动普及型、提高型和特色型三种层次要求的活动课程,分级管理,层层把关,运作有序。分层要求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发展特长,从而提高了我系活动课的质量,为把我校办成舞蹈艺术特色为主的艺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艺术特色,完善学生艺术团体。
我校在多年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全体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要采用多元化的指导形式和辅导方式,规范现有的艺术团体,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的艺术氛围,以小团体带动全局,实现普遍提高,达到互补合作的作用。
学校的艺术团队在各级演出比赛中屡屡获奖,校舞蹈队连年在市电视台春节文艺演出中表演,体操队大型团体操表演为市全运会开幕式作贡献。
(三)抓紧重点,找准突破口,形成团体操、器乐、合唱和舞蹈四项特色项目。
近年来在总结以往艺术教育经验的成果基础上,在如何开创“课内打基础、课外搞拓宽、潜能大开发、特色上台阶”的艺教新局面上找到新的切入点,“开展学校的舞蹈教学和训练,以点带面和年级与班级良性竞赛机制”。着重抓了以下六项工作:1.制定舞蹈教学发展规划;2.从舞蹈课程和组织方式着手,使之成为序列化、分年级递进的体系;3.筹措了购买舞蹈服装和道具的资金;4.确立了舞蹈训练班、校结合的操作方案;5.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6.落实寒暑假舞蹈训练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大力开展舞蹈教学,使学校舞蹈特色项目优势逐渐明显。
(四)以艺术教育的影响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等舞蹈教育;重庆大学;科学发展观;定位与思考
中国的舞蹈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上百万年,从原始人类的前艺术活动期就出现光彩,无论是击石附石的先民兽舞还是奴隶专职的纪功之乐,或是后来封建社会的唐舞、宋舞,都是舞蹈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舞蹈的教育在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大儒精神还是乡里百姓的自娱自乐都是舞蹈教育的需要,从汉代的乐府到唐代的梨园都对当时的舞蹈起着推动和历史的保留作用。历史发展至今,舞蹈的传承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幼儿社区教育,都呈现着我国舞蹈教育市场的多元发展,逐渐走向科学化的轨迹。同时,在兴办高等舞蹈教育的时候,也有很多院校没有清楚的教育定位,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与思考,致使舞蹈的市场环境出现种种困境,也给我们这些从事舞蹈教育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因此,我们从求本溯源开始,找到源流看问题,理清历史的脉络,重整属于我们的舞蹈和教育。
一、我国舞蹈教育的溯源
我国正规的专业型舞蹈教育始于建国初期,五十多年来,我国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是沿着这一单纯专业型,职业型的教育体制在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从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业型舞蹈教育系统。
回顾、探索我们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思考专业型舞蹈教育的现状,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冷静客观地直面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点我们在急速发展中所产生的浮躁,无疑对我们如何深化舞蹈教育的改革、提高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谈起。
中专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
1978年以前,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仅限中专教育。全国有5所专属的中专舞蹈学校及各省市的艺术学校中设有舞蹈学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舞蹈艺术人才的急切需求,中专舞蹈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专舞蹈教育是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工程不坚实,势必会上延,严重影响到高等舞蹈教育。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是无法构建我们这座舞蹈教育系统大厦的,高等舞蹈教育离开了基础教育,有如“空中楼阁”,这也是本文为什么在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研讨上从中专舞蹈基础教育说起。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约近十年时间的“过热期”,当时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众多的以舞蹈教育为主的艺校和舞校。尽管名目繁多、体制各异,其实无非是国办中专的扩招,及民办艺校的大量建立。而各校居然都是生源济济,门庭若市。可惜“好景”不长,三、五年后,生源递减,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专校很快就终止办学了。
二、现代教育的几个发展误区
究其原因是多种的:有迅猛发展中教育部门宏观管理失控;有当时教育市场商业化思潮的影响;有用办学获取经济效益的驱使;有社会的浮躁和家长对舞蹈教育认知的误区等等。总之是我们在发展前进中的一种失误。然而这种失误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信誉下降,造成生源递减。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与创收,采取不计学生的专业条件,降低生源质量。超出教学能力的扩招,国办校有之,民办校更为严重。
2.学制的混乱:有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六年制不等,入学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小学五、六年年级,初中初一、初二,个别甚至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3.教材杂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师资质量急待提高。
4.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度缺乏:我国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法的规定,现阶段实施九年制国民义务教育,而中专舞蹈毕业生,如实地讲,大多数学生其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尚达不到九年义务制国民教育的水准,这一点是让人触目惊心的。
三、专业型高等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标志着我国专业型舞蹈教育向上延伸,形成高、中相接的舞蹈教育系统。当时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高等舞蹈教育学府。紧随其后,我们一些综合性艺术院校也相继设立了大学专科过渡到本科的舞蹈学系。进入90年代,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民办大学也设立了舞蹈教育学系。我国专业型的高等舞蹈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我们高等舞蹈教育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目前高等舞蹈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队伍,他们大都是近年来高等舞蹈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北京舞蹈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这一点也突出了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教育中的领军地位和重要作用),他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是专业教育一线的骨干力量。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技能过于单一,综合文化知识及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们是一批宝贵的资源,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综合知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高等舞蹈教育学生培养问题
我们呼吁教育部门要规范中等舞蹈基础教育,同时更应关注已经低文化进入大学,受高等舞蹈教育学生的培养问题,使他们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舞蹈专业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这些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入学时大多数年龄偏小,平均约在十六七岁,天真烂漫、形象靓丽、思想单纯,热爱舞蹈。今天的舞蹈大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未读完就来到艺校或者舞校,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再考大学,正所谓“自幼学舞,一日出师”,一个没有读几年书的小孩,正值青春年少爱玩的年龄,即使走入管理严苛的中专,也大都“弃文从舞”,从思想上和文化划清了界限,反正我就是跳舞的,只要跳好舞,练好功我就可以上大学、当演员,有的还不乏当明星。追求的是做舞蹈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展现亮丽的青春。他们崇拜“杨丽萍”“黄豆豆”,对专业老师很敬畏,认为舞蹈就是技能技巧与技法,整日踢腿下腰,跳跃翻腾,苦累都能忍受,但一进入文化及理论的学习就感到头疼,因体力的消耗打开书本犹如催眠。教育对文化的忽视是文化教育的根源所在,导致大学的文化考试只需两百分,可悲可叹。
对这些学生的培养,要不同于普通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长。首先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文化理论学习习惯,在入学教育阶段,设立专业导论课,结合他们的自身情况,深入简出地讲解舞蹈本体及舞蹈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树立他们正确的文艺观,让他们对舞蹈是文化及文化形态有初步的认识,在公共课和理论课上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尽量把较为深难的理论通俗化。从诱导兴趣入手逐渐由浅入深。
在这一细致培养过程之中,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作用尤为关键,我们的青年专业教师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有着“重技轻文”的思想倾向,在他们实际的工作中,对文化基础的薄弱导致工作的困境也深有体会,那么由他们直接参与到这一培养过程中,以自身的实例教育学生,师生互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应成为专业教学与文化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纽带。
这一培养过程是细致和艰辛的,也是长期的,我们期盼着中专基础教育的规范会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等舞蹈教学的科研中。那时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才会有“质”的提高与真正的发展。
四、重庆大学舞蹈系的成功经验与挑战
重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的教育部直属大学。重庆大学舞蹈系成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舞蹈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确立我们对舞蹈本体及社会功能与作用的认知。舞蹈不单纯是技能技巧与技法,它是文化、文化形态。舞蹈艺术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艺术不仅是供人们欣赏,更是人们自身直接参与的艺术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外延与扩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我们不单纯是为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舞蹈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有综合文化素质,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舞蹈艺术工作者,他们可从事演艺,也可从事专业型、普及型的舞蹈教育工作,及企事业文化与社区公共文化工作。
我们以继承、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专业基础课程,把舞蹈编导与剧目课结合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公共课与基础理论课上依托重庆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与良好的学风与学习氛围,强化综合性文化理论知识。在选修课上对现代舞、体育舞蹈与流行舞蹈,做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在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课的实施中,强调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文艺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先不能说现在一下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就其学习方法和指导思想必须确立,这是原则的问题,摆脱旧有的学舞蹈只跳舞不学习的陋习。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改尝试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的增多,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一股“幼教专业热”。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多能”,要会唱、会跳、会弹、会说、会画的五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会唱 、会弹”就是幼师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音乐教学是幼教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分支教学的特点,教学分工又可细化多元,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独立性很强,另外音乐课还和键盘课、舞蹈课、幼儿活动教程都有着丝丝关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课程设置与师资的矛盾 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老牌幼儿师范学校、师专外,其他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时间与师资的矛盾。在专业幼师学校,音乐课往往又被分支为4~5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几位专业教师,如有乐理老师、视唱练耳老师、声乐老师、音乐欣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专心上好一门课,有单独的教材和各自的教研室。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班级较少等原因,音乐课往往由一名老师上,虽然在能力上是对音乐教师的全面锻炼,但也存在着备课、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学习连续性较差等问题。
笔者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奋斗”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现在自我总结的经验是,在熟悉教材、详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前详细地规划出两年音乐课(我校第三年安排为幼儿园实习)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扫盲阶段”,乐理、视唱为主要课程,中间调剂儿歌和简单的声乐歌曲;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音乐“提高阶段”,乐理、视唱难度稍有增加,进行初步的练耳,不断增强声乐理论学习 、声乐集体大课教唱和大量的儿歌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提升阶段”,乐理、视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歌曲的演唱及音乐五项专业汇报也全面展开;最后一学期为音乐“实践阶段”,自学自唱、自弹自唱儿歌成了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演唱中外优秀声乐曲目也成了重要的学习项目,还有模拟一堂幼儿园音乐课、写音乐教案也是每位学生必过的“关卡”,当然还少不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课,在这里每学年的幼教各年级的音乐五项专业汇报是检验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很重要的方式。
2.教育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单一化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学生,其音乐基础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来源广泛,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音乐课有的学生说他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上过音乐课,以后的音乐课就被各种文化课占用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没上过音乐课或是没有完整地唱过一首歌,而她们却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用同一种教材;可想而知按照同一要求授课时,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受和消化同一标准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对音乐课逐渐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难有较大的突破,甚至厌学或退学,而各方面条件好的同学却因每节课“吃不饱”,讲授知识少而单调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这种长期的教学矛盾的存在,使幼教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偏低。
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实行分学期、分层次教学,不仅是音乐课,键盘课和舞蹈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都可以实行此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新生入校分班之初,就要进行特长面试,学校就能够较好的进行编班,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班级层次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试分班,就可在第一学期先自由组班、共同学习;但在第二学期就要根据上学期的各科(不仅是专业课,还有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在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好是相关课程一起改革,如音乐、键盘、舞蹈这三门课程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在艺术基础素养、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都有共同的要求。排除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一般某位学生音乐好、弹琴和舞蹈课也不会太差,反之也一样;这是我们音乐专业老师共同之见解。
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再分班,但班里学生在上某些专业课时要分层次。
如我校的幼教班级,音乐、键盘、舞蹈老师共同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可以各班、各层次比例不一样),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某天1、2节课,三位教师同时上课,不过一个人上、另一个上,还有一个人上;而3、4节课则是、、; 下午5、6节,又成了、、。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课时量不变,老师只是在教学进度、内容、侧重点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已;结果肯定会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后每学期考试以后,老师都要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再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有的学生努力、开窍了,也有的学生不学习、跟不上了,她们就会换到其它层次去学习,这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
而且我们还通过音乐各科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机制的改变来进行教改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我校每学期期末把音乐分成说(普通话)、唱、弹、跳、视唱五个考试项目进行考试,分成五个音乐考场,由各科专业教研组做考官进行考试,改变由音乐各科任课老师随堂自主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往专业技能评价考试的单调、随意、学生重视度不够、补考不规范的情况。考试机制的改变,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巩固,每次考试前的近一两个月里,琴房、舞蹈排练厅都是满满的,学生既紧张又积极的做着考前的准备,而且考试的学分和毕业证相联系,考试不及格就要缓发毕业证,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机制,我校每年市里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学生都是100%的合格率。
3.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
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舞蹈老师天天催着压腿练功,练习各种集体舞。诚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而且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些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评价。但这些学生中,有的唱歌很好听,但是可能还不会自己识谱;有的会弹世界名曲,但却不会即兴为儿歌伴奏;有的就爱跳舞,而其它科目都基本荒废。
笔者认为,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因为在每年毕业实习的学生中,幼儿园反映较好的,不都是那些在学校某些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而有不少都是一些有良好教师素质、各种专业课都能教学的普通的好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幼教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不单单强调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明确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成为音乐家。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我校又是“河南省音乐类教研中心”主任单位,在音乐专业的设置和教学与就业、教育与教学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教改探索,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多了,音乐专业的教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要让学生进得来出的去,而且作为音乐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的层次性、人本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是具备了这种积极探索的师资队伍,我校的幼教音乐专业教学一直在郑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种音乐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每年春季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汇报演出,毕业生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省几百家用人单位的光临,市内许多幼儿园园长都亲自来校挑选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供不应求,场面气氛很是热烈。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广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这里只是在多年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可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探索提高。希望通过幼教音乐课的教改尝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舞蹈生毕业总结范文6
一、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腾飞梦想,畅想未来。
2、活动地点:交流中心a107
3、活动时间:XX年6月14日7:30-9:00
4、参与者:翔鹰励志协会全体成员及文山学院各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
5、人员分工:
会长:负责接待来宾,指挥整个工作的正常进行。
副会长:监督各部的工作情况,完善各项工作。
各部成员:布置会场
财务部、宣传部:负责购买晚会的食品、装饰品、奖品以及分发食品。
二、活动成效
1、预期目标:顺利举办、圆满成功。
2、实际成效:顺利举办,效果好。
3、活动最有特色的地方:朗诵、舞蹈、小游戏。
三、活动内容
1、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
2、表演节目
3、毕业生及非毕业生讲话
4、小游戏
5、大合唱
6、自由交流
7、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
8、协会各部成员对晚会进行总结
四、活动感想
XX-XX届翔鹰励志协会送老晚会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长学姐们的笑声中,在柔和的音乐陪衬下拉下了帷幕,晚会被宣布圆满成功。然而,在这次活动中,虽然有它的优点的地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现在对此次活动进行一番总结,希望从这次总结中我们都能得到更多的经验并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现总结如下:
不足:
1、活动有些流程的人员安排情况有明显的不足。2、会场布置不完美、所购买的物品不齐全。3、成员之间缺少沟通,耽误了活动的正常进行。4、活动中有些成员不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安排。
建议:
1、结合协会情况,大范围、大幅度的提高活动的活性,让我们的活动在人员最放松、最娱乐的氛围下进行。 2、对各部门的工作安排要到位。3、做好监督的工作。4、活动前与协会全体成员进行一次简单的会议,相告知一些环节的安排情况,让同学们对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优点:
1、协会成员在工作中做到和谐相处、互相帮助。
2、活动前的工作准备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