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保护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113-04

一、问题提出

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或其他外语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学科教学内容与英语语言教学有机融合(convergence),使学科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integration)在一起进行,达到英语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广东有两个英语浸入式实验幼儿园。笔者于2005年加入课题小组,与其他研究者一起为实验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已进行的培训内容涉及浸入式教学理念、教学原则、课堂用语及评课等。其中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实验教师全部是本土培养的英语教师(native Chinese),经过6年实践,他们在英语语音、词汇、口语、教学观念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另一所私立幼儿园于2009年加入英语浸入式课题组,实验教师全部为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籍教师(International teachers),在英语语言输入的准确性及地道性方面无须培训。虽然受聘教师大多没有教师教育的专业背景,但经过英语浸入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评课等培训,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大胆的创意和尝试,可是其教学设计均存在不足,教案的书写五花八门,所覆盖的内容完全不能体现出浸入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即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性,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没有分别列出。此外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还有:教学目标用语笼统,活动目的不清晰,没有评估方式,无法确定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等等。

为提高我国英语浸入式的教学效果,确定既符合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又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际的教案书写要素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查阅了我国关于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文献,发现极少涉及教案书写要素方面的内容,仅在强海燕和赵琳主编的《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一书中有提及“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英语浸入式实验课”,但也没有涉及教案书写要素的论述。本文就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应该涉及的要素作一探讨。

二、理论框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欧美许多国家,不少学校也有学科内容和语言内容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并提出了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简称CLIL)和保护性教学(Shelter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SI)等课程模式。其中CLIL课程模式有很多种,而在幼儿园阶段最典型的模式就是“浸入式”。它在国外浸入式实验中被使用并被证明取得成功。

CLIL课程模式通过4C框架,即学科(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将学科内容与语言进行融合。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那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包括三种类型,即“language of learning”、“language for learning”和“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第一种指围绕学科主题及基本概念所确定的语言教学目标;第二种指功能性“鹰架”语言(scaffolding language),如学习者为了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讨论、提问、比较时所需要的功能性语言。鹰架语言促进了学科内容学习相关联的语域(speech acts)的发展,对学习任务的有效进行非常关键。鹰架语言需要教师备课时予以充分考虑。而以母语进行的学科内容学习则无需考虑这一点。第三种语言指教师在课堂上捕捉到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产生的随机语言。根据这个定义,随机语言通常是不能提前预测的。但是学习者一旦有了表达想法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输入,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发展。文化是CLIL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也被称为“被遗忘的C(forgotten C)”。可见,根据4C框架,CLIL的教案包含的要素有:学科、认知、交际、文化、评估标准。

SI课程模式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针对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所进行的外语教学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完全不懂英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或者英语水平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极其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兼顾这种多样性,在教授学科内容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英语)水平,以保证所有学习者在学业上的成功。研究表明,这种课程模式可以提高母语非英语的二语学习者在学科内容理解、认读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加拿大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法语晚期浸入式(大学阶段)教学实验所采取的就是“保护性专业课教学”课程。[4]根据SI课程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涵盖八个方面,共涉及30个特点[7],包括备课、背景知识建立、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互动模式、练习及运用、上课、复习及评估,等等。虽然其教案书写格式多样,但主要涉及六大要素:(1)学科内容目标和语言目标分别列出;(2)核心词汇;(3)教材;(4)建立背景知识;(5)有意义的学生活动;(6)复习和评估。

上述两种课程模式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于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教案书写要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有效整合CLIL和SI课程理论及教学策略,结合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案书写包括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内容目标及语言目标、可理解性输入、活动、评估等五大要素。

三、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

(一)学科领域(或主题)――What (subject/domain) do I teach in English?

学科领域(或主题)是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在书写教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的两所幼儿园中,一所幼儿园实行单科教学,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但另一所幼儿园则实行学科领域整合的主题教学。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框架,都需要教师在授课前确定所授内容的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领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笔者搜集到的两所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都没有明确列出学科领域或主题,虽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看到教师用英文进行各种学科领域的教学,但大都随意性很强。我们需要把这种潜在意识变为显性意识,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在CLIL和SI的课程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而且这两种课程模式大部分在小学至大学的阶段实施。所以,在学科领域上教师不需要进行选择,而是自己任教什么学科就教什么学科,所以在CLIL和SI的课程教案中,明确学科领域并未特别加以强调。而在中国进行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却需要明确这一点,因为大部分浸入式教师是英语语言教师。根据传统外语教学的观点,她们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授语言知识,即“我这节课教什么(英语知识)”;而浸入式教师在备课时却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即“我这节课用英语教哪个领域(或主题)”。笔者从实验教师上交的教案中发现,通过英语教授学科领域知识的理念并未在每位实验教师备课过程中内化及体现,而该要素的确定能让实验教师更加明确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并设计相应课程。

(二)学科学习目标及语言学习目标――what will my students be able to do after the lesson?

在CLIL和SI 的课程中都有提及学科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目标要分别列出,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尤其需要包括该要素,因为浸入式中“语言教学与认知教学并行”[5]79的教学原则决定了这一点。学科目标的确立是确保幼儿认知发展,语言目标的确立则是为了确保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笔者采用“学习目标”而非“教学目标”,主要是鼓励教师在备课时思考“学生会学到什么内容”(What will my students learn)、“学生学完后会做什么”(What will my students be able to do)等问题,而不是“我要教什么”(what I will teach)。

实验教师之所以要分别列出这两个学习目标,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实验教师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水平和语言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而非仅仅是语言。

(三)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strategi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How do I make sure the kids understand what I do and say in class?

如果说上述两个要素解决了教师教什么(what)的问题,那么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则是解决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how)的问题。CLIL和SI课程模式是利用目标语来教授学科内容。教师要特别考虑如何让所教授内容被学习者所理解,这绝不等同用学习者的母语教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其中的技巧在于思考如何“不降低认知挑战的难度而简化目标语言的输入”,并结合各种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确保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英语浸入式教师如果掌握了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就可以确保幼儿理解所授内容,从而确保其认知发展。

Krashen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有很多,包括:提供语境线索(创设情景),提供非语言线索(手势、表情),平衡所知语言与未知语言的关系,语言调整(语调、重复、讲话清晰、放慢语速等),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等。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prior knowledge),使背景知识与新授内容有联系。

根据课堂听课及教案书写来看,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显得单一。大部分教师通常选择图片或卡片来介绍实物,但是遇到抽象的词或概念则显得束手无策。如对“空气”概念的讲解,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把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用一大堆英文说出来,认为这是输入概念的唯一途径。但是这种方法只会让幼儿不知所云,教师也明白幼儿可能没有听懂,接着再用英文说一遍,如果幼儿还没有反应,教师也会有挫败感。此外,教师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幼儿英文水平极其有限,英文还在学习,怎么还可能用英文来完成学科内容的学习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笔者曾经在实验园听过一堂科学课,教师就让小朋友通过触摸、观察及实验明白了“无论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个科学现象。整堂课用英文,可以看出小朋友完全明白所教授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他们不仅学了英语,同时也训练了猜测和验证的能力。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输出语言,教师只需简化语言目标而无需降低学科认知的难度。这一点正是英语浸入式的实验教师要攻克的教学技巧难题。通过这一要素的设定,教师提高对可理解性输入重要性的意识,积极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提高英语浸入式的教学水平。而作为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我们也应对实验教师展开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培训及讨论分享,为实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四)有趣、有意义和互动的活动――Can the kids learn and have fun in the designed activities?

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毋庸置疑。教师通过各种可理解性输入途径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能够理解新授内容之后,随后主要通过有趣的游戏及以玩为主的活动来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实验教师设计的活动意义不大,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清楚,结果就是小朋友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就匆忙结束了。

根据幼儿特征,活动设计最好具备有趣、有意义、互动三个特征。教师要考虑四个因素:活动内容、目的、步骤和互动方式。活动内容有时以学科知识为重,有时以语言知识为重。目的则分为巩固知识,确认理解或评估。在讲解步骤的环节教师要特别简化语言,多用可理解性输入策略,以确保幼儿理解活动流程。记录互动方式可以提醒教师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对全班(T-W),教师对个人(T-I),两人一组(P)和多人小组(G)。如果教师每节课或每个活动的互动方式只有一种,通过看记录,教师就可以自我反思,意识到课堂互动方式更加多样。

(五)可以观察得到的评估(observable assessment)――How do I know that the kids have learned?

评估是教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教授学科内容或是语言,教师都无法通过试卷来进行评估。在幼儿园阶段,评估方式的特点应该是“可以观察得到”。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活动或任务设计等途径了解小朋友的理解和反应,以确保达到教学目标,评估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观察和搜集学生作品两个方面。教师观察内容包括活动进展是否顺利,幼儿是否能完成任务(认知及语言任务),幼儿行为及幼儿反应。教师观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后可以把学生所做的各种活动材料收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这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另一种方式。

评估要素在教案书写中是留白的,要等到教师上课之后再书写,也可以看作是教师的课后反思。在收集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师极少涉及评估这一要素,这说明教师在备课中很少思考“怎么才能看出幼儿已学到了所教授的内容”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要素的书写,促进实验教师思考并在教学上实践。

上述五点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是在借鉴了CLIL课程的理论框架和简化了SI课程教案书写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改进,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在幼儿园这个特定阶段的特点,具备可操作性。为了更加直观理解,笔者制作了教案书写模板(见表1)。

教案书写体现了直观、互动、反思等特点。教师通过这个教案书写模板,可以根据要求一目了然地进行课前准备,并且根据模板提供的要素线索,进行自我提问和反思。

该教案书写要素并未把CLIL课程模式中的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列出,原因是在幼儿园阶段,文化的概念无需明确提出,而是融入到课程的主题或领域中涉及。另外,在SI课程教案书写中有提到教材要素,而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则无需列出。原因是我国幼儿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并没有规定的统一的教材。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都是整合不同的教材或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所以在教案中无需也无法列出所使用的教材情况。

四、结 语

要使实验教师内化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按照要素书写教案,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还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幼儿园要构建英语浸入式课程框架结构(curriculum map)。只有有了课程框架,教师才能按图索骥确定自己所教学科及语言在整个课程框架中的位置,使教授内容更趋于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幼儿园教师要进行教案书写专项培训。因为教案要素涉及CLIL和SI的课程理念,在推广书写要素之前幼儿园要争取教师的认同及理解,否则教师在书写教案时仍会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不认同,其积极性就会降低,并阻碍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提高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这些都可以让教师感受到支持和帮助,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及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借鉴[C]//强海燕,赵琳.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12.

[2]HARMER, J.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张晓遐.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英语浸入式实验课[C]//强海燕,赵琳.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62-163.

[4]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5]赵微,李闻戈,高小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创举[C]//迟延萍.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9-82.

[6]COYLE, D., HOOD, P., and MARSH,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2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这门课的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着手。认知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行为目标,即让学生学会设计健康领域活动,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情感目标,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有关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的问题,喜欢并乐意设计与组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做到学科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门课,我们主张采用“学、创、教、评”的教学模式,即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知识;创造性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撰写活动教案);在课堂上模拟试教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点评并指导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四个步骤。这种模式一方面是锻炼学生教育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前通过模拟教学的活动形式,感知幼儿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

二、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

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尝试构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模块”,即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再综合多种相关教材内容,将该门课的理论知识按照主题板块划分进行讲解,健康领域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身体保健、体育和心理健康三大部分。通过引入案例、图片展示、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按照主题内容开展学习。“基本技能模块”,即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写,即学会设计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方案(教案)和撰写说课稿;说,即学会说课技能,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授,即学会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案,通过试教的形式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评,即学会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把握评课的重点。为此,在课程的实施中,每讲授完一个主题内容后,通过分组组织学生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拓展技能模块”,即让学生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以及学期末下幼儿园的时间,展示课堂上的示范课,真正接触幼儿,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和幼儿园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相互学习和提升。这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促使我们从“上课”到“活动”,从“备课”到“设计”,从“单一”到“综合”,从“照本”到“建构”等一系列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和课程整体观的转变。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以“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根据主题板块内容进行精讲,通过展示案例、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来源,一是教材和网络,精选一些名师名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和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方法的掌握。二是观摩幼儿园的优质课。任课教师需要加强与一线幼儿园的联系,当幼儿园举行教学技能大赛或教学能手示范教学等活动时,为学生争取观摩的机会,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或者利用实习、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幼儿园进行案例教学活动。通过观看有经验教师的讲课过程,不仅积累了教学经验,同时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更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技能。

(二)以“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讲每一章节前,都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比如,在讲“体育”那一章节时,给学生提出问题:“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哪些?哪些游戏是可以推广到我们幼儿园的?”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搜集相关课程内容的参考资料,课堂上予以讨论和分享,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当讲完一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本章主题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即撰写教案和说课稿。要规范教案和说课稿的格式,要求教学环节设计具体且有连贯性。最后,从每班挑选出优秀教案进行活动展示。

(三)以“模拟教学”锻炼学生组织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相对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善并丰富教案内容,准备教具、道具。各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幼儿老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模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过程全程摄像记录下来。通过让学生模拟教学,锻炼了学生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师幼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教师的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训练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学活动结束后,挑选出班里优秀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进行活动展示。通过让学生模拟进行幼儿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一步还可在幼儿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给学生和幼儿园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评议反思”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

每个小组在班级展示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各小组组长作为评委进行打分,教师、评委和其他学生在观看完活动后都可以给予点评,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讲课老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思想上的碰撞更能激发出火花,从而也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评课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是否完成了知、情、行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得当;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是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否紧扣活动主题,是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理念;五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是否层层深入;六是活动准备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语言等是否妥当;七是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如何,课堂气氛是否良好等等。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点评课,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完善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的测量和评价,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是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用多元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了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的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

在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它涵盖了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课堂表现的积极程度、各方面能力的展现等,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1.学习内容考核,占7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平时作业,即学期中让学生以特定的主题设计的

3个相关活动教案。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即通过开展模拟教学活动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基本教态,师幼间的互动情况及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2.学习方式考核,占30%,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出勤率、参加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学习及参与活动的情况等。

(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以开卷考试居多,在重视对有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与方法的考核外,更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其中包括学生的根据主题内容设计的健康领域活动方案,规范撰写的活动教案等。课程考核的命题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进度中不同章节课时分配量的差别进行命题,将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相结合,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五、总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29―03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途径,是认识发展的源泉,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可以不断地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与水平。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重任。要求其既要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又要适应幼教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实践及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实践的内涵

实践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即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必然会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的现实。反之,凡是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必然无法成功。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主要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与宗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获取一定的感性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般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具体内涵

该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二)实践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中的价值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条主渠道,与理论教学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中具体表现为:首先,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材料,如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教案与视频),帮助学生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提高教学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方位把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模拟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备课、授课、说课的综合能力。最后,科学地整合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存在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界定为:熟知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并结合幼儿教育相关理论要求科学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能够做出初步评价的基本能力。具体为: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撰写教学活动方案的能力、创设教学环境及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组织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学评价反思的能力。

(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中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思路的分析整理能力较弱

表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意图表述不明确,常将设计意图表述为设计的具体内容;活动流程的归纳提炼能力较欠缺,学生往往能够设计出活动的具体过程,但要将活动过程总结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则会表现出不相符的特点。

2.幼儿园教学心理环境创设能力较弱

表现在:模拟教学中试讲教师更多地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忽视了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使“幼儿”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不能较好地营造互动、交往、合作的氛围,形成了虽基本完成了一节教学活动,但课堂氛围生硬、紧张不活跃的现象。

3.幼儿园教学组织能力较弱

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与调动较差;教学方法显得单一刻板,游戏活动利用率不高且效果不明显。

4.教学评价反思的能力较弱

表现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的能力较弱,学生设计完方案后不善于修订方案;对活动重点、难点解决程度的意识不清晰;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能力较弱,评价容易表面化,不够深刻,效果分析较为粗浅。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的问题

该类课程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定位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的问题

在师资选择上,应考虑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同时,可以吸引幼儿园一线教师扩充到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发挥幼儿园一线教师教学感性经验丰富、实战经验丰富的特长,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模仿的范例,更好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该类课程多以高职高专专任教师主讲为主,缺乏有生动案例、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一线教师及“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条件保障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校内、校外实训软硬件的保障。而校内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少、利用率低,难以保障学生的校内外实践顺利进行成为切实问题。

(四)实践教学实效性问题

在该类课程实施中,或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虽原则上突出实践教学,但具体操作中出现实效性差的现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力度不够,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教学中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突出实践性。

五、合理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该课程的总课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很大比重,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及地位。但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为适应职业教育要求及人才发展需求,应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教学力度,从源头上重视实践教学。

(二)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环节管理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目前,校内实训场地有限、教学设备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且利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见习观摩及模拟教学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保障。

(四)鼓励产学研合作办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适应日益发展的职业教育现状及需求,该类课程的实施现状决定了高职高专应承担其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实践教学应不断吸纳有经验、能力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参与教学,共同开发研究幼儿教育科研课题,并可让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项目中来,锻炼学生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现场问题的综合能力。这能有效解决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幼儿园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困境。还应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通过在职培训、从幼儿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服务实践教学。

(五)开发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该类课程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模拟幼儿园模式(仿真幼儿园教学模式)和幼儿园教育活动项目导向模式。基于以上模式整合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法等。

(六)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材建设上,应由以往的理论、实践一本书的局面发展为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的体系。应完善其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指导训练方案或教材,开发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训教材,并由零散向系列化发展,形成鲜明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从而更好地辅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七)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开展多角度评价

该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开展撰写教案与说课方案及自评报告等文案形式考核、幼儿园模拟教学(试讲)考核、幼儿园教育活动见习心得总结考核、模拟幼儿心理与行为考核、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制作教学具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综合地衡量学生的基本能力。

(八)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发展

该类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以岗位技能培训、竞赛等形式促进其发展,如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园课件制作培训(比赛)、幼儿园保教技能培训、幼儿园工作管理方法和技能培训、绘画与手工技能大赛、幼儿园环境设计大赛、幼儿舞蹈创编大赛、幼儿歌曲演唱大赛、幼儿故事表演大赛、心理剧表演大赛等具体活动形式,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29-31.

[2]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构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省教育厅,2006.

[3] 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8-60.

[4] 程宜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C].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活教育” 幼儿园教学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工作,多年来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模式。然而,每每参与园本教研的时候,部分教师对“教研过程作为教师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在教研中能获得何种成长和发展?”一知半解。她们都认为教研工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自己毫无经验,无从下手。没有会思考的教师,那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有力量;没有善于研究的教师,那我们的园本教研将是形同虚设。

那如何才能让我园的教研成为有效的教研呢?

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倡导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理论给了我们新的启迪,让我们园本教研的开展有了方向。事实上就是这一“活教育”理论让我园的园本教研“活”了起来,使一个有效的“做中学”园本教研模式,逐渐形成。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从懂“研”到参“研”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要“参研”就必须让我们的教师“懂研”,通过理论学习才能使教师从旧观念向新观念转变。我们应从理论学习入手,从观念上充实教师。

首先,我们让教师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是让教师去研究理论,而是以自身的教育实践去研究,让教师懂“研”。我们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弄清什么是园本教研,通过学习、实践,使我们的教师明白“园本教研”应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以教师自己或他人的行动为基础,并让他们知道园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什么,使大家都明白园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园的实际为着眼点。

其次,我们根据阶段性研究的不同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并开展“互讲互学”讲座的活动,让教师参“研”。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存在的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与实践,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积累性的记录,把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

最后,我们还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互动式学习,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充分利用网上

的资料素材,整合到幼儿学习的课程中,让网络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二、以集体备课为基础,形成“研”的氛围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它关注的是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强调教师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即解决一个教学设计问题。

形式上,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着力研究《纲要》,研究幼儿,研究教材,查找资料,制定教学方案。在集体备课的操作上,我园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讨论―形成教案―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的流程。

时间上,我们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只着重备一节课,着力解决一二个问题,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形成一个教案。我园教师平时只要有时间、有问题时,无论何时何地,小组成员就会积极讨论,有时甚至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会凑在一起谈论起来。

内容上,我们主要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新教材《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和《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同时,选取适合本园幼儿特点、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挖掘社区、家庭的教学资源,并加入有昆山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本着“如何让幼儿与教材、伙伴、材料等互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何突出教材的新、特、优?如何让教法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互统一?”的活动目标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强调的是“备课”与教学后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集体备课的结构更加完整,才能让教师专业成长在“设计―实践―反思―完善”中逐步实现。

如今,集体备课已成为我园的一种备课文化,它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尝到了“采百家之长,酿自我之蜜”的滋味。

三、以案例剖析为手段,解决“研”的困惑

案例式的教研实际上是一种典型“做中学”的模式。它是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素材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课三研”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幼儿园案例式教研的活动形式,它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还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更研究幼儿的“学”与“玩”的心理,使幼儿的“学”与“玩”尽快由“被动”走向“主动”,其目的是让教师在参与“教研”的同时“解惑”,使活动方案更为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主题式研究为载体,提高“研”的水平

“主题式”教研活动是以主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的园本教研形式,是当前值得推崇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我们围绕“主题教育与区域活动的融合”的主题研究,制订了园本教研活动方案,在主题的统领下,教研活动从随意走向问题,从形式走向内涵,从经验走向科学。首先,我们从理论中把握专题的正确方向,全园教师一起收集这方面的相关信息与资料,通过大家的交流共同领会了“区域和主题融合”就是要将“观念、目标、内容、资源,以及方法形式、幼儿的发展”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在开展的每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中注意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我园网络式主题活动课程。在“问题―计划―行动―总结”的不断循环中,每一个教师都主动参与了问题有效解决的全过程,对问题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区域和主题融合”的观摩活动,走进了一种常态下的教育现场,体验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过程场景。在现场,我们没有刻意的准备,更没有表演式的展示,而是一种生活化、生态化、常态化的真实反映。我们没有假想、空谈,而是看孩子的表现、教师的行为,听教师的指导、幼儿的回应。活动结束后,每一位教师都及时地写下自己对观摩活动的体会;组织活动的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进一步理清了自己设计活动的思路,了解了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对怎样更好地组织活动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教师在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与体会中形成了关于“区域与主题融合”的共识与意见,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这样的活动现场能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

关键词:幼师专业;科学选修课;教学策略;案例

背景

长期以来,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专业,各地方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目前江苏地区幼师男女性别比达1∶99,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

“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江苏省开展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鼓励优秀男生初中毕业报考幼师专业,创新幼儿园男教师补充机制,目的就是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是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助推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举措可以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

在幼儿园,男老师和女老师不一样,男教师在孩子心中树立的更多是勇敢、阳光、坚强、豁达的高大形象。为了发掘幼儿师范专业男生们的潜能,塑造他们健康阳光的形象,学校特意为男生创设与女生不同的授课模式,比如开设适合男生学习的选修课程:跆拳道、健美操、散打、围棋、武术等。

开设科学选修课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譬如,美国历来重视向儿童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有关于动物、植物、非生物、天体气候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等。教师对不同年龄班级的儿童进行的教学则要求排列出符合季节性的课程,并有系统、按顺序进行连续性教学。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偏重于文学和艺术的教育,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很多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因此,幼儿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重视科学课程的安排。

免费师范男生在进入五年制幼师专业学校前大多成绩优秀,并且理科成绩突出。相对于幼师专业的女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对科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所以,对幼师男生除了开设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课程以外,还可以针对幼师专业特点开设科学选修课,使他们具备上幼儿园科学课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发挥男生们的优势能力,更对今后提升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和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策略及案例

针对幼师专业男生班开设的科学选修课应围绕专业特色,以趣味性的知识和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既能够动手操作,又学会动脑自主思考,最终让学生会演示趣味小实验,会制作科学小教具,会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课,能够上一节生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课。

1.主题实验

科学选修课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学科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科学选修课的教学应注重实验。由于课程针对的是幼师专业的男生,因此选取的实验都是趣味性强、材料简单的小实验。通过课堂上分组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思考。另外,实验前后对实验材料的放置、实验过程对实验细节的把握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好习惯,这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根据书本的章节或其他分类方法整理趣味小实验,让每节课有一个主题。例如,根据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纸飞机游戏,可以安排学生做一节关于伯努利原理的实验课。选取的实验有:两个气球越吹越近、气顶球、“吹”起乒乓球、吹纸做的翅膀、折纸飞机。前三个小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理解伯努利原理。第四个小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对着用纸制作的翅膀吹气,翅膀能够往上举,这就能了解小鸟和飞机为什么能够停留在空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伯努利原理。最后,学生折出各种纸飞机,根据伯努利原理,设计纸飞机的机翼,可以让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

2.玩具制作

孩子对玩具总是充满兴趣。如果玩具中蕴含着科学知识,那对孩子的科学启蒙非常有益。如果幼儿园老师能够制作或者带着孩子制作一些科学小玩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在孩子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例如在介绍电学方面的小实验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一个小电路来做一个玩具。将一节一号电池的正极用万能黏土粘上一个小灯泡并接上一根导线,负极也接上一根导线,这两根导线之间只要接上金属物件如回形针,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灯泡就发光了。原理很简单,为了做成玩具吸引孩子,可以将电池包上彩纸,粘上翅膀和小脚,画上眼睛,并将两条导线的接触端分别用铝箔纸包裹成触角样,这就做成了电子虫虫。只要孩子用虫子的两个触角接触金属类物品,虫虫就会发光,非常有趣。但是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可触碰插头或电器。

3.活动设计

幼师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科学小教具之外,还应能够学以致用,会设计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科学活动课,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因此,上完主题实验课或者玩具制作课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需要,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课,并将教案编写出来。

例如,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最近幼儿园孩子对火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同学们设计一堂科学活动课介绍火箭的基本原理,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学生可以将在实验课上做过的气球反冲实验应用到教学上,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反冲小实验让幼儿园孩子探索实践,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类推和判断能力。学生完成教案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然后师生再次讨论,把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并总结,达到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效果。

4.模拟课堂

幼师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走上幼儿园的讲台,做孩子的科学启蒙导师。所以,学生们不仅要会演示实验、制作教具,更要能够用科学的,孩子能接受的语言解释有关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探索。因此,在这门课学期结束前,可以安排学生创设幼儿园的课堂情景进行模拟教学,体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上科学活动课的经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也是迈向专业路上的第一步。

在模拟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室模拟幼儿园的教室简单地布置一下。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其他学生暂时扮演幼儿角色,所有同学都须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幼儿教师”上课应注意声情并茂,语言生动并简单易懂,科学知识讲解恰当适度,能够吸引和启发孩子的探究热情。其他同学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配合“幼儿教师”,回答问题、完成游戏等。模拟结束后,所有同学对“幼儿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老师做出评价及总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6

    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公众信任的、满意的幼儿园教育。 

    二、工作目标: 

    1、以“行动研究”为主旨,继续深化体育课程园本化和0-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研究。探索信息科技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师工作等优化组合的有效策略。

 

    2、开发、利用幼儿园和周边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认真实践,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相关理论书籍,并围绕课题认真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定期撰写学习心得,学年结束完成课题总结。 

    2、拓宽培训渠道,着力加强校本培训。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如“与实验幼儿园共建快乐阅读小组”研究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请专家定期来园进行实践活动研讨”等活动。

 

    3、举办教师技能赛、专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研究采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4、推进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边实践边注意积累自己的有效经验,倡导在实践中做课题,而不是写课题。 

    5、探究制定预设活动计划和实施评价标准,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加强平时半日活动的检查交流,探讨目标与过程的问题,提高日常活动质量。 

    6、加强规范管理,有效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继续开展四个“一”活动:

    ①学期初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③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一节实践课,上交有关教案、课件及自我评价表;

    ④学年末写好课题总结并争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