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将道德素质渗透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当中。

一、养成教育的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处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完成。养成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规范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也要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色,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将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相融合,加深对所从事职业的感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的教育。

二、加强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人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种新文化、新事物铺天盖地地袭来,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无疑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让许多没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不胫而走,使许多青少年在信息的洪流中丧失自我,成了典型的“游戏迷”、“网络迷”。西方文化及一些传媒网络带来的一些有害信息,吞噬了青少年单纯而天真的灵魂,使其沦为时代文化下的牺牲品。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张扬个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日趋“功利化”和“以自我为中心”,这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建立一种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

(二)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青少年在家中俨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过分娇宠让孩子变的任性、刁蛮,遇事不冷静,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离婚现象也很严重,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呈现“真空”现象,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也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频率。在教育方式上,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往往感到就业压力的严重,因此对孩子倾向于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日趋“功利化”,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具体,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用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应对新时期德育建设提出的挑战已难以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道德教育,或干脆采取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的方式,把德育的任务完全交给德育课的老师,把德育任务的执行完全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去分析养成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彼此关系,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只是利用外界的校纪校规、惩罚这些硬性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贯彻道德教育。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反感,不利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仍属于未成年群体,他们自身不成熟,容易被一些表面看起来新颖的事物所吸引,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也很薄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践的脱节,进而导致学生从高度的自尊转向盲目的从众。他们的情绪也不够稳定,容易失落和迷茫,容易开心和愤怒,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和过失行为的发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着手,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三、职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道德认识不足

有的学生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缺乏公德心,破坏公物等,完全不顾及学校的道德行为规范。集体荣誉感差,拒绝参加集体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攀比成风、物质至上、极端的拜金主义,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往往驱使他们不顾一切后果去偷窃、抢劫别的同学的钱财。诚信严重缺失,借书不按时还,把书上有用的内容随手撕下来为己所用,等等,还常常对教师和家长撒谎,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道德情感淡薄

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职校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扭曲,淡薄民族感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盲目地跟风和崇尚,张扬个性,注重潮流。对美的含义的理解也已经完全的扭曲,重视外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提高。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不够关心困难同学,对于一些救助生病同学的捐款活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注意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道德意志消沉

有的职校学生因为成绩差、基础差,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没有资格和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竞争。一直以来也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学习上缺少动力,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及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挫败感,抗挫折能力相对薄弱,自控性也不强,无故的旷课,试图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因为身心发展不成熟,道德行为意志薄弱,常常因为兴趣和好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正确的行为,导致自我方向感迷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同感降低,因此而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过早的抽烟、酗酒,有的甚至靠来麻痹自己从而导致各种道德失范和道德犯罪。

(四)道德行为散漫

职校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生活习惯很差,自理能力也不强,有些维修家电专业的学生,却完全不会操作日常电器。有的任性骄纵,遇事不冷静,性格暴躁,遇事动怒,自我约束能力差,打架斗殴现象严重。纪律观念淡薄,无视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屑于别人的批评教育,自我感觉良好,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受到社会不良团体的影响和诱惑,拉帮结派,注重江湖道义和哥们义气,在校园里任意妄为,蓄意破坏公物,甚至走上了青少年犯罪的深渊。这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了职校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1.在各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体现职业道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高低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道德情感的培养,德育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将德育的精神渗透到所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从而导致本末倒置。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培养,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职业理想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加深对于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感情,养成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质的自觉性,达到德育培养的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

德育的培养并不等同于“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特征和目标。学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想填充多少就填充多少,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德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的,以任何一种道德教条向学生进行灌输的做法,都会阻碍学生道德的养成。要以人为本,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辩论会、黑板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完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达到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落实是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而并不只有德育课的任课老师来担当,应该建立一支从校长、校团委、科任老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的合作化和正规化德育队伍,共同将德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新形势下,社会的变迁对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认真贯彻新的德育精神和内容,在道德上、政治觉悟上、思想上、生活作风上自觉提高,并努力学习从事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跟随时代的步伐,认清形势的需要,达到与新的德育精神一致的要求。要求真务实,决不能把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靠每周几次的例会而敷衍带过,校长要首先带头学习,给全校师生树立典范,并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一些管理条例来帮助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对班主任的指导工作,实施德育激励体制,要求全员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并将德育表现与年终奖励相互挂钩,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其与学生团体接触最紧密,影响最直接,其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养成,对其的工作表现,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重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4.加强职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沐浴到知识的阳光,呼吸到清新的人文空气,在和谐中互助友爱,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除了具备教学楼、图书楼、实训基地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具有职校的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校外合作,组织参观校外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加强对其的了解,培养对其的热爱。学校也可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一些课程的讲座,从而将企业的精神融人到学校的精神中来,塑造具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校园广播要发挥积极的媒介作用,将校外优秀的社会文化,及时传播到校内,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清除不良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搭建校园资讯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全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5.加强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职校生大都处于十五六岁,是人生阶段一个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身心都还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对社会、对人事容易产生一种极端和偏激,这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和学生一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跟踪指导,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只有打开彼此的心扉,给心灵的土壤灌溉爱心的雨水,才能使心灵的嫩芽茁壮成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曾在应试教育中受挫,他们会自卑、会厌学、会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缺少动力,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犯了错,也不能采取惩罚措施,要从心理上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打开学生心理的缺口,用爱心,关心加上耐心去融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1.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更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中职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仍然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但有的家长却以为,孩子一旦人了学,这些责任都是学校的了,父母可以落个清闲了,于是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只是在经济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对孩子娇惯溺爱,这种过分的宠爱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养成教育造成了反效果。并且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了,学到知识了,可以轻松的就业了,目标就达到了,并不关注孩子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家长对此应该转变理念,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导,无时无刻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任务一以贯之。

2.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十五六岁是一个叛逆的年龄,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的家庭,更是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及时弥补孩子心灵的缺失,理解孩子,及时与其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或是一味的强加管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差就粗暴的打骂,而不摸清问题的根源所在,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膜,阻碍与孩子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家长要不断的反省,找准教育方法的错误所在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改进。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有的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家很任性骄纵,在学校却表现得很乖,显然,学校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全然不知,只能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教育孩子。家长要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家长更是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在送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的与班主任采取短信沟通或网上交流的方式,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完成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这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要使青少年在其伙伴式的关系下健康成长。

(三)发挥社会补充延展的作用

1.利用舆论宣扬德育观念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多元的,既有正面影响的存在,也有负面影响的干扰,青少年在不良影响的诱惑下,其克制力是很差的,社会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道德规范标准,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来保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观念上扭转青少年思想出现偏移的可能性,并且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学校、家庭,充分发挥社会的凝聚力作用,共同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指导。

2.加强德育的管理和监督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德育的环境大大开放起来,因此各种不良现象也纷纷涌进来,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在学校附近传播着不良文化,如一些黄色报刊、网吧、迪厅,给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社会应加强对于学校周围的环境管理,坚决取缔不良的文化传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和谐而温馨的环境。

3.社会对德育建设给予足够的保障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21

1 现阶段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1.1 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工作懈怠,不思进取。少数高职教师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高收入,甚至做起了“第二职业”。这些举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誉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2 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在社会急功近利不良风气的带动下,受金钱观的驱使,一些高职教师治学态度极其不严谨,不能踏踏实实埋头写作,心态浮躁,导致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高职教师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教师为评职称需要,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论文写作粗制滥造,不顾质量,学术泡沫化现象比较严重。

1.3 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

一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对自身应当承担的教师职责缺乏正确理解,没有认识到教师应当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还有部分高职教师错误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而育人是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非常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和信任感。

2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客观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受到严重冲击,社会风气被严重玷污,人们的心灵受到不断侵蚀,教师群体也深受其害。部分高职教师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心态严重失衡,导致其职业道德观念淡化,出现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现象。

此外,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还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现今的高职教师待遇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学校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按照分数进行排名,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标,使得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现象。

2.2 高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生代青年教师,一些高职院校还会外聘部分兼职教师;此外,为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新设置了一些专业课程,有经验的相关专业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只能无奈选择与之对应专业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来充实本校的教师队伍。

这些新生代年轻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没有经过系统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缺少现实的教学实践、实习的历练,导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

2.3 缺乏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导致高职教师一味地照抄照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极易产生认识误区,这也是导致当前高职教师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3 加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已经对整个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净化社会的不良风气,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此外,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环境,也有助于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氛围浓厚、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严厉惩处学术腐败行为,使高职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埋头做学问,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和科研观,最终提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多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吸取他人学习、工作经验,多做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够撰写出高水准、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论文和著作。

3.2 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

第一,高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最终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第二,高职教师要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高职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储备,掌握精湛广博的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这是高职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第三,高职教师要严于律己,善于反思。高职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省察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改正错误,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3 出台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积极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当包含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对高职教师应当如何做、不应当做哪些都做出明确规定。只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使高职教师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针对、有目的地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来保障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27.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3

一、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优势

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秘书专业人才,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职业道德资源,帮助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并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体会职业道德情感、行为、意志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主要的优势在于:

(一)为文秘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道德环境。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聚焦,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制造产品,经历从学生向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换。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而言,相较于单一学校培养环境,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秘书职场环境,学生也可以在文秘专业校园文化活动中构建拟态职称环境,但职业道德作为从业者的道德要求,离开真实的职业环境,相关的职业道德诉求,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并切实对文秘专业学生产生触动,使其有更为真切的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

(二)为文秘专业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单一的学校教学环境中,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道德知识理论方面,强调通过相关的课程测试,让学生掌握秘书职业道德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秘书职场环境中,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更为明确,同时更有配套奖励与惩罚措施作为道德要求得以贯彻的保障。学生可以通过识记的方式掌握单一的学校职业道德知识理论,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对于文秘职业道德要求的认知,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在实践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价值与意义。

(三)为文秘专业学生树立了优秀的职业道德榜样。道德教育中,典型榜样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较好地让从业者认识到道德作用。学校教育中,文秘专业教师也会结合视频、文字等方式,以案例的形式,依据榜样教育理论,对文秘专业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榜样教育。但是,这种课堂教育中的榜样是否与实际工作的道德要求相符合,职业道德榜样又是如何克服道德困惑遵守道德规范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教育学习困惑。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行业岗位实践中,切实对照秘书岗位上优秀职业道德榜样,真实感受榜样的力量,并进而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养。

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问题

依托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不是简单地套用模式,而是应该将更适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改造为适应于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模式。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文秘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偏重点主要是人才的应用性职业技能的培养,较少涉及人才的职业道德。文秘专业在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中,这类倾向表现更为明显,一些企业侧重于秘书人才的写作能力培养,或者是人才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对人才职业道德的培育,不少单位认为因为有着较为完善的秘书岗位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文秘专业人才在向秘书岗位职员转变过程中,其职业道德会有相应的保障;而文秘专业教师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空泛,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检验,也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师自身的秘书职业道德教育素养不足。不论是哪一种内容的教育,教师都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而言,从学校方面分析,大部分文秘专业教师由中文专业等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转变专业教师,期间教师自身缺乏对秘书工作从业经验,更谈不上对秘书工作专业道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教学也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脱节;从企业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模式引入的秘书岗位兼职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秘书工作经验,并对秘书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知,但是,秘书岗位兼职教师不熟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将相关职业道德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文秘专业虽然采用的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具体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其教学的相关设计与完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反馈评价机制有所不同,不是由企业充当评价主体,而是由学校教师负责道德教育主要评价工作;不是采用过程模式评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情况,而是采用结果模式,以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理论测试,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存在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空洞化,且情况日益严重。

三、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应该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道德教育优势,以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以秘书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重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当前,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是按照文秘职业道德内容的内在逻辑,进行设置编排的,虽然在职业道德涉及的不同内容层面上,显得较为规范,但实质上与秘书职业道德操作规范之间,存在明显的割裂情况,不能完整反映秘书职业工作操作流程中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以秘书岗位工作流程中具体涉及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重新建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工作流程与步骤,成立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应用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详解文秘职业道德规范。举案说法,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方应该基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联合搜集、分析、整理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具体而言,学校教师应该根据文秘工作流程与步骤,从理论上梳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行业秘书作为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要提供与理论相对应的典型案例方式,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去。在案例的性质方面,既可以是正面的案例,也可以负面案例;在案例的形式方面,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4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加大改革力度,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如下趋势,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经费等问题,发展后劲不足,举步维艰。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继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性。而作为其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

一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现在的德育教材,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道德情操等,而对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首先要求有所忽视,忽视了“90后”职校生的主观需求、个性特征,教材内容条条框框较多、要求多,从而形成了“热衷于对这些职业道德知识与符号的记诵和逻辑演绎,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沉甸甸的生活智慧,而是枯萎的职业道德语言和知识气泡”的不良现象。

第二,在教学方式上,职业道德教育大多还采取过去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模式,只把职业道德看做是一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及考试。教学中,像传授其他自然知识一样,学校把职业道德当做客观的职业世界的真理,要求学生去记忆和掌握一些抽象、僵化的职业道德概念、规范规则,而对现实的职业道德现象和问题弃而不理。

第三,很多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首先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轻视德育工作,认为谁都可以上课的倾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青黄不接、捉襟见肘的窘境。

第四,由于目前中职学生招生问题较为突出,生源渐趋减少,这就使得不少中职学校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甚至出现报名即可录取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浓,职业道德教育更趋严峻的状况。

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问题不少,但总体来说还在不断完善、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不断锐意创新,探索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理解思路,增强责任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成熟,取得成就。

二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绝不能远离学生或脱离学生,要提倡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要把学生作为平等主体,进行充分的交流及对话,一定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要以加强和改进职校生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实施职校生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引导职校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发展这基本目标,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特长、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等培养为重点”。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四有一忠”素质教育(四有指有文化、有素养、有责任、有纪律,一忠指忠于企业)与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才,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真正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虽一再被提起、强调,但很多中职学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应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并加快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要不断选拔、培养、充实职业道德教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工作素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力度,提升从事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改进教学方式,变单纯授课为互动式、体验式教学

针对“90后”中职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长期以来被冠以“差等生”的代名词,自尊心饱受伤害、学习兴趣不浓的实际状况,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关爱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在教学中,应广泛使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把枯燥的概念、知识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知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3.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生活为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曾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真假、美丑、善恶,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更应强调向社会学习,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体验对现实生活中身边人和事的感受,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4.职业道德教育应贴近专业岗位,有的放矢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他们的专业又各不相同,而每个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有所侧重。因此,在首先教育中应学会取舍,针对不同专业及行业的特征,适时增删教学内容,反复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我国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自200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理清思路,锐意改革,求真务实,在不久的将来,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浪.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职教论坛,2011(10):9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5

一、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教学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促使学生积极树立人文意识的抓手,要将人文精神的意识贯穿在医学知识的传授与整个医学实践中,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机能性融合,从而在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中注入新的人文内涵,让医学教育理念人文化。

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增设相关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增设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还可结合医学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开设人文课程。

再者,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贯穿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术研讨、课外阅读、撰写论文,甚至参与教学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种人文实践中去,让他们在现场中触摸到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一定组织手段的正规教育,教师在教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作为传播知识和道德示范引领的载体,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在授课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人文价值的魅力,展现师德修养的感染力。学校在重视对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担任与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有关课程教学的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促使专任教师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成为保障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教学质量的高素质教师;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树立教学标兵、师德标兵等形式,引导教师严于律己、以德施教,形成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专任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知识,有了示范,还需在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一名优秀教师,能将艰深的讲课变得浅显易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既要在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上不断努力,在了解和熟悉学生实际的前提下,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对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导";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肥沃土壤,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作用。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特点,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要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教育活动,独立地提升自身素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培养自觉意识,提升自我需要。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其主体性,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出发,真正把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修养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医者的使命和人性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服务意识,增进人文素养,将病患所需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二是鼓励参加实践,促进知行结合。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学生尽早在临床实践中接受锻炼和熏陶,加强学生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教育,引导学生遵循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提升人文境界和人文情怀,达到尊重病人、理解人性、完善人格的目标;发挥社团优势和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常”“长”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常性的、长期的教育与培养、自我陶冶、自我锻炼。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范文6

一、注重科学道德建设,弘扬创新精神

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科研生产,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率先垂范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注重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倡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诚实劳动的优良品质,提高科研诚信意识,为繁荣我国科技事业而积极努力工作。

二、开展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行为

科技期刊应充分尊重作者权益,对存在署名有争议,引用他人著述未注明出处,以及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坚决拒绝刊登。一经发现,由该刊或联合中国科协所属相关科技期刊,视情节轻重给予书面警告、拒绝刊登有其署名的稿件、通知其所在单位等处理;轻者给予3-5年不允许刊发其论文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该作者的论文永久不得刊用,同时通报国家基金资助等部门,并转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若一个单位屡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将要求该单位对所投稿件作学术预审,并将只受理经过单位预审的来稿。当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单位负责人时,将通报上一级单位。

三、加强编审者队伍建设,恪守职业道德

注重专家办刊,加强通函评议建设。发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专家作用,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规范,客观、公正对待所有稿件。建立明确的审稿、撤稿及制度,维护学术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发现已发表的论文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或严重差错等问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及时撤稿声明、更正启事或公开致歉信等方式进行纠正,并通知收录有关文章的数据库予以撤稿。如发现审稿人利用审稿谋取私利乃至剽窃所审稿件内容时,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永久禁止其审稿乃至公开披露等处分。

四、明确署名责任权利,严格遵循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