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车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车实训总结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力机车司机 培训教学 教学内容 实作训练

随着我国铁路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谐内3、和谐电3等新型电力机车的不断投入使用,现有的电力机车司机一时间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的现场形势。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条件,必须对电力机车司机进行适时的培训,使这些新的内容在他们手中得到应用。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把培训办成学员的培训、铁路企业的培训,如何使培训教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服务于铁路企业,如何更好的树立自己培训品牌,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整个培训工作中,培训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下面以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去年承担四期沈阳铁路局的电力机车等级司机脱产培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强化对电力机车司机培训的认识、充分掌握电力机车司机的现状

随着铁道部培训会议的召开,沈阳铁路局已经将2009年确定为职工、干部培训年,为提升电力机车司机的培训力度,机务系统将原来的单司机轮乘制培训纳入到机车等级司机培训工作当中,这充分显示路局对机车等级司机培训的高度重视,例如2009年的四期机车等级司机学员60%以上具有大专学历,且安全行车均在万公里以上,在沈局干线繁忙的情况下,沈局所属的站段能抽调如此多的司机,充分的说明现场的高度重视。

电力机车等级司机培训,顾名思义,也就是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作培训后,按照两者的培训成绩,将经过培训的机车司机,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沈局司机划分成三个等级)。一般情况下,培训时间为一个月,在一定的意义上,这种培训是竞争是培训。

当前的司机在没有经过机车等级司机培训均为三等司机,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将产生20%的一等司机,30%的二等司机,其余的还是三等司机。一方面这些司机普遍而迫切的想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经过的一个月的培训,他们普遍人均减少三千员左右的经济收入,即使评上二等司机,仅仅使收入持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作到充分的理解,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掌握电力机车司机的现场应用实际,有针对性的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当前的电力机车司机不同于以往的机车乘务员培训,尤其是电力机车等级司机培训。由于铁路运输的需要,电力机车司机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所使用教材认真研读,精心选择。在选择教材时,不能按传统的内容和格式来定。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讲解方法,使电力机车司机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

一方面要删繁就简,基础性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去掉难懂的理论原理讲解,把讲理论原理的时间用到进一步帮助司机理解规章、新的监控新模式,以及讲解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上,以解决电力机车司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删去难懂难学的理论原理,以“理论够用”原则,增加实践教学,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授课难度。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任课程非常熟悉,对每个章节都非常了解,能够用非常短的时间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讲述清楚,并使学员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每次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必须有雄厚的知识积累,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掌握机车等级司机心理,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及需要讲解,同时也要适当地对他们施加一定压力,加强课堂练习是应采取的方法之一,每次在讲新课之前进行适当课堂练习,对上一次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新课的讲解作铺垫。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对以前所讲的内容进行集中的综合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电力机车司机的理论水平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虽然长期的从事机车操纵的单一工作,但操纵的车型具有多样性;因此这些司机很难长时间、高效率的在教室里专注的听任课教师传统的理论授课,所以,电力机车司机培训教学更应注重培训教学方法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中,教师除了应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外,更应当运用诸如学员讨论;学员提问,学员或教师回答;经验介绍;观看事故案例分析、故障分析处理录象;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室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及手段。

四、加强实作、实训等现场教学,注重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提高

故障是机车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电力机车司机最棘手的问题。在行车中机车乘务员最怕出现故障,遇到故障后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在等级机车司机培训中,故障处理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能够彰显培训教学的水平。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城轨车辆 实训车 车门检修

【中图分类号】U27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08-03

现如今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人们每天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交通压力将继续增大,发展轨道交通将是大中城市的必然选择,随着审批核准权的下放,地方政府将迎来城市基建发展的又一波热潮。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则是一项首要的工作,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线路站距短,客室车门频繁地开启和关闭,容易导致客室车门的门控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损坏,造成正线运营列车的客室车门故障频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注重实训课程的开发,培养一大批能及时分析城轨车辆车门系统以及具备解决其故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

一 城轨车辆车门系统概述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车辆,简称城轨车辆,泛指在城市中沿特定轨道运行的快速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通勤铁路、单轨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铁路等多种类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提供的是出行快速工具,这就决定了上下车辆要快,门是主要的通道,在设计方面要考虑的是多门,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共有四种车门,即客室车门、司机室车门、紧急疏散门、司机室通道门,而主要供人们上下车用的客室车门,一节A型车的客室门就有10个,B型车也有8个。

城轨车辆的门按照驱动系统的动力来源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门分为电动式车门和气动式车门,电动式车门的动力来源是直流或交流电机,气动式车门的动力来源是驱动气缸。按照车门的运动轨迹以及与车体的安装方式,客室车门可分为内藏嵌入式移门、外挂式移门、塞拉门三种。

内藏嵌入式移门简称内藏门。车门开、关时,门扇在车辆侧墙的外墙板与内饰板之间的夹层内移动,故而称之为内藏门。

外挂门因其门扇的上下导轨均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外侧,门扇通过移动机构挂在外部上导轨而得名。外挂门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安装,门页、车门悬挂机构以及传动机构的部分部件安装于车体侧墙外侧,电子门控单元和驱动电机装于车体侧墙的内侧。

塞拉门,车门关闭时,车门外表面与车体外表面平齐,在开门过程中,车门门扇沿车体运行方向复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呈塞拉状态而得名。

二 客室车门检修实训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客室车门检修实训大多采用两种实训台进行。

一种是原车门制造厂家生产的车门实训台,这种实训台,采取专用的支架将门固定在其中,装在实训台上的全部配件都是原厂生产,不足之处就是成本太高,往往职业院校购买的数量有限,很难开展实训。

另一种是由教具厂仿真制造的车门实训台,同样也是将车门固定在专用的支架,其配件完全仿真制造,在价格方面是要少一些。但不管是哪一种实训台,作为理论讲解在课堂或实训室里进行都还较为直观。如果在学生实训环节采用这两种实训台就有不足之处,至少是缺了车辆检修真实现场这样的环境。比如“对车门关闭并锁定限位开关的检查”实训,在门扇关闭过程中只是将测试物置于门扇的手指保护橡胶之间,当门扇挤压到测试物时应立即重新开启,能做的是针对某一项功能进行训练,得不到完整的工作过程。

三 客室车门检修实训的开发

城轨车辆综合演练实训车提供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学生所处的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实训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

实训车不只是一全模仿某一种车型而制作的教具,而是一具在各种车型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实用新型,适于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用车。以车门检修实训为例:不管是在哪一条运营线上,一列车所采用的客室车门都是统一的。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同一座城市的城轨车辆,有的一号线用了塞拉门,二号线用的是内藏嵌入式移门,而三号线用的又是外挂门。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实训车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方法一: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训中,将8个客室车门(对于A型车来说有10个客室车门)分别按三种门进行设计制造,也就是说这辆实训车的客室车门可能有3个塞拉门,3个是内藏嵌入式移门,2个是外挂门,当然,具体哪一种门的数量设多少个,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在这样的实训车中分组进行实训,三种门都能动手拆装,通过实践对各种门相互间的优势进行比较,更能加深对不同的门的理解。

方法二:将8个客室车门的门框按某一种门要求的尺寸做好,其他门门页的大小以此为基准进行设计与制造。三种门页各备有16扇,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老师讲到某一种门时,实训的器具是统一的,便于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技能。

城轨车辆综合演练实训车的主要目的是将实训内容及过程与生产相一致,这里以电动式客室车门的检修为例,其设计的主要项目有:

1.实训门的拆卸

第一,门页的拆卸。对门页拆卸的任务关键是要将门页置于半开位置开始进行。

第二,驱动单元的拆卸。对驱动单元的拆卸是从通过断开相应的连接器,断开驱动单元的所有连线着手。

2.实训门的安装

第一,检查门框的尺寸。在进行车门机构的安装前首先要检查门框入口宽度尺寸、入口高度尺寸和对角线误差数值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学习正确使用工具和量具。

第二,检查门框密封区的平行度。要求学会使用工具检查门框平行度,确保公差在合格范围。

第三,驱动单元的安装。驱动单元的安装目的是让学生在安装的实践中认识驱动机构的主要部件,比如机架构成、右门到位开关、全程锁闭装置、丝杆、左右侧螺母组件、中间支撑组件、丝杆右支撑组件、电机与电机支座、联轴器、长导柱、短导柱、中挂架、左右挂架、左右携门架滑筒组件、左右携门架架体、左右传动架和连接轴、左右平衡轮组件、左右拖链支架、左右拖链、等电位线、机构小端子、直流转换开关等。

驱动单元的安装主要任务有:将中支架、左右支架、中间过渡板、左右上滑道安装在门上。安装右门到位开关组件,安装全程锁闭装置,安装丝杆右支撑组件,安装丝杆组件,电机组件安装,中挂架、左右边挂架、左右携门架滑筒组件、长导柱的安装,安装左右携门架架体,安装左右传动架,安装左、右平衡轮组件,安装左右拖链支架,安装左右拖链和等电位线,安装机构小端子和直流转换开关。

第四,门体的安装。门体主要由左、右门板组成,本任务是要求将门体安装在门框组件上,门体要与左右携门架、左右下摆臂组件、左右门板下挡销连接,并与隔离开关组件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任务有:安装左右下摆臂组件、隔离开关组件,安装左右门板,安装左、右门板下挡销。

第五,紧急解锁装置的安装。本任务是安装急解锁装置,紧急解锁装置主要由外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内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和立罩组成。安装外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时要注意紧固件不松动,钢丝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内部紧急解锁装置组件和立罩时要求:将立罩安装在台架门框上,紧固件不松动。

第六,左、右门板安装。本任务要求是左右门板对中,调整门板V形,要求两页门扇上部比下部大2~5mm;关门到位后,门板外表面与台架外表面齐平;上部平衡轮压轮与门板加强点处压槽轻微接触;门板下挡销与门槛嵌块凹槽正确啮合,保证挡销末端和嵌块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3mm。

3.实训门的调整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调整主要包括:门页的调整,对手指保护橡胶的调整,对滚子摇臂的调整,对止动销的调整,对支撑滚子的调整,对车门隔装置的调整。

4.实训门的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主要是对驱动装置的。

5.实训门的检查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检查主要包括:驱动单元的检查、滚子摇臂、门页、止动销、支撑滚子、车门隔装置、紧急下车/上车装置、检查固定元件、的检查。

6.实训门的调试

电动式客室实训车门的调试主要是:对车门关闭并锁闭限位开关S1的调试,对车门关闭并锁闭限位开关的检查,对紧急限位开关S2的调试,车门隔装置的调试,紧急下车/上车装置的调试,挤压力的测试。

四 车门检修演练实训的成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针对车辆乘务员、车辆检修钳工两个岗位,作为车辆乘务员也就是客车司机来说,学习要从实战出发,演练实训车设有“车门故障”的演习。这个故障的具体情况是:地铁车门凹槽里卡了东西,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这样一来,客车司机是不允许开启制动系统的。比如可以进行模拟设计,当驾驶室里的屏幕显示某一号车门没有关闭,客车司机“手指口呼”完成“离开驾驶座”以及“走到车门旁观察”动作,然后径直穿过车厢,走向事故车门,车门解锁,关闭车门,再回到驾驶座,这样的效果如果没有实训车是难以做到的。

2013年的全国技能大赛高职组首次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列入全国比赛项目,此项目比赛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门的安装与调试,包括车辆门体系统的安装与调试、EDCU门控制器单元调试、监控与通信系统、控制台及台架的接线、绘制控制台接线图、分析故障的产生与消除等。此次大赛总共有18个省市26个参赛队参加,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的代表队参加,由于平时在综合演练实训车中进行过训练,在比赛中学生遇到设备有故障的时候,3名参加学员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工作有序地排好队进行报告。大赛的总负责人在总结会说道:在比赛过程中遇到问题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说明参赛队之前的训练有素并为大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选手们的拼搏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连森主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与检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连苏宁主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振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引言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单纯的设备采购状态,没有发挥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作用。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出发,把握好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需求

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职能。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1.实验室建设策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通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子项目来实施,它们在校内实训基地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实验室建设时,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紧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来确定技术水平、选择合作企业、确定设备选型。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尊重科学的学术态度、养成扎实认真的工作习惯等教育目标,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环境设计问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环境改造,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2.实训室建设策略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室是开展单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单个实训室的建设要在学院做出专业或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来进行,避免缺乏规划的盲目建设,在实训室建设前,要准确给出每一个实训室的功能定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选择相应的建设策略:

(1)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室的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实训室氛围要努力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要具有提供学生反复训练的基本条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设计出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方案,提供支持多项目、多任务的反复训练条件,创设职业氛围。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实训室建设要避免单纯的设备采购行为。

(2)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的新技术培训能力,确定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方案。学校要考察当地相关企业的产业状况和技术应用情况,如果本行业当地企业有基本一致的技术应用状况,则选择通用的设备和与企业现场基本一致的建设方案,尽量提高设备台套数,给学生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如果已经形成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龙头企业,实训室建设方案要与龙头企业合作确定,选购新型设备,建立技术资料共享、培训教材共享、师资共享的机制。新技术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龙头企业合作,立足高端,是成功开展新技术培训服务的必要条件。

(3)针对实训设备昂贵、实训耗材成本高、工艺过程安全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仿真实训室,例如机车操作仿真实训室、路由配置仿真实训室、汽车技术仿真实训室等。仿真训练通常作为真实设备操作前的技能训练环节,可以提升学员的设备操作能力、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响应处理能力,也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仿真实训室建设时,学校应对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比武的需求进行调研,争取把仿真实训室建成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实训室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建成“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要体现“高新化”特征,即拥有丰富的高新技术内涵,教学设备和所采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与当地先进企业的仪器设备应用保持一致或适度超前,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要求。

(5)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基本一致的对应实训室,在建设前要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联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资格建设的需要,合作设计实训室建设方案,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引入相应课程,并使实训室具备职业资格鉴定的条件。

3.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建立起来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4.探索“教学工厂”的建设模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工厂”,学生可以常年参与加工生产过程。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要确定合作模式,明晰产权,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由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带来产品和订单,学生常年参加企业生产劳动,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企业向学校缴纳租金、支付学生劳动补偿等。也可以尝试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的合作模式。

5.在政府主导下,创建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是目前学校和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校建设的实训室由于使用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对于周边地区学校较多的高职院校,立足学院的专业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可以申请创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周边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担负起对周边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促进校企合作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把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要把提升学院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是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能够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提供具有“生产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

(3)承载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

(4)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集训;

(5)具有技术研发和服务功能;

(6)具有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4

Abstract: Due to large structure and concealment and dispersibility of components, the loading machine is not suitable for object teaching. The Liugong 856 Loader electrical failure simulation test bed developed by our college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small siz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lab directly.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There is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it occupies small room in the lab. It is of certain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electrical course.

关键词: 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开发研究

Key words: loading machine;electrical failure;simulation;test bed;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H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32-02

历经60多年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产销大国。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表现依然良好。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确定了2010年前投资4万亿用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其中一项是继续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装载机行业最具代表性。我国轮式装载机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ZL50型装载机为主导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独立的产品系列和行业门类。与工程机械其他机种相比,轮式装载机的桥、箱、泵、阀及缸等零部件产品配套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体系。由于装载机应用范围广,因而整个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小,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国内装载机销量超过25万台。国内装载机市场的营业额近年来一直约占我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总营业额的半壁江山,其行业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我省工程机械销售企业进行调查,结合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省装载机的保有量已近3万台。装载机是机、电、液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产品,性能好、价格高,在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应用最广泛的施工设备。随着装载机销量的不断增加,装载机技术服务、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对服务、维修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省工程机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我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目前,我院工程机械分院设有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等4个专业,并分别与吉林柳工机械销售集团等9家企业合作成立了22个企业冠名班,使在校学生全部实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调查得知,有近30%的学生在从事装载机的整机与零部件销售、技术服务、设备维修等工作。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机械、液压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据走访调查,技术人员普遍反映在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能力较弱,因此提高学生在电气系统维修方面的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装载机属于中型工程机械,由于结构庞大,电器元件分布隐蔽、分散,对实验场地要求较高。并且由于装载机车身高大,进行故障排查时,学生来回上下不便且不安全。考虑到装载机以上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并不适合实物教学,因此产生了制作装载机电器故障模拟实验台的想法。实验台与实物相比,由于尺寸较小,可在实验室内直接进行实验。另外各电器元件布置时不受车辆实际位置的影响,可将各系统的元件按系统分块布置,更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掌握。与实物教学相比,所有的电器元件均展现在明处,更加直观,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较好,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占用实验室空间小。

本实验台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开发设计。实验台的特点是可供学生亲自动手安装电器元件、连接电路、组成实际的装载机电路系统。实验台的元件尽可能选用原车装用的部件,各电气系统电器元件的布置既要遵照原车位置,又要方便实训教学,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可准确、形象、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装载机电器元件的结构及各电器元件的控制原理等,让学生利用获得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在工作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我们对国内同类院校及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得知,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尚属空白,装载机生产企业中也没有制造该产品。因此,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的开发不但能使学生对装载机电气故障的查找以及排除方法熟练掌握,满足我分院学生在电气方面的实习实训、综合技能训练要求。同时,可以面向合作企业,对服务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对装载机操作手、修理工进行技能培训,对于提高装载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全国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我们通过对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个品牌的高端机型进行研究比较,选取柳工最新产品CLG856机型为基础进行开发与研究,CLG856装载机代表了国内外装载机的最新技术,在柴油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工作装置电液控制系统等方面极具代表性。试验台是我院与校企合作企业之一的吉林省柳工机械销售集团联合开发,包括装载机信号仪表系统故障设计、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设计及空调系统故障设计等实训项目7个,设置各类故障点50个。其中,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等都代表国内外装载机行业的最新技术。本项目的开发按照市场调研、材料收集与整理、设计方案研讨与制定、实验台设计与制作、实训项目模拟设计、参数测试与调整、项目总结的路线进行。首先,进行项目预测及可行性分析,对零部件市场进行考查,认真记录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及价格,并根据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模拟。以柳工装载机的装修手册、技术读本为参考文献,并综合国内外主要品牌产品特点进行开发与研究,力求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吸取常见教学实验台脱离实际太远的弊病,尽可能的做到实验台一方面接近实际,一方面又利于教学。

①从本课题立项开始,课题组成员就开始对国内的装载机市场进行调查,并搜集各种机型的相关技术资料。通过对国内市场分析最终确定本课题的实验台采用柳工CLG856型装载机。②确定了机型之后,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多次前往柳工在长春市的销售和维修网点考查,对整车零部件进行筛选,选取实验台上需要装用的零部件进行记录,确定最后需要购买的零部件。③根据所需购买的零部件目录确定实验台的大致尺寸。④考虑到实验台的外观效果决定采用不锈钢材料做为实验台的骨架。⑤实验台大致尺寸和材料确定后,接着需要考虑的是实验台的形状,形状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考虑到实验台上零件的布置,最后课题组决定采用双排台面布置,在下层台面布置一些布线以及一些相对较沉重的部件。在上层台面布置质量较小,需要经常检测的零件。由于同样需要经常检查下层台面的零件和线路,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最后决定将上层台面制成可翻转式。⑥在进行教学实验时考虑到实验台承载,对实验台底部进行了加强,并采用较厚的钢板。⑦对于车上相应零件的布置位置我们采用尽可能布置在原工作位置的方法进行实验台设计,尽可能的使实验台与装载机实物接近。⑧考虑到教学的要求及故障设置的方便性,实验台设计有一个故障开关柜,实训教师只要在开关柜上打开或关闭开关就可以轻松的在实验台上设置故障。⑨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便性,为实验台制做了使用说明书。⑩另外对实验台的电路用CAD软件进行了精心绘制,带有线束颜色与编号的彩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实验台的电路进行学习。装载机电气故障模拟试验台的制作,填补了国内装载机行业电气培训项目的一项空白。提高学生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方面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改变学生普遍在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偏弱的局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工作后设备的技术服务与维修的岗位能力,也可以面向工程机械、交通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面向社会为装载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于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骆培荫,廖凯.浅析装载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J].工程机械,2007(05).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Solidworks;教学教改;项目驱动;理实一体花化;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12-01

一、引言

SolidWorks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SolidWorks遵循易用、稳定和创新三大原则,使用它在设计时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产品快速、高效地投向了市场,技术创新符合CAD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涉及航空航天、机车、食品、机械、国防、交通、模具、电子通讯、医疗器械、娱乐工业、日用品/消费品、离散制造等行业,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约3万1千家企业。在教育市场上,每年来自全球4,300所教育机构的近145000名学生通过SolidWorks的培训课程。SolidWorks主要具有资料检索、方案构思、计算分析、工程绘图、编制文件等功能。

通过多年教学与实践,结合《Solidworks》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反思,得到了极大启发。本门课程是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课堂讲授加上课程设计、闭卷考试为主,课堂教学多是“黑板上栽秧”,是传统的、抽象的、被动的、单向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掌握《Solidworks》的课程内容。老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佳。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与SolidWorks+Mastercam自动编程加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效果不明显。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及考核评价方法,通过探索和反复验证,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际上机操作,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使信息传递由单向变为双向,变被动变为主动,由抽象变为具体,由虚拟变为实际,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二、项目驱动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主线,根据教学要求提出“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置于“项目” 之中,让学生在 “项目”驱动下,通过理实一体化立体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独立完成“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左脑比较发达、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优势,让学生脑手“互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引企入校,以企业为窗口,与社会生产广泛接触,实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最大化地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三、实施方案

《Solidworks》课程分为轴类零件设计、套类零件设计、板类零件设计、支架类零件设计、箱体类零件设计、装配设计、数控加工自动编程-SolidWorks+Mastercam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二到四个项目,具体实施可视情况而定,灵活掌握。首先是提出任务;其次是根据相关任务讲授相关知识和操作;第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独立完成项目;第四是总结经验技巧。在布置项目时,最好是分教学,让与、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竞赛,同时挑出拔尖的学生适当参与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有的任务可以只有视图不标注尺寸,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另外,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之后,适当进行实际生产加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成绩评定采用形成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全程跟踪每个学生的每个项目,根据完成项目过程、项目完成情况和现场测试,综合评定,建立学科成绩档案,完成所有项目,再按比例核定总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项目实施“三部曲”

通过对项目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初步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项目”设计是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手段。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项目”,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技巧。

(1)“项目”要明确具体,易于操作,分配合理。

首先将教学总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在将学习目标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子项目,通过完成每个子项目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2)“项目”要符合实际,针对性要强,大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设计“项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项目的确立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真实性,真正实现与企业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着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独立、合作、协作来等方式来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着力打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突显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性、职业性和技能性。

五、结束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主线,从学生实情出发,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厂化办学之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广泛地与社会生产接轨,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探索。“教”与“学”在互动中实现有机结合,增进了师生交流,融洽了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充分开发利用了设备,与企业生产实现无缝对接,师资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教学团队得到完善,为《Solidworks》课程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本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仍需不断实践与探索,以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灵敏,浅谈职业教育《Solidworks》教学改革

2、戚丽丽,职校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3、杜飞飞,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环节中的应用

4、张岚,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 2008(1)

机车实训总结范文6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结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按照“2+1+1”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计算机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软件应用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金融、电信、电子商务、欧美及对日软件外包等行业和领域的迅猛发展,毋庸置疑会带来专业软件开发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幅增长。然而,事实上,IT企业对软件人才的招聘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由于行业细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软件开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上,按照一切以社会为导向的基础,与企业结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按照“2+1+1”(四年本科教学中,两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1年专业知识学习,1年校内外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进行大量项目实战,这些项目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软件公司,具有真正的市场价值,绝非简单案例的演练。同时,学院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开设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强调开发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共同提升。整个过程完全企业化管理,让学生在大量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迅速累积项目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企业需要的标准化软件人才。

2IT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在应用型IT人才本科教育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培养目标定位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能够成为普通基层编程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他们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

2.2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整体把握进行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抽象,通过实验建立相关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原型模型等,以准确地描述具体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特别是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准确地设计和开发。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建立好支持应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应用性课程设计好专业课程。

2.3以IT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当前,人才是困扰IT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人才的竞争。 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求员工不仅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更希望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主动学习进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素养。为了使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经验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职场礼仪、商务文档写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提供行业手册,使学生能充分将行业及领域知识与开发任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之具备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成长为标准职业人。

3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理论够用和适用、有一定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求学生掌握下面知识领域的知识:离散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技术);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一项核心能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建立自己的团队组织结构,完成建立工作计划、把控工作进度、管理工作团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等一系列任务。通过这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将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提升自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素质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除了包含精神品质以外,素质还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高素质可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可促使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增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企业从事软件项目设计,都会涉及到团队开发以及与客户沟通的问题,因此口头和书面的交流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协调以及项目管理管理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4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1学制采用“三阶段双分流”式的培养模式

采用“三段式双分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本科一、二学年,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通识课程和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为主,拓宽基础知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第二阶段为本科第三学年,在前两学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分流,即专业分流,以专业课程为主,分专业进行培养,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方向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学生在主修专业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进行第二次分流,即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根据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和学生毕业时考研和直接就业两条线,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个大的培养方向。

4.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规划课程体系,其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坚持:

(1) 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IT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将新的知识单元及时引进到教学中来,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超前和发展的眼光,始终保持教学计划的动态性、前瞻性。

(2) 以开放性原则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充分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3) 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聘请企业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讨论和审定,使教学内容紧跟世界IT发展的前沿,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4.3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本科学历教育和应试型教育,通过三个阶段学习、循序渐进的启发式多媒体教学,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快乐学习法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软件开发的主要技能和主流技术。新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每一阶段的课程,都分为理论、上机、在线学习和指导学习四个步骤,使理论充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实际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理论: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 上机:学生在机房上实践课,通过实践课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 在线学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在线课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指导学习:学生提出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4.4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项目研究,通过系统的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全项目实战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为学生提供大约30个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企业的真实开发项目。在每一门课程中,都采用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来组织技术内容,理论课上老师会通过一个案例、小项目的讲解来引出技术内容,而上机课要求学生自己逐步完成一个类似的项目,确保学生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上课转化为学生做项目。

(2) 加强实习实训

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生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争取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双赢。目前我院已在长沙牛耳软件园、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思达电脑公司、株洲南方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株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平台。

(3) 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

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加综合课程实践的内容。综合课程实践开在本科二年级下学期(综合课程实践1)、三年级下学期(综合课程实践2),设计时间是1到2周,而且选题是与本学期所学课程有关,是本学期所学课程的综合应用。综合课程实践指导老师也应该是本学期所授课程的主要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是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一大部分,二年级下学期学完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后,可开设一个VC++开发的综合课程实践或是基于C/S结构的面向对象的综合课程设计(可以是VB或Delphi的数据库应用)。三年级学完计算机网络、JAVA、WEB技术后,可开设基于网络编程综合课程设计(SOCKET编程),或关于网络方案设计的综合课程设计,或基于B/S结构的面向对象的综合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在Internet环境下,用ASP、JAVA等完成交互式的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的应用。

(4) 学生创新实验

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和各高校一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各高校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从第二课堂教学开始,主要落实在创新实验上。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ACM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作品大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应该大力提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5结束语

几年来,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招生情况看,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大大提高,一举扭转了过去招不满的尴尬局面,毕业分配达到了91%以上,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鲍洁, 梁燕.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

[2] 杨继昌. 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力促本科教学上新台阶[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3-47.

[3] 郭霄朋. 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68-71.

[4] 朱艳辉,阳爱民,朱文球. 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