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1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堂观察

一、教学评价解读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课堂中进行反馈评价的参与对象,主要有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的评价。主要用到的评价手段,一般有测验、竞赛、言语、课堂表现评定(语言,肢体,态度)和其他评价方法等。

评价的一般功能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

诊断功能能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发展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导向功能依据标准调整发展状态;发展功能通过实施评价的工程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强调学生评价的形成性作用;激励功能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被评价的快乐,激发他们更好地去完成规定的任务;鉴定功能,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和水平、优点、缺点、矛盾和问题,能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的程度作出区分。

二、课堂观察表的制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笔者根据评价的手段与所产生的功能,以一个评价事件作为一张观察表,从评价发起时间、参与对象与主体、导向性、评价手段与方法、达成效果等几个主要维度设置了观察表,其中对达成效果笔者又设置了详细的记录,分别设置了学生参与度、功能达成、被评价个体、总体成效几个维度,如下图评价事件观察表:

三、观察过程与分析

2012年8月—9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90学时的集中培训,在培训的实践阶段,笔者在二人的公开课《共享网络资源》进行了观摩,重点对二位教师的课堂反馈评价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其他六位老师的共同观察,对所有的评价事件总体分析如下:

两位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进行了及时的评价,但各有不同特色。A老师主要用了一个小组竞赛的评价手段,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主要在师生之间进行,基本能够紧扣教学目标。诊断功能中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发展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导向功能中依据标准调整学生的发展状态,发展功能中能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些方面都基本表现良好;在被评价个体的体验和能够及时调整发展状态,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些方面表现一般;知识点基本落实。

B老师评价参与对象分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进行,评价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言语简结明了,语速恰当,有效地判断了学生地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发展中的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生的参与度较好,总的被评价个体体验和评价效果属一般。知识点得以落实,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以提升。

四、观察诊断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合作学习模式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改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它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怎样上好高中数学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质,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方式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学有所得,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总结出了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1.每个小组一般按照本班人数的多少,由6~8人组成,班主任在排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搭配,前后相隔、注意性别、个性搭配,能够体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给每位学生编号,优秀生为1号,依次是2号、3号,一直到最大的号。这样小组内就相对比较稳定,小组内合作学习就会比较方便。

2.每个小组中的相同的号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称之为专家组,一般也是由固定的6人组成,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主要指承担相同学习任务的“专家组”的合作交流,这些基础相同的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合作、讨论,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并且学会去思考怎样去教会其他的人。

3.组内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们在完成“专家组”的讨论后,作为每个小组的专家组的成员,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原来的小组,充实自己的小组。在这个时候每个小组成员既是讲授者,又是学习者,他们一方面会考虑怎样教会自己小组中其他成员,还要细心倾听其他成员的讲解,以此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掌握全部所学的内容,再由组长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报告。

在这种分组模式下,每个小组的成员位置相对稳定,有利于在分组合作讨论的时候形成默契,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课堂效率才能得到大大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认真做学习笔记,并及时写下学习的感想、建议和总结;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要能够双目注视发言人,不能中途打断发言人的发言,在发言人发言结束的时候,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学习小组要选出一位小组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并做好讨论的记录,推荐一位同学准备下一个发言。

二、高中数学课新授课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

1.模式流程

引出课题――自主探究――组内合作――合作练习――反馈补救――团体讲评――复习小结――作业布置。

2.模式的特点

(1)这一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合作学习模式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因为会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遇到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促使学生想尽办法尽快解决,这就会促使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就会大大加强。

(2)这一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及时提出来,通过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信息互补共享等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提高深化。

(3)高中数学新授课的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这就会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同学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他们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细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小组内角色的扮演、团体的奖励等措施,逐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双赢关系,形成了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

3.注意的几个问题

(1)高中数学新授课合作学习流程的最后环节“组内作业辅导”主要指数学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后,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如果这个时候学生还是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请本组内的优秀生帮助讲解,直到这个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改正以后再交到教师那里检查为止。

(2)在新授课学生的讨论环节,学生提出的课堂问题有可能偏离主题,问题涉及的面可能比较广,在这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宏观调控,及时引导,教师的引导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给每个学生都要留有思考的空间,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3

一、自我学习,丰富和更新知识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专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对数学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深入研究,实现对教育价值观、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的自我更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质,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学人才。理论自我学习分为数学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两个部分。其一是更新与丰富数学专业知识,完善数学专业知识结构。关注数学科学前沿知识与发展动态,了解科技新发现和新成果,关注科技前沿中的应用现状,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新规律。如航天航空的发展应用到哪些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最新天气预报方法对物理、数学知识的运用等。其二是主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学理论素养。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教学理论也需要更新。新数学课程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展开等很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教师需要丰富自身教育理论,完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仔细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查阅重要的教育学书籍,以获取数学教学改革前沿信息,研究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二、课堂教学,专业发展实践智慧

教学课堂是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的场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做好备课、教授与评价。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引导过程,不断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新方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需要重视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注意数学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知识的融合。如物理课程中匀速运动距离和时间之间可以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匀加速运动与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图象相关联。极限思想在高中化学有机物成分推断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空间几何等相关知识。数学教师要具有学科融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开阔学生视野。为了获得高质高量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实践过程,并且需要重视这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知识准确理解;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合理设计与运用教学策略;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正确反馈、评价与分析教学效果等。在课堂中让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增加智慧。

三、校本研修,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与规划,以学校教师发展为目标,围绕教学实际问题,以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形式,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校本研修是良好的活动平台,活动形式有课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等。(1)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教研组是具有数学专业特点的学习型组织,结合了“教学”与“研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展开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的编写,探寻适合本校学生水平与特点的学习内容。(2)数学教学行动研究。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以诊断、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流程的教学行动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记录研究报告。如“空间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判定以及证明中,由线面平行延伸推出面面平行。通过阶梯式的证明方式,以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为目标,结合教学行动研究,展开研究课题。(3)数学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学事件与行为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反思与评价教学意外、冲突等。如对“数列”知识的讲述,关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在九连环、购房中的实际应用等展开叙事研究,对教学中学生行为、学习效果、领悟成果展开研究与反思,做好科学评价。由校本研究展开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专业上有规划地发展。

四、内外交流,发展专业水平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专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帮助。这里的专家指数学科研院所或高等[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师范院校专家,或者是校内外的一线专家教师。专业引领其实就是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关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话,其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理论辅导、合作研究等。教学现场指导专家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与评课,并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下转第25页)(上接第23页)制订出优化的解决方案。加强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实验基地、科研场所等,加强对实际教学问题的分析、指导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发挥高中本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对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向着专业化进程迈步,逐渐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重视对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基础知识,强化教学实践,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与统一,通过理论学习来完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理论与实际的出入,有效探讨出适合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笔者现就新课改的要求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构建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些启迪。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基本都是直接把教学重点、难点直接分析给学生听,没有给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整节课的氛围也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而过于沉闷。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学生单纯的被动式接收,只有靠课后繁重的习题才能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基本没有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机会被极大地扼杀,学生没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也意识到这个弊端,也一直在摸索着如何才能更好地把高中数学课堂变成高效课堂,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所以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已成为当今高中数学教师的共识。结合如今的高中学生自制能力相对来说较强,在学习上相对主动,给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供了基础。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量在每堂课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合作、交流。整节课应该是学生来主导,来分析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益处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就能很好地体现当代教育的主题。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意识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新课改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所谓的合作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平等讨论、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但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的科学分组,使班上的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形成让优生帮待优生,学习中有独学、对学、群学,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组合作方式。

那怎样的小组建设才是科学、合理的呢?以下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三、 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道

1、小组规模要适中。 小组建设必须是全班人人出动,人人参与。但小组建设的规模又不宜过大,这样不利于人人参与,所以小组的规模建设须适中,一般6~9人之间是合理的。适中的小组规模不仅利于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2、各小组成员的成绩层次应平均。 班主任在划分小组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成绩,秉着“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分组的原则划分小组,小组成员水平相近利于才有竞争,组员组织能力各有差异的才能互补。

3、组员之间的任务应明确。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每堂课之前,小组长要向组员分配好任务,让学生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成员中,常常是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团结。如: 记录员、检查员 、纠错员 、总结报告员 、联络员等。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明确翔实的任务分工,这些成员之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要确保他们之间需要进行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困扰团队的主要问题,要确定此类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是由学生之间、同龄人之间的语言、理解能力解释、解决的,因为只有这样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双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兴趣。

4、小组男女比例应平衡。小组男女比例平衡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5、小组成员需训练有素。很多学校开学之始都是忙着上课,严重忽略了小组建设这一重要环节,正确的办法应该用开学第一周的时间去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教学模式、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等方面进行培训,这样的学生会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具体方案可以是采取由班主任带领高一的学生到高二、高三的班级随堂听课,学会如何合作学习,如何展示和评价,这样我们的老师就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教学生做那么多的关于课改的事了。新手上路必须加强培训,时刻铭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怕担心浪费时间,要知道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与他们明天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我们课改的课堂才会如鱼得水。

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展望

面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把新课标题目的三维目标诠释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迫在眉睫的,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才有能力与国际人才竞争,才能使我国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武林之中。换句话说,“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所以当前的高中教育不能再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当前课改的精神是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能力评价与考试成绩评价相结合,在平时的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改进教学模式。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虽然当前的高中数学课改能实现质的飞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必定能切实解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乃至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5

高中数学;教学;疑惑;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61-01

课时紧张怎么办?以高一本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I与必修IV两本书,均是36课时,共72课时。按新课标要求,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完成任务,还有期中期末考试要2周,十一休息要1周,共要21周。一个学期才22周,还有单元考,学校有时会临时安排活动也会冲掉一些课,有些课内容需要补充,有时还要作业讲评,这样算来,一学期课时安排相当紧张。另一方面,新教材内容很多,尽管在难度上可能低于旧教材,但在广度上远远多于旧教材,和以前相比,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每节课课堂容量都较大,每周改为5节后仍然觉得时间紧。1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在广度上远远多于旧教材,受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哪些内容要舍,哪些内容要降低难度,降到什么难度还搞不清楚。如必修I中,增加了整整一章的内容,像“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函数模型的应用”如何把握难度?又如在第二章中,教材中的反函数处理是从对数函数与指数引出的,概念一带而过,教材也没有教如何求反函数,但像原教材,反函数的概念是相当重要的,现在是不是要补充?到时高考会怎样出题?求定义域时,常会碰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但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不是要重新安排教学次序?大家心里都没底,各校教师处理似乎都不尽一致。又如课本上思考运用题、探究拓展题要不要全讲,阅读、链接内容作不作要求,大家说法不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是:能否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既取舍分明又深浅度明了的实施方案或说明?让教师有所适从,让师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以来,听了一些专家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高级别的新课程观摩课。专家的报告很精彩,观摩课也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总觉得这些新课堂里体现“新”的地方仍不多,仅仅是多一些提问、换一些术语而已,有些课堂上依然容量过大,抽象难懂,有些课堂虽有新课程的味道,但例、习题处理得太少。2如何有效的使用配套练习

我们困惑与思考的是:新课程中的“新”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理论(专家所讲)与实践(教师上课)不相吻合的情况?是否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客观存在使得人们只有这样做才最现实呢?我们到底应如何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以什么标准来上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高质量、实惠的课。所以我们要合理有效地使用配套练习?目前我们选用的配套练习用了之后普遍反映不好,其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整体要求偏高,体现基础性不够。有些章节在基础训练中出现了类似高考题的相当综合性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他们的课业负担。题量分布不均。在某些重要章节,题量偏少,不能达到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需的训练量。题型不全面。某些传统的、典型的数学题有很好的训练效果,而配套练习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与初中数学缺乏有机的兼顾和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能力层次结构不够清晰,给教师的使用带来一定困难。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习题的难度应如何设置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编拟习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对习题应当怎样进行取舍?习题难度与例题难度差异过大,应如何处理……等等。此外,还有应用题应如何教学?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应如何培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找出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3尝试几种处理方法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6

关键词:教材改革 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a)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b)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c)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d)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a)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b)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c)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d)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也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