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键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1
由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也是有所区别的,笔者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成两类:一类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另一类是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其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不仅包括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更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而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则主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决策问题,从而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更换应用。具体如下:
1.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即根据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供应链管理诞生的初期通常使用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技术来实现,这种技术很好地满足了当时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逐渐地开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进行构建,比较有名的管理系统如SAP公司的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与传输,从而实现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完成协作。目前,专家学者们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自主决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二是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研究。严格的来说,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并不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但是由于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才将其视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
1.2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生产决策、产地决策、运输决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等,决策的好坏与否决定了供应链的效率高低,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各个企业的重视。而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技术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的一种技术。例如产地决策主要包括生产位置、仓库和货源三个内容,其对供应链的效率、企业的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果仅仅依靠管理者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决策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失误,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线性规划、启发式算法或者仿真等方法来进行求解,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此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可以通过招标法、直观法、数学规划与统计概率法来解决,生产决策可以通过排队论模型、网络流模型或者流体近似法来求解等。
2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逐步的开始进入知识经济与电子经济并存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了主流商务模式。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生产、营销、销售等经济活动,其并不仅仅指依靠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还包括利用其他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商务活动。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在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如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原材料的查询和采购,对产品信息的展示等。
2.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逐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和工作流,同时增加对重要系统的数据的存取,以便于企业内部之间能够共享信息,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同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还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2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在以往,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通过工作人员来进行联系,而这也导致了信息的延后性。而将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一方面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在商务处理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企业,共同为整体供应链提高增值服务。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现今的电子通信技术属于一种尖端的且应用性极强的技术,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进度关键看电子通信技术水平的高低。电子通信产业是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带动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实力。电子通信技术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特别突出在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两个方面,本文也将重点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问题。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方式。人们也能很好地运用电子通信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来学习和工作。电子通信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它还在改变着社会和国家,使得国家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卫星通信技术上。当然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问题,有待人们改善和加强。
一、电子通信系统概述
电子通信技术属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大部分。电子通信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以及遥感等领域,还有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都要运用到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移动通信就包括了卫星通信,此外还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近几年来,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就其最具代表性的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来看,就存在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有待加强和改善。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发展范围最大最迅速,传统的蜂窝通信因为可用无线频谱资源的增加和无线信号的衰弱而变得越来越受局限。不断缩小的小区半径代表着基站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频繁的越区切换导致空中资源的浪费和频谱效率降低,这也使得网络建设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从以上各种因素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更充足的系统容量,就应该突破传统蜂窝体制,应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1、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布式天线是很有效也很成功的一种方式,每个小区内都有很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这些单元距离都比载波波长要远得多,并且它们都能进行功放变频和信号预处理。要在核心处理单元实现信号处理的功能,首先就要完成信号的收发功能和一些简单的信号预处理,然后就要与核心处理单元连接,通过光纤和同轴电缆或微波无线信道来实现。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分布式移动通信,第一种就是在所有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上所有相同的下行链路信号同时发射,然后小区内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之后直接传送到中心处理单元。这种方案优点是简单,缺点则是会不断干扰系统,阻碍了系统容量的扩大。第二种方式则是在整个业务区域内完成无线覆盖的分布式天线结构,通过用大量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来实现,从而突破传统蜂窝小区的理念。这种方式也可称之为“受控天线子系统”,即“仅与移动台相近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方式。第二种较之第一种更理想,但同时它也更复杂。
分布式移动通信较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有几点优势,第一是小区间干扰低、SIR高且系统容量大,第二是它内部的分集能力不仅能用来抵抗阴影效应,还能够保证不衰落和扩大系统的容量。第三是它能全面提高其自身切换性能和接受信号的功率,还能降低其切换次数。第四是它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小并且在相同发射功率下覆盖的区域更大,反之其发射功率更低。第五是它不仅能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任意形状的无线业务服务区,还能核心处理单元集中处理信号。更能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子通信系统分为5层:应用层、驱动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5层之间功能划分应明确,接口应简单,从而为硬软件的设计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层是通信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实现通信系统管理功能(如初始化、维护、重构等)和解释功能(如描述数据交换的含义、有效性、范围、格式等)。驱动层是应用层与底层的软件接口。为实现应用层的管理功能,驱动层应能控制子系统内多路传输总线接口(简称MBI)的初始化、启动、停止、连接、断开、启动其自测试,监控其工作状态,控制其和子系统主机的数据交换。传输层控制多路传输总线上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任务包括信息处理、通道切换、同步管理等。数据链路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控制总线上各条消息的传输序列。物理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处理1553B总线物理介质上的位流传输。应用层、驱动层在各个子系统主机上实现,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MBI上实现。
2、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卫星通信在电子通信技术中最为先进,它也有很大的优势,包括通信距离远并且容量大,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以及机动性能优越和灵活地组网等这些都是别的技术没有的特点。但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化产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电子通信技术已进入高速、多媒体、业务多样化和可移动的个性化时代。
目前的卫星通信的一些关键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包括高速数据的业务需求。以及卫星通信应用宽带IP的难点。现代卫星通信技术采用一些关键技术来解决问题,一个就是数据压缩技术,它能让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压缩都能有效提高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能量上的工作效率;第二个就是智能卫星天线系统;第三个就是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第四个就是新型高效的数字调制及信道编码技术;第五个就是多址连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第六个就是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未来的卫星通信数据率会通过激光通信来实现,激光的优势会在互联卫星网中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在那里经常会应用到激光通信技术,它在外层空间进行,所以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还可以利用“星际激光链路”技术来缩短全球卫星通信中的“双跳”法的信号时长。有专家提出“在卫星激光通信在比微波通信数据速率高一个数量级的理想情况下,天线孔径尺寸会比微波通信卫星减小一个数量级”的观点。那么如果在空间无线电通信中以激光作为载体来进行工作和运行未来的卫星之间进行激光通信是很有前途的。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系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在电子通信系统中范围最广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体现在日常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电子传输工具上,而卫星通信系统则运用在比较大型的工程上。电子通信系统的发达和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强弱,所以对其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其关键技术就能很好地运用和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杨运年,VSAT卫星通信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节能,技术集成,示范
Studyontheintegrationofbuildingenergysavingtechnology
---Introductionoflow-energyconsumptionprojectinTsinghuaUniversity
DepartmentofBuildingScienceArchitectureSchool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
Abstract:LowenergyconsumptionprojectwasonedemobuildingconstructedbythebuildingsciencedepartmentofTsinghuaUniversity.Theenergysavingtechnologyintegrationusedinthisprojectincludedintelligentfa?ade,naturalventilation,personal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terminal,humiddependentairsupplymode,BCHPsystemandintelligentcontrolsystem.Thisarticleintroducedthebuildingandtechnologyschemeusedinthisproject.
Keywords:energysaving,technologyintegration,demobuilding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作为2008年奥运会办公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旨在通过其体现奥运建筑的“高科技”、“绿色”、“人性化”。同时,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性研究,研究和示范系列的节能、生态、智能技术在办公建筑上的应用。包括建筑物理环境控制与设施研究(声、光、热、空气质量等),建筑材料与构造(窗、遮阳、屋顶、建筑节点、钢结构等),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高效能源系统、新的采暖、通风、空调方式及设备开发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研究。超低能耗楼还将成为展示与宣传各种最新技术的舞台,为技术交流、产研挂钩、知识普及搭建桥梁;成为清华大学与企业界合作开发、展示新产品的平台,以及向社会、大众宣传、展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建筑概念、技术和产品的展台。
超低能耗示范楼座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设计如图1所示,总建筑面积3000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办公室、开放式实验室或实验台及相关辅助用房组成。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为灵活隔断,空调和强弱电系统为模块化结构,从而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极其方便地改变空间布局。
图1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效果图
1.围护结构方案
超低能耗示范楼护结构体系主要示针对对可调控的“智能型”护结构进行研究,使其能够自动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室内环境控制要求的变化。从采光、保温、隔热、通风、太阳能利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形式。图2标明了示范楼外各个外立面采用的围护结构方式。通过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使得冬季建筑物的平均热负荷仅为0.7W/m2,最冷月的平均热负荷也只有2.3W/m2,围护结构的负荷指标远小于常规建筑,如果考虑室内人员灯光和设备等的发热量,基本可实现冬季零采暖能耗。夏季最热月整个围护结构的平均得热也只有5.2W/m2。
图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1.1玻璃幕墙和保温墙体
东立面和南立面采用双层皮幕墙及玻璃幕墙加水平或垂直遮阳两种方式,综合得热系数1W/m2K,太阳能得热系数0.5。双层皮幕墙按照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别,调节室外空气进出风口的开合,夏季室外空气经过热的玻璃表面加热后升温,在幕墙夹层形成热压通风,带走向室内传递的热量,冬季进风口出风口关闭后,可减少向室内的冷风渗透。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叶片宽度600mm,每个叶片均设置单独得自控系统,分别根据采光、视野、能量收集、太阳能集热的不同区域功能要求进行控制调节,实现冬季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夏季遮挡太阳辐射,同时满足室内自然采光的最佳设计。
西北向采用300mm厚的轻质保温外墙,铝幕墙外饰面,传热系数0.35W/m2K。外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设保温卷帘。
1.2相变蓄热活动地板【1】
示范楼的围护结构由玻璃幕墙、轻质保温外墙组成,热容较小,低热惯性容易导致室内温度波动大,尤其是在冬季,昼夜温差会超过10℃。为增加建筑热惯性,以使室内热环境更加稳定,示范楼采用了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具体做法是将相变温度为20~22℃的定形相变材料放置于常规的活动地板内作为部分填充物,由此形成的蓄热体在冬季的白天可蓄存由玻璃幕墙和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晚上材料相变向室内放出蓄存的热量,这样室内温度波动将不超过6℃。
活动地板架空层高度1.2米,空调风道、各类水管、电缆、综合布线等均隐藏在架空层内。保证室内干净整洁,而且不需要吊顶,房间净空高度大,有效利用空间多。
图3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相变蓄热地板设计方案
1.3植被屋面和光导采光系统
为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采用种植屋面技术,结合防水及承重要求,选用喜光、耐干燥、根系潜的低矮灌木和草皮,适合于北京地区气候特征。
屋顶同时设置光导管采光系统,利用太阳光为地下室提供采光,减少白天照明电耗。
2.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方案
2.1自然通风利用【2】
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有限考虑被动方式,用自然手段维持室内热舒适环境。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可通过大换气量的自然通风来带走余热,保证室内较为舒适的热环境,缩短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的结合,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在楼梯间和走廊设置通风竖井,负责不同楼层的热压通风。在建筑顶端设计玻璃烟囱,利用太阳能强化通风。此外在建筑外立面合适部位设置开启扇,使得室外空气在风压通风的作用下可顺畅地贯穿流过建筑。
2.2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处理方式【3】
超低能耗示范楼共设置4台4000m3/h新风机组,通过溶液除湿设备的处理,可提供干燥的新风,用来消除室内的湿负荷,同时满足室内人员的新风要求。
目前空调工程中采用的除湿方法基本上是冷冻除湿,这种方法首先将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后再通过加热将空气温度回升,由此带来冷热抵消的高能耗。此外为了达到除湿要求的低露点,要求制冷设备产生较低的温度使得设备的制冷效率低,因而也导致高能耗。
溶液除湿方式能够将除湿过程从降温过程中独立出来,利用较低品位能源进行除湿,同时减少显热冷负荷,不仅能够保证室内环境质量,而且还能降低空调能耗。
此外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要求有足够的新风,随之而来的新风负荷是空调系统高能耗的原因。示范楼的新风机组同时可实现全热回收效率超过80%的高效热回收,可充分利用排风中的全热同时又保证新风不被排风污染。
2.3模块化的末端调节设备【4】
通过溶液除湿后的新风可带走室内的湿负荷,房间内的末端装置仅负责显热部分(冷冻水温度可采用18℃),按照干工况运行,不存在结露现象,彻底避免了潮湿表面滋长霉菌,恶化空气质量。
示范楼内提供模块化的空调末端配置,根据房间实际使用功能灵活组合。
办公室室内人员密度低,人员工作时间及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个人的舒适要求不尽相同,采用冷辐射吊顶或者辐射墙来消除室内的基本显热负荷,溶液除湿后的新风通过置换通风来消除室内的基本湿负荷。工位送风则提供每个办公人员个人活动区域的送风,通过调节风口角度、出风速度来满足自身的要求。
示范楼内另一类房间为报告厅和会议室,室内人员密度高,散热散湿集中,单位面积冷负荷大,且使用时间不稳定。因此除冷辐射吊顶和置换通风外,采用仿自然风的动态风FCU来消除室内尖峰负荷。
3.能源系统方案
3.1BCHP系统
超低能耗楼采用固体燃料电池及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清洁燃料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BCHP系统总的热能利用效率可达到85%,其中发电效率43%。基本供电由内燃机或者氢燃料电池供应,尖峰电负荷由电网补充。发电后的余热冬季用于供热,夏季则当作低温热源驱动液体除湿新风机组,用于溶液的再生。
3.2高温冷水机组或直接利用地下水
配合独立湿度控制的新风机组,夏季冷冻水温度18℃即可满足供冷的要求。采用电制冷,冷冻机COP可达到9以上,高效节能。另一种方式更为简单,就是直接利用地下水,超低能耗楼所在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地表浅层水温基本稳定在15℃,单口井出水量可达70m3/h,完全能够满足示范楼的供冷要求。地下水通过板换换热后全部回灌,仅利用土壤中蓄存的的冷量,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失。
3.3太阳能利用
超低能耗楼南侧立面装有30平米的光伏玻璃,发电用于驱动玻璃幕墙开启扇和遮阳百叶。屋顶设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获得的热量用于除湿系统的溶液再生。此外屋面还装有太阳能高温热发电装置,该系统为抛物面碟式双轴跟踪聚焦,峰值发电功率3kW。
4.测量和控制系统方案
4.1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自动采集室外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百叶的状态,同时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热压通风风道、双层皮幕墙进出风口的开闭。控制系统采集工作区各点的照度数据,调节百叶的角度和人工照明的灯具。室内的新风量根据房间内的CO2浓度和湿度来调节。其余能源设备、水泵、太阳能装置等均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节。
4.2实时测量系统
示范楼屋顶布置气象参数测点,测量数据包括室外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围护结构的测试包括各玻璃、窗框、遮阳百叶、保温墙体的表面温度、热流。环境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的测试包括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冷辐射吊顶表面温度、送回风温度湿度、盘管出水温度、溶液除湿系统的溶液浓度等。
5.小结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建筑节能各项技术和新产品的集成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委、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同时要感谢在示范楼建设过程中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的国内外企业。2004年6月示范楼将全面建成,服务于今后我国绿色建筑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定形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张寅平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太阳辐射下建筑外微气候的实验研究李晓锋太阳能学报2001.3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4
1河北省引水式电站磨蚀现状
1.1引水式电站分布情况
河北省水利系统单机500kW及以上电站51座,水轮发电机组总台数130台,装机161.862MW,2000年发电量20.844GWh,其中河道引水式电站26座,占50.9%,水轮发电机组总台数70台,占53.8%,总装机60.202MW,占37%,2000年发电量114.80GWh,占55%。分布在漳河、滹沱河、唐河、沙河、拒马河、潮白河、滦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上。
这些电站所处河流均是河北省挟带泥沙较严重的河流,如漳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580万吨,唐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80万吨,这些河流上的水电站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水轮机磨蚀问题。
随着小水电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省500kW及以上电站中引水式电站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见表1。
表1河北省500kW及以上引水式电站发电量简况
年份
1989
1990
1993
1997
500kW及以上电站发电量(GWh)
192.856
204.449
161.637
362.52
引水式电站发电量(GWh)
59.524
83.2939
71.02
164.07
引水式电站发电量所占比重(%)
30.86
40.74
43.97
55.26
因此,解决水轮机磨蚀问题更成为当务之急。
1.2紫荆关梯级水电站磨蚀现状
紫荆关梯级水电站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km的紫荆关镇,建设在跨流域引水的紫荆关五一引水渠道上,五一引水渠是将拒马河水引入建在中易水河上游的安格庄水库中。渠首建一座橡胶坝,在春夏秋三季为无坝引水,冬季用橡胶坝蓄水,以防止冰凌阻水影响发电。五一引水渠长度8.5km,设计最大引水能力25m3/s,总落差354m,规划分六级开发,已投入运行的电站有四座,总装机11.140MW,设计年发电量47.09GWh。
拒马河多年平均挟沙量为2.92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91.3×108万吨,多为推移质、颗粒粗,粒径d50=1mm,硬度大,大部分为石英,磨损力强。因近年来天旱少雨,汛期引水流量也达不到电站满发,用水流量小,影响渠首沉沙池及各站沉沙池排沙效果,因此造成污期过机泥沙量大,加上各站机组安装高程均为+Hs,造成空蚀、磨损联合作用;机组转速高,水流流速大,加剧了水轮机过流部件的磨蚀破坏。
水轮机转轮磨损严重,出力降低,各站水轮机均按清水河流条件设计,Hs选择均为正值,在泥沙河流中易产生空蚀、磨损联合作用,转轮破坏形成鱼鳞坑,叶片背面呈海锦状蜂窝麻面,叶片厚度变薄,出水边成锯齿状破坏,每年至少修补1~2次,因修型不佳,叶片变型,使水轮机水能效率降低,达不到额定出力,直至转轮报废。以紫荆关一级水电站为例:1994年10月投产至1998年底,三年多时间更换了9个转轮,平均一年一台机组用一个转轮。磨损使水轮机水力效率降低,出力不足,检修工作量加大,检修周期缩短,检修时间延长。
水轮机前后抗磨板磨损严重,泥沙磨蚀使水轮机迷宫间隙增大,容积效率降低。紫荆关五级水电站1993年投产1#机两年后拆开检修,下抗磨板迷宫间隙由原0.5~0.7mm,变为12~14mm,容积效率大大降低,且导叶轴孔处有磨蚀沟槽,上抗磨板虽比下抗磨板略轻,但水轮机顶盖磨损严重,主轴密封漏水量增大。紫荆关五级水电站投运5年后,1#、2#机更换下抗磨板各一套,三台机顶盖磨损得都近乎穿孔,难以用常规方法修复。紫荆关一级水电站1994年投产,1997年汛期曾发生顶盖穿孔。
磨蚀不但使水轮机导水叶端面与上下抗磨板漏水严重,同时呈沟槽锯齿状立面磨损,使导水叶变薄,间隙增大,也导致了严重漏水,使水轮发电机组关机时间延长不能正常停机。紫荆关五级水电站1#机运行两年后,关机时间是正常关机时间的3倍,以至于运行人员不得不外加磨擦力帮助机组停机。再者水轮机主轴密封漏水沿主轴喷向水轮机推力轴承,致使推力轴瓦进水,引起烧瓦事故。水轮机锥管、补气架、固定导叶等过流部件也有不同程度鱼鳞坑状磨损。
2磨蚀引起的问题及造成的损失
2.1磨蚀破坏造成水轮机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
水轮机磨蚀破坏后水轮机水能效率、容积效率及机械效率大幅度降低,紫荆关三级水电站,经喷涂保护后水轮机效率提高10%左右,以1999年为例,由于泥沙磨蚀造成的直接电量损失就有1.28GWh之多。全省达17.18GWh。直接经济损失1169.75万元(包括配件开支及材料、人工费等)。
2.2磨蚀破坏威胁水轮机组安全运行
水轮机磨蚀破坏使水轮机组振动加剧,关机时间延长,漏水严重等问题都直接威胁水轮机组的安全运行,紫荆关一级水电站1997年污期发生顶盖穿孔故障,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发展成水淹厂故,水轮机磨蚀问题必须解决以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
2.3磨蚀破坏造成运行成本增加,电站经济效益下降
水轮机磨蚀破坏除了使电站发电量下降、安全性能降低外还增加电站检修工作量,检修次数增加,检修时间延长,缩短了检修周期,使电站运行维护成本增加,电站经济效益下降。
3过去采取水轮机抗磨蚀措施效果不明显
由于水轮机过水部件的磨蚀给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害,如何防治水轮机空蚀一直是水电站运行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各种抗磨蚀的技术措施,但效果都不十分理想。
(1)采用更换母体材料,提高抗磨蚀能力,效果不明显,而且费用较高,紫荆关一级水电站由低碳钢转轮改换为镍铬不锈铸钢叶片转轮,运行时间比原低碳钢转轮延长半年,但费用是原转轮费用的2倍。
(2)采用金属喷焊技术,提高了转轮叶片出水边背面抗空蚀能力,由于工具限制,只能保护叶片背面,不能将整个转轮保护,且加工过程中叶片热变形和龟裂不易克服,加工难度大,工艺不好掌握,推广应用困难。
(3)镶衬辉绿岩铸石技术,虽能增加固定的抗磨蚀能力,但由于加工工作量及镶衬工作量大,受加工工具限制不易施工,应用困难。
(4)除上述措施外,还采用过加装扰流板、加高尾水水位等抗磨蚀方法,但都是解决局部磨蚀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水轮机磨蚀问题。
4采用水轮机过流部件抗磨蚀新技术的优点
近年来与全国水轮机磨蚀试验研究中心合作、试验和应用推广了几种非金属抗磨蚀新技术,其优点与创新点在于:①整体加工、消除局部变形;②可在复杂、窄小的转轮流道中全方位的涂抹保护;③在工件表层形成包衣替代过流部件的更换,延长过流部件使用时间;④工艺简单,易操作、费用低、易推广。
5水轮机过流部件抗磨蚀新技术实验过程
5.1水轮机过流部件抗磨蚀技术抗磨材料的筛选
根据五一渠输沙量颗粒分析,见表2。对固定部件采用环氧金刚砂修补,常温修补经过三级电站3#机组及五级电站4#机组实验,发现抗磨蚀性能良好。但与水轮机母体材料粘接强度差、易剥落,一般运行3~6个月发生60%左右的剥落。根据现场实际,课题组决定采取加温至50℃时施工,得到了良好效果。对转动部件根据拒马河挟沙情况,最先使用弹性橡胶涂层,经过实验发现弹性橡胶在转轮叶片负压区粘接力弱,出现大片剥离脱落,而此处正是空蚀最严重区域,随后课题组经过研究决定改用复合尼龙保护。最后课题组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比较、筛选最后确定对水轮机固定部件采用中温环氧金刚砂修补,转动部件使用复合尼龙喷涂粉末保护。
5.2转轮采用复合尼龙粉末喷涂
复合尼龙粉末为灰白色粉末,由高分子材料尼龙、环氧和多种添加剂经复合处理混合而成,既具有尼龙材料的耐磨、耐冲击性能又兼备环氧的优异的粘接性能。粉末喷涂在表面经过喷沙处理加热至200℃左右的转轮上,粉末喷涂就熔融流平形成保护层,经固化成膜,具有优良的耐磨蚀性能,其抗磨系数是30#钢的2~3倍,耐磨蚀性能是30#钢的1.5倍,粘接强度达60MPa以上,剪切强度35MPa,替代工件表面抵御流体中泥沙颗粒及空蚀的破坏,从而使工件使用寿命延长,保证了使用期的效率,其施工工艺也比较简单,首先将转轮去油污后喷沙除锈露出金属本体,并形成
表2五一渠沙样筛分试验表
一定毛糙度。用表面活性剂刷涂转轮表面,以加强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粘接力和界面防水性,然后在烘箱内加温,使温度达到200~220℃后保温30~60分钟,取出后用净化的0.1M~0.2MPa的压缩空气,通过专用喷枪,将装在专用喷粉器内的复合粉末喷涂到转轮表面并熔融流平,若一次喷涂厚度不足,可多次喷涂,最后在烘箱内保持180℃固化45~60分钟取出,完成全部工艺。复合尼龙粉沫喷涂工艺简单、易操作,只要空气能流通之处均能涂复,适合于造型复杂、流道较小的中小水电机组转轮,且施工时间短,10~15分钟即可喷涂一个转轮,但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
5.3对水轮机固定部件采用环氧金刚砂涂层保护
环氧金刚砂由环氧树脂为主体辅以多元醇缩水甘油醚为活性稀释剂,加固化剂组成,其组成配方见表3。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并且施工工艺简易,可在常温下施工。在加温至50~60℃时与钢铁的粘接抗拉强度为40M~60MPa。剪切强度为20M~35MPa,加入刚性填料金刚砂后抗磨性能优异,抗磨系数是30#钢的2倍,耐磨蚀性能相当于30#钢。其加工工艺是:工件去油污后经喷沙除锈露出金属本体,并形成一定的毛糙度。用表面活性剂刷涂需要涂复的工件表面,以强化粘结界面的粘接力和防水性,然后将工件加热至50℃左右将环氧树脂及活性剂、固化剂按比例搅拌均匀,呈乳棕色胶体状,用刷子或刮板,涂复在所需修复工件的表面上作为基层;再将余下的部分按1∶5重量比例加入金刚砂,充分拌合均匀成沙浆状,用刮板或加热后的抹刀涂复到基层上,充分压平使表面光滑,达到要求的厚度。可采用常温2~3天固化或处于50℃左右范围内3~4小时固化后即可使用。
表3环氧金钢砂涂层配方表
环氧树脂
100%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664
20%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偶联剂
1%~2%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固化剂
18%~20%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硅粉
30%~40%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金钢砂
500%左右
(与环氧树脂重量比)
5.4有待改进的问题
通过以上实验使用水轮机过流部件抗磨蚀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难点是: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保护效果的优与劣。再有需改进的问题是:转轮保护的复合尼龙保护层,修补技术不易掌握,修补处易剥落,现采取整只转轮全部清除后再重新保护的方式。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6水轮机过流部件防护的效果及经济效益
采用非金属抗磨蚀材料保护转轮工艺简单易操作,可延长转轮使用时间,叶型变化小,保证了转轮高效率,并节省了大量资金,以易县紫荆关一级水电站为例,投产一年报废了3只转轮,直接经济损失3×4=12万元。为了增强转轮抗磨蚀能力,将转轮叶片材质由低碳钢改为不锈钢,每只造价增加2万元,每年投入3×6=18万元,且效果也不明显,采用非金属涂层保护后,每年只需1万元投入即可保证转轮母体不磨损不破坏。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5
很多外国的图书馆都开设了博客的专栏,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播客当中去,将其与用户共享。而维基则是实现资源的共享。WIKI是一种可以多人合作的一种写作工具,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帐号,同一个话题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探讨,还可以对其他人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者批评。
2图书馆中Web2.0技术存在的问题
Web2.0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大量、普遍的使用,而且有的图书馆虽然使用Web2.0技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缺少深度与多样化。另外,Web2.0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在Web2.0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之前,用户都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培训,这个工具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都太陌生了,导致图书馆的管理员对Web2.0技术都是陌生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影响了图书馆的竞争脚步。
3Web2.0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改善策略
3.1拓展RSS服务的推送力度
虽然目前RSS服务被大部分的图书馆系统录入,但是其服务内容都比较单一化,在实用性方面上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在以后要加大RSS服务的推送力度,不仅仅要开通新闻公告类的信息专栏,还要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期刊、新购图书以及数据库等等。对于图书馆相关活动的任何信息都要更加详细。例如借书的日期、预定图书的提醒、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的提醒等等。通过加大RSS服务的推送力度以及丰富推送信息的内容,加大用户对RSS服务系统的认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RSS服务的使用习惯,还要用新的方式来弥补,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2利用图书馆自身优势,提高图书馆参考、咨询的服务水平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汇聚的平台,如此,图书馆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图书馆技术水平的建设,对于前来咨询、参考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当图书馆应用了Web2.0技术之后,要加深Web2.0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深度,不断发挥这个技术中的优势,加深服务深度。同时举办一些过程比较创新、符合多样化需求、利用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讲座,建立一些虚拟的网络课堂,利用在线课堂以及在线咨询,丰富用户的教育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深度与水平。
4结束语
关键技术论文范文6
通常情况下,有两个部分组成了线路巡检系统,分别是手持型巡检机系统和线路管理系统,巡检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利用手持型巡检机将设备上的信息给读取出来,同时,巡查人员将相应的缺陷信息给输入进去,还可以自动记录当时的时间。完成巡检工作之后,利用PC机的COM的数据接口,连接后台数据库,传输相关的数据,这样线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就会获得手持型巡检机内记录的相关数据。线路管理系统集中处理这些传入的数据,将巡检记录和缺陷数据给自动生成出来,并且向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内自动发送,共享资源,这样不仅工作成本可以得到降低,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 本系统应用的相关技术
2.1 设备定位的电子标签技术
我们在对现场应用技术进行确定时,对比分析了三种方式,分别是条形码、信息钮和GPS定位,对比指标包括先进性、可操作性以及可维护性等多个方面。初步分析,虽然如今还在应用条形码技术,但是未来将会被信息钮所取代,并且没有较好的扩展性,容易发生破损问题,有着较大的维护工作量,没有较高的可靠性;GPS技术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维护起来比较的方便,但是没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环境因素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定位,没有较好的可靠性等,对于一些城市输配电线路,因为比较的密集,就不够适用。而射频式激素和虽然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安装比较的复杂,但是有着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没有较大的维护量等,我们最终决定将非接触式信息钮技术应用到设备电子标签中。
2.2 识别器应用技术选择
确定了电子标签之后,就可以确定识别器的类型,对于信息钮来讲,需要将信息钮识别器应用过来,这种识别器也有着诸多的型号,除了保证比较的可靠之外,还需要将其他因素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巡视工作移动性较强,那么就不能够有较大的体积,没有较大的重量;因为是在野外开展巡视工作,那么就要有较好的适应性。识别器要能够配合现场的移动电脑,要结合选定的现场电脑设备,来选择它的接口和包装集成器。
2.3 基于移动设备的应用技术
在移动设备方面,可以选择两种类型,一种是PDA、工业用掌上电脑;PDA虽然有着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但是它的设计与工业需求不符合,并且防水、防尘、防震设计等缺乏,这样环境因素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电池没有较长的使用时间。工业用掌上电脑有着较大的重量,但是它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工业需求,防水、防尘和防震要求能够满足,环境因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电池有着较长的使用时间。
3 本系统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模式
3.1 巡检工作任务管理
在配电线路和设备巡检管理工作中,任务下达人员需要对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因此,我们在整套系统中就贯彻了管理思想,形成闭合管理的模式,这样预期的管理目标方可以得到实现。为了保证这个理念可以得到实现,我们环环相扣的设计了各个功能模块,将业务和管理给凸显出来。
3.2 缺陷规范化管理
如果发现了缺陷,将缺陷库中的相应缺陷给选择出来,这样就可以正确的描述缺陷数据,对各个缺陷等级进行合理确定,系统自动判断选择的缺陷。并且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随时增删和修改缺陷库中的内容。
3.3 设备状态和缺陷统计查询
通过巡检,不仅仅需要将设备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给找出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还需要对问题的发生进行解决,这样方可以标本兼治。那么系统就需要实现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这样各类人员可以参考。在设备状态管理和缺陷管理中,将GIS功能给提出来,充分结合GIS地理信息和数据信息,因为图形比较的直观和方便,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直观的图形。查询统计和各种统计报表有着十分丰富的功能和较强的表现力,在每一种统计中,都提供了多样性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等,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对图表形式随意改变,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