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1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模式,即在每堂课中老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认真听讲记录,之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一般为5到10分钟)自己消化练习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应经逐渐呈现出一些问题,不再得到家长学生们的喜爱。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没有自信和动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关注到学生这一特征,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全面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只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不够积极认真,却不改进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课程设计缺乏新意,并未能将数学知识很好的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信息来看,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中职数学教学方式陈旧正如上文指出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陈旧,不像普通中学一样,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所以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且按照传统陈旧的模式进行讲解,即先理论公式讲解,再例题讲解最后习题练习,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无聊乏味,学生对这样样一尘不变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没有了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提不上去,课堂一片死气沉沉,缺乏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问题引导,只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布置任务,根本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教材不够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普通中学的教材相类似,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形式内容上也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还是不能掩盖其缺点,如缺乏理论与实际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其内容多为理论要点而少有实例,不能迎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没有使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只是空泛的理论知识,并未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1、开展情境性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化教学课堂模式,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情境教学方式下,以丰富生动的教法针对课本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内容,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索性和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更好的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师生互动模式和学生协作模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难题,学生和学生互帮互助,讨论合作,建立以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完善教学教材,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完善,教学教材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工具和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影像等功能,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所要讲授的内容。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齐上阵的模式转变,完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把数字教材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来学习知识,把看、听的学习方式拓宽到看、听、触等多方面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形象的理解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能力。3、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盲目,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教学课程有所设计,如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分层次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教育;进行分阶段教学,一步步慢慢深入,先进行知识认识理解,等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后再做发展强化,进行具体运用,从基础理论再到实践操作,一步一步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结束语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 协作学习 定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3-01

1 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创设协作学习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2.1 创设合理的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预习之后,应该对书本中的内容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在学生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QQ和邮箱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进行互动解答。

2.2 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学生对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1)设计动态性的数学问题。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用计算机演示“通过两焦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椭圆形状变化的课件”,从一个点分裂为两个点,从圆变成椭圆;随着两点间距离增大,椭圆越来越扁,直到动点到此两点距离之和恰好等于两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运动曲线变成了线段,然后随着两点间距离的缩小。曲线再变成椭圆;当两点重合时,曲线又变成了圆,如此反复几次,那直观逼真的图形,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深刻启发学生发现椭圆定义中的条件。在课堂上,同学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行探求,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已是水到渠成。

(2)设计实用性的数学问题。

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时,可以创设出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4―5人一组,在网上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相互交流,同学们设置的栏目各具特色。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玩中学数学”;竞技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棋盘上的数学”;金融服务中的数学问题“小小理财家”;图案设计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给学生提供了较多提出自己新颖独特方法的机会,有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如y=(x-2)2-1的抛物线性质,布置给学生,课外去研究,那个学生写的最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①开口向上,顶点坐标(2,1),最小值-1。

②值域[-1,+∞]。

③对称轴是直线x=2。

④抛物线经过四个象限。

⑤与x轴有两个交点,在x轴上点的坐标是(1,0),(3,0)。

⑥图象被x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x轴的上方,另一部分是下方,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表示y>0,下方部分表示y<0。

⑦y>0,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3,因为,y=x2-4x+3>0所以x 2-4x-3>0,x的取值只能是x<1或x>3,y<0,x的取值只能是(1,3)。

⑧x轴被抛物线分为三部分,可用区间表示。等等。

(4)设计生活情景特征的数学问题

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的实际意义,在学习分段函数之前,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题,要求用实际例子说明

然后,请用分段函数形式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x表示时间,单位:月,y表示某产品销售增幅。开始记录时增幅为10%,随后的5个月增幅为20%;从10个月后销售增幅开始下降,到20个月末增幅为0(类似地,也可用来解释价格增幅)。

②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已不再销售(即售价为0元)。

(5)设计小组批改讨论作业的情景。

布置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结合为一组,成绩好的同学为组长,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思维深刻的作业,让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有的作业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向教师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同时,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我常常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展开,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另外,章节学习完成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对学知识记忆深刻,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让每个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并要完成本试卷的标准答案。学生为了出好试卷,会对知识加以整理,划分主次,会去翻阅一些课外书籍,碰到问题会请教别人,让学生课外完成试卷,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出本节课的所有的知识点和要点,发给学生相互批改。

布置数学小论文,通过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学生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些素材和一点感受,撰写论文或谈谈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的体会,也就有了一些基础。

3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应该由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娟,程静飞,程彬.基于播客的课堂改革――“翻转课堂”[J].轻工科技,2013(4).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评价学生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评价学生时,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取得不同的成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使没有得出正确结论,也应给予成功的评价,对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独创性的学生,大力进行表扬鼓励,把他们的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实践,促进自我认知

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作为教师就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课堂科学练习,发展学生个性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通过问题串,让学生个体发言,同位讨论、小组探讨,全班辩证,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肯定与点拨,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点拨精讲,解难释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例如: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串的处理方法。第(1)问针对情境中的问题结论引导学生弄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并以此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

四、创造问题情境,倡导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里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中;也可以是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体会变化、自主参与、发现规律。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许多教育家认为“学生自己也可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并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则是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4

一、开课时,听算来领路

听算好处多多,创设学生之间的竞争氛围,积极的心态,大多数学生动起来就能带动一部分不爱动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一些平时不爱动脑动手的学生也慢慢地融入每节课开头的听算中。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算的又对又快的学生板演,写得漂亮,有示范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前准备到位,听算积极,订正只念答案。(当然,接手新班时,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诚信。)再让全对的学生画上满意的符号,增强他们的信心,这良好的开端已经到位了。

二、适时调整学生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我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通俗地讲,就是“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看到学生精神状况差,忙着开课,效果往往很差。我的做法是讲个短小故事,激趣类、励志类、启智类,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的口头禅是:“营养大餐要跟上。”当然,如果能将所教学的内容与故事融为一体,那便是达到故事中的极致了。比如我在讲《商不变的性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上,桃子丰收啦。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了。他对一只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嘟囔着:“那么点!”大王听了又说:“那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小气!”大王把手一挥说:“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子又纳闷了,这么多桃子,怎么分到最后还是每只猴子只有2个桃呢?怎么回事呢?

三、引出新内容,明确目标很重要

俗话说得好,有目标的航船不会偏离方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要做到个个心中有数。这一个个目标像是航线中的路标,指引着大家上好本节课。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让学生完成一个个目标后,有成就感,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设计时要将目标分散,重难点分开,低起点,小跨度,才会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所有目标。

四、知识提炼到位,注重过程体验

如在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口算中,开课我用了十道听算

之后,又出示课题《口算》后问学生:“你想学什么?”学生答,如何算得又准又快。学生在探究中,列出了书上的分解数的方法和竖式计算两种。这时,需要老师来提炼,你在算口算时是怎样算的?就有同学说了。如16×3.我直接用3×6=18,进1写8,1乘3得3加进位1得4,16×3=48。这就对了,我大加夸奖。所有的口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终要达到看见横式就能写出答案来。

五、重难点知识早知道,早准备,早想办法克服它,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拿到一本书,我常常是从头浏览,哪些地方容易错,容易混淆。常思考总会有办法。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心中有数,先为入主,达到高标准高准确率,从不仓促上课,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反复斟酌,所编儿歌如:“乘法分配律很重要,简便运算离不了。正用反用都要熟,简算才能快又准。因数拆成和或差,用个()括住它。一数乘上几数和,有几个数乘几次。几个积的和或差,相同因数( )外放,()里写上和或差。”有了这些,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六、一题多解,启迪思维发展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提倡一题多解,有两种方法就用两种方法。写一种的给予鼓励,批语为“还有别的方法吗?”写两种方法的给予表扬,批语为“你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你的脑袋一定会越用越灵。”例如,数学学习评价上有一题,甲乙两人同时加工1875个零件,用了25天,完工时乙比甲少加工125个零件,乙平均每天加工35个,甲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刚开始个别学生将所有的条件都用上,我指定学生反复读题,找出相关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结合其他条件或问题确定该怎么做。在我反复指导下,我班同学最终有了四种解法。(1)(35×25+125)÷25,(2)1875÷25-35,(3)(1875-35×25)÷25,(4)125÷25+35在我的鼓励和表扬下,有70%的同学对应用题已经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了,对今后应用题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练习设计,低起点,小坡度,循序渐进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5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目的。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反馈纠正等都是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落实数学课改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上,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课堂模式创新强调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导向功能。因此,目标的确立上应由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能力与认知目标和谐等进度化,展示教学目标要做到灵活,应从学习对象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以便更好发挥目标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主体化

义务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当好学生学习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和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别要求、分层次指导,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需要,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等导向作用,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取信息,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及思考,让学生自学主动地通过阅读课本、辅导资料、观察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的探索总结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掌握教学知识。探化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数学教学业目的。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方法就成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而,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脑中的认各结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向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应注意把握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把握能力,心理因素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一课时,课本上例题出现了无盖的木箱的面积,这时我灵活地把例题改编为我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火柴盒为例,拿出火柴盒实物,分别量出长、宽和高,然后要求学生求出火柴盒的外壳和内壳。学生思考后,我问:“火柴盒的内壳是上面没有盖的长方体,而外壳是前、后两个面没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很快说出外壳有4个面,内壳有5个面。然后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这样一个缺少某些面的物体再根椐实际情况写出算式,通过算火柴盒的内、外壳的面积的教学教法灵活化,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种联系的理解。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驶课堂、驾驶教材能力,全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化,在对学生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灵活选择方法,使教学课堂收到最佳效果。

四、教学气氛活跃化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较之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其理念上有了新的发展,它更重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真心尊重每个学生,让学生都有充分的心理安全与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看法的,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3、30、3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3元=30角=300分”;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讨论开了,都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米=3.00米;3米=3.0米=3.00米……”最后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适度的一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才被激活,灵感才被撩起,才气才得以释放。课堂才会更加充满活力,学生的素质才会不断提高。

五、教学教程动态化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范文6

一、中专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意义

在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高中,所以中专在这种状况下备受冷落。由于社会对中专不够重视,导致中专的师资、教学设施都不够完善,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用最广泛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下做”这种模式,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多课堂会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然后部分教师也会把这种模式运用到了中专的教学课堂上,导致教学僵化,无法正常进行教学活动。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他们由于不适应初高中的应试教育,所以在中高考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有更大的提高。

中专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学生不仅要通过文化知识的考试,技能操作同样也得过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只注重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学生因为主观因素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课,课上的问题没有理解,课下的知识巩固就会有障碍,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使数学教学毫无作用。因此,对中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善中专课堂教育,提高中专教学水平。

二、中专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一些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实际化。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印证老师的结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在中专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做到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的例子,动物园里的哺乳动物有哪些?爬行动物又包括什么?让学生能够根据属性来进行理解。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中专类院校的学生素质水平以及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的,第二个层次是基础知识和积极性都一般的,第三个层次基础知识一般,学习积极性不强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对于第三层次的抓好基础部分,第二层次适当提高难度,结合生活例题来分析,第一层次的可以适当发散,并引申一元二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