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奶茶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奶茶调查报告范文1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奶茶调查报告范文2

国内首家专注儿童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机构“iearth-爱地球”近日了《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问卷调查于2012年6月至7月在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9个城市的39所小学开展。调查数据显示,7%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8%的儿童每天食用果冻,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的儿童比例为10%,食用口香糖和饼干的儿童比例为15%,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儿童更是高达26%;34%的被调查儿童偶尔或经常因吃零食而出现身体不适。

报告称,被调查儿童食用的食品含添加剂频率普遍偏高,可能会存在潜在风险;大量不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添加剂,仍广泛出现在低龄儿童常食用的食品中;在欧美国家被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广泛食用,如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9种儿童常食用的零食潜在危害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淇淋、饼干、口香糖、薯片、奶茶等。以火腿肠为例,被调查的火腿肠样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率高达85.71%,而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会与人体中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iearth还没有搜集到关于多种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的安全性证据或研究成果。不同的添加剂之间是否会发生新的毒害物质并无明确答案。

(卫文供稿)

肥胖与阴沟杆菌有直接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种叫“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人类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赵立平教授介绍,阴沟肠杆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让本来吃高脂饲料而不肥胖的无菌小鼠发展成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在实验中,阴沟肠杆菌在无菌小鼠体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阴沟肠杆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公斤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1/3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而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下降了51.4公斤,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组将这种细菌分离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造成了小鼠的严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了这种细菌是导致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赵立平教授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个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

(卫文供稿)

不服老才能长寿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副教授贝卡·莱维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认为自己比其他同龄人身手敏捷、有活力,而不是老朽或不中用,那么他就更容易从疾病中康复,从而获得长寿。

莱维副教授召集了7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期间,有近600名老人患病(病程至少一个月),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等。研究人员记录这些老年人当想到“老年人”这个词时,脑中会联想到的词汇,并给他们打分。1分代表消极(如老朽、不中用等),5分代表最乐观(如身手敏捷、活跃等)。统计结果表明,态度积极的老人患病后更容易从病痛中恢复,其中最乐观的老人从病痛中恢复的可能性较态度消极者高40%。

莱维副教授认为,积极乐观的态度能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降低了老年人患严重疾病和导致死亡的几率。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老年精神病学部门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对此项研究表示,老年人对待老化的态度变得积极,不服老的精神使他们勇于面对各种难题,更易获得健康长寿。

(李福章供稿)

早起的人感觉更幸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最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习惯于早起的人,比爱熬夜、睡懒觉的人幸福感更强。

研究人员选取两组志愿者,一组由435名17~38岁的中青年人组成,另一组由297名年龄在59~79岁的中老年人组成。两组人分别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情绪状态、自觉身体健康程度和一天中最偏爱时段等问题的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习惯于早起的人在情绪状态上更积极,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觉得自己更健康,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很幸福。相反,习惯于晚睡晚起的“夜猫子”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差,幸福感较低。

研究人员认为,“夜猫子”因为其人体生物钟与社会生活习惯不吻合,容易引发疾病和心理不适应,因而降低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提升你的幸福感。

(李福章供稿)

女性每周快步走3小时可防中风

西班牙穆尔西亚地区卫生局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每周快步走不到3小时或从不运动的女性相比,那些每周至少快步走3小时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较低。

研究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近33 000人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体育活动,并按照性别、运动类别和每周运动时间,对参加者进行了分类。在为期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期间,共有442人患了中风。

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快步走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要比不运动的女性低43%。那些每周快步走210分钟以上的女性,患中风的风险不仅比不爱运动的女性要低,还要低于那些骑脚踏车,或进行其他强度较高,但时间较短的健身运动的女性。不过,男性受访者不论从事什么运动,或是否经常运动,都不影响他们患中风的几率。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向大众提示,定期进行适度的休闲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中风通常是因为动脉血栓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过去已经有研究发现,运动与患中风的几率减少有关。如果女性每周运动达210分钟以上,就有助于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建议,每个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约2.5小时)像快步走这样的适量运动,才能起到维持健康的作用。

(曹淑芬编译)

经常刷牙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经常刷牙、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的人,老年时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

研究人员在1992年至2010年间,对加州一处退休社区的5 468名居民进行了长达18年跟踪研究,他们大多是白人,教育良好,比较富有。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根据访谈、医疗记录和死亡报告确定,共有1 145人患上了痴呆症。其中在78名调查初期不按时刷牙的女性中,21人在2010年时已经痴呆,相当于3.7人发生一例;而按时刷牙女性中,相当于4.5人发生一例。男性中,1/6不按时刷牙者患上痴呆,比按时刷牙的人患痴呆的风险增加了22%。每天刷牙不到一次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高达65%。

研究人员称,不仅精神状况能预示人们的口腔健康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会影响人们是否患上痴呆症。

奶茶调查报告范文3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尽管有相关专家发言,认为中国人均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氢化油与反式脂肪酸,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

无论反对也好,辩解也好,那么隐身于各种美味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人们习惯称呼脂肪的物质,共包括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胁酸,其中反式脂肪酸目前争议最大”,相关食品专家称,作为脂肪家族的四个成员之一,反式脂肪酸首先藏身于氢化油。

专家检测的52个品牌共167种产品中,87%的抽检样品含反式脂肪酸

走进超市,随手取几种巧克力、面包、饼干、派等,存配料表中十有八九能发现氢化油,名称如食用氢化油、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食用部分氢化油等,江南大学退休油脂专家雕鸿荪说,一些不带“氢”字的配料,实际也含氢化油,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等,其中起酥油中氢化油含量较高,所占比例少则20%,多则是全部。

在某些营养专家看来,另一些看似与氢化油无关的打订脂标识,如植物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棕榈油、精炼植物油等,是换汤不换药――“一句话,没有明确注明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的,基本就是氢化油。”

雕鸿荪对此不以为然,“有这种可能,但不能这么肯定”。他举例说,理论而言,精炼植物油是指毛油经脱胶或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处理后所得,食用棕榈油是指经分提技术处理后所得。不过,由于油脂如何标识并无国家标准,不排除食品企业偷换概念的可能。

调查结果似乎证明,理论与实际并不一致。赵霖,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员,2005年-2009年,他和同行陆续检测过52个品牌共167种产品的反式脂胁酸含量,发现87%的抽检样品含反式脂肪酸。其中,所有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80%的人造奶油、60%的冰激凌,反式脂肪酸所占比例超过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等人,2008年曾对,薯片、方便面等常见食品做过调查,结果表明:薯片和方便面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基本在1%以下;饼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夹心类饼干最高,一般在3%以上,最高可达18 30%;蛋黄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97%-18.21%;薯条、炸鸡等洋快餐以及油条、麻花等中国传统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油炸时间和煎炸油反复使用的周期有关,其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可在1%以下,最高可达13%以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月欣等人做过反式脂肪酸调查,其间抽检了4个知名品牌的9种植物油,发现均含反式脂肪酸,比例从0.11%~1.94%不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9种植物油均掺有氢化油,研究人员认为是油脂加工工艺所致:压榨花生油工艺条件较温和,仅存在少量反式脂肪酸,而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通常需要高温脱臭,其反式脂肪酸含量会明显高于前者。

“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值得分析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已有公论: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抑制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3年版《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2008年卫生部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单列一小节建议人们远离反式脂肪酸。内称,由于膳食模式不同,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目前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其所提供能量的比例未超过总能量的2%,尚不足以危害机体,但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家李再贵认为,这个数据值得分析,“基数中包括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但他们平时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黄派,接触到反式脂肪酸的机会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即2-3克。比如某种饼干,如果含油量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总量20%这个平均水平算,吃100克饼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欧洲杂志将“氢化植物油”列为人类食物史上最大的灾难

氢化油技术因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日渐恶名昭著,最先大量应用于食品的欧美国家,率先对其亮起了红灯。

2002年,盛产曲奇饼的丹麦首先在国内通过立法,限定作为食品配料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能超过5%,到第二年年底时,这个限量标准被再次降低,要求不超过2%。随后,荷兰、瑞典、德国纷纷做出反应,分别在2003年对食品配料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限量,并要求食品厂商将其中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明确标示于食品包装袋表面的营养标签上。

2000年起,美国也开始建议全国消费者,减少对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2004年8月,美国在其的饮食指南中,对国民发出了日均反式脂肪酸摄取量在总摄取能量1%以下的劝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要求,从2006年1月起对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做强制性标识。

其后,巴西、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国,纷纷对反式脂肪酸作出明确标示或限量规定。2007年12月起,韩国也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明示反式脂肪酸含量,成为亚洲最早限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国家。

2007年,欧洲杂志《wal’trose Food Ulustrated》在庆祝其100期出版时,邀请了欧洲名厨、美食评论家、历史学家等,从人类食物历史中选出10个灾难时刻,结果1869年发明“氢化植物油”,被列为最大的灾难时刻。

“在街头随便喝杯150~200ML的奶茶。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就已达3~9克”

就在欧美国家声势汹涌地反对反式脂肪酸并纷纷立法之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发现,“它们似乎正悄无声息地包围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除了洋外餐,禽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越来越多。反式脂肪酸广泛分布在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色拉油、黄油、乳制品、牛羊肉、面包、饼干等食品或食品加工原料中。

通过对我国居民1982年、1992年、2002年三个时段摄入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对比,发现其摄入量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已达到0.555克,比1982年增加了70.8%。其中,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明显高过农村,达到0.729克/天。

2008年底,在范志红老师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坤等人对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家乐福、知春路的沃尔玛、学院路的超市发、清华园的易初莲花四家大超市进行了焙烤类食品调查。调查人员共调查了298种面包、70种糕点、351种饼干,结果发现在食品营养标签上标注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所占比例仅为1.65%。而且,就算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当时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其依然毫不知情。而各种食品在营养标签上所注明的油脂名称,更是五花八门,让人如坠云雾。如糕点一项,其所用油脂名称多达21个,如植脂奶油、植物油脂、糕油等。

调查数据是沉重的。2009年初,这份长达60多页的调查报告显示:所调查的729个食品产品中,面包类产品肯定含有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比例,占所调查产品总数的41.7%,其中肯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多达113个产品;此外,糕点中肯定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比例达60.2%,饼干类更高达86.98%。

“反式脂肪酸在我国目前主要的危害人群,应该是儿童、青少年学生以及在外就餐人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月欣举例,一名3岁儿童,体重15公斤,每天仅食用一小盒小熊饼(约50克),其中就含有约3克的反式脂肪酸,大大超出世卫组织推荐的最高限量两克。再比如在街头随便喝一杯150-200ML的奶茶,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就已达3-9克,更是超出世卫推荐标准的2~4倍。

在国内营养学家频频对反式脂肪酸发出健康警示后,2008年春,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提出提案,建议媒体加大宣传反式脂肪酸危害,提高居民的认识;呼吁食品加工企业改进油脂氢化技术及精炼工艺技术,降低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希望国家监管部门尽快出台我国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政策法规。

奶茶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阿拉善左旗 蒙古族 穆斯林 伊斯兰教

一、前言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龙布鲁格和巴音木仁两个苏木居住着一部分操蒙古语、穿蒙古袍、住蒙古包且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他们与大部分蒙古人一样以游牧生活为主,并且也过蒙古族传统的宗教节日(如萨满教的祭敖包仪式等),日常生活习惯与其他蒙古人并无太大区别。但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相比一般蒙古族而言,他们在宗教文化与生活习俗等各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那么他们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如今的文化概貌如何?蒙古族穆斯林的形成固然有历史的影响以及变迁过程中的混居与通婚等因素,本文致力于分析以上所述的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描述与挖掘。

二、蒙古族穆斯林的分布现状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青海省海晏县、祁连县及新疆博湖一带。阿拉善一带的被称做“缠头回回”或“蒙古回回”,新疆的蒙古族穆斯林自称“托们能克”,青海的蒙古族穆斯林被称之为“驼毛”、“托茂蒙古”,自称“托茂”或“托茂家”。[1]阿拉善左旗位于西部、贺兰山西麓,东北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接壤,东边与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相连。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是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上具有共同文化中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解放后他们被识别为蒙古族的一支,“主要集中在敖龙布鲁格、巴音木仁、乌素太、韩乌拉等苏木。”1(表1所示)

蒙古族穆斯林以游牧生活方式为主,居住分散,导致了集中举办宗教活动的困难。他们的宗教活动范围很小,但是仍然坚持伊斯兰教教规,牵着牛羊,拉着蒙古包聚集到清真寺周围安营扎寨,举行宗教节日等活动。

宁夏、甘肃等地离阿拉善左旗仅几个小时路程,蒙古族穆斯林受回族穆斯林的影响是很普遍的事情。解放前,蒙古族穆斯林几乎不与其他民族通婚,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后来与回族及附近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族等民族通婚,并出现了极少数人们与当地蒙古族通婚的情况。

这些蒙古族穆斯林使用蒙古语、穿蒙古袍、住蒙古包以及生活方式基本与其他蒙古族一致,而且从很早他们的政治管辖权属于阿拉善左旗,只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而区别于其他蒙古人。

三、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

(一)早期蒙古族穆斯林的由来

“元时回回遍天下”一句形容了元朝时期伊斯兰教普遍传播的景象,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族统治者采取了在宗教方面兼容并包的政策,使蒙古人信仰的传统宗教外其他宗教得以在中原地区及边疆地区广泛传播,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一小部分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

成吉思汗带兵征战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扩张,蒙古军队几乎是常胜军,将中亚多地归入大蒙古帝国的版图。统治者扩充军队为增加战斗力将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编入军队中,并使占领地区的穆斯林大规模服务于统治者的军队。待成吉思汗率领军队回到蒙古高原,大批伊斯兰教徒东迁。

元代蒙古军队随后又对中亚地区进行了第二次、三次征战,不少蒙古贵族随军到中亚地区迁移定居,久而久之这些蒙古贵族到普通人民逐渐摒弃萨满教与佛教等传统信仰,皈依了在当地盛行的伊斯兰教。

疆域广阔之便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中亚宗教传教士在内地的布道传教条件。如此大量人流的涌动使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众多改信伊斯兰教的人们。

(二)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的来源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阿拉善地区属于当时的西夏国,待西夏灭亡后阿拉善地区归入蒙古帝国的版图,成为了蒙古人的土地。阿拉善左旗地处今西北部,东南部分与贺兰山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是中亚伊斯兰教徒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当前,学者对于居住在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的由来持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进行了以下分析:

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在传教士的劝说下首先自己摒弃了原来的宗教改信了伊斯兰教,并带领臣民一同皈依伊斯兰教。这一时期秃黑鲁帖木儿汗在新疆地区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据《史集》记载,安西王阿难答率部众皈依伊斯兰教是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典型事例。阿难答是忽必烈汗之子忙哥剌的儿子,自幼被伊斯兰教徒抚养,其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文化与思维模式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他能流利背诵《古兰经》,大食文书法也写得很好。阿难答继承安西王位后,其部下15万蒙古军队中大半跟随他信仰伊斯兰

教,这对壮大元代穆斯林队伍及西北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

随着元朝的灭亡,朝代更替,统治内地的蒙古统治者纷纷撤回蒙古高原。这时的蒙古统治阶级内部产生战乱,经过几十年的混战最终瓦剌部得到统一,继续控制了鞑靼部。瓦剌部的脱欢之子进一步征战控制了西域要道。当时西北地区的文化经济在各方面与伊斯兰教紧密相连,有很多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明朝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被称为“瓦剌回回”,则信仰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蒙古人被称为“瓦剌达子”。

明朝灭亡后,清政府对蒙古人强制推行格鲁派藏传佛教(俗称“黄教”或“黄帽派”)。这一政策使蒙古人的宗教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清朝时期,蒙古和硕特部从天山北麓迁徙至今阿拉善地区,其部众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阿拉善扎萨克君王阿宝携青海部众回归阿拉善地区,其中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这样的两个部落迁徙到阿拉善地区对当地蒙古族穆斯林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期从新疆等地迁徙至阿拉善地区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也对蒙古族穆斯林的演变过程添加了外来因素。

清末民国时期,从甘肃、宁夏等地有很大一部分回族迁徙至阿拉善地区,在日久的民族融合中促进了蒙古族穆斯林的演变,其中姓氏为杨、马、王的穆斯林的祖先通常被认为是回族人。

四、蒙古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一)蒙古族穆斯林的日常宗教生活

生活在阿拉善的蒙古族穆斯林被政府部门识别为蒙古族,但在上区别于其他蒙古族。“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作为游牧民族,与回族相比,其宗教意识较为淡漠,宗教组织松散,无门宦教派的概念。”3

阿拉善全盟共有清真寺庙10所,其中额济纳旗1所、左旗9所,以蒙古族信徒为主的寺庙主要有两所,称之为“莫其德”,其最初的建造始于清朝。解放前阿拉善盟的清真寺发展到7所,“”时期部分清真寺遭到毁坏,恢复宗教政策之后修缮了清真寺。

蒙古族穆斯林虽然人数甚少,但是他们遵循伊斯兰教规,严格按伊斯兰教历法过节。同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样,他们也极其重视白拉台月(沙尔巴乃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蒙古族穆斯林将这些节日称为“都巴”。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在蒙古族穆斯林的生活里有不同的叫法,充分体现出蒙古族穆斯林的特殊性。蒙古族穆斯林同其他虔诚的教徒一样坚持每日五次的礼拜,每周五一次的主麻。洗礼是穆斯林礼拜时必定进行的工作,蒙古族穆斯林坚持洗礼,与其他穆斯林基本一致。葬礼方面坚持着主流信仰的方式,仪式复杂,他们仍旧按照伊斯兰教的方式安葬无常者4,严禁火葬、装棺和随地安葬。

(二)萨满教与藏传佛教对蒙古族穆斯林的影响

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长时间受蒙古统治者的统治,与蒙古族来往密切,随着社会的变迁及民族融合,他们难免会受到萨满教及藏传佛教的影响。蒙古族穆斯林这个群体虽是伊斯兰教徒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当地蒙古族宗教的影响。

传统的祭祀活动是萨满教的残留物,祭敖包是萨满教的祭祀仪式,而在当今社会中蒙古人的祭敖包仪式成为了藏传佛教与萨满教相结合的一种举行祭祀、祈祷以及伴有进行的摔跤、赛马、射箭等娱乐方式的群体性集中的活动。在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有一部分参加祭敖包的活动,而有一部分则坚持不参与此类活动。

蒙古族穆斯林的敖包是独立的,他们不会祭拜其他敖包,一般蒙古人也不会来祭拜他们的敖包。祭敖包的过程是由寺里的喇嘛来主持、人们聚集到敖包周围,人们将自己的期望和希望寄托于敖包,献上珍贵的奶食品,并且堆加石堆。蒙古族穆斯林祭敖包时不会磕头,这一点区别于其他蒙古人。上述提到有一部分蒙古族穆斯林则坚持不祭拜、不参与祭敖包祭祀活动,认为祭敖包不是伊斯兰教的仪式。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学者分析是由姓氏不同、祖先的来源不同而决定参与否。

蒙古族穆斯林也相信原始巫术治病、辟邪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生活中渗透了其他蒙古人传统信仰的思维,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主流信仰,他们仍是穆斯林。

(三)蒙古族穆斯林的衣食住行

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几百年来与其他蒙古族一样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虽在日常生活起居、文字语言的使用方面与其他蒙古族有着大同小异的差别,但由于信仰不同,在阿拉善沙漠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一般蒙古族和回族,形成了自己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1.饮食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各民族的饮食深受其生存环境及生产方式的制约,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蒙古族穆斯林既有蒙古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又严格遵守古兰经中的要求。他们大量吸收了蒙古饮食文化,牛羊肉以及奶食品是他们的主流食品。作为穆斯林也有饮食禁忌,比如:禁食猪肉、血液、脑子、死畜肉、未经过伊斯兰教要求的方式宰杀的牲畜。茶主要以砖茶和奶茶为主,在平常一日三餐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有客人来访时首先倒茶,忌讳倒白开水。

2.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深受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通常较长、上下宽度相差不大,高领、长袖、宽大、束腰带,颜色对比较为鲜明。蒙古族穆斯林的服饰通常与蒙古袍无太大区别,通称满蒙结合式,但他们的在颜色上与喜好素装的回族相近。

全世界穆斯林妇女都在外出时用长围巾缠头只留双眼,蒙古族穆斯林妇女也遵循宗教的要求用长围巾缠头,其长度及颜色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蒙古族男穆斯林服饰则与其他蒙古族男子服饰是相同的。

随着时代的变更,服饰的变化较为明显,现如今老少习惯于穿短衣,但在参与宗教活动时缠头的风尚仍然延续至今。绝大多数蒙古族穆斯林都有一套或多套蒙古袍作为仪式用装。每逢节日,穿上蒙古袍相互问候,以示喜庆。

3.起居

蒙古族穆斯林与其他蒙古人一样居住在蒙古包内,他们的蒙古包与传统蒙古包的格局无大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蒙古人住进了现代瓦房甚至楼房,蒙古族穆斯林与之有着同样的变化。交通工具与当地的地貌相符,日常使用的坐骑用具等与其他蒙古族相同,进入现代社会后机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4.风俗礼仪

“传统的古尔邦节、开斋节仍然保持。但汉族与蒙古族的春节也同时存在于蒙古族穆斯林人的节日礼仪生活中。”5 “蒙古穆斯林还有一个明显的与穆斯林似乎无关的祈雨仪式,与蒙古族祭敖包极其相似。”6

五、结语

居住在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是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融合迁徙而形成的特殊的族群。蒙古文化对这一群体的影响深刻,使他们拥有了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生活习惯大致上与其他蒙古族相差不多,他们在政府部门的民族识别过程中登记为蒙古族。在民族认同上承认是蒙古族,“尽管一些蒙古族穆斯林一再强调其先民为哈萨克族或回族,但对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他们确定为蒙古族,也没有产生异议。在民族交往中,与蒙古族交往多,其次为汉、回、东乡族。他们说,他们是蒙古族,但信仰伊斯兰教,在感情上与蒙古族存在天然联系。表现在族群关系上,因为蒙古族穆斯林与回族、东乡族、一致,双方产生亲和感,但在生产、生活及文娱活动方面,蒙古族穆斯林则与蒙古族联系更为紧密。”7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深受藏传佛教与萨满教的影响,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这些蒙古族穆斯林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依然坚持进行宗教仪式等活动。

伊斯兰文化对蒙古族穆斯林而言是起着精神层面的作用,而蒙古文化对他们而言是物质上的。这一特性,使蒙古族穆斯林与蒙古族、回族、东乡族共同生活生产,推进民族相互融合。在阿拉善地区,多个民族与宗教共存,蒙古族穆斯林作为其中一分子,正通过坚守其和坚持宗教活动的方式,在宗教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乌云毕力格 白拉都其格,蒙古史纲要[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327

[2]阿拉善左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拉善左旗志[Z],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 安・孟和,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165

[4]阿拉善盟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阿拉善盟志[Z],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5]丁明俊,阿拉善草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J],西北民族研究,2005(4)。

[6]乌兰托娅,蒙古族穆斯林历史与文化研究概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

[7]嘎尔迪,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之由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8]周竞红,蒙古民族问题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9]金宜久,伊斯兰教卷[M],民族出版社,2008年一月第一版。

[10]马平,阿拉善的“蒙古浩腾”人族群――对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穆斯林群体的初步田野调查报告[M],回族研究,2006年11月。

注释:

1丁明俊,2005(4).85.

2乌兰托亚,2010(3).112.

3丁明俊,2005(4).80.

4 无常,中国回族穆斯林日常用语,为逝世之意

5马平,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