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1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以下为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材料,欢迎你参阅。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最好;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2
第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人们只有对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去做;只有喜欢,才能读得好。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引发他们对课文产生兴趣,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让学生先看书上的四幅画,然后联想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的山水画面,再联系自己家乡的四季景色。看到小兴安岭这么美的景色,你想去看看吗?那我们随着作者到那美丽如画的小兴安岭去畅游一番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无论使明媚的春天,枝繁叶茂的夏天,金色的秋天,还是银装素裹的冬天,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所以说:小兴安岭的四季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们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开发。
通过这一番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地完成阅读任务,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愿意去学、去读,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范读,可为学生朗读课文提供榜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领读,一段用来帮助学生读的争取流利;齐读,可以使全班或较多同学有朗读的机会,有利于训练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处理停顿和语调等问题;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分角色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有感情的领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全文6个自然段,课文的层次是总述――分述――总括。引用分角色来读,同时也可以用齐读、指名读。这种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形式多样的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理解语言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就是要通过声音把中心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在朗读中,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引导他们自我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具体而清晰地想象出课文里所描述的情节和形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朗读时达到感情的自然流露。
例如,在指导朗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朗读“春天”一段,要指导学生用轻而缓的语调,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了生机的感情。“夏天”小兴安岭枝繁叶茂,朗读时要深深有力,以表现树木的长势旺盛,突出森林的茂密。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视一体机辅助教学手段逐步走进了农村学校,使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演示课件等。它一进入课堂,便受到师生的青睐。多媒体可以创设优良的教学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再配上文字与声音,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的认知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让教师告别了“一块黑板、两寸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告别了“一本书、两只耳朵”的传统听课的方法,使学生的情感“奔腾”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沸腾”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以“境”入情激发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班班通”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喜爱之情。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 情”却难以激发出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教师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让学生真的感觉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便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涌动起由衷的喜爱。
2以“乐”激趣点燃思维
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凝练的歌词,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所以,我们不妨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领悟作者的情感,将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心声变成美妙的交响乐,利用音乐元素来点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前,先放一首与课文基调、意境相对应的乐曲,渲染气氛,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那舒缓悠扬的节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仿佛闻到了那醉人的马酒的香味。这样,就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从而能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在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配上音乐,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点燃学生的思维。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令人酸楚。当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重点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
3以“巧”展示解决疑难
小学英语教材看似简单,但学生在学习中也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碰到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依靠教师口说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很难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往往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电脑制作直观而充满童趣的PPT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将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3年级下册
“in”、“on”、“under”等几个表示位置的单词用法时,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不知如何使用。笔者通过PPT课件,将“in”、“on”等几个单词所表示的位置状态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进行了展示,并且加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等这一类可爱的卡通人物元素。比如:当灰太狼与红太郎在屋子里时,应该用“in”;当村长把书本放在讲台上时,应该用“on”;当美羊羊躲在树下时,应该用“under”。通过形象化的引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印象。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4
关键词:激情引趣;突破难点;创新思维;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要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引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和爱,然而,由于小学生对小兴安岭没有多少直接的感性认识,所以,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小学生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要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着坐上飞机,同学们都静了下来,我开始点击播按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轰鸣声,逼真的声音效果仿佛让人觉得真的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马上被大屏幕上展现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给吸引住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冰雪刚刚融化,一只美丽的小花鹿在小溪边喝水……大家情不自禁地都惊呼起来:“哇!小兴安岭真美啊!”“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可真是一座宝库啊!”……同学们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奔流着由衷的情,涌动起由衷的爱!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情绪愉悦、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二、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尽管老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化静为动之功,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观可感、变得形象生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地铺路搭桥,更好更快地突破难点。
如:教学《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故事蕴含的寓意,而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难点。上课时,我通过动画课件来展现:宝剑从船上掉入水里,船开走了,而落入水底的宝剑却并没有随船移动,船靠岸后,仍从船舷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宝剑,显然是捞不到的。再经恰当引导,学生就轻松地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问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处理问题。像这样深刻的哲理,不借助多媒体动画,小学生是很难弄懂的。
三、启发想象,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愉悦的情境,提供生动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让每个孩子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成为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采用求异方法,一边用动画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场景,一边有意提问:“狼真的把小羊吃掉了吗?”动画场景中在不经意间隐约闪现猎人的身影,有眼尖的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我随机演示了狼被猎人打死的场景,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死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计策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思维空间,孩子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四、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文、声、乐,声画并茂、视听并举,能有效地制造气氛、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最后两节内容时,音视频呈现:夜幕中,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动也不动,随着轮船徐徐沉入大海……伴随着低沉缓慢的配乐诵读,渐渐的,渐渐的,黑暗的海面上只剩下几缕细小的水花,孩子们仍紧紧地盯着屏幕,眼眶里已满含泪花,哈尔威的高大形象已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主人公的命运似乎已同孩子们紧紧相连……特定的意境中,孩子们的情感不自觉地得到了升华。
总之,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情引趣、突破难点、创新思维、升华情感,使学生乐学、多思,提高学习效率。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
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小语教师的共识。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沿着"新课标"指引的航向,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摘自《小学新课程标准》),学生受益匪浅。
一、个体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个体自读,不单单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按一定的阅读程序,以及参考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或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初步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认认真真地自读,从从容容地反复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悟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小兴安岭的美的特点来写的;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边读边想: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景物最美?你认为最喜欢读的段落或句子放声朗读,反复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
二、合作学习,读读议议感悟
1、小组交流。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学程序分步向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请同组同学帮肋解决。如教学《美丽的兴安岭》时,学生自读后,我根据学生各自的看法,组合新的学习小组,把分别喜欢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的同学分成四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是老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伙伴。
2、班上交流。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小组交流学习后,请喜欢春天的小兴安岭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情况。他们先齐读相关的段落,接着说说春天的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学生介绍时,我播放电脑课件,让全班学生欣赏,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悟。接着,请发言的同学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描写春天小兴安岭美的句子,读出喜爱之情。然后请同组的同学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再请这组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自己最喜欢这一句话。又请全班同学品味、加深理解这句话,再读一读,欣赏感悟春天的美。这一组汇报完了,下面三组汇报的形式有所不同,反复读自己喜爱的句段的内容也不同,但品味小兴安岭的美是相同的。目的让学生反复自读自悟,受小兴安岭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质疑释疑。
班上交流后,请各小组提出本组尚不明白的问题,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此时,教师如同主持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引爆学生思维,以求得到解决。如果有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一时无法解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反复读相关的句子,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临其境的活灵活现的立体画面,展开想象,而后自由讨论。这么一来,学生的思路向纵深发展,搜索贮藏在自己脑海中的信息,茅塞顿开,一团疑云也就散开了。教师安排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释疑,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唤起形象思维,悟出佳词妙句的深刻含义。
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感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和途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精读课文中,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重点词句或片段,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来;有时为了领悟文中的情感,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悟情。如启发学生找出描写夏天小兴安岭美的佳词妙句进行品味时,我边播放录像,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还用热情奔放的激励语言诱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怎样读,指名读,评读,再读,小组读,全班读。这样图文并茂反复朗读,启动了学生的情感,驱动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促使了学生对重音、语速、语气、节奏的把握,学生很快进入了有感情朗读,又品味出夏天的小兴安岭美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喜爱小兴安岭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是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情,以读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激情悟理迁移
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教学的任务尚未完成。为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延伸出去,让学生围绕"学了这一课,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说写话的能力。
五、熟读成诵,积累运用词汇
美丽的小兴安岭范文6
1.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2.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3.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