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形位公差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与机械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主干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是联接设计课和制造课的纽带!它使学生获得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它涉及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两个范畴,它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4多1强”,即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实践性强,在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
《形位公差》是《公差》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生产实践知识来开展教学,并且形位公差的选用与零件工作条件密切相关,而学生缺乏感性知识,这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下面是本人在形位公差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供同行切磋。
一、讲解专业术语时,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在形位公差的“作用尺寸”的教学中,由于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可以先讲概念,再准备一段长度相同,直径相同的塑料材质的孔和轴,此孔和轴是间隙配合装配。先让同学测量出孔和轴的尺寸并写在黑板上,并提问学生是否满足轴比孔小就能间隙装配, 等学生理解并答“是”后, 然后再将轴弯曲。显然, 此时孔与轴的直径没有改变, 但轴再不能装到孔里了。由此,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要将此弯曲轴装到孔里面有什么方法? 此问题一出,学生即刻讨论开了, 答案五花八门。最后由老师总结:轴形状不变,能与此轴装配的最小孔是多大? 让学生讨论后,再到黑板上画出能装配的理论孔,由此总结出何为作用尺寸。这样的开场白, 使学生从不知向知,向理解知识本质及作用迈进一步,引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精彩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讲解完专业术语和名词解释之后,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作配套习题册的相应内容,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由于很多术语的定义环环相扣,前一个术语的定义是下一个术语的基本条件,只要有序进行,难题一定迎刃而解。
二、讲形位公差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形位公差带又是形位公差教学的难点,抽象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只有能够描述出形位公差带,才能理解并体会到形位精度设计的内涵及检验的依据。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及特征直接反映在每一张零件图和装配图上,它已经将文字说明完全转化为图形标注说明,读图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这一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图。以直线度公差为例,我先展示图纸,布置识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接着,我讲解直线度基本概念,分三种情况,有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每种都配以例图,再通过生动的FLASH动画描述出其公差带要求。注意,教师在语言组织上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可以从通俗易懂过渡到规范专业。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直线度有几种公差带,并通过课堂练习图(给一个同样的轴,但有三种不同的直线度要求),来让学生来识图并回答问题,通过这样不断读图对所学知识巩固和强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较易理解。
三、讲公差原则时,用图形分析法、列表对比法相结合加以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
公差原则也是形位公差的教学重点的难点,给学生讲清公差原则就是为了处理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而确立的原则。公差原则有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相关要求主要分为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那么,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学生掌握了重要的概念后,再给出公差原则的定义,在讲解定义时要求抓住长话中三个关键字:边界、偏离、补偿,其实相关原则就是一种补偿关系,当实际尺寸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将偏离值1:1补偿给形位误差,但作用尺寸不能超过边界尺寸。
对独立原则、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分别举例图1分析:
图1
最后通过表格做对比总结,可以让学生上来填写表1相应内容以巩固知识。
表1
在分析过程中还可用动态公差图来帮助学生明白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实际是一种1:1的补偿关系。
讲包容原则时用生动的动画播放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形象直观。当实际尺寸做到最大实体尺寸时,零件身上不允许有一点的形状误差,这是因为它规定零件的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原因,否则这个零件就是一个废品了。如图2所示
图2
通过以上的绘图与分析,及运用表格对比,各种公差原则的内容显得更有条理性,授课内容简洁凝炼、系统性好,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讲形位公差检测时,让实践课与理论课结合。
按照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形位公差的检测因实践性操作性太强,在课堂上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应以具体工程零件为载体,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在公差实训室里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但是由于我校实习训设备和场地缺乏,所以我们安排了一次校外实践教学。重庆市永川区某机械厂是我校的实习基地,机加工能力较强,是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教师先给学生讲明实践的任务、目的,再到实习基地参观实践各种机械零件精度的检测过程,由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车间,并亲自看到在工厂中如何检测轴跳动、圆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常见项目,甚至自己也可以动手操作一下,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试,检测,明白是什么仪器,用来检测何种误差,此误差对零件使用有什么影响等。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对理论课上所描述公差带的四要素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中的形象教学方法探讨[J],汤北就,科技信息,2008 年第22 期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2
1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深入了解现在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他们一是没有生产实践经验,二是缺乏机械制造、使用的感性认识,普遍感到教材内容生疏、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这些具体情况,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在中学所掌握的有关检测的基础知识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紧紧抓住基本概念的建立、对各种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及各种测量方法在原理上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在教材的组织选用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学而望而生畏,失去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2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对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用到的诸如尺寸公差及尺寸误差的检测,形位公差及形位误差的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等内容精讲和细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或在生产实际中很少运用的内容只略讲或从教学内容中删除。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教与学的难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3 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归纳总结
基本概念和术语多,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大量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涉及的内容广,而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有些概念和术语之间差异很小,而且出现在课程的开始,这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就形成一个拦门虎。这门课程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所以在周围熟悉的环境能找到原型,因此在教学中从生活中所熟识事物谈起,由具体到抽象、由浅显到深入、由已知到未知的辩证过程进行讲解,由一个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互换性”这一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对“生活中灯泡坏了进行更换”这一事件的讲解使学生比较容易又比较深刻地掌握这个概念。同时教学中注意归纳总结,相近术语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能做到从点推广到面、从特殊推广到一般。
4 重视课程实验,增强感性认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从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深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摸索与体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既弄清了原来模糊的概念,又突出了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培养了学生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
5 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关于公差配合和国标部分的内容,应用性很强,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而这部分内容今后从事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精心准备了典型的实例,带领学生一起查取标准表格,选择公差和偏差。从查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正确回答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使课堂教学气氛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6 各种教学手段并用,寓教于乐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3
一、精心准备第一节课
上好第一节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习信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做到仪表得体、精神饱满,给学生们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和开场白,从形象和语言上来征服学生。接着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即通过讲这门课程的性质、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然后,可以通过讲这门课的构成,即所包括的章节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若干个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并给学生留下悬念,带着问题学习。比如,讲到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时,以学生熟知的手机电池为例开始讲解。从手机的品牌、设计、生产、组装到维修等各个环节简单讲解,并不时穿插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水平。这样一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并激发了学生对下一节的期盼。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明确
我们课程小组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读懂图纸,理解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常规计量器具、专用量具检测零件产品,评定是否合格;能正确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坚持以实用为主、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教学原则,结合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时间,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公差配合部分,理论公式推导等内容就简单讲,而主要介绍的是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的基本术语、简单公式的运用,重点讲解表格查找原则与方法;在测量技术部分,对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测量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一笔带过,主要讲解如何正确选择各类常用量具量仪及其使用方法;典型零件的公差与检测部分,对圆锥、键、螺纹及齿轮的公差与测量做重点介绍。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概念多、抽象,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较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形式演示出来,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件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模板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从正式上课前就提起了学习的精神。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可以让学生直观明白,不要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某一个概念或是情况,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来理解;在课件中只用关键的、简单明了的语句就可以了,大量的文字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感。例如书中的形状和位置公差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形成空间立体感,讲解难度很大,我们将几何公差带定义的示例做成flas,向学生演示,以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为例,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为了更加形象,将轴做成弯轴,这时轴线也随轴弯曲,然后在轴的中心处做一直径为t的圆柱面,任随轴线弯曲变化。由此可知,轴是否合格,不在于它是否弯曲,只要变形量不超出允许值即可。随着演示,有关定义示例的难点便得以突破,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为提高到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对本科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缺乏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生产学习经验,因此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知识比较陌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例如讲公差概念时,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就提出问题:假如让你加工一根40的轴能加工出来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说不能。具体问学生能或不能的原因,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继续引导说如果考虑车床精度、技术工人的水平、测量工具等多方面的误差,还能加工出来吗?学生这时会恍然大悟,得出答案:不能。教师接着总结说:误差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公差去控制。这样讲授学生就明白了公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公差、极限偏差等一系列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学生就能主动的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互换性;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是机械类、机电类、仪器仪表类、材料成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相关基本理论、了解标准化的生产思想、掌握精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看懂图纸中技术要求并对给定的零件进行精度设计。本课程的知识与贯穿于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整个生命周期,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我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只学过《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两门专业课,因此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对机械专业术语接触相对较少,对教材中提到的很多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立理解不够深刻;另外,该课程符号多,概念多,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重点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尺寸的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尺寸链等内容,对于具体零件的精度设计及检测往往讲的很少甚至不讲,这将导致学生在后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零件精度设计时对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较弱,甚至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本课程总学时一般为32学时,实验教学环节仅有4学时,设置尺寸的测量、几何公差及粗糙度检测两个实验环节,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等都不够熟悉,实验课上学生就像走马观花,看实验老师演示完后自己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仍然糊里糊涂,对实验的内容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完成都很困难。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难以适应以后的工作需求。传统的对课程的考核往往采取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考试内容多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为了取得高分通常是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知识的应用。且因考试设置在期末,对于试卷中反馈的问题教师往往也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纠正。可见这种考核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显不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2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以工作需求为导向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尺寸的公差及检测、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模块二:典型零件精度设计与精度检测,内容包括齿轮、螺纹、轴承、键连接等零件的精度设计方法与精度检测方法。模块三:机械零件测绘与精度设计综合实训,该环节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机械制图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的知识对给定零件进行测绘及精度设计。在学时分配上,模块一:16学时,模块二:8学时,模块三:8学时。实验环节不再占据理论课时,实行开发性实验管理。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有效改善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对知识运用能力差的问题。
2.2产品零件进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针对上述提到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的问题,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模型、并从工厂搜集一些机械零件,包括齿轮,轴承,轴,箱体,端盖,螺纹,减速器,齿轮油泵等,上课时将零件带到课堂,并在讲解理论过程中及时与这些实物结合进行举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讲解“孔和轴”的概念时,先给出基本概念并作出解释,后可以将轴承、齿轮、带轮等模型让学生观察,将“孔”的概念与轴承内圈、齿轮孔、带轮孔、键槽等实物结合起来,将“轴”的概念与轴承外圈、传动轴、键等实物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概念不再空洞,难以理解。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对典型的零件结构多了一份认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方式教学。例如,讲解尺寸公差的选用,几何公差的选用,粗糙度的选用等章节时可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选用公差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之后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一个零件,让同学针对具体零件进行讨论,要求明确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等常识,后讨论如何选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及粗糙度。并规定每一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2.4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对公差与测量实验室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并实现开放式管理,开发了十几项开放性实验,实验清单中既包括孔的尺寸测量、轴的尺寸测量、各种几何公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等基本的测量项目,也包括综合性测量项目,对于给定的零件按照图纸要求检测其尺寸、几何公差、粗糙度,并作出合格性判断。实验清单中的所有项目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例如,理论课讲完尺寸公差与检测,学生课后可到实验室学习该部分相关的实验项目,在理论课讲到典型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精度测量时,学生课后可到实验室学习综合性实验测量项目。实验教学不仅要完成使用仪器的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有关量仪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方面的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实验应该:(1)要有真实性;(2)要有代表性;(3)要利用实验机会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每一实验操作前要求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自己学习相关实验设备名称、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方法,进入实验室后先对学生前期准备知识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由实验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实验完成后,要求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中需要有本次实验的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零件图并在图中标注所测量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等项目。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课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5综合实训强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最后一个模块设置机械零件精度设计与综合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对给定的具体零件分析其工作原理,使用要求,对零件进行测绘并对关键位置进行精度设计,最终以零件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方式等具体技术要求的形式提交大作业,这一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将机械制图、互换性、机械工程材料的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各门课程之间不是孤立的。该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对本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2.6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本次教改过程中,打破过去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双向考核,理论考核又分为阶段性考核、课堂现场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实践考核包括开放性实验动手能力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每次考核内容教师都要严格把关,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后期的教学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及训练。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下,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3结论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后期改革的方向如下:3.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教师多年在高校承担理论教学工作与实践生产存在明显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教师所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需要教师了解生产发展前沿,在以后的教改中,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利用假期让教师多参加生产实践。3.2教材建设问题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传统的教材不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编写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迫在眉睫。
4致谢
能够取得以上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我们机械基础教学团队各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在教改中付出辛苦汗水的各位同事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贾鑫.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河南农业,2009,(5):41-49.
[2]林明山.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模具工业,2012,(10):68-70.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够用为度 测量技术 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地位分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又是一门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的专业课,具有专业课和基础专业课的双重属性。从课程体系上讲,作为基础专业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具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它又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且重要的专业课,它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公差。公差是将零件的尺寸或形状位置规定为一个允许变动的范围,在这个变动的范围内既不影响互换性,又不降低零件的工作性能,这种规定范围内尺寸或形状位置的误差称为公差。所以公差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定公差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产品的几何参数,使其变动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互换或配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这门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获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运用标准及掌握有关的测量技术打下基础。
一 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以后的就业需要,选定要讲的内容。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不仅要讲,还要讲好,要通过实例讲解突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突出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和常用的测量技术讲解。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知识够用。对于键、滚动轴承、齿轮、螺纹等不作讲解或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学。
其次根据这门课的特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概念公式多,没必要逐个讲解,应以够用为准加以选择,适当缩减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仪器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开一些实验课,让学生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如让学生用千分尺测量自己在校实习车间所加工的轴类零件,首先应该知道千分尺是一种很精密的量具,使用时要先检查零点,在测量时螺杆远离被测物体时,使用粗调旋钮,省力快捷;当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改用微调旋钮,最后要正确地读数。
二 重点内容的讲解
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光滑圆柱体结合和表面粗糙度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太多,如果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就会比较容易,这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但不是难点。在这一项目教学中,主要的知识点是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等几个重要概念。在讲解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讲清楚基本尺寸与实际尺寸、误差与公差、公差与偏差和实际偏差与极限偏差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举例,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讲授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教学,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最后,对于孔轴偏差的查表计算,课堂上应演示查表,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查表,学会孔轴偏差的确定,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表面粗糙度的内容较少,且在机械制图里已涉及过,学生较容易掌握。采用挂图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对表面粗糙度的定义作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重点讲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选用和标注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通过讲解后,给出图例,让学生标注表面粗糙度,并说明含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最后,简单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讲清楚测量原理,为后面实验打好理论基础。比如,用针描法测量的是表面粗糙度的哪个参数?是什么样的测量原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方法?
三 难点内容的讲解
该课程的难点内容是形位公差的定义、标注和评定等,不易理解,除了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加强感性认识,讲清有关理论知识及国家标准之外,重点应放在实践课上。例如:在实验课上,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的含义及区别。调整偏摆仪两端顶尖的同轴,被测工件对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侧头与轴线垂直,轻轻使被测工件旋转一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截面上的径向圆跳动。让被测工件连续运转,同时让基准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全跳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公司见习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最后,对于形位公差的标注部分,在理解了形位公差含义的基础上应加强练习,特别是在装配图上练习标注形位公差,让学生要能读懂图且能准确标注,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信息的传递由抽象变为具体,在演示和讲解后,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为:
1.举例法
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一门新课,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最关心的也是学它有什么用,是否容易学。这时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列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常见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让学生知道学这门课的意义所在,而且简单易学,只要学生明白了学这门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摆正了学习心态,有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这门课就容易讲授和学习了。
2.总结法
本课程公式术语概念较多,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一死记硬背,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忘记。所以应把所学的公式术语概念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明白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应怎么记忆。学生只有抓住了学习规律,理解记忆才会牢固,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3.分组讨论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时地给予纠正和解决。此外,在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讨论测量结果,提高自己的测量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
五 在生产中的地位
公差是用来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的,将公差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是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防止产品尺寸设计中的混乱,保证产品的互换性,还有利于工艺过程的经济性、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更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它还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化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和协作多。为使社会化生产有序地进行,必须通过标准化视线产品规格的简化,从而使分散的、局部的各生产环节能够相互协调和统一。所以,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尽可能增加实验、实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帆、宋绪丁.互换性与几何测量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于萍、高晓康.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启林、柳敏煌、吴定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自然巧妙;互换性;公差配合;形位公差;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新时期培养目标对传统教学方法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概念多、标准多、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课程特点并对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突出实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注意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回馈,从而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于互换性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通过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互换性的概念。例如: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工厂的流水线(尤其是电子厂的装配线),工人手头有很多一样的零件,每次来一个装配件工人就不假思索地顺利装配上去。好像变魔术一样,怎么就那么神奇?这是零件的互换性在起作用。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现在很多人选择组装电脑,即根据个性需要,选择电脑所需要的兼容配件,把各种互不冲突的配件如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机箱、电源、显卡、键盘和鼠标安装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组装电脑。如果某个零件出现问题,这种插件设计也方便维修。还有在购买汽车时通常会提供一个备用轮胎,一旦轮胎损坏,可及时更换,保证正常驾驶。大街小巷常见的自行车,其易损件如轴或辐条,更换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互换性的定义是:“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能满足原来的使用性能的特性。”在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中,零件具有互换性,使设计简化、制造快捷化、使用维修方便,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互换性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二、关于公差配合
公差配合的新名词、概念特别多而且抽象不容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把学生机加工实训中的机械零件带到课堂,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首先让学生分析加工图纸中的尺寸,通过数值分析和计算,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和掌握这些概念;然后根据图纸上的公差带代号,介绍相关国家标准,指导学生查表;最后就如何选择工件的公差与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在讲解公差带图这部分内容时,可借助动画演示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按照画公差带图的步骤,按照零线―基本尺寸―公差带―尺寸偏差的顺序,比较形象、直观地明确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重要作用。
配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要引导学生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各种配合,如钢笔或圆珠笔的笔杆和笔帽的联接就是一种配合,其中笔杆相当于轴,而笔帽相当于配合中的孔,这样就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引出了配合的概念,有的联接比较紧密,形成过渡或过盈配合,有的则比较松,成为间隙配合。
由于三种配合的内容比较相似,所以可以只拿出一种配合对学生进行详细介绍。例如间隙配合,课上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总结出间隙配合的特点。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间隙配合的公差带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特征,找出间隙配合的规律,最后提出课题即由间隙配合推导过渡配合与过盈配合自身的特点。
三、关于形位公差
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形位公差项目的名称及符号,如平行度用平行线表示,直线度用一条直线表示,圆度用圆表示,非常直观也便于学生记忆。进而利用动画模拟各种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将实际被测要素包容在公差带限定的区域内,从而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和位置,通过演示给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形位公差测量的相关实验项目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验仪器,深刻理解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例如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平面度误差,待气泡稳定后让学生观察气泡静止时的位置并读取读数。操作过程中,真正搞清楚测量原理、掌握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对平面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形位公差的标注可通过对减速器输出轴图纸的分析,针对各部分的功能要求,考虑到加工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检测的方便性,合理选择公差项目。然后查表选取公差等级和公差值,并按要求将其标注在图纸上。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吉权.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