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思想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史学思想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史学思想论文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1

1929年哈勃宣布:“宇宙正在膨胀着。星系之间的空间随时间线性增加,星系本身并没有改变;而且星系越远,离去得越快”〔1-P115〕。而后,由列梅特、伽莫夫等人发展为大爆炸理论,基本要点是:在100-200亿年之前,宇宙生之于一次大爆炸,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都由爆炸中创生,爆炸前那种原始的无限稠密被称为“奇点”,由爆炸引起的膨胀,现在仍在继续着。从30年代开始,膨胀的宇宙模型已经为大多数宇宙学家所接受,现在被称为现代宇宙学标准模型。现代宇宙学被定义为:“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以哈勃定律为观测依据,并在宇宙学原理的假设下,研究整体宇宙的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P85)。

此前15年,斯利弗在美国天文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布的观察结果是:“一些明亮星云(后来被证实是星系),既有蓝移的,也有红移的”;更远的弱光星云,“全都展示红移”(1-P111)。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哈勃有效地以“宇宙梯”法解决了确定星系距离的问题之后,通过对自己测定的24个河外星系距离的分析,发现红移量大致同星系距离成正比,即(λ1-λ0)/(λ2-λ0)=D1/D2。当时普遍认为,这个结果“唯一可能的物理学解释便是河外星系都在以正比于它们距离的速度退离我们而去”〔3-P140〕,由此得出的H=V/D,被称为哈勃定律。其中H为哈勃常数,D为星系距离,V为星系退离速度。D和V“都不是可测量的量”(8-P403)。

哈勃定律作为膨胀宇宙论的基础原典、现代宇宙学的观测依据,存在如下纰漏:1、该定律中既没有可观测的物理量,何以能成为“观测依据”?又缺乏作为必要条件的观测数据,如何判定其正确?

2、设星系在t内退离距离D=Vt=HDt;依据哈勃关系式λ/λ=D/D,λ应随时间线性增加,即该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是红移谱线持续移动而不是红移。

3.取H=3×10-2m/s光年,代入λ/λ=D/D=Ht=3×10-2m/s光年·t=10-10/年·t可知,任一星系的λ/λ都将以每年10-10持续增加。60年代观测精度(λ/λ~2.5×10-15)已达这个数据的4×104倍,要证明哈勃定律成立,就必须提供对同一星系λ/λ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观测证据。

近40年来,新理论与新技术的结合,相继发现了一些不调和的红移现象。海尔天文台的阿普80年代末就宣称:“我们已知有38个不调和红移天体与24个星系相关联。这个数字之大,不允许我们将它一笔勾销”(1-P151)。依据这些佐证,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关于红移跟膨胀关联的传统解释是错的。

红移跟运动的关联确实并不具有唯一性。依据狭义相对论,运动物体发出的光被静止者观测时将发生频移,和声波频移机理相同,用多普勒效应解释没有错。依据广义相对论,具有强引力场的静止物体发出的光,在引力势较高处观测也要红移。即光的频移有两种机制,声波频移却仅有一种,用多普勒频移解释光现象就必然会丢失引力频移机制。通常的解释是:“引力不能定量解释星系的普遍红移,引力效应至少不占主导地位”(4-P509),可以忽略不计;霍金的说法是:“星系的引力场没有足够强到对它有明显的效应”(5-P47)。

哈勃宣布宇宙在膨胀时,全世界能够理解广义相对论的人寥若晨星,“据记载,本世纪20年代初有一位记者告诉爱丁顿,说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爱丁顿停了下,然后回答: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5-P83);50年代之前,“广义相对论大体上是数学的一个分支”,60年代之后才“从考察数学结构到开始按照物理来思考”(6-P72);尤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利用穆斯堡尔效应在高度差H=22.5m的条件下,“极其精密地测得57Fe的一条γ谱线的紫移,波长相对变化仅有λ/λ≌gH/C2~2.5×10-15,与理论预告值在误差范围内符合”(7-P94)。引力频移被精确地测量出来后,就不得不承认“引力是一种极其巨大的力量”(6-P66)。即此不难算出,在地球引力场中γ光子通过22.5m,需时t1=h/C=22.5m/3×108ms-1=7.5×10-8s。

由哈勃关系λ/λ=D/D=Ht=10-10/年·t;当λ/λ~2.5×10-15时,t2=2.5×10-15×3.15×107s/10-10=7.88×102s。

依据平直而各向同性的宇宙学原理,当λ/λ~2.5×10-15时,引力效应/哈勃效应=7.88×102s/7.5×10-8s=1.5×1010。很显然忽略引力效应肯定是个重大失误。

大爆炸——膨胀宇宙论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存在3个问题:其一、不考虑引力效应就不符合现代宇宙学的定义;其二、40年前就测出的引力频移比膨胀效应大1010数量级,早已粉碎了“唯一的物理学解释”神话;其三、“广义相对论用时空结构的几何性质来表示引力场”(8-P328),哈勃当时并不理解,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红移属于以偏概全;时至今日如果仍不考虑引力效应,宇宙常数偏小、退离速度偏大的错谬,将永远不可能得到纠正。

为了确定引力跟红移的定量关系,特作如下讨论:

一、改变高度差重做穆斯堡尔实验,依据两次测得的数据,可以确定:

1、红移相对变化量跟距离还是距离平方相关;

2、导出相关公式,为比较引力贡献和哈勃贡献提供依据。

二、有人认为,光在漫长的星际旅途中会受到无数恒星的影响,其左弯右折必然使红移量产生较大改变,无法予以判定。其实并非如此,可依据右图阐明如下:图中A为发光恒星,M、N为两个恒星,P为太阳;光线AB受它们影响的实际传播线路为AB、BC、CD、DE、EF;F为地球,FA为依据经验认定的光传播线路。实际上BC是光在M附近沿能级相同的测地线通过的轨迹,能够影响红移的仅为B′C′。即此可得如下推论:

推论1、光无论受多少恒星影响发生左弯右折,决定红移或紫移的只有直线距离。

推论2、A使光红移,F使光紫移,由于M地《M恒,地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推论3、由实验得出的公式,可以用于定量解释星系的普遍红移,同时将成为确证哈勃定律正确与否的判据。

参考书目

1、(美)巴里·派克著爱因斯坦的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薛晓舟等著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正光主编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改革出版社2000年

4、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大百科全书·物理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5、(英)霍金著许明贤等译时间简史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6、(英)霍金著胡小明等译时间简史续篇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7、倪光炯等著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8、董光璧等著世界物理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光速不变与波粒二象性

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廊清物理学理论中的3种观念。

1、物理学不研究“物质”,正如没有人能够讲出“水果”是什么滋味一样,因为二者都是抽象的类概念。实际上物理学只研究质量、电量、能量跟时空的关系,“物质”属于误用的哲学概念。

2、从牛顿那个时代开始,物理学就分牛顿范式和非牛顿范式,前者研究孤立质点运动的规律,后者探讨热、光、电、磁的本质;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热、光、电、磁现象的本质都是电磁波,统称为能量。

3、现代物理学理论可以分为以质量计量、用时空描述,以能量计量、用位形描述两大体系,物理客体理应分为质量系统和能量系统两大类。同理粒子物理学就应该分清质量子(即费米子)和能量子(即玻色子),本质差异在于有没有静质量。

据此,先讨论光速不变问题。

所谓的光速不变是一种简称,实际所指是光速与光源运动的速度无关,或曰:光总是各向同性的。依据“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光子没有静质量,自然就应该与光源的惯性无关。人们通常表现出的“不理解”,根源在于误认为任何“物质”都具有惯性,忘记了惯性只与质量相关,属于牛顿范式独霸天下产生的常识性错误,不清楚物理客体应该分为质量系统和能量系统两大类。

讨论光的各向同性,首先必须依据两系统结构论确立如下观念:所谓的宇宙是质量体(包括电子、质子、原子、分子到其大无比的天球)悬浮在能量海洋(即连续辐射)中的巨系统。只有当能量(子)从质量体中放出(或被吸收)时,才表现出一份一份的粒子属性,被称为光子;而这种能量(团)在连续辐射的海洋中传播时,则总表现为波。只需要以石块掷入水中后,水波总是各向同性传播为类比,就很容易理解光波总是各向同性的道理。

得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开始时说微观“物质”既是粒子又是波,后来改为既不是粒子又不是波;由于实际测量的结果是:用干涉仪得到衍射图象,用计数器记下的是粒子数,就将微观粒子的实在性跟意识联系起来,认为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由测量者的意识所决定,关键在于选用什么样的仪器。直到今天波粒二象性依旧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

实际上只需要摈弃掉“物质”这个误用的哲学概念,并承认物理客体分质量、能量两个系统,问题即可以迎刃而解。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已如前述,只需要将在能量海洋中传播和由质量体吸收(或放出)分开考虑,答案就已经非常明确:波属于能量系统的属性,而粒子性总跟质量系统相关。

光子属于能量子,现在讨论质量子的问题。依据量子运动的特点,粒子永远不会停止运动。按En=n2h2/8mL2被关在L=4A箱内的电子(m=me=9.1×10-31kg),最低能量状态(基态)也还有2.3eV能量,通常称它为电子的动能,又是一种植根于“物质”这个误用概念的常识性错误。量子场论承认微观存在分粒子和场,每一种粒子都对应着一种场,却讲不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只需要将电子放到质能两系统结构论的框架去考察,就不难发现所谓的电子动能并非属于电子,而是网络态的能量海洋作用于电子的结果。任何粒子实际上都处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被动状态,传统将这种能量理解为电子“自能”,是基于质、能不分产生的常识性错误。试想:空中悬浮的气球不能静止的原因在于空中能量分布不均衡,水中木屑的动能亦来自于水,都不属于气球和木屑自身所有;即此为类比就不难理解粒子性和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论: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是使用分别适用于能量或质量系统的仪器,检测由质量子和能量子构成的复合态产生的不同效应。

验证实验:同时使用干涉仪和计数器对质量子进行观测,当光栅的隙缝小于粒子的直径时,放在光栅背后的计数器就不会记下粒子数。理由是通过光栅的只能是能量海洋中传递的一列波,具有静质量的粒子将被“滤”掉。

三、绝对时间和相对相间

牛顿将时间分为“自身在那里流”的绝对时间和“可感知的及外界的度量”的相对时间。狭义相对论预言“动钟变慢”;广义相对论预言“一个钟所处的引力势越低(深),它走得越慢”。通常都说相对论的预言被证实,说明牛顿的时间观念是错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即此正好证明了时间确实有绝对和相对之分。

牛顿之前,惠更斯已导出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2,据此发明的摆钟至今仍在使用,其走时快慢与g直接相关:g越大,T越小,走时读数即变大;反之即被称为变慢。这个结果为什么正好跟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相反呢?因为物理学研究的客体分两个系统:一是由牛顿范式沿袭而来的,用质量计量、用时间和空间描述运动的质量系统;一是由非牛顿范式沿袭而来的,用能量计量、用位形描述运动的能量系统。摆钟的读数属于质量系统计量的相对时间,可以通过调节摆长L使所有的钟走时一致,其作用直接源于发条的弹性势。刚旋紧发条时走时慢些,发条松弛时走时即变快。

用原子钟实测的结果正好跟广义相对论预言一致,这又是为什么呢?由于原子释放能量子跟它所处环境的能级直接相关,而能量子的T即代表该能级的内禀时间,由能密梯度g′决定,是无法人为改变的,故而称之为绝对时间。

如图所示,行星R从远日点N向近日点M运行时,动能(正能)逐渐增大,g亦随之增大;由M向N运行时,势能(负能)逐渐增大,g′亦随之增大。沿NM方向,正能密梯度g递增,负能密梯度g′递减。原子钟走时由g′决定,显示的是绝对时间;摆钟走时由g决定,显示的则是相对时间。

小结:绝对时间是弯曲时空(负能密梯度决定其曲率)的内禀时间,传统使用的摆钟“度量”的属于相对时间。当使用人为规定的时间标准去度量负能量海的内禀时间时,就必然会出现时间变快或变慢的实测结果。

验证实验:将在同一地点校准的摆钟和原子钟各一枚,用气球带上高空,依据电台播放的校钟讯号去校钟时,原子钟的读数要大些(变快),摆钟则变慢。

意义:该实验可以确证:

1、狄拉克所说的负能量海即是充满连续辐射的广袤空域;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2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思想维度;文化使命

俄罗斯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俄罗斯的文化特征,这是自明性问题。但是文化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它还存在于器物、思想、建筑、服装等方方面面,而将文化用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一直是俄罗斯文学者所追求的目标。文学和思想的结合并不是俄罗斯特有的,而是所有民族的共性,只是因为各种差异导致文化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同而已。

一、作为普遍性的文学与文化共生

人类艺术思维要的远远早于抽象思维。如果将人类比喻成婴儿,在同年时就确立了主体地位。只是人类是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而并非某一族群。当一个民族睁开眼睛审视自我时,它会发出感叹,拉康称其为“小他”。在《旧约》中,孩子对父亲的行为的不能完全理解,更别提一个民族。拉康将令主体感觉震惊的外部世界称为“象征界”。从其精神分析学教学来说,婴儿在出生前,其周围人早已按照业已存在的方式进行交流。拉康认为:对主体来说,象征秩序为构成性。“象征界”并不是能够继承的,而是需要主体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掌握。

由于“象征界”存在差异,因此俄罗斯民族强迫自己遗忘,俄罗斯民族特点决定了俄罗斯民骁勇善战、不屈不挠。俄罗斯民族的出现不仅有必然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这个民族刚刚出现时就有一定的原始野性。基督教的渗透导致这个民族逐渐向西方文化靠拢,但是至今仍然被称之为“欧洲的亚洲人”。当然,我们可以从语言、历史等诸多方面探寻这个民族的思想内核,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文学作为探寻的切入点,只是能作为切入点的源文本少之又少,这些文本大部分记录的是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意义等。俄罗斯文学对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学作品的产生必然包含着周围风俗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每一个对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文本。其中《古史纪年》、《伊戈尔远征记》和《伊万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就是确定其文化成因和特征的代表作。

二、与俄罗斯文化密切相关的源文本

《伊戈尔远征记》在塑造该民族心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作品以俄罗斯民族为主体,对其历史事件和基督教关系进行了具象化解释。虽然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争议不断,但是俄罗斯历史大部分是通过这部作品才被后世所知是肯定的。这部作品作者首次将一些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事物描述中。例如,“忧伤”一词,一方面体现了伊戈尔战败之后的悲痛,而另一方面将其上升到抽象思维,对诸神在战败之后的不作为进行批判。尼・别尔嘉耶夫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个民族对信仰所持有的态度;二是这种态度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出来。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着神之印记,这印记不仅是作者对美学的诉求同时也是其文学作品特有风格。比如在这部作品中,塞维尔斯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命中注定,在其出征前出现日食现象,这已经代表着神对他的惩罚。雅罗斯拉夫娜希望通过祷告能够让大公跳出泥潭。

《伊万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这部作品的出现要比“莫斯科第三罗马”思想晚,在伊万的信札中就体现了与这种思想相类似的激情。虽说是信札,但让人感觉更像是宣传当时俄罗斯帝国思想的诏书,目的就是将“皇权神授”这一思想宣扬出去,这无疑强调了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奉行神的意志。在这封信中,伊万对基督教深信不疑,认为只有俄罗斯民族才拥有上帝。

两部作品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俄罗斯文化思想,但是都比较模糊,但是能够证明,文学和思想之间从古至今都有着紧密关系,正是由于这一认识,才使得俄罗斯文学作品逐渐登上高峰,为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鉴定了重要基础。

三、文学思想维度体现俄罗斯文化厚度

俄罗斯文学及富含诗意又饱含理性深度。文学不单单是门艺术,同时也是民族思想的体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能逐渐引导我们打开俄罗斯的文化大门。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的特点在文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地展示,通过解读要素,将其民族精神的深层逐渐构造起来。在认识这一民族时,不能完全从哲学思想上去解读,主要是因为缺少思辨精神,因而,这也是导致其将观点和感受凝结在文学中的重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哲学色彩。

维切・伊万诺在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关系时说道:一些被淹没的词和一些被吃透的观点复活意味着什么?这说明这些提出者在对传统做法背板时所体现出来的后悔,都会回归到传统,因为在俄罗斯文学在社会教育中早就得到了应用,对善良进行宣扬、歌颂,教导人们要成事。他的观点一点也不新颖,在这之前,许多前辈已经探寻出了其特殊使命。

文化能够塑造文学形象,我们不能将《塔拉斯・布尔巴》所描述的事件看成是真实记录,该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亲手杀死背叛族群的小儿子的父亲,这一形象是对将萨克军人的品质人格化,这种品质为今后俄罗斯军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俄罗斯文学家往往在俄罗斯思想中加入自己的一些话语,以此对俄罗斯文化形象进行塑造,但是还存在一种传统就是将文学作品当成阐释哲学的资源。比如尼・别尔嘉耶夫,在他的作品《俄罗斯思想》中以《战争与和平》作为阐述托尔斯泰主义的依据,他认为:托尔斯泰主义中非暴力抵抗这一思想的深奥程度要远远超过人们的认知。洛谢夫也是借助俄罗斯思想对其文化形象进行的丰富的,在其1916年的《柏拉图的爱神》中将超人学说、上帝质疑、美的阐释等诸多互不相容的理论融入到自己作品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俄罗斯文学的思想维度与文化使命进行了探讨。一直以来,文学作品都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俄罗斯文学作品同样如此,作品表面反映的是某些事物的形态、精神、价值,但其内涵体现的无一不是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文学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的产生、发展都被记录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解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俄罗斯文化因为文学而得以以“活”的形态传承下来,世界其它民族文化同样如此。

个人简介;魏征,1981年9月,女,内蒙海拉尔市。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俄语语言文化,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

参考文献: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3

“学记”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性。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一客观现实,以积极辩证的态度看待教育对象,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以“长善救失”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贯彻发现特长,长善救失的思想教育原则,教师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要明确哪些学生是“千里马”,不用扬鞭自奋蹄;哪些学生是“老慢牛”,需要随时鞭策方能不断前行;哪些学生是“犟驴”,要设法安抚其心,晓之以理;哪些学生是“小绵羊”,温和善良,与人无争;哪些学生是“小狐狸”,机灵狡猾,难以捉摸……。思想教育就是要结合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和行为偏差,针对每个学生心理特征的不同采取对应的方法和策略,用其长,弥其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扬长避短中实现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不断进步。班里有个叫徐X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还经常依仗着自己身高力大欺负其他同学,是有名的“双差生”。为了对徐X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我通过观察了解他的各方面表现,分析其具有的特长和出现错误的根源。由中得出他最突出的特长是身体好、力气大,确定了“长善救失”的侧重点。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我利用了徐X身体好、力气大的特长让他做队长和主力队员,凭借他过人的臂力和耐力,战胜一个个对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在班里的庆功会上我特地给他戴上大红花,记上头一功,让他品尝到少有的自尊和自豪。而后我又根据他不怕吃苦、肯于出力的优点,提议选举他做班级的劳动委员助理,将他自身的特长用之于班级的工作之中。老师的艺术性教育和同学的信任,给了徐X进步的动力,在他的内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主观愿望,从而为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表明了发现特长、“长善救失”是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阶段性心理特点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2真诚尊重,诠释师爱

新时期的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强,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暂差生,都十分追求个体的平等和人格的尊重。特别是学困生和暂差生由于在学校,家庭受到比较多的批评和斥责,内心世界长期受到压抑,造成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敌视的态度,容易偏激而产生对抗情绪,有时可能会控制不了自己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纪的事,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温暖,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和关怀。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主动接近他们,用亲切的态度、平和的话语营造一个尊重、理解的交流氛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将“师爱”春风化雨般地洒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融洽,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爱意,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产生逐步朝教师设计的方向转化的情动力。与此同时,为了深化对徐X的思想教育,我在发现特长、“长善救失”的基础上,多次找他个别谈话,在平等的气氛中推心置腹。一次,我试图询问他的家庭情况时,徐X说,老师,我可以不回答你吗?我马上意识到这可能触及了学生不愿让他人知道的隐私,立即回复说,老师尊重你的感情和意愿,我们换个话题吧。事后我从侧面了解到,徐X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他放纵自己、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性格缺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我尊重了他不愿意谈及自己家庭的心理情感,消除其顾虑和戒备,让他从老师的尊重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从而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并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徐X更多的关怀。类如平日里多询问,上课的时候多提问,各种活动多照顾,行为方式多引导,于细微的言谈话语和无声的举手投足中渗透特别的关爱。功夫不负有心人,徐X进步越来越明显了。在以后的谈话中说起他的进步,他说:老师,您这样尊重我、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就太对不起您了。我笑着说:听了你这句话,我感到你长大了,懂事了,希望你再接再厉。

3热情激励,因势利导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4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道德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的趋势,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层次发展。在一个以艺术的生产和消费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无论是大众还是艺术专业人才都很容易将艺术的大众化理解为庸俗化,理解为迎合、迁就大众的品味。因此,培养艺术人才既不随波逐流又还原生活的精神气质,造就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大众,是艺术高校道德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

对于艺术高校来说,培养艺术人才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也是如此。艺术专业学生有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他们既有着艺术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征。正确把握他们的特点,是做好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思想倾向复杂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十分欠缺,“为艺术而艺术”的职业观,“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对社会的认识及鉴别力不够,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认识上似是而非。这影响到思想道德认识空间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往往走向片面化,只局限在自我及周围的有限范围内,对社会关注不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往往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所承担的义务。有的学生在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包括与人交往时,实惠化、功利化、势利化、庸俗化倾向明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充斥着校园不小的市场。

(二)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

艺校类高校的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抽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而回避严谨、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善于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受人欢迎的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实践铸就了艺术高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前卫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遇事想到就做、不拖泥带水、通常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但是这种思维上的求异性容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刻意摹仿所谓艺术大师不修边幅的形象,籍以吸引他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三)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艺术类高校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不少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名次。故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心很强烈。然而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对人生的理想目标十分困惑。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甚至所学技能已经能打工挣钱,这并非坏事,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使他们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

(四)学习上态度端正,生活上自由浪漫

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里、社会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并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生活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随遇而安”的生活。他们把满足多种自我需要,作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在生活方式方面、在表现和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方面,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敢为天下先”、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确实特别想得开、很开放,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

二、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做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当前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水平实际,既要肯定他们特点中的长处,又要针对不足,抑制短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艺术类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指向发展专业技能和成就事业方面,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报告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第二,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帮助,但更需要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艺术类高校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其自觉性的培养,而自觉性的养成,又有赖于对学生的自律和自省教育。所谓自律,就是自觉约束、控制自己;自省,即指自觉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高艺术高校教师德育水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艺术类具有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能,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教育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方面,教师要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行为风貌等作为劳动手段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楷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即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感召和感化学生。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艺术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三)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艺术类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明星效应”适度的放大,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往往使他们自我感觉极好。可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以往的那种核心地位和优越感都荡然无存,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心里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理解偏颇等等,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等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更为昂贵的学费和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使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使学生的咨询工作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协调,作好宣传和研究,使工作规范、细致、深入。

(五)搭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有机协调的平台

个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艺术院校更应实行开放式教育,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这就必须强化德育实践教育环节。德育实践活动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形成良好品德的最好途径。艺术院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要重点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主动走进社会、走入社区,为地方和社区服务,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各种技能大赛,搞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邱光伟,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韩延明.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J].求实,2001(4).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5

人文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更多的关注,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政治进步状况、道德提升状况、心理和谐状况、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人文关怀教育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选择和课程设定形式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期望和目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人文关怀式思政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过于社会化的内容,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经常会包含老师对于事件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对事件的全面认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内容,作者认为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特定科的模式较好,其定课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而临时和专门设计的课程。人文关怀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理念的精髓,也可以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学生对未来、社会、社会事件等认识,以及学生在校中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处世行为、工作态度等。总之,人文关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一定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这四方面占有的比重程度也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具体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和开发教育内容。

三、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和途径

根据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质看,人文关怀教育重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包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素质状况、专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即未来发展状况等。因此,在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了解过程中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深入访谈。总之,要求教师做多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了如指掌。其次,是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等结合。关于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形式,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形式,课后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等。人文关怀教育的组织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如心理咨询室,当然也可以建立网络,通过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培训一些专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四、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史学思想论文范文6

关键词:算经十书,传统数学思想,新理解

Abstract:Exploringandstrivingfortheconstantlyimprovingmethodsandtechniquesofcalculation,stressingtheexplicitthinkingbasis,andconcentratingonitsflexibleandwideapplicationisthepithofthemathematicideasofSuanjingshishu,thethreadofwhichisadvancingalongtheexploration,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tuibu(thescienceofcalculatingtheastronomiccalendar).Itcombinescalculationwithanalogy,andthus,formsitsuniquetraditionalstyleandmethod.

KeyWords:SuanJingShiShu,TraditionalMathematicalThinking,newunderstanding

在世界科学史中,中国传统数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数学中,“算经十书”是典型的代表。所谓“算经十书”,指的是中国十部古算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元丰年间已失传,后来以《数术记遗》代之)、《缉古算经》。唐代时期,国子监内设算学馆,置有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这十部书为课本。许多人为这十部算书作注释,作增补删改,历代华夏子孙学习它,研究它,中国数学也因它而形成自身的传统并将此传统继承和发扬。“算经十书”就其内容来说,属于初等数学;就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说,则是十分高深的。下面,我们阐述其数学思想。

1.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就数学内容而言,“算经十书”以善于计算而见长,并且这一长足的发展还被推进到让世界其他各国都望尘莫及的地步,这已是中外中算史家的共识。“算经十书”能如此辉煌耀目,是跟它着力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分不开的。

“算经十书”中最早的一种《周髀算经》,其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100年)周公与商高的一段问答。从这段问答中,我们可以见到我国早期数学思想的一些初步端倪。当周公问商高“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时,商高答道:“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接着,商高还说:“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脩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这里,我们可以清新地见到,我们祖先在早期“定天下”、“治天下”时,已经看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如大禹、周公);而掌握到一些数学知识的人(如高商),是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比如,我们从上述商高答问中,就可以看到,古人理解“数之所由生”,是将形与量结合起来考察的。圆和方都是形,而形是有数量关系的,从考察形可以探讨到“数之法”,但这形中又包含着丰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平方关系(九九八十一)。数之法是从圆形和方形开始的。圆是内接正多边形经过无数次的倍边之后所得到的正多边形的极限(我国最早的极限思想,是不是来自于这种“圆出于方”的观念,希望读者引起注意)。矩是木匠用的曲尺,形如L,方中的直角,非矩不能作,所以说方出于矩。矩形的面积又不外于二数相乘,也就是说,要算出来。我国古代算法好凭口诀,而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起的,古人用“九九”作为乘法口诀的简称,故有“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这里所包含的用数的性质来研究形的性质的思想,与古希腊的数学思想旨趣相映。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a2+b2=c2。而当a=b=1时,则

c=,这既不是自然数,也不是自然数之比,所以不能是可接受的正常的数,被称为无理数,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从此古希腊数学发展的方向产生了大改变,“几何化”占了主导地位。[1]商高提出了著名的“句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也称勾股弦定理、商高定理),是从“折矩”而来然后得“积矩”的,3,4,5及其平方的关系可以体现出勾股定理,但中国并没有由此而产生数学危机,也没有发生发展方向的大改变,反而为“几何代数化”[2]这个中国传统数学发展主导方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早期讲究以算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是“数之所由生”的重要思想。

在古代,不管是西方国家或中国,数学的发展都跟勾股定理结下不解之缘,这不是偶然的历史巧合,而是不同渊源和发展脉络的科学认识的一种必然交汇,其原因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的。作为人类早期的数学研究活动,很自然地会碰到考察形的性质及数量关系,直角三角形成为关注的对象是在情理之中。正如赵爽所说的,早期先人们(如大禹)能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是“乃勾股之所由生也”。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会导致数学发展的不同朝向,至少在初等数学领域内是存在的。古希腊在数、形简单和谐的观念被打破之后发生大转向,从重算发展到重证,发展到重视几何证明,往后的趋势就是有了这种发展趋势和成果的集大成标志——欧氏几何的产生,它是西方国家初等数学体系确立的标志,而中国此时并不发生方向的大改变,而是沿着算的道路继续前进,往广度和深度上延伸发展,导致的是中国传统数学体系的形成——《九章算术》的出现。《九章算术》中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如负数计算、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等,正是沿着探索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前进的结果。可贵的是,我们的祖先在此数学思想的指导之下,并不以原有的结果为满足,没有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裹足不进,而是精益求精地深入下去。如《九章算术》246道题,有解题方法202“术”,在当时有如此辉煌成绩已难能可贵,但三国魏晋时期的刘徽,就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仔细作注,不但为《九章》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而且大力向前推进,提出了许多创见,将探讨和讲究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这种数学思想,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并对后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实际影响,如他发现的割圆术,为后来祖冲之求得更精确的π值奠定了基础,唐李淳风注《九章算术》时说:“刘徽特以为疏,遂乃改张其率,但周径相乘数难契合。祖冲之以其不精,就中更推其数。”刘徽本人告诫人们他所得到的“徽率”太小,后人也正是沿着刘徽的思想方法再继续前进,将π值愈推愈精确。在求积问题上,刘徽也有突破,他提出了推求球体积的著名的“牟合方盖”理论,之后,祖暅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得到了闻名于世的“祖暅定理”,并具体求出了“牟合方盖”。这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中国高超的算法技巧,正是在一条清晰的传统思维途径――探索和讲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中进行和取得成就的。如《张丘建算经》自序中这样写道:“其夏侯阳之方仓,孙子之荡杯,此等之术皆未得其妙。故更造新术推尽其理。”在探索精益求精的算法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就是《张丘建算经》的数学指导思想,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之下,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鸡问题”。

2.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

数学思想研究的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依据。“算经十书”不仅在数学知识上光彩耀目,在数学思想上也独树一帜,其显著的特点是对于作为每项有意义的数学成果,都讲究其明确的思想依据。

刘徽精细地注释了《九章算术》,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刘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极深。如王孝通在《上缉古算经表》中云:“徽思极毫芒,触类增长。”说刘徽的思想方法是“一时独步”。而刘徽对自己所接触和研究的数学,是十分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的。“算经十书”中有二部与他密切相关。《九章算术》由于有了刘徽注,从此中国传统数学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在注《九章算术》时补撰“重差”,其单行本即《海岛算经》。刘徽注《九章算术》时,十分讲究数理之道要有明确的思想依据。在《九章算术》注原序中,刘徽说:“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者,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在“圆田术”注中,刘徽写道:“不有明据,辩之斯难”,于是,他在创造“割圆术”的同时,还告诉人们此种创造是有依据的:“谨接图验,更造密率。恐空设法,数昧而难譬。故置诸检括,谨详其记注焉。”在“开立圆”(由球的体积以开立方的方法求其直径)注中,刘徽创立了“牟合方盖”理论,他不仅介绍了有关方法,而且还言明思想依据,“互相通补,……观立方之内,盒盖之外,虽衰杀有渐,而多少不掩。判合总结,方圆相缠,浓纤诡互,不可等正。”但他又担心依据不足,惟恐理法相违,专门作了交待,以待后人获得更严密的依据:“欲陋形措意,惧失正理。敢不阙疑,以俟能言者”。从中我们不仅见到先哲们对探讨数理的思想依据的重视,也深深领悟到他们治学严谨的高尚风范。在谈到将割圆术作为解决有关极限问题的工具时,刘徽也阐述了其思想依据:“数而求穷之者,谓以情推,不用算筹”(“阳马术”注)。意思是说,数学中凡解决有关无穷之类问题时,不必用算筹去计算,应当用数学思想去把握。再拿《海岛算经》来说,刘徽为什么要写《海岛算经》呢?其思想依据是什么?在《九章算术》刘徽注原序中,刘徽清楚的说明“苍等为术犹未足以博尽群数也”,于是“辄造重差,并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缀于句股之下”,“以阐世术之美”。而造“重差”此术的思路是:要测量不可到达目的物的高和远时,一次测望不够,于是采用二次测望、三次测望、四次测望,即“度高者重表,测深者累矩”(“重表”或“累矩”就是用表或矩测望两次)、“孤离者三望”、“离而又旁求者四望”。更为深刻的是,刘徽并不是勉强、被动地去考究数学知识之思想依据的,他认为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之间本身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他用庖丁解牛来阐述此层道理:“更有异术者,庖丁解牛,游刃理间,故能历久其刃如新。夫数犹刃也,易简用之则动中庖丁之理,故能和神爱刃,速而寡尤”(《九章算术》方程术注)。

自刘徽之后,“算经十书”的著者都较注意阐述算理要有明确的思想依据,如四库总目提要中称:《张丘建算经》之体例,皆设为问答,以参校而中明之,简奥古质,与近求不同,而条理精密,实能深究古人之意。正因为此书注意讲究数学的思想依据,因而对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很有益处,“故唐代颁之算学,以为专业”。就是在我国近年的中学数学课本中,还列有《张丘建算经》的题目。

此外,“算经十书”中关于数学证明的部分,也讲究要有明确的思想依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