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1

一、音乐与美术教学

美术从视觉上获得美,而音乐从听觉上感受美,通过美术、音乐可培养学生从图像与声音两个侧面去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美术与音乐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意境方面的创设都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如果将现有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加以高度融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美术的领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音美一家,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先让学生讨论,应该给这张画起一个什么名字,大部分学生都起《老农》这个名字,但又不知道是否确切,很想知道答案,因而心理上产生期待,这时,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听民歌《父老乡亲》,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学生的感觉更加直观,再加上老师的解说词,便从画中的老农形象联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又联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从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体会出为什么这一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语文与美术教学

诗文与绘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培养书画才能往往先从学诗起步,以诗文修养作为基础来促进书画技艺的提高。画家吟诗写诗主要是感受诗人的情怀,这样能提高画的造诣。比如,《深山藏古寺》的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僧在山下河边汲水……没说古寺,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回古寺了。这也是实中有虚。人们自然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从上面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绘画与语文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语文与美术教学也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造诣,哪能把诗中表达的意境“跃”然纸上呢。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使用网络教室授课的最大感受就是课堂的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是利用光盘与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观赏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然后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让学生在惊喜愉悦的环境中完成美的联想,最后,利用金山画王软件的绘画功能,让学生高效率地进行美的创造。对于海底环境的布置,我是让学生找计算机中现成的图片资料贴上去的,然后用喷枪将色彩进行柔化、过渡与衔接处理,这样便捷省时,然后再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海底设想。

四、历史与美术教学

美术的创作和鉴赏是复杂而开放的,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种族、文化、观念、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心理,体会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拿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来说,它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作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何许人也?他原为北海人,出身官宦名门,投南唐后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面临北宋大兵压境,苟延残喘的后主李煜自知无力回天,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闳开,与宾客纵情嬉游,藉此表达对于政治了无兴趣。《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让我们从这个美术作品中深切感悟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

五、数学与美术教学

美术中蕴藏着数学,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就是利用射影几何的原理,这便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活动的主要部分和射影几何发展的开始,而射影几何是最早的一门非欧几何。在达芬奇未完成的作品《圣徒杰罗姆》中,圣徒杰罗姆的像完全位于画上附加上的黄金矩形内,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达芬奇有目的地使画像与黄金分割相一致,因为在达芬奇的著作和思路中,处处表现出对数学应用的强烈兴趣,达芬奇说过:“没有什么能不通过人类的探求而称之为科学的,除非它是通过数学的解释和证明的途径。”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2

(一)加快美术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美术教学,教师一人独尊的地位也需要得到改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发、引导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从美术作品中寻找真实性和艺术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美术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基本的技能技法,最终能够通过一定的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信息技术的引入让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巨大的丰富。首先,“电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其次,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真实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有利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审判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第三,网络技术的引用促进了多种资源的共享,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给学生的自学和随时接受指导创造了方便条件。

(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设计出传统绘画无法实现的美术作品。现在常用的绘画与设计软件比较多,应用广泛且操作简单的有:Photoshop、微软画图软件、Flash、Express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更自主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自主地位的确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的美术课教学并不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互动性加强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美术教学打破了传统观念中教室以限制,不受时空的束缚。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传输作品、图片和各种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和其他地方的学生、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这些便利条件都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更加开放

信息技术环境下,让美术教学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把空间无限制的扩大,体现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需要的大量信息,也可以和教师、领导交换文件和资料,让教学的成员不再局限于本班学生与美术教师之间。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上好美术鉴赏课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好的美术作品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美术的示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技术把美术作品进行扫描,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全体同学来共同欣赏,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别人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作品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

绘画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之后,让给画的方式更为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展示出来。

(三)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美术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一般只有美术教材与教师提供的一些作品供临摹与学习,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范围内的资料都可以共享,美术课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无限的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欣赏到世界名画,从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体验美,从而受到良好的熏陶。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3

1.1课堂教学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开设了《艺术概论》《音乐欣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舞蹈艺术》《书法鉴赏》《美术鉴赏》等八门课程,然而公共艺术课程仅局限于这八门是不够全面的。在教学上我们既要抓基础,又要注重普及中的提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向两头延伸,将限选与公选相结合供各类学生选择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实践教学环节是公共艺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而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学校可考虑在上述八门课的基础上增添开设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例如,合唱、绘画、戏剧表演、形体训练、器乐演奏等,并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提高他们艺术表现的自信心。最后,艺术教育还要注重与专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中加深对文化的认同,提高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

1.2课外拓展鉴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应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第一,网站建设。开发专门的公共艺术校园网站,设置政策文件、艺术风采、艺术知识、资源下载、艺术沙龙等板块。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内外艺术信息,学习先进的艺术理论知识,并通过留言板块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群,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交流学习心得。第二,微课建设。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以流媒体形式展示了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短小精悍、活泼新颖的特点使学习者可以达到自我学习的最佳效果。艺术实践活动不能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也需要课内外的紧密结合,使实践与理论相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艺术社团是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组织,同时也是带动其他学生参加艺术训练的主力。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对于在艺术社团中有突出贡献者可以在三好学生及各类奖学金评定中获得优先推荐。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2构建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艺术教育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课程评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对课程过程的评价。广义的是以课程评价来分析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合理性、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评价、课程需要评价、教材教学成果评价、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由于公共艺术课程有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几方面的教学工作,这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就需要学校加强管理,采取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督导部门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模式。以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馈情况、教学思路创新等方面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水平,通过综合角度考核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3外引内培,建立高素质师资团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艺术师资团队是艺术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院校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配备足额的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社会艺术团体和外校艺术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形成公共艺术课程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完善教学,使教学和科研共融共进、互补发展。因此,学校要积极动员和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公共艺术课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推进公共艺术课教学动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凸现办学特色。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初中美术;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实现备课高效化,而且能显著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开展具体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教材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化地展示静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优势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准备纸张、颜料等相关美术材料,再提出相关创作要求,让学生创作。学生的学习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1]。美术教师可通过图像、视频等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经典的美术作品、某种绘画手法与形式、相关的美术创作素材,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相关作品[2]。同时,美术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艺术学科,教师具象、直观地呈现相关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美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以往的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存在美术课时较少、课时安排不合理、其他学科的教师随意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其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不仅会影响到美术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会影响到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2.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的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手法单一,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教学,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会被打消。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则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多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设置教学目标,这容易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美术学科是艺术类的科目,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4]。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所差异,不同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感知能力、兴趣有所不同,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多样化的标准要求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美术的整合策略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述式的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讲解相关内容的时间较多,未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以致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图画呈现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板块开展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美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5]。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使零碎且复杂的美术知识简单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在初中美术中,教师多讲解色彩搭配、风格、结构、线条、画派等知识,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进行讲解,学生则难以理解其中一些较为晦涩的知识。在讲解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授相关内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6]。如,在讲解陕北文化与相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陕北门神(图1)、年画(图2)、窗花(图3)等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并了解陕北地区的艺术作品及其相关特征,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2.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作品动态化。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有助于让美术作品由静态向动态转变。通常而言,初中生接触的美术作品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部分学生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画家的相关流派、创作特点与技法,因此难以理解作品的内容与画家创作的意图,对鉴赏活动的兴趣不高,只是应付了事,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化地呈现美术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展示名家画作时,首先播放与之风格类似的纯音乐,以此让学生静下心来欣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教师呈现美术作品,并以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作品与画家的相关内容,由此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与画家的创作意图[7]。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生活化。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开展美术教学,未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由此使部分学生感觉美术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美术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整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并加以呈现,还原生活中的美术场景,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探索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美术课堂,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8]。如,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开展教学时,该部分的知识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与家相关的美术作品,留足时间让学生赏析,并让学生说出作品的独到之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开展创作。这一过程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创作的作品形式更加丰富。此外,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的短视频,在上课之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短视频了解下节课的内容,并总结相关问题与学习心得,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

将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动性,而且会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因此,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美术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进而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浅谈多媒体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5):128.

[2]王彩霞.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7):168-169.

[3]万伟.借助多媒体打造助力系统,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J].家长,2020(18):149,151.

[4]刘浩.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129-130.

[5]王昕蕊.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20(20):64.

[6]张金津.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8):23.

[7]杨惠丽.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分析[J].科技风,2020(7):88.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

一、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老旧,教学效果差

一直以来,幼儿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幼儿文学发展史、文体理论和作品表达技巧。理论居多,比较枯燥。职业学院学生写作功底较弱,对作品创编有畏难情绪。加之作品表达技巧学时少,学生展示机会少。课堂上多呈现教师讲授,学生听从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无法点燃学生的热情。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和幼儿文学课程的喜爱程度不突出。对知识体系的了解不够深刻。考核优秀率不高。

2、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慢,联系实际能力弱

学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足,文学阅读总量也严重不足,文学素养提升不明显。作品表达技巧掌握程度未达到学生人人达标。个别学生未参加课程学习前与学习结束后相比较,讲述能力,鉴赏能力,创编能力提升不明显。也出现部分学生考核过关,而在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时力不从心,表现出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配合二胎放开的政策,2019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教育厅网站公布,2011年以来,贵州省每年新建改扩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每年新增5000名公办幼儿专任教师,7年新增36000名,是2010年的6倍。指导13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5所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网公布,截至2015年底,铜仁市共建成山村幼儿园2005所,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山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行政村全覆盖。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数量呈快速增长,且供不应求。与此同时,民办园多,对幼儿教师要求不高。幼儿教师待遇不高,流动性大。幼儿园培训机制不健全。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则是中小班只重保育,不重教育,大班“小学化”教学。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对老师文学素养重视不够的原因。

2、学校原因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产品”质量不高,学校难逃其责。在课程学时的设置上,该课程是一周两学时,总学时36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只能对课程有个大概了解。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指导。通常也因为幼儿文学教师多是中文系毕业,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教学不甚了解,幼儿园教学指导不能联系实际,学生所学与所用已然脱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文学理论学时设计过多,偏离学生的职业需求。在课程的控制上,学校制定了课程目标设计的审定程序,利用教学日志把控教学进度,聘请听课督导监督教学质量,但人才培养结果的验收却流于形式。另外,在校内外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投入均不足。

三、改革对策

1、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内无线网络无处不在,教室里信息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现在,教学APP选择多样,学生的智能手机人手一台。立体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打开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大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料:微课、视频、教学知识点、辅导资料、PPT、作业任务等提交到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这门课进行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学习和讨论。记忆性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课堂时间可以用来讨论学生自学当中的疑问和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不同观点。教师再辅以适时点拨和答疑解惑。比如学到幼儿童话的部分,学生在课前掌握童话的概念、特点、分类、功能、发展并阅读指定经典名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上和学生们讨论中西方童话的异同,安徒生不同时间的童话特点,悲剧童话的审美价值等话题。传统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时间点若有多个学生作答课堂就会混乱。但通过网络投票、弹幕评论等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才能对幼儿亲近文学作品,养成阅读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

2、夯实基础、增加阅读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有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同时语言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番论述对幼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教师首选文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把同一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整合在一起,以突出体裁的特色。该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儿童文学文体的交叉性与丰富性,也便于学生以文体为知识的核心点,掌握文学常识和写作知识等。第二,增加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必读篇目由教师精心挑选富有文学性和幼儿情趣的作品供学生阅读学习。这些篇目要涵盖中外经典名篇,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史的不同阶段。选读篇目同学之间互相推荐,有利于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三,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水平。学生要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欣赏方法。比如在欣赏幼儿诗歌时,可通过体验情感、领悟意境、揣摩语言、探究写法等形式,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另外,持之以恒地坚持写读书笔记也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任务驱动、以赛促学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能唱会跳,能弹会画还要能讲会写。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配合动作诵读儿歌,将寓言改编成幼儿故事,将童话、故事改编成幼儿戏剧四个任务通通要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创编写作能力。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遵循从读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为主,辅以指导的原则。以儿歌为例,从诵读收集修改仿写歌曲填词,再配以演唱、舞蹈、健身操等表现形式。以故事创编为例,从诵读写作品推荐词写评价性阅读笔记为绘本写故事文本制作绘本戏剧改编。以讲故事训练为例,从发声训练的基本方法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训练声音表达效果的特殊音色体态语整体配合。在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结束时,要配以实践的任务,比如理论知识比赛、诗歌朗诵赛、讲故事比赛、故事原创比赛、故事表演比赛、手绘本比赛、舞台剧脚本比赛等,通过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竞赛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4、学科融合、校企合作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

在幼儿文学的实际应用中,幼儿文学作品的表达往往需要与各学科深度融合,才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儿歌与游戏相结合,幼儿诗与音乐相交融,图画故事与美术相配合,幼儿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的盛宴。独木不成林,只有把幼儿文学放进工作情景中,学生们才能对它的重要性,实用性,对它在学科中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校企合作我们践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校内邀请请幼儿园、相关行业的专家到学校讲座。校外,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我校联系了铜仁市的部分幼儿园,专业相关学生分成几批每周进行半日实习活动。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轮换。这样学生对各家幼儿园的管理、教学,幼儿的心理、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习初期,学生要思考幼儿文学在幼儿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幼儿文学与环境创设、语言教育,甚至是所有领域教学有何关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积极思考,填写观摹总结,寻找答案。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参加幼儿园的教研公开课,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可以在带班老师的指导下,编写活动方案,亲自实施教学活动。或者编排节目在幼儿园进行汇演等等。种种学习与活动令课堂所学与工作所需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全程贯彻“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等教育理念。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加上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的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教育实践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

5、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完善,分数设计分配是否合理,评分标准是否细化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到期末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情况,又要能够比较能够客观、综合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该课程适宜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减少理论知识的分数比例,增加各项技能的具体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分数比例。分配比例调整为:考勤占5%,文学理论知识10%,课堂参与度10%,阅读笔记书写数量、质量15%,讲故事比赛表现15%,儿歌、幼儿诗原创15%,寓言改编幼儿故事15%,幼儿园观摩笔记15%。同时每一项分数都要设计有评价明细标准,例如讲故事评价标准表。总的来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对教师来说,分数构成比较复杂,在课时数不足的情况下,操作有一定难度。

四、小结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6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设计

很多高职计算机课程属于操作性技能类课程,如平面设计、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后期编辑和AutoCAD制图等,其共同特点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发展实践技能。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文以Flas制作网络课程为例,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讨论高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Flas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提供扩展性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

1网络课程分析

1.1课程特点

Flas制作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常见的教学问题包括:一些Flash概念和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进度各异,步调不一;软件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脱节。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适合的网络课程来改善。

1.2教学目标

Flas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Flas制作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掌握Flash绘图、常见特效制作和ActionScript基本编程,能够完成Flash课件、广告、MTV和网页动画等综合作品的设计与制作。Flash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分解为5项子能力:矢量绘图能力、特效制作能力、ActionScript编程能力、作品创意设计能力、综合规划制作能力。

1.3学习者特征

本课程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职专业的大二或大三学生,通常已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等先导课程,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程序设计和平面知识,仅缺少美术功底和创意训练;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决策意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条件和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1.4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应该让学生尽早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逐渐扩大学科基本结构的范围,并增加深度,以螺旋式来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1]。“螺旋式上升”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学科情境深化和现实情境深化[2]。

基于此理论,本课程将课程内容按螺旋式上升划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入门、专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如表1所示)。基础入门模块占课程的1/3课时,讲授Flash的核心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模块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让学生尽早掌握Flash整体的知识框架。专项训练模块围绕重要的Flash制作能力(绘图、特效、编程等),专项展开,深入发展,以螺旋式反复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熟练掌握。综合实训模块以Flash网站、Flash广告等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例,类化和拓展现实应用情境,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

这3个模块的编排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逻辑结构,力求体现学习者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它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含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3]。基于上述的前期分析,下面将从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角度,对“Flas制作”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2.1网络自主学习设计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一个外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模型需要五大系统的支持,包括学习内容支持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设计)、交互支持设计、学习活动支持设计、评价反馈支持设计和导航支持设计[4]。

鉴于此,本课程设计和制作了“学习中心”模块,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主要支持。“学习中心”模块涵盖了课程所有章节的学习内容,每节包括如下项目:学习指导、知识讲解、案例视频、测试习题、练习实训、添加笔记、添加提问,其导航菜单如图1右侧所示。

“学习中心”的所有功能均基于Flash环境下的ActionScript进行开发,服务器端采用ASP动态脚本语言,所有章节目录及其资源数据、测试试题、笔记本和提问数据,均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学习中心”不仅用于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案例。在教师指导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水平,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便于实现分层教学,缓解不同学习者进度不一、需求不同的矛盾。

1) 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

“学习指导”指明当前小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建议。“知识讲解”围绕后续案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提供SWF格式的文字讲解或视频讲解。“案例视频”通常包含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提供“观看效果”、“要点解析”、“步骤演示”和“仿真操练”。“步骤演示”是采用Adobe Captivate录制制作的、配有语音讲解的交互式视频,不仅录制了案例制作的演示画面,还在视频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插入板书、提示性强调和扩展性资源链接,增强视频的交互性。“仿真操练”则在“步骤演示”的基础上,需要学习者按照指定的要求单击鼠标或输入键盘进行交互,视频才能继续播放。

2) 自主学习的评价设计。

学习者可以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其中,“测试习题”从数据库读取本节对应的试题,在测试完成时报告测试得分情况。

3) 自主学习的交互设计。

本网络课程同时基于Flash环境和Web环境实现了添加笔记和提出疑问功能,学习者可以及时记录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难,获得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为方便学生查看笔记或疑问的上下文情景,改善交互性和访问效率,笔记和提问具有“回溯功能”,即在添加笔记或疑问时,系统自动在笔记或疑问的正文中附着关联章节的标题和ULR链接,便于他人在浏览时可以快速定位其对应的章节。学生可以管理笔记的分类(栏目),设置笔记的开放方式(公开、小组内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学习笔记以发表时间倒序呈现,可以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笔记摘要和课外资料,具有类似博客的基本功能。

4) 自主学习的导航设计。

良好设计的导航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常用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等[5]。本网络课程基于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检索导航、导航图导航和书签导航。学习者不仅可以对章节目录和关联资源进行检索,还可以浏览章节内容的导航图。导航图图形化标识了“已学”和“未学”,便于学习者把握整体学习进程。

2.2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

扩展性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优秀学生作品、文字教程、视频教程和优秀商业案例等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 Based Learning),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知识学习深度,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扩展性学习资源按照“学习中心”的章节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清晰,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完某章节后,即可查阅与该章节关联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按照资源自身的属性(Tag标签、资源类型、时间等)来浏览资源。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体现了离散、去中心化、非权威化、集体创作与协同创作的特点,包括3个特征:1)Internet上公开可用的内容;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由非专业人员或权威人员创作[6]。依据UGC的思想,扩展性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开放的添加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动态添加网络化资源,包括图文教程、视频教程、Flash素材和Flash案例等。学生借助处理工具中的复制/粘贴功能,可以从互联网快捷地收集大量在线资源及其引用书签,进行一定加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实训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编制图文教程或视频演示教程,然后上传至网络课程。基于UGC思想的学习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利用者、贡献者和评判者,符合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Resources-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RBLEs)的特点要求,即要求学习者参与资源的编辑、评价、加工处理和意义生成等认知管理过程[7]。

基于UGC的学习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资源质量。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学习者通常缺少应有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学习者所添加资源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日积月累会导致信息过载,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我们在引入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建设时,不仅要加强资源建设的管理与控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评价技能,还要建立机制,实现资源的筛选。本网络课程提供资源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对每一份资源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可以按评分和点击次数对资源排序,以人工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筛选。同时,本网络课程建立等级积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添加优质资源,提高资源整体质量。

此外,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动态学习资源,本网络课程提供站内邮件、学习笔记、BBS异步交互和基于Flash的同步交互等网络化交互工具,支持学习者获得来自学习伙伴或指导教师支持,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分享。

2.3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是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8]。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的原则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性化结合[9]。参照此评价原则,本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化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主要的评价形式包括:

1) 单元测试。学生学习完每个章节,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进行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习效果。

2) 作品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作业提交”功能将实训作品提交至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实训作品进行批阅和反馈。同时,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对实训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品鉴赏能力和学习参与热情。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其转移至“优秀学生作品库”,以资鼓励,便于后续的学生学习。

3) 电子作品集体互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单纯的纸质化考试通常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效果,因此,这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和学期期末的评价中,一般要求学生提交电子作品,通过学生作品的评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分常常是由教师一个人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完成的,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评价主体单一,因为教师个人视角和主观印象的偏差,容易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挫伤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网络课程内置了一个学生作品集体互评模块,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网络化计算机教室中演示作品,然后全班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分,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平均分数就是学生互评分数。在作品的最终得分中,学生互评分数占40%,教师评分占60%。

3结语

“Flas制作”网络课程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年,期间不断充实完善,较好地发挥了课堂辅助和课外助学的功能,该网络课程设计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期望能对其他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所帮助。教无定法,课程类型、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差异都会带来设计的差异,这仍需我们今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李艺.“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4-17.

[2] 孔凡哲.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 教育研究,2007(5):62-68.

[3]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82.

[4] 吴东醒.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电化教育研究,2008(6):88-90.

[5] 王同明,闫鹏展. 网络课程中导航系统的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30-33.

[6] 赵宇翔,朱庆华.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9):107-116.

[7] Janette Hill,Michae Hannafin. 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译. 远程教育杂志,2009(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