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礼仪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礼仪课教案

礼仪课教案范文1

离中考还有大约三十天,突然接到通知让讲一堂优质课。此时我准备给学生进行中考题型的专项复习。如何上一堂非常对学生有用的课呢?就此想法我设计了这堂课——对词语运用题型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思路。此题型是今年新增加的一个题,给出一段大约150词左右的文章挖去10个空,给出12个词进行选词填空。此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一种较难题型。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改革和从星河学习回来的精神,我用了导学案的课型。

二、学情分析

在这节课之前一直没有很正规的给学生讲过做此题的方法,在三月份和四月份的模拟考试中,孩子们的均分只有三四分,很不好。而要做好此题,必须明确英语中各类基本词用法,也要明确每个单词的词义和词性。所以在这以前我也稍微的把各类词的用法练了一些。

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不想学的想法,为了结合学校的课改,不放弃一个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小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案例主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各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双兵互赢的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自终都掌握主动权,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学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案例描述

学案是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预习,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上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所以在精彩五分钟结束之后学生很快的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了小组内的质疑和讨论当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各自的最佳做题方法。并且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课堂上有了第一次。随后我把所有小组的方法汇总在一起。有了我们大家的方法。总结了十六个字,理解词义,通读全文,选词填空,仔细检查。学生们利用此方法很快的改了在二模中的错误。因为事先我已经告诉这节课会选优胜组和最佳个人表现奖,所以在这一轮的抢答环节中,出现了第二次,有些同学怕抢不到,甚至站起来举手,唯恐我看不见。并且同学们不仅说出了原因,而且指出了为什么自己会做错。学生学习的欲望越来越高了,接下来小组探究巩固一道实战题,我的任务刚宣布,学生立刻热烈的开始论,让我十分感到欣慰的事,有几个英语弱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了。每个学生都在想尽办法去搞清楚自己不会的。都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小组中的会了的学生也在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给讲解。小组展示时,每个小组都派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号,让我吃惊的是他们个个都讲的准确详细,一点都不亚于我这个老师。并且其它学生一直在仔细的倾听,也不知是学生都学得入迷了,还是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发言时,下面竟然没有一个说话的。最后一个空结束时,打下课铃了,都没来得及让学生好好反思一下本节课。

在第二天的课上我对这节课的思路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学生大都掌握的做题的方法。

五、案例评析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案导学”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优秀生的智慧,是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我们常说“兵教兵”,可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的老师,你会发现,“兵教师”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礼仪课教案范文2

 

就中医学来说,中医内科学是其必不可少的核心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二者间重要的纽带,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时期中医教学的长远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医内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中医类综合型人才。

 

1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案例教学法来说,是以案例为教材材料,围绕课堂教学主题,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促使班级学生全方位了解和新课题主题相关的概念、理论等,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就我国而言,案例教学法已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加上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很少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至关重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教师要以案例的形式,结合新课题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借助问题情景,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得以增强,促使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题知识,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其次,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全面、客观剖析各类病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将知识学“活”,逐渐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中医内科知识。在“审评、剖析、分析”案例中,学生需要多次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而在无形中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紧密相连,逐渐掌握科学的临床治病思维方法[1]。

 

2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途径

 

2.1 选择适宜的病例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坚持“深难度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胸痹”为例,就教材内容而言,胸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阳虚衰,但在临床上单一病例并不常见,大都是多种证型错综复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胸痹”章节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将其和临床紧密联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名老中医医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分析病例的能力[2]。

 

2.2 做好病例讨论准备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体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编写成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呈现本堂课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新课题内容,提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病史与资料,结合病案大纲展开讨论,对新课题留下初步印象[3]。

 

2.3 课堂交流讨论,纂写病案讨论报告

 

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中医内科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新课题主题,巧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采用演讲答辩形式,以某病例为例,就其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注重辨病与辩证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相关知识点确定病名,准确把握辩证的关键性,学会缩小辩证范围,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患者各方面资料,比如,神、色、形、态、舌,准确了解患者所疾病的主要矛盾,客观分析其病性、病机,相互探讨该疾病诊断、鉴别、用药等问题,制定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病例,纂写对应的讨论报告,为日后临床工作做好铺垫。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要结合专业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确保毕业后顺利走上医学岗位,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以此,改变中医内科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礼仪课教案范文3

1CTM在胃肠内科教学中的实施

本文就我们在胃肠内科教学中应用CTM的经验做一总结并加以探讨。

1.1案例的选择、布置及学生分组

精选具有一定特性[1],如真实性,即取材于以往诊治的真实病例或专业网站检索获得的病例;典型性,即选择难易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例;知识性,即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针对性,即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及目的具一致性;实践性,即选择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的案例;综合性:即能较为全面完整反映理论知识的案例。以此引导学生将既往所学知识体系纵向联系,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清相关疾病的诊治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服务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教师将收集整理好的病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接展现给学生,使案例要阐述的内容更加生动、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教学探索中,我们精选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例,同时还准备了少见(Crohn’sdisease,CD)病例,里面插入了相关镜下影像图片、视频、CT成像及并发症图解,对照UC和CD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图解及临床用药的异同,以使学生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1.2设计相关问题

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教学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需围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容易混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容易误诊之处、疾病的主要鉴别点及治疗原则,精选案例,并进一步设计相关问题。例如,IBD(包括UC和CD)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且多变,难以掌握与理解,是胃肠科教学中的难点。所以针对IBD病例,我们会提出相关问题: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还需要提检哪些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该患者目前应如何治疗?发生哪些情况需要手术干预?明确诊断UC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UC与CD如何鉴别?UC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UC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事项等,以便更好地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们对IBD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IBD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课堂实施与归纳总结

在临床实践中,教师首先指出具体病例分析时应注意事项,强调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点。针对教师事先整理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各小组对所选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关键点,最后列出疾病的可能诊断、诊断依据,尚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其主要鉴别点?如何治疗等。最后教师归纳并总结,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关键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研究方向的最新前沿与进展,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疾病诊治思路,对疾病的诊治有了更全面系统地认识,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起重要作用。

2实施CTM的必要性及优势所在

2.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CTM,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获取理论知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CTM既重视理论,更注重实践,倡导学生以临床资料为线索,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精选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学生对精选案例有了充分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所选病例做出诊断及恰当治疗。这种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CTM,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相关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CTM更注重医学生临床诊治思路的扩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2]。

2.3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合格医生。通过CTM的有效实施,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模拟的疾病诊治中,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并最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其积极性。通过CTM的实施,有效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3,4],为其将来步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4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我国医学临床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不断接触患者来逐渐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将平素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疾病谱的变迁、疾病的地域差异、疾病季节性变换特点及医院收容患者的制约,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愿作为医学生的实习对象,更不愿主动配合教学,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逐渐减少,进而导致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践,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CTM可有效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2.5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CTM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答疑解惑,故教师需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需掌握相关疾病及诊疗技术的前沿及进展。同时根据医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可培养并建立具有一定案例教学经验,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诸多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

传统教授法在教学过程中固然有其不足,然而其适用性、稳定性好,有较好的系统性,教学改革时不宜全盘否定。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法在联合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案例的选择

案例质量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学实践中,更应选择难易适中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选择能比较全面反映出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难点和重点,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强化。

3.3加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把握

礼仪课教案范文4

作者简介:李宗录,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德梅,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2014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35-02

一、法学本科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案例教学的意义

我国法学界对法学教育应是法律素质教育还是法律职业教育的问题已有较多的论述,目前来看,学界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法学教育应从法律素质教育为主导转变为以法律职业教育为主导。法学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来实施和完成,因此,如何在法学教学中完成以法律职业教育为主导并兼顾法律素质教育仍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从我国目前法学教学的设计来看,法学本科教学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但是,基于目前对法学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察,由于存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获得实质学习的机会和锻炼,因此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难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

2002年开始实行的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对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着手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以弥补法学教材的不足。总体来看,各校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而采取的案例教学法,在我国传统的案例分析教学法之外,借鉴和发展了两种新的案例教学法:

第一种,个案全过程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借鉴英美法法律诊所教学模式,例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烟台大学已经在运用。由于这种案例教学法需要充分的准备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不但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大的精力,还需要学校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外专门提供财力和教学场所的支持,因而能以普遍推广,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也主要针对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采用,因而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大部分高校法学本科教学。

第二种,实例研习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借鉴德国的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完整的实际发生的案例,一个案例中往往包含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知识点,如果学生还没有较为系统学习的话,那么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效果往往较差。而且,德国的实例研习教学法与其司法考试的风格是较为一致的,而我国的司法考试仍然注重的是某一知识点的考察,因而完全套用德国实例研习教学法也往往遭遇师生互动的尴尬,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我国法学本科教学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必须予以重视:一是法学本科教学评估机制,二是立法越来越健全规则越来越细致。法学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任务有较为硬性的要求,对各教学环节也有规范性要求,教学评估总体上利大于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教师不求最好但求无错,更注重了教学的形式规范和教学大纲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不再是主要追求的目标;而立法的健全和细致要求更长的教学时间才能展开,但现在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普遍被压缩,教师难以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要点予以展开讲授,案例讲授中也不可能采用较为复杂和完整的案例进行互动。

因此,综合考虑目前法学本科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司法考试的需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某一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理念,又能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法学本科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两个标准: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点选择案例;二是对选择的案例适当删减,以适应课堂教学学时的限制。以上两点似乎是向传统案例分析教学法回归,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案例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案例分析教学法具有传承性,但创新有两点:(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2)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对学生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正确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的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对这种案例教学法参与热情较高,都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希望与老师对话交流,而且能够加深对知识点和立法规则的理解。

二、法学本科课堂案例互动教学的实施机制

为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并与老师互动的目的和良好效果,需要在法学本科课堂案例教学中采取可操作的实施机制,实施机制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第一个环节,教师在开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点筛选教学案例。我校法学本科生的课两节课连排,时间100分钟,要在这100分钟内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确定重点讲授的知识点,然后根据2-3个重点筛选相应案例,一般按照每个重点选择两个案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一个或两个互动。案例的选择途径,一般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案例选集,法学网站,尤其是目前各级法院将已生效的裁判文书公开上网,更加方便了筛选案例,另外历年司法考试真题中的案例也是可选择案例的途径之一。

第二个环节,教师在开课前将筛选的案例优化为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问题,形成学生面上使用的案例教学版本,开课后发给学生,人手一本,并作为平时作业测评成绩的一部分。然后,在学生版本的基础上,对案例法律关系进行图标结构分解,简要阐明案例分析要点,以及案例分析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明提示,作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互动教学的教师版本。

第三个环节,开课后即将学生版本的案例集发给学生,说明案例集的使用方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次课后针对下次课将要涉及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下次课的内容对布置的案例做出分析和解答。学生可以主动要求回答案例,也可以教师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样既可以节省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案例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课下的预习,利于教师对知识点的重点讲授和案例教学的互动效果。

第四个环节,在课堂上安排合适时间进行案例互动教学,在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答案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首先提出答案的同学应当予以回应,教师可要求提出质疑的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还可以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如此反复。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观点予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让其发现自己观点的不足和欠缺,继而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听取学生们充分阐发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应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然后对讨论的案例进行引导性的分析和讲解,老师的引导和最后解答应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正确解读知识点的角度切入。

第五个环节,在课程全部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已经解答完的案例集上交给老师,以便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结合案例集课下解答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同时,将附有案例图解和分析内容的教师版本的案例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参考答案和分析过程,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和案例,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应试。

第六个环节,课程全部结束后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感受和建议,进一步优化案例设计和互动教学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民法学》这门法学本科生的学位课,由于知识点特别多,学校安排的学时只有108个课堂教学学时,相对于繁杂丰富的知识点而言这些学时是偏少的,但这是客观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验是两节课连排的民法学课程,在每次100分钟内应将案例互动教学的时间控制在30分左右,否则就不能完成大纲要求。从实践效果来看,教师基本达到了案例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和调研中,学生认为这种案例教学安排既能很好地掌握民法学的知识点,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含义和精神,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法学本科课堂案例教学的前提保障

为了法学本科课堂案例教学机制的顺利实施,应当具备以下前提条件作为保障:

1. 小班上课。为了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好的案例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多一些,应安排小班上课。我校法学本科生每年招收大约100人左右,一般分为3个班,每个班30人多一点,民法学课程由三位民法老师各自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根据老师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对小班采用案例教学较三个班合堂上课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

2. 由上同一门课的几位老师组成课题组共同完成教学案例集编写工作,包括筛选案例、优化案例、设计问题、图解案例、案例分析等工作。课堂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繁重的,费时费力,如果没有老师之间的合作是难以完成的。同行之间的合作也是集思广益的方式,会使案例集优化工作更加出色。一般来说,可由有这方面意愿的老师提出建议,取得教研组长的支持和同行老师的自愿参加,因为这些工作可能不符合其他老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安排和思路,不能强求,而是应当尊重各位老师的意愿,也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

3. 平时成绩与卷面考试成绩的分配比例合理。综合考察学生案例书面解答和课堂发表的观点,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评测依据,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下更加认真地预习课程并对案例作出深入思考,使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心态;若不与平时成绩挂钩,案例教学对学生课下的约束程度就很小,而是仅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了,学生也会只把课堂上听老师分析案例给出标准答案作为目的,就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经验是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课堂表现应占民法学这门课总成绩的30%,这个比例既能让学生认真对待民法学整体体系的学习,又能注意平时的预习和技能的训练。如果太低,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 最好让学校安排多媒体教室。案例教学非常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展示、图解以及逻辑分析都会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演示出来,具有非常好的直观效果。但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室,课堂案例教学法仍然是可以推行的,因为学生手中已有纸质的案例集,教师手中也有教师版本的案例集。因此,安排多媒体教室配合案例教学只是一个优化条件,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礼仪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案例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教师终身思考的问题。材料力学作为机械、土木、材料、汽车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宗旨。

材料力学课程介绍几种变形: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以及他们的组合变形[1],其课程体系有一条主线: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校核,在教学中我们围绕该主线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目前本科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如何上好一堂课,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带着兴趣来上课,是我们上好一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为例浅谈上好一堂课的几个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在讲授课程时要注重开好篇,引导学生对课程感兴趣。通常材料力学引言课从介绍基本概念和假设开始, 而我们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工程案例与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比萨斜塔为什么屹立不倒;建于辽代(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900多年来历经数次地震不倒,现存唯一木塔;加拿大圣劳伦斯河魁北克大桥,在架设中跨时,由于悬臂桁架中受压力最大的下弦杆丧失稳定,致使桥梁倒塌,9000吨钢铁成废铁,桥上86人中伤亡达75人;建于隋代(605年)的河北赵州桥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用石2800吨,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列举这些工程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引入材料力学理论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疑问,从而引入材料力学这门课。理论是概括工程实际问题,给出一套解决方法,从而处理一些工程现象。想要学习一门理论,我们首先给自然界中的物体一些概念定义,所以我们从介绍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开始讲述这门课程。由于实际问题过于复杂,因此理论框架都是将实际问题简化,因此我们要给定一些假设,从而讲解材料力学理论中的几点假设: 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和小变形假设。通过启发式教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介绍知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师白费功夫,学生也浪费时间,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问题式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教学思想的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思路。这里我们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列举具体实例浅析问题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自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找到答案。通过一问一答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时,教师提问: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概念;在讲解截面法求内力时,设置问题:截面法分几步,每一步分别是什么?讲解弯曲强度措施这节时,设置问题:提高弯曲强度措施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是什么?设置自学课程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同样,讲完一节课时我们也可以设置思考题,学生通过回答思考题,对本节的关键问题理解更透彻,例如:讲完“积分法求弯曲变形”这节,设置思考题:积分法求变形有什么优缺点?对应可以提出“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的优缺点”。

3 顺藤摸瓜式教学方法

力学课程逻辑性强,我们通常可以采用顺藤摸瓜的教学方法。下面通过具体实例浅析顺藤摸瓜方法的应用。例如在讲解拉伸、压缩的超静定问题时,为了使两杆桁架更结实稳定,我们在中间加一根杆,通过列方程求杆上的内力,列平衡方程,出现两个方程三个未知力,只凭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轴力,还必须找到一个补充方程,我们发现几根杆的变形之间存在关联,因此找到变形协调方程,三个方程三个未知量可以顺利求解;再列举一个弯曲强度校核的例子:如图1所示,一形截面的外伸梁,已知:l=600mm,a=110mm,b=30mm,c=80mm,F1=24kN,F2=9kN,Iz=0.573×10-5m4,y1=0.072m,y2=0.038m,材料的许用拉应力[σt]=30MPa,许用压应力[σc]=90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根据弯曲强度公式:最大正应力小于或等于许用正应力梁是安全的,最大正应力等于最大弯矩除以弯曲截面系数。因此,我们首先要画出弯矩图,找到弯矩最大值;求出弯曲截面系数。想要画弯矩图先求点A和B处的约束反力;若要求弯曲截面系数,先求出截面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Iz以及最大拉/压应力距离形心轴的距离。因此这道题我们的解题步骤是:1.求约束反力。2.画弯矩图。3.求弯曲截面系数。4.求最大拉/压应力。5.强度校核。通过顺藤摸瓜式教学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该问题的逻辑,能更轻松地求解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4 归纳总结式教学方法

学生应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例如学完一章,让学生总结这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先从大的知识点总结出脉络,再将每个知识点拓展总结。例如学完“弯曲内力”这章,学生总结该章重点知识:1)求解各种形式静定梁的支座反力。2)剪力和弯矩的概念,理解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3)计算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数值。4)建立剪力方程、弯矩方程,正确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总结知识脉络,学生再根据每条拓展总结;每个学期期末,学生自己写一份总结报告,列举出各章知识点;材料力学的几种变形(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研究内容具有重复性,都是按照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校核的顺序介绍;并且应力和变形公式推导也具有相似处,例如应力公式推导都是从基本假设到静力学关系、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得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以上规律。

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教育的宗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总结的几种教学方法最终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把被动的学转变成主动的探索,主动地解决未知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探索自然界的未知领域,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礼仪课教案范文6

【案例】

地理课上,李爱红同学画了一幅图画,画的是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我发现后拿过来向全班同学展示,希望能唤起学生探究有关俄罗斯人文地理的兴趣。可是王涛同学却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哇!真漂亮,送给杜鹏飞做新娘吧!”杜鹏飞顿时怒火冲天,我连忙规劝,才使他平静下来。

当今青少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每位教师倍感头疼的难题。于是我暗中将该班学生分成两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讲文明礼仪的学生大多家住交通便利、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区域,父母多为教师、医生、干部或学历较高的人群。好说粗话、脏话、性格暴躁的学生,大多居住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高山地区,或是留守学生,或是父母离异,或家庭贫困等,很多学生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未见过父母面,内心缺少亲情和温暖,蛮横、粗暴、霸道也就成为他们心中的“礼仪”。

【评析】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也就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良好品质、优秀性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更离不开文明有礼貌的课堂熏陶。上述案例中,课堂火药味儿浓,病出有因,医要有方,培育团结友爱、文明有礼的班级文化环境就是良方。

【措施】

为了改善班级人文环境,我把文明礼仪渗透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做法是:课前师生互问好,以礼相待讲平等;新课引入讲故事,渗透文明礼仪情;课堂提问要举手,差生有问必先“请”;课堂结束互鞠躬,说声再见再辞行。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该班面貌焕然一新,说粗话、脏话的人少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多了,地理课堂充满和谐温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