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1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商业银行
一、引言
从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第一部《巴塞尔协议》正式版本以来,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地补充修改完善,这部协议俨然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普遍遵守的准则。发展到到今天,这部协议已经颁布了三个版本,而这三份协议也分别代表了第一、二、三代资本监管的发展。本文将跟随巴塞尔协议的修订历程,对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理念的发展进行研究,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提供参考。
资本是银行及其稀缺又珍贵的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银行的资本势必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总结国际银行业对于资本监管的变迁,旨在分析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以能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做出部分参考。
二、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过程
(一)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资本和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对于银行的资本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各国监管当局完全凭借主观意识判断各银行的资本水平。1974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和德国赫斯塔特银行(Herstatt Bank)的倒闭促使了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和巴塞尔协议的产生。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签订并公布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Ⅰ。巴塞尔协议Ⅰ由四部分组成:资本的构成、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标准化比例的目标、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并把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也称二级资本)。这一协议确立了国际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明确了银行资本的构成,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种类资产和表外业务项目确立不同的风险权数,规定了资本与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把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标准比率规定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
巴塞尔协议Ⅰ首次确立了资本的构成,将资本和风险联系起来,规定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这样建立起资本和风险两位一体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机制,协议将不同风险资产配以不同的风险权重,使同样规模的资产可以对应不同的资本量,用充足的资本来确保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巴塞尔协议Ⅰ本着稳健和充足的理念对全球银行的资本监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开端作用。
(二)2004年巴塞尔协议Ⅱ:风险资产和全面风险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与日俱进,国际银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考虑信用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的巴塞尔协议Ⅰ无法有效约束资本套利等问题,而且在银行资本和风险资产比率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主的金融市场风险频频发生,仅仅依靠资本充足率已经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Ⅱ。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是: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其中,新资本协议仍然将最低资本要求视为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中心因素,有关资本比率的分子(资本构成)不变,8%的最低比率保持不变,对风险资产界定修改,分母由原来的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而且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纳入资本监管,是希望金融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评估进行检查及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有合理的内部评估过程,并鼓励市场纪律发挥作用,使市场参与者掌握有关银行的风险轮廓和资本水平等信息。旨在保证良好的市场纪律同时加入监管部门的监管,以三大支柱共同保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巴塞尔协议Ⅱ在巴塞尔协议Ⅰ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资本框架,在资本约束原则不变的条件下,扩大了资本计算中对风险资产的覆盖,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即是它的核心思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提高风险计量的准确度,它修改了巴塞尔协议Ⅰ中只考虑信用风险的不足,而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纳入了风险资产的计量。巴塞尔协议Ⅱ通过三大支柱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一方面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高级法来提高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另一方面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即操作风险将作为银行资本比率分母的一部分,并为此也提供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种方法来衡量操作风险。这些新方法使得对银行风险资产的评估更有意义。它强调的是对分母――风险资产的计量,除去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外,加入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和安全
进入21世纪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金融衍生品的多样化也使得银行资本监管的难度加大。2007年开始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暴露出许多银行业监管体系中的不足。因此2010年9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上,27个成员国的中央银行代表们一致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正式诞生。
巴塞尔协议Ⅲ对之前协议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作为核心的一级资本(普通股和利润留存)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从原来的2%提高到4.5%,一级资本充足率由原来的4%提高到6%;同时要求银行建立不低于2.5%的资本留存缓冲资本(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同时引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和流动性监管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必须有1%的附加资本,从而降低大而不倒带来的道德风险,用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PR)流动性风险状况监管与银行相匹配的满足最低限额的稳定资金来源。从而来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巴塞尔协议Ⅲ在新的现实经济背景的条件下借鉴巴塞尔协议Ⅱ的核心思想,对银行的资本监管又做了一次完善。规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由原来的2%提高到4.5%,并且要求商业银行持有2.5%的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这使得核心一级资本的要求达到了7%。重新界定监管资本,大大提升了核心资本要求,原来的附属资本概念被弱化,对资本扣减要求进一步严格,全部从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无论是从宏观审慎方面还是从微观审慎方面,银行的资本要求都被大大提高。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思想是对分子――资本的计量,诸多资本条款都是要求增加资本,这也反映了在经历了从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资本监管的又一次加强。
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物,反映了国际银行组织对银行自营交易、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银行活动的更高资本要求,它强调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以确保银行在最低资本监管的基础上提高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三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所带来的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理念的发展是本次课题重点研究的对象,每一次修改和补充都是根据当时的国际金融环境进行的,它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监管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理念的发展尽数体现在巴塞尔协议的发展之中,它的每一次修改和补充都是根据当时的国际金融环境进行的,因此它一直都是国际银行业共同遵守的资本监管国际准则,对各国的监管部门来说,银行业的资本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资本是银行及其稀缺又珍贵的资源,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银行的资本势必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增强资本质量,进行有效的资本补充,以在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这都是需要我国的监管部门和银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梅良勇,刘勇.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及其影响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
[3]杜婷.巴塞尔协议Ⅲ政策影响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1
[4]钟伟,谢婷.巴塞尔协议Ⅲ的新近进展及其影响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 2011(3)
[5]宁敏.“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2(2)
[6] 冯乾,侯合心.资本监管改革与资本充足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上市银行分析[J].财经科学,2012(2)
[7]宁敏.巴塞尔协议Ⅲ的变革及其影响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3)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2
关键词:评级方法论;时点评级法;跨周期评级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71-04
一、引言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IRB)要求银行通过内部评级体系计算监管资本,进一步增强监管资本对于所面临风险的敏感性。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银行首先要重新构建适合监管要的内部评级体系,包括评级等级的划分、评级参数的估计、评级结果的使用以及评级体系验证等一系列内容。评级方法论(Rating Philosophy)是对经济周期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信用评级的本质,具体表现在评级使用何种信息、评级期限等方面,主要包括时点评级法(Point-In-Time,PIT)和跨周期评级法(Through-The-Cy,cle,TTC)。评级方法论是银行构建评级体系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违约概率(Probability0f Default,PD)和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等风险参数的性质、评级稳定性等方面,但是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根本问题,本文从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的内涵与应用着手,分析了两种评级方法对风险参数PD与LGD和监管资本要求的影响。并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评级方法进行了选择,最后得出对我国银行的启示与建议。
二、时点评级和跨周期评级的内涵和应用
(一)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的内涵
实证研究表明,受经济周期影响,信贷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虽然二者的周期并非同步。因而。就是否考虑经济周期因素而言,信用评级就需要区分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受到的关注较多,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充分。而银行内部评级方法问题在20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1998年,美联储的一份有关“美国大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报告中提到了银行在使用内部评级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不明确性。2000年左右,巴塞尔委员会在工作论文中正式区分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但是并没有给出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的准确定义。至今,理论界和业界对于两种评级方法仍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比较权威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尤其是在跨周期评级法的理解上争论更多。
一般而言,国外学者或者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论文是从两个方面来定义和阐述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的。从评级所使用的信息角度去理解两种评级方法,时点评级法使用有关企业的所有静态和动态信息以及宏观经济信息,而跨周期评级仅使用企业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不对周期性经济变动做出反应。当然也有学者从违约概率性质角度定义两种评级方法,时点评级法是基于现时条件下企业的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所做出的评级,时点评级与未经压力的违约概率相对应;而跨周期评级是考虑整个经济周期,根据企业可能出现的最坏状况或者极端事件压力测试下的承债能力所给予的评级,由此跨周期评级是与压力状态下的违约概率相对应的m。
两种视角都体现出信用评级如何处理经济周期因素的方法,进而区分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从所使用的信息角度理解评级方法论对于建立合适的评级模型和选用恰当风险因子具有较大指导意义。从违约概率性质的角度理解评级方法论,能够清晰反映出评级与违约概率的互动关系,更深入的刻画出经济周期对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二)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的应用
时点评级法基于评级企业现时状况考虑,评级期限较短,多为一年,也可能2-3年甚至更长时期,评级结果能够精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程度。跨周期评级是基于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周期出发,评级限期可能为3-5年,或者整个信贷周期,评级结果较之时点评级精度要低,具有顺序评级特征。两种评级方法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银行内部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时点评级法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较广,包括贷款定价、风险监测、经济资本配置、限额管理、收益分析等方面,而跨周期评级主要应用于长期信贷决策、确定监管资本等方面。
三、评级方法对风险参数和监管资本要求的影响
(一)评级方法与违约概率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要建立起内部评级体系,而且信用等级要与违约概率相对应。不同的信用评级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违约概率,时点评级法的等级会随着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此种情况下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动较频繁,但是每一信用等级所对应的违约概率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经济衰退时,企业的违约概率将升高,其信用等级将被下调;而经济繁荣时,企业的违约概率将下降,其信用级别相应上调。跨周期评级结果不随经济周期变动,只会对具有长期性的变动做出反应,企业的信用等级较稳定。但此种情况下,信用等级所对应的违约概率不是固定的违约概率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银行应该设定浮动的范围,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要调整企业的信用等级。
就资产池违约概率而言,Heiffield(2004)以及巴塞尔委员会报告(2005,NO,14)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周期内。虽然每个时点评级级别的未经压力资产池违约概率保持稳定,但是压力状态下资产池违约概率却发生了变化。每个时点评级级别压力状态的资产池违约概率与经济周期是正相关的。同样,在经济周期内,每个跨周期评级级别的压力状态下资产池违约概率保持不变,而未经压力资产池违约概率则与经济周期是负相关的。因此,银行不仅要区分其内部评级法方法,还要明确其违约概率性质,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信用风险报告的内涵。
(二)评级方法与违约损失率
反映信用风险的两个主要参数是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要建立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二维评级结构。对于实施高级法的银行来说,要建立债项评级,并且每一个信用等级要与相应的违约损失率对应。实证研究表明,违约损失率与违约概率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衰退时,两个风险参数都会出现下降,进而导致银行的信用损失加大。
银行违约损失率的估算都是基于银行内部数据和担保品的分类,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主要为合同结构、经济周期、行业、以及公司状况等。根据Moody(2002)在其
违约损失率预测模型LossCalc的技术文件中披露的信息表明,合同设计对于违约损失率的贡献度为37%,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对违约损失率贡献度为26%左右。虽然现在学者对于违约损失率与评级方法的研究并不多,但是贷款合同变动较少,影响违约损失率主要因素多为静态的,这就决定了违约损失率的稳定性。而且从银行的做法来看,频繁变动债项评级也不是一种常规做法。《巴赛尔新资本协议》中已经明确提到要采用较保守的方法估计违约损失率。因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建立的债项评级通常具有跨周期性质,违约损失率较稳定。
(三)评级方法与监管资本要求
不同评级方法影响到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稳定性,由于两个风险参数是计算监管资本的重要输入变量,进而评级方法将会对监管资本要求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时点评级法下评级等级的变化将会引起监管资本的变动。也就是说时点评级下监管资本随着经济周期变动而变动,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所需的监管资本较少,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所需保有的监管资本较高,监管资本的变动性较大。同样,在跨周期评级条件下,虽然信用等级不变,但是违约概率还是会浮动的,也会引起监管资本的变动。相比较而言,跨周期评级考虑了周期性因素,使得监管资本要求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但所要求的监管资本较高。并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高级法下监管资本要求的波动性要比初级法的高,因为在初级法下,违约损失率是由监管当局给出的,不需要银行自己估算。
Frieda Rikkers及Andr6 Thibeauh(2008)利用标准普尔数据库研究认为,压力状态下跨周期评级法所要求的监管资本比时点评级法高出76.4%,这与压力水平有关。时点评级条件下,经济衰退时所需监管资本要比平均水平高37%至76%,这也与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有关。未经压力跨周期评级法的资本成本要比时点评级法高9%。压力状态下的跨周期评级法所需资本成本则可能比时点评级高出75%。这说明,跨周期评级法可以降低监管资本的波动性,但是维持这种稳定性的代价是较高的。
实际上,评级方法论除了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以及监管资本要求有显著影响外,还会对银行信息披露产生较大影响,原因在于时点评级下,所披露的信息更为真实,更能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而跨周期评级法下,违约概率精确度不高,因而银行披露的信息就会失真,不利于投资者以及公众对于银行的监督。评级方法论也将影响评级体系的验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评级方法的特征以及对于风险参数的影响,监管部门需要针对银行所采用的评级方法选择恰当的验证工具。确保验证的效率。当前各个银行在评级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为监管部门的验证工作增加了困难。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评级方法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这就要求银行和监管部门重视评级方法论的使用和研究。
四、时点评级体系和跨周期评级体系的选择和建立
(一)银行监管部门对于评级方法所做出的要求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未就银行评级方法论应用问题做出明确的要求,银行可以选择合适自身的评级方法,但是要求银行要明确内部评级方法所属的类型。一般认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提到“要求使用长期数据估算违约概率”,进而推测新资本协议提倡使用跨周期评级方法。但是,这一推测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使用长期数据估算违约概率是为了获得更为稳定而准确的模型参数,不论是在时点评级法还是在跨周期评级法下估算违约概率时,都适用这一准则,也就不能由此得出以上结论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其关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中,指出“评级方法论是其监管的重要方面。银行要明确所使用的评级方法论的类型,制定企业评级迁移的政策,明确评级等级变动对于监管资本的影响”。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第四节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中提到“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时点评级法、跨周期评级法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评级方法估计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商业银行的债务人评级应同时考虑影响债务人违约风险的非系统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商业银行应向监管部门说明所采取的评级方法如何考虑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并证明其合理性”。
时点评级法和跨周期评级法各有优劣,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不能说哪个更好。因此。或许是出于谨慎的考虑,各国银行监管部门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保持了一致的口径,允许银行自行选择评级方法。从监管角度看,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是第一目标。银行所保有的资本波动性过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时期,为补充监管资本要求必然压缩信贷投放规模,也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甚至如果银行没有充足的流动性确保持有足够的监管资本,将会产生系统性风险。所以,监管部门更偏好保持稳定而充足的监管资本,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巴塞尔委员会。还是各国监管部门在评级方法的选择上可能会更倾向于跨周期评级体系。
(二)国际商业银行在评级方法上的选择
根据Treaty及Carey(1998)和2000年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国际商业银行并没有明确区分评级方法的使用。从实践看,很少一部分银行使用跨周期评级,还有部分银行使用混合评级方法,大部分银行选择使用时点评级方法。这与外部评级机构形成很大反差,因为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都宣称使用的是跨周期评级法。由此可见,国际活跃银行在评级方法的使用上呈现多样性,并且多数使用的是时点评级方法。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出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跨周期评级和时点评级是收益性与稳定性之间的权衡。跨周期评级所要求的监管资本较高,有利于金融稳定,但是其成本也是较大的。银行是追逐利益的经济部门,需要为股东增加价值。选择时点评级可以降低监管资本需求量,虽然在经济衰退时监管资本需求增加较多,但是通过经济繁荣时期的大量放款来弥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2,银行多使用时点评级与违约概率模型有关。一般认为专家判断的评级方法可能更倾向于跨周期评级法,而以市场信息为主的统计模型则偏向于时点评级法。有时候,时点评级法下企业信用等级变动较少,而被误认为是跨周期评级法,这主要是由于评级模型的输入变量变动性较小的缘故。以财务信息为主要输入变量的评级模型就存在这样的问题。银行现今更多使用的违约概率模型为结构性模型诸如KMV模型,此类违约概率模型以市场信息作为主要输入变量,并且随着市场信息的波动而波动,从而形成了时点评级法。
3,银行对于评级结果的多种使用目标。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不同评级方法的结果,因此导致了银行在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方面的不一致性和多样性。
4,相比时,最评级体系,跨周期评级体系更难建立。时点评级体系较容易建立,而跨周期评级建立起来相对较难。时点评级可以利用企业的所有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就可以建立起来,而建立跨周期评级体系需要将长期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分离,确保违约概率模型所考虑的因素与系统因素没有关联性。这会增加建立跨周期评级体系的工作量,维护成本也较大,使得跨周期评级法的实际应用范围不广。
五、对我国银行的启示与建议
我国将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已建立或整合内部评级体系,并聘请了外部咨询机构,以适应监管需要。但从现有资料看,国内监管部门、业界专家以及学者都比较注重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的估计、评级验证方面的研究,对于银行内部评级方法论问题研究较少,甚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会导致银行评级结果应用、信贷决策等方面的失误。鉴于评级方法论的重要性,在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如下。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3
2008年8月底,上海虹桥机场,当父母把17岁的儿子送过飞往美国的安检口时,儿子黄胡忽然又跑回来,流下了眼泪。爸爸说:“儿子,你长大了,早晚是要离开家的。”黄胡却说:“爸,我不是舍不得家,而是想起这些年你为了改掉我粗心的毛病,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实在头疼,儿子学习太粗心
黄胡出生于1991年2月,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妈妈是个普通的公务员。小时候,黄胡非常听爸爸的话,黄爸爸也把培养儿子当成头等大事。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黄爸爸发现儿子经常会犯一些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多会做的题目,都因为他的粗心大意而做错了。
还是在小黄胡刚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黄爸爸检查儿子的作业,发现他把一道“69+96”的数学题偏偏错看成了“69+69”。爸爸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问儿子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小黄胡检查了好几遍,硬是梗着脖子说没错。这小子也太粗心了,清清楚楚的卷面他就是看不出来,说明他的心不在这里啊!爸爸气得打了儿子的屁股。没想到小黄胡不服,说:“明明做对了,你凭什么打我?”直到爸爸指出他连题目都看错了,而且检查几遍也检查不出来时,小黄胡才心服口服,挠着头说:“我怎么没看出来呢?”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甚至考试时他也经常因此而丢分。
爸爸心想,儿子头脑很聪明,为什么总是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通过仔细观察,他终于发现,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放学回到家后,几乎每门功课都有一大堆家庭作业要完成,孩子急于把所有的作业都按时完成,难免手忙脚乱,乱中出错;二是因为他们玩耍的时间太少,有时候别的孩子在外面等着儿子出去玩,或者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就要到了,所以心不在焉就出了错。
黄爸爸也是大学文化,他知道,学习是件非常严谨的事,必须专心致志。特别是进入中学后,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忌,一定要提前治好儿子这些坏毛病,不然的话到时候就迟了。好在当时小黄胡年龄还小,爸爸的话他听得进去。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小家伙的粗心毛病改掉了不少。
然而,粗心大意是孩子们非常顽固的通病,他们自己往往并不自觉,要想彻底改掉谈何容易!在黄胡小升初的考试中,不知什么原因,他再次犯了严重的粗心大意错误:有几道英语填充题,明明都会做,却把答案写错了顺序,结果一分没得;有几道数学题,黄胡在草稿纸上做得都对,却在往卷面誊抄时抄错了。在关键的时候却犯低级错误,这不是要命嘛!这一次,爸爸没忍住,再次要打儿子的屁股。
没想到小黄胡却跟爸爸玩起了抵抗,一边往外跑,一边说:“谁能不犯点错误?难道我自己想错吗?都怪我当时太紧张了。”爸爸打不着儿子,就在后面追,结果小黄胡很快就跑没影儿了。
当天晚上,小黄胡没回来,爸爸吓得到处去找,怎么也找不到。直到第二天中午,远在镇江走亲戚的黄妈妈打来电话,说儿子在她那儿。她责怪丈夫不该打骂孩子,说孩子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考试,难免紧张,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爸爸先是吓了一跳,儿子还那么小,万一路上出点事怎么得了?继而又想:妻子说得对,我不该打孩子。孩子以前小,这种办法还可以,现在他大了,不能再用这种暴力的方法了。可是,他那么粗心大意,怎样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想个绝招:我给儿子当“学生”
爸爸根据自己总结的儿子粗心的两个主要原因,想到了“治病治根”。他首先调整了儿子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不让儿子一直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而是给儿子一定的玩耍时间,但玩过了之后,要全神贯注地学习。开始的时候,他对这一做法不放心,儿子玩时他就陪着玩。当然,在玩之前,要规定好玩的时间,到了点就得专心学习。
其实,小黄胡以前常常是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拖得时间长,还容易三心二意。现在让他把玩和学习分开了,专心玩耍和专心学习,不但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还让小黄胡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粗心大意的毛病也改了不少。
但小黄胡初一那年期末时,他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有些题目爸爸看了也觉得有些不明白,就拿来一张草稿纸试做。没想到爸爸刚做到一半时,小黄胡忽然指着爸爸做的题目说:“爸,您还是大学生呢,怎么连这样的题目也会做错?”然后一一指出错误。
爸爸吃了一惊,自己一不小心还真的做错了一步。但让他灵光一闪的是,儿子对自己的错误熟视无睹,怎么对别人的错误一眼就能看出来?难道他和很多人一样,对自己的错误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想到这里,爸爸决定找个机会试试。
不久后,小黄胡一次测验数学只考了87分,其中有几道题根本就不该错,他在关键的地方又粗心大意了。爸爸这次没有发火,而是找来了几道同类题目,假装对儿子说:“我们单位马上也要搞文化考试,其中有不少知识都是初中的,但我当年学的东西早就丢了,不知现在还会不会做。儿子,你得帮帮我啊!”
听说爸爸要当自己的“学生”,小黄胡一下子来了劲儿,他一边和爸爸一起研究题目,一边“指导”爸爸,结果那几道题他都会做。直到这时,爸爸才回过头来拿过儿子的试卷说:“儿子,这些题目你都会做,为什么测验时却做不好?”小黄胡挠着头说:“说实话,本来这些题目我也只是刚会做,再加上测验时慌忙,就做错了。不过,今天跟你一起做了几道这样的题目后,我以后再也不会在这方面出错了!”此后,小黄胡在这类题目上真的再没犯过错。
爸爸见效果不错,以后就经常用这种办法,主动要求给儿子当“学生”,让儿子来教自己。而小黄胡虽然年龄不大,其实也懂得“要想装满一碗水,你就得有一桶水”的道理,何况他也有虚荣心,不希望给爸爸当老师时出错。为了能在爸爸面前当好“老师”,他开始努力学习,那个阶段小黄胡进步得很快。
后来,因为单位改组,当然更是为了培养儿子,爸爸干脆主动从单位辞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儿子上面。时间一长爸爸就发现,孩子其实和成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也有虚荣心,也有自尊,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你是长辈就可以为所欲为。给儿子当学生这种办法之所以效果不错,主要是因为自己充分尊重了孩子,或者说是利用了他的虚荣心。
小黄胡读初二时,开始接触化学,但不知为什么,他对化学一直不太“来电”,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爸爸非常着急:数理化密不可分,如果化学拖了儿子的后腿,以后他就可能一事无成啊!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儿子把化学学好呢?
他找儿子深谈了一次,儿子却说:“您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对化学不来电,有什么办法呢?”见沟通的效果不太好,爸爸知道除了自己的方法不对外,还与儿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有关。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用一种巧妙的办法,于是他想到了再给儿子当“学生”。
几天后,他再次找儿子谈了一次,说:“儿子,我已经从原单位辞了职,但除了照顾你外,我总得找点事做。有位朋友把我介绍到一家化工企业去当总会计师,但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听说上任前公司还要对我进行考试,大都是中学化学知识。你知道我当年大学读的是管理,中学时学的那点化学知识早丢了,你还得帮帮我啊!”
本来,黄胡对爸爸辞职照顾自己心里就有点儿愧疚,听爸爸这么一说,虽然他有点儿为难,但还是答应了。
于是爸爸没事就找来一些与儿子课堂学习同步的化学题目,一边做一边跟儿子讨论和“请教”,让儿子把从课堂里听到的知识复述给自己。为了让儿子对化学提起兴趣,他还买来一些简单的化学试验工具,跟儿子一起埋头做实验。一次,父子俩一起做实验时,由于不小心错加了化学试剂,结果发生了小爆炸,父子俩的头发都被烧焦了。可他们不但没有害怕,还相视大笑。爸爸说:“看来化学如果学不好,还很危险啊!”
没想到这件事却激起了黄胡对化学的兴趣,因为他知道,要想帮助爸爸学好化学,自己就必须先学好,这是在帮助爸爸找工作啊!于是黄胡开始注意仔细听老师讲课,不懂就问老师和同学们。当时他的目的非常简单:我必须帮助爸爸通过应聘的笔试!结果几个月下来,黄胡的化学成绩有了飞速的提高。
在那期间,小黄胡的英语成绩有些下滑。要知道,不管儿子将来学文科还是理科,英语都非常重要。于是爸爸再次用了给儿子当“学生”的办法,对儿子说:“我们笔试和面试时,可能都要考英语。儿子,我这个年龄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你还得在英语上再给我当当老师啊!”
当然,爸爸让儿子给自己当老师,并不是盲目的,他让儿子“教”自己的东西,其实他都会,而且进度基本上与儿子的学习同步。为了找出儿子的“软肋”,他没事时就检查儿子的作业,发现儿子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时,为了不伤儿子的自尊心,他从来不直接指出来,而是用“请教”的办法让儿子提高。这样一来,一方面逼着儿子把弱项学好,另一方面在与儿子的不断商讨中,小黄胡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一天,研究生毕业的妈妈见丈夫很简单的题目还要向儿子请教,就笑着说:“老黄,没想到你的知识都丢光了,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爸爸当着小黄胡的面说:“没办法,这些年来我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根本不对口,全都忘了。不过,儿子大了,他现在懂得非常多,完全可以当我的老师,我真为他感到骄傲啊!”小黄胡听得美滋滋的。事后,爸爸悄悄地把实情告诉妻子,黄妈妈一边夸丈夫有办法,一边有些愧疚地说:“我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这些年儿子多亏了你,他的点点进步都是你的心血啊!”
为了让儿子相信自己,并给他信心,在黄胡初中毕业前,爸爸谎称自己已经通过了单位的笔试和面试,应聘成功了。他多次夸儿子帮了自己的大忙,黄胡以为真是自己帮助爸爸通过了笔试和面试,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学习的信心更足了。初三时,在爸爸这种方法的帮助下,黄胡粗心大意的毛病基本上改掉了,成绩跨入班里的前三名。
看名著看新闻,全面发展进名校
进入高中后,黄胡的成绩一直不太突出,有一次考试他竟然还考了个全班倒数第9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爸爸心里非常着急,表面上却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通过了解,他发现自从儿子准备高二分科时选理科后,就开始有点儿重理轻文了。加上语文考试一般题量都非常大,儿子粗心的毛病又不时犯了起来,所以他的考试主要是语文和政治拖了后腿。可是,无论学什么,都离不开语文和政治啊,自己必须想办法帮儿子尽快赶上来!黄爸爸又开始动起脑筋来。
他发现儿子的阅读量不是太大,四大名著中,只读过《红楼梦》。于是他买来《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等课外书籍,不料黄胡却说:“老爸,你也太小看我了吧,我都快上大学了,还让我看这些东西,要知道《西游记》是小孩子喜欢看的书啊!”爸爸耐心地劝他说:“你说错了,儿子,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小孩子喜欢看《西游记》不错,但他们看的都是热闹;你是高中生,要学会看里面的门道,一是人物的形象和语言,二是作者的天才想象力,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对你的学习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啊!”
除此之外,爸爸还给黄胡订了《读者》杂志,平时自己看到什么好文章,就推荐给儿子。他甚至还自己学着写一些文章,然后和儿子一起商量怎么把文章改得更好。后来,爸爸有几篇文章还在当地一些媒体上发表了。看着也有自己心血的文章发表了,黄胡心里很高兴,学语文的兴趣和成绩都大大提高。
爸爸认为,不关心政治的学生是书呆子,所以他坚持让儿子每天晚上都看《新闻联播》。黄胡开始并不喜欢时事新闻,觉得太枯燥,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见此情形,黄爸爸就经常跟儿子讨论国内时事。这样一来,黄胡如果不看新闻,就无法跟爸爸交流,只好去关注时事。有时候爸爸还假装有事错过电视时间,然后向儿子请教当晚新闻的内容。黄胡慢慢地培养起了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不久前,黄胡在参加出国面试时,美国巴克奈尔大学的老师给他出的题目是:“描述一下美国大选,并谈谈对于希拉里如果执政的看法”。黄胡因为一直在关注这事,所以能够侃侃而谈,听得老师连连点头,得到了满分。
2008年6月,爸爸陪着黄胡去香港参加赴美国求学考试,结果他超水平发挥,新托福满分120分,他考了114分,SAT1他考了2300分(满分),SAT2他同样考了2400分的满分,被美国巴克奈尔大学录取,同时他还获得了每年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直到这时,爸爸才把自己如何假装给儿子当“学生”,帮助他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并克服偏科的事说了出来,“我终于放心了,明天就去单位正式上班!”黄胡怔了一下,然后抱住爸爸,眼睛有些湿润地说:“老爸,谢谢你,我现在才明白,其实,你从来都不是学生,而是我的好爸爸和好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到国外,我会用更好的成绩来报答你……”
专家点评:
董丽燕(教育专家)
现在社会上,粗心的孩子随处可见,焦急的父母也比比皆是。但许多父母只是停留在说教、责骂甚至暴力层面,这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感和亲子冲突。而黄胡爸爸给儿子当学生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却符合“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维护自尊与自信”、“素质教育”等教育原则。他的教育方法里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孩子契机。看到粗心的儿子,黄爸爸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勃然大怒或掉以轻心,而是一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终于,他从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中,发现孩子在“当老师”挑别人的错误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契机。
2.换位教育,维护孩子的自尊。给孩子当老师其实体现了换位思考,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错误。黄爸爸通过精心设计向孩子“请教”的内容,在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使孩子很快突破了薄弱环节。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4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了
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杭晨小时候特别贪玩,12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放学后,竟然学着“铁道游击队”的样子去扒火车。火车越开越快,他们不敢下来,最后被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宿州市。回来后,爸爸气得打了儿子的屁股。从那以后,爷子俩算是结下了“仇”。再加上杭晨很快就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所以爷子俩基本上没话说,就是有话,说不上几句也会吵架,除非爸爸用“武力镇压”。
杭晨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太突出,在班里只是处于中上等水平。爸爸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
于是,爸爸找了很多人咨询,包括跟儿子的老师交流,他们都说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难管,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做过多年思想工作的爸爸却在想,只要知道孩子这种毛病的“病根”,就应该有办法帮助他改正。既然儿子现在喜欢跟我对着干,我能不能利用他的这种心理,让他把“对着干”的邪劲用在学习上呢?
想到这里,他决定在儿子身上作个实验。
当时杭晨正在读初二,有一天,爸爸在检查儿子作业时,发现有几道题目没有做,说明这几道题可能对儿子来说比较难,所以他耍起了滑头,想打马虎眼绕过去。要是在以前,爸爸一定是拉过儿子把他臭骂一通,然后直接指点他怎么做。但是,为了试试能否利用儿子的叛逆,爸爸这次没有这样做。
他把儿子叫到跟前,没有打他,也没有教他怎么做,而是假装无意地说:“这几道题的确有点难,连我都做不好,估计你就更做不好了。”然后爸爸就休息去了,他要静观其变。
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后,杭晨却主动找到爸爸,有些不屑地说:“这几道题看起来有点儿难,其实是一点就通,你看我现在不是做好了?”
爸爸眼前一亮:这个办法挺好使啊!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激将法”,就让叛逆的儿子上了套,自己把问题解决了。为了鼓励儿子,他连忙大夸儿子比自己还聪明,他决定,以后要想办法利用儿子的叛逆来促使他学习。
爸爸在儿子面前“装疯卖傻”
然而,孩子毕竟大了,想一下子把他扭转过来,谈何容易!何况爸爸如果方法不对,父子俩往往说不上几句话,儿子就会顶撞他。这让爸爸越来越觉得,不能跟儿子对着干,得顺着叛逆的儿子从反面去做工作才行。
有个阶段,杭晨的英语学习有些跟不上,爸爸故伎重演说:“现在的课本的确太难了,再加上我的英语也丢了很多年,所以连我都看不懂了。”他想用这个办法来刺激叛逆的儿子。
不料杭晨说:“你看不懂有什么了不起?别忘了你的大学是20年前读的,那个时候连电脑都没有呢!我看啊,有的人说得就是有道理,将来又不出国,学英语有什么用?”听了这话,爸爸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一招没管用,反倒把儿子逼到反面,连忙对儿子说了一大通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料杭晨只顾埋头做作业,根本没把爸爸的话当回事,更让爸爸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杭晨干脆放松了英语的学习,有一次,他的英语测验才得了71分。
爸爸非常担心,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儿子的英语学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他太懒,不愿意多背单词造成的。爸爸心想,如果此时逼着儿子多背单词,他一定听不进去,甚至还会跟自己对着干。有什么办法既不会引起儿子反感,又能让他多背单词呢?
爸爸工作中也用不到英语,他当年学的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为了给儿子做个榜样,也为了辅导儿子,他开始把英语又捡了起来,几个月时间就把中学英语学了一遍,然后他找了个机会,故意把卧室的门闪开一条缝,让儿子能听到。他大声地对妻子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和我们这一代人相比,智力差又怕吃苦。你就说学英语吧,我敢说只要给我半年时间,我就能恢复到六级水平,但你的儿子就是不行!”然后他又出去在儿子的面前晃来晃去。
杭晨当然不服气,他对爸爸说:“谁说我们不如你们?你们做父母的,总喜欢看我们身上的缺点,就是看不到我们的长处,跟你们这样的父母,就是没话说!”
见儿子响应,爸爸连忙说:“不是我说你们不行,主要是你们太懒。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比比,你书包里有一本《中学英语考试功能词汇》,我敢说我最多用3个月就能全背下来,你能做到吗?”杭晨急了,把笔一摔,说:“比就比,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于是爸爸开始故意在儿子面前背那本书上的英语单词。为了引起儿子的重视,每天晚上儿子做作业时,爸爸就在一旁默读那本书。见爸爸来了真格的,杭晨当然不愿意落后,他每天做完家庭作业,也去背那本书上的单词。就这样,3个月后,爸爸故意认输,甘拜下风,心里却窃喜:儿子因为英语词汇量大增,成绩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杭晨读初三那年,一次,爸爸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几道数学题改了好几遍,然后又去请教了老师才做好。他的心里没有底:儿子是不是把这种类型的题目真正搞懂了呢?他想当面问问儿子,不料话刚出口,儿子就顶撞他说:“爸,你对我也太不放心了吧!是你在学习还是我在学习?”
爸爸一看,再说下去又要吵架,这种方法行不通。于是两天后,他想了个新办法,找来几道同一类型的题目,然后装着不懂去问儿子:“这是我们矿上一位学生家长拿来请教我的,惭愧的是我的数学丢了多年,根本就不会做,我只好再来请教你了。”
这下,杭晨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满足,他拿过题目看了看,说:“爸,你也太笨了,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然后他埋着头一边做一边讲给爸爸听。不料爸爸的担心一点也没错,儿子根本没把这类题目真正吃透,做到一半时,儿子也拿不准了。
其实,这样的题目根本难不倒爸爸,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儿子学习严谨的态度,二是为了让儿子把这样的题目真正搞通搞透。杭晨不知道里面的原因,他以为爸爸真的不懂,当他自己也不会做下一步的时候,想干脆把爸爸糊弄过去。爸爸虽然一眼就看穿了儿子的鬼把戏,但他知道,如果当面把儿子戳穿,会伤儿子的自尊心,说不定还会激化父子间的矛盾,所以他装着什么也没看出来,一直跟儿子争论,并在争论中不断地暗中启发儿子。
见父子俩争得不可开交,妈妈有些担心,想过来劝架。没想到杭晨却说:“妈,我跟爸爸是在争论学习上的事情,真理越辩越明嘛,又不是吵架,你就放心吧!”爸爸也说:“儿子说得对,我们是在争论学习上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争论。何况我这是在向儿子请教,他就是批评我几句,我也没话说,谁让我不懂呢?”
在爸爸的几次启发下,儿子明白了应该怎么做,然后他找个理由自圆其说地把题目改正了过来。爸爸长长地舒一口气,但他担心儿子还没有真正搞懂,就又做了两道同类型的题目,直到儿子把题目真正搞明白。
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每一次都是爸爸装疯卖傻说自己不懂,要向儿子请教。再叛逆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就这样,他不由自主地学会了很多东西,成绩在不断地提高。
知道了真正的美
不料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天,妈妈在帮杭晨收拾房间时,无意中竟然发现了一封同班女同学写给他的情书。儿子早恋了!妈妈吓了一跳,不知如何是好,连忙把这事告诉了丈夫。
爸爸知道后,也很吃惊,但他安慰妻子说:“这事千万不能着急,否则只能起反作用,让我来想想办法。”他还要求妻子装着什么都不知道,不能跟儿子正面谈这件事。经过了解,爸爸得知,那个女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在班里倒数,只是比较喜欢穿着打扮,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吸引了儿子,但这事却不能直接跟儿子谈。
为了这事,爸爸头疼了好几天,最后他想到了一个“绝招”,但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管不管用。爸爸通过朋友,从当地煤炭师范学院,以每天晚上100元的酬劳,给儿子请来了一位“美女家教”。这位家教是大三学生,不光气质高雅,人长得非常漂亮,学习成绩也很好。爸爸想用美女家教来冲淡女同学对儿子造成的影响,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果然,面对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举止高雅、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美女家教,杭晨不由自主地把两个女孩在心里作了一番比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己的女同学太不出色了!50天后,杭晨不光原先的弱项化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他还主动跟妈妈谈起了那个给自己写情书的女同学,表示再也不想理她了,并说:“如果你们强行反对我们,我一定会跟她好的。”妈妈对儿子说:“孩子,你做得对。这个世界上,好女孩多的是,但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美丽的风景都在前面等着你呢。”
就这样,在父母的帮助下,杭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在不自觉中不断校正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学习成绩一直非常稳定,2005年夏,他以班级第一、年级第三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中学淮北一中。
终于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高中的杭晨,“青春叛逆”状况已经没有初中那几年厉害了,但他不时还会跟爸爸发生一些争执。每一次争执,只要是对儿子的学习有利,爸爸总是先认输。但在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上,爸爸却从来没有让过步。
高一那年10月,杭晨初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因癌症住院。爸爸觉得杨老师是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对杭晨也很好,儿子能有今天,杨老师有一定的功劳。于是,一天晚上,爸爸提出要带着杭晨去看看杨老师。当时杭晨被学校推荐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他有点儿不耐烦地说:“我现在脑袋都忙大了,哪有空啊!”爸爸再三要求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杭晨却说比赛后有空再说。
爸爸觉得,一个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帮助过你的人,这是做人的本分,就算是成不了才,也得成人啊!何况儿子还远没有成才,这明明是忘本嘛!想到这里,他再也忍不住了,几年来第一次对儿子发了火。奇怪的是,这一次,杭晨却没有跟爸爸争吵,什么也没说就跟着爸爸出了门。两人骑着自行车默默地走了一段后,杭晨忽然骑到爸爸的前面说:“爸,是我错了,杨老师是我的恩师,我应该去看他,都是我忙昏了头!”
见儿子主动向自己认错,爸爸的眉头展开了,他欣慰地想,在原则问题上,儿子还是有是非观念的,看来儿子真是长大了。
高二分文理科时,就在爸爸和妈妈一起商量应该让儿子报什么科,用什么方法让儿子接受时,没想到杭晨再次主动找到他们,向父母征求意见。这一次,爸爸没有再用“装疯卖傻”的办法,而是说:“儿子,这是你自己的事,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只能给你提建议。”
杭晨自我分析认为,自己的政史地都不错,虽然理科也不错,但化学总是有些拖后腿,所以他想报文科,老师也是这么建议的。爸爸说:“既然文科是你的强项,我们就支持你。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只要学好了都前途无量。”在父母的支持下,杭晨毅然报了文科。
事后,爸爸问杭晨:“假如分科时我们主动提出来要求你报文科,你会怎么办?”杭晨想了想说:“要是以前,如果是你们提出来要我报文科,说不定我偏偏要去报理科。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长大了,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不知为什么,以前我总想什么事都跟你们对着干。”
妈妈笑着对儿子说:“我们早就发现了你的这个毛病,不过这是你们那个年龄的正常现象。如果不是你爸爸想办法帮你,还不知道你今天会怎么样呢!”然后妈妈把爸爸这几年来针对儿子性格叛逆所采取的一些做法告诉了杭晨,杭晨这才如梦初醒。
在2008年的高考中,杭晨考出了634的好成绩,居全省文科第12名。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5
大男孩初为人父
张亮出生于北京房山,儿时家境富裕,但因父亲生病家道中落,16岁的张亮小小年纪便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做过厨师、导购,因朋友推荐参加了一个模特大赛,进入了模特界,没想到起初只是抱着对没尝试过的事情尝试一下的态度,却在模特界做得顺风顺水。
张亮懵懵懂懂就成了模特圈里罕见的年轻父亲,身边没有任何朋友可以交流育儿经,凡事都是自己与妻子慢慢摸索,不论平时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出来回家陪儿子,甚至有时候在外地走秀,回到家已是半夜,看一眼儿子早晨又匆匆离去,儿子根本不知道他回过家。80后的爸爸张亮,尽自己的所能给儿子满满的父爱,希望儿子能在爱的包围下,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人。
P:当时是怎么同意参加《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呢?
张亮: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平时工作忙,陪天天的时间不多,而且有些地方可能我们爷俩一辈子都不会去,那不如趁这个机会就一起去玩了。
P:在节目里你说第一次见天天,都懵了,不知道怎么抱他,当时具体是个怎样的画面?
张亮:天天出生的时候,我年纪也不大,一时间还没太适应自己已经是爸爸的身份,所以有点懵了。
P:你和儿子天天看起来像朋友一样,是本身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还是说有刻意地想和儿子做朋友?
张亮:一来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二是找到了一种与儿子相处最为舒服的方式,那就是相互沟通和讲道理,还有换位思考,我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个孩子,在出现某种情况时,会希望爸爸怎么教育我,目前这种关系让我们都能很好的相处和学习。
P:在当上爸爸之前,有想过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子样的吗?
张亮:没有,当时真的太年轻了,根本没想过。
P:当爸爸后和当爸爸前,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张亮:肯定发生了很多变化,当爸爸之后肯定没那么野,因为有了责任,一有时间就想陪着他,生活重心也发生了倾移。
小爸爸育儿有方
在《爸爸去哪儿》里,张亮的表现让许多人甚至育儿专家夸赞,赞他对儿子教育有方,有网友赞他是“中国好爸爸”,张亮笑称他只是尽了自己的本份去引导孩子,并没有这么伟大,倒是儿子天天在节目中的成长让张亮感到很欣慰,张亮说儿子并没有上节目的意识,只是跟大家一起玩,而独生子的天天,也因在5个孩子中排行老二,有了做哥哥的担当。随着节目的热播,儿子天天的人气一度超过了张亮,堪比当红小童星,让张亮有些着急,出于对儿子的保护,张亮坦言不想让儿子曝光过度,现在只能尽量地减少他的出镜率,而5岁的天天明年就要上小学,不再适合参加一些活动,也不能拖了学习的后腿。
P:在上节目之前你认为你了解你儿子天天吗?那现在呢?
张亮:在上节目之前我觉得我了解我儿子,也能搞定他,现在会更了解,其实也跟他学到一些。
P:参加节目之前和之后对爸爸这个词有了什么不一样的理解吗?
张亮:可能让我理解一个妈妈的辛苦,因为我平时都没有这么贴身照顾他这么久,不知道要做这么多事情,其实还是挺辛苦的,所以会更加体谅妈妈。
P:你和天天在参加节目前和节之后有没有哪些具体的改变?
张亮:其实我跟之前差不多,只是现在我的工作更多了,我还在努力协调,希望挤出更多时间来陪家人。
P:儿子天天在童模圈也很有名气,当时是怎么让天天进入这个行业的?
张亮:当初是因为很多杂志的朋友要拍片子,有时候可能需要有小孩子的元素,而我们这个圈子有小孩子的不多,于是都来找我“借”天天,这么借着借着就拍起来了。
P:有没有想过曝光过度会对天天的成长造成影响?会怎么样去规避呢?
张亮:作为父亲肯定会担心,所以节目组也建议我们不给孩子看节目,我也停止了天天的采访工作,我也跟妈妈和老师说,不能让天天跟别人合照,消除他的优越感。
P:你小的时候和父亲的关系如何?
张亮:我跟父亲的关系应该跟我们这一代80后的年轻人一样。
P:节目播出后也引起了许多关于父母回归家庭的话题,你觉得爸爸应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为什么?
张亮:肯定是应该的,这个节目对我的另外一个重大意义在于让我更加珍惜家庭,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有父亲的陪伴,可能将来会少走弯路。
潮爸快问快答
P:在旅行当中,对你来和天天来说,最不能缺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张亮:我想应该是沟通吧。
P:你觉得天天哪里长得最像你?
张亮:身材吧。哈哈。
P:旅行结束后,你和天天是胖了还是瘦了?
张亮:瘦了。
P:岂今为止,儿子做过的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张亮:应该是他每一次对我的信任吧。
P: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亲,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张亮:可能我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这样就能更多的了解他。
爸爸与自己的儿子范文6
儿子吃零食,不愿人。爸爸说:“不要自私,应跟小朋友分享。”家里来了客人,儿子把爸爸存放了十多年的名酒拿到桌上,爸爸皱了皱眉,内心有点舍不得――自愧有点心口不一!
儿子3岁了,让他单独睡,不肯。爸爸把他哄睡后,回到自己房间;孩子醒前,再挪回来。孩子警觉了,批评爸爸撒谎――自惭言不符实!
家里丢了50元钱,怀疑儿子拿了。儿子不承认,爸爸打了孩子屁股。后来,在狗窝里找到了――自责太过强权!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不身体力行,又对儿子动武。于是爸爸几次道歉。可儿子依然觉得委屈,说:“这太不公平了,我也得打你屁股!”――爸爸笑了:“对,爸爸让你打!”
父母跟儿女,从辈份上说,有长辈、晚辈之别;但从关系上说,应该是平等的。这位爸爸,做得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压制。”鲁迅也说:“许多精神体质上的缺点,可以传孩子。”
既然“平等”,就不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谁就说了算;而应该看谁说得有理。
向孩子道歉的爸爸,了不起。他不是“爸”道尊严,他是“尊重”,知错必改!
允许孩子打屁股的爸爸,了不起。他十分关注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尊重儿子,谁让自己险些把“精神体质上的缺点”传孩子呢?
日本学者井森主张:“三岁前的幼儿处在图谱时代,他们把外界的事物和行为看成完整的图谱,注意观察它们,并按他们描绘的行为方式调节自身的行为。父母参与社会活动和一切人际关系交往的图谱,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就形成了孩子语言行为习惯。由于父母和孩子的长期相处,就为孩子描绘工作、生活、理想、社交、学习、探索的各种图谱。而不良的图谱,就不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会将孩子引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