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器人培训总结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机器人竞赛;培训;参赛选手

机器人竞赛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它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同时也是机器人竞赛活动的辅导教师,如何将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培训工作高效的、有秩序的开展下去,培养出优秀的高科技人才,使得机器人比赛更加精彩。笔者认为针对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培训工作是有方法和策略可寻的,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和经验总结谈谈几点想法。

一、选拔主体对象――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的选拔是机器人竞赛活动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也是机器人竞赛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对象,机器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参赛选手的选拔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在众多的学生当中“相中”高科技苗子,寻到自己满意的参赛选手,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对机器人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有人认为: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机器人竞赛活动选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机器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还需要他们对机器人有足够的兴趣。

2.动手能力强

从近几年的机器人竞赛活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重庆市选拔赛(各项目的第一名晋级全国赛),还是重庆市常规赛,大多数项目都要求参赛选手将机器人的零件拆成散件带入比赛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搭建机器人,然后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这就要求负责搭建机器人的参赛选手在搭建机器人的时候上手一定要快而准,当然,这也是对每个参赛选手的基本要求。

二、辅导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机器人辅导教师大多为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钻研教材,认真写好教案。俗话说得好,要给孩子半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辅导机器人的教师也不例外,所以,辅导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读懂并吃透比赛规则,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辅导教师对比赛项目的规则理解不够透测甚至是理解错误,尤其是比赛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模棱两可,这样会导致辅导方向有误,培训效果不明显,比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且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知道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手段。既然是比赛,那么就应该众在参与,拿奖或不拿奖或者拿几等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比赛自己和以前相比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等等,只要做到了其中一点,那么,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三、培训参赛选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天正常的行课安排为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为了保证机器人竞赛活动的训练能顺利且有效地进行,参赛选手培训时间一般为中午、下午放学后或周末的课余时间,让参赛选手在短期内进行集中训练,在这期间参赛选手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参赛选手要认真研读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除了辅导教师要学习之外,参赛选手也要仔细研究,因为比赛规则里面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如竞赛流程、竞赛所要完成任务、评分标准等等。正式比赛时,辅导教师不能进入比赛现场。所以,参赛选手要对这些重要条款做到心中有数,甚至还要记住某些注意事项,以免在比赛过程中丢失分数或者犯规。

2.参赛选手要反复练习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

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各个项目比赛情况来看,有些比赛项目的任务要求不确定,只有参赛选手进入比赛现场的时候才知道所要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所以参赛选手要反复习练习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只有这样,学生在比赛中才能游刃有余。

3.参赛选手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在比赛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参赛选手平时在训练的时候可能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遇到过突发状况,即使遇到了也是辅导教师帮忙解决。可是在比赛现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就要预设各种突发状况,让参赛选手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防止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措手不及。

四、做好赛后反思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学反思,那么,作为机器人辅导教师在每次比赛过后也要有所总结和反思。每次比赛下来要总结和反思的东西有很多,无论是好的或者不好的都要做好赛后总结和反思工作,把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方便以后再用;不好的想想为什么不好,总结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辅导教师要坚持做好每次赛后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不仅有助于辅导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辅导教师积累丰富的经验、方法。

机器人竞赛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每个辅导教师对于参赛选手的培训工作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既科学又完善的培训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51.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0-61.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2

学校机器人社团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校组织开展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乐高机器人社团班级,利用周一-周五课后时间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的活动研究以及培训,在活动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示范,引导的方式,重点进行程序的编写方面的训练。通过活动,学生们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前沿信息。

在2020年12月学校举办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及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动手动脑不断进行改进,反复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评价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参与面较窄,宣传力度还有所不足,今后我们应注意通过更多渠道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意义的宣传,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愿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及机器人制作实践活动中来,争取使我校成为科技创新示范校。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机器人;计算机;教学

1、引言

随着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已在军事、工业生产、救灾、探险、医疗和教育等众多领域内开始使用。未来机器人将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是机器人的“大脑”,决定着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机器人来促进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理念,本人组织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教学平台,在我校开展面向大学生的智能机器人教学研究,以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为培养出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做出了一些探索。

2、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外高校对计算机技术教学都比较重视,在所有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中都开展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反思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由于大多数教学方案都是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语言与语法上,忽视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具体的应用效果与价值,从而使得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之后,还是不知道怎样开展应用研究。

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大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表现媒介一般有字符和图形两种,特别是C语言程序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字符的展现形式,初学者很难看到程序设计的应用效果,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入智能机器人平台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使得程序转化为机器人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在编写完程序后,可以马上看到效果,这将彻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态。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公司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机器人,有的是面向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一般是图形化开发工具,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机器人开发中必要的程序设计知识;有的是用专用的机器人开发套件,需要学习专门的技术才能掌握机器人的开发,不适合普及教育。而专门针对一般理工类大学生的程序设计教学的机器人比较少见,本项目中研究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平台主要用于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研究开发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研究目标明确,是一种创新性的应用研究。

3、巡线机器人开发方案

尽管智能机器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外表,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智能机器人拥有一个“大脑”,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其核心是一台嵌入到机器人上的计算机。目前,智能机器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外部环境状态;二是运动要素,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性动作;三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计算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机器,它可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1]。

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的过程中,本人经过总结和完善,设计出了一个可适合于不同层次教学的巡线机器人教学方案。在该教学方案中有使用激光传感器和电磁传感器的两种巡线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专门制作的道路自由驾驶。本教学方案中开发的巡线机器人是一种自主型智能机器人,这种自主型机器人具有感知、处理、决策和执行等模块,可以像一个自主的人一样独立地活动和处理问题,硬件上,这种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人需要有多种传感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灵活精确的驱动系统[2]。

巡线机器人采用结构化设计,硬件和软件模块都按一定的规则定义好接口,使得初学者可以快速入门学习机器人的开发。巡线机器人系统结构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模块,如图 1所示。

图 1 巡线机器人系统结构

在硬件设计方面,机器人的硬件实现模块化设计,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模块组装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设计开发新的硬件模块。软件设计方面,在该机器人平台上,编写程序将有关的微控制器硬件接口封装,降低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难度。

采用激光传感器的巡线机器人通过光学反射原理来检测识别道路,是一种视觉导航机器人[3]。激光传感器发射管发射一定波长的激光,经地面反射到接收管。由于在黑色和白色道路上反射系数不同,黑色区域反色回的光线很少,而白色区域反射回足够强的光线,接收管接收到的反射光强度不同,使得接收管两端输出电压不同,从而可以将黑白路面区分开来,使得机器人可以识别贴有黑色引导线的白色道路。

采用电磁传感器的巡线机器人,能够识别道路定频率的磁场。在道路引导线上(漆包线)通上一定频率的的脉冲信号,导线中有变化的电流流过,从而在道路的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电磁传感器道路识别模块能够探测到这个变化的磁场,并将探测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电源管理模块为整个系统各个模块提供所需要的电源,主要包含电机驱动电源、控制计算机供电电源、传感器驱动电源等模块。可靠的电源方案是整个硬件电路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在设计电源模块时标注好各个模块连接线的功能和名称,以方便组装和调试机器人。

巡线机器人实时测量出自己的运行速度,才能实现闭环控制,达到精确的控制目的。测速传感器一般可选成本比较低的霍尔传感器和价格比较高的光电编码器,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价格低廉但一般精度比较低。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其精度相对比较高,但价格也比较贵。在教学中,可由学生根据实际的精度要求来选定测速传感器。

舵机用来控制巡线机器人的左右运动方向,直流电机用来驱动巡线机器人,控制前后运动,这两种电机都可通过PWM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一般的嵌入式计算机都具有输出PWM脉宽调制信号的功能,所以比较容易得到电机控制信号。巡线机器人的舵机和驱动电机采用经典的PID控制算法。用函数封装好PWM脉宽调制信号产生代码和PID控制算法 的基本代码,学习的学生只要简单理解算法的思想和和函数参数的意义,便可参与巡线机器人控制程序的编写。

4、分层教学方法研究

智能机器人的开发有一定的难度,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传感器等许多专业知识,一般需要组建跨学科的开发团队来进行综合的开发。对于不同专业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通过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嵌入式开发和智能汽车竞赛培训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研究并总结出分层次教学方案。即在计算机教学中按三个不同层次,引入智能机器人教学的一系列创新性方法:

第一个层次,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计算机概论课时,讲解机器人原理,以及机器人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机器人,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和机器人等科学研究的兴趣。并在相关学生科技活动中,演示原理简单的巡线机器人,讲解开发原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由于所面向的学生既有理工科的也有文科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差异非常大,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讲解机器人与计算机的关系,使得他们了解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个层次,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主要是《C程序设计》与《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课程中,设计一系列机器人编程开发实验,学生在实验课时可选择一种实验,体验开发机器人的乐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学习更加主动,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从而,吸引一批优秀的学生加入到机器人开发的教学和实验项目中来。

第三个层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近年来,机器人竞赛的教育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机器人竞赛对学生的科学认识,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4]。目前,已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跨学科组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团队,在竞赛培训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发智能车(巡线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模块,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这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培养成具有扎实的自动化、电子和计算机等项目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结束语

本文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智能机器人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描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用机器人来展现程序设计的魅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开发和竞赛中,机器人的制作与竞赛涵盖了电子、计算机、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气及机械等多个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开发能力、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教学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莲君,宋弘.移动智能机器人避障规划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 21(4):88-89.

[2] 朱孟强,卢博有等.基于ARM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2008,24(5).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行业)标准;智能焊接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深入推进,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焊接制造行业机器人焊接比重不断提升,进而对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能焊接人才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焊接高等教育体系,如何确立高职智能焊接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使该类型的人才培养满足智能焊接制造的需求,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其意义重大[1]。本文以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载体,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结果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及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建设目标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以GB/150等国内标准和ISO15609、EN287、ISO9606、ASME等与焊接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等为突破口,重构课程体系基础技能模块,理清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的智能焊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逐步把机器人焊接相关标准GB/T19867.4、CWA1.5、ISO14732等融入机器人焊接高端模块,形成以岗位为主导、标准为主线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思路

通过对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在内的焊接制造行业的调研,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按照GB/T29824(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19867.4(激光焊接工艺规程)、CWA1.5(弧焊机器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范)、ISO102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置)、ISO14732(金属材料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ISO15609(国际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ISO9606(国际焊工资格认证标准)等国内外标准要求,解决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要求的问题。基于机器人弧焊操作员、机器人激光焊接操作员等新岗位的人才需求,按照手工焊接技术—焊接工艺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的技术升级路径,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协同典型企业(中车集团、迪森〈常州〉锅炉有限公司等),重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一高)、焊接操作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两基)”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具体为:根据《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EN287(国际焊工资格考试)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2],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将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重组课程教学内容,重整课程项目,解决教学内容更新以对接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升级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将符合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的焊工持证项目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以焊接方法为主线,由易到难排序教学内容,解决技能类课程建设问题;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标准、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学生工艺评定、工艺编制、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能力的教学项目,解决技术类课程开发问题。校企行合作,按照TSGZ6002、CWA1.5、ISO14732的要求,建设集特种设备焊工培训考核,机器人弧焊操作员培训考核,国际焊工培训考核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焊接实训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时刻保持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对接,解决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一致性问题。

三、建设路径与方法

1.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焊接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以及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在此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2.从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开展广泛的职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梳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智能焊接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综合梳理和科学定位,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育训并重新理念,将职业(行业)标准贯通,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3.从智能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际出发,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路径和方法,探索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以《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将ISO9606、EN287等国内外标准融入,培养手工焊接技能扎实的学生,并结合“1+X”技能等级标准、机器人焊接相关行业资格标准、国际标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培养能进行机器人焊接操作、能进行机器人焊接编程、能制订机器人焊接工艺以及能进行机器人焊接质量检验的“四能”智能焊接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特征,更能做到与产业需求相一致。4.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过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四、建设成效

1.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TSGZ6002、EN287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手工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以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构建“一高两基”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制订能力的需求。(见文末图2)2.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标准要求为主线,根据焊接方法的分类特征,按照持证项目技能等级,从简单的平焊到复杂的全位置焊,再到机器人编程及焊接递进,开发技能类课程;根据技术类岗位能力需求,以典型生产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把能力要求分担到多门课程中,开发技术类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材。3.创新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多位一体”实训平台。省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包含省人社厅认定的焊工高级技师统一鉴定机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与中国焊接协会共建的全国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与德国手工业协会共建的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考试中心。作为第三方培训与鉴定机构,为企业进行焊工培训及考核,同时利用平台资源集聚优势,更有利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为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提供条件。

五、结语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编制能力的需求;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创新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了“多位一体”实训平台。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了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相似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胡秋.基于一体化教学过程技工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128-129.

[2]姜泽东,史维琴,陈保国.特种设备制造标准融入焊接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5).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VEX项目;综合能力;初中;电脑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30-05

1 电脑机器人比赛VEX项目介绍

VEX机器人比赛项目由来 VEX机器人大赛是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美国太空总署(NASA)等单位组织的一项世界级大赛,又称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2006年中国科协将此项目引入我国,成为每年机器人大赛中五个项目中的其中一个(每个项目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采取“市―省―全国”层层选拔的比赛形式,每个层次第一名才能晋级下一层次比赛,每年全国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锦标赛。

VEX机器人项目比赛特点 VEX项目每年都会更换不同新的比赛主题与规则,每个参赛队伍都要根据新规则重新设计比赛机器人,对所有参赛队伍而言每年比赛都是新的竞争。比赛分自动(15秒)和手动(105秒)两个时段共120秒钟进行,互动性强,对抗激烈,不仅重视竞争和结果,更重视体验过程。该项目能提高并促进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才能、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很受师生欢迎的科技特色项目。

本校参加VEX比赛情况介绍 笔者从2009年连续4年辅导初中学生参加电脑机器人VEX项目比赛,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在2012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VEX项目初中组金牌。学校在此项目中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要想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优势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参赛选手大都是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每年都需对初一新选手重新选拔并进行有效培养,抓好这一环节才能保持项目选手的连续性,保持竞争优势。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究,同时参考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经验,针对VEX项目中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方面做了一些深入研究探讨,以期在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基础上形成有效训练方案,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初一、初二选手的培养。

2 VEX项目训练与比赛中学生应具备综合能力分析

VEX比赛每支队伍需要四个人参加,按分工不同分为两个操控手、一个指挥官、一个后勤保障手,每人各司其职负责不同具体内容,相互配合。每个选手原则上都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但根据分工不同,每个角色能力培训重点也不相同。

指挥官具备的能力分析 指挥官有时候是一场比赛成败的关键,指挥得当,操作手进攻与防守都会有序进行,否则比赛就会变成毫无章法的混战,作为一名指挥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指挥比赛能力。在训练与比赛中要根据场面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指挥己方两个操作手进行有效的进攻与防守的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荣誉感,协调上场比赛中三人之间的关系,通力合作尽量少犯错误,但一旦出现问题,要有稳定军心的能力。

操作手具备的能力分析 操作手是比赛的灵魂,比赛进攻与防守倚重操作手去完成,作为一名操作手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情绪控制能力。在比赛中克服竞赛焦虑症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任何时候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放下多余思想包袱,学会轻装上阵,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2)临场应变能力。在比赛中能沉着冷静的应对各种不可控制的内外部因素影响,以不变应万变,具备对赛场中发生任何事情都能灵活处理的能力。

3)动手与动脑能力。在训练与比赛中能独立自主设计、检查、修护、维修机器人,碰到问题能及时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后勤保障手具备的能力分析 后勤保障手虽然不用上场比赛,但其协作与帮助同伴的作用同样重要,是一个小组团队中不可分割与忽视的力量。

1)认真仔细注重细节能力。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注重训练与比赛各个流程环节中每个细节的处理,有为同伴及时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帮助的能力。

2)帮助同伴及时调控情绪能力。能及时帮助同伴在比赛中缓解各种紧张情绪,调整好心态进行比赛。

3 综合能力培养策略设计

从学生对VEX项目完全陌生到能胜任比赛所需的综合能力需要较长的训练培养才能形成,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以系统整体原理为指导[1],把学生训练、比赛中各相关因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以科学训练策略、训练方法与能力培养为抓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有效训练与比赛的方案。

分阶段训练策略 如何从初一新生中挑选出合格胜任的选手,需要经过理论学习―基本技巧练习―战术策略训练―综合实战能力培训几个从易到难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2~3个月的时间进行,期间不断淘汰不合格选手,最终剩下八位选手做最后综合训练与比赛。

以旧带新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组织新选手参观老选手训练,老选手对机器人进行熟练操控情景可有效激发新选手的兴趣产生参与动力,实践表明,由老生训练新生效果有时比教师训练新生效果还要好。

对抗训练策略 VEX比赛是二对二共四台机器人在场的对抗比赛,所以一开始训练就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训练,这样能增加竞争对抗意识,在竞争对抗中锻炼培养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训练策略 VEX小组训练开始就要求小组内相互学习,每次训练都是在共同协商后才进行,即重视训练数量更重视训练质量。

自主动手动脑策略 从机器人的设计到搭建以致机器人零件维护、保养、更换都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承担指导工作。教师大胆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在可控范围内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参与实践锻炼,可有效提升动手动脑方面的能力。

4 具体实例实施

2013年主题为“夺垒奇兵”VEX工程挑战赛训练实例。

理论学习初级阶段

1)计划目标:从新初一学生中选出对VEX项目感兴趣的学生

2)方案实施时间:两个月。每周进行一天理论培训,每次1.5小时。

3)具体行动内容:每年组织新初一学生进行机器人图片展览与视频观看,观摩VEX选手进行的机器人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表演在心里产生荣誉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然后召集有兴趣的学生做简单游戏竞赛与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造型技术、电子学、物理学、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知识,人数大约30人左右,经过两个月理论知识培训后进行纸质考试,从中挑选出16人进入下一轮培训。

初级技巧训练阶段

1)计划目标:在16名学生中挑选八名具有VEX比赛潜能的学生。

2)方案实施时间:两个月。每周进行五天训练,每次1.5小时。

3)具体训练方法:无论每年VEX项目竞赛主题、比赛规则、机器人构造、功能如何变化,其共同之处都是机器人去拾取得分物品投放到得分处,双方在120秒钟比赛后进行计分决定胜负。因此,每年都需要从机器人拾取得分物品开始做基本技巧训练,从简单技巧训练慢慢过渡到复杂的综合训练。

①时间知觉训练法(运动心理学术语,时间知觉为选手对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反映,本研究借用此概念就是要训练学生的时间节奏感,为有效地运用技能、战术、策略打下基础)。在105秒钟手动时间内,每隔30秒就有专人播报一次时间,以便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时间知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取消由别人报时,转而让学生自己能大概每隔30表自动报时,这样在比赛中选手就能在不同时段内灵活采取各种战术策略进行比赛。

②录像回忆法。在训练与比赛中全程进行录像,事后进行回放,察看运动技能、战术、策略等要素运用情况得失,以便在比赛中头脑能形成正确清晰、固化的步骤。

③情绪控制法。正式比赛时选手在特定环境中生理、心理上都会产生高负荷,很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手脚僵硬冰凉、肠胃痉挛、脑子一片空白等竞赛焦虑症现象[2]65。平时训练就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深呼吸来调整情绪,如先蹦跳30秒促使人兴奋后迅速闭目养神,大口呼吸到慢慢均匀呼吸,努力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也可以在情绪波动时适当听音乐进行调整,每天坚持训练,这样对消除紧张情绪会有好的效果。

4)具体行动内容:

①小组分工,把初步挑选的16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一对一的对抗训练,由于初一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还没有成熟,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机器人这个项目,因此在实际训练中表现都很兴奋,情绪波动明显、操控机器人时会显得很紧张。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训练,可以在每个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当一个学生操控训练时,组内中一个人专门负责提醒操作手对遥控器的操控是否熟练;一个人负责提醒机器人操控的熟练程度;一个人负责训练后场地器材摆放;一个人负责30秒报时提醒;一个负责录像回放。每次训练都是先小组内商量后再开始进行,每人每次训练105秒,最后登记拾取沙包的数量。

备注:场地分红蓝双方,每方有两个颜色方块为机器人最开始位置启动区,各方机器人负责把沙包拾取后放到中间相应颜色的槽中。

②分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四星期)红蓝双方各自在自己半场地(机器可以穿过中间护栏)进行拾取沙包,绿色沙袋与黄色沙袋分值相等,主要观察每个人利用遥控器对机器人拾取沙包操控的熟练程度。

第二阶段(两星期)红蓝双方各自在自己半场地(机器可以穿过中间护栏)进行拾取沙包,绿色沙袋与黄色沙袋分值不相等(一个黄色沙包分值相当于五个绿色沙包),继续观察每个人利用遥控器对机器人拾取沙包操控的熟练程度与初步战术技巧(如何先保证拾取分值高的物品)。

第三阶段(两星期)红蓝双方各自在自己半场地(机器可以穿过中间护栏)进行拾取沙包,但操控手站位是在机器对面,绿色沙袋与黄色沙袋分值不相等(一个黄色沙包分值相当于五个绿色沙包),继续观察每个人利用遥控器反向对机器人拾取沙包操控的熟练程度与初步战术技巧(如何先保证拾取分值高的物品)。

VEX训练场地图如图1所示。

③训练效果与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到,在第一阶段初一新生情况大体相同,都没有接触过VEX机器人,对如何用遥控器去控制机器人拾取沙包的经验都等于零,所有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体看学生使用遥控器的手感都不好,心情比较紧张,情绪波动大,一旦有沙包难拾取时就显得很慌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训练时启用录像回放技术、呼吸控制情绪方法、小组商量策略后有些学生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及时克服。由于每个人手感、情绪控制能力、知识理解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大约四周时间训练后学生拾取沙包数量开始出现有比较大的差距,情绪控制好的学生能充分放松肌肉与缓解紧张心情,遥控器操控的手感比较好,拾取沙包数量就会多,相反心情紧张情绪波动大的学生手感就不好,拾取沙包数量自然就比较少。

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在第二阶段两周训练期间,学生表现进一步出现分化现象,能比较好利用呼吸调节情绪法去训练自己的学生在操控上开始显得很从容,身体肌肉、手指能充分放松,使用遥控器的手感开始形成,也开始慢慢学习战术策略技巧,会优先拾取高分沙包,整体得分数量都在上升。

在第三阶段两周训练期间,由于是面对机器人反向操控,难度增加,有些学生适应能力不够,开始时整体分数都在下降,但有些综合素质强的同学,在每次训练后反复观看自己的视频回放情况,然后小组一起商量解决办法,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最终能达到第二阶段拾取沙包的数量,能力逊色的学生反向操控逆向思维与情绪控制方面则始终进步不明显。

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将挑选八位综合能力较好学生做最终的正式训练与比赛,八个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与老选手进行对抗练习。女生整体上对机器人的操控能力逊色于男生。

技巧、战术综合训练阶段

1)计划目标:在小组内考核每个人适合担任的角色;确认小组分工后整体的技巧、战术实战配合综合演练。

2)方案实施时间:三个月,每周进行五天训练,每次1.5小时。

3)具体训练方法:本阶段着重是有关战术策略、模拟演练、抗干扰应变能力的实战演练,在前几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以下两种方法一起综合训练。

①模拟对手的多种战术法,针对不同的假想对手,设计不同的进攻、防守战术策略进行模拟演练(老选手模拟假想对手),在比赛中就能根据不同对手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战术策略。

②因素干扰法,比赛中存在各种可控制与不可控制因素干扰比赛[2]89,尽量模拟比赛赛程混乱、裁判不公、场地不规则、机器人出故障等干扰因素,训练学生碰到任何干扰因素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冷静分析问题,准确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调控比赛朝着有利于自己方向发展。

4)具体行动内容

①小组分工。把八名新学生分成两个新小组与两个老选手小组进行对抗训练,以旧带新,新小组内两个人担任操作手,一个人担任指挥官,一人担任后勤保障手负责进行报时、录像、细节提醒、机器维护等操作。如图2所示,比赛每方有两台机器进行二对二的四台机器对抗训练,每次训练都是先小组内商量后再开始进行,每人每次训练105秒,每天登记对抗的输赢结果。

②分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一个月),新小组内角色轮流担任,在老选手的帮助下学会各种技巧、战术配合内容,并观察考核新小组中每人适合担任何种角色。

第二阶段(一个月),新生在老选手的帮助下逐渐学习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编程,最终每个新小组有两台机器人使用,每台机器人的维护、维修工作由学生自己解决,遇到大困难时才由指导老师解决。

第三阶段(一个月),在新小组内固定角色后重新进行新、旧小组战术模拟对抗练习,期间增加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各种对手、战术模拟实战训练。增强赛前心理辅导训练。

③训练效果与分析

由表2可以看到,首先是新选手个人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在每个角色轮流扮演中,有些人适合担任操作手但不适合担任指挥官,有些人适合担任指挥官但不适合担任操作手(带*号在班里担任班干的学生指挥能力相对强),综合能力出众的学生只有1~2个。其次是以前都是一对一的对抗训练,战术策略相对比较陌生,在本次训练的第一、二阶段(两个月)新选手之间缺少相互配合进行进攻、防守、协防、卡位等有效战术,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操作手与指挥官之间配合需要磨合,小组合作有所欠缺。结果是他们在与老选手对抗前期基本是输多赢少,后来通过相互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能力逐渐增加,赢的机会也慢慢增多。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每个人的角色大概能确定下来,为最后综合训练打下基础。此表也可以看出新2小组的综合能力强过新1小组。

第三阶段(一个月)主要是进行赛前心理辅导训练与运用各种战术策略、应对干扰因素的综合实战训练。老选手在综合能力、应变能力、比赛经验方面稍微好一点,新2小组随着经验、能力的增加,对抗次数增加,输的次数在减少,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最终能基本达到比赛的要求。

参加各级比赛 新生与旧生平时训练中各种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需要在真实的各级比赛中进行检验。学生通过赛前训练,赛后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自身的优缺点,不断提高了综合能力。

5 方案实施成效

此训练方案在近几年实践检验中显示较有成效,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不错成绩,具体如表3所示。

6 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

科学有效的训练策略、训练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科学有效的训练策略、方法结合有效的实践经验,配合相应理论指导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效的,由此形成的训练方案一年一个循环,即新选手的培养与筛选―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实战中战术策略与能力的培养―赛前心理辅导―赛后总结完善方案―新学年再循环,每一次循环实践都是一次总结提高完善的过程。流程图如图3所示。

学生综合能力迁移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何把训练与比赛中形成的能力转化迁移到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的提高[3],这是以后需要仔细研究探讨的问题。学生参与训练、比赛只是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在比赛中形成的各种综合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才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

机器人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初中;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5/16-0187-03

人形机器人的概况及应用研究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解决人形机器人通过双足进行行走是当时的主要目标。现阶段,人形机器人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追求其外形上与真实人类的各种特征相似,二是使机器人的功能更接近人类,能完成与人类相似的思维和动作。

人形机器人一般由伺服电机、控制主板、锂电池、金属框架、与控制主板相配套的软件组成,这样构建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例如,ROBOT・X人形机器人,在机器的各活动关节的配置多达17个伺服舵机,具有17个自由度,身手自由便捷,更能完成诸如手臂后摆90度的高难度动作。控制主板类似于人形机器人的脑部,通过自身的智能编程软件便能自动地完成所有动作。锂电池为人形机器人进行活动提供了能量。金属框架类似于人形机器人的骨骼,对整个机器人起着支撑作用。由这些部件组合起来的人形机器人能在音乐的伴奏中完成起舞、行走、起卧、武术等表演,甚至还能完成翻跟斗等杂技以及各种奥运竞赛动作。

现如今,人形机器人不仅大量应用于工业技术中,也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中。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人形机器人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实现主持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教学甚至可以处理教学事务等诸多功能。

人形机器人引入初中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备一定的典型特征,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特征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在生理上,生长发育迅速,第二特征开始出现,生理上的特点要求教育不应给予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学习之余必须适当开展有益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学习活动。②初中生的感知日渐灵敏,记忆力有了极大发展,同时情感外露不理智,自控能力并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与之相对,目前我国初中教育具有如下特性:①教学资源良莠不齐。由于地区、学校间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学生所占据的教学资源并不统一,教学资源贫乏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②教学模式枯燥单一。目前,在初中课堂中,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主流,学生的学习较被动。③课业负担较为沉重。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初中学生面临中考这一巨大负担。另外,在学校学习中,以作业为主的学习方法也使得他们小小年纪就背负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因此,为了适应初中学生年龄结构特点,改变初中课堂中的陈规陋习,我们将人形机器人引入初中课堂并探究其应用效果。

人形机器人应用在教育中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1)教学性

学校应用人形机器人是为了主持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教学甚至可以处理教学事务,我们应按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职业要求来赋予人形机器人教育特色、具备教学特性。

(2)人机友好性

人形机器人要被师生喜爱,必须具备人形化的人机界面,只有当人机信息交流无障碍,操作使用灵巧的时候才能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师生的提问和要求,需要设定程序来实现其关怀和耐心,这样,才能起到耐心教育、传道解惑的目的。

(3)高智能性

人形机器人必须具有较强的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在教学事务中,对师生的状态能及时、准确判断并迅速做出较正确的反应。

(4)多功能性

人形机器人应具有辅助教学、管理教学、处理日常事务等多种功能。

(5)专业性

人形机器人不需要做到万能,也不需要精通各个科目,它只需要精通自己被赋予的功能,具备专业特色,能够实现专门职责。此时,如果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学机器人之间的协调,就能够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全方位发展。

(6)安全性

机器人三原则对机器人的安全性做出了规定,安全性是人形机器人必须具备的首要特性:①不能漏电,不能因电器短路而发生毁损和爆炸。②不能程序混乱失去理智。③应有应急安全措施。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开展了人形机器人进入初中课堂的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具备改善教学的效果、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两个作用。

2.创新价值

(1)普及人形机器人知识

通过加强人形机器人教学,普及人形机器人知识,可以消除大众对机器人的神秘感,提高全社会对机器人的认识度。通过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将人形机器人拓展到其他领域,促进机器人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2)提高人形机器人应用能力

人形机器人应用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它涉及编程控制、管理维护、人机关系等许多有待发掘和探索的内容。作为操作者,我们必须了解人形机器人的原理、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才能提高应用水平,更好地进行机器人研究。

(3)提高人形机器人研制能力

机器人的研制,依托于一大批精于多门类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需要不断学习、研究最新成果。而这一切的基础有赖于多形式多层次的机器人教育。

(4)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如今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一系列弊端,开展人形机器人教育有助于克服弊端。一方面,避免“重软”“轻硬”、重模仿轻创新、重实践轻理论的通病。另一方面,要避免片面强调软件工具应用技能的学习而造成的程序设计思维素质培养的缺失。

3.教育价值

(1)从社会学角度看

人形机器人在教育系统中由于功能特殊,具备了教师、学习伙伴、助手等多个角色的特征,它们以此为范本,各自发挥着相应的教育作用。

(2)从文化学角度看

人形机器人教学采用了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为教学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变革。

(3)从心理学角度上看

人形机器人教学可以发挥激发兴趣、促进感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等多种作用。这些作用综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人形机器人在初中课堂的应用现状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教学中主要充当五种角色:主持教学、辅助教学、单一学科教学、管理教学、事务等。

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主要有: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竞赛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等。然而,人形机器人教育还是没有被足够引起重视。虽然人形机器人教育还没有正式进入教学课程层面。但目前已有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课外学习活动,在兴趣班中引入了机器人教学,而且从总体的调查研究来看,机器人课程也进入了我国的一些教学先进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北、黑龙江等省市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机器人教育。与此同时,香港在初级高级课程改革中,也不断增设各种机器人课程。种种例子都表明,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正迎来一个快速普及的时期。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小车形机器人教育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因为技术的发展更新,比赛中不得通过不降低电池电压、减少电机数量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机器人教学也是过多地关注硬件技术的更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渐渐弱化。因此,我们也要承认国内机器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与国外相比,我们开展的课堂形式与其相差不多,但是普及深度和广度还存在较大问题,在文化与社会积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相对来说,短期内,我们需要加强软件、硬件投入来解决软硬件投入不足问题,但从长久来看,师资力量的不足是一个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课堂教学在我校的开展情况

我校使用的泰山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在第三册下就安排了机器人的课程,不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小车形机器人为主。而近几年各种电影、小说以及媒体报道中的机器人的形象都是可以两足独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为了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2014年初,我校购买了两台人形双足机器人。经过培训后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掌握了该型号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并辅导学生制作了机器人舞蹈节目,在学校元旦晚会上演出后激起了师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一年的使用,在了解了人形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调试技巧后,学校将湖州爱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用于课堂教学,这款人形机器人,编程界面简单并且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舵机控制板带有舵机保护功能,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我校通过全面开设人形机器人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在2015年山东省机器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总结与反思

我们要全面看待人形机器人进入初中课堂的效果: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在初中教育中具备种种优势和众多教育价值、创新价值。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机器人而言起步较晚,在技术上尚未成熟,又因为未得到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现在的发展模式依旧存在许多弊端,亟待改善。

1.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处在起步阶段,技术上较为原始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机器人主要是工业机器人,特别是面向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的发展不协调导致了其发展步调不统一,分别发展的人形机器人在各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弊端。

2.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没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宣传和引导也较乏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形机器人逐渐进入小学、中学和高校课堂。机器人比赛中也有众多学生参加。然而,机器人价格昂贵、维修保养费钱费力等缺点导致了现如今机器人教育无法得以大力推广,众多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

3.在硬件上,资金投入不足

人形机器人的配件有别于传统的车形机器人,其主要部件舵机损坏后很难维修,购买新的部件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同时,购买的各种品牌人形机器人硬件设备之间通用性较差,即使使用的是同一型号的舵机,也因为固定位置、软件等原因很难通用,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尽快推出教育行业人形机器人规范,制订出统一的标准,以利于人形机器人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随着教育系统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和越来越多应用于教育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厂家参与到生产和竞争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改变现在只有少数学生接受人形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人形机器人可以广泛进入初中课堂,为教育模式的创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郑剑春.从机器人项目的开展与评价看中美两国机器人教育的差异[J].调查思考,2009.

[2]张剑平,.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

[3]姚艳秋,王晓光.中学机器人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4]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

[5]秦健崔,鑫治,李晓刚.我国机器人教育研究现状与我校校本课程建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