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经费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1
当诺贝尔奖每每新鲜出炉而我们总是成为看客的时候,国人一次次反省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之处,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之后,得出了数条我们无缘诺贝尔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科研经费投入和发达国家差距太大。作为普通大众我们自然对此深信不疑,毕竟咱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看完“80%科研经费都被玩完”这样触目惊心的报道,我想我们该愤怒了,一边是所谓的科研人员在慨叹科研经费不足,另一边却是本就弥足珍贵的经费被这些学术寄生虫巧立名目瓜分一空。
而科研经费之所以能够被“玩完”,关键还在于科研项目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存在巨大问题——以论文论英雄下的“论文崇拜”,即以论文数量的多少衡量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国家将80%的科研经费投入了应用科学项目,但项目申请立项时更多的却是看论文数量,论文数量越多就表明你的研究水平越高。同样,在项目成果验收评价的时候看的还是论文而不是项目的成果产出或成果转化率,没有论文即使经济效益再多也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好的科研项目,不具备理论高度。那么即使是有心做科研的人也难免要沦为论文的俘虏,为论文而疲于奔命了。对于那些学术寄生虫而言,这显然给了他们太多可钻的空子。
层出不穷的大学教授、校长之流的论文抄袭案已经让我们认识了中国学术腐败程度之深了,由此可知论文在当今中国学术界几乎是和“教授”二字一样不值得信任的字眼。前几日教育部部长郝平因为中国每年可以产出数量上世界第五多的论文声称中国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而成众人笑柄,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最近更是提出要取消鸡肋般无用的毕业论文。众所周知,在论文日益不值钱的今天发表几篇论文对于这些教授而言实在太过容易了,花钱买版面或是找人或是东拼西凑抄袭,总而言之,对于这些“神通广大”的教授而言,几篇论文实在不是难事,那么浑水摸鱼吞噬科研经费现象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也就这样被浪费。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2
经费报销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经费的?
经费都是统一拨给院系的,会分批根据不同标准(如根据院系校级立项团队数、团队评奖评优情况等)发给院系,由院系自行决定金额发放给团队。因此校团委向各个院系发放经费,报销的细则都由院系决定。
2.社会实践的跨系问题
跨系需要什么手续吗?假如我是新传的学生,想和一名文学院的同学一起做实践,文学院报了选题,我还要再报吗?
跨系组队不需要其他手续。
假如此项目已在文学院申报,则无需在新传申报。
3.社会实践跨校问题
社会实践可以跨校吗?需要什么手续?
可以跨校。针对在南京大学立项的项目,外校同学可以同样参加此实践项目,不需其他额外手续。
4.院级立项和校级立项
院级立项和校级立项的区别是什么?有评判标准吗?
区别:
1、物资:校级有学校发放的相关实践物资支持,如实践旗帜、走访推荐信等;而院级项目的物资支持全由院系决定与安排,或自行解决。
2、经费:校团委针对院系的各批经费发放一般校级团队都会享有,而院级不一定享有(由院系自行决定)。
3、毛概论文:校级团队毛概论文可以最多署10位团队成员的名,而院级最多只有5位。
评判标准:
院系根据项目申报表的质量与选题可行性在项目汇总表上进行推荐排序(优秀项目排序靠前),校团委结合院系推荐排序、项目申报信息的质量等综合因素决定校级立项的名额。
5.导师问题
导师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老师可以为团队实践过程提供建议、为实践方向提供指导、为最终的报告撰写提供修改意见。指导老师需各团队自行联系。是否有导师实质上并不能判定一个实践团队最终的实践质量水平。
6.申请社会实践的大致流程
团队在各院系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前填写申请表相关信息,递交院团委。
院团委在4月1日前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初步筛选,并做成推荐排序表,递交校团委。
校团委决定校级团队名额,与4、5月份校级立项名单。未被评为校级立项的团队自动成为院级团队。
7.社会实践的人数问题
社会实践有人数限制吗?是多少?
原则上没有限制,但涉及到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毛概课论文的署名问题,由于一般实践项目报告署名人数限制为5人,校级团队署名人数限制为10人,因此一般来说,此为相应实践团队级别的人数限制。超过人数限制的团队可以选择撰写多份报告,供成员递交毛概课论文。
8.社会实践的时间
社会实践是只能大一大二做吗/只能在暑假做吗?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3
教育部科技司制
20__年3月
目录一,计划任务,考核指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划执行评价
二,项目负责人项目完成期内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
四,成果转化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人才培养情况
六,经费决算表
七,依托单位意见
八,主管单位意见
九,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
十,项目《验收委员会》专家名单
十一,有关附件:
附件一,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批复立项文件(复印件)
附件二,学校申请项目验收的函(复印件)
附件三,教育部科技司同意验收的函(复印件)
附件四,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等(标注"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资助中英文字样的)
附件五,其他
十二,结题(验收)项目成果简表
填写说明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按要求认真填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其电子版,作为项目结题和验收的主要依据,同时作为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档案.
1,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并提供必要的附件材料,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表内填写不下时,请自行加页.
2,项目依托单位应认真审查,确保材料齐全,督促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束后3个月内及时报至教育部科技司,同时提交验收申请.
3,地方高校项目的《》报送至地方教育厅(教委)审核,符合《管理办法》验收条件的项目,经主管部门填写意见后,由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函.经我部批复后,再召开验收会.会后将和验收成果简表由各地方教育厅(教委)汇总后报送至教育部科技司(必须有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公章).
4,经费支出根据实际支出科目列支.
5,报告须用A4纸打印,每项目录内容之间用彩色纸作为间隔.
一,计划任务,考核指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划执行评价
二,项目负责人项目完成期内个人基本情况介绍(职称变化情况,获其它项目资助情况,获奖情况等)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受资助项目数,被引用次数,收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专利申报和获奖情况)
四,成果转化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人才培养情况
六,经费决算表(附使用说明)
正常中止撤销提前结题(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编号
总经费
教育部资助经费
依托单位配套经费
其它经费
教育部资助经费决算
科目
预算经费
经费支出
合计
结余
依托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审计负责人:
(签章)(签章)(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七,依托单位意见(注:此栏为学校填写)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八,主管部门意见(注:教育部直属高校不填此栏)
单位盖章
20年月日
九,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20年月日
十,项目验收专家组名单
专家姓名
职称
单位
学科方向
专家签名
十一,有关附件
十二,结题验收项目成果简表主管部门公章依托单位公章
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类型
起止时间
项目经费(万)
其中国拨万
验收(结题)时间
项目组成员情况
姓名
年龄
学位
职称
获得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的情况
获得各类后续资助情况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经费
起止时间
主
要
成
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获得时间
第1项
第2项
第3项
第4项
成果应用情况
应用类别
效益说明
应用时间
知识产权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
发表论著情况
国家软件登记
专利情况
其他知识产权
其他在读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收录情况
论文情况
学术会议
论著
名称
已毕业
项
发明专利授权项
发明专利申请项
新型专利授权项
新型专利申请项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SCI篇
EI篇
ISTP篇
国内科技刊物
国外科技刊物
国际
国内
册
特邀报告
大会报告
分组报告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4
1.1需求分析
1.1.1管理人员需求分析:管理人员要求能够管理本院的员工基本信息、著作、论文、科研项目及成果、科研奖励等日常工作,同时,管理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1.1.2科研人员的需求分析:普通科研人员只能浏览本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所有系统使用者还关心系统的界面是否有好,容易操作;是否能减轻日常科研活动的工作量;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整个业务流程;是否方便查询历史数据等。
1.1.3维护人员的需求分析:一个可维护性好,适应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系统维护人员的需求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更新等不可或缺的维护功能。
1.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分析:综合现行国内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1.2.1信息:主要用于政策性文件(如新闻、通知等)以及材料性文件(如项目申报表、项目开题报告表、结题报告表、专利申请表等文档的下载)。
1.2.2科研人员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科研项目、在线申报、通知系统、意见反馈。个人科研项目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在线申报项目用于在线申报课题。接收通知和文件接受管理部门及系统的通知。意见反馈用于提交相关反馈意见至管理部门或系统维护部门。
1.2.3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横向或纵向)、项目的申报、审核、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内容。科研项目子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验收、项目中止和项目查询。
1.2.4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经费基本信息、经费到账、经费使用、经费结转。
1.2.5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结果,包括著作管理、论文管理、专利与鉴定成果管理、获奖成果管、成果转化管理等。主要功能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的鉴定成果、成果获奖的情况及成果转化情况等。
1.2.6科研考评:科研考评为高校评定职称、竞聘岗位、岗位津贴定级、发放科研津贴和评先选优提供重要依据[2]。主要功能包括设置计算方式、设置奖励计算范围、计算科研工作量、考评结果查询。
1.2.7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为了提高医院科研及学术水平,活跃院内学术氛围,建立和促进医院同国内外医院、科研机构及学术组织之间的学术关系,加强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子系统主要功能:学术会议、受聘讲学、访问考察和进修学习。
1.2.8专著及论文管理子系统:主要记录科研工作人员发表的著作,在期刊、报纸、会议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作者、出版社名称、刊登期刊(报纸、会议文集)的名称、写作及发表日期、影响因子、索引收录情况等内容。
1.2.9情报检索子系统:情报检索子系统的功能包括人员信息检索、课题名称检索、著作信息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获奖成果检索、学术会议检索等。
1.2.10统计分析子系统:为方便综合管理从不同角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见图2。
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笔者提出的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系统管理分系统、功能模块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三个部分,见图3。系统管理分系统负责整个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科研人员正常使用。通常包括页面管理、权限管理、门户日志和安全维护等工作。功能模块分系统是主体,负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数据管理分系统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负责管理数据库,如数据导入和导出、数据连接及备份等。
2.2系统开发设计:系统开发模式选择广泛使用的B/S模式,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这种B/S结构实现流程如下,见图4。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请求到web服务器,数据库通过开放数据接口(ODBC)允许web访问请求,得到查询的数据,动态生成HTML文件反馈给客户端的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是本流程的核心,web服务器上安装系统运行程序。实现这个流程可以采用IIS、ASP、SQLServer的组合形式,这三者分别对应着web服务器、服务器上加装的脚本语言编译程序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开发人员负责的是web服务器上脚本语言的设计和数据库的构建。
3小结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5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医院管理;网络
1医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来源与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医学各研究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医学信息学作为医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医疗各领域,例如: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决策系统、临床支持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HIMS)又被称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医院管理和医学专家们的认同。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判定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管理信息系统(MIS)、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模块[1]。管理信息系统(MIS)则又包括:医疗、人事、财务、科研教学等管理模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科研管理部门日常进行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及科研成果、科研统计查询等常规管理,并且能为管理层进行科研决策支持的科研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摒弃了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能够应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潜在的科研决策信息,建立规范的数据模型,提供各个维度的科研决策信息。使科研决策者及时掌握整个机构的科研整体状况,合理分配资源,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及效率[2]。
2加强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为大学附属机构,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三大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医院的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通过HIMMS7级认证,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通过国际及国内双HIMMS7认证(HIMMS7偏临床应用方面)。但是医院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研究,随着国内外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国家、省市科学研究基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的视野及科研能力逐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管理数据每年成倍数增长,给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带来的任务和工作压力越来越重[3]。然而在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目前大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信息的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借助常用办公软件Excel、word等的常规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梳理科研大数据、为管理层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但要花费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还是难以得到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4]。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比较初级,即使有些医院信息系统HIS里含有科研管理模块,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真正投入使用的仍比较少,部分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也主要集中于项目、经费、成果的录入、修改、查询等基本功能,管理人员只能通过简单的统计或排序等功能获得表面的信息[5]。这些操作属于数据库的低层次应用,缺乏对数据的集成和深层分析,缺乏对科研数据的深层次数据挖掘及精细化管理[6-7]。传统的管理模式费时费力、管理方法弊端不断显现,不能保障科研基础信息的及时更新,更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跟不上便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科研状况,更无法跟踪、引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对科研的管理就无法到位[8]。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的瓶颈,更谈不上对科研决策的及时性支持,及挖掘隐藏在庞大科研大数据背后的有价值决策信息。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就需要基于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相应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9]。因此,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据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及学科发展建设需要,搭建高效的科研管理平台,从大量数据中及时挖掘出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实现科研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网络化管理,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新时期科研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科研课题。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大医院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与临床信息系统相比投入较少,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医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道路还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可供医院参照。所以攻克这项科研管理课题,制定一套适合并且支持医院内部决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科研管理课题。
3影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因素
3.1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及附属机构均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仍是管理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然而,由于管理观念、资金设备投入、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的初期并没有实现系统的整体规划和科研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形成很多科研管理的模块“信息孤岛”现象。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从技术因素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更新太快,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有强大的硬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但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无法计入医院成本,部分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设施的搭建投入较少、或不投入,造成部分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逐渐淘汰,前期的投入也会渐渐失去价值;(2)从非技术因素来看,部分单位管理观念较封闭,工作模式多因循守旧,同时因为信息化管理过于专业,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性专业人才,因此很多系统的设计缺乏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和缺乏前瞻性设计[10],不同管理模块之间独立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造成很多“信息孤岛”。例如: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包含如下几个重要的组成模块: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有些还会涉及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和医学伦理管理等。科研项目管理又包括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包含科技成果、科研论文和投稿介绍信管理。学术交流管理主要包含医学各类学会的学术任职和杂志书籍等编委任职情况管理等模块。在系统前瞻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关系。避免造成数据“信息孤岛现象”。
3.2院内多部门的管理信息缺乏共享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配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与科研直接相关的科研管理外,还会涉及单位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科研辅助部门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而这些部门往往也构建了具有自己部门特色的管理系统。多个部门的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失去其应有价值[11]。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报销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预算制定。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同时科研管理也很难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查询,也不能保证课题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研管理与医院的人事管理同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着医院科研人员的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情况、科研诚信情况、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信息,人事管理部门则掌握着科研人员的晋升、评级、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部门之间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为医院管理层的科研决策提供最真实有力的支持。因此,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等到医院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在各个管理模块之间寻找链接字段,使科研管理系统成为医院决策系统的一个分支,同医院的财务、人事、医疗等子系统一起成为医院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系统安全性不足
科研管理系统应有系统备份功能,系统在操作失误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而不应造成系统信息丢失和破坏[12]。
4科研管理信息化模型框架及模块功能展望
借助医院强大的网络系统,搭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方式遇到的管理瓶颈,已经成为当今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内科研信息系统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目前文献报道的国内高校及附属医院均开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各具特色,热点集中在项目管理模块和经费管理模块,且均存在局限性和地方特色。如何设置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框架结构和设置模块、如何设置业务流程和节点、模块间如何实现数据互联等业界仍然没有明确的指南可供参考。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及依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做出如下总结。
4.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机构
结合国家、省市科技管理体制的政策和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管理需求,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及设计初衷应该以人事信息为主线,框架涵盖科研管理部门工作涉及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论文(著作)管理、科研成果奖管理、投稿介绍信管理、研究生管理、学术兼职管理,有些单位还会涉及科研伦理管理等方面。各个单独的管理模块间应实现数据的交互。
4.2科研经费管理应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中心
随着医院科研实力的提高,医院获得的来自国家、省、市各渠道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同时为鼓励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医院还会设立院内资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种类多样化,且项目预算科目各不同,在科研经费使用中预算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管理方式“重立项轻预算管理”,没有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同时传统的管理方式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别管理,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现象。科研经费管理应围绕“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经费管理目标,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经费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费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经费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建立一套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信息互通、项目管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实现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双管理和监督[13-15]。具体的管理流程为:4.2.1项目申报并且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在管理系统中进行项目基本情况的录入,具体应包括:项目名称、所属科室、项目负责人、执行期限、项目来源、参与人员、获批经费,经费预算等信息。4.2.2科研管理部分根据项目申请书及项目任务合同书进行审核。科研管理部门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项目经费的设置,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的管理。4.2.3经费实际到账后,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验进展的程度进行相应的经费报销。经费预算的调整必须依据国家省市课题的经费管理规定进行。
4.3投稿介绍信和科研论文管理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频曝出,一稿多投、伪造审稿人、伪造论文数据、文章参与作者和通讯作者不知情等学术不端行为频频曝出,投稿介绍信的信息化管理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并扼杀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具体的管理流程为:4.3.1文章投稿前,文章第一作者在管理系统中进行投稿介绍信的申请,为保障所投递期刊的质量可以再后台嵌入国家科技情报所每年出版的期刊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在审核提交之前对于数据库之外的期刊能给予一定的提醒。同时系统设置要求文章的全体作者均需要审核,尤其是科室主任和通讯作者必须审核通过。多重的审核把关,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章的质量。4.3.2文章在期刊正式发表之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管理系统中录入文章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文章题目、刊名、年卷页号、作者、受资助科研项目等信息。论文管理模块与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结合。
4.4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系统
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系统即是在以人为本的科研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及实验记录,研究生科研成果(论文)等实时的在网上做一记录。实现培养留痕,实验记录真实的目的。研究生信息与导师密切关联,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导师信息,同样也对今后导师评价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5以科研人员为主线,实现“科研人员树”的模式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管理模块间的数据以人员信息为主线串联在一起,梳理科研大数据,建立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人员信息通过科室信息进行在次的重组,便于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统计分析科研决策。
5总结
项目经费论文范文6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通过基础调查研究,建立了一套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即科技项目和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即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评价指标,同时还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最后,以福州大学2012 年科研工作量计算为例,计算结果与学校各单位现实发展状况较为吻合,证明了该计算办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关键词] 福州大学;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办法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57?05
一、引言
高等院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按其性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科研工作。在教师和科研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中,应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教学工作一般都有一些明确的定量指标和折算课时数的办法进行量化[1],因此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在各校都较为成熟。然而,科研工作的量化涉及面大,量化指标复杂,难于确定,因此在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中,如何对教职工的工作量进行科学量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科研工作量不仅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业绩的重要体现,更关系到高等院校科研资源的配置导向问题。不科学的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会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分配不公平、挫伤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忽视一些具有做出中长期有价值成果潜质的研究人员等不良后果。反之,能活跃校园学术科研气氛,有效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质量。
针对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一些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段尧卿[2]等人给出高等院校科研量化管理的优先级评价方法,给出优先级评价模型;刘开源[3]等人给出了高校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原则,使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量化范围明确化,并设计一种量化计分方法;王凌峰[4]对高校科研量化评价中赋分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难度系数的概念,对三种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形式的分级与量化赋分以及彼此之间统一转换问题进行讨论,为确定统一的科研量化考核方案提出一种新方法。王建阳[5]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学术论文量化评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术论文评估的指标因素与权重,并提出了量化评估的数学模型。李兰平[6]将灰色综合评价法应用到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评中。由以上的文献可知,尽管对高等院校科研量化评估的方法研究较多,但是有的考评指标考虑得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琐不易操作,这些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我校的科研工作实际情况。为此,建立适合我校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增强科研管理规范化,实现科研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我校所用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以项目经费和项目持续年限为变量,根据项目类别和级别确定相关系数,按照相应公式计算科研工作量。我校传统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考虑科研投入,没有考虑科研产出,是不合理的。为了改进我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化,我们做了大量基础调查研究,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把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科技项目,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体系,并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高校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应设立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和学术交流,在一级指标体系基础上设立了6 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论著、获奖成果、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学术会议。按照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1:1设立权重系数。
(一)指标分析
1. 科技项目
科技项目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科技项目的项目数和经费总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为各类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环境基础,一般科研经费大的项目难度高、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更加迫切。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可以反映学校在承担研究项目方面能力的全面性和竞争力。本体系按科技项目的类别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项目主要考虑项目的级别和类别,为了简便计算,项目级别设立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以下两个级别,对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以示对国家级项目的重视并加以导向;项目类别按照项目的学科类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再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考虑到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经费相对较少,给予较高的权重系数以便学科之间的平衡。横向项目规模以到校经费数从10 万元—60 万元以上按不同学科不同取值范围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有效整合科研资源,联合科研攻关,以争取重大项目、提高项目资助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
2. 科技成果
(1)论著。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著作和论文是高校基础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形式之一。著作主要是指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著作一般分为专著、编著、译著,考虑到学术价值性,本体系选取专著和译著作为评价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以著作字数计量分值。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本体系将论文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级别赋予不同权重系数,引导各单位出高水平论文。sciENCE、NATURE、CELL是代表世界顶尖学术水平的三大知名期刊,也是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标志性指标,所以本体系赋予其较高的分值,和国家奖二等奖的含金量相当。其他论文指标项都是根据分区、被引频次等因素划分的。
(2)获奖成果。高校科研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的数量多少、等级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集中反映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科技活跃程度、整体科研水平。成果获奖级别和等级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量化评价的具体体现。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作为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并按照奖励级别和等级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分值。级别越高分值差距越大,激励科研人员提高成果奖励竞争能力,从而获得高等级的奖励出标志性成果。
(3)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有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成为我国知识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辐射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专利的拥有量是一所高校科技实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将授权专利作为科研工作量指标,并根据专利的种类给予不同的分值。由于国外专利申请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度系数比较大且各高校的国外专利授权量较少,所以国外专利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专利。发明专利是经过初审和实质审查后才授予专利权比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只经过初审就授予专利权,其过程复杂和难度系数大,故发明专利的标准分值大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此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申请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以提升高校专利申请质量。
3. 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是高校在科研成果、人才等资源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发能力、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科研平台是领军人物、顶尖人才的聚集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从而为高效的科技活动创造优质的科研环境,助推人才的成长。因此选择科技平台建设的指标,并对不同级别平台赋予不同分值,鼓励科研机构发展成更高级别的平台,争取更大的科技活动与发展空间。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校科研成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行内人士共同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者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未来的科研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承办全国性以上学术会议对于增强学校国际国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活跃学术气氛,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影响,便于我校科研人员了解国际前沿领域。尤其是国际性会议,可以拓宽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和国际顶尖高手同台进行知识学习与交流,对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力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术交流水平是学校科研实力的反映,这既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展示的平台,还是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对未来的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承办会议对学院学科的发展、学术的研究、人才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指标体系
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 所示。
(三)指标说明
1. 科技项目
(1)科技项目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立项目(校级项目除外)。
(2)自然基础类是指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自然应用类是指纵向自然类项目除自然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4)社科基础类是指国家软科学、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教育部、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纵向社科项目。
(5)社科应用类是指纵向社科类项目除社科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6)q 是指实际到校经费。(单位:万元)(7)国家级项目是指我校为主持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项目,等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基金项目分值不足270 分的以270分计,一年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值不足140分的以140 分计。(若各类项目到校经费达200.0 万元(含)(工科)、50 万元(含)(文科)以上可参照执行)。
(8)省部级及以下项目除国家级项目以外的其他各类纵向项目。
2. 科技成果
(1)著作指学院前一年度由出版部门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2)著作字数是指由我校执笔撰写的字数。
(3)在Nature、Science、cell 上以福州大学署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以我校作为主要署名单位且主要作者(单位和个人排名为前3 名以内) ,按一区论文计分。
(4)三大检索论文是指我校委托中信所检索的SCI、SCIE、EI 收录的期刊论文,重复收录以就高原则只计算一次。每篇论文JCR 分区以当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准。
(5)国家一级刊物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科院直属所主办的学报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6)社科权威刊物是指社科处认定的93种刊物。
(7)获奖成果是指学院前一年度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科学奖励。国家奖: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其分值按相应奖项减半计算。若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按30%计分。省部级奖只计到第二完成单位,其他不计。
(8)授权专利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授权的职务专利。
(9)软件登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版权局登记的软件。
(10)集成电路设计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设计。
3. 科技平台建设
(1)科技平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批准立项建设的平台。
(2)国家级是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平台。
(3)部级是指除发改委和科技部外等部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央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和中央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4)省级是指省科技厅、省发改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5)厅级是指除科技厅、发改委外各厅局批准建立的平台。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承办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四)各单位科研工作量计算
(1)计算各单位的各项指标分值Xi。
(2)计算各单位各项指标分值总量ΣXi。
(3)计算各单位科研工作量占全校研技工作量比例数Pi
三、实证分析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利用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对2012 年福州大学各单位的科研工作量进行计算,并换算成各单位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例,结果如表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