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

一、把“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理当明确教学任务,形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用以引导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阐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体现教学性,即明确教师活动的要点、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比如《散步》一文,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里的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学生读到这样的句子,能够明确《散步》这一课要完成哪些任务,预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要求。但是,从教学的角度,并没有体现出“教学性”。 

所谓教学性,即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性、指向性、策略性,表现出教师本位的设计思想。所以纳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当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规定、约束、引导作用,其表述的语言应当告诉执教者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改为: 

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朗诵、品读中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揣摩用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3.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师生分享对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 

这样的设计即体现出师本位的思想,专为教师量身打造,服务于教,具体说明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比如目标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这是指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表明教师活动的性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是具体的预期结果。可见,目标阐述从方式方法到预期结果,比较全面地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什么是教学目标?它“是指由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即帮助教师弄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是专门提供给教师参照执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在出示目标时,竟然把“教学目标”赫然呈现出来。学生有必要了解领会教师的设计意图吗?他们只要明白“学习目标”就已经足够。比如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找出课文精彩的细节描写,说说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方法表现主题的作用。 

3.勾画最为精彩的语句,初步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学生本位的思想,把教师本位当成学生本位阐述,从源头上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不能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 

二、把“学习目标”当成“课堂目标” 

凡是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目标”的教师几乎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混淆了“学习目标”与“课堂目标”的概念,致使目标展示的针对性不强。 

“学习目标”应该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和要完成任务的总称。它的达成时空可以横跨各个领域,也可以纵向勾连一个时间段,不一定限制在狭隘的课堂时空里。学生为了完成某些“学习目标”,可以凭借教材,也可以查阅资料,收看视频,甚至走出校外、家庭,到社会上访问、调研、考察等。比如《散步》一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为了完成这三个目标,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看微课视频,也可以充分和他人探讨,只要凭借自主的设计、布局,有了自主的学习体会,经历了整个目标达成的过程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课堂目标”则特指学生在课堂活动场所的限定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它有一定的限制性: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方法。 

如《散步》一文,我们不应当把“学习目标”不加调整地当做“课堂目标”。请看笔者的加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和大家分享蕴藏其中的感情。 

2.结合具体例子赏析细节描写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3.积极与大家分享你对课文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赏析。 

对比“学习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目标”的表述语言符合课堂活动的特点,体现出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情境、动作,如“分享”一词即现场展示,为大家营造一个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氛围。其中“诵读”、体会感情、“赏析细节描写”、“分享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学习活动,完全可以适应课堂情境,学生也能听得真切,准确领会其中的意图。 

可见,语文课堂目标,是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前设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预期设想”。它必须体现出从教师出发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出发的“学习目标”、从课堂出发的“课堂目标”的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定义出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情境所必须的“课堂目标”的概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郭继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走势[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05).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2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近它的内核时,我渐渐的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事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着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德尔传统道德威慑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的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的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可是同时我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是办公室的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曾看过一个心灵小品《时间和爱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事在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富裕、虚荣、知识和爱",还有其它各类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即将下沉,便纷纷逃离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他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然而,过了几天,小岛真的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恰好"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便恳求"富裕"带她走,可是"富裕"却冷漠的回答道:"不!我的小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紧接着,"爱"又向站在华丽小船上的"虚荣"求助,"虚荣"瞟了一眼全身都湿透了的"爱",担心弄脏自己漂亮的小船。懒洋洋的回答道:"很遗憾,我帮不了你。""悲哀"是在太悲哀了,他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快乐"是在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的呼救。

就这样,当"爱"一次又一次地向情感们求助,却一次次地遭到他们的拒绝。后来一位长者主动来到濒临沉默的小岛,把"爱"带走了。"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后,长着悄悄的走了。"爱"对他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他为什么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这是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因为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当时如饮醍醐,过目不忘,至今记忆犹新。

有爱就有一切,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全国师德郑琦老师47年如一日的教育历程不就是"时间见证爱"的最好写照吗?只有对学生永恒施爱,才能彰显师爱的伟大。有人这样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言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名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务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生命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我却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时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的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年轻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

那么,在记叙文中怎样使用议论,才会使记叙文的表达更精彩呢?

记叙文中作者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1.用在文章的开头,能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得到鲜明的表达;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能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2.用在文章的中间,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用在文章的结尾,能够提高读者对作者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形象;能够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4.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在动人之处进行议论,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孔乙己》在记叙孔乙己遭到酒客嘲笑之后,用了一段议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寥寥23个字,点出孔乙己迂腐无能的性格特征,又暗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这样的议论精辟深刻,帮助读者理解文中的人和事,起到点明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细分起来有多种,写法各有不同,主要是针对所记叙的事情或人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

评价人和事物。如《我的老师》: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揭示事情的实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正面揭示事物的规律。如《萝卜花》:一位年轻的厨师,能够创作出如此新颖而奇异的艺术品来,多么感人!看来,确实是行行出状元。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反面揭示事物的规律。如《我的农夫梦》:当一个农民就那么容易吗?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是一步之隔,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提高自己。于是,我又背起了书包,昂着头,挺着胸,大踏步地走进了校园。

正面揭示事物的意义。如《我的“倔脾气”》:这种向上的精神,这种进取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它使我惭愧,催我自新,催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90后”的我们,不正需要这种性格吗?它使人振作,它使人奋进,它鼓舞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反面揭示事物的意义。如《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如果忽视眼前的努力,忽视思想上、学习上、作风上的小漏洞,那么,你未来事业的大厦,有朝一日将会坍塌,毁于一旦。

领会作者的用意。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爸爸、妈妈认为我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去哄了。他们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要谦逊,不要沾染上浮夸、自满的恶习。多么纯真的爱呀!

指出写作的目的。如《怀念》:啊!亲爱的哥哥,你牺牲得多么壮烈,又多么泰然!我明白了,你冒着枪林弹雨,是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宁;你不怕流血牺牲,是为了让祖国千家万户的亲人团圆。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远的立意还需要借助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尤其是在记叙文中,议论点睛更需精辟,三言两语即可,不宜长篇大论。

1.譬喻论理,涉笔成趣。譬喻,以不言代直言,可谓“深”;以彼物言此物,可谓“形”。要使议论既深刻又形象,譬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父爱如铁,如铁般朴实,如铁般憨厚,如铁般威严。

2.明确指点,凝成警句。画龙点睛,常常是文章揭示题旨的关键,一般需要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凝成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警句,启人智慧,发人深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是点睛警句。这样的议论,能够使文章的思想与意境表现得更为集中、深刻、强烈并富有哲理意味,使读者过目不忘。

1.切忌空洞的议论。口号式的议论,大而空洞,缺少感人的力量,不如不要。下面这两个例子,不空洞,很感人。

例1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在他的货被人抢走,在家境无比困难的条件下都不曾叹息的父亲,竟然仅仅为了忘记帮女儿带菜而叹息不已了!

这里的议论抓住“叹息”这个情态,用对比的手法,使“父亲”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

例2 而如今,这双脚明显变得老了,皮肤松弛了,骨骼更加凸出了,连脚指甲都变得似乎更加坚硬了。可这双脚,也曾经丰腴过,也曾经柔软过啊!

此例通过具体可感的描写引发议论,把“母亲”的脚进行前后对比,“母亲”的勤劳、“母亲”的慈爱,跃然纸上。

2.要有“实”有“虚”。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主要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

例3 又一阵狂风吹来,山冈又被铲掉了一层,它存心要把整个世界吞噬。我看到了什么?那棵树的树枝,不,应该是树干都在风中剧烈地颤抖,但,那些根死死地揪住土地,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狂风过后,它竟安然无恙!风不断吹过山冈,回首看那苍老的树,我竟微微笑了。

这样的语句借描写树来象征人,表面上在写虚,实际上在写实。

3.要“深”而不“浮”。

例4 我意识到我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句议论,由个人的品质联想推广到一类人的品质,故而显得深刻。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高效作文 贴近生活 感情自然 方法多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前段时间,妈妈不知大家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是笔者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仅107个字。此文近日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这让身为语文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笔者深深思索了很久,学生到底该写什么样的作文?

目前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脱轨,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儿童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一方面是儿童作文写作内容的缺乏和单调乏味,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不能有机结合,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只有把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有机结合,那么,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如何接轨,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接轨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作文评价标准有很多,诸如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布局巧妙、选材新颖,但是,作文讲评课,把作文是否写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可以加强导向,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凡是作文写自己熟悉的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幸福美妙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的,教师就表扬,给作文得高分,给作文较高的评价,这样学生自然地就会去关注自己生活的圈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了。

比如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让写一处景物,笔者就让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小区的绿地、街道、甚至是马路边的行道树;作文题目是写一个熟悉的人,于是提醒学生可以写自己的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如果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就让学生写庆祝国庆节合唱比赛、庆祝元旦游园活动、跳绳比赛、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生活气息很浓,令人耳目一新。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艺术品,而是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指向了交际――回归到真实的言语状态。

2从写作方法上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系统

新课标在写作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感情态度方面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方面,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有初步的写作意识, 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就是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的思想”。

只有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是学生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活印象深刻,最感动的内容”;学生在积极地放胆地表达生活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写作技能的水平,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放胆文”的指导和评价,要以表扬为主,通过作文朗诵会、作文走廊、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全体学生,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所以我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圈子出发精心选材,写出最有价值的生活,从写作方法上加强指导,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系统。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能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牛一样。写叙事时,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作文让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让学生从生活的圈子出发精心选材,如校园的花草、宝轮寺塔、双龙湾、虢国博物馆等,学生兴致勃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写作素材,作文写得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多彩,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令人欣喜。

3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高效的作文训练系统

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圈子出发写生活日记,参加作文比赛或投稿,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有效的作文训练系统。笔者经常让学生写“随笔”,通过“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段落和简单的篇章做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应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随笔为了强调不拘于形式,段落和简单的篇章适合于中年级,而简单的篇章和较为复杂的篇章则适合于高年级。表现手法也不限于“描写”和“叙述”。随笔可以写自己的观察,也可以写自己对身边事的看法,对一个现象的思考,也可以写生活中细小的感动或是某种触动心灵的情绪。不拘泥于形式和字数,只是记录,学生在这样的记录中自然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了。

参考文献

[1] 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M].语文出版社出版,2007.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竹笛艺术 戏曲音乐 竹笛演奏 南方曲笛 昆曲音乐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竹笛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竹笛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极具中国文化色彩并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场合中。竹笛独奏、合奏、伴奏等多种表演形式趋于成熟,需要提及的是竹笛在戏曲音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竹笛在发展初期就已为戏曲音乐进行伴奏。 

一、戏曲音乐的构成与运用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兼具诗、乐、舞三者于一体。既有文学积淀,又有舞蹈的节奏,同时又与歌唱完美结合。“无曲不成戏”道出了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戏曲中人物的诠释、戏剧冲突的推进、情感的跌宕起伏、舞台气氛的渲染等等,都需要音乐的辅助。古往今来,所有优秀的剧目几乎都会有一个完美的伴奏音乐在背后支撑,贯穿于整个戏曲表演进程的音乐,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及剧情的推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戏曲音乐作为戏曲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纽带,可向观众传递剧情。 

戏曲音乐主要是指唱腔及伴奏音乐两部分,唱腔要求有声有味,如众所周知的黄梅戏,韵味动人,其唱腔有如行云流水般,委婉细腻。黄梅戏的唱腔有三种,即“主腔”、“彩腔”及“花腔”,根据这三种唱腔,会有相对应的腔体。虽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三种唱腔会有一个基本相同的腔体,在一些具体的字位安排、锣鼓的插入点处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可见,黄梅戏属于曲牌体结构,黄梅戏的伴奏音乐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原因在于黄梅戏来自农村,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劳作中创作而成,早期黄梅戏的伴奏乐器中打击乐器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锣鼓尤为突出,锣鼓点子在黄梅戏中在营造气氛,传递情绪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黄梅戏在乐队编制上要求有鼓板、越胡的主奏,并分为吹、拉、弹、打四个部分。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进行人员的配置及乐器的组合。一般是鼓板、越胡、大提琴、琵琶、扬琴、唢呐、笛子、小锣等各一人,这样的结构配置属于传统模式,现代模式为人员在此基础上可增可减,根据不同的剧目去调整乐队的结构,尤其注重笛子的运用。从黄梅戏的乐器伴奏中可看出,在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乐队配器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乐队在刻画人物及奠定舞台基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南方曲笛的运用 

南方竹笛以曲笛为主,其音色圆润,悠扬婉转,多用颤、打、倚等技法进行演奏。南方有数种戏剧形式,最突出的便是昆曲。昆曲的行腔流利婉转,其主要伴奏乐器即为曲笛,曲笛作为昆曲的主奏乐器,其演奏风格多少会受到昆曲行腔的影响。甚至部分笛子作品中会有昆曲音调。如江先渭先生的《姑苏行》及赵松庭先生的《幽兰逢春》等,其中都会有昆曲的曲调。江先渭先生所作的《姑苏行》,是由昆曲的旋律片段发展而成,结构较为完整,属音乐表现力较强的独奏作品,该作品与昆曲《牡丹亭》中《游园》一折有异曲同工之妙。行板处抒情性极强且意境幽美,描写游人进园林后脚步悠然的欣赏美景,不由感叹园林美景。恰如《牡丹亭》中杜丽娘进园入园林后的欣喜状态,悠然自得。 

从该曲的结构中可看出,江先渭先生将昆曲的韵味增至其中,竹笛在为昆曲伴奏时常出现与唱腔同音演奏的情形,因此,竹笛的旋律与唱腔颇为相似。江先渭先生在演奏时将旋律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形象的模仿人声,生动婉转。《姑苏行》后来经由俞逊发先生演奏,俞先生将该作品进行完美的二度创作,在原曲上做了一定的删改,除保有昆曲韵味外,又增添了曲笛所原有的演奏技法,使该曲在声音上以情感人,在演奏上华丽真实,让这首极具江南风韵又带有昆曲意蕴的竹笛独奏曲风靡江南。 

三、曲笛与昆曲音乐 

昆曲音乐流利婉转,曲调旋律悠远流畅。由于昆曲建立在吴中方言的基础上,因此,昆曲的唱腔极具江南吴侬软语的味道,无论是吐字发音还是音韵等方面都富有诗的韵味,“昆山腔”经由魏良辅改革后为“水磨调”,从其音乐的角度讲,改良后的昆山腔更具有音乐性。在旋律上,魏良辅沿袭南曲的特点,采用五声音阶,音乐的进行也多以级进为主,追求一种平缓与自由。在节奏方面,昆曲主张“调用水磨,拍捱冷板”的行腔方式进行,即将原本节奏为一板三眼的曲子,加上“增板”,将节奏放慢,再行腔处再增添一些小腔。在配器方面,昆曲抛弃了以往只用箫、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传统,而创新性的运用竹笛作为主奏乐器,将箫、管、琵琶等乐器融合在一起,为昆曲的演唱进行配乐。可见,昆曲的演唱“合曲必用侧管”,曲笛在昆曲表演中与昆曲的调式音阶、演奏技法、音色音律等充分结合在一起,进而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声音画面。 

就昆曲的音阶来看,其与曲笛的音阶结构完全一致,二者的旋律音阶皆为五声音阶。在具体演奏中,演奏一般乐曲时,曲笛会根据曲目作者的要求来进行定调,但为昆曲伴奏时,曲笛的定调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标准。昆曲演员会根据角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五种分类,昆曲中的曲笛会根据角色的需要定不同的调门。一般来讲,昆曲中的曲笛分为雌笛、雄笛两种,雌笛一般为音调较高的旦角及小生来伴奏,因此,定调相对较高,一般为D调,雄笛一般为音调较低的净角及老生来伴奏,此时定调相对较低,一般为降D调。

在记谱法上,昆曲与曲笛是相同的,二者皆用工尺谱。在演奏技法上,曲笛按“依腔”、“贴调”的演奏方式进行,体现了“带腔”与“润腔”的特点,曲笛的演奏十分注重装饰音的运用,其中包括“颤音”、“赠音”、“打音”等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使昆曲尽显典雅柔和之韵味,在为昆曲伴奏时,如需要分割音时,演奏者通常会通过控制指法来完成。在演奏中,除体现曲笛本身的特点外,还需要根据昆曲剧目中不同的角色等来适当调整,使笛子的音色更加贴切的将昆曲中人物形象展现,如在为老生或花脸伴奏时,则应运用低音区进行,以此音色来表现苍劲的老生及花脸形象,当为小生或是旦角伴奏时,应运用高音区进行,以此音色来表现小生或旦角音色的明亮及身段的柔美,若是为两人对唱伴奏时则需要注意演奏时的语气的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为人物增色。 

昆曲艺术的行当、做功、特色身段和表演特技,充分体现出中国戏曲虚实相生、移形写意的美学特色。人物的面部化妆和服饰都是有一定的程式和传统习惯在其中,每个行当都有特定的化妆方式和衣着风格,以便观众一眼就能知道角色的身份。传统的昆曲剧目有无数经典之作流世,如《牡丹亭》、《长生殿》,折子戏《单刀会》、《千里送京娘》等。随着昆曲创作的发展与进步。曲笛的音色及结构也在进行不断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