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1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内蒙古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和部门将发展经济片面的理解为上项目、开工厂,服务业的许多领域被当做非生产性活动来对待,甚至将工业化的发展同服务业完全对立起来,忽视了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行业重点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同时配套设施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畅,造成工作相互扯皮,关系协调难度大。而且市场地位的不平等、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内蒙古服务业企业在项目审批、生产资格认证、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方面还有许多约束和限制,融资难也成为困扰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2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对消费的拉动能力不强

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530元,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1元和389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7%和12%,均低于全区GDP14.9%的增速。全区“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7.6%,比“十五”时期快0.5个百分点。而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和11%,远低于GDP增长速度,与GDP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对服务的消费需求有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较少

内蒙古现代服务业资源缺乏整合,重点龙头企业少,竞争力弱。信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发展不足,对行业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来看仅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勉强算半个明星产业。根据波士顿矩阵的解释,说明未来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缺乏潜力产业,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如不注重对高端生产业的扶持力度,服务业发展恐怕会出现发展断层现象。

二.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对策分析

1优化促进服务业政策环境

首先,政府应深化改革,解决体制问题,大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其次,应放宽准入、引入竞争,加快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步伐。再次,政府需要认真梳理各项现行政策,进一步研究和出台新的有利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最后,政府还应积极建立健全促进服务产品消费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

2增加投入,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政府通过规范税费、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服务业;二是金融部门应积极配合政府,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行业的生产、建设项目发放贷款;三是要理清工作思路,振奋精神,自加压力,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四是规范制度,明示条件,鼓励条件具备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3强化服务业品牌效应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2

一、效能文化建设

比照相关机关效能建设文件要求,我科从几方面入手,创建让基层和群众满意的机关工作形象。

(一)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在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类学习任务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包括:各项政策方针、效能建设相关的各类文件、商贸行业的政策与业务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了“走正路、树正气、干正事”的工作作风。

(二)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机制。以“主动服务、积极引导”的工作姿态,扎实履行规划、服务与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各项惠民促销政策,指导全市商贸企业以“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为核心,全力实施商贸业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商贸业新业态,确立商贸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新地位。

二、科室职能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贯彻落实和年度工作的圆满完成,实现商贸业工作的良好开端,我科室从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我市商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继续贯彻实施各项保民生、促消费政策;做好各类规划方案的编制及部署;以项目、活动为抓手,促进商贸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促进消费、保障民生

2、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围绕“促进消费”主题,以各类节庆为载体,组织和鼓励全市各商贸企业开展节庆期间的促销活动。

(1)春节、“五一”期间,全市各主要超市、商场、专业市场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家电、汽车、装饰建材等商品促销活动。

(2)9月初,成功举办了“清凉水世界、梦幻新安江”新安江17°C之夏青岛啤酒节。

(4)筹备首届春节年货展。年货展确定在12月中旬举办,目前已完成展会的前期工作,招商招展工作在近日开始。

6、落实千万工程项目。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经过前期的充分调查与协调指导,基本完成了乾潭镇的中心镇小型商贸综合体改造、莲花镇与李家镇的农村标超改造任务。

(二)规划引导,统筹布局

科学规划和正确的政策引导,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有力保证。1-10月,我科基本完成了各类商贸规划方案及商贸扶持政策的编制工作任务。

1、完成了《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稿的修正、评审及工作。参加《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稿的修正、评审工作。

(三)优化服务

1、实施本地餐饮业的提升工程。完成了东入城口餐饮特色街区的前期调研,制订了提升工程的进度计划和职责分工方案,并结合市关于推进商业特色街规划建设的文件要求,逐项落实提升工程的各项内容。指导严州府等本地餐饮业龙头企业通过开展连锁经营、拓展经营业务等途径,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2012年工作思路

1、围绕市推进“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的战略部署,以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为重心,全面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商贸业态的转型升级、重点企业与老字号企业的提升改造、深化农村千万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3

坚持以项目为总抓手,形成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发展思想和共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抓在手上,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实现奋力赶超、争先进位,完成市委、市政府对提出的倍增目标。

2、突击抓好服务业项目投入和建设,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

用足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投向服务业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按照优先发展生产业、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消费业、加快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农服务业的原则,实行项目化申报管理,加强专家评估论证,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敦促有关部门做好重点项目策划和储备,尽快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环评、能评等手续,为争取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做好基础性工作。

3、加快对服务业的招商力度

依托三大物流基地和东岳氟硅园区,招好商、招大商。利用三大物流基地平台和一个园区,重点抓好面向新材料、能源、化工、钢铁行业的外企、央企等500强企业的招商工作,使之尽快落户,形成效益。同时,通过配套更加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贡献快。

4、增强服务意识,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按照县委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为重点项目做到“心贴心”的服务,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工作力度,对重点服务业项目配备专门人员,积极帮助项目业主办理手续,确保服务业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建设进度,促进项目顺利建设,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地推进。

5、认真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发展发展再发展、实干实干再实干”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十二届二次会议精神

在认真总结好今年项目的基础上,对明年各镇和企业提报的工作项目进行认真汇总、筛选、考察、整理,帮助其分析上项目的各种要素和条件,落实好明年项目申报的各项手续,使其尽快列入省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4

省政府召开这次重点服务业城区现场工作会议,是在调查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按照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要求,专题研究城区服务业发展工作。这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落实情况的一次督促检查。昨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潍坊市的鲁东物流中心、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等城区服务业项目,大家普遍反映潍坊市在推进城区服务业发展方面,思路清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潍坊市在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充分肯定:一是认识到位。我们现在来研究服务业的发展问题,绝非是简单重复过去的传统服务业的概念。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很好地认识服务业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当时省里提出建设三大载体,许多同志对城区服务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感到考核对象不明。一个城市的市区是由区级行政区组成,区级行政区下面还有街道办事处,在这个范围内把有效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其他要素资源和自然资源配置好,就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就会大大提升城市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和指导城区服务业发展,领导者的认识首先要到位,潍坊市在这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二是规划到位。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有规划。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各个区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规划搞好。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划意识很强,他们的规划不是一般的布点性规划,而是对这个城市和城区的产业做了充分的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吸收本地同志们的智慧,又充分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花了很大的功夫。三是机制到位。潍坊市高度重视推进服务业发展机制的建设,这个机制不仅体现在投入多少资金,关键看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和融资体制等是否配套。潍坊市在这方面都有新措施,创新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规划科学,机制健全是他们的经验。发展一个产业不是说单纯有资金就行,管理机制不到位,总体规划不合理,有钱也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今天上午,大会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10个单位讲得很好,希望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省发改委朱志明同志全面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对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城区服务业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希望大家很好地贯彻落实。服务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认真总结培育三大载体、六大产业的经验,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省九次党代会要求,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精神,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作出了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做大做强服务业三大载体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在培育城区服务业载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不少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不深,有的工作力度不大,有的缺乏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化进程快,居民收入高,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优良环境条件,对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关键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过程中,服务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空间布局向重点城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和特点是决定城市能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活力源泉。城市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0%--80%以上。从国内先进省市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城区主导产业的地位非常突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四个中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9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87%;上海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GDP的比重、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达75%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0%。从我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50个重点城区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要素市场齐全,科技研发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服务业也代表着全省的发展水平。*年,全省50个重点城区实现的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71.2%和77.6%。其中:17个市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22.2亿元,占到全省的42.1%。因此,抓住重点城区就抓住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主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把握服务业发展态势,抓住重点城区这个关键,引领全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对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服务业三大载体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相互影响。重点城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关键作用。(1)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园区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城区这个大平台、大环境。我省在前一轮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依靠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多数城市注重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规模扩张和园区化布局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地方对城市的服务功能、空间布局、品牌形象、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直接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扩张余地,但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服务业来带动,服务业、服务经济将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重点城区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恰恰是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最为有利的条件。(2)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城区集中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据统计,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中有46个在重点城区,全省100户重点服务企业中有97户在重点城区。从城区产业发展来看,随着土地约束作用增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增加、商务成本提升,传统工业在城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城区“退二进三”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区服务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扩张空间,这将为服务业园区、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与发展水平。

(三)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500美元,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经济与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区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集中之地,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特别是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售后服务、商务会展等,可以大大优化和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支撑。(2)发展城区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城区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居住和出行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另外,发展城区服务业对解决城市就业,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城区服务业已经成为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增长点。(3)城区服务业有条件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点城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等资源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分工细化、改革开放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体制、机制、人才、投入、区位、环境等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城区服务业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引领全局,努力推动城区服务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明确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文)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最近下发的〔2008〕11号文再次提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政府鲁政发〔*〕66号文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37%以上;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在今后10多年时间里,我省要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近1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实现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城区起着关键作用,必须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统筹协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有条件的重点城区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初步考虑,今后3至5年,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

——济南和青岛。济南要充分发挥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服务*、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两大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驻地城区GDP的比重要分别达到75%和55%以上。

——其他15个市驻地城区。要依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依托市驻地和周边城区,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有10个以上的市区达到50%以上;其他市区力争达到40%以上。

——其余33个重点市县城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抓好城区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30个强县,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20个以上的重点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全省50个重点城区。到2010年,50个重点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由*年的77%提高到83%以上。

要通过引领有条件的重点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紧紧把握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姜大明省长对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六大产业”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各重点城区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尤其要着力体现好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从全省情况看,*城区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与优势。今后必须在搞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区位特点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放到全局与战略的位置。同时还要规划好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软件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定特色与优势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要体现城市定位,符合城市的特点,遵循城市功能区划。比如加快发展金融业,并不是要求每个市区都要统一规划建设金融街区,但济南、青岛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应根据金融保险企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研究制定吸引金融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改善硬软环境,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再比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单纯是建设几个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要对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产成品销售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搞好信息平台建设,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做成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如此。重点城区是支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枢纽,不仅要打造一流的景区,而且要完善与旅游相配套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城区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各个市区只有把特色与优势找准,真正做大、做强,才能把省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到实处,实现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才有保证。

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目前,传统服务业是城区服务业的主体,总量规模大,结构层次低,涉及领域多,空间布局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必须系统改造提升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要引导好重点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好现有服务业资源,通过引入龙头和名牌企业,推进优化与重组,推进兼并与联合;要通过深化改革与开放,搞活发展机制,推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关键要搞好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嫁接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业。城市公共服务业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空间布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和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实施多元化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要特别重视改善市区交通,切实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改变市区交通落后于市外交通发展的现状。同时,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卫生保健、休闲娱乐,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城区要以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综合配套的要求,加快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特别是新建居民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各类服务网点,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布局。要引导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以社区康体健身、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安全保卫、保洁环卫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城区是城乡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部与支撑点。重点城区,特别是33个重点县,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重点抓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以县城为基地、以重点乡镇为节点,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合理布局和网络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好关键设施、基础条件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充分考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规划好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广播影视等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化,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度大、配套性强。能否以城区为单位组织安排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前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作指导中认真把握。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升。规划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目标,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重点城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工作。(1)各重点城区必须统一编制、统筹协调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重点城区要在对城市经济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结构布局。要认真分析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潜力与优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科学划分城区的功能分区,认真确定发展的重点。必须把城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编制的主导权不能下放到下一级,规划的内容决不是条条或块块的简单迭加。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要有效整合城区服务业资源,突出城区发展特色,使城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尽快走向集聚化、网络化发展的轨道。老城区要加快退二进三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为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新城区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预留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避免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重点城区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必须看到,许多重点城区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城区也都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点城区发展必须树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树立优先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发挥各个产业的协同作用,增强产业发展关联度,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省探索走出一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路子。(3)重点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各级政府在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上,既要统一规划、统筹指导,又要区别对待、搞好分类指导。对目前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重点城区,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目前服务经济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重点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其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目前服务经济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区,要发挥其潜在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搞好发展定位,加大培育措施,培植发展特色,促其加快发展。

(二)搞活发展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关键要引入市场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服务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一定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今年服务业投资要力争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重点城区的服务业投资至少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如何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从潍坊等地的经验看,思路完全可以放得更宽一些。(1)努力搞好项目策划。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资源,发展城区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用好土地资源。重点城区是吸引服务业投资的最佳地方,只要科学规划布局,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高水准策划项目,就会引来投资者。因此,重点城区必须把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确定,作为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城区服务业规划起点高、项目规模大,占用资金多,必须坚持市场化融资。潍坊市将世纪泰华城的规划与开发权交给世纪泰华集团,前两期工程投资4.5亿元,政府没有拿一分钱。东营市引进银座开发了占地400多亩的商务中心,政府没有投入资金,不仅银座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而且还给市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政府进行整体规划,搞好项目策划,然后请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运作,大大拓宽了重点城区融资渠道。(3)积极优化建设环境。环境改善对项目建设、投资者进入具有重大作用。临沂市通过沂河改造,为城市居民拓展了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的房地产商在两岸投资,城市环境改善了,政府税收增加了,可谓一举多得。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建设视野宽、标准高,工程完工后,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黄金水道,从而为两岸土地创造了较大的升值空间,实现了整治投入与政府收益的平衡。这些都具有普遍借鉴和推广的意义。(4)有效经营城区资源。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市县,都可以通过出让街区、道路、桥梁冠名权等符合市场要求的办法,获取建设资金,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赢。城市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但更需要市场融资。

(三)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快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精通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1)要抓好人才培养。省里已经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服务业人才的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公务员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分批组织各县市区分管服务业的领导到境外进行学习培训。各重点城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投入,摸清人才底数与需求,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确定培训重点,分步组织实施,强化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各重点城区要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采取项目、智力、专利、管理入股等多种方式,创新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要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把重点城区打造成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2)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近两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各重点城区要把这些政策运用好。省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对涉及用电、用水、用汽价格等关键政策,要明确要求,限定到位时间。(3)要积极创新发展政策。一些城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许可规划开发、土地转让、财政返还、出让经营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注意总结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发展。条件成熟后,省里要抓紧出台扶持三大载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四)创建服务名牌,提高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区服务业发展布局散、企业小、发展载体不强的状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1)大力培育服务品牌。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要借鉴创建工业名牌产品的经验,引导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省服务名牌;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提高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获得*省服务名牌的服务企业,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服务名牌、争服务名牌的浓厚氛围。经过3到5年的努力,要培养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服务名牌。(2)充分发挥重点城区综合引领作用。重点城区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依托,园区和企业是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重点城区更具有综合性,具有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综合与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促进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区服务业的功能,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3)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卖产品、卖服务、卖标准是企业竞争三个层级。服务企业最高层级的竞争是标准化的竞争,谁掌控了行业的标准,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地方标准化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服务的行业,要倡导企业推广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重点城区服务业工作体制和机制

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事关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全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提升统筹、规划、指导和驾驭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重点城区服务业产业门类多、行业跨度大,统筹协调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重、难度大。把市区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研究,对很多市来说是一项新工作和新要求。各重点城区政府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与城区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重点城区政府要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重大服务业活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服务业课题共同调查研究,重大服务业项目共同策划推进。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抓紧研究提出贯彻〔2008〕11号文件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对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在规划与管理上加强指导,又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价格管理等关键性政策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国务院的新要求,主动协调,维护大局,确保及时到位与兑现,共同推进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

(二)建立重点服务行业协调推进机制。各重点城区要参照省里确定的意见,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要分别成立由分管市长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重点行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发展目标和责任,协调相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形成培植重点服务行业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5

立足保安事业的久远发展,构建保安文化体系,倡议“忠于职守,见义勇为”保安职业精神。建立保安员业绩考核、晋升体系,形成积极进取的职业氛围。开展保安工作理论研讨,诠释保安职业的丰富内涵。要通过加强保安职业化建设,不时增强保安企业的凝聚力和增强保安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将保安工作打造成为公众认可和推崇的终身职业。

进一步加强保安工作,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保安工作会议精神。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促进全市保安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保安服务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府厅发〔〕5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国、全省保安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建设和谐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要求,依照“健全机构,扩大队伍,拓宽领域,规范管理,确保平安”工作思路,把发展保安服务业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向阳工程来抓,作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型载体来抓,作为替党和政府分忧、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来抓,作为增加辅警力量、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强力促进全市保安服务业的大发展。

二、组织领导

加大考核力度。成立促进全市保安服务业大发展领导小组,把全市保安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各有关单位的综治工作范围。由市公安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综治办、市工商局、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房管局、共青团市委、市总工会等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由副支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安排、落实工作。

三、方法方法与主要措施

整体工作主要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商洽有关单位自建捍卫人员转制事项,制定有关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专项动员部署。公安机关作为保安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明确各级保安工作管理机构,加强对保安服务工作监督和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阶段完善保安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完善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机构设置。明确保安服务总公司和分公司的职责。各分公司要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办保安服务企业。

要依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切实理顺保安服务企业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对保安服务企业的监管,重点监管队伍建设和把握正确的经营方向,不直接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给企业以充分经营自,逐步实现公安机关由“办保安”向“管保安”转变。自行组建保安组织的必需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其从业人员必需经依法成立的保安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三阶段理顺保安管理体制。将公安机关管理并有经费保障的各种协管、联防等辅警队伍统一转为保安队伍。撤销企事业单位经济民警队建制。纳入保安规范管理,并落实转制事宜。各单位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在单位不变,其业务工作由公安机关保安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四阶段拓展服务领域和规范服务市场。加大清理整顿规范保安服务市场力度。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责令及时整改,整改到位后纳入公安机关统一监管,整改不到位或问题严重的坚决予以取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鼓励保安服务企业大力拓展服务范围,从单纯提供人防服务向提供物防、技防、守押、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发展,构建以人防为基础、物防为重点、技防守押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经营格局。

逐步将商业性的展览、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的平安捍卫等非警务工作,交给保安服务公司承当,实行市场化运作;指导具备条件的保安服务分公司组建专业护运公司,开展货币、有价证券、金银珠宝、文物、艺术品及其它贵重物资和爆炸、化学等危险品的护运保安服务;开展科技含量高的平安技术防范保安服务,大力推广应用具有防盗、防抢、防火、防泄露(漏)等技防产品,努力加快平安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步伐;

推行乡村停车场保安员看护等做法,并逐步向各娱乐场所、宾馆酒店、校园、医院、城镇社区、物业小区、工业园区、三资企业、金融单位、集贸市场、商场超市、车站码头等单位和场所派驻保安员,多方面多层次促进保安服务业向更宽领域延伸;大力提倡为社会名流和企业主等有需求的客户提供随身护卫平安服务。

第五阶段逐步壮大保安队伍。鼓励扶持保安服务企业逐步壮大保安队伍。年底。其中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员达到800人,单位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达到700人;2008年底,全市保安员力争达到2500人,其中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员达到1000人,单位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达到1500人;2009年底,全市保安员力争达到3000人,其中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员达到1200人,单位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达到1800人;2010年底,全市保安员数量在警力的3倍以上,力争达到3500人,并建立起覆盖整个社会面的保安服务网络。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保安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落实社会综合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增加社会就业、服务经济建没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加快保安服务业发展,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肯定趋势,公共平安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客观需要,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有力推动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公安、教育、建设、物价、工商、地税、房产、经贸、劳动保证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工作配合,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6

“十一五”期间,四川信息服务业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 到2010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将达270亿元。无论是软件、数字内容,还是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在信息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四川都在快速发展。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顺应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积极开展对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四川省信息产业厅撰写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报告提出,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跨越式发展―以“跨越式发展”为战略主体,以“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将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全面开花

由软件业、数字内容产业、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以及各类新型信息服务业组合而成的信息服务业正在四川兴起并不断发展,而随之形成的一系列以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基地和园区,则为产业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五”后期以来,四川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西部地区的通信枢纽和交换中心,通信能力居于西部领先水平。目前,全省乡镇电话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5%,互联网宽带业务接入端口达244万个,农村综合信息用户达335万户以上。全省通信光缆总线路长度达到24万公里,长途网与本地网光缆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信息网络基础上,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与咨询等一些新的服务形态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四川服务业的发展格局。”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李伟表示,“四川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以信息服务业最为突出。”

据李伟介绍,近年来,在“国家软件基地”建设的带动下,四川软件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十五”期间,软件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7%,开始形成以芯片设计、信息安全、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出口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而以成都为载体的四川数字内容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网络游戏和动漫、手机游戏、游戏运营服务的体系。

四川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四川省电子政务内网(党政网)、电子政务外网、省经济信息网、省财政网、省社保信息网、省公检法信息网、金税网在内的覆盖全省的网络支撑体系。电子政务在解决内部文件、资料交换和基本办公的同时,逐步面向社会开始提供各类政务服务。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四川也探索并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旅游、企业、教育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缩小数字鸿沟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效开展。”李伟向记者补充道,“各类新型信息服务业正不断催生,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各类信息服务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依托相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以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基地和园区,四川在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建设上也有不少亮点。四川先后被各部委授予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数十个信息服务基地的称号。成都已经建成的“天府软件园”,也正在加快建设占地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可容纳20万软件从业人员的集中发展区。随着基地、园区的建设,各类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了四川信息服务业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川的优势

据透露,“十一五”期间,四川信息服务业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 到2010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将达270亿元。无论是软件、数字内容,还是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在信息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四川都在快速发展。

为什么信息服务业能够在偏安西部的四川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呢?

“这得力于四川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李伟强调,首先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高度重视。2007年,四川省委提出了发展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并将信息服务业作为支持发展的重点。近期,四川省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意见》,以软件外包为突破口,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并重,做大做强软件、人力资源、旅游、金融业、财务、商贸、物流、医疗等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一系列政策和财税方面的支持。“这是发展四川信息服务业的最好机遇。”李伟说。

其次,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基本条件初步具备。四川各地、各部门都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列入了议事日程。一大批制造企业和传统服务型企业向现代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步伐加快,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基地和园区积聚了一批研发和开发团队,规模效应正在初步形成,发挥潜力巨大。以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为带动,各行业、区域信息化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看好。

再次,信息服务业人才储备充足,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2006年,全省信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人均创造产值5万元左右。四川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100余所,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近百所,每年可培养信息服务业人才近4万人; 以国信安教育、北大青鸟等为主的本土教育和培训机构每年可向行业内企业输送超过3万专业人才。另外,正在筹备的探索新型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都软件工程学院将提供每年两万的人才出口量。

“一体两翼”战略

记者在一份由四川省信息产业厅撰写的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报告中发现,对于信息服务业,四川早已有了长达20年的战略规划。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报告中,四川省信息产业厅提出了“经过15~20年的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并超过第二产业的水平,新兴服务业全面繁荣发展,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

对于这份“中期规划”,李伟认为,这是四川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他说,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跨越式发展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二是新兴服务业的全面繁荣发展。据此,我们提出了四川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为“一体两翼”,即以“跨越式发展”为战略主体,辅之以“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将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作为两翼。

为了将“一体两翼”战略落到实处,进而从全局上推动四川信息服务业发展,四川省信息产业厅提出了五大战略行动:

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行动,即引入外资尤其是国际大公司,促进四川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并推动体制机制的变革,提升四川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

信息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行动,即在全川选择若干信息服务业综合发展试验区进行试点,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信息服务业发展道路。

全民信息技术知识教育行动,即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各级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宣传媒体等资源的作用和潜力,提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