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基础工作 档案管理 现代化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档号不规范,一卷多册且没有目录号现象较多。
2、案卷标题不规范,不能反映主题内容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比较普遍。
3、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致于部分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不能利用。
4、许多案卷未标注页码,一旦使用中掉页便很难发现。
5、案卷组卷混乱无序现象比较严重。
6、案卷厚薄不一,有的几页纸一文一卷,有的几百页纸一类一卷。
二、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大部分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如何,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所以要求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统一有序和科学进行。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普查案卷。对于综合性档案馆来由于说很少进行全面的清查,难免存在许多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将这些文件剔除,才能避免使用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效率低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对于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要尽可能将其组合在一起。同时对那些无页码、无案卷标题以及无卷内目录的,还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内容完整。重新组卷可以优化馆藏,同时还可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利用效率。案卷要求:一是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二是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要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要合理使用文种,拟制格式要规范,以利于实施应用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
3、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1)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在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
(2)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3)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根据情况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某些错误。提高校正人员业务水平,增强其责任心,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是检索查全率的保证,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要做到即保证查全率又保证查准率。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防止在检索时出现文不对题、含混不清的情况发生。
三、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分类和检索,促进档案标准化管理。还要注意提高案卷装订质量,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为社会所用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则是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要加强计算机的维护和使用,大力推进计算机管理档案,并在使用过程中从卷宗的整体出发,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对于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予以侧重考虑,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有利于加快提高档案的社会利用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著录时要分类标引,对特殊形式的档案可用计算机程序直接录入人名、地址、时间及使用案卷目录,然后分类号用计算机统一给出。这样可以使著录环节减少,使著录速度明显地提高。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 信息化技 档案管理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提高管理精度和进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单位运行管理重要一环的档案管理工作,却仍然停留在“以纸质档案为主、信息化档案为辅”的状况下,与时代的要求及事业的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如何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档案管理旨在保存资料、记录历史、服务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是将记录分门类别地存放在档案室中,其管理重心就放在了收集记录、编目编册及日常管理等环节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已逐渐无法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其不足之处正日渐显现。
1.1工作任务与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
随着事业的发展,档案资料来源日趋多元化,使周期性的收集记录、编目编册工作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往往是只有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同时兼顾周期性的档案归档工作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且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为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1.2档案数量与保存空间之间存在的矛盾
一个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档案数量日渐庞大,档案室的空间则日趋紧张。而档案室在建设标准上有着规范的要求,很多单位在建设档案室时往往缺乏前瞻性,没有预留足够大的空间,对实体档案的保存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1.3档案调阅与运用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传统档案的调阅存在现场性、单一性等特征。调阅人员必须到档案室现场,且要在档案室里“大海捞针”,造成了调阅效率低下。此外,还存在资料一经借出,其他人无法查阅的问题以及外地工作人员无法远程查阅的问题,对档案的运用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长期保存与安全保障之间存在的矛盾
传统的档案多为纸质记录,虽然档案室按照较高的规范建设而成,对档案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在借出过程中及保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使档案的长期性保存存在隐患。
2.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的矛盾,迫切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加以改进、予以破解。结合本人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在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2.1立足规范性,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制定和实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所在。由于现行的档案学学科理论较为陈旧,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现成可借鉴的管理规范。因此,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管理档案的前期,必须立足规范化建设,着眼于建立一套全新的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适应单位事业发展需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规范问题,按照各类纸质档案的不同需求,明确其转化为电子文档的方式、类型及参数等要求和操作规程;其次要解决电子文档归档的规范问题,按照不同类型的电子文档,明确其编制规范和归档流程;再次要解决数字化档案日常管理的规范问题,在制定实施数字化档案分类编号原则的基础上,对收集、整理、调用等环节制定相应的流程、记录、权限和审批程序,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2.2保障安全性,落实可靠的防护措施信息化技术是把“双刃剑”,其在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带来的极大的要求和挑战。档案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真实和安全,而这也是档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应该预见的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构成“双保险”。因此,在落实并加强传统档案管理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要大力加强信息化技术引入后的安全防范,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在强化安全防范过程中,首先要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守则,提高档案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守住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其次要从硬件日常安全管理入手,制定实施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制度,消除网络安全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威胁。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3
1.信息时代技工学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然而,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导致档案收集不全。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较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这样不仅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对于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不利。
因此,在技工学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快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档案存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并可超越时间、空间、机构等因素,满足校内外人士对于学校档案的需求。而且学校的各类繁杂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技工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2.1健全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进一步健全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是技工学校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首先,学校要不断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常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以制度的形式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2.2加强相关的软硬件建设
技工学校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工都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引进并且使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等,通过这些设备将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使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从而向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员工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光盘检索系统、互联网虚拟系统等信息服务。在软件方面,学校要引进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并且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尽快建立起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的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比如学校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利用现在手机、相机、电脑多种普及化的信息采集途径,全方位记录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交流,以丰富学校档案容量,增强直观性。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建设的创新。他们不仅仅要懂计算机操作、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信息技术,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知识,这样才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和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从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技工学校档案管理者必须有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对教职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培训,比如现代化归档管理系统的使用、新型载体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等等,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4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技工学校要注重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将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通过积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学校要以校档案网站为主体,利用学校统一的网络出口与其他学校档案网站链接,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档案工作信息网。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向全校师生提供网上查询和使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2.5健全安全保障措施
技工学校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实行档案信息传输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档案信息网站上载的信息,要严格执行上网信息审核制度,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情况的发生。档案信息资源库与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局域网、档案网站等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库的管理,设置分级管理权限。杜绝非法操作情况的发生,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库的绝对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在硬磁盘上备份所存储的信息,保证计算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档案数据库信息的恢复。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4
一、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识薄弱,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许多档案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意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人员手工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只要纸质材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存档,可以应付日常的查档工作就行。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档案管理主要仍保持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实现高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部分档案管理者自身的电子系统操作水平也十分有限。这些都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
(三)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硬件条件的缺失。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整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而放眼目前高校的情况,基本的硬件及系统都处于缺失状态。档案室所配备的电脑也大多只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信息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操作,因此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只能靠低现代化的手工操作来完成。
二、学校档案人员在信息管理新时期中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对档案工作者的角色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依靠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利用目前的网络条件及数据库处理技术,选用适合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人员应该积极接受并鼓励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不应局限于已经使用的网络系统及信息操作平台。随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会不断产生新的文件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方法,档案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系统规则和操作方式。
(二)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结合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对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审核、整理、保管、查阅等的收集、审核、整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档案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断规范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素养。
作为一个能够适应信息管理转变的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积极介入信息流程的意识,其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都需要有相应的提高。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在新时期中,科技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与网络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势必将学校推向多种语言档案管理的先锋行列。学校的档案工作者做为多语言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
(四)提升档案人员的信息处理技能。
首先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等操作,才能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人所用。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在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科目有着不同的教研成功档案,师生的需求也就更有不同。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分类整合、系统梳理和操作,将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率。第三,学校作为新一代人才孕育和成长的地方,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学校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将一手的信息存档,作为有价值的资料提供给全校师生参考。
(五)培养档案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5
二、突出档案馆工作主体,推进县(区)档案馆建设步伐
档案馆工作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窗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市档案馆搬迁新馆后,我们始终本着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突出利用的原则,狠抓档案资源建设。
2、加大馆藏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的力度(即职能目标第8项)。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是打造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后方便人民群众查询档案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未投入经费,自行配置部分必要设备,面对人手少、任务重、馆藏档案目录远超300万条以上的情况下,按照省档案局《关于做到建国后档案目录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快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的力度,我们先后派出4名干部到省档案馆跟班学习,弄懂弄通档案著录的要求和具体操作要领。截至11月底,已基本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的著录工作,完成了17个全宗的文件级目录著录共49467条。
5、加大重点档案抢救力度。重点档案是明清、民国时期和建国前的革命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既是镇馆之宝,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资源。今年,我们组织全局干部加班加点,对馆藏的1万多卷民国档案进行裱糊、消毒、著录等技术性抢救工作,受到省档案局的好评。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林业档案;定位;内涵;法制建设;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199-01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肩负神圣使命,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现代林业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可极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量事实表明,认真做好林业档案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档案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林业档案信息工作要增强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服务的观念和参与的观点,做好档案收集与归档,努力使档案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制定新的工作计划,描绘新的蓝图,林业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如何抓住这个有利契机持续发展创新林业档案现代化建设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1 明确对林业档案馆(室)的定位
林业档案管理是林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是林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整个林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林业档案工作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历史的基地。林业档案馆(室)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服务社会、保存历史,着眼未来,强化服务、丰富馆藏是林业档案工作者的中心工作[1]。
2 丰富林业档案工作的内涵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林业档案管理工作要让林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经济资源参与现实生活,创造价值。既要体现林业信息的情报价值,又要发挥林业档案实体的历史凭证作用,要实行林业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并重[1-3]。林业档案工作在信息时代的对外服务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林业档案的对外服务领域范围不宽。调查表明,林业档案的主要服务领域是直接查询,内容包括林业工程建设、绿化造林、调查取证、规划设计和管理、产权产籍凭证等,利用者多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3]。林业档案在科研、学术研究方面的利用较少,社会利用方面的也不多,说明公众对林业档案的认识、了解程度不高,林业档案的开放程度不够。二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大。长期以来,林业档案只抓内部建设,不注重利用电台、报纸等通讯工具对外宣传,致使广大民众、社会各界对林业档案的重要性了解甚少。三是对外服务提供的主要是原始信息,缺少编研成果。加之很少了解社会信息需求,无法将有效的信息服务主动提供给社会各方面。
3 依法治档,依法兴档
林业档案行政执法的手段是执法部门为保障法律、法规作规章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所具有的条件和办法。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导、许可、确认、处罚、奖励,是在法律法规设定的实施范围内执法,是林业档案管理部门依照林业档案工作的法律法律、部门规章的权限和程度进行的活动[1-4]。林业档案的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行为起到威慑作用,指执法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对林业档案工作中犯错误而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在采用行政处罚手段时,必须做到处罚公正、有法可依、符合法定程序[2]。
4 创新林业档案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4.1 健全林业基层单位林业档案管理机制
林业基层单位是林业档案的主要发源地,若其林业基层档案健全,会给林业建设带来诸多方便。相反,如果不重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会给林业事业建设带来不便甚至是损失。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增强林业档案馆(室)的竞争力,需要馆藏特色档案。大量事实证明,必须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规范,重视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特色档案收集力度[4]。
4.2 扩大信息源
21世纪信息资源管理的趋势是情报信息、图书、档案一体化。为了给增强、扩展服务功能提供保障,林业档案馆(室)作为专业的档案馆(室),要与社会公共信息建立互联互通关系,要利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加大对城建档案(如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力度,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加工能力,突破馆藏的局限。使林业档案馆不仅对用户能提供客观凭证,而且能提供现行的有序信息;不仅能提供林业历史档案,而且能提供综合城建信息。
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往往注重社会和市场事实,忽视制度安排合法化。档案局(馆)进行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时,在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受权、要求现行文件进馆的依据、接收现行文件进馆的时限、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主体等问题上与现行有效的档案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因此,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并选取适当的时机修改已有的法律、法规或重新立法,将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成果合法化。
4.4 创新林业档案服务机制
创新林业档案服务机制,更好的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林业日常工作服务、为公众服务,是林业档案部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日期时内的工作重点。要使各项服务细致周到,内容与程序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就必须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展档案整理、寄存、抢救、数字化、咨询服务和技术保护业务,密切林业档案(室)与管理、建设、规划各部门的合作关系,扩展面向社会的档案中介服务,同时积极建立“热线联系”渠道和协作网络,主动了解大型活动和重要项目等的建档、利用、开发需求[1,4]。
4.5 强化服务意识
林业档案工作必须正视时代的要求,立足现实,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林业馆(室)的自身价值。必须规范服务工作程序,充分挖掘林业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档案利用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深化档案服务的广度、深度,从互联网、公务网、城域网3个层面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5 参考文献
[1] 袁国霞.论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兰台世界:上半月,2008(1):21.
[2] 王子云,宋兆池.谈城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城建档案,2004(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