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归国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归国计划

归国计划范文1

关键词:国外城市规划;经验;借鉴

1 国外案例中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1.1城市规划理念超前,功能分区定位明确

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公众参与理念和集体“回忆”四大理念。规划上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外仅开发总土地面积的23.7%,灌丛、草地、湿地预留达66%,力求以更少的资源满足更多的需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注重将生态理念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其生态保护地区达到了城市面积的四成,未建设土地基本上是规划的郊野公园。同时倡导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运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宜人、节能环保的城市。

1.2 城市规划法制健全,法定程序严格

以法定规,是城市规划的一大特色。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且注重细节,实际操作性强,规划执行和管理中几乎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条文上找到答案。城市规划法规严格按照程序制定,城市规划委员会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既代表了政府意志,又体现了市民意愿。

1.3 指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景观等多方面因素

指标的制定通常是经过前期扎实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有所针对地调整指标,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的确定通常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定,指标内容综合了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信息,涉及的内容涵盖物质和社会经济两个层面。例如,在英国城市规划考虑的因素可以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资源系统三大方面,涉及到文化、人口、生产、资源、环境的9个类别(表1)。

表1 城市规划系统结构内容

环境评价成为指标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指标内容日趋完善,内容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从人文、从经济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日本的规划指标中,环境因素涵盖所有的最基本政策,而且提出市民主体环境、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日本城市规划最基本指标设置中,多数指标是环境方面的或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表2)

注重文化的传承是国外规划内容的鲜明特征之一。规划指标对城市景观和遗产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法国的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和遗产规划方面的内容为:保护整体景观、保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保护并发展遗产(包含自然或建筑遗产)、协调市区与环线周边地区的城市景观、景观整治或重塑以及提出需要改善的景观要素(表3)。

1.4规划指标重点突出公共资源的配置

很多国家规划指标内容的重点是如何达到公共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公共资源涵盖了城市商业和地区中心的发展、居住质量的提高、城市更新、交通发展、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值得提出的是。住房保障和居住质量的提高也是国外政府十分重视的方面。

表3 法国地方城市发展规划(PLU)城市景观和遗产规划方面内容

例如,法国的城市规划指标中,就广泛地涉及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对地区类型和设施类型有十分明确的分类,力求达到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合理,提高地区质量(表4)。并且,在提高居住质量并促进城市更新方面也有详细的指标内容(表5),如住宅设施、居住条件、住宅质量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等,均制定有相应的指标和措施。这种有区别、有针对的策略,有的放矢,对城市更新和居住质量提高卓有成效。

1.5规划指标要兼有定性和定量的内容

在不同层次规划中涉及的指标控制的力度是有所区别的,宏观层面的指标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微观层面的指标具体、明确,避免大而泛,增加实施的可行性。宏观层面的指标,以总体的定性描述为基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性要求;微观层面的指标,在宏观层面之下细化和展开,有定性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定量的。

日本东京都规划中,市民生活、经济产业、居住环境、城市建设、能源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定性要求。城市的产业、劳动力、消费市场、教育、住宅、商业用地、交通及通讯设施等方面的长期的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规模、标准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指标都是定量的,便于具体操作和实施。例如,关于城市环境,通过分析绿地、日照、空气、步行道路等,提出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目标(人均公园6m2),并在公共绿地、广场、步行道等方面提出建设规模及投入标准,林地、自然公园、城市公园、海上公园、道路绿地等方面提出规模和投入的计划;还有水体整治、岸线整治、水上设施整治的规模及投入计划。

1.6 规划指标充分考虑人的需求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规划指标内容的人本特征突出,这一点日本的规划体现得尤其鲜明。

日本的规划指标重视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感受,注重社会的健康发展,福利和保障方面做得很到位。例如日本东京都规划中的基本指标可概括为人口、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等三大方面,从总的规划指标来看,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感受是核心,主要包括三部分:(1)居住环境(安全防灾、社会福利、生活设施、自然环境);(2)经济社会(产业、教育、住宅、商业、交通、通讯、港口等);(3)景观认同(水体绿地、都市景观、文化发展、国际化、社区活力、管理设施)。城市规划指标中明确提到了社会发展的健康,涉及到保健、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内容(表7)。医疗方面的指标很全面,从硬件到软件设施均有规定,如医院位置及数量、医生数量、医院建设标准等,每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额度及预算;与老人关联的设施数是重要的规划指标;此外,福利设施标准要综合考虑医疗、住宅、就业岗位、教育等内容,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老年人,而且包括残疾人和儿童。

1.7注重规划指标的动态修订

比较国外规划发展可以发现,规划指标的制定呈现出从管理发展向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规划指标的可行性及监督评价。例如,为了加强公共设施实施的可行性,规划增加了成本核算、投资额、投资主体的指标规定,甚至对项目的时机选择也有涉及。评价性指标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题逐渐被重视,评价性指

标的比重也在日益提高。

为了能够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指标体系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定时修订。例如,在日本,很多指标的编制都是以5年为一个周期,根据社会发展和实施评价的改变,对指标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从英国规划指标系统中比较详细和具体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来看,都采用了动态性跟踪和修订策略,保证了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如,随着对环境发展重视程度的加强,经济指标中也增加了环保的内容;环境指标的类别不断扩充,条目更加全面;增加了环保支持方面的内容,如机构、资金、人员等。

2 对我国城市规划指标制定及规划编制的借鉴与启示

2.1 以人为本,加强公共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要加强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改善的公共设施、需要重新研究的大型公共设施、需要改善的基础设施、住房设施缺乏或严重缺乏的旧住宅街区、需要整治的大规模和部分整治的社会住宅区等方面的规划指标内容。另外,公共设施方面的规划指标还应该涉及到对商业、公共设施及各类地区中心的分级,公共设施与交通的协调性,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等方面。

2.2 应该加强对空间建设和空间约束的要求

相比国外规划内容,我国城市规划指标中空间建设和空间约束方面的要求不够完善,很多被国际上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并没有在规划指标设定上体现。所以,我国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应该增设和补充某些方面空间指标和空间约束指标的建设。例如,提高环境因素在我国空间指标中的地位,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制定公共绿地、广场、步行道等方面建设规模及投入标准;林地、自然公园、城市公园、海上公园、道路绿地等方面规模和投入计划;水体整治、岸线整治、水上设施整治的规模和投入计划等。

2.3保证指标的动态调整,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外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目标,很多评价性的指标都是围绕这个方面制定的,尤其是那些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充分认可的指标内容,对我国很有借鉴性。我国现阶段可以通过土地综合利用、区域通达性、交通运输的多样性(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汽车线路以及其它轻便快速交通方法)、水资源保护、自然界保护、地段开发寿命、与地段相适应的建筑等方面指标的确定,来达到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4 加强政策性指标,确保规划管理事权的有效操作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标的设定上,应该加强政策性指标,确保规划管理事权的有效操作;重视指标立法,通过法律保障规划指标的实施,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遵循指标规定或随意篡改指标的情况。指标的制定要通过前期的扎实深入地调研、研究,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有所针对的调整指标,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同时指标设定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规划指标中科学、先进的内容。尽管有的指标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但是可以作为参考性指标,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2.5 加强监督和评估的策略

监督和评估的策略应被采纳为城市规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规划指标监督机制包括在规划落实之前对指标内容进行审查和评判,规划指标实施过程中实行定期监督、监督审查规划指标阶段落实后的综合效果等三个环节。如果有关土地利用、城市发展、住房价格、公共设施、农田生产率、经济发展和公众意见等方面的信息能被明确地、为评估的目的加以维护的话,那么规划评估会容易得多,而且会产生许多更明确的结论。同时,可借鉴国外,以动态遥感监测为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规划编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遥感监测、定期检查、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核对等工作,实现规划指标落实的动态监督检查。

3 结语

归国计划范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方法 规划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tribution, looking back our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the insuf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model a Chinese landscape their dialect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nd method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for the traditional expertise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Believe in out of the conservative the fetters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closed and master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ll surpass to personal performance and split type thinking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called western industrial ag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e splendid futur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读一读《园冶》,你会发现:我们祖先造园时,不是先拿来一张平面图,而是先去实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叫做“立基”。第三步还不是回家画平面图,而是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称之为“地图”,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所以,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不少的缺点,一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话,中国园林文化却是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入大地景观规划,并且有着长足发展,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若干年以后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信心。

2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2.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2.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很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2.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归国计划范文3

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演变轨迹;成因

一、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演变轨迹

第一,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家旅游局成立以后,国家建设规划部门开始对城市和景区进行了相应的开发规划,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和旅游风景名胜区规划等规划类型。由于当时关于旅游的研究和实践尚未真正发展,因此在规划成员中,没有专业的旅游规划学者,而是以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者为主。此时所编制的旅游开发规划属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范畴,因而只能算作是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萌芽阶段。

第二,交流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交流及发展,是从我国旅游地理学者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规划进行研究时开始。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系统化研究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可以将这段时间内旅游规划工作者所进行的试探性、摸索性的旅游规划工作视为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积累过程。

第三,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1986年我国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从此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旅游规划与开发也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规划阶段。旅游开发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并开始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旅游业及与其相关的各个经济部门进行系统化的规划。

第四,提升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2000年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方面的规范,使旅游规划工作有了综合性规范,对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对于从事旅游规划的单位资质给予了规范。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开始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企业与规划编制单位和机构之间开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约束机制,这对于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迈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二、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演变成因

第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从无到有,依次经历了性质变革、功能变革和管理变革,即由事业接待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由单一功能的观光式旅游向多功能的参与式旅游转变,由行业内部管理向全方位管理转变。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旅游业以其广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日益显露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从战略上作了调整,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12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旅游产业被确立为应积极培育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刺激扩大内需,还能起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正加速扩大,旅游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这个时候,客观上就需要对我国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规划和开发,根据旅游市场上游客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为游客提供了满意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文化需求。旅游业是一个文化产业。不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任何旅游者通过游览,都可以得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如人文景观中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历史时代、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可以供后人凭吊。历史遗迹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战场、古墓葬、名人故居、石刻石碑、革命纪念地等。它们不仅可以满足游客探幽访古的好奇心,还可以“寓教于游、寓学于游”。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对我国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其实现旅游活动,旅游者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观赏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对旅游地的文化或旅游资源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我国现在正处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阶段,到2020年,我国预计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目的地接待大国,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以下特点: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消费多元化发展;旅游促进更大需求;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快;旅游功能进一步发挥;旅游效益不断显现;旅游产业加快升级等。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成果和经验,对我国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通过制定可行的旅游规划,将我国优秀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力争实现我国旅游品牌的进一步扩张,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演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透视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需求以及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等因素,对我们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姚作为.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J].南方经济,2001(5).

归国计划范文4

轨位―――我国有4个规划轨位为:62°E、92.2°E、122°E、134°E。

频率―――中国属于第三区,且与一区国家相邻。其BSS频段划分如下:下行频率:11.7-12.5GHz(一区)

11.7 -12.2GHz(三区)

上行频率:17.3 -18.1GHz(一区)

17.3-17.8GHz,

14.5 -14.8GHz(三区)

在92.2°E 轨位,规划使用的上行频率17.3-17.8GHz,下行频率为11.7-12.2GHz。

转发器带宽均为27MHz,转发器中心频率间隔为38.3627MHz。

转发器频道安排方式―――我国每个波束的指配都是隔频使用,奇数频道之间或偶数频道之间的频道间隔为38.36 MHz,但连续频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19.18 MHz(如1频道与2频道),奇偶频道分别使用不同的单圆极化。

62°E轨位―――有两个波束,覆盖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地区。其中一个为波束(CHN15500),覆盖地区,采用左旋圆极化。另一个为西南复合波束CHNA-100,由新疆波束(CHN15400)与甘青宁波束(CHN15600)组成,采用右旋圆极化。波束覆盖情况见图1所示。

92.2°E轨位―――有两个复合波束,覆盖我国东北、华南和南海区域。其中一个波束为东北波束CHNE-100,由黑龙江(CHN16800)和辽宁(CHN16600)

波束复合,波束为CHNF-100,覆盖北京、天津、东北地区,频道号为1、3、5、7、9、11、13、15、17、19、21、23共12个频道,采用左旋圆极化。另一个波束为东南、南海波束为CHNF-100,由华北波束(CHN16100)、广东波束(CHN17900)、台湾波束(CHN17500)与南海波束(CHN18000)复合,覆盖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台湾、安徽、福建、海南及南海诸岛,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共12个频道,采用右旋圆极化。该轨位波束覆盖情况见图2所示。

122°E轨位―――有两个独立波束,分别覆盖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

134°E 轨位―――有两个波束覆盖我国中部地区。其中一个为中南复合波束CHNC-100,由云南、四川波束(CHN15700)与原中南波束(CHN15900)复合,覆盖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和贵州地区,采用左旋圆极化。另一个为华北波束CHN15800,覆盖河北、山西、内蒙、陕西、河南地区,采用右旋圆极化。波束覆盖情况见图3所示。

上行波束及频道―――中国4个规划轨位共有9个上行波束,除香港2个上行波束使用14GHz频段外,其余7个波束均使用17GHz频段,指配12个模拟频道,共计96个模拟频道。在122°E轨位,中国有3个上行波束,其中2个为香港波束,由于使用14.5-14.8GHz频段,只有300MHz带宽,每个波束为6个频道,一个波束采用左旋圆极化,另一个采用右旋圆极化。第三个波束为澳门点波束,在17GHz频段,指配12个模拟频道,采用左旋圆极化。其余轨道位置,均有2个上行波束,每个波束12个频道,采用不同圆极化。在134°E轨位,波束CHN15800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共计12个频道,采用左旋圆极化。波束CHN15900,频道号为1,3,5,7,9,11,13,15,17,19,21,23,共计12个频道,采用右旋圆极化。

归国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非一致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其一,国际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其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经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其目标是寻求各国的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已达到国际间的可比性、同质性。其三,实行全球一体化、同一化。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个国际会计准则由谁来制定,其内容是更多地体现美国(或者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还是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那么,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其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这样,尽管这些国家将从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受益,但是,在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主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小得多。显然,谁能够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得利,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是一场利益之争。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个理事中,尚有4个理事(马来西亚1个席位、墨西哥1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个席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个席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但是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共14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1个席位,大部分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占了7个席位)。即使是为了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和建议而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在其总共49个席位中,美国就占了10席。

所以,可以预料,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点和内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准则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如果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均一味地向国际会计准则或者英美等国会计准则靠拢,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改革成本实际上便由这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承担了,而英美等国家不仅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改革成本,反而充分享受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实际上是各国的利益之争,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在其中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自从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迄今为止已正式了18项具体会计准则,并针对我国的国情,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会计制度》。尽管我国在准则的制定方面已驶入了快车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国际化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地”,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就不能满足企业筹资和融资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投资者蜂涌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希望市场,这对我国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很大。而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会计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却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位。建国以来,会计工作在一段时期一度受到轻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和改革了会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对激发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广大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惑会计职业界的难题。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规范过于简单,层次不够清晰,透明度不够高,公平执行的力度不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以审批代替信息披露、监管的观念和做法仍相当普遍,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仍不够大;信息披露的广度也不足。像通货膨胀下的相关规定以及职工福利、退休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规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准则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准则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两驾马车,应当并行不悖。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与差距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筹资成本过高(如必须接受国内外会计师双重审计等),交易非常不活跃,股价偏低,再筹资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等。以上状况若不及时改善,会计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大障碍。

参考资料:

归国计划范文6

关键词:国际广告 文化风险 分类 形成原因 规避措施

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规避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成功的必要步骤。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及其规避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指:广告传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国家或地区受众或社会的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风俗和法律相矛盾或不协调,使当地受众或社会对广告主(品牌)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的危险。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通常表现为:品牌美誉度降低;消费者拒绝购买;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退出市场。所以,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实际上是广告传播的文化与受众的文化发生矛盾或者不协调而产生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低效、无效等危害。那么,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有那些呢?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文化风险的危害程度划分。负面效果风险:广告伤害了受众或者当地政府的感情、危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违反了相关法规导致反感、愤怒和遭到禁止。“丰田”越野车广告就属于此类。低效或无效风险:广告传递的信息因文化差异不被受众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广告无效或者低效。

根据文化风险的内容划分。观念风险:国际广告传播者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差异导致受众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反感而导致国际广告低效、无效,甚至负面效果。民族风险:广告信息伤害了地区、国家受众的民族自尊、民族感情而导致的危害。 “丰田”RAV4多功能运动车2001年在美国广告,因种族歧视惹的麻烦就属于此类风险。风俗与宗教风险:国际广告传达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地受众的风俗和宗教禁忌相违而导致受众抵制和反对的危害。索尼录音机在泰国的广告因亵渎了佛祖而违反了崇敬佛的禁忌遭到泰国人的普遍反对。翻译风险:采取标准化策略的国际广告主在异文化国家广告,因翻译使广告受众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广告低效、无效或者负面效果。“福特”把“Comet”(慧星)汽车引进给墨西哥取名为“Caliente”,此词在墨西哥的行话术语是“streetwalker”(),这必然妨碍人们购买,甚至拒绝购买这样的车。

可见,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风险也是影响国际广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形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文化距离( Cultural Distance)。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文化风险的产生则是广告主体漠视、不尊重广告地的文化差异或者违背广告地文化的主观和客观相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从主客观范畴去探究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成因。

文化风险意识缺乏或者不强

广告主体缺乏文化风险意识或者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是造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广告主体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就不可能事先发现文化风险和规避文化风险,而文化风险意识不强就容易忽视风险,更谈不上防范风险。所以,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或者缺乏是导致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丰田广告风波”后广告公司出来解释道歉,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致歉,也证明此点。从广告主的利益和广告的利益来看,以伤害消费者来做秀品牌知名度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国际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丰田”既不可能如此愚蠢,更没有这个必要。

对异文化认识不够

国际广告是跨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广告主体要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必须迈过两道坎,一道是认识的坎,另一道是表现的坎。认知心理学揭示,人认识新事物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广告主体以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异文化现象和异文化受众。所以,广告主对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客观上存在距离,也容易出现偏差。国际广告商拥有的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偏差,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有限的、特定的文化去认识差异的、多变的和无限的异文化的客观现实。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另外,即使是本土的国际广告,由于自恃对文化的熟悉,在文化风险意识不强的条件下,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倾向,从而丧失了对文化风险的警惕。广告主对本土或国际广告的信任和广告的局限与麻痹心理妨碍了广告主体深入认识异文化。因此,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是易出现的现象,也是导致文化风险的重要原因。广告表现是国际广告沟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由于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深,运用的表现符号容易出现异文化人群不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中国“丰田广告风波”和美国“丰田广告风波”,也证明了这种认知心理倾向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异文化人群受认知心理规律的作用,他们不可能站在广告主体的文化角度,以广告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和与广告主体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国际广告的表现。所以,国际广告主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和心理距离,它增加了广告表现沟通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又一客观原因。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观是现代营销观在广告领域的反映。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从认识论上看,是广告主体该观念不强,“广告主体中心意识”发生支配作用的必然结果。“广告主体中心意识”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对立形态,它是广告主体企业“由内向外”经营观在广告上的反映,它在广告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广告主体对产品考虑得多,对受众考虑得少;对自我目的实现考虑得多,对受众的要求考虑不够;对自我感受考虑得多,对受众的体验考虑得少。正是如此,作为广告主的丰田投资公司才在审查广告时没有发现问题,国际广告商在策划广告时也没有能够发现广告隐藏的风险。所以,广告主体“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是产生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认识原因。

缺乏防止文化风险机制

观念的错误以及认识不深刻必然导致在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广告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从广告策划、制作和实施等环节上,发现并过滤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减少或杜绝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

创意的智慧容易忽视对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好的创意是国际广告沟通的利器,但创意效果的追求不应以增加风险为代价。国际广告创意是产生风险的高发环节。ROI是最有影响的创意哲学之一。国际广告创意也讲究ROI,即相关性、原创力、冲击力。伯恩巴克的ROI没错,但三者的效力都依赖于对广告受众及其文化的深刻把握。国际广告创意仅靠ROI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考虑跨文化问题,自然不会强调规避文化风险。另外,广告主的异文化特点决定了他们了解广告国文化和消费者是有限的,因此对广告创意的文化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就更难。从心理上看,创意时大脑里形成的注意中心是创意,广告文化风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容易被忽视。所以,现行的创意理论容易忽视对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规避

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文化风险应做好如下工作:

牢固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

国际广告的沟通是以跨文化为特点的,广告主体只有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才能从思想上规避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国际广告的受众对广告主体而言是异文化受众。以异文化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就要求广告策划、创意和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异文化受众的需要、价值、情感和习惯特点。树立正确的国际广告沟通观,要求放弃广告“请消费者注意”的倾向,转为“注意消费者”,使国际广告沟通以异文化受众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以他(她)们受尊重和满足为中心。坚持以正确的广告沟通观,广告主体必须从根本上肃清“广告主体中心观念”、“由内向外的观念”、“产品中心观念”和“以创意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坚持和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是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措施。

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

营销的全球化是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特点,国际文化的趋同倾向虽然是一种潮流,但国别文化差异仍然是文化主体和主流。国际广告沟通是以对异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为前提的,是以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直接表现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所以,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的研究是从知识上和认识水平上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措施。深入研究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不同文化差异的特点和对文化刺激反应的不同敏感与激烈程度建立全球国别文化差异分类体系,以便广告主体更好地策划和实施跨文化广告,减少文化风险。第二,建立全球国别文化禁忌和文化风险核对表,为减少和消除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提供方便。第三,建立全球国别文化风险评价体系和确立国别文化风险等级,为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打造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作业和实施上的规避机制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在作业上的规避机制指的是,国际广告在主题和创意表现领域必须设立文化风险的检查环节。检查者按照异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禁忌和民族情感等具体指标进行专项的反思与评估,以便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国际广告制作完成后,必须组织各方代表观看并进行文化风险查找,清查潜在的文化风险;在正式之前,还可以将广告在一定范围试验,对观众进行文化风险的专项检测,在更大的范围查找隐藏的文化风险,把它消除在未发之前。广告正式后,建立风险的适时监控机制,随时检测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在异文化沟通条件下,由文化因素而导致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广告低效、无效;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广告主体错误观念、认识不深、风险意识不强和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的规避文化风险的科学措施,一方面是彻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研究和甄别体系,再者就是建立从广告生产环节到环节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完整的规避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训练计划

下一篇暑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