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1

(1)主题餐厅的发展史。1)滋长。然而并非所有的主题餐厅都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多重原因导致主题餐厅“关门大吉”,很多餐厅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主题环境里,包括餐厅内部装饰、精美的菜单设计、餐具的选择等,但是在菜式上并没有精心准备。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个性消费,主题餐厅要做到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能够使人放松下来,慢慢享受用餐的快乐。餐厅越发迎合客户的口味,那么餐厅的口碑也会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主题餐饮的重要目标。2)成熟。遵循着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探究出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主题餐厅的知名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餐厅想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关注就必须推出全新的用餐体验,有的餐厅通过吸引人眼球的娱乐项目来招揽顾客,比如舞台演出、创意DIY等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现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并流行了一些稀奇古怪、颇具趣味的主题餐厅,如动漫主题、卧室主题、空中餐厅主题等,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2)现代主题餐厅是一把“双刃剑”。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才畅谈主题餐厅的优势时,往往忽略了它的劣势。我们可以先说说它的优势,通过一个主题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知名度;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劣势,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往往只是出于新奇而去消费,但是新鲜感逐渐褪去,餐厅的生意也就平淡了。面对这样的考验,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必须时刻注重餐饮环境、服务工作、菜品创新和宣传广告等,这样才能迎来新顾客,留住老顾客。

2流线造型主题餐厅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1)设计理念。流线造型设计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作为最主要的象征,圆滑、流畅是流线造型的特点。最初主要运用在工业设计中,例如汽车的造型设计,到后来风靡全球,几乎所有的产品设计中都会运用流线造型,流线造型逐渐成为当时最时尚、最流行的设计元素。(2)设计原则。1)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流线总是能给人以轻松、便捷的心理暗示,而我们现代人口中的“时尚”一词就有予人轻快简明、方便快捷的意思。在功能方面,流线不能只是一种摆设,不仅要涉及必备设施,还要想人所想,为人所用,以人为本。2)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主题餐厅的初衷就是要给客户营造一个难忘的用餐体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餐厅也越来越注重独特的装饰设计,那么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凭借什么样的独特魅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呢?答案就在于“与众不同”。现如今“个性”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面对大众口味趋于个性化的需求,流线造型主题餐厅不仅要在室内装饰设计上采用流线,在餐厅菜系上也要下功夫,从而增加餐厅的趣味性,完全区别于其他餐厅。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餐厅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它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样的,尤其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内涵也就越来越高。可想而知,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他的交际范围通常会很广阔,因为人们愿意接触这样的人,也会耳濡目染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于主题餐厅也是一样的,通过提升餐厅的文化内涵,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3卓尔不群的流线设计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消费文化 主题餐厅 文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且社会民主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不再单一,各种自由、叛逆的思维观念逐渐被社会所认同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主流的事物和行为消费已经不再让人感到奇异。在这种消费文化背景下,主题餐厅的经营者对人们的餐饮需求进行了分析,从文化个性化、差异化等方面不断对自身的经营方式进行完善,以探究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方法。主题餐厅主要是运用一个或多个文化主题对餐厅内部进行空间设计,并涉及大量符合所选主题的产品和服务行为,同时满足消费者饮食和文化需求, 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但目前有很多主题餐厅片面追求空间设计的新奇和独特,导致文化缺失或者主题文化表达不足、差异性低、个性不鲜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餐厅的业内竞争能力。

主题文艺餐厅文化特色

文艺餐厅的概念。主题一词最先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是贯穿整个艺术创作的核心,主要是利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段以及艺术形象将主题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描述,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围绕着主题展开,主题是艺术创作的灵魂②。主题餐厅的设计和艺术创作一样需要一个作为设计核心的主题,然后在餐厅的文化设计中,围绕这一主题,不断强化主题文化的作用,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进行挖掘和处理,利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餐厅的饮食环境进行设计,营造出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吸引消费者,进而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文艺餐厅的文化特色。主题餐厅的设计具有主题性、文化性和差异性三个特色,文化性则是其设计的核心。主题餐厅的差异性主要产生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餐厅的主题性则是其文化性和差异性的综合体现。

主题餐厅的文化性特色。主题餐厅作为一个餐饮消费场所,除了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外,还需要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来进行某种文化的展示,创造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就餐环境的休闲空间③。主题餐厅的设计从其菜品方面到服务方式方面,再到整个餐厅的空间环境设计方面,都涵盖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特色,并在政府的号召下,将创造性作为餐厅发展的主要文化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市面上的主题餐厅多种多样,且均具有各自的文化表达特色,有的餐厅以营造豪华典雅的贵族感作为设计主题,不同的主题餐厅以自身所选的不同文化主题为支撑进行餐厅的设计和经营。

差异性主要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所表现出来,来自文化性。主题餐厅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主要是通过主题的文化内涵体现,其菜品、餐具以及空间造型等都和传统餐厅存在不同之处,其服务和销售方式也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差异性氛围营造需要设计师对主题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其中的重点,选择和其他餐厅不同的表达方式,创新自己的餐厅文化,彰显自身的独特,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④。

主题餐厅主题性特色

主题餐厅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主题,并作为餐厅经营模式制定以及餐厅空间设计的参考,让主题餐厅具有其鲜明的服务形象以及个性化,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定主题餐厅自身特性所带来的独特市场优势。主题餐厅的主题性首先需要确立主题文化,然后给餐厅的消费者带来视觉印象,随后对其服务方式进行指定,充分表现自身主题文化中所涵盖的个性,提高餐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文化背景下主题文艺餐厅的文化设计分析

主题餐厅是一个具有消费性质的场所,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餐厅本身也是一个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商业场所,餐厅经营者需要以多种手段,对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满足,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获取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在餐厅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会受到自身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取向、行为、消费审美等。因此,餐厅设计师对主题餐厅进行设计时,需要慎重选择餐厅的主题文化,并以消费者心理对经营方式进行确定,对于餐厅的就餐环境营造等也需要对当代消费文化进行分析。目前,世界上的餐饮行业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消费文化能够对餐饮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消费文化为背景,对当代的主题餐厅设计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餐饮市场、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主题餐厅的分类。在这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背景下,主题餐厅需要凸显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主题餐厅能够选择的主题多种多样,文化内涵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个主题餐厅所表现出的风格主要看设计师对主题文化的选择以及设计方式。这里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种类也可以分为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等⑤。以地域文化对主题餐厅进行分类,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餐厅主题有东方的中国文化主题餐厅、日本料理主题餐厅等;也有西方的美国风情主题餐厅等。以不同的文化形式也能够对主题餐厅进行分类,文化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都是文化的一种体现。

消费文化的特点与主题餐厅的文化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人们的自我艺术感越来越强,对自身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开始进行重新认识,消费需求也不再是传统时代下要求产品具有强烈的同一性,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呈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各类自我、叛逆、反传统的思想以及消费观念开始在社会上盛行,追求商品的个性、时尚和自我⑥。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餐饮市场也需要摆脱其单一化现状,迎合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餐厅服务、空间设计以及文化表现上让消费者在饮食方面得到满足时,精神方面也得到放松和愉悦,这也是主题餐厅设计时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主题餐厅想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就需要满足更多人们的消费需要,以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达成这一目标设计师必须对各层次的人群的需求进行了解,将文化风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努力让各类不同人群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在经营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品牌个性化和差异化,以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⑦

目前,很多人群在消费过程中,所注重的不是该产品的服务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象征价值,消费符号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以及政治地位来决定。消费符号本身只是一种象征性符号,并不具备现代社会特征,但能够表达产品的风格、品味、流行等意义,在主题餐厅中使用消费符号能够让主题餐厅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成为其特殊标志,提高餐厅知名度和影响力。主题餐厅的设计需要遵从我国“c奢崇检”、“精神至上”的传统消费文化,以弥补我国长期炫耀式消费以及市场消费所造成的饮食文化缺失现象,并倡导知足闲适的传统消费理念,为主题餐厅的健康、绿色饮食指引发展方向。

结语

随着社会整体物质条件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消费思想越来越标新立异,导致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文化出现,人们希望自身的消费获取的商品能够体现自身的个性、审美以及身份。目前的餐饮市场,也需要产品、服务以及室内空间设计能够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并能够迎合顾客的文化审美和需求,以达到贴近顾客心理的目的,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这类主题餐厅的出现,充分满足了大量饮食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饮食和精神消费需求,以其个性丰富的餐饮产品设计、服务方式以及餐厅空间设计吸引不同精神需求的消费者。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注释】

①陈卓:“达斡尔族民俗文化在主题餐饮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②范蒙:“消费文化背景下主题餐厅的文化设计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③李碧:“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④孙传志:“主题餐饮空间特色设计探析”,沈阳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⑤杨亚林:“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⑥陶文静:“厦门主题餐厅的文化氛围营造研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酒店;设计;发展趋势;人性化

一、酒店的基本含义

酒店(HOTEL)一词来源于法语,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早在1800年《国际词典》中写到:“酒店是为大众准备住宿、餐饮、服务的一种建筑或场所。”具体地说,酒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据,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和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活的经历利润的组织。现代所谓的酒店,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它是一座设备完善的众所周知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2)它必须提供旅客的住宿与餐饮;(3)它要为旅客以及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4)还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的理想服务;(5)它是营利的,要求取得合理的利润。

二、酒店在风格上的发展趋势

现代酒店风格受国际流行趋势的影响,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人们来到酒店体现异国情调已经成为历史。设计师把握风格的时候,一定要拥有多元文化的修养、积累才能以国际化设计素养控制倾向。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应该能领导设计的潮流,创造出他的个性。以后的趋势能够以国际化的素养、多元化的文化素养设计一个酒店非常重要。酒店元素的流行趋势,这里讲的元素有很多方面,当然功能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还有设计的概念、立面造型、材质等。设计中许多新鲜的思路成为主题。使设计者的构思概念能够无限发挥,使以往设计师面临的很多局限得到舒缓。在材质方面,由于新材料的日新月异,在酒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我个人的看法,设计师要勇于尝试新材料。在智能化的现代,将高科技成果大胆引入现代设计当中,为客人提供更多解决之道。”

三、酒店在设计理念上的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酒店设计的发展在功能不断的拓展和完善以及需求不断提升并满足的前提下,空间强调的所具有的文化精神以及精神内涵是重要且必要的要求,这个同时也决定了酒店设计的发展的方向。酒店功能在不同的建设形态市场定位以及不同的城市类别,不同的管理公司,在某种功能的程度上也不尽相同,作为设计师,所讲的功能性是满足于一切的使用者,而不仅仅是客人。当今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在酒店功能设置和酒店室内设计行业同时也是一样,在我们视野当中国际化模式和简约主义被当今的市场称为一种流行,对全球化的理解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以一种国际对话更具清晰而富有意义的,国际对话是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联系、沟通与交流,在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自主性的沟通与交流,是立足一种本土的问题,在文化自觉与自强吸收外来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的中外酒店设计行业竞争中,浓郁的民族特色将会是出奇制胜的法宝,民族化的酒店空间更具国际竞争力。我国设计师要完善巩固发展我们的本土文化,而且把它体现到我们的设计实际生活当中。对于日益流行的商业主义设计,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必定带有商业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公立色彩,同时流行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面促进我们设计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在他们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的今天,我国仍然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发展状态,作为设计师,包括大众文化,应该具备高于一般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在引导与迎合中,而不是随波逐流,迷失我们自己的方向。

四、酒店空间设计对设计师的要求

实践重于理论,要达到更娴熟,需要更多年经验的积累和领悟,计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产品和文化产品。具体来说作为酒店设计师要努力提升两方面能力:(1)彰显个性设计。个性的张扬是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特点,与时代同步的设计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设计,同时个性化也成为酒店凸现自我,区分其他酒店的有力利器。因此,酒店更讲究不同风格下的人情味、趣味化、品质化的设计,根据酒店的总体定位风格,关注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将消费人群定位细分,来进行装修装饰的风格化设计。在此影响下,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起到美化酒店的作用,更强调着眼于酒店个性生活格调的营造。(2)加强酒店的品牌设计。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或国际性酒店设计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吸引设计大单和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举世公认的、多元化的强大品牌效应。相比之下,除了技术上的差异,中国不少酒店建筑设计公司各自为战,小富即安的态度,也导致了中国酒店建筑装饰设计品牌效应的严重滞后。毋庸置疑,品牌化道路是中国酒店建筑装饰设计的必经之路,谁不重视品牌化的建设和竞争,谁就将吃到被淘汰的苦果。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2]Editions.巴黎・家的私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修订本)[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6)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4

本文的目的是以人性化空间设计为目标,是对建筑设计本质目标的一种探讨。建筑设计的实质是运用各种手段满足人的要求与美感,因而它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又代表了人们心中非常重要的感受与意向。因此,人作为建筑的主题,既是空间的创造者,又是直接的体验者,人对于空间的体验是人对空间环境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感受。本文从高层商住综合体入手,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出发点,研究人对空间的感受,从人的心理及行为两方面分析,寻找在高层商住综合体中居住空间的人性化的表达,探讨居住空间设计中符合人性化空间设计的逻辑和方法。最终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商住综合体居住空间,以缓解现代城市中日益拥挤的城市居住环境。

【关键词】商住综合体;人性化;居住空间;创造

引言

高层建筑是文化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越发有了用武之地,能够缓解我国自城市化进程提速以来的用地紧张,空间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21世纪,现代建筑逐渐向大型化、组团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现代的城市越来越需要具有高效率、多功能的建筑内外空间与之适应。

然而建筑的本质目标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传统的高层建筑功能比较单一,是为满足某一时段人们单一功能要求而建设的,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种高层建筑所产生的资源紧张,环境质量等问题日益突显,于是高层综合体建筑应运而生。而将居住、商业两种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不过建筑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随之便产生了人性化空间的概念,本文从人性化空间设计入手,分析住户(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得出高层商住综合体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

一、人性化空间的涵义和构成

1.1 人性化设计

1.1.1 人性化设计的产生

“人性化设计”一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并逐渐形成一股设计新取向。至今已成为设计方面特别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究其本源,人性化的产生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随之出现的。“物质决定意识”,现有物质要求,其次才是精神层面的要求。当社会经济条件有了较大发展的时候,人们便会对建筑空间的其他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包含了更多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要求。对于高层商住综合体来说,它是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集娱乐、餐饮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又由于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已不仅是要满足人们的遮风避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因而,对于高层商住综合体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便随之产生。

1.1.2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特征

人性化设计,从字面上来看应该是人的设计,设计者是人,设计的对象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而这种设计的尺度包括了两方面,即人的生理尺度和心理尺度,两种尺度都需要通过人性化设计来实现。因此,人性化设计的出现,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使然。在设计中,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心理需求的反映和满足,这个设计便没有做到人性化,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因此,在设计中,是否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的双重需求,做到人性化的设计,成为了判断设计优劣的基本原则。

1.2 人性化空间的行为模式特征

建筑不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要满足整个社会的不同需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类型,反映在建筑形式上也是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人行为需求的表现,同时又是其内部空间的反映。首先人的行为对空间形式有着限定性,一定的行为要求只能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组合形式。同时,人的行为对建筑空间形式有着灵活性,同一行为要求也可以用多种形式的空间来适应。

空间与行为的关系是相互的,而人类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居住空间和人类的心理需求有密切的关系。当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时,总是要在自身与外界之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力求其行为不被外界干扰和破坏,并形成一定的安全感。

人类社会具有文化传承的特点,因而对于建筑空间还应考虑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很多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左右空间形式,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当代世界,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建筑设计及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建筑空间设计关注的主流不再仅仅局限于有形形体元素的艺术结构和空间定位,而是更多地趋向于现代空间人文的,心理的多元化关怀,使建筑环境空间的创造更具有人性情趣,更符合现代人对环境的审美需求,同时给人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和舒适感受。

二、高层商住综合体居住空间的人性化创造手法

2.1 居住空间与城市环境的结合

城市的观点使得商住综合体建筑的建筑规模剧增,单体的概念日益被突破,建筑越来越多地是群体的方式显现,它们涉及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向城市靠拢,关系密切。商住综合体建筑越来越积极介入城市环境系统,其功能越来越突破原有的自身功能体系,接纳越来越多的原来属于城市的职能。它的建筑空间引入城市街道、广场、中庭而成为城市交通集散地,发展成为城市广场。建筑功能与城市功能趋于统一,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化和人性化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城市化将城市变得密集和庞大,但它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而且在中国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密集和拥挤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城市化的结果还是使城市变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都不可避免,因此,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城市,考虑城市,让建筑在最大程度上变得亲切。

2.2 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的组合方法

2.2.1 明确多层次多领域空间。

在总图布置时,应为建立多层次的半公共空间创造条件。最有效而易行的布置方式是形成住宅院落式空间,使人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内获得享受。如通过板式住宅或商业裙房围合或半围合成较为封闭的住宅院落式空间,同时与商业活动使用的街道、广场相分离。也可以利用道路、绿化、地面高差等或层数设定对商、住活动空间进行划分。

2.2.2 增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设置休闲、交往设施、小品(如座椅、水体、花木、亭柑、花架、儿童娱乐场等)。促进邻里交往和相互了解,这对防卫有重要作用,居民在公共环境中的交往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使邻里相互关照,有效地抑制犯罪。

2.2.3 在交通组织上注意要有严格划分。

如居民楼梯或电梯应与商业部分分开设置,入口分设于建筑两侧,使建筑本身成为划分商住区域的屏障,避免各功能交通混乱穿插造成安全隐患。

2.2.4 建立治安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正规的综合管理制度。

改进户外设计,加固最后一道防线,如安装防盗门、智能报警系统等,做好治安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综合治安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宇龙.高层商住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慢步道系统 历史文化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出行总量和私人交通工具使用量急剧增长,城区人口大幅上涨,土地资源紧缺,而居民的户外休闲需求却在逐步凸现。在部分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让位于商业开发,步行系统不完善,休闲空间缺失,户外休闲需求与城市空间发展导向渐渐背离。在此背景下,打造富有特色的区域步行系统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笔者通过对学术文献的研究发现,慢行交通已成为近15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进行了一定规划实践,但结合历史文化风貌的慢步道规划研究尚不多见。因此,笔者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区段,结合其特有的风貌特征对道路进行适当改造,打造特色“文化步道”。由于巨鹿路紧邻黄浦区交界,远期可通过慢步道的东西向贯通及南北向延伸,带动整个片区的更新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1.现状分析

巨鹿路区段具有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沿线建筑形式多元化,其中不仅有裕华新村等石库门里弄,亦有巨鹿路889等花园住宅,同时还紧邻别墅、故居等人文景点。本次步道研究围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华山路,全线总长约1公里,步行约需15分钟。

其中,巨鹿路西段(富民路以西)路幅宽度约15米(两侧人行道约3米),单行道,沿路设有机动停车位。商业业态主要涉及餐饮、服装、果蔬零售等,空间设计感强,并有巨鹿889等已相对成熟的商业餐饮区。此外,该路段临近故居、朱屺瞻寓所等名人名居,具有相对优越的人文资源。现状道路沿线人行空间较为局促,且部分路段有自行车停车占用人行空间的情况。巨鹿路东段(富民路以东)路幅宽度约15米(两侧人行道约2-5米),部分路段人行道被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占用。该段商业氛围相对薄弱,沿线商铺较为萧条。且面对街道的实体围墙居多,街道景观较为单一。

2.相关研究及规划

笔者通过学术期刊及论文检索,对“慢行交通”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由统计可知,国内关于慢行交通的学术研究基本萌芽于2001年,起始于2006年,且于近年飞跃式增长。同时,笔者也对温哥华步行街区等国际案例进行了初步研究。2007年,温哥华市执行步行环境改善政策,对西百老汇等拥挤街区的人行道等进行了升级和重建。在6个主要十字路口安装了交通管理系统,并在全市新安装了10个步行信号装置,灯杆上有为行人设置的按钮,使行人得到优先权。温哥华城市规划条例也要求城市公园要提供步行专用道设施,保证了步行环境的空间品质。

此外,笔者还对巨鹿路相关规划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巨鹿路欧洲风情休闲街规划》以及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述规划以保护地区整体历史风貌为出发点,完善城市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和绿化环境,建立公共间层次和体系,提高空间质量。

3. 初步规划设计

3.1 规划研究原则

本文以延续历史风貌及周边区域的街巷格局为基本原则,对道路沿线的人行空间进行梳理,结合机动车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步道系统为主导功能,提升空间的趣味性和通达性。同时,在重要的区域打造城市空间节点,通过绿化、雕塑、建筑整治等手段增强节点的标志性。

3.2 使用目标人群及时间区段

该区段周边星级酒店集中,外籍商旅人士占较大比例,建议适当考虑其餐饮文化及特征,设置西餐厅、酒吧、露天餐饮等,营业时间包括下午茶时间段及夜间时间段。

巨鹿路区段步道使用目标人群分析

使用目标人群类型 主要需求 使用时间段

商旅人士 餐饮体验 11:30-13:30, 中午,19:00-24:00,晚上

短途游客 观光休闲 无固定时间段

本地居民 慢步 19:00―21:00,晚上

此外,规划将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使用时间段(11:30-13:30及19:00-24:00)设为专用步道使用时间,其余时间段内仍允许该区段内机动车通行及路面停车。

3.3 城市空间设计

3.3.1 步道平面线型

规划步道主线上贯穿特色餐饮、服饰等商业业态,主要为周边酒店商旅人士提供西餐、特色中餐、酒吧等消费服务。通过支线贯穿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文物保护建筑及人文景点等为商旅人士及短途游客提供独特的空间体验。此外,考虑到部分本地居民的慢步需求,还设有部分支线可达延富绿地等开放空间,并通过远期规划道路可由街坊内部直接通达延安中路。

3.3.2 道路断面设计

根据现状调研可知,巨鹿路西段目前为西向东单行道,另有沿路的机动车停车位。巨鹿路东段则为双向两车道,人行道宽度不一。本文针对巨鹿路西段和东段不同的横断面特征,进行统一化设计。为减少周边交通影响,建议保留巨鹿路西段的单向通行交通,取消该段路面停车。巨鹿路东段的双向通行改为西至东的单向通行。由此,巨鹿路(华山路至陕西南路段)仅保留宽4米的单向机动车道,将紧邻其一侧的道路改造为人行步道,步道结合人行道统一化设计。此外,部分断面可利用较宽的后退空间形成人行道沿线的小型公共空间节点,拓展人行空间的尺度,丰富道路空间的景观。

其中,在近期规划中,拟利用巨鹿路现有道路段面形式,保证步道与人行道铺装一致,与车行道进行明确区分,并以绿化带相隔,实现人车分行。此项设计有利于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但步道与现状人行道间存在约20厘米高差,步行空间一分为二,使用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在远期规划中,可考虑将巨鹿路整体路面设为同一标高,此时专用步道宽度可达8米,空间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3.4 引导性措施

通过对巨鹿路区段的调研,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五方面的相关措施来提升空间品质。

3.4.1 地面铺装

巨鹿路现状人行道材质以灰色陶土砖铺砌为主,品质一般且缺乏特色。考虑到巨鹿路北侧有四方新城等高层住宅,人口密度高,停车需求量较高,其出入口位置不宜以人行步道隔断。同时,巨鹿路南侧临巨鹿889等成熟商圈,可结合人行步道进一步聚集人气,并提高步道沿线的空间吸引力。因此,对于巨鹿路南侧人行步道,建议沿线业态及建筑立面改造,与人行道统一重新铺设。在巨鹿路北侧保留的人行道上,可在现状地面铺装的基础上加铺相关指示标志,对步道的长度及沿线优秀历史建筑及人文景点等进行明确标示,作为北侧人行专用步道的辅助道。

3.4.2 围墙通透

据笔者调研,目前巨鹿路北侧796-798号、834-852号、868-874号、882-890号,南侧847-863号等区段均为实体围墙,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因此,建议巨鹿路南侧围墙应尽可能采用通透围墙,宜采用深色铸铁栏杆,细部与建筑风格统一,由此增强空间景观性。同时,在部分私密性的路段可通过选取紧密种植适当树种予以隔离空间,在部分开放性的路段则可通过对景设计等增强内外部空间融合,提高城市街道的空间品质。主要措施分为保留、改造、恢复等三类。

巨鹿路沿线围墙改造措施一览表

分类 主要措施 涉及区段门牌号

保留 透空围墙、半透空围墙,可透出绿色,形式协调,予以保留 568-796号、798-834号、852-868号、874-882号等

改造 实体围墙或与风貌不协调的围墙,建议进行整治改造,改为透空或装饰版画 568弄、796-798号、834-852号、868-874号、882-890号、847-863号等

恢复 破墙开门、开店的围墙,已破坏了原有街道风貌特色,建议恢复原来的风貌 669号、741号、787-789号等

3.4.3 垂直街巷

笔者对垂直于巨鹿路的主要特色街巷进行梳理,以强化步道与相邻街坊间的视觉和活动联系,提高风貌景观的纵深感,强化对风貌的视觉感受。目前垂直街巷主要包括景华新村、裕华新村、四明村、模范村等四处优秀历史建筑。

3.4.4 开放节点

1)公共人文景观

笔者将巨鹿路沿线及周边的公共人文景观纳入步道整体设计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设置建议开放时间段及规划措施。其中,商业类节点和办公类节点,建议结合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向公众开放,设置休息点,增强沿线空间品质。此外,名人名居类节点则建议结合相关管理部门要求设定开放时间。

巨鹿路沿线及周边公共人文景观节点一览表

建筑名称 地址

商业 亚细亚火油公司住宅 巨鹿路889号

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办公 刘吉生住宅 巨鹿路675号

名人名居 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

王正廷旧居 巨鹿路786弄66号

朱屺瞻寓所 巨鹿路820弄12号

周信芳故居 长乐路788号

冒广生旧居 延安中路877弄22号

徐志摩陆小曼旧居 四明村932号

2)半公共庭院空间

笔者对巨鹿路沿线内部半公共庭院的节点进行了梳理,建议结合专用步道使用时间段内向公众开放,定期举办各类沙龙等活动,将人的视线及活动引入庭院内部,丰富街道功能,为步道使用人群提供休憩驻留空间,同时布置步道景观休憩节点,结合绿化、水景等设计,设置若干室外座椅及雕塑小品,保持街道界面低调优雅的氛围。

3.4.5 交通管理

1)限时限速

由于巨鹿路单侧已纳入慢步道整体设计,应在保障步道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各居住小区及商业的机动车出入口。此外,由于单侧专用步道紧邻机动车道,建议在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内,部分限制机动车行驶车速,以保障交通安全。但上述事宜属交通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相关管理措施需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尚有待进一步沟通协调。

2)停车管理

对于机动车停车,建议在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内禁止巨鹿路西段路面停车,并引导车辆停放在附近其他停车点。同时,鼓励利用地块内部场地解决单位自身停车问题。在主要的垂直弄巷内划示一定的机动车停车位,并结合设置一定的移动绿化盆栽等,弱化停车对于历史建筑的视觉影响。对于非机动车停车,建议加强对于巨鹿路沿线非机动车停车点的管理,尽快地解决目前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建议在有条件的内部弄巷及院落内增设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改善沿路停放、占用人行道的现状。

3)交叉路口通行管理

目前,巨鹿路区段内存在富民路、襄阳北路等两处主要交叉口。为确保步道使用安全,在专用步道使用时间内强化人行优先,建议参照温哥华步行街区案例,在两处交叉口处布置步行信号装置,灯杆上设置为行人设置的按钮,使行人得到优先权。

5. 实施计划

本文实施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建设、管理、维护主体;落实建设及维护资金;规划动态调整等内容。首先,由于巨鹿路慢步道位于市政道路范围内,建议由市政配套部门牵头进行建设及维护,并由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予以积极配合,共同作为管理主体,保障专用步道的合理使用。其次,由于巨鹿路慢步道属于公益利民工程,建议主要通过财政拨款,结合相关产权人的出资协议,建立步道建设及维护专项资金。此外,笔者建议在巨鹿路步道建设初步实施后,对步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时调研,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征询公众意见,对步道使用实际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形成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机动化进程突飞猛进,快速化、机动化成为高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的导向。在保障经济高效运转的同时,大众群体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城市的邻里空间、公共空间受快速交通干扰,城市生活品质下降。随着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贯彻,绿色环保、安全宁静、人文关怀的城市慢步道系统日益受到关注。积极推进我国城市慢步道系统的完善,对打造和谐、宜居、高品质的和谐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克劳斯・昆兹曼,城市建设中容积率指标的确定方法。国际城市规划,2010(3),17-20.

[2] 甘霖,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国际城市规划,2012(5),90-95.

[3] 周江评等,慢行交通的意义、国际研究进展和实践小结。国际城市规划,2012(5),1-5.

[4] 肖宁玲,浅议慢行交通空间的景观控制。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1-7.

[5] 许凯涛,慢行系统下的城市环境设计。道路交通管理,2010(6),56-57.

[6] 崔曙平,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城乡建设,2010(12),30-31.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室内空间中得以体现是业界和学界的探讨热点,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的设计实例,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思考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 引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独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古人的造物活动节奏与效率大大地低于当代人,但是慢节奏的设计实践反而可以让设计者有更深入的思考空间,造物活动与文化意境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由意象说生发,至唐代概念明晰,宋至明清走向成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清人王夫之曾一再强调:“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巧藏其宅;”1建筑和室内作为一种生活空间,是一种实存环境,它具有可观的体量,庞大的尺寸,构成了人的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传统室内空间对意境的表达是多层次、多向度的,从铺地、护墙、窗牗、梁架、隔断等硬件的程式化造型到室内家具陈设、楹联等组合创造的空间整体氛围为使用者的遐思提供了辽阔的驰骋天地,可以激发活跃的浮想联翩,甚至能够引发具有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带来极为开阔和深远的领悟性。

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文化自省能力的提高,室内设计界也出现了许多传统风格的设计实践和成功案例,笔者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并且有意识地在不同功能的设计空间中尝试体现传统文化意境,通过设计实践得出了一些个人的体会。

2 传统文化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设计,办公空间经历了复合功能到单一功能再到复合功能的轮回,信息技术带来的了办公方式的全新变革,对存贮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往需要较大面积;办公空间更加的注重人性化,包括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关注。

如何能创造出一个即满足现代办公功能需求,又体现传统文化意境的工作空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笔者正好借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了一次尝试。

本工作室位于苏州新区一座高层办公楼内,面积120平米,空间呈不规则形,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空间的北侧为锯齿形围合,并且在北上方形成了较为狭长的空间。面对这样一个异形空间,笔者决定顺势而为,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公共和私密两个部分。空间北部的狭长空间设置了财务室、总经理办公室以及洽谈区,这三个功能区间彼此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又需要强调各自的私密性,北部空间的序列性正好可以符合三个空间之间这种彼此独立又联系紧密的关系。南部的空间较为规整,因此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区。在充分分析了空间形态的特点并且将各功能分区及流线合理组织后,在室内的哪些区域、以何种方式体现传统文化意境成为了接下来的设计重点和难点。

所面临的问题一:怎样让对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的结合较为自然?问题二:选择哪种文化意象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因为方案地处苏州,在选择文化意象的过程中曾经考虑过园林景观、传统街巷以及沿河建筑等形象,最终选定了对古城街道意象进行一个抽象与再现。最终的结果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将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相结合,较为巧妙的方法就是将表现元素与带有功能性的装饰构件相结合,以此强调整个空间的整体性;二是需要选择简化的传统意象符号以一定的节奏韵律在整个空间进行分布和排列。以打印有苏州旧城黑白照片的展板两两相交形成传统建筑坡屋顶的造型,将展板与工作区下垂的格栅灯组合,工作区台面较长的尺度正好形成了三个狭长的通道,坡屋顶状展板的有序排列与照片主题从整体形象到细节都提示了传统街道的意向。照片与展板均采用无彩色,色彩的选择使得形象更好的融入了整个空间。

3 传统文化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而与第一个方案截然相反的是笔者所做的一个名为“香雪海”的餐饮空间设计。本案地处于苏州城南,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建筑。低矮的层高和连续的横梁使层高限制在梁底只有2.7米的高度,且业主规定为中式现代餐饮空间以及在包厢的数量上也有要求。作为高档次的餐饮空间这样的原始低矮的建筑形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该项目给笔者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高度及空间所受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推进。设计定位几经考量以及和业主的沟通等,最终将设计方案定位于整个方案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屋架结构来表现,几经商议决定通过屋架的形式来保证高度。经过图纸分析,平面布局调整恰当后,顶部设计迎合原有梁的造型以此最大限度保持高度。整个案例中屋顶的形态与传统中式屋顶的形态相似,最终形成了最高点。保持了原建筑板底和梁底的高度,成功的还原了原建筑的高度和状态。

经过笔者的分析,首先综合业主全包厢思路,结合周边顾客的消费观,笔者把一层调整为四个可分割的包厢,合则宴会,分则包厢。并同时考虑散座的需求灵活分割空间。此举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入口导向性的装饰与地面结合呼应层次分明的空间架构。迎面的造景看似上百条珊瑚鱼从墙面上欢快的游出。顶面上水滴“叮咚”融入青花瓷碗,溢出细细的水纹与空中的鱼儿以及池中水,水中鱼在灯光映衬下形成了动态的空中水景。在各个空间的转换区域,如走道尽端,或包厢转角等,采用了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转换空间,从视觉上引导移步换景的空间理念,给顾客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切身体验。各个空间上升的顶、椽子、横梁、上托架以及顶内其他装饰物等构成了现代中式文化餐饮的空间氛围。

与前一个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餐饮空间在塑造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时更加强调一种舞台感和戏剧化的再现,对意境的表达借助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构件,室内陈设的设计再度考量着笔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度。

4 余论

两个有着不同功能要求的现代空间都进行了传统文化意境的再现,但是两个空间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形象,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中国的传统美学中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是代表着截然相反的审美趣味,但是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种再现,也正如这两个方案带给人的感受一般,笔者藉此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物质再现的一些思考。正如侯幼彬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美学》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建筑传统分为硬传统和软传统,硬传统是对建筑形象、结构、构件等表层元素的继承和再现,比如坡屋顶、斗拱、穿斗结构等;而软传统则是指建筑物质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对时空的认知、审美观念等等隐形的精神层面的元素。软硬传统的传承同样成为了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关键问题,当代室内空间格局与物理范围的突变都决定了室内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软传统的继承。真正的传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传统的室内设计硬件元素围绕着软传统这个核心将会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室内设计,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范江,洪堃.新中式主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